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en Conscious Consumerism Backfires:A Critical Study on Social Exclusion,Partnerships,and White Saviorism
1
作者 Chidimma Ozor Commer 《Sociology Study》 2024年第1期9-26,共18页
Purpose:What factors influence conscious consumerism,especially related to race and gender identities?This scholarship explores three white women-le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rganizations’(SROs)aspirations to encourage... Purpose:What factors influence conscious consumerism,especially related to race and gender identities?This scholarship explores three white women-le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rganizations’(SROs)aspirations to encourage conscious consumerism as well a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onscious consumerism.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Using the Black feminist thought and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theory,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a thematic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activation of the white savior industrial complex(WSIC)in SROs.Interviews provided in-depth knowledge of the SRO culture including,but not limited to,insight on social exclusion and partnerships.Findings:Noonday Collection,Sseko Designs,and Trades of Hope,all SROs,aspire to be dedicated to people,planet,and profit and encourage conscious consumerism as a means for their customer base and sales consultants to“do their part”,and yet,an unintended consequence of the SROs’work is social exclusion and white saviorism.Originality:This scholarship investigates what can be done to dismantle the overreliance of conscious consumerism in an effort to finally strip white saviorism,and its role in the white savior industrial complex(WSIC),of its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white savior industrial complex(WSIC) Black feminist thought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theory conscious consumerism race GENDER
下载PDF
Sora:学校教育的“拯救者”还是“终结者” 被引量:4
2
作者 陆道坤 陈吉钰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7,F0002,共17页
Sora的到来对教育而言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Sora可能成为学校教育的“拯救者”:助力教育异化破解,为个性化教育插上智能的翅膀,让教与学在可视中走向高效;另一方面,Sora可能成为学校教育的“终结者”:以其对知识话语权的掌控、对人类... Sora的到来对教育而言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Sora可能成为学校教育的“拯救者”:助力教育异化破解,为个性化教育插上智能的翅膀,让教与学在可视中走向高效;另一方面,Sora可能成为学校教育的“终结者”:以其对知识话语权的掌控、对人类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圈禁”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替代逐步抽离学校教育主业务,以高举工具理性的自适应学习模式消弭学校的育人功能,从目标设置、内容供给、班级设置、制度机制等层面消解学校实体。面对Sora的迫近,学校应以御Sora而行的姿态,积极以变应变:立足“人本”理念,推动教育逻辑革新;基于人与Sora核心共生的理念,科学利用Sora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弥补基于Sora学习的不足,使学校成为学习者育德润心、能力发展和梦想放飞的乐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A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校教育 拯救者 终结者
下载PDF
Listener,Supporter & Savior——On Paul D & the Blacksmith in Toni Morrison's Novels
3
作者 张玮珊 王凤玲 《海外英语》 2014年第9X期222-223,227,共3页
Beloved and A Mercy are widely regarded as a companion piece to each other.This thesis intends to employ Gerard Genette’s narrow-sense intertextuality to study Two Black male Characters in Beloved&A Mercy:Paul D&... Beloved and A Mercy are widely regarded as a companion piece to each other.This thesis intends to employ Gerard Genette’s narrow-sense intertextuality to study Two Black male Characters in Beloved&A Mercy:Paul D&the Blacksmith.It is hoped that this thesis will reveal the deep concern of Morrison not only for the future of women of her own race,but also for the black men.And by the creation of Paul D and the blacksmith,Morrison wants to show us her definition of ide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 and woman:Male participation is indispensable in a female’s growth and redemption.Only in the process of jointly conquering the shadows and tribulations of the past,can they reach real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harmo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OVED A MercyA MERCY LISTENER SUPPORTER savior
下载PDF
Savior of Captive Birds
4
《China Today》 2002年第5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ZHANG savior of Captive Birds
下载PDF
给BIOS请个“保护神”——IOSS RD1 BIOS Savior
5
作者 骄阳似火 《电脑》 2004年第9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BIOS CIH病毒 IOOSS RD1 BIOS savior 备份功能 产品价格
下载PDF
西方文学中浮士德意象的原型批评学阐释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小琪 司晓琨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2期219-223,共5页
"浮士德"这一人物意象曾反复出现于西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作家之手,通过对此意象流变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本深层中蕴含着共同的救世主原型或救世主原型的变体。本文试图通过对"浮士德"意象进行原型神... "浮士德"这一人物意象曾反复出现于西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作家之手,通过对此意象流变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本深层中蕴含着共同的救世主原型或救世主原型的变体。本文试图通过对"浮士德"意象进行原型神话学解读来分析救世主原型的本质内涵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作家赋予的审美增值意义,进而探讨这一意象生成和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互动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 救世主 流变 置换
下载PDF
谈大学生志愿者的救世主心态——基于对L县西部计划实施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黄金结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25-29,共5页
在跨文化背景下,参与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具备一种类似于救世主的身份和角色,他们对此也加以认同,所以他们普遍具有一种"救世主心态"。救世主心态由于脱离了现实而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大学生志愿者应放下救世主心态,并根据... 在跨文化背景下,参与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具备一种类似于救世主的身份和角色,他们对此也加以认同,所以他们普遍具有一种"救世主心态"。救世主心态由于脱离了现实而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大学生志愿者应放下救世主心态,并根据当地社会的期待做好志愿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世主心态 大学生志愿者 西部计划
下载PDF
试论中共诞辰纪念话语与毛泽东历史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3
8
作者 魏建克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27-31,共5页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诞辰活动舞台上的一大纪念符号。通过共产党和民众之口,中共诞辰纪念活动成功地建构起来"党的领袖"和"人民救星"的红色伟人形象。两种话语模式的表述,传递出毛泽东在政治、...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诞辰活动舞台上的一大纪念符号。通过共产党和民众之口,中共诞辰纪念活动成功地建构起来"党的领袖"和"人民救星"的红色伟人形象。两种话语模式的表述,传递出毛泽东在政治、情感方面的二重成分,不仅促使了全党高度团结和统一,而且反映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毛泽东形象建构亦展露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崇拜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诞辰 毛泽东 话语分析 党的领袖 人民救星
下载PDF
延安《解放日报》视域下共产党“民族救星”形象构建研究(1941—1945) 被引量:2
9
作者 邹腊敏 李停停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56-61,共6页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寇的入侵,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民众期待出现“救星”带领他们战胜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呼吁全国各阶层团结一致积极抗日、建立并维护民族统一战线及清除封建思想等多方面措施,展现了共产党民族解...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寇的入侵,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民众期待出现“救星”带领他们战胜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呼吁全国各阶层团结一致积极抗日、建立并维护民族统一战线及清除封建思想等多方面措施,展现了共产党民族解放者形象、打击投降者形象、反封建者形象等多维度的政党形象,构建了“民族救星”形象的内涵构成。延安《解放日报》中的相关报道,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救星”的形象。报刊中的相关文章体现了共产党对其政党形象的主动塑造与民众自发形成共产党“民族救星”形象认知的双向过程,共同构建了共产党“民族救星”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解放日报》 中国共产党 “民族救星” 政党形象
下载PDF
出走堕落的娜拉——《沉香屑·第一炉香》与《日出》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朝晖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5-97,共3页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曹禺的《日出》,都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女性出走后堕落的故事,但是这两个故事恰好前后承接,互为文本,演绎了女性出走后,因经济原因受诱惑而堕落,在堕落中必然走向死亡的全过程,由此传达了两位作者对女性问题...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曹禺的《日出》,都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女性出走后堕落的故事,但是这两个故事恰好前后承接,互为文本,演绎了女性出走后,因经济原因受诱惑而堕落,在堕落中必然走向死亡的全过程,由此传达了两位作者对女性问题的不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曹禺 女性出走 引诱者 拯救者 绝望 救赎
下载PDF
《小妖精集市》中的多重姐妹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羽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23-26,共4页
《小妖精集市》是前拉斐尔派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看似同性恋的关系,实质上表现了两位女主人公莉齐和劳拉之间特殊的关系,即拯救者与被拯救者、母亲式的姐妹和共同体成员关系。这对姐妹形象的塑造也体现了诗... 《小妖精集市》是前拉斐尔派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看似同性恋的关系,实质上表现了两位女主人公莉齐和劳拉之间特殊的关系,即拯救者与被拯救者、母亲式的姐妹和共同体成员关系。这对姐妹形象的塑造也体现了诗人在集体无意识感召下的生态女性主义观,即"迷途"的女性只有通过实现心理成熟或是完成个体化过程才能获得自我拯救,并最终被社会所接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姐妹关系 盖亚 拯救者 共同体成员 《小妖精集市》
下载PDF
从小说到电影:《庭院里的女人》中的性别民族寓言和白人拯救神话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87-92,共6页
传统好莱坞电影习惯将中国女性塑造为天真娇媚的尤物或温驯蒙昧的牺牲品,总在等待白人英雄的启蒙救赎。作为叙事结构中被抑制的客体和被讲述的对象,银幕上充满异国风情的中国女性迎合着西方观众的集体窥私欲望,并满足了他们深入蛮邦征... 传统好莱坞电影习惯将中国女性塑造为天真娇媚的尤物或温驯蒙昧的牺牲品,总在等待白人英雄的启蒙救赎。作为叙事结构中被抑制的客体和被讲述的对象,银幕上充满异国风情的中国女性迎合着西方观众的集体窥私欲望,并满足了他们深入蛮邦征服救赎的幻想,帮助他们建构了民族和国家的自我形象。这套叙事模版在2001年拍摄的改编自赛珍珠小说《群芳亭》(1946,Pavilion of Women)的影片《庭院里的女人》(Pavilion of Women)里出现了有趣的转变。在这部由华裔影人主导、全球发行的影片中,来自中国"他者"的声音和西方文明拯救中国的话语纠缠冲突,刺激了大洋两岸不同位置的观影者。本文拟通过探讨影片的改编营销策略和文本叙事,来解析全球化语境里的性别民族寓言与白人拯救神话之间的冲突和妥协,以及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话语在新世纪之初的微妙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人拯救神话 性别民族寓言 中国女性塑造 电影改编策略 文本叙事
下载PDF
浅析《野草在歌唱》中摩西的拯救者形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婷婷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49-,共1页
莱辛的代表作《野草在歌唱》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讲述了白人女性玛丽的悲剧。关于这本小说,国内的研究有很多,主要是从原型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进行的分析与阐述,而学者们的关注点大多都是在玛丽这一角色上... 莱辛的代表作《野草在歌唱》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讲述了白人女性玛丽的悲剧。关于这本小说,国内的研究有很多,主要是从原型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进行的分析与阐述,而学者们的关注点大多都是在玛丽这一角色上,本文将试图分析摩西的拯救者形象是如何体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在歌唱》 摩西 拯救者
下载PDF
从视域融合看基督教普世救主信仰的形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伍玉西 《黄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0-73,共4页
犹太基督教在向"外邦"传播的过程中,与"外邦人"的救世主信仰在"耶稣基督里灵魂得救"这一点上实现了视域融合,从而形成了基督教的普世救主信仰。
关键词 视域融合 基督教 救世主信仰 弥赛亚 犹太人 “外邦人”
下载PDF
受害者、拯救者、施暴者——电影《熔炉》中的功能人物分析
15
作者 魏晨捷 刘怡杉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72-75,共4页
类型化商业电影的叙事策略之一就是通过塑造带有功能性质的人物承载叙事、增强感染力。韩国电影《熔炉》(2011)通过角色在剧情中所承担的功能塑造人物,按照普罗普功能人物理论基本上划分为受害者、拯救者和施暴者。本文以《熔炉》为例,... 类型化商业电影的叙事策略之一就是通过塑造带有功能性质的人物承载叙事、增强感染力。韩国电影《熔炉》(2011)通过角色在剧情中所承担的功能塑造人物,按照普罗普功能人物理论基本上划分为受害者、拯救者和施暴者。本文以《熔炉》为例,着重分析功能型人物的设置与影片叙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炉》 人物功能 受害者 拯救者 施暴者
下载PDF
《上帝拯救孩子》中拯救者形象解读
16
作者 钱翠兰 《蚌埠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2-14,共3页
莫里森在其新作《上帝拯救孩子》中直面种族歧视与虐童事件,主人公布莱德在成长过程中遭受到肤色歧视与母爱缺失,这种精神暴力致使其心灵受伤至深。文化转向使得肤色歧视得以扭转,获得“他母”的关爱使她懂得爱的回馈,布莱德在觉醒中成... 莫里森在其新作《上帝拯救孩子》中直面种族歧视与虐童事件,主人公布莱德在成长过程中遭受到肤色歧视与母爱缺失,这种精神暴力致使其心灵受伤至深。文化转向使得肤色歧视得以扭转,获得“他母”的关爱使她懂得爱的回馈,布莱德在觉醒中成长。社会、他人与自我三者共同担任了拯救者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者 文化转向 “他母” 觉醒
下载PDF
《贵人》:“都市边缘人”的生存哀歌
17
作者 李彩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年第9期41-44,共4页
《贵人》的文本是关于生存的叙述 ,通过讲述一个叫素的女孩的生存故事 ,揭示了当代“都市边缘人”的生存危机。小说没有建立道德评判的篱墙 ,不动声色的叙写中蕴含着现实的深度 ,表现出作家对都市边缘知识分子生命走向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 都市边缘人 生存危机 救赎 道德评判
下载PDF
《西洋镜》与好莱坞经典叙事重构
18
作者 杨静 《符号与传媒》 2014年第2期183-194,共12页
好莱坞电影习惯讲述白人英雄在华夏大地上行侠救难的故事。作为叙事结构中被抑制的客体和被讲述的对象,蒙昧的中国角色迎合了西方观众深入蛮邦征服救赎的幻想。这套经典模板在1999年华裔导演胡安的影片《西洋镜》(Shadow Magic)里出... 好莱坞电影习惯讲述白人英雄在华夏大地上行侠救难的故事。作为叙事结构中被抑制的客体和被讲述的对象,蒙昧的中国角色迎合了西方观众深入蛮邦征服救赎的幻想。这套经典模板在1999年华裔导演胡安的影片《西洋镜》(Shadow Magic)里出现了有趣的调整。在这部全球发行的华裔制作影片中,北京照相馆的伙计小刘和赴华淘金的英国人雷门之间的摩擦、争执和友谊既挑战了好莱坞传统的族裔文化等级话语,又肯定了西方文明的优越性,向世界讲述了一个新颖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故事。本文认为,《西洋镜》对好莱坞的经典叙事重构体现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逐渐介入西方主流话语、建构新型国家民族形象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 经典叙事 白人拯救 族裔文化等级 重构
下载PDF
父性的歌颂与代价——余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男性人物形象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容美霞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2-54,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华一改其冷漠阴郁的风格而变得温情脉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兄弟》讲述的就是苦难中的温情和温情地受难。不同于早期作品中符号性、寓言性的人物,作者塑造了三个典型形象——富贵、许三观和宋凡平,并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华一改其冷漠阴郁的风格而变得温情脉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兄弟》讲述的就是苦难中的温情和温情地受难。不同于早期作品中符号性、寓言性的人物,作者塑造了三个典型形象——富贵、许三观和宋凡平,并在其中寄托了他对人性的美好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性重塑 救世主 苦难意识 乐感文化
下载PDF
心路何由到“天国”——《遥远的救世主》文化观的呈现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
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对文化属性、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天道"究竟是什么等问题的阐释,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引起了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关注,在知识分子当中的反响尤甚。以小说为研究范本,从受制于人与听命于心、救世之道与存世... 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对文化属性、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天道"究竟是什么等问题的阐释,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引起了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关注,在知识分子当中的反响尤甚。以小说为研究范本,从受制于人与听命于心、救世之道与存世之道两方面展开,探讨其呈现的中西方文化观念差异与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远的救世主》 文化属性 文化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