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backfilling rate on the stability of the"backfilling bodyimmediate roof"cooperative bearing structure 被引量:6
1
作者 Xianjie Du Guorui Feng +2 位作者 Min Zhang Zehua Wang Wenhao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197-1206,共10页
To reduce the cost of backfilling coal mining and utilize the underground space of coal mines,a new backfilling mining method with low backfilling rate called constructional backfilling coal mining(CBCM)is proposed.Th... To reduce the cost of backfilling coal mining and utilize the underground space of coal mines,a new backfilling mining method with low backfilling rate called constructional backfilling coal mining(CBCM)is proposed.The "backfilling body-immediate roof" cooperative bearing structure of CBCM is analyzed by establishing the model of the medium thick plate on an elastic foundation.The influence of the backfilling rate on the stability of overlying strata is analyzed b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The control effect of CBCM is verified by a physic similar simulation test.The economic benefit of CBCM is analyzed.The conclusions are: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mediate roof and critical backfilling spacing in CBCM can be analyzed based on the Hu Haichang’s theory.Exert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immediate roof is beneficial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overlying strata.The CBCM has a good control effect on the overburden in Xinyang Mine when the backfilling rate is lower than 25%.The backfilling cost of per ton coal is 37.39 yuan/t when the backfilling rate is 13.7%,with a decrease rate of 56.63%than the full-filling.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BCM in coal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ional backfilling coal mining Immediate roof Cooperative bearing structure Medium thick plate on elastic foundation Backfilling rate Overlying strata
下载PDF
Study on the AVO forward modeling of coal bearing strata 被引量:4
2
作者 Suping Peng Yunfeng Ga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S1期151-158,共8页
Based on the AVO theoretical modeling of the coalb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VO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albed P-P reflection wave. On the top interface of the coalbed, the P-P reflection wav... Based on the AVO theoretical modeling of the coalb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VO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albed P-P reflection wave. On the top interface of the coalbed, the P-P reflection wave absolute value of reflective coefficient decreases when the incidence angle increases between 0 and 60 degrees, and then increases gradually. On the bottom interface of the coalbed, the total reflection occurs rather strikingly because the incident wave propagates from low impendence media to high one. And for the soft and fractured coal in particular, such a phenomenon takes place even at an incidence angle less than 15 degrees. So the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lbed bottom interface are not conducive to AVO analysis. AVO response is closely relative to the coal structure, and AVO intercept and gradient of top interface of the coalbed reflection wave increases when the coal structure is destroyed severely. For coalbeds of the same coal structure, AVO intercept and gradient of the coalbed top interface with the sandstone roof is greater than that with the mudstone one. The tuning of coal-bed thickness has adverse influence on coalbed AVO attributes analysis obviously. Those AVO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are shown further by modeling from Well 9-10-15 and Well 10-E-3 in Huainan coalfield,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bearing strata AVO FORWARD modeling coalbody structure.
原文传递
DEPOSITS OF TIDAL SAND RIDGES IN THE COAL-BEARING STRATA OF MAYI DISTRICT, PANXIA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3
作者 刘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2年第14期1189-1193,共5页
Tidal sand ridges are large-scale linear bottom configurations in a good many tidal seas. The modern tidal sand ridges in Jianggang area, the northern part of Jiangsu Province, China,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g... Tidal sand ridges are large-scale linear bottom configurations in a good many tidal seas. The modern tidal sand ridges in Jianggang area, the northern part of Jiangsu Province, China,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geological circles because of the radial form and large scale. Berg, Brenner and Davies have reported that linear sand bodies of this kind were recognized within the Mesozoic strata of western America, but we have not seen any reports about the discovery of this kind of sediment from the ancient lithofacies analyses of China, especially in coal-bearing strata. Based on the study of sedimentary facies, this note describes the deposits of tidal sand ridges in the coal-bearing strata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 sand RIDGES SEDIMENTARY character coal-bearing strata
原文传递
A NEW TYPE OF DISTRIBUTARY CHANNEL DEPOSITS IN COAL-BEARING STRATA OF NAYONG AREA, GUIZHOU PROVINCE
4
作者 马维俊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0年第5期393-396,共4页
Considerable progresses in the sedimentologic studies of the anastomosing river models have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now many modern and ancient examples such as those described by Smith, Rust et al. Flore... Considerable progresses in the sedimentologic studies of the anastomosing river models have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now many modern and ancient examples such as those described by Smith, Rust et al. Flores et al. But all examples are found in the alluvial plains and the intermontane basins. None is known reporting about the upper delta plain environment. However, this type of distributary cha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stomosing-distributary channels DEPOSITIONAL features delta plain coal-bearing strata.
原文传递
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理论与技术体系框架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曹代勇 魏迎春 +4 位作者 李新 张昀 徐来鑫 位金昊 董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9-494,共16页
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模型的建立,是实现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向金属矿产转变的前提条件,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则是建立协同勘查模型的核心任务。从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的基本特点分析入手,论... 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模型的建立,是实现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向金属矿产转变的前提条件,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则是建立协同勘查模型的核心任务。从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的基本特点分析入手,论证了实施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的必要性;通过对协同勘查概念演变历史的梳理,阐明了煤炭综合勘查与协同勘查的关系,认为协同勘查是综合勘查的继承和发展,强调2种或多种矿产综合勘查过程中的协调有序和科学组织,其核心是协同组织勘查工程、协同实施关键技术。在论述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原则的基础上,初步提出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框架,作为建立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模型的基础。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应以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富集成矿机制、组合类型与赋存规律研究为前提条件,以煤地质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勘查工程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以精准钻探、精细物探和精细化探等关键技术构成的协同勘查技术体系为支撑,以固体矿产勘查规范等标准为工作依据,遵循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和综合勘查及单矿种勘查的一般性原则,以及研究先行、技术有效、精细勘查、动态调整、分区施策、协调同步等原则,协同组织勘查工程、协同实施关键技术,实现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的最佳技术效益和最佳经济效益的平衡,在完成煤炭地质勘查任务的基础上,查明共伴生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地质特征和开发地质条件,获得相应的资源量或元素分布特征,为煤系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值得关注并深入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协同勘查对象的确定,勘查技术的选择和协同实施,勘查工程的协同部署,资源量的科学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战略性金属矿产 协同勘查 勘查原则 理论与技术体系
下载PDF
黔西晚二叠世煤系基底凝灰岩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机制
6
作者 代世峰 沈明联 +1 位作者 刘桂建 赵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81-2298,共18页
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基底蚀变凝灰岩中高度富集稀土元素等多种关键金属。低温热液作用通常对煤和煤系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成矿有重要贡献,黔西地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大范围低温热液作用区内,是研究低温热液作用下煤系稀土元素富集机... 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基底蚀变凝灰岩中高度富集稀土元素等多种关键金属。低温热液作用通常对煤和煤系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成矿有重要贡献,黔西地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大范围低温热液作用区内,是研究低温热液作用下煤系稀土元素富集机理的良好对象。蚀变凝灰岩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组成可以提供凝灰岩蚀变过程中流体演化、热演化和成矿过程等信息,但以前的研究对凝灰岩中蚀变矿物组成以及矿物的共伴生关系还缺乏深入探讨,限制了对关键金属富集过程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凝灰岩具有与高钛玄武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组成;火山玻璃以及由长石、辉石等交代蚀变形成的次生矿物,可能形成于表生风化或早期成岩阶段。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后期热液成因的脉状独居石中。本文提出了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煤系基底凝灰岩中稀土元素富集的模式:降落后火山灰经历了表生风化作用,地表水和周期性海水的作用导致凝灰岩层顶部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发生淋滤而向下迁移,后期出渗型热液流体与凝灰岩发生的水岩作用,导致下部凝灰岩中的稀土元素被析出并随热液流体迁移到凝灰岩层上部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煤系 基性凝灰岩 稀土元素 富集机制
下载PDF
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模型
7
作者 魏迎春 李新 +3 位作者 曹代勇 张昀 宁树正 徐腾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17-2530,共14页
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煤系作为一种特殊的含煤沉积岩系,在特定地质环境下可形成大型乃至超大型战略性金属矿床,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已成为矿产资源勘查的新领域和新方向。本文分析了煤与煤系战略... 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煤系作为一种特殊的含煤沉积岩系,在特定地质环境下可形成大型乃至超大型战略性金属矿床,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已成为矿产资源勘查的新领域和新方向。本文分析了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基本特征,从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有效的协同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和协同勘查工程布置方面,构建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等关键技术的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模型。基于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基本特征,确定协同勘查对象包括煤-锂/镓矿床、煤-锗矿床、煤-铌-锆-镓-稀土矿床、煤-铀矿床。在煤炭勘查的技术上,煤-锂/镓矿床协同勘查需加强地震和测井资料的处理分析,增加岩石地球化学勘探技术手段对煤层、煤层顶底板、夹矸的采样测试;煤-锗矿床协同勘查增加岩石地球化学勘探技术手段对煤层的采样测试;煤-铌、锆、镓、稀土矿床协同勘查技术手段要加强测井技术(自然伽马)及岩石地球化学勘探对自然伽马高异常层样品的采集测试;煤-铀矿床协同勘查充分利用煤炭钻孔自然伽马测井、地震勘探、电磁法勘探及磁法勘探资料进行分析,在自然伽马高异常区划定铀潜力资源区,加强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伽马能谱录井、穿透性地球化学测量及岩石地球化学勘探等技术手段协同运用。基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分布特征和经济性,遵循“全面筛查,分区施策”的原则,依据勘查对象相应的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确定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类型和协同勘查工程布置方案,包括勘查系统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勘查施工顺序,探讨了资源量估算方法和估算参数。基于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协同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和协同勘查工程布置,分别构建了煤-锂/镓矿床、煤-锗矿床、煤-铌-锆-镓-稀土矿床、煤-铀矿床的协同勘查模型,为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 协同勘查技术 协同勘查工程 协同勘查模型
下载PDF
伊犁盆地南缘含煤地层水放射性环境特征分析
8
作者 成建军 《科技通报》 2024年第8期101-106,共6页
本文以环境评价标准为基础,辐射污染防控标准为辅,同时参考煤矿相关标准,对伊犁盆地南缘含煤地层以及生产煤矿山的水放射性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和评价。发现地下水铀异常点30个,其中铀氡双核素水异常点13个,其余为单核素异常点。共确定地... 本文以环境评价标准为基础,辐射污染防控标准为辅,同时参考煤矿相关标准,对伊犁盆地南缘含煤地层以及生产煤矿山的水放射性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和评价。发现地下水铀异常点30个,其中铀氡双核素水异常点13个,其余为单核素异常点。共确定地下水水铀异常圈9个,其中单点异常圈4个。在生产煤矿、铀矿地浸采区附近水体调查中,个别煤矿的生活饮用水水铀含量达到地下水水铀异常,但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南缘 含煤地层 水放射性 地质环境 特征
下载PDF
深部含煤地层多学科地球物理勘察研究
9
作者 白利军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20期102-104,107,共4页
大部分煤矿在未揭露和半揭露的煤系地层中勘探开发,导致大量未揭露的含煤地层被掩盖。与昂贵的钻探作业相比,地球物理方法可以更高效、更经济地发现隐伏含煤地层等深部目标。通过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探测寺河矿区地区的含煤地层,使用... 大部分煤矿在未揭露和半揭露的煤系地层中勘探开发,导致大量未揭露的含煤地层被掩盖。与昂贵的钻探作业相比,地球物理方法可以更高效、更经济地发现隐伏含煤地层等深部目标。通过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探测寺河矿区地区的含煤地层,使用大尺度大地电磁(MT)描述地质构造及其剖面,利用航磁测量圈定寺河矿区含煤远景构造单元向斜的空间展布特征。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和大地电磁法(MT)的局部勘探,揭示了含煤目标可供钻探,钻探结果验证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所识别的目标。实例研究表明,多学科地球物理策略能够为深部煤层资源勘探提供可靠的结果和可信的数据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地球物理调查 含煤地层勘探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下载PDF
铝土岩系和煤系地层中沉积黏土型锂矿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七道 蒋少涌 +1 位作者 王微 葛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1,共12页
沉积岩型锂矿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锂矿床之一,我国铝土岩系和煤系地层中沉积黏土型锂矿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南部和华北地块,该类型锂矿分布广、储量大,对其进行研究对破解我国未来锂资源困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国铝土岩系和煤... 沉积岩型锂矿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锂矿床之一,我国铝土岩系和煤系地层中沉积黏土型锂矿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南部和华北地块,该类型锂矿分布广、储量大,对其进行研究对破解我国未来锂资源困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国铝土岩系和煤系地层中黏土型锂矿的分布状况,锂的赋存状态、来源,以及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锂的富集过程主要与风化-沉积作用及火山岩浆活动有关,锂主要来源于火山凝灰岩、早期形成的岩浆岩、黏土岩等富锂基底岩石。锂以锂绿泥石独立矿物或者类质同象/吸附在黏土矿物、三水铝石和勃姆石中。锂的提取流程与锂的赋存状态密切相关。随着实验及工业提锂技术的发展,该类型锂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黏土型锂矿 铝土岩系 煤系地层 锂赋存状态 物质来源 开发利用潜力
下载PDF
华北地区煤系地层油气资源研究现状及启示
11
作者 张鹏飞 张仲达 +3 位作者 邱贻博 高阳 刘辰宇 赵兰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11,共16页
石炭系—二叠系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含煤层系,发育煤层气、煤系页岩气、煤系致密砂岩气、煤成油等多种油气资源,大量的研究和勘探结果表明煤系地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与鄂尔多斯盆地相比,济阳-临清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勘探和研究... 石炭系—二叠系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含煤层系,发育煤层气、煤系页岩气、煤系致密砂岩气、煤成油等多种油气资源,大量的研究和勘探结果表明煤系地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与鄂尔多斯盆地相比,济阳-临清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勘探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在系统总结华北地区煤系地层油气资源类型与富集条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济阳-临清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煤系地层的成藏条件,提出济阳-临清地区煤系地层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煤系地层主要为太原组和山西组,形成于陆表海-三角洲沉积环境中,旋回性强且发育共生的煤层气藏、煤系页岩气藏和煤系致密砂岩气藏。高有机碳含量的煤岩、碳质泥岩、暗色泥岩是形成煤系地层油气资源的物质基础,富氢煤系烃源岩发育区具有一定的煤成油藏勘探潜力,保存条件是煤层气、煤系页岩气富集的关键要素,沉积与成岩作用导致的高孔渗带是煤系致密砂岩气的甜点区。济阳-临清地区具有良好的煤系气和一定的煤成油勘探前景,将一套岩性组合作为勘探对象开展系统评价是提升煤系地层勘探效益的重要技术途径,惠民凹陷与东营凹陷南坡、车镇凹陷西部和孤北潜山太原组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煤系三气 富集条件 济阳-临清地区 华北地区
下载PDF
煤系气分层合采工艺技术研究
12
作者 刘凯 余焱群 +3 位作者 刘印华 王云飞 吴建军 李焕文 《中国煤层气》 CAS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针对煤系地层气各层压力体系不同、储层差异性大,常规采气工艺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煤系多气分层合采工艺,进一步提升煤系地层气开发效益。根据研究区煤系气叠置类型,立足“三抽”设备基础,设计了基于空心抽油杆柱的三气合采工艺管柱,实... 针对煤系地层气各层压力体系不同、储层差异性大,常规采气工艺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煤系多气分层合采工艺,进一步提升煤系地层气开发效益。根据研究区煤系气叠置类型,立足“三抽”设备基础,设计了基于空心抽油杆柱的三气合采工艺管柱,实现了“机抽+自喷”组合的同井筒分压分采工艺技术,为煤系地层气煤系气不同压力系统储层同井筒立体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气 多气合采工艺 同井筒体系 分层合采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系龙潭组页岩气储层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学文 杨雨然 +2 位作者 王林琪 蒲飞龙 李飞雨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25-127,共3页
通过宏观野外实测、岩芯观察以及微观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SEM)等技术手段,对四川盆地上二叠系龙潭组页岩气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龙潭期主要沉积环境从南向北依次发育:河流三角洲、滨岸沼泽、潮坪、混积陆棚与碳酸... 通过宏观野外实测、岩芯观察以及微观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SEM)等技术手段,对四川盆地上二叠系龙潭组页岩气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龙潭期主要沉积环境从南向北依次发育:河流三角洲、滨岸沼泽、潮坪、混积陆棚与碳酸盐岩台地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发育在滨岸沼泽与深水陆棚相区,川北深水陆棚相页岩具有“四高一低”的特征:高含气量(>5 m^(3)/t)、高TOC(>4%)、高孔隙度(>6%)与低黏土矿物(<38%),是未来勘探的重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沉积环境 储层特征 页岩气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贵州省陆相成煤环境特征分析
14
作者 戴林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9期50-53,58,共5页
为了最大限度客观反映贵州省陆相成煤环境典型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在收集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及现场踏勘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煤炭沟煤矿和罗州煤矿采样位置及数量,并对煤岩样进行分析。研究得出,2个煤矿的样品固结较好,均能代表陆相... 为了最大限度客观反映贵州省陆相成煤环境典型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在收集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及现场踏勘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煤炭沟煤矿和罗州煤矿采样位置及数量,并对煤岩样进行分析。研究得出,2个煤矿的样品固结较好,均能代表陆相成煤环境特征,具有相应的煤类特征。同时,通过实地调查选定赫章县可乐乡作为实测剖面位置,采集并保存含煤岩系地层中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规格的岩石、煤炭、化石标本和钻孔样品。结果表明,宣威组主要是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黏土岩及煤层组成的韵律层,较明显地反映了含煤地层宣威组(P_(3)x)的沉积环境特征,为一套陆相地层的含煤沉积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成煤 含煤岩系地层 沉积环境特征
下载PDF
高浓瓦斯隧道超前探测与瓦斯监控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珍 《山西建筑》 2024年第6期145-149,共5页
高速公路穿越煤系地层时存在极大可能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然而国家目前尚未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管控细则。为了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加强对高速公路穿越煤系地层中煤层的探测与瓦斯的实时监测至关重要。以黄家嘴大断面隧道穿越煤系地... 高速公路穿越煤系地层时存在极大可能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然而国家目前尚未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管控细则。为了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加强对高速公路穿越煤系地层中煤层的探测与瓦斯的实时监测至关重要。以黄家嘴大断面隧道穿越煤系地层为工程实例,参照煤矿区与铁路隧道的相关瓦斯技术规范,结合高速公路隧道煤系地层贮存与施工工艺等特点,制定了适合高速公路的地质编录与超前钻孔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测探出黄家嘴隧道内煤系地层的分布特点及高浓瓦斯里程段。基于此,构建了适用于煤系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时的瓦斯自动化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有害气体监测体系,可通过掌握时间范围内气体浓度波动来了解隧道内气体运移机制。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穿越煤系地层的施工控制与有害气体监测提供可靠的施工和管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煤系地层 高瓦斯隧道 超前探测 自动化监测
下载PDF
我国煤系铀矿形成条件及成矿模式研究
16
作者 周荣洲 梅军 +2 位作者 曹涛涛 宁高飞 曹运江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1期65-70,151,共7页
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8%,供应安全不容乐观,煤系铀是一种非常规铀资源,对其开发能为我国铀资源安全供给提供保障。近年来随着煤铀协同勘查的推进,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现了多个大型煤系砂岩型铀矿,对今后煤系铀矿勘探提供了大量可借鉴... 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8%,供应安全不容乐观,煤系铀是一种非常规铀资源,对其开发能为我国铀资源安全供给提供保障。近年来随着煤铀协同勘查的推进,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现了多个大型煤系砂岩型铀矿,对今后煤系铀矿勘探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参考资料。煤系铀矿成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关于煤系铀成矿的研究还比较分散,尤其是对其赋存和成矿规律还不够明确。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煤系地层中铀矿床成因类型、铀的赋存状态、成矿有利条件和成矿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煤系铀矿的研究仍很不充足,特别亟需加强铀的微观地质选择过程、铀矿的矿化时间和期次等方面的研究,以便深入了解和阐释煤系铀矿的成矿机理,同时在今后研究中也需更加关注煤岩铀和砂岩铀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铀矿 赋存特征 成矿条件 成矿模式 煤系地层
下载PDF
鲁西地区石炭纪-二叠纪煤系关键金属富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17
作者 郑雪 李景贤 +3 位作者 周鑫 李旭超 张盟 陈文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51-2364,共14页
关键金属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煤系关键金属已成为国内外煤地质学和矿床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鲁西地区已发现多个煤田富集关键金属元素,为了查明鲁西地区煤系关键金属的富集特征与影响因素,本文在综合前人对鲁西地区煤系微量元素研究的基础... 关键金属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煤系关键金属已成为国内外煤地质学和矿床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鲁西地区已发现多个煤田富集关键金属元素,为了查明鲁西地区煤系关键金属的富集特征与影响因素,本文在综合前人对鲁西地区煤系微量元素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兖州煤田和济宁煤田煤中关键金属含量,并分析了关键金属在鲁西地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兖州煤田、宁汶煤田南部、济宁煤田北部和巨野煤田西部富集关键金属Li-Se-Zr-Hf,并且富集层位均为山西组;滕县煤田南部富集Ga和Ge,其中Ga的富集层位包含山西组和太原组,而Ge仅在太原组富集;肥城煤田和新汶煤田有Li和Ge的富集,Li的富集层位包含山西组和太原组,Ge仅在太原组富集。陆源物质及热液流体/地下水是鲁西地区关键金属元素的重要来源,阴山古陆和秦岭造山带是鲁西石炭纪—二叠纪煤系的主要沉积源区。Li是鲁西地区富集范围最广且富集程度最高的关键金属,热液流体是其富集的主控因素。海水引起鲁西地区太原组煤系U、V、Cr、及Tl等关键金属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 煤系 关键金属 石炭纪—二叠纪
下载PDF
晋南地区煤系黏土岩中锂的赋存状态及其沉积环境
18
作者 程宏飞 武振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95-2408,共14页
关键金属锂等战略资源及其引发的国家安全问题,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舞台中愈显突出和重要。华北克拉通是我国沉积型锂矿床主要分布区域之一,富锂黏土岩资源丰富,成为重要的沉积型锂资源勘探区域。本文以华北克拉通晋南地区的煤... 关键金属锂等战略资源及其引发的国家安全问题,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舞台中愈显突出和重要。华北克拉通是我国沉积型锂矿床主要分布区域之一,富锂黏土岩资源丰富,成为重要的沉积型锂资源勘探区域。本文以华北克拉通晋南地区的煤系黏土岩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谱(MAS NMR)等表征技术,结合化学物相分析及黏土矿物分离提取实验对研究区本溪组黏土岩中锂的赋存状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研究。发现黏土矿物是锂的主要载体矿物,其主要包括锂绿泥石、伊利石和高岭石;锂含量与锂绿泥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伊利石和高岭石的含量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样品中的锂主要赋存于锂绿泥石的氢氧化物八面体晶格中,部分赋存于伊利石和高岭石中。古盐度指标m值(100×(MgO/Al_(2)O_(3)))和1000×Rb/K_(2)O值显示研究区富锂黏土岩主要形成于淡水—半咸水环境;古氧化还原指标V/(V+Ni)和Th/U值显示研究区富锂黏土岩主要形成于缺氧和贫氧环境;古气候指标Sr/Cu、C值((V+Cr+Mn+Fe+Co+Ni)/(Na+Mg+K+Ca+Sr+Ba))和CIA值显示研究区富锂黏土岩主要形成于炎热潮湿的古沉积环境中。该研究有助于完善沉积型锂矿的成矿理论,也有利于攻克该类型锂资源高效分离与提取的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煤系黏土岩 沉积环境 晋南地区
下载PDF
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理论的煤系地震数据高分辨处理方法与应用
19
作者 李慧婷 常锁亮 +5 位作者 张生 关雯元 赵兴 王唯骞 澹台明君 高凯欣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53,共9页
【目的】随着深部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对高精度地震勘探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具有强各向异性的含煤地层,传统基于各向同性的资料处理方法不再适用。【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水平横向各向同性介质(Transverse Isotropy Medium with ... 【目的】随着深部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对高精度地震勘探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具有强各向异性的含煤地层,传统基于各向同性的资料处理方法不再适用。【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水平横向各向同性介质(Transverse Isotropy Medium with Vertical Symmetry Axis,VTI)和方位各向异性介质(Transverse Isotropy with Horizontal Axis of Symmetry,HTI)联合处理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首先,针对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分析VTI介质特点,采用高阶动校正处理,可以有效消除各向异性在大偏移距数据中引起的同相轴弯曲,保证共反射点远近道能达到同相,提高数据叠加成像质量。其次,针对构造裂隙发育特征,立足于HTI介质的方位各向异性分析,采用OVT域处理方法,通过建立方位各向异性参数场去除不同方位角差异对数据的影响。联合应用上述2种处理方法,通过制定合理的处理流程,优选关键参数,搭建一套实用的、适合目标地层的各向异性处理校正方法,解决含煤地层在复杂条件下的速度分析、叠加等问题,从而提高煤系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解释精度。【结果和结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新方法获得的地震数据主频更高、频带更宽,在小构造特征识别和古地理环境刻画方面更具优势,为精细地质解释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强调了对含煤地层进行各向异性处理的必要性,推动各向异性处理技术的在宽方位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地层 VTI介质 HTI介质 高阶动校正 OVT处理
下载PDF
薄煤层影响下的储层识别
20
作者 王慧欣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1期21-24,50,共5页
西湖凹陷主要目的层平湖组地层受潮汐作用影响较大,薄煤层广泛分布,横向非均质性强。地震数据受薄煤层反射的干扰严重,容易引起岩性识别的虚假亮点。为提高优质储层预测可靠度,减少薄煤层存在引起的假象所带来的风险,形成了一套岩石物... 西湖凹陷主要目的层平湖组地层受潮汐作用影响较大,薄煤层广泛分布,横向非均质性强。地震数据受薄煤层反射的干扰严重,容易引起岩性识别的虚假亮点。为提高优质储层预测可靠度,减少薄煤层存在引起的假象所带来的风险,形成了一套岩石物理驱动下、以含煤地层反射规律分析为基础、融合了地质统计学煤层刻画结果和叠前反演储层预测结果的、适用于含煤地层的储层综合识别方法,降低储层预测过程中煤层造成的假象,有效提升了砂体预测的可信度,为井位部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地层地震反射规律 叠前反演 地质统计学反演 平湖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