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只X”的语法化看副词与连词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徐采霞 曾检红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7-69,共3页
"只X"粘合成词的可能性看似很大但是实际数量并不多,这主要是"X"语义的抽象性与单音节特点使然。在满足"X"要求的前提下,临界频率高促使"只X"语义虚化,句法结构重新分析。语法化之后的"只... "只X"粘合成词的可能性看似很大但是实际数量并不多,这主要是"X"语义的抽象性与单音节特点使然。在满足"X"要求的前提下,临界频率高促使"只X"语义虚化,句法结构重新分析。语法化之后的"只X"具有连词、副词以及副词和连词兼类等不同词性。"只X"的语法化分析为探索连词和副词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 副词 连词 语法化
下载PDF
新出战国楚简《诗经》异文二题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德宽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5期5-9,共5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是最新发现的先秦珍贵文献,其中《诗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战国抄本。与传世《毛诗》相比较,安大简本《诗经》异文提供了不少新的资料。这些新材料对《诗经》文本的理解、语言学和古文字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根...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是最新发现的先秦珍贵文献,其中《诗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战国抄本。与传世《毛诗》相比较,安大简本《诗经》异文提供了不少新的资料。这些新材料对《诗经》文本的理解、语言学和古文字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根据初步整理研究情况,分析简本《诗经》两条异文材料,充分显示简本《诗经》异文对古文字考释和上古汉语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诗经》 异文 虚词“只”
下载PDF
焦点解释理论对“只”字句语义歧指的解释 被引量:4
3
作者 殷何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0,共8页
本文尝试在形式语义学的背景下,将汉语中的语义指向问题和焦点理论结合起来,引入焦点解释理论对"只"字句的语义歧指进行个案分析。"只"作为焦点敏感算子,其语义会与辖域内的焦点相关联,从而指向其辖域内的焦点成分... 本文尝试在形式语义学的背景下,将汉语中的语义指向问题和焦点理论结合起来,引入焦点解释理论对"只"字句的语义歧指进行个案分析。"只"作为焦点敏感算子,其语义会与辖域内的焦点相关联,从而指向其辖域内的焦点成分。根据Rooth的选项语义学理论,"只"字句中焦点关联效应产生的机制为:"只"字句的焦点解释限制了焦点敏感算子"只"的量化域,因此随着其辖域内焦点位置的不同,"只"的量化域的语义值也随着变化,从而造成句子真值条件的不同,即句子不同的语义解释,这是"只"字句语义歧指形成的深层原因。最后,文章提出将此分析推广到汉语中其他的焦点敏感算子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解释理论 焦点敏感 “只” 语义歧指 选项语义学
下载PDF
“这”单独作主语问题补证 被引量:1
4
作者 卢烈红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40,共4页
本文根据新检得的一些材料,进一步证明:北宋《景德传灯录》“只这(者)便是……”一类格式中的“只”确为表强调的副词,“这(者)”确实单独作主语,因此,“这(者)”单独作主语至迟始于北宋是确凿无疑的。
关键词 主语 强调 副词 《景德传灯录》 格式 补证 材料 北宋
下载PDF
“只是”作为含有“是”的双音结构演化历程及其语法化
5
作者 冯广艺 张春艳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9-14,共6页
“只是”在历时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只”和“是”单用阶段,此时“是”作为判断动词已开始出现;“只+是”连用并凝固阶段,也是判断动词“是”能稳定受副词“只”修饰的过渡阶段,语义重心在“是”;“只是”作副词阶段,此时... “只是”在历时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只”和“是”单用阶段,此时“是”作为判断动词已开始出现;“只+是”连用并凝固阶段,也是判断动词“是”能稳定受副词“只”修饰的过渡阶段,语义重心在“是”;“只是”作副词阶段,此时“是”表判断的功能弱化或消失,语义重心在“只”,“是”语义脱落这一过程构成语法化,“是”的语法化也为“只是”的重新分析创造了必要条件;“只是”作转折连词阶段,“只是”从唐代作为副词出现之后,用法逐渐成熟,之后“只是”的意义进一步虚化,连词用法渐渐增多,“只”和“是”之间的界线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 “是” “只是” 语法化
下载PDF
上古诗歌语气助词“只、些、斯、思、止”的词源 被引量:5
6
作者 黄易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9,共11页
根据表达语气相同、涵盖的语法单位相同、出现文献互补,以及语音差异符合上古时地演变规律等标准,可以推定上古诗歌语气助词"只""些""斯""思""止"是上古同一语气词的时地变体,它们... 根据表达语气相同、涵盖的语法单位相同、出现文献互补,以及语音差异符合上古时地演变规律等标准,可以推定上古诗歌语气助词"只""些""斯""思""止"是上古同一语气词的时地变体,它们声音的不同,是因为上古时地音变的影响。它们都是"兮"的变体,而"兮"又是"呵"的变体。以上古语音标准衡量,它们的声音有较大差异,原因是,上古口头语言的实际语音变化,比后人从传世文献即书面语言中得知的要复杂,汉字表意性具有的跨越时空的优势,在记载语气词时得不到像记载实词那样的体现,语气词不具备实词那样的意义,以其在口语中的实际语音为形式,与记录它们的汉字的关系不如实词紧密,所以上古诗歌记录语气词的字形容易随语气词语音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助词 时地音变
下载PDF
客赣方言的通用量词“只”
7
作者 温美姬 《嘉应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9,共5页
客赣方言的量词"只"可广泛地通用各种事物,它和客赣方言周边的湘语、闽语和吴语一样都是汉语史上唐五代时期"只"作为通用量词的保留和传承。"只"之所以能成为通用量词,是由其表示本义时的认知焦点注重物... 客赣方言的量词"只"可广泛地通用各种事物,它和客赣方言周边的湘语、闽语和吴语一样都是汉语史上唐五代时期"只"作为通用量词的保留和传承。"只"之所以能成为通用量词,是由其表示本义时的认知焦点注重物体的"单独性"决定的,这与汉语史上的另外两个通用量词"枚"和"个"的泛化基础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赣方言 量词“只” 通用表现 历史来源 认知阐释
下载PDF
试论闽南方言指示词“只”的来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瑞玲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55-58,共4页
闽南方言近指指示词"只"应源自章母之韵平声的"之"。"只"的基础语音形式为[tsi],在闽南各方言区音同或音近于"之";由语音演变规律来看,"只""之"声韵相符;由历时的语法功... 闽南方言近指指示词"只"应源自章母之韵平声的"之"。"只"的基础语音形式为[tsi],在闽南各方言区音同或音近于"之";由语音演变规律来看,"只""之"声韵相符;由历时的语法功能来看,"只"有传承自"之"的痕迹;"只""之"声调有异由禁忌词避讳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词 闽南方言
下载PDF
表限量的“才”与“只”及“才+只”语序的一种解释
9
作者 刘立诚 柳英绿 《枣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9-105,共7页
本文首先通过语义分析指出"才"与"只"在表数量义时语法意义和语义指向都不相同,"才"在语义上凸显"跟预期的数量相比较,实现的数量少",在语义指向上具有前后双指性;而"只"在表量时单... 本文首先通过语义分析指出"才"与"只"在表数量义时语法意义和语义指向都不相同,"才"在语义上凸显"跟预期的数量相比较,实现的数量少",在语义指向上具有前后双指性;而"只"在表量时单纯表限定,语义指向是单向后指的。进而文章借鉴优选论的理念和操作方法验证出"才/只"并用是合语法的,且"才+只"是优势语序。文章同时表明,语义指向源和语义指向标的之间不允许出现其他同类指向源成分,这至少在汉语中是一条优势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与“只” 指向源 指向标的 优势语序 优势原则
下载PDF
量词“只”的形成及其历时演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燕 《汉字汉语研究》 2021年第1期68-76,126,共10页
汉语量词“只”可以搭配的名词类型广泛,有动物类、成对事物类、日用器物类、船等。本文通过探究量词“只”的形成及其历时演变,解释了这四类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量词“只”由其本义“鸟一枚”出发,分别选取“一枚”和“鸟”,沿着两条路... 汉语量词“只”可以搭配的名词类型广泛,有动物类、成对事物类、日用器物类、船等。本文通过探究量词“只”的形成及其历时演变,解释了这四类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量词“只”由其本义“鸟一枚”出发,分别选取“一枚”和“鸟”,沿着两条路线发展,在相似性和相关性动因的作用下,不断扩展至其他事物。厘清这个历时演变过程,可以更好地解释和学习量词“只”的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只” 量名搭配 历时演变
下载PDF
副词“只是”用法辨析
11
作者 游锋华 《现代语文》 2018年第8期9-12,共4页
本文将副词"只是"与"副词‘只’+动词‘是’"结构区别开,主要讨论了副词"只是"的用法。作者认为范围副词"只是"至少有以下三种语法意义:(1)表限制,可与"只"替换;(2)表强调,可与"... 本文将副词"只是"与"副词‘只’+动词‘是’"结构区别开,主要讨论了副词"只是"的用法。作者认为范围副词"只是"至少有以下三种语法意义:(1)表限制,可与"只"替换;(2)表强调,可与"就是"替换;(3)表解释。由(1)义到(3)义有由实到虚的发展演变的过程,演变的核心是(1)义。本文还解释了"只是"不能替换成"仅仅是"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围副词 “只+是” “仅仅是” 语义虚化
下载PDF
从历时角度看限定副词“只”的义项分合关系
12
作者 李泓霖 《语言学论丛》 2024年第1期44-58,共15页
本文以限定副词“只”的来源及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语史上“只”及相关形式“止”“祇”的历时考察,指出副词“只”的“完全排除”义与“向上排除”义具有不同来源。完全排除义来自对副词“祇”的继承,向上排除义则来自副词“... 本文以限定副词“只”的来源及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语史上“只”及相关形式“止”“祇”的历时考察,指出副词“只”的“完全排除”义与“向上排除”义具有不同来源。完全排除义来自对副词“祇”的继承,向上排除义则来自副词“止”意义的并人。唐代之后,“只”已经兼具了两类功能,成为使用最广泛的限定副词,但在否定形式中副词“只”“止”仍未完全混同。“只”的形成与发展受语法化中的语义滞留、形式择一等原则制约,既符合虚词语义演变的一般规律,又具有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 “止” 限定副词 虚词语义演变
原文传递
“都”和“只”的意义和用法同异之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强 袁毓林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84,共18页
本文在潘海华(2006)、胡建华(2009)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都"和"只"的意义和用法做了更为精细的分析;发现"都"和"只"虽然在表面意义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都"表示"汇总概括"... 本文在潘海华(2006)、胡建华(2009)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都"和"只"的意义和用法做了更为精细的分析;发现"都"和"只"虽然在表面意义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都"表示"汇总概括","只"表示"限定排除";但是,在这种差异的背后却隐藏着某种相似性:它们都能引发排他性解读。本文着重探讨了"都"字句产生排他性语义的动因,以及"都"和"只"在关联对象、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焦点的话题化和关系从句化等方面所具有的一系列句法语义特性和限制条件;指出在表排他性的语义环境下,"都"和"只"的意义和用法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和“只” 排他性语义 关联对象 谓语动词 话题化 关系从句化
原文传递
论副词“只”的场景聚焦用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夏军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5-206,共12页
汉语学界迄今为止很少关注到副词"只"的一类特殊用法——场景聚焦。这一用法的"只"后总是紧接着一个感知类动词以及一个具有相对完整叙事功能的语段,且所描写事件场景生动细致,富有感知冲击力,并常伴有主观评价倾... 汉语学界迄今为止很少关注到副词"只"的一类特殊用法——场景聚焦。这一用法的"只"后总是紧接着一个感知类动词以及一个具有相对完整叙事功能的语段,且所描写事件场景生动细致,富有感知冲击力,并常伴有主观评价倾向。该用法的"只"具有场景导入与聚焦以及篇章衔接连贯功能,可视为话语标记和强化敏感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 场景导入 场景聚焦 话语标记 强化敏感成分
原文传递
焦点敏感算子“只”的量级用法和非量级用法 被引量:28
15
作者 殷何辉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6,共8页
本文从"只"的焦点敏感特性出发考察"只"在句子中的语义作用。以焦点敏感算子与焦点相互作用能否使焦点激发的选项构成量级序列为依据,区分了焦点敏感算子的量级用法和非量级用法,在此基础上说明算子"只"... 本文从"只"的焦点敏感特性出发考察"只"在句子中的语义作用。以焦点敏感算子与焦点相互作用能否使焦点激发的选项构成量级序列为依据,区分了焦点敏感算子的量级用法和非量级用法,在此基础上说明算子"只"有量级用法和非量级用法,并据此解释了与"只"相关的一些语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敏感算子 量级用法 非量级用法
原文传递
李商隐《乐游原》“只是近黄昏”的“只是”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玉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6,共7页
李商隐《乐游原》"只是近黄昏"中"只是"的理解对于此诗的解读具有决定性作用,但目前的释读有分歧;"只"读音古今不同,基本上没有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论证:(1)"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只是近黄昏"中"只是"的理解对于此诗的解读具有决定性作用,但目前的释读有分歧;"只"读音古今不同,基本上没有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论证:(1)"只是近黄昏"的"只是"不能理解为正是,只能理解为只不过,但只是。(2)"只"跟"祗、秖"记录的是同一个词,原来读平声;这个词跟"止"本是两个不同的词,"止"读上声,跟"只"是同义词。后来"止"占上风,人们将"只"读成"止",是一种训读现象,于是"只是近黄昏"的"只"读成了上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乐游原》 “只”的读音 “只是”的训释
原文传递
论构式“只+V[感知]+S”的构成及其功能发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雷冬平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6-531,共16页
"只+V[感知]+S"是一个图式构式,在表达中一般用于前景句,是信息表达的焦点。其中构件S起场景再现的功能,感知动词V负责将场景导入认知主体心智中,副词"只"强调认知主体对导入场景的聚焦性和对场景感知的即时性。在... "只+V[感知]+S"是一个图式构式,在表达中一般用于前景句,是信息表达的焦点。其中构件S起场景再现的功能,感知动词V负责将场景导入认知主体心智中,副词"只"强调认知主体对导入场景的聚焦性和对场景感知的即时性。在构件的整合作用下以及在背景句时间点参照下,整个构式具有"场景导入聚焦"和"场景即时感知"功能。后者是从前者引申发展而来,这是构式作为语言单位功能引申发展以及构式和构件功能互动整合的结果。构式的研究需要注重还原论和整体论之间的平衡,精致还原主义与精致整体主义相结合是探讨构式构件特征及其构式功能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 “只+V[感知]+S” 场景导入聚焦 场景即时感知 还原论和整体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