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射线显微CT技术无损检测检疫性杂草种子
1
作者 刘沙 李雪梅 +3 位作者 屈菲 陈振堂 李鑫 李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49,156,共6页
为了探索检疫性杂草种子无损检测技术,建立全新的检疫对象鉴定模式,本研究使用X射线显微CT检测系统专用的三维快速重建以及可视化建模软件,通过数据采集、图像重建和三维重组,对检疫性杂草种子样品进行高分辨率内部断层扫描和整体三维... 为了探索检疫性杂草种子无损检测技术,建立全新的检疫对象鉴定模式,本研究使用X射线显微CT检测系统专用的三维快速重建以及可视化建模软件,通过数据采集、图像重建和三维重组,对检疫性杂草种子样品进行高分辨率内部断层扫描和整体三维成像。本研究实现了检疫性杂草苍耳属(非中国种)种子样品的层析三维成像以及内部二维信息的可视化。X射线显微CT技术可为口岸截获检疫性杂草的无损检测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显微ct 无损检测 检疫性杂草种子
下载PDF
基于μCT技术的白鹤滩库区致密砂岩孔-裂隙三维成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孟杰 李长冬 +4 位作者 闫盛熠 朱文宇 洪望兵 付国斌 黄德崴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8,共9页
微焦点X射线CT扫描(μCT)技术作为实现岩石内部孔-裂隙结构可视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仍需进一步探究其在致密砂岩孔-裂隙三维成像应用中的有效性。以白鹤滩水电站坝址区致密砂岩为例,通过超高精度μCT技术与分割算法,探究了不同扫描精度... 微焦点X射线CT扫描(μCT)技术作为实现岩石内部孔-裂隙结构可视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仍需进一步探究其在致密砂岩孔-裂隙三维成像应用中的有效性。以白鹤滩水电站坝址区致密砂岩为例,通过超高精度μCT技术与分割算法,探究了不同扫描精度下试样的孔-裂隙三维成像特征,并进一步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分析了其对获取关键结构信息的影响。结果表明:交互式阈值法和Top-hat组合的分割法可更精细化的提取致密砂岩孔-裂隙信息,其中交互式阀值法适用于较大孔-裂隙提取,Top-hat法适用于微小裂隙提取;致密砂岩结构中微小孔隙、微裂纹十分发育,且孤立孔隙较多;0.62μm相对于1.5μm的扫描分辨率呈现了更加清晰的孔隙网络模型,但由于纳米级的测试范围受限,关键结构信息特征可能被放大化;当扫描分辨率大于2μm时,关键微结构信息可能被忽略。因此,在致密砂岩孔-裂隙三维特征研究中,应采用较高的扫描精度并进行多区域信息采集,以有效的揭示关键微结构特征,这一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有效地揭示致密岩石结构演化信息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滩水电站 孔-裂隙 致密砂岩 μct技术 扫描精度
下载PDF
RDX晶体颗粒压制密度分布的μCT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伟斌 田勇 +2 位作者 杨仍才 戴斌 杨雪海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5-570,共6页
为掌握炸药压制结构特征,利用微纳米焦点X射线CT(μCT)研究了RDX晶体压制进程,分析了晶体间隙与截面密度及其分布。μCT结果显示:随着压制压力增大,晶体间隙减小,截面密度增大且相对波动性逐渐减小;150MPa压力下密度趋于均匀分布,但仍... 为掌握炸药压制结构特征,利用微纳米焦点X射线CT(μCT)研究了RDX晶体压制进程,分析了晶体间隙与截面密度及其分布。μCT结果显示:随着压制压力增大,晶体间隙减小,截面密度增大且相对波动性逐渐减小;150MPa压力下密度趋于均匀分布,但仍有微间隙的明显特征。分析表明:RDX压制密度梯度现象明显,愈靠近压制端面的截面密度愈高,提高压制压力有利于密度均匀,但过高会带来裂纹问题,可采用双向压制、减小压制高度或加工提取靠近压制端面的炸药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密度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检测与分析 锥束μct RDX晶体 压制 密度分布
下载PDF
基于μCT的番茄穴盘苗根系结构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毛罕平 刘洋 +3 位作者 徐静云 韩绿化 李亚雄 李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8-294,共7页
为了获得清晰的番茄穴盘苗根系原位三维图形和表达根系的分布特征,利用X射线μCT对番茄苗钵进行扫描和根系重构,当扫描电压、电流和分辨率分别为55 kV,72μA,45μm时,重构的根系体积与实测的体积相对误差为4.77%.垂直方向上,根系密度变... 为了获得清晰的番茄穴盘苗根系原位三维图形和表达根系的分布特征,利用X射线μCT对番茄苗钵进行扫描和根系重构,当扫描电压、电流和分辨率分别为55 kV,72μA,45μm时,重构的根系体积与实测的体积相对误差为4.77%.垂直方向上,根系密度变化显著,苗钵在根系分布密度较低的中间区域易发生断裂,可以用各区域根系分布密度的最小和最大值的比值作为评价根系分布均匀程度的指标;水平方向上,侧根主要分布在苗钵外围,起到包裹育苗基质和防止苗钵散坨的作用,可以用苗钵外围的根系分布密度作为评价根系包裹基质紧密程度的指标.当育苗基质用草炭、蛭石和珍珠岩按3∶1∶1体积比混合制成,基质的压实度取1.2倍穴孔体积时,根系分布均匀程度为0.564,外围根系分布密度为0.021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盘苗 番茄 根系 μct 三维重构
下载PDF
X射线显微CT用于大鼠骨小梁结构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慧媛 张录达 +2 位作者 郑丽敏 张昊 任发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76-2280,共5页
应用X射线显微CT(X-μCT)对正常及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小梁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与骨组织形态计量法的测量值进行了比较,探讨了X射线光谱技术在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实验对大鼠骨样品进行X-μCT扫描,扫描条件为80kVp,80μA,360°旋转,帧平... 应用X射线显微CT(X-μCT)对正常及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小梁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与骨组织形态计量法的测量值进行了比较,探讨了X射线光谱技术在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实验对大鼠骨样品进行X-μCT扫描,扫描条件为80kVp,80μA,360°旋转,帧平均4帧,角度增益0.4°,分辨率14μm。三维重建并分析了骨小梁结构,结构参数包括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以及骨小梁间隔(Tb.Sp)。结果表明,采用X-μCT分析不同组大鼠的骨小梁结构参数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测定值与传统骨组织形态计量法的测定值显著相关,其中胫骨骨小梁BV/TV,Tb.Th,Tb.N,Tb.Sp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4,0.960,0.995,0.988,腰椎骨小梁各结构参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0.968,0.877,0.951。因此,X-μCT可以较好地呈现并区分正常骨组织、骨质疏松骨组织以及经雌激素治疗后骨组织的微观结构,可以实现对骨小梁结构参数的分析测定,与骨组织形态计量法相比是一种更精确、立体、快速且无损测量骨微结构和评价骨质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显微ct 骨小梁结构 无损检测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anisotropic swelling behaviour of compacted bentonite/sand mixture 被引量:9
6
作者 Simona Saba Jean-Dominique Barnichon +2 位作者 Yu-Jun Cui Anh Minh Tang Pierre Delag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126-132,共7页
Pre-compacted elements (disks, tutus) of bentonite/sand mixture are candidate materials for sealing plugs of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Choice of this material is mainly based on its swelling capacity allowing all ... Pre-compacted elements (disks, tutus) of bentonite/sand mixture are candidate materials for sealing plugs of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Choice of this material is mainly based on its swelling capacity allowing all gaps in the system to be sealed, and on its low permeability. When emplaced in the gallery, these elements will start to absorb water from the host rock and swell. Thereby, a swelling pressure will develop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against the host rock and in the axial direction against the support structure. In this work, the swelling pressure of a small scale compacted disk of bentonite and sand wa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in both radial and axial directions. Different swelling kinetics were identified for different dry densities and along different directions. As a rule, the swelling pressure starts increasing quickly, reaches a peak value, decreases a little and finally stabilises. For some dry densities, higher peaks were observed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than in the axial direction. The presence of peaks is related to the microstructure change and to the collapse of macro- pores. In parallel to the mechanical tests, microstructure investigation at the sample scale was conducted using microfocus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BCT). Image observation showed a denser structure in the centre and a looser one in the border, which was also confirmed by image analysis. This structure heterogeneity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macro-pores close to the radial boundary of the sample can explain the large peaks observed in the radial swelling pressure evolution. Another interesting result is the higher anisotropy found at lower bentonite dry densities, which was also analysed by means ofμCT observation of a sample at low bentonite dry density after the end of test.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cro-pores, especially those between sand grains, were not filled by swelled bentonite, which preserved the anisotropic microstructure caused by uniaxial compression due to the absence of microstructure collap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tonite/sand mixture Nuclear waste disposal Anisotropy Swelling pressure Microstructure Microfocus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μct)
下载PDF
基于微焦点显微CT技术的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裂隙定量表征 被引量:8
7
作者 贾小宝 牛海萍 +2 位作者 刘鸿福 李伟 要惠芳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28,共5页
基于微焦点显微CT技术,采用三维CAD模型和立体模型实现了不同煤体结构煤孔裂隙的三维建模,定量表征了不同尺度下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的孔裂隙形态、大小和空间配置,评价了煤体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原生结构煤孔裂隙空间发育方位和矿物... 基于微焦点显微CT技术,采用三维CAD模型和立体模型实现了不同煤体结构煤孔裂隙的三维建模,定量表征了不同尺度下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的孔裂隙形态、大小和空间配置,评价了煤体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原生结构煤孔裂隙空间发育方位和矿物充填程度决定渗透性的各向异性;相比原生结构煤,碎裂煤裂隙宽度、密度增大,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升高,逾渗概率最高,微区内不同方向孔裂隙连成不同级别、不同组态的孔裂隙网络,从而提升了气体渗流能力;糜棱煤形成孤立分布的孔裂隙结构,空间分布非均质性高,逾渗概率最低。研究认为,与传统方法相比,虽受到空间分辨率(1μm)的精度制约,但微焦点显微CT技术具有无损探测构造煤内部三维孔裂隙结构特征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体结构 微焦点显微ct 裂隙 孔隙
下载PDF
基于同步辐射显微CT技术研究冻干口腔崩解片的精细结构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从镖 郭桢 +5 位作者 李彪 汪金灿 殷宪振 朱卫丰 汪六一 张继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3,共6页
采用低温冰颗粒直压冻干法制备口腔崩解片,与模制冻干法相比较,以同步辐射显微CT技术(SR-μCT)观测片剂内部的精细结构,得到显示内部结构差异的切片图,构建三维模型,确定灰度阈值后,提取片剂子结构,定量分析子结构,同时测定片剂的崩解... 采用低温冰颗粒直压冻干法制备口腔崩解片,与模制冻干法相比较,以同步辐射显微CT技术(SR-μCT)观测片剂内部的精细结构,得到显示内部结构差异的切片图,构建三维模型,确定灰度阈值后,提取片剂子结构,定量分析子结构,同时测定片剂的崩解性质和脆碎特征,研究片剂内部精细结构与其药剂学性质的关系。SR-μCT观测结果显示,不同制备工艺、处方所得的口腔崩解片的精细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模制冻干法得到一体化致密网状结构,而低温冰颗粒直压冻干法得到松散聚集状态颗粒结构,这些结构特征合理地解释了低温冰颗粒直压法所得冻干口腔崩解片崩解迅速的机制,其微观子结构决定了片剂结构力学的宏观性质。结果显示,SR-μCT表征制剂内部精细结构的研究对阐明速释制剂的崩解特征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崩解片 低温压片 内部精细结构 同步辐射显微ct技术 子结构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μCT扫描的重塑黄土试样均匀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孟杰 李喜安 +2 位作者 赵兴考 刘锦阳 王锦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5-130,共6页
研究重塑黄土试样实验室内的制备效果,为工程活动提供准确的指标参数。以压实与击实2种制样方法所制备的三轴重塑黄土试样为对象,通过高精度μCT扫描试验,借助VGStudioMAX2.2图像处理软件,实现了土样微结构的三维重建,量化分析试样结构... 研究重塑黄土试样实验室内的制备效果,为工程活动提供准确的指标参数。以压实与击实2种制样方法所制备的三轴重塑黄土试样为对象,通过高精度μCT扫描试验,借助VGStudioMAX2.2图像处理软件,实现了土样微结构的三维重建,量化分析试样结构、孔隙三维信息以及孔隙分布情况,并通过三轴剪切试验简要分析了孔隙均匀性和围压对极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分层压实易造成重塑样内部结构的严重破坏,而不同工序下的分层击实试样孔隙分布极不均匀;一次压实试样较击实试样体积主频率孔径降低了40μm,且不同区域的孔隙率差值<3%。②土体内孔隙率分布差距越大,其极限强度越小。重塑样孔隙空间分布影响测得的黄土特性,故宜采用一次压实法制重备塑黄土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黄土 均匀性 μct扫描试验 3D重构 孔隙分布 压实制样法 分层击实法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序列的围压TATB基PBX冲击损伤特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本德 陈华 +2 位作者 张伟斌 张才鑫 刘晨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6-201,I0003,共7页
为研究高聚物黏结炸药(PBX)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损伤特性,以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TATB基PBX进行了动态冲击实验,利用X射线显微层析成像(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X?μCT)进行了损伤观测表征,基于CT图像序列并结合数字图像处... 为研究高聚物黏结炸药(PBX)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损伤特性,以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TATB基PBX进行了动态冲击实验,利用X射线显微层析成像(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X?μCT)进行了损伤观测表征,基于CT图像序列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对损伤裂纹进行了提取与三维重构,并提出一种基于CT图像序列的缺陷体积占比的损伤变量评价方法,对不同子弹冲击速度作用下的损伤变量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损伤裂纹沿着与端面约为60°方向由两端向中间延展,裂纹整体呈"沙漏"分布特征,且随着子弹冲击速度增加,裂纹延伸方向基本保持不变,由于炸药初始损伤的存在,损伤变量值并不一直增大,而是先减小再增大,后呈急剧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 冲击损伤 X射线显微层析成像(X-μct) 损伤变量
下载PDF
中国河北晚侏罗世蝾螈亚目(两栖纲,有尾目)基干属种干沟青龙螈(Qinglongtriton gangouensis)骨骼高精度μCT三维数据集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佳 高克勤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8年第1期47-58,共12页
古生物学研究正进入数字化时代。与传统的对化石的机械修理和连续切片技术相比,X光射线高精度断层扫描技术(high-resolution X-ray tomography或μCT)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和无损探测等优势迅速获得了古生物研究人员的青睐。干沟青龙螈(Qi... 古生物学研究正进入数字化时代。与传统的对化石的机械修理和连续切片技术相比,X光射线高精度断层扫描技术(high-resolution X-ray tomography或μCT)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和无损探测等优势迅速获得了古生物研究人员的青睐。干沟青龙螈(Qinglongtriton gangouensis)是发现于中国河北晚侏罗世髫髻山组的蝾螈亚目的基干属种,距今约1亿6千万年。本文提供了该属种正型标本(PKUP V0226)和2件归入标本(PKUP V0228、PKUP V0254)的μCT源数据、正型标本上半身骨骼用于3D打印的stl文件以及3件标本的重建效果图和视频文件。这是高精度μCT技术在我国化石蝾螈类研究中的首次尝试。该技术的应用发现了青龙螈的多个独特形态特征,包括眶蝶骨的骨化缺失等,为蝾螈亚目早期特征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数据集为日后μCT扫描在蝾螈类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参照,同时其效果图、视频和可用于3D打印的虚拟模型也为公众了解原始蝾螈类化石提供了便利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髫髻山组 晚侏罗世 蝾螈亚目 干沟青龙螈 μct扫描 骨骼化石
下载PDF
中国四川省峨眉山特有小鲵类(两栖纲,有尾目)龙洞山溪鲵(Batrachuperus londongensis Liu and Tian,1978)正模标本骨骼μCT三维数据集
12
作者 贾佳 张美华 +1 位作者 高克勤 江建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8年第2期77-91,共15页
小鲵科蝾螈类是有尾两栖类的一个原始类群,对了解蝾螈类的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该科化石稀少、对现存属种骨骼形态研究不足、基于分子数据的分支分析结果不一致以及缺少利用形态特征构建分支演化树的原因,该科在起源、某些特征演... 小鲵科蝾螈类是有尾两栖类的一个原始类群,对了解蝾螈类的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该科化石稀少、对现存属种骨骼形态研究不足、基于分子数据的分支分析结果不一致以及缺少利用形态特征构建分支演化树的原因,该科在起源、某些特征演化和内部谱系关系存在诸多分歧。龙洞山溪鲵生活于中国四川峨眉山龙洞河,是现存小鲵类中唯一具有兼性童体型的蝾螈。该属种自发现至今已有40年,然而未有对其骨骼系统的详细研究。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高精度CT扫描成像系统(Quantum GX microCT Imaging System)对龙洞山溪鲵的正模标本(CIB 14380)进行了分段扫描,所得分辨率在67.1~144μm之间。扫描结果揭示出童体型的多个特殊形态特征,如舌器骨化程度较高、腕骨和跗骨完全骨化。这是μCT扫描技术在中国现存小鲵类形态研究中的首次应用。本数据集包括正模标本的μCT扫描原始数据、扫描参数、头骨和全身骨骼的三维重建图和视频、头部的3D pdf和可用于3D打印的stl文件。扫描所获取的骨骼结构在任意截面上轮廓清晰可辨,读者可利用常用三维软件,如VG Studio读取并使用该数据。以上文件的共享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了可供参照对比的原始数据,对小鲵科我国特有属种的形态学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峨眉山 小鲵科 龙洞山溪鲵 μct 3D pdf 3D打印
下载PDF
缅甸陆龟(爬行纲:龟鳖目)头骨高精度CT扫描数据集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烂 殷亚磊 周长付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1期237-244,共8页
龟鳖类根据颈部收缩方式分为颈部在垂直平面内弯曲收缩的曲颈龟亚目和颈部在水平平面内收缩的侧颈龟亚目两大类。曲颈龟亚目和侧颈龟亚目的单系性多次得到了形态学和分子学分支系统学研究的支持,且分子定年认为两个支系的分离发生在侏... 龟鳖类根据颈部收缩方式分为颈部在垂直平面内弯曲收缩的曲颈龟亚目和颈部在水平平面内收缩的侧颈龟亚目两大类。曲颈龟亚目和侧颈龟亚目的单系性多次得到了形态学和分子学分支系统学研究的支持,且分子定年认为两个支系的分离发生在侏罗纪早期。但是目前关于龟鳖类内部的谱系关系,特别是曲颈龟类内部谱系关系依然存在分歧,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龟鳖类的形态特征研究不够详细。所以,对龟鳖类化石和现生类群进行详细的形态学研究对厘清龟鳖类的谱系关系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供一件现生缅甸陆龟(Indotestudo elongata)的头骨标本的高精度CT扫描数据集,包括CT原始图片数据,根据CT数据重建的三维模型导出的stl文件及视频。缅甸陆龟属于曲颈龟亚目陆龟科印度陆龟属,其头骨CT数据在龟鳖类的形态学数据库中的补充可促进龟鳖类的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而基于此重建的三维模型的3D打印模型可应用于教学、科研和科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鳖类 形态学 系统发育学 高精度ct扫描 数据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3D vasculature for evaluation of angiogenesis in liver fibrosis with SR-μCT 被引量:1
14
作者 Hai Tan Yi Fu +2 位作者 Da-Dong Wang Xi Zhang Ti-Qiao Xiao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255-263,共9页
The micro-CT imaging of vasculature is a powerful tool for evaluation of angiogenesis,a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of hepatic fibrosis.The segment or bifurcation density,which is usually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 The micro-CT imaging of vasculature is a powerful tool for evaluation of angiogenesis,a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of hepatic fibrosis.The segment or bifurcation density,which is usually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hepatic fibrosis,does not always work and may lead to incorrect assessment,especially when the threedimensional vasculature obtained is imperfect in sample preparation or image collection.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new parameter 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ethod is robust and reliable,and is practical for angiogenesis evaluation,despite of image data imperfections.Th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can be extended to investigate other kinds of diseases in which vasculature change is a key indic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肝纤维化 ct成像 评价 三维 定量分析方法 图像采集 样品制备
全文增补中
丁羟推进剂微观结构的统计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昌兵 强洪夫 +1 位作者 武文明 薛晶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56,共5页
为了表征丁羟推进剂的微观组成,分别用微CT扫描和数值计算两种方法得到了其微观结构。在数学模型中,将固体颗粒模型化为圆形和球形,利用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的随机颗粒堆积算法分别建立了丁羟推进剂二维和三维微观结构,并用Monte-Carlo... 为了表征丁羟推进剂的微观组成,分别用微CT扫描和数值计算两种方法得到了其微观结构。在数学模型中,将固体颗粒模型化为圆形和球形,利用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的随机颗粒堆积算法分别建立了丁羟推进剂二维和三维微观结构,并用Monte-Carlo方法计算了各相的两点概率函数。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值微观模型具有各态历经性、统计平均性和各向同性的特点,丁羟推进剂微观结构的材料特征长度约为675μm。研究结果可为推进剂在微观尺度上的燃烧和力学分析提供数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羟推进剂 微观结构 ct 堆积 概率函数
下载PDF
钙质砂颗粒内孔隙三维表征 被引量:19
16
作者 周博 库泉 +1 位作者 吕珂臻 汪华斌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41-48,共8页
南海钙质砂颗粒形状复杂,颗粒棱角突出且面孔隙与内孔隙结构发达.为了准确表征钙质砂内孔隙三维形态,本文借助高精度X射线μCT扫描技术,得到钙质砂颗粒高精度断层图像.通过对原始CT扫描断层图像切割、除噪、二值化等一系列操作,重构得... 南海钙质砂颗粒形状复杂,颗粒棱角突出且面孔隙与内孔隙结构发达.为了准确表征钙质砂内孔隙三维形态,本文借助高精度X射线μCT扫描技术,得到钙质砂颗粒高精度断层图像.通过对原始CT扫描断层图像切割、除噪、二值化等一系列操作,重构得到钙质砂颗粒三维图像.由于钙质砂颗粒外形不规则,因此直接提取其内部孔隙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对钙质砂颗粒的三维图像进行三维闭合运算等一系列算法的处理,较好地重构了钙质砂内部的三维孔隙.根据块状钙质砂颗粒的外表特征、内孔隙孔隙率的大小、孔径分布曲线形状以及分形维数的大小,可以大致将块状钙质砂颗粒分为两种类型.第1种类型块状钙质砂颗粒外表存在较多沟壑且内孔隙较为发达,第2种类型块状钙质砂颗粒内孔隙较不发达且连通性较低.两种类型块状钙质砂颗粒内孔隙的孔隙率与孔径分布曲线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研究发现,钙质砂颗粒内孔隙较好地符合三维分形特征,且分形维数的大小与孔隙率大小成正相关关系.为了深入地研究钙质砂颗粒内部孔隙的连通性,本文通过计算其距离图获得颗粒内孔隙的空间网络模型,对其分析得出,钙质砂颗粒网络模型的配位数分布大体趋势相同,由于两种钙质砂颗粒内孔隙形态的差异,配位数的分布也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 X射线μct扫描 内孔隙 孔径分布 分形维数 孔隙网络分析
下载PDF
低温下叠氮聚醚推进剂冲击损伤特性与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启龙 刘海涛 +3 位作者 胡义文 菅晓霞 肖乐勤 周伟良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4-359,共6页
利用仪器化落锤冲击试验机在-40℃下对叠氮聚醚推进剂进行了冲击加载模拟实验,通过X射线微层析成像技术(X-μCT)表征了推进剂的冲击损伤特性,并采用动态力学分析研究了叠氮聚醚推进剂在不同加载频率下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叠氮聚... 利用仪器化落锤冲击试验机在-40℃下对叠氮聚醚推进剂进行了冲击加载模拟实验,通过X射线微层析成像技术(X-μCT)表征了推进剂的冲击损伤特性,并采用动态力学分析研究了叠氮聚醚推进剂在不同加载频率下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叠氮聚醚推进剂动态力学参数表现出显著的加载频率依赖性,当加载频率由1 Hz增大至20 Hz时,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由-38.1℃升高至-23.1℃;相应测试条件下,推进剂试样在冲击加载能量不低于2 J时发生断裂,未冲断推进剂无宏观裂纹产生,但其内高氯酸铵(AP)颗粒已部分破碎;被冲断试样冲击曲线中包含不稳定裂纹扩展过程,表明叠氮聚醚推进剂在低温下具有一定的脆性材料特征,推测其损伤模式为含缺陷的AP颗粒首先发生穿晶断裂,初始微裂纹扩展于基体中并相互贯通扩大,最终导致试样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聚醚推进剂 冲击损伤 X射线微层析成像技术(X-μct) 玻璃化转变温度(T_g)
下载PDF
流固耦合湍流驱动TATB造粒凝结涡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伟斌 杨雪海 +3 位作者 杨仍才 戴斌 肖丽 杨存丰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6-381,共6页
利用X射线微层析成像技术获得了水悬浮法湍流驱动TATB造粒结构的全三维信息,涡旋通过湍流和粘结剂凝结硬化保存下来,其结构排列及涡旋致密层的三维可视化解决了分析涡旋特征的难题。颗粒内部典型涡旋有单涡旋、双涡旋、多涡旋、涡中涡等... 利用X射线微层析成像技术获得了水悬浮法湍流驱动TATB造粒结构的全三维信息,涡旋通过湍流和粘结剂凝结硬化保存下来,其结构排列及涡旋致密层的三维可视化解决了分析涡旋特征的难题。颗粒内部典型涡旋有单涡旋、双涡旋、多涡旋、涡中涡等,涡旋形态揭示了湍流发展的模式,致密层密度则揭示了湍流对TATB晶粒的传质作用。X射线微层析成像提供了无损侵入材料内部的分析方法,可实现探测很小尺寸范围的凝结涡旋及洞察湍动过程的涡旋凝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TATB造粒 流固耦合湍流 颗粒结构 涡旋 X射线微层析成像(X-μct)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failure process of soil-rock mixtures through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PFC3D models 被引量:18
19
作者 Yang Ju Huafei Sun +2 位作者 Mingxu Xing Xiaofei Wang Jiangtao Zh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8年第2期126-141,共16页
Soil-rock mixture (SRM) is a unique type of geomaterial characterized by a heterogeneous composition and a complicated structure. It is intractable for the continuum-based soil and rock mechanics theories to accurat... Soil-rock mixture (SRM) is a unique type of geomaterial characterized by a heterogeneous composition and a complicated structure. It is intractable for the continuum-based soil and rock mechanics theories to accurately characterize and predict the SRM's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is study reports a novel numerical method incorporating microfocus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PFC3D codes to probe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es of SRM.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PFC models that represent the SRM's complex structures were built. By simulating the entire failure process in PFC3D, the SRM's strength, elastic modulus and crack growth were obtained. The influence of rock ratios on the SRM's strength,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es, as well as its internal mesoscale mechanism, were analyzed. By comparing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experimental data, it was verified that the 3D PFC model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SRM's real structure and the SRM's compression process,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atterns; its intrinsic mesomechanism can be effectively analyzed based on such 3D PFC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rock mixture (SRM) - PFC3D model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Microfocus computed tomography (μct) Failure mechanism Crack growth
下载PDF
砂砾岩液态CO2破裂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东东 陈庆 +3 位作者 周辉 滕起 李科 胡大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996-4004,共9页
砂砾岩储层一般较为致密,且非均匀性强,常规压裂方法压裂效果不理想。液态CO2(L-CO2)压裂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压裂增产手段,压裂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井底岩芯开展不同围压下清水和L-CO2压裂试验,并结合μCT扫描和核磁共振试验,比... 砂砾岩储层一般较为致密,且非均匀性强,常规压裂方法压裂效果不理想。液态CO2(L-CO2)压裂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压裂增产手段,压裂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井底岩芯开展不同围压下清水和L-CO2压裂试验,并结合μCT扫描和核磁共振试验,比较两种压裂方式在破裂压力、破裂特征和裂缝分布的差异,深入分析砂砾岩L-CO2压裂的破裂机制。发现相同围压下L-CO2可大幅度降低破裂压力,且增大围压,L-CO2和清水压裂的破裂压力相差越大;μCT扫描显示,L-CO2压裂形成的是不规则的多分支裂缝,与主裂缝共同构成复杂裂缝网络,L-CO2压裂的裂缝体积是远大于清水压裂。核磁共振(NMR)结果发现,L-CO2压裂中破裂以贯通砾石颗粒界面微裂纹的方式为主,剪切激活机制占主导作用,而清水压裂以形成张拉的单一裂缝方式为主。L-CO2压裂获得更好的裂缝网络主要与砂砾岩中砾石颗粒造成的非均匀性有关,并影响着裂缝网络的复杂性。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为砂砾岩储层改造和增产增效工艺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L-CO2 压裂 μct扫描 核磁共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