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of graphene on Ru(0001) surface 被引量:9
1
作者 潘毅 时东霞 高鸿钧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3151-3153,共3页
We report on the formation of a graphene monolayer on a Ru(0001) surface by annealing the Ru(0001) crystal. The 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STM) and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 We report on the formation of a graphene monolayer on a Ru(0001) surface by annealing the Ru(0001) crystal. The 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STM) and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AES). STM images show that the Moire pattern is caused by the graphene layer mismatched with the underlying Ru(0001) surface and has an N × N superlattice. It is further found that the graphene monolayer on a Ru(0001) surface is very stable at high temperatures. Our results provide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to produce a graphene monolayer on the Ru(0001) surface, which is used as a template for fabricating functional nanostructures needed in future nano devices and 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Ru (0001) Moire pattern STM
下载PDF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coronene on Ru(0001): vibrational properties of first-principles study
2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35-340,共6页
We calculate the configurations, electronic structures, vibrational properties at the coronene/Ru(0001) interface, and adsorption of a single Pt atom on coronene/Ru(0001)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 We calculate the configurations, electronic structures, vibrational properties at the coronene/Ru(0001) interface, and adsorption of a single Pt atom on coronene/Ru(0001)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The geometric structur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the coronene on Ru(0001)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graphene/Ru(000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onene/Ru(0001) can be a simplified model system used to describ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aphene and ruthenium. Further calculations of the vibrational properties of coronene molecule adsorbed on Ru(0001) suggest that the phonon properties of differently corrugated regions of graphene on Ru(0001) are different. This model system is also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Ft atoms on graphene/Ru(0001). The configurations of Pt on coronene/Ru(0001) with the lowest binding energy give clues to explain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that a Pt cluster selectively adsorbs on the second highest regions of graphene/Ru(0001). This work provides a simple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and vibration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 on Ru(0001) subs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ene/Ru(0001) interface surface adsorption phonon calculation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下载PDF
CO吸附对乙醛在CO(0001)表面降解和多聚的影响
3
作者 陈晓 李方亮 +2 位作者 郭庆 戴东旭 杨学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43-648,I0001,共7页
本文利用程序升温脱附谱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乙醛在干净和CO修饰的Co(0001)表面的降解和多聚反应.结果表明,在干净的Co(0001)表面,乙醛在升温过程中分解成H2、CO以及表面C物种等产物,几乎不会发生多聚反应.而在CO修饰的Co(0001... 本文利用程序升温脱附谱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乙醛在干净和CO修饰的Co(0001)表面的降解和多聚反应.结果表明,在干净的Co(0001)表面,乙醛在升温过程中分解成H2、CO以及表面C物种等产物,几乎不会发生多聚反应.而在CO修饰的Co(0001)表面,随着CO在表面覆盖度的增加,乙醛的分解受到了严重的抑制.相反,乙醛的多聚反应则比较容易发生,特别是在大量CO覆盖Co(0001)表面的时候(θCO〉0.5ML),这表明乙醛在Co修饰的表面发生多聚反应和CO在表面的覆盖度是密切相关的.CO在Co(0001)大量吸附的时候(θCO〉0.5ML),CO分子在表面形成的有序规整六元环结构(CO吸附在六元环的6个顶点上)可能正好与三聚乙醛的六元碳氧杂环结构相匹配,从而导致了乙醛可以在高覆盖度CO修饰的Co(0001)表面有效地发生多聚成三聚乙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 多聚 程序升温脱附 RU(0001)
下载PDF
PtML/WC(0001)表面CO和CH3OH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4
作者 张琳 亢淑梅 路金林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337-343,共7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周期平板模型建立并计算了Pt(111)/WC(0001)界面原子模型,得到了单层Pt(111)在WC(0001)表面Hcp位结合的PtML/WC(0001)表面模型。对PtML/WC(0001)表面的结合能、态密度和电荷密度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界面处有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周期平板模型建立并计算了Pt(111)/WC(0001)界面原子模型,得到了单层Pt(111)在WC(0001)表面Hcp位结合的PtML/WC(0001)表面模型。对PtML/WC(0001)表面的结合能、态密度和电荷密度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界面处有电荷累积,表明形成了W-Pt金属键。计算了CO和CH3OH在PtML/WC(0001)和Pt(111)表面最稳定吸附位的吸附能、态密度和Mulliken电荷数,结果表明:与在Pt(111)表面相对比,CO和CH3OH分子在PtML/WC(0001)表面吸附较弱,证明Pt/WC催化剂在理论上能够较好地催化甲醇,比Pt/C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抗CO中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密度泛函理论 PtML/WC(0001) CO中毒 甲醇吸附
下载PDF
(0001)面氧化锌单晶微纳米尺度划痕特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李继军 李源明 +4 位作者 张丽华 郎风超 杨诗婷 王旭东 杨文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1-238,共8页
目的对(0001)面ZnO单晶微纳米尺度划痕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为ZnO单晶器件性能提升及ZnO单晶精密加工工艺优化等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Berkovich金刚石压头棱向前和面向前2种划痕方式,在不同划痕速度下对(0001)面ZnO单晶进行了纳米... 目的对(0001)面ZnO单晶微纳米尺度划痕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为ZnO单晶器件性能提升及ZnO单晶精密加工工艺优化等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Berkovich金刚石压头棱向前和面向前2种划痕方式,在不同划痕速度下对(0001)面ZnO单晶进行了纳米划痕实验,分析了划痕速度和划痕方式对其微纳米尺度划痕特性的影响。结果当划痕速度从2μm/s增加到100μm/s时,棱向前划痕方式下的深度从352.9 nm降到了326.9 nm,面向前划痕方式下的深度从352.7 nm降到了289.9 nm;棱向前划痕方式下的切向力从4.15 mN降到了3.93 mN,面向前划痕方式下的切向力从5.12 mN降到了4.45 mN;棱向前划痕方式下的摩擦因数从0.21降到了0.19,面向前划痕方式下的摩擦因数从0.25降到了0.2;棱向前划痕方式下的残余划痕深度从162.2 nm降到了138.4 nm,面向前划痕方式下的残余划痕深度从148.3 nm降到了129.9 nm;棱向前划痕方式下的残余划痕两侧塑性堆积高度从23 nm降到了17 nm,面向前划痕方式下的残余划痕两侧塑性堆积高度从18nm降到了11nm。结论随划痕速度的增加,(0001)面Zn O单晶的划痕深度、切向力、摩擦因数、残余划痕深度及划痕两侧塑性堆积高度均在下降。在相同划痕速度下,棱向前划痕方式下的划痕深度、残余划痕深度及划痕两侧塑性堆积高度都比面向前划痕方式下的要大,而棱向前划痕方式下的切向力和摩擦因数都比面向前划痕方式下的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01)面氧化锌单晶 微纳米尺度 划痕特性 纳米划痕 划痕速度 划痕方式
下载PDF
在Cd(0001)基底上外延生长单原子层锗
6
作者 王浩 李佐 +3 位作者 杨孝天 卢尧臣 朱彤 王俊忠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8期55-62,共8页
利用超高真空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技术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锗(Ge)在Cd(0001)表面的薄膜生长行为和电子性质.研究发现室温下沉积在Cd(0001)表面上的Ge原子容易形成纳米尺度的团簇.当Cd衬底的温度降至100K左右,Ge原子形成单原... 利用超高真空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技术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锗(Ge)在Cd(0001)表面的薄膜生长行为和电子性质.研究发现室温下沉积在Cd(0001)表面上的Ge原子容易形成纳米尺度的团簇.当Cd衬底的温度降至100K左右,Ge原子形成单原子层厚的二维薄膜.高分辨的STM图表明Ge的单原子层具有1×1的赝晶结构.扫描隧道谱(STS)测量发现Ge的单原子层表现出金属性行为.DFT计算结果表明:Ge原子优先占据Cd(0001)衬底的六角密排空位,Ge与Cd(0001)衬底之间存在静电作用,Ge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0001)表面 赝晶结构 外延生长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mmu-FUT8-0001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视网膜组织的表达变化
7
作者 刘畅 王硕 +4 位作者 贾雯 张维 张蕊 朱恺 顾永昊 《实用防盲技术》 2023年第1期8-11,F0003,共5页
目的 探究在糖尿病小鼠的视网膜组织中mmu-FUT8-0001的表达情况,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 将雄性SD小鼠30只分为两组,实验组的SD小鼠采用65 mg/kg链脲佐菌素(STZ,Sigma,USA)腹腔注射诱导。建立糖尿病视网... 目的 探究在糖尿病小鼠的视网膜组织中mmu-FUT8-0001的表达情况,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 将雄性SD小鼠30只分为两组,实验组的SD小鼠采用65 mg/kg链脲佐菌素(STZ,Sigma,USA)腹腔注射诱导。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同时,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柠檬酸盐缓冲液。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糖尿病小鼠与对照组的小鼠中视网膜组织的mmu-FUT8-0001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mmu-FUT8-0001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的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其相对表达量为1.444±0.111 (P=0.02)。结论 mmu-FUT8-0001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的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mmu-FUT8-0001未来可能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治疗的的新型的分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u-FUT8-0001 hsa_circ_000302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小鼠 RT-QPCR
下载PDF
Si(100)和蓝宝石(0001)衬底上3C-SiC的Raman研究(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国胜 罗木昌 +5 位作者 王雷 赵万顺 孙艳玲 曾一平 李晋闽 林兰英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1-425,共5页
单晶Si和蓝宝石 (0 0 0 1)是两种重要的 3C SiC异质外延衬底材料 ,然而 ,由于Si及蓝宝石和 3C SiC之间大的晶格失配度和热膨胀系数失配度 ,在 3C SiC中会产生很大的内应力 ,直接影响 3C SiC的电学特性。Raman散射测试是一个功能很强的... 单晶Si和蓝宝石 (0 0 0 1)是两种重要的 3C SiC异质外延衬底材料 ,然而 ,由于Si及蓝宝石和 3C SiC之间大的晶格失配度和热膨胀系数失配度 ,在 3C SiC中会产生很大的内应力 ,直接影响 3C SiC的电学特性。Raman散射测试是一个功能很强的测试方法 ,其强度、宽度、Raman位移等有关Raman参数可以给出有关SiC晶体质量的信息 ,其中包括内应力。利用背散射几何构置的Raman方法研究了Si(10 0 )和蓝宝石 (0 0 0 1)衬底上LPCVD方法生长的SiC外延薄膜 ,在生长的所有样品中均观察到了典型的 3C SiC的TO和LO声子峰 ,在3C SiC/Si材料中 ,这两个声子峰分别位于 970 3cm-1和 796 0cm-1,在 3C SiC/蓝宝石材料中 ,分别位于96 5 1cm-1和 80 1 2cm-1,这一结果表明这两种外延材料均为 3C SiC晶型。利用一个 3C SiC自由膜作为无应力标准样品 ,并根据 3C SiC/Si和 3C SiC/蓝宝石的TO和LO声子峰Raman位移相对于自由膜的移动量 ,得到 3C SiC中的内应力约分别为 1GPa和 4GPa。实验发现在这两种材料的TO声子峰的Raman位移移动方向相反 ,通过比较 3C SiC、Si和蓝宝石的热膨胀系数 ,预期Si衬底上的 3C SiC外延膜受到的应力为张应力 ,而蓝宝石衬底上 3C SiC受到的应力则为压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C-SIC 碳化硅 拉曼光谱 RAMAN光谱 蓝宝石(0001)衬底 晶格失配度 热膨胀系数失配度 背散射
下载PDF
氢原子在Ru(0001)表面的化学吸附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鑫 陈文斌 +3 位作者 尚学府 陶向明 戴建辉 谭明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1-866,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氢原子的污染对于Ru(0001)表面结构的影响.通过PAW(projector-augmented wave)总能计算研究了p(1×1)、p(1×2)、(3~(1/2)×3~(1/2))R30°和p(2×2)等几种氢原子覆盖度下的吸附结构,以及在...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氢原子的污染对于Ru(0001)表面结构的影响.通过PAW(projector-augmented wave)总能计算研究了p(1×1)、p(1×2)、(3~(1/2)×3~(1/2))R30°和p(2×2)等几种氢原子覆盖度下的吸附结构,以及在上述结构下Ru(0001)面fcc(面心立方)格点和hcp(六方密堆)格点的氢原子吸附.所得结果表明,在p(1×1)-H、p(1×2)-H、(3~(1/2)×3~(1/2))R30°-H和p(2×2)-H几种H原子覆盖度下,以p(1×1)-H结构单个氢原子吸附能为最大.在p(1×1)-H吸附结构下,由于氢原子吸附导致的Ru(0001)表面第一层Ru原子收缩的理论计算数值分别为-1.11%(hcp吸附)和-1.55%(fcc吸附),因此实际上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两种吸附方式都有一定的几率.而实验中观察到的“清洁”Ru(0001)表面实际上是有少量氢原子污染的表面.不同覆盖度和氢分压下氢原子吸附的污染对Ru(0001)表面结构有极大的影响,其表面的各种特性都会随覆盖度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0001)表面 氢原子吸附 表面污染
下载PDF
CO和H在Pt/WC(0001)表面的吸附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淳安 刘婷 陈丽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5-162,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周期平板模型,研究两种WC(0001)表面的几何结构和表面能,并对Pt原子单层(PtML)在两种WC(0001)表面的高对称性吸附位上的吸附能和分离功进行计算.结果发现,终止于W原子的WC(0001)为最稳定的WC(0001)表面,Pt原子...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周期平板模型,研究两种WC(0001)表面的几何结构和表面能,并对Pt原子单层(PtML)在两种WC(0001)表面的高对称性吸附位上的吸附能和分离功进行计算.结果发现,终止于W原子的WC(0001)为最稳定的WC(0001)表面,Pt原子单层以hcp位的方式吸附于W终止的WC(0001)表面是PtML/WC(0001)体系最稳定的几何构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O分子和H原子分别在PtML/WC(0001)表面和具有相似表面结构的Pt(111)表面的吸附行为.在0.25 ML(monolayer)低覆盖度下,与在Pt(111)表面相比,在PtML/WC(0001)表面上的Pt—C间距明显拉长和CO分子吸附能减少,说明PtML/WC(0001)表面抗CO中毒能力比Pt(111)表面高;态密度分析进一步解释了CO分子与不同表面Pt原子的成键机理.在同一覆盖度下,H原子在PtML/WC(0001)表面的最大吸附能等于甚至略高于在Pt(111)表面的,表明Pt/WC对氢气氧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阳极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Pt/WC(0001)表面 CO中毒 态密度 氢气氧化反应
下载PDF
α-Al_2O_3(0001)表面弛豫及其对表面电子态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春 余毅 +1 位作者 李言荣 刘永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7-542,共6页
在周期边界条件下的κ空间中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局域密度近似平面波超软赝势法 ,对最外表面终止层为单层Al的α Al2 O3 超晶胞 (2× 2 ) (0 0 0 1)表面结构进行了弛豫与电子结构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 ,最外表面Al-O层有较大的弛... 在周期边界条件下的κ空间中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局域密度近似平面波超软赝势法 ,对最外表面终止层为单层Al的α Al2 O3 超晶胞 (2× 2 ) (0 0 0 1)表面结构进行了弛豫与电子结构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 ,最外表面Al-O层有较大的弛豫 ,明显地影响了表面原子与电子结构 ,布居分析表明表面电子有更大的几率被定域在O原子的周围 ,表现出O的表面态 .进一步分析了表面弛豫前后表面电子密度、态密度变化 ,表面能级分裂主要来自于O的 2 p轨道电子态变化 .通过对比弛豫前后的表面电子局域函数 (ELF)图 ,分析了表面成键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弛豫 态密度 a-Al2O3 电子密度
下载PDF
水在石墨(0001)面簇模型桥位上吸附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傅爱萍 冯大诚 邓从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92-795,共4页
用从头计算方法对水在石墨(0001)面桥位上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用C6H8原子簇模拟石墨表面,在6-31G*水平上计算了水在不同方向和位置上的吸附能量.研究表明:水在石墨面上的吸附很弱,属于物理吸附;在中性或带负电荷的... 用从头计算方法对水在石墨(0001)面桥位上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用C6H8原子簇模拟石墨表面,在6-31G*水平上计算了水在不同方向和位置上的吸附能量.研究表明:水在石墨面上的吸附很弱,属于物理吸附;在中性或带负电荷的石墨表面,当水分子中的氢原子靠近石墨面时,体系存在能量最小值,而在带正电荷的表面,当氧原子靠近石墨面时存在稳定的吸附点;不论表面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均对水分子的吸附起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头计算 石墨(0001)表面 吸附 石墨表面
下载PDF
NO在稀有金属钇表面的吸附行为
13
作者 孙静波 姚建刚 彭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38,共6页
以往的理论在预测六方结构(HCP)金属的表面能时,计算值与实验值存在较大误差.鉴于此,本文首先用一种较为合理的方法精准地预测了稀有金属钇(Y)(0001)面的表面能,计算值(1.141 J/M^(2))与实验值(1.125 J/M^(2))吻合的很好.随后,系统研究... 以往的理论在预测六方结构(HCP)金属的表面能时,计算值与实验值存在较大误差.鉴于此,本文首先用一种较为合理的方法精准地预测了稀有金属钇(Y)(0001)面的表面能,计算值(1.141 J/M^(2))与实验值(1.125 J/M^(2))吻合的很好.随后,系统研究了NO小分子在Y(0001)面不同位置(空位、桥位和端位)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空位(H1)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能超过了5eV,同时N-O键长伸长量超过了24%,此时,NO分子几乎平行地吸附于Y(0001)表面.所有的吸附位置的N-O分子伸长量范围为0.2-0.42.这种伸长量明显超过了NO在其它金属表面时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0001)表面能 NO吸附 电子性质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氢原子在Ti(000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文斌 陶向明 +1 位作者 赵新新 谭明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5-450,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氢原子的污染对于Ti(0001)表面结构的影响.通过PAW总能计算研究了p(1×1)、p(1×2)、("3×"3)R30°和p(2×2)等几种氢原子覆盖度下的吸附结构,以及在上述结构下Ti(0001)面fcc格点和...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氢原子的污染对于Ti(0001)表面结构的影响.通过PAW总能计算研究了p(1×1)、p(1×2)、("3×"3)R30°和p(2×2)等几种氢原子覆盖度下的吸附结构,以及在上述结构下Ti(0001)面fcc格点和hcp格点的氢原子吸附.结果表明,在p(1×1)-H、p(1×2)-H、("3×"3)R30°-H和p(2×2)-H几种H原子覆盖度下,以p(1×1)-H结构的单个氢原子吸附能为最大.在p(1×1)-H吸附结构下,由于氢原子吸附导致的Ti(0001)表面Ti原子层收缩的理论计算数值分别为-2.85%(hcp吸附)和-4.31%(fcc吸附),因此实际上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两种吸附方式都有一定的几率.而实验中观察到的所谓“清洁”Ti(0001)表面实际上是有少量氢原子污染的表面.不同覆盖度和氢分压下,氢原子吸附的污染对Ti(0001)表面结构有极大的影响,其表面的各种特性都会随覆盖度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0001)表面 氢原子吸附 表面污染
下载PDF
氢分子在Mg(0001)表面的吸附与解离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健 周惦武 +2 位作者 黄雅妮 彭平 刘金水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18-1525,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氢分子(H2)在清洁、空位缺陷及Pd原子吸附的Mg(0001)表面的吸附与解离性能。结果显示:H2在清洁Mg(0001)表面呈较弱的物理吸附,H2解离需克服较高的能垒(1.3774eV);空位缺陷的存在增强了Mg...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氢分子(H2)在清洁、空位缺陷及Pd原子吸附的Mg(0001)表面的吸附与解离性能。结果显示:H2在清洁Mg(0001)表面呈较弱的物理吸附,H2解离需克服较高的能垒(1.3774eV);空位缺陷的存在增强了Mg表面对H2的物理吸附能力,且使H2的解离能垒(1.2221eV)有所降低;而清洁表面吸附的Pd原子则会与H2产生强烈的化学吸附作用,极大地降低了H2的解离能垒(0.2860eV)。电子结构分析发现:3种表面对H2吸附与解离的催化活性与Mg(0001)表面最上层与H2直接产生吸附作用的金属原子在费米能级(EF)附近s轨道的成键电子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0001)表面 吸附 解离 能垒
下载PDF
α-Al_2O_3基片(0001)表面及其对ZnO吸附位置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春 李言荣 +3 位作者 陶佰万 刘兴钊 张鹰 刘永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0,共6页
建立了一种 2× 2α Al2 O3 (0 0 0 1)基片表面吸附ZnO模型 ,在周期边界条件下的k空间中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局域密度近似平面波超软赝势法 ,对α Al2 O3 (0 0 0 1)基片表面结构及其ZnO分子在表面最初吸附生长位置进行了计算... 建立了一种 2× 2α Al2 O3 (0 0 0 1)基片表面吸附ZnO模型 ,在周期边界条件下的k空间中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局域密度近似平面波超软赝势法 ,对α Al2 O3 (0 0 0 1)基片表面结构及其ZnO分子在表面最初吸附生长位置进行了计算研究。由于较大的表面弛豫 ,使得氧原子全部暴露于基片最外表面 ,明显地表现出O原子电子表面态 ;驰豫后的表面能对ZnO分子产生较强的化学吸附 ,表面电子结构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其表面最优吸附生长点的方位正好偏离α Al2 O3 (0 0 0 1)表面氧六角对称 30° ;并计算了这些吸附生长点处Zn与表面O的结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A12O3基片 氧化锌薄膜 局域密度近似平面波超软赝势法 吸附生长 半导体
下载PDF
NbB_2(0001)表面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秦娜 赵辉 刘士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4-208,220,共6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分析了两种不同终端的NbB2(0001)表面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终端的(0001)表面结构弛豫主要发生在前三层,并且硼终端的表面弛豫程度小于铌终端表面的弛豫。表面能分析结果表明,终...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分析了两种不同终端的NbB2(0001)表面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终端的(0001)表面结构弛豫主要发生在前三层,并且硼终端的表面弛豫程度小于铌终端表面的弛豫。表面能分析结果表明,终止于硼终端的(0001)表面结构在更宽的范围内具有较低的表面能,即硼终端的(0001)表面比铌终端的表面更稳定。进一步分析NbB2(0001)两种终端表面的电子结构表明:在金属铌和硼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加强了化学键的相互作用,导致第一间层向内弛豫。对于铌终端的表面第一层铌转移到第二层的电子数比硼终端表面第二层铌转移到第一层的电子数多,这是导致铌终端表面弛豫程度大于硼终端表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NbB2(0001)表面 表面弛豫 表面能
下载PDF
TiB_2(0001)表面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春雷 周理海 +1 位作者 胡雪慧 孙海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5-150,共6页
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分析两种TiB2(0001)表面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两种TiB2(0001)表面都不发生重构,但表面几层原子都出现明显的弛豫现象,其中以终止于硼原子的表面弛豫尤为明显,而终止于钛原子的表面相对较稳定,弛豫较轻;进一步对... 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分析两种TiB2(0001)表面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两种TiB2(0001)表面都不发生重构,但表面几层原子都出现明显的弛豫现象,其中以终止于硼原子的表面弛豫尤为明显,而终止于钛原子的表面相对较稳定,弛豫较轻;进一步对两种不同表面的表面能分析表明,终止于钛原子的表面在更宽的范围内具有较低的表面能;这些结果说明,终止于钛原子的表面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0001)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弛豫 表面能
下载PDF
α-Al_2O_3(0001)表面吸附ZnO的DFT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春 李金山 李言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897-1900,共4页
建立了α-Al2 O3( 0 0 0 1 ) 2× 1表面薄片吸附模型 ,采用基于 DFT动力学赝势方法 ,对 Zn O分子的吸附生长进行了计算 .详细地研究了 Zn O分子在表面吸附的成键方式以及表面化学键特性 .在较稳定的吸附位上 ,Zn O化学键 [( 0 .1 85... 建立了α-Al2 O3( 0 0 0 1 ) 2× 1表面薄片吸附模型 ,采用基于 DFT动力学赝势方法 ,对 Zn O分子的吸附生长进行了计算 .详细地研究了 Zn O分子在表面吸附的成键方式以及表面化学键特性 .在较稳定的吸附位上 ,Zn O化学键 [( 0 .1 85± 0 .0 1 ) nm]与最近邻的表面 Al— O键有 3 0°的偏转角度 ,Zn在表面较稳定的化学吸附位置偏离表面 O六角对称约 3 0°.通过吸附能量、原子布居数和态密度的分析 ,Zn O的 O2 -与表面上的Al3+形成的化学键表现出强离子键特征 ;而 Zn2 +同基片表面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薄膜 吸附生长 表面吸附 化学吸附 DFT动力学赝势法 α- 三氧化二铝(0001)表面
下载PDF
AlN在α-Al_2O_3(0001)表面吸附过程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毅 冯玉芳 +1 位作者 黄平 杨春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4-488,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法,对α-Al2O3(0001)表面吸附AlN进行了动力学模拟计算,研究了AlN分子在a-Al2O3(0001)表面吸附成键过程、吸附能量与成键方位。计算表明吸附过程经历了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与稳定态形成的过程,其化...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法,对α-Al2O3(0001)表面吸附AlN进行了动力学模拟计算,研究了AlN分子在a-Al2O3(0001)表面吸附成键过程、吸附能量与成键方位。计算表明吸附过程经历了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与稳定态形成的过程,其化学结合能达到4.844eV。吸附后AlN化学键(0.189±0.010nm)与最近邻的表面Al-O键有30°的偏转角度,Al在表面较稳定的化学吸附位置正好偏离表面O六角对称约30°,使得AlN与蓝宝石之间的晶格失配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l2O3(0001)表面 ALN薄膜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