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of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in Potential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at Luoyixi, South China, for the Base of the Unnamed Global Seventh Stage of Cambrian System 被引量:4
1
作者 左景勋 彭善池 +3 位作者 朱学剑 祁玉平 林焕令 杨显峰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1期9-22,共14页
This work deals with the evolution of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in the Luoyixi (罗依溪) Section, a candidate of the Global Standard Stratotype-section and Point (GSSP), defining the base of the as-yet-undefined s... This work deals with the evolution of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in the Luoyixi (罗依溪) Section, a candidate of the Global Standard Stratotype-section and Point (GSSP), defining the base of the as-yet-undefined seventh stage of Cambrian System at the first appearance of the cosmopolitan agnostoid Lejopyge iaevigata. This level is favored in a vote of International Subcommission on Cambrian Stratigraphy (ISCS) as the biohorizon for defining the base of a global stage. Two hundred and sixty-four samples for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analysis have been collected from the carbonate successions at an interval of 0.25 to 0.5 m in this section. Results of the carbon isotope data exhibit a remarkable disciplinarian trend. The pattern of the carbon isotope evolution is gently undulant with a relatively long period during the underlying Drumian Stage, and then the values of δ13C fluctuate sharply with a short period in provisional seventh stage. The onset of sharp fluctuation in the δ13C values begins at the proposed GSSP level, defining the base of the global seventh stage, where δ13C values change from a gentle trend to a sharp trend. Distinct covariant-relationships among δ13C,δ18O, and sea level fluctuations suggest that a warming change in paleoclimate took place during the early global seventh stage, which led to a positive shift in δ13C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global seventh stage of Cambrian System Luoyixi Section northwestern Hunan (湖南).
下载PDF
“发现”章学诚与经史学的异轨分途——以张尔田、内藤湖南的交往为线索
2
作者 周景耀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8,共11页
张尔田与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以章学诚为纽带,成为惺惺相惜的学术知音,旗帜鲜明地倡扬章学。作为彼时中日学界名望颇重的学者,他们有关章氏之学与中国经史传统的看法,构成一种潜在的跨文化对话关系,为讨论章氏之学的越境受容与思想学术的... 张尔田与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以章学诚为纽带,成为惺惺相惜的学术知音,旗帜鲜明地倡扬章学。作为彼时中日学界名望颇重的学者,他们有关章氏之学与中国经史传统的看法,构成一种潜在的跨文化对话关系,为讨论章氏之学的越境受容与思想学术的古今之变留下了空间。就思想理路而言,他们有关章氏之学的理解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对中国经史传统的认知亦存在新旧之别。张尔田立足于中国传统学术脉络,持一种内生性的视角,对“六经皆史料”与“目光皆骛于外”的学风持鲜明的批判态度。内藤湖南怀揣现代学术意识,以“史料”论“六经皆史”,以对象化的、认识论的思维方式从外部打量、摆置中国学术,构成辨伪疑古风尚的先声。内藤的做法事实上是一种具有新型方法意识的“支那学”的体现,潜在地蕴含着“帝国”的视角,在中国现代学术建立的过程中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张尔田 内藤湖南 六经皆史 现代史学
原文传递
绍兴平湖调与四明南词唱腔关系之探
3
作者 杨晨 《音乐文化研究》 2020年第3期38-49,共12页
绍兴平湖调与四明南词的唱腔曲调均具有以下“一致性”表现:一、相同的“凤点头”三句体结煞段式;二、相同的字位安排与惯用的切分节奏;三、衬词起统一结构落音的作用;四、上、下腔句的落音之间构成了相对固定的音程关系;五、相同的典... 绍兴平湖调与四明南词的唱腔曲调均具有以下“一致性”表现:一、相同的“凤点头”三句体结煞段式;二、相同的字位安排与惯用的切分节奏;三、衬词起统一结构落音的作用;四、上、下腔句的落音之间构成了相对固定的音程关系;五、相同的典型乐汇;六、相同的结束式。由此可判断,绍兴平湖调与四明南词的唱腔具有同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平湖调 四明南词 唱腔音乐 同源关系
下载PDF
The Matriarchal Society at Lugu Lake
4
作者 Zhang Jusheng & Zhang Yan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6年第9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云南 泸沽湖 母氏社会 自然景观 旅游资源
下载PDF
从移民史和方言分布看四川方言的历史——兼论“南路话”与“湖广话”的区别 被引量:27
5
作者 周及徐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9,共8页
以前的研究认为,现代四川方言是元明清以来的湖广移民带来的。根据移民史的材料、四川方言分布情况和其语音特点,我们认为现代四川方言大致以岷江为界,以东以北地区是明清移民带来的方言,以西以南地区则是当地宋元方言的存留。以前的研... 以前的研究认为,现代四川方言是元明清以来的湖广移民带来的。根据移民史的材料、四川方言分布情况和其语音特点,我们认为现代四川方言大致以岷江为界,以东以北地区是明清移民带来的方言,以西以南地区则是当地宋元方言的存留。以前的研究中,对"南路话"的忽视,将其混同于四川官话"湖广话",导致了四川方言历史形成结论上的偏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方言 历史移民 南路话 湖广话
原文传递
南路话和湖广话的语音特点——兼论四川两大方言的历史关系 被引量:29
6
作者 周及徐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77,共13页
南路话与湖广话的21条语音特点比较说明,南路话与湖广话的语音差别,是以中古音类为条件的,两种方言音系内部结构不互相包容。比较南路话与湖广话的语音相似度,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分析南路话的9条语音特征与湖广话对应关系,更证明南路... 南路话与湖广话的21条语音特点比较说明,南路话与湖广话的语音差别,是以中古音类为条件的,两种方言音系内部结构不互相包容。比较南路话与湖广话的语音相似度,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分析南路话的9条语音特征与湖广话对应关系,更证明南路话不是湖广话在川西南地区演变的结果。南路话应是元末以前四川本地汉语方言在当地的后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方言 南路话 湖广话 语音比较 历史关系
原文传递
《蜀语》与今四川南路话音系——古方言文献与当代田野调查的对应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及徐 周岷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69,共8页
《蜀语》所记录的明代四川方言,前人认为属于四川湖广话音系。扩大范围的音系比较和新的田野调查资料证明,《蜀语》是与今四川南路话相联系的。从明到清,《蜀语》和南路话一脉相承,是四川方言的古代层次。今成渝地区的主流方言湖广话,... 《蜀语》所记录的明代四川方言,前人认为属于四川湖广话音系。扩大范围的音系比较和新的田野调查资料证明,《蜀语》是与今四川南路话相联系的。从明到清,《蜀语》和南路话一脉相承,是四川方言的古代层次。今成渝地区的主流方言湖广话,是明清湖广移民带来的方言,是四川方言的后起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语 四川方言 南路话 湖广话
原文传递
豫鄂陕交界区域汉语方言合口介音的消失 被引量:1
8
作者 丁沾沾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39,共7页
中古非唇音合口字-u-介音消失是豫鄂陕交界区域汉语方言的区域特征。总体来看,该区域方言合口介音呈现出明显的循序渐进性,从声组看,合口介音消失顺序为端泥>精>知>见;从韵摄看,合口介音消失顺序为蟹止>山臻>通。合口介... 中古非唇音合口字-u-介音消失是豫鄂陕交界区域汉语方言的区域特征。总体来看,该区域方言合口介音呈现出明显的循序渐进性,从声组看,合口介音消失顺序为端泥>精>知>见;从韵摄看,合口介音消失顺序为蟹止>山臻>通。合口介音消失的次序与声母、韵母的发音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鄂陕交界区域 -u-介音 消失 类型 地理分布 动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