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8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支原体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S组件Mb BioY摄取外源生物素的功能分析
1
作者 陈启伟 权衡 +5 位作者 陈胜利 刘东慧 于永峰 李彩玉 宫晓炜 储岳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2-289,共8页
牛支原体(M.bovis)感染与生存依赖于外界微环境提供的各类营养代谢因子。开展M.bovis外源生物素摄取的机制研究,将对M.bovis防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M.bovis PG45 Mb BioY(MBOVPG45_0349)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子对接分析,筛... 牛支原体(M.bovis)感染与生存依赖于外界微环境提供的各类营养代谢因子。开展M.bovis外源生物素摄取的机制研究,将对M.bovis防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M.bovis PG45 Mb BioY(MBOVPG45_0349)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子对接分析,筛选M.bovis PG45 Mb BioY突变株,比较PG45和PG45ΔMb BioY的生物素敏感性,异源构建Mb BioY功能性克隆验证其功能。结果表明,PG45染色体上存在一种崭新的生物素膜转运蛋白,全长996 bp,GC含量30.95%,蛋白长度为332个氨基酸,是由7个跨膜结构域组成的能量偶合因子(ECF)转运蛋白S成分Mb BioY。进一步验证后发现,当M.bovis缺失Mb BioY会影响其生长,表现出生物素代谢营养缺陷的表型。通过异源敲入生物素代谢营养缺陷大肠杆菌MG1655,表明Mb BioY单独存在时,就能够恢复生物素代谢营养缺陷大肠杆菌缺失株的生理功能。初步证明,Mb BioY编码的是能量偶合因子(ECF)转运蛋白的S成分具有摄取外源生物素的能力,该研究结果将补充细菌生物素代谢调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M.bovis的有效防控提供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能量耦合因子转运体 生物素 转运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筛选中单链DNA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顾华杰 蔡涵 +7 位作者 李雨欣 沈家明 陈锦辉 陈耔含 朱召娣 王璐君 杨倩倩 杨皓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9期215-227,共13页
核酸适配体是人工合成的短链核酸,作为分子识别元件,能够与各类靶标物质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结合,分为单链DNA和RNA两种类型。其中单链DNA适配体由于其稳定性比RNA适配体更好而更受欢迎,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核酸适配体筛选通常是通过配... 核酸适配体是人工合成的短链核酸,作为分子识别元件,能够与各类靶标物质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结合,分为单链DNA和RNA两种类型。其中单链DNA适配体由于其稳定性比RNA适配体更好而更受欢迎,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核酸适配体筛选通常是通过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实现的,筛选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关键的单链制备步骤,即将双链DNA转化为相应的单链DNA。目前,存在许多方法可以制备单链DNA,包括热变性法、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亲和分离法、变性胶电泳分离法、核酸外切酶消化法、不对称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等。本文在总结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各种单链DNA制备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近5年的应用情况,并对这些单链DNA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展望,以期能为成功筛选各类靶标的核酸适配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单链DNA制备 热变性法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亲和分离法 变性胶电泳分离法 核酸外切酶消化法 不对称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生物素对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养分消化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3
作者 郭天雄 周则闻 +4 位作者 安静 王聪 刘强 郭刚 张亚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2-359,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素对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养分消化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0、20和30 mg/d的生物素,每组12头牛。预试期20 d,正试期60 d...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素对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养分消化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0、20和30 mg/d的生物素,每组12头牛。预试期20 d,正试期60 d。正试期间,记录每头牛每天的采食量和产奶量,采集饲粮、奶、粪便、瘤胃液和血液样品,测定乳成分含量、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液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素添加水平的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变化(P>0.05);产奶量、乳脂肪和乳蛋白质产量、乳脂肪含量以及饲料效率呈线性提高(P<0.05);各养分表观消化率呈线性提高(P<0.05);瘤胃pH和乙酸/丙酸值呈线性降低(P<0.05);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含量呈线性提高(P<0.05);瘤胃嗜淀粉瘤胃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总细菌和总真菌数量呈线性提高(P<0.05);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胰岛素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非酯化脂肪酸和β-羟丁酸含量呈线性降低(P<0.05),血清生物素含量呈线性提高(P<0.05)。由此可见,补充生物素改善了奶牛泌乳性能、养分消化和瘤胃发酵,推荐生物素添加水平为20 m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素 奶牛 产奶性能 养分消化 瘤胃发酵
下载PDF
生物素对产蛋期种鹅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黏膜上皮形态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孙小怡 张名爱 +4 位作者 王宝维 凡文磊 孔敏 岳斌 王秉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95-2405,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素对产蛋期种鹅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黏膜上皮形态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150只体型相近的34周龄五龙鹅(豁眼鹅)种鹅,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1公4母)。各组饲粮中生物素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素对产蛋期种鹅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黏膜上皮形态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150只体型相近的34周龄五龙鹅(豁眼鹅)种鹅,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1公4母)。各组饲粮中生物素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0.1、0.2、0.3、0.4和0.5 mg/kg。预试期1周,正试期17周。结果表明:1)饲粮生物素添加水平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0.2、0.3、0.4 mg/kg生物素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2、0.3、0.5 mg/kg生物素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0.3、0.4、0.5 mg/kg生物素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2、0.3、0.4、0.5 mg/kg生物素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0.2 mg/kg生物素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3 mg/kg生物素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除0.2 mg/kg生物素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粮生物素添加水平对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0.2 mg/kg生物素组的盲肠福西亚马赛菌属和侏儒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盲肠罗姆布茨菌属、苏黎世杆菌属、黄酮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生物素可以促进产蛋期种鹅肠道黏膜上皮形态发育,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在本试验条件下,产蛋期种鹅饲粮生物素适宜添加水平为0.26~0.34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蛋期种鹅 生物素 血清生化指标 黏膜上皮形态 菌群结构
下载PDF
CpOGA^(D298N)与核心链霉亲和素Stv13融合表达用于检测蛋白质O⁃GlcNAc修饰
5
作者 黎先感 杨明 +4 位作者 鲁莹 李玲 马骞 李静 张连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519,共7页
氧连接的β-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O-GlcNAc修饰)是一种发生在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羟基上的一种动态、可逆的翻译后修饰。O-GlcNAc修饰在细胞的许多关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等的重要途径,但是常用于O-GlcNA... 氧连接的β-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O-GlcNAc修饰)是一种发生在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羟基上的一种动态、可逆的翻译后修饰。O-GlcNAc修饰在细胞的许多关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等的重要途径,但是常用于O-GlcNAc蛋白检测的抗体特异性或者检测分子量范围仍存在问题且耗时(~36 h)过长,对后续研究造成困扰。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构建了产气荚膜梭菌OGA(O-GlcNAcase)突变体(CpOGA^(D298N))与核心链霉亲和素Stv13融合表达质粒pET28a-CpOGA^(D298N)-Stv13。将质粒pET28a-CpOGA^(D298N)-Stv13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获得了融合蛋白质CpOGA^(D298N)-Stv13。通过CpOGA^(D298N)特异性结合O-GlcNAc的能力及生物素-亲和素特异性亲和作用,设计了Far-Western blot(Far-WB)用于检测蛋白质O-GlcNAc修饰,利用sOGT(short form O-GlcNAc transferase)、去O-GlcNAc修饰sOGT、细胞裂解液样本及人肝细胞核因子1A(hepatocyte fuclear factor 1A,HNF1A)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蛋白质O-GlcNAc修饰检测方法,耗时相对O-GlcNAc特异性抗体缩短至5~7 h,丰富了蛋白质O-GlcNAc修饰的检测方法,为其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连接的β-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 CpOGA^(D298N)-Stv13 生物素 Far-Western blot
下载PDF
碱促进的(3aS,4R,6aR)-双苄基生物素转化为(3aS,4S,6aR)-双苄基生物素的研究
6
作者 金剑炜 于绪平 +7 位作者 俞春晓 梁玲玲 宋少奇 肖群艳 徐晓攀 储楠 滕南鑫 吴春雷 《浙江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38-44,共7页
目的:将生物素关键中体(3aS,4S,6aR)-双苄基生物素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3aS,4R,6aR)-双苄基生物素经化学反应转化为产物(3aS,4S,6aR)-双苄基生物素。方法:通过碱催化反应,(3aS,4R,6aR)-双苄基生物素能顺利地转化为(3aS,4S,6aR)-双苄基... 目的:将生物素关键中体(3aS,4S,6aR)-双苄基生物素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3aS,4R,6aR)-双苄基生物素经化学反应转化为产物(3aS,4S,6aR)-双苄基生物素。方法:通过碱催化反应,(3aS,4R,6aR)-双苄基生物素能顺利地转化为(3aS,4S,6aR)-双苄基生物素。结果:以异丙醇为溶剂,甲醇钠为催化剂,(3aS,4R,6aR)-双苄基生物素在25℃下搅拌24 h,以32.5%的收率得到(3aS,4S,6aR)-双苄基生物素。结论:该工艺为生物素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杂质(3aS,4R,6aR)-双苄基生物素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aS 4R 6aR)-双苄基生物素 (3aS 4S 6aR)-双苄基生物素 碱催化 手性翻转 消旋化
下载PDF
牛奶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Alpha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立才 邢维维 +4 位作者 于莹 贾良曦 秦誉 金兴 丁亚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64-270,共7页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可检测牛奶中喹诺酮类药物(Quinolones,QNS)残留的均相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Amplifiedluminescent proximity homogeneous assay linkedimmune sorbent assay,AlphaLISA)。采用EDC/NHS活泼酯法在诺氟沙星分子连接6...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可检测牛奶中喹诺酮类药物(Quinolones,QNS)残留的均相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Amplifiedluminescent proximity homogeneous assay linkedimmune sorbent assay,AlphaLISA)。采用EDC/NHS活泼酯法在诺氟沙星分子连接6-氨基己酸作为间隔臂,制备生物素修饰诺氟沙星半抗原(Biotin-6AS-NOR),并在受体微球上偶联QNS单克隆抗体,Biotin-6AS-NOR可与牛奶样品中的QNS竞争结合喹诺酮抗体;通过优化受体微球的QNS抗体偶联量,Biotin-6AS-NOR及供/受体微球的用量等参数,以及牛奶样品的稀释方案,建立了牛奶中QNS残留的AlphaLISA检测方法。采用1:5牛奶样品稀释方案,所建立牛奶中QNS残留的AlphaLISA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9 ng/mL和0.46 ng/mL,回收率在85.97%~110.11%之间,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达氟沙星和洛美沙星的交叉反应率均高于70%。本研究所建立AlphaLISA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且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不需要繁琐洗涤操作,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 半抗原 生物素 AlphaLISA
下载PDF
蛋白质棕榈酰化异常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致病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
8
作者 刘文颖 王舒衡 贾建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40-2356,共17页
蛋白质棕榈酰化(palmitoylation)是一种常见的S-酰化修饰,通过将蛋白质锚定在细胞膜上,动态且可逆地调节其在膜上的分布,这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定的ZDHHC(zinc finger Asp-His-His-Cys motif-contain... 蛋白质棕榈酰化(palmitoylation)是一种常见的S-酰化修饰,通过将蛋白质锚定在细胞膜上,动态且可逆地调节其在膜上的分布,这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定的ZDHHC(zinc finger Asp-His-His-Cys motif-containing)蛋白酰基转移酶(以下简称ZDHHC酶)在神经元发育和可塑性中发挥关键作用,而棕榈酰化失调则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病因。本文综述了ZDHHC酶在神经系统中不同脑区和细胞类型的表达及功能差异,探讨了蛋白质棕榈酰化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新兴作用。研究表明,ZDHHC酶在蛋白质序列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其在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具有区域特异性和细胞类型依赖性。这种异质性可能是调节神经元功能和突触传递的关键机制之一。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关键病理蛋白(如淀粉样蛋白和亨廷顿蛋白)及其相关蛋白(如淀粉样前体蛋白和β位点切割酶1)都可以被棕榈酰化。异常的棕榈酰化可能通过影响这些蛋白质的稳态,加速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进程。因此,通过调节这些病理蛋白的棕榈酰化状态,可能抑制其异常聚集及随之而来的神经毒性反应,进而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潜在靶点。然而,当前的棕榈酰化检测技术仍存在一些限制,特别是在量化方面尚未有简便的方法。现有的棕榈酰化检测方法主要基于棕榈酸和半胱氨酸的标记和分析,但这些方法通常复杂且成本较高。此外,不同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导致棕榈酰蛋白质组的结果存在差异,这进一步增加了研究的挑战性。深入理解棕榈酰化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并开发更有效的检测技术,对于揭示其致病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酰化 阿尔茨海默病 棕榈酰基转移酶 酰基生物素交换
下载PDF
硫化氢介导的S-巯基化修饰及其化学检测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珍 全心雨 唐志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_(2)S)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的第3种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通过影响细胞信号通路调节机体各个系统,具有广泛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H2S的作用主要通过对靶蛋白进行S-巯基化修饰,改变其结构,...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_(2)S)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的第3种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通过影响细胞信号通路调节机体各个系统,具有广泛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H2S的作用主要通过对靶蛋白进行S-巯基化修饰,改变其结构,影响其活性、稳定性以及蛋白质之间互相作用,进而调控细胞内信号通路及相关生物学过程。本文基于国内外对S-巯基化修饰的研究,主要综述了:S-巯基化修饰的研究现状,详细总结了目前已揭示S-巯基化修饰及其具体半胱氨酸(cysteine, Cys)位点的研究,并进一步总结了S-巯基化修饰与S-亚硝基修饰之间的关系;S-巯基化修饰的反应类型,3种化学检测(马来酰亚胺法、改良生物素转换法和标记转换法)方法的检测原理和特点,通过S-巯基化修饰检测的条件和应用范围,将这3种方法进行对比,并对各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讨论。根据作者在S-巯基化修饰研究方面积累的经验,重点阐述马来酰亚胺法检测过程中,细胞和组织样品的制备及其较详细的实验步骤。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当前S-巯基化修饰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及该领域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为S-巯基化修饰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S-巯基化修饰 马来酰亚胺法 改良生物素转换法 标记转换法
下载PDF
^(177)Lu-DTPA-BIS-BIOTIN的制备及正常鼠体内生物分布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新荣 杜进 罗志福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研究了DTPA-BIS-BIOTIN的177Lu标记方法,优化了标记条件,并进行了标记物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实验。在最佳标记条件下(DTPA-BIS-BIOTIN 25μg,标记介质pH=4.5,80℃反应20 min),177Lu-DTPA-BIS-BIOTIN标记率大于99.0%,室温下放置96 h,标记... 研究了DTPA-BIS-BIOTIN的177Lu标记方法,优化了标记条件,并进行了标记物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实验。在最佳标记条件下(DTPA-BIS-BIOTIN 25μg,标记介质pH=4.5,80℃反应20 min),177Lu-DTPA-BIS-BIOTIN标记率大于99.0%,室温下放置96 h,标记物体外稳定性良好。正常小鼠体内分布实验结果表明,177Lu-DTPA-BIS-BIOTIN在血液中清除快,主要浓集于肝、脾和肾,经肾脏排泄。本研究为进一步采用177Lu-DTPA-BIS-BIOTIN进行肿瘤预定位显像及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7Lu DTPA-BIS-biotin 放射性标记 生物分布
下载PDF
生物素酶缺乏症13例临床分析及随访
11
作者 林瑞珠 李秀珍 +7 位作者 赵小媛 刘宗才 盛慧英 苏玲 蔡燕娜 尹曦 张文 饶敏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72-678,共7页
目的探讨生物素酶缺乏症(BTD)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转归。方法收集13例BTD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尿液有机酸分析、外周血生物素酶(BT)活性测定、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方法对BT基因的各个外显子及其两侧侧翼序... 目的探讨生物素酶缺乏症(BTD)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转归。方法收集13例BTD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尿液有机酸分析、外周血生物素酶(BT)活性测定、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方法对BT基因的各个外显子及其两侧侧翼序列进行突变的检测,并对患儿进行随诊。结果13例患儿均检出BT基因突变,其中男8例,女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气促(100%,13例)、皮疹(61.5%,8例)、抽搐(38.5%,5例)等。12例患儿(92.3%)尿液GC/MS分析提示3-羟基异戊酸升高,血气分析示持续性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所有患儿均给予生物素治疗,48h内代谢紊乱纠正。随诊1~11年平均(4.681±2.739)年,均未再发代谢异常,体格、智力发育正常。结论反复皮肤黏膜损害、气促、反复癫痫发作、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是BTD的主要临床特征,对可疑患儿应尽早进行血尿代谢产物筛查及生物素酶活性测定,早期开始生物素治疗疗效显著,长期随诊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素酶 生物素基因 生物素 临床特征 随访
下载PDF
微孔板式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泛酸和生物素含量
12
作者 姜华军 魏敏 丁世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307-314,共8页
目的建立微孔板式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叶酸、泛酸和生物素含量的方法。方法按照国标方法分别提取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叶酸、泛酸和生物素,在96孔微孔板中接种含有相应测试菌悬液的培养基,再分别加入标准系列溶液和试样提取液... 目的建立微孔板式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叶酸、泛酸和生物素含量的方法。方法按照国标方法分别提取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叶酸、泛酸和生物素,在96孔微孔板中接种含有相应测试菌悬液的培养基,再分别加入标准系列溶液和试样提取液,培养后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分别计算试样中的叶酸、泛酸和生物素含量,并考察测定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结果叶酸、泛酸和生物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0.10μg/100 g、0.013 mg/100 g、0.57μg/100 g,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s)分别为1.02%、0.94%、1.08%,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6%~100.0%、95.3%~103.3%、94.5%~100.1%。结论该微孔板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结果准确性和重现性良好,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泛酸和生物素含量的大批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板 微生物法 婴幼儿配方乳粉 叶酸 泛酸 生物素
下载PDF
奥曲肽-葡聚糖-亲和素的偶联及其与^(177)Lu-DTPA-BIS-BIOTIN的体外结合
13
作者 邓新荣 杜进 +2 位作者 翟士桢 沈亦佳 罗志福 《同位素》 CAS 2011年第3期146-150,共5页
以葡聚糖为载体,奥曲肽为导向分子合成了生长抑素配体化合物奥曲肽-葡聚糖-亲和素(Tyr3-oct-reotide-dxtran 40-avidin,TOC-Dx40-Av);在体外模拟肿瘤预定位二步法以177Lu-DTPA-BIS-BIOTIN对TOC-Dx40-Av培养的PANC-1细胞的结合特性进行... 以葡聚糖为载体,奥曲肽为导向分子合成了生长抑素配体化合物奥曲肽-葡聚糖-亲和素(Tyr3-oct-reotide-dxtran 40-avidin,TOC-Dx40-Av);在体外模拟肿瘤预定位二步法以177Lu-DTPA-BIS-BIOTIN对TOC-Dx40-Av培养的PANC-1细胞的结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将长满人源胰腺癌细胞PANC-1的24孔板置于含有TOC-Dx40-Av的缓冲液中培养,2 h后洗去上清液,再用含不同浓度177Lu-DTPA-BIS-BIOTIN(177Lu-DT-PA-BIS-BIOTIN的摩尔质量范围为48.8~391 pmol)的缓冲液继续培养细胞,使177Lu-DTPA-BIS-BIOTIN与细胞上的亲和素结合,测定细胞上结合的放射性计数,考察TOC-Dx40-Av与177Lu-DTPA-BIS-BIOTIN的结合特性以评价合成的大分子亲和素连接物的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奥曲肽-葡聚糖-亲和素的化学纯度>99%,其中亲和素的含量为6.46 g/L。体外细胞结合实验结果表明,177Lu-DTPA-BIS-BIOTIN能快速与细胞上连接的亲和素结合,生物素与亲和素的摩尔比约为1∶1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7Lu-DTPA-BIS-biotin 亲和素 葡聚糖 奥曲肽 偶联
下载PDF
邻近标记技术在弓形虫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潘明 李龙娇 +1 位作者 葛层层 黄思扬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弓形虫编码数量众多的分泌蛋白,储存在微线体、棒状体和致密颗粒等虫体特有的细胞器中,于虫体入侵宿主细胞前后分泌到不同部位,并在虫体的感染、寄生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这些分泌蛋白的鉴定和功能研究是弓形虫致病机制研究中的... 弓形虫编码数量众多的分泌蛋白,储存在微线体、棒状体和致密颗粒等虫体特有的细胞器中,于虫体入侵宿主细胞前后分泌到不同部位,并在虫体的感染、寄生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这些分泌蛋白的鉴定和功能研究是弓形虫致病机制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传统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弓形虫亚细胞器的分离和组分鉴定上存在样品纯化困难和蛋白质组学信息覆盖率低等不足,且该技术在检测瞬时的或较弱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时灵敏性较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邻近标记技术(PL)克服了传统技术的局限性。PL是将具有特定催化活性的工具酶与诱饵蛋白进行融合,进而添加生物素或生物素苯酚对诱饵蛋白邻近的靶蛋白进行生物素酰化标记的一门技术。该技术整合了酶促反应效率高的优点,可将特定空间内的蛋白进行高效标记,并可检测较弱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近年来在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本文对基于生物素连接酶(BirA)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EX)催化的PL在弓形虫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介绍2种标记方法在弓形虫分泌蛋白的挖掘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贡献,为弓形虫致病机制的研究和弓形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标记技术(PL) 弓形虫 蛋白质组学 生物素连接酶(BirA)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EX)
下载PDF
姜黄素-生物素偶联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15
作者 马红艳 王立强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216-224,共9页
为进一步开发安全有效的抗口腔癌药物,利用酰基化法及羧氨缩合法制备一系列姜黄素类衍生物,采用药物拼合原理,使姜黄素连接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及靶向性的生物素,合成一系列姜黄素-生物素偶联物(目标化合物2、4、5),其结构经^(1)H NMR、^... 为进一步开发安全有效的抗口腔癌药物,利用酰基化法及羧氨缩合法制备一系列姜黄素类衍生物,采用药物拼合原理,使姜黄素连接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及靶向性的生物素,合成一系列姜黄素-生物素偶联物(目标化合物2、4、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确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化合物2在作用24 h及48 h时对KB细胞的IC_(50)分别是40.82μmol/L和26.23μmol/L,提示其抗肿瘤活性优于姜黄素。化合物4在作用24 h及48 h时对KB细胞的IC_(50)分别是39.83μmol/L和51.24μmol/L,提示在作用24 h时,其抗肿瘤活性优于原药姜黄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生物素 药物拼合原理 偶联物 四甲基偶氮唑蓝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建立一种基于BAS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血清β-hCG,Prog水平的抗生物素干扰方法
16
作者 陈龙 郑详武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目的在基于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iotin-avidin/streptavidin,BAS)的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和孕酮(progesterone,Prog)时,建立一种简易、有效的抗生物素干扰方法。方法采用... 目的在基于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iotin-avidin/streptavidin,BAS)的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和孕酮(progesterone,Prog)时,建立一种简易、有效的抗生物素干扰方法。方法采用两种浓度链霉亲和素磁珠(streptavidin coated magnetic micro particles,M)检测不同生物素浓度的高、中、低水平的β-hCG和Prog血清,通过回收试验评价两种浓度M的抗生物素干扰能力以及采用低浓度M的校准曲线时高浓度M检测的准确度。结果①β-hCG和Prog的抗生物素干扰能力在低浓度M(0.72 mg/ml)时分别为100和25 ng/ml,在高浓度M(1.44 mg/ml)时分别为500和50 ng/ml。②使用和低浓度M相同的校准曲线时,高浓度M对于生物素浓度在500 ng/ml以下的β-hCG三个水平的回收率均在90%~110%之间;对于生物素浓度在50 ng/ml以下的高、中水平的Prog,其回收率在90%~110%之间。结论在基于BAS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血清β-hCG和Prog时,采用高浓度M(1.44 mg/ml)是一种简易、有效且可靠的抗生物素干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磁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 孕酮
下载PDF
特殊膳食食品中生物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17
作者 贾静 常金良 +3 位作者 杜凯 王立波 张李严 常梦蝶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测定特殊膳食食品中生物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试样中加入内标物,采用40℃温水提取,振荡混匀后超声提取,冷却后用高氯酸调节pH至1.6±0.2,离心,上清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4.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测定特殊膳食食品中生物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试样中加入内标物,采用40℃温水提取,振荡混匀后超声提取,冷却后用高氯酸调节pH至1.6±0.2,离心,上清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4.5±0.2,再次离心,上清过0.22μm滤膜,经Kinetex RR-C_(18)(100 mm×2.1mm,2.6μm)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以内标法定量。结果生物素在1~50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3μg/g,定量限为0.01μg/g。在10 h内样品提取液中生物素含量稳定,RSD为5.87%。在5,15,30 ng/ml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0.7%~116.9%,RSD为1.71%~4.42%(n=6)。结论此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特殊膳食食品中生物素含量的快速及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素 特殊膳食食品 超高效液相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下载PDF
脂质纳米粒递送DNA细胞内转运过程
18
作者 罗成枝 彭保卫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0期89-91,共3页
通过PCR和免疫荧光技术实现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核酸,同时用0.1%(摩尔百分比)ATTO 647 DOPE标记LNP(SM-102∶DSPC∶Cholesterol∶PEG2000-DMG=50∶10∶38.5∶1.5,摩尔百分比),对制成的LNP-DNA制剂的理化性质及包封进... 通过PCR和免疫荧光技术实现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核酸,同时用0.1%(摩尔百分比)ATTO 647 DOPE标记LNP(SM-102∶DSPC∶Cholesterol∶PEG2000-DMG=50∶10∶38.5∶1.5,摩尔百分比),对制成的LNP-DNA制剂的理化性质及包封进行考察,并进行了体外细胞(Hela)实验,使用特异性抗体标记内涵体/溶酶体等内吞途径中相关囊泡,在倒置荧光显微镜或高内涵显微镜下考察LNP内吞过程及其在细胞内的转运情况。以GFP表达质粒作为递送货物,考察转染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效率。结果表明,祼DNA在被细胞内吞后,在细胞外周和表面形成内涵体颗粒且不会被进一步转运到细胞内。转染时间是影响LNP-DNA转染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LNP-DNA通过内吞途径进入细胞,大部分被早期内涵体摄取形成LNP-DNA内涵体,随后转运至细胞核周围,部分转运至溶酶体,转运过程实现DNA的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纳米颗粒 细胞内吞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 LNP追踪 内涵体逃逸
下载PDF
IgG-Biotin-Avidin-HRP信号转导探针结合免疫比色法快速检测克罗诺阪崎肠杆菌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玲娴 黄浩然 +4 位作者 柳露 吴遵义 黄建锋 赵广英 窦文超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7-243,共7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克罗诺阪崎肠杆菌的新型免疫比色法。用抗体修饰的磁球(MNPs-IgG)作为捕获探针分离、富集克罗诺阪崎肠杆菌,再通过免疫夹心法分别结合生物素标记的克罗诺阪崎肠杆菌抗体(Biotin-IgG)和亲和素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 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克罗诺阪崎肠杆菌的新型免疫比色法。用抗体修饰的磁球(MNPs-IgG)作为捕获探针分离、富集克罗诺阪崎肠杆菌,再通过免疫夹心法分别结合生物素标记的克罗诺阪崎肠杆菌抗体(Biotin-IgG)和亲和素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Avidin-HRP),形成的复合物与底物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发生显色反应,经硫酸终止后,有色产物的吸光度值与克罗诺阪崎肠杆菌浓度的对数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103~107CFU/mL范围内,线性方程为y=0.2353x-0.2307。本研究成功设计优化了基于比色法的克罗诺阪崎肠杆菌定量检测新方法,检测限为8.68×10^2CFU/mL(S/N=3),加标样品检出率96%,检测时间不超过2.5 h,为实际应用与商品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探针 免疫磁性纳米颗粒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 免疫比色法 食源性致病菌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Fuzzy Logic Algorithm to Single-Molecule Force Spectroscopy of the Streptavidin-Biotin System
20
作者 Hiroyuki Tahara Takashi Nyu +2 位作者 Evan Angelo Quimada Mondarte Tatsuhiro Maekawa Tomohiro Hayashi 《Advances in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18年第5期217-226,共10页
The rupture force of the streptavidin-biotin complex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The most frequently observed rupture force (MFOF), which is essential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land... The rupture force of the streptavidin-biotin complex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The most frequently observed rupture force (MFOF), which is essential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landscape, was evaluated by processing 22,500 force curves using two methods. One method is a conventional method, which is usually built in commercial AFM systems, i.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aseline value and the minimum force value in the force curve. The other is a detection of rupture events based on a fuzzy logic algorithm to detect the rupture event from analyzing the shape of the force curves. Ou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artifact, which is the increase in the population of small forces comparable to thermal noise of cantilevers, resulting in a smaller MFOF. Based on this finding, we discuss the choice of a method and its effecton the illustrated potential landscapes of ligand-receptor complex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MOLECULE FORCE Spectroscop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Fuzzy Logic ALGORITHM STREPTAVIDIN BIOT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