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4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AST、ALT、ALB水平与蓝光治疗效果的关系
1
作者 王海云 苌俊明 +7 位作者 赵杰 朱萍 杨柳 张伟业 薛燕 高航 龚辉 王颖源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379-382,共4页
目的 研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水平与蓝光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诊治的97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历资料,... 目的 研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水平与蓝光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诊治的97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历资料,根据患儿蓝光照射治疗效果评估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其中有效组共57例,无效组共4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并进行血清总胆红素、AST、ALT、ALB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黄疸指数、血清总胆红素、AST、ALT、ALB水平,并分析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AST、ALT、ALB水平与蓝光治疗效果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有效组黄疸指数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6,P<0.05);有效组血清总胆红素、AST、ALT水平低于无效组,血清ALB水平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5、2.273、2.167、8.689,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总胆红素、AST、ALT水平变化均为影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ALB水平变化为影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AST、ALT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ALB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成反比(P<0.05)。结论 治疗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AST、ALT水平越低,ALB越高,可提示患儿病情程度越轻,从而越有利于蓝光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总胆红素 AST alt ALB 蓝光治疗
下载PDF
HBeAg阳性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立 李俊义 +4 位作者 常丽仙 牟春燕 张映媛 董志坚 刘春云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为HBeAg阳性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HBeAg阳性ALT正常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水平低...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为HBeAg阳性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HBeAg阳性ALT正常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水平低于2×10^(7)IU/ml且高于20 IU/ml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类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感染HBV时间、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HBV DNA载量、基因型、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相关参数评价其效能。结果:178例患者中,Scheuer法分期:S0期6例(3.4%),S1期67例(37.6%),S2期83例(46.6%),S3期14例(7.9%),S4期8例(4.5%),纤维化程度≥S2期105例(59.0%)。Logistic回归分析肝组织显著纤维化与感染时间(OR=1.101,95%CI=1.000~1.212;P=0.049)、HBV DNAlg(OR=1.280,95%CI=1.023~1.600;P=0.031)、门静脉内径(OR=1.611,95%CI=1.100~2.360;P=0.014)和脾脏厚度(OR=1.276,95%CI=1.107~1.469;P=0.001)独立相关,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0.62、0.70、0.67,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APRI)和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的AUC分别为0.68、0.57。结论:HBeAg阳性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纤维化程度≥S2,具有抗病毒治疗的指征。感染时间、HBV DNA、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可能对预测其肝组织显著纤维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阳性 alt正常 肝组织纤维化程度 不确定期
下载PDF
ALT检测质量控制对无偿献血者招募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李波 王一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2期162-165,共4页
目的评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检测质量控制对无偿献血者招募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设置为对照阶段,2022年1—12月设置为观察阶段。对照阶段共采集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0457次;观察阶段共采集无偿献... 目的评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检测质量控制对无偿献血者招募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设置为对照阶段,2022年1—12月设置为观察阶段。对照阶段共采集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0457次;观察阶段共采集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9966次。对照阶段采集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应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对ALT进行检测,观察阶段采集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应用仪器试剂同对照阶段完全一致,同时予以检测期间质量控制措施。比较对照阶段、观察阶段无偿献血者标本淘汰率差异,同时对2个阶段无偿献血者标本淘汰占比情况进行计算与对比。结果对照阶段中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10457次,其中ALT检测淘汰共16次,计算淘汰率为0.15%;观察阶段中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9966次,其中ALT检测淘汰共3次,计算淘汰率为0.03%;观察阶段ALT检测淘汰率低于对照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阶段中,无偿献血者标本总淘汰数为34次,其中ALT淘汰数为16次,占比为47.06%;观察阶段中,无偿献血者标本总淘汰数为33次,其中ALT淘汰数为3次,占比为9.09%;观察阶段ALT检测淘汰构成比低于对照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检测质量控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质量有重要影响,定期对ALT检测设备进行校准以及质量控制可确保ALT初步筛查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对减少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浪费问题,同时对提高无偿献血者献血积极性,稳定献血队伍有积极意义,此文的研究结果为无偿献血者招募质量以及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招募 检测 alt 质量控制 影响
下载PDF
血清AST/ALT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翟亚丽 王志刚 武晓云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36-64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天氡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ST/ALT)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远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9年期间在张家口宣钢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2~4... 目的探讨血清天氡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ST/ALT)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远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9年期间在张家口宣钢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2~48个月,随访的首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根据血清AST/ALT高低分为低AST/ALT组和高AST/ALT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12~48个月过程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白细胞计数、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血红蛋白、低分子肝素以及氯吡格雷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低AST/ALT组(n=50)共有1例患者死亡(2.0%),高AST/ALT组(n=50)共有4例患者死亡(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因死亡、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心力衰竭与血清AST/ALT主要心血不良事件有关(OR=0.869、0.823、0.816、0.791,95%CI=0.235~0.993、0.302~1.853、0.261~0.981、0.349~0.962,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AST/ALT组死亡、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和心力衰竭的风险较低AST/ALT组显著升高(P=0.015、0.037、0.016、0.023)。Cox风险分析显示,年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作为心力衰竭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血清AST/ALT与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远期临床预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氡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比值 急性冠脉综合征 慢性肾功能不全 预后
下载PDF
用nR改良海氏法则及PALT评估药物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5
作者 詹姆斯·布坎南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与药物、草药和其他补充或替代疗法相关的肝毒性一直是全球安全专业人员和监管机构关注的问题。在临床开发和上市后阶段及时识别肝损伤仍是一项挑战。目前,用于识别最有可能发展为肝衰竭或死亡的肝毒性病例标准已经取得最新进展,并建立... 与药物、草药和其他补充或替代疗法相关的肝毒性一直是全球安全专业人员和监管机构关注的问题。在临床开发和上市后阶段及时识别肝损伤仍是一项挑战。目前,用于识别最有可能发展为肝衰竭或死亡的肝毒性病例标准已经取得最新进展,并建立了可用于评估与肝损伤相关肝细胞损失程度的新方法。本文将对这些新方法及其在相关肝毒性持续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进行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DILI) 草药 补充疗法 替代疗法 海氏法则 药物引起严重肝毒性的四象限评价图表 R值 nR值 谷丙转氨酶的P值
下载PDF
扩大慢性乙型肝炎初始治疗:降低ALT治疗阈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佳怡 陈姝延 尤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0,共4页
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2030年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扩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人群尤为重要。近些年,各种研究表明,ALT与肝脏炎症、纤维化、肝细胞癌和肝病终点事件均有关。降低ALT治疗阈值作为扩大抗病毒治疗的策略,... 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2030年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扩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人群尤为重要。近些年,各种研究表明,ALT与肝脏炎症、纤维化、肝细胞癌和肝病终点事件均有关。降低ALT治疗阈值作为扩大抗病毒治疗的策略,可减少肝硬化、肝细胞癌及肝病相关死亡事件的发生。在2022年我国《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中,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适应证已更新为血清HBV DNA阳性,ALT高于治疗阈值(男性30 U/L,女性19 U/L),且排除其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扩大治疗 alt治疗阈值
下载PDF
无创诊断方法对降低ALT阈值后“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窦婧 杨蕾 +5 位作者 徐强 宁忠慧 郭峰 王晓波 王转国 王晓忠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363-1367,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诊断方法对降低ALT阈值(男性<30 U/L,女性<19 U/L)后处于灰区(30 U/L≤男性<40 U/L,19 U/L≤女性<40 U/L)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 目的探讨无创诊断方法对降低ALT阈值(男性<30 U/L,女性<19 U/L)后处于灰区(30 U/L≤男性<40 U/L,19 U/L≤女性<40 U/L)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165例CHB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肝穿刺活检,整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LSM、FIB-4、APRI指数结果,以ALT男性<30 U/L,女性<19 U/L作为阈值分组,探讨ALT正常患者及灰区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以ROC曲线评价LSM、FIB-4、APRI及其联合模型对灰区进展期肝纤维化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正常组AST、HBV DNA、GGT/PLT、LSM、APRI水平均低于灰区组(P<0.05),两组进展期肝纤维化(≥S_(3))分别为5例(6.85%)和21例(22.83%)。进一步对灰区<S_(3)与≥S_(3)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_(3)组AST、LSM、FIB-4、APRI水平均低于≥S_(3)组(P<0.05)。LSM、FIB-4、APRI与进展期肝纤维化呈正相关(P<0.05)。LSM、FIB-4、APRI、LSM联合FIB-4、LSM联合APR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3、0.663、0.669、0.832和0.838(P<0.05)。结论降低ALT阈值后,相当比例的ALT灰区患者存在进展期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方法对此类患者的诊断效能以LSM联合APRI模型最优,其次为LSM,但仍需肝穿刺活检确定其炎症及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诊断方法 alt阈值 进展期肝纤维化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ST、AL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燕 康晓军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6期873-874,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AST、AL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0例CHB患者根据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组,比较各组的血清AST、ALT水平,分析血清AST、ALT水平与CHB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200例CHB患者中,轻度73...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AST、AL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0例CHB患者根据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组,比较各组的血清AST、ALT水平,分析血清AST、ALT水平与CHB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200例CHB患者中,轻度73例,中度86例,重度41例。中度组、重度组的入院时血清AST、ALT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的血清AST、ALT水平高于中度组(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B患者的血清AST、ALT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CHB患者的血清AST、ALT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清AST、ALT水平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AST alt 病情严重程度
下载PDF
NF-κB含量与小鼠肝脏脂肪变性、血清ALT水平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胡立业 黄碧娇 +1 位作者 张炜 邵海华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56-58,66,共4页
目的:分析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与小鼠肝脏脂肪变性、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高脂饮食饲养)和对照组(正常饲养),各10例。分别在10周、14周时测定ALT水平和NF-κB含量,观察两组肝组... 目的:分析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与小鼠肝脏脂肪变性、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高脂饮食饲养)和对照组(正常饲养),各10例。分别在10周、14周时测定ALT水平和NF-κB含量,观察两组肝组织病理形态。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干预10、14周时肝组织内NF-κB含量、血清ALT水平、白介素(IL)-6、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NF-κB含量与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NF-κB含量增高,可导致小鼠肝脏脂肪变性,且与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非酒精性脂肪肝 alt 肝脏脂肪变性
下载PDF
外周血GLDH、GLDH/ALT水平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疾病分期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王兰 杨帆 +3 位作者 邱红 张薇薇 顾畅 朱月蓉 《肝脏》 2023年第8期968-972,共5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氢酶(GLDH)、GLDH/ALT比值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已明确病理分期的PBC患者212例,检测其外周血中GLDH水平,并计算FIB-4、APRI、AAR、RPR等一系列无创性血清学指标。通过Spearman分析各指标...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氢酶(GLDH)、GLDH/ALT比值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已明确病理分期的PBC患者212例,检测其外周血中GLDH水平,并计算FIB-4、APRI、AAR、RPR等一系列无创性血清学指标。通过Spearman分析各指标与PBC分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Ⅰ/Ⅱ期患者,GLDH及GLDH/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期及Ⅲ/Ⅳ期患者,GLDH及GLDH/A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病理分期与ALT(r=0.006,P=0.152)、GGT(r=-0.036,P=0.182)、GPRI(r=0.340,P=0.055)无明显相关性;与TBil(r=0.401,P=0.009)、DBil(r=0.403,P=0.007)、AST(r=0.217,P=0.019)、RDW(r=0.422,P<0.01)、FIB-4(r=0.774,P<0.01)、APRI(r=0.620,P<0.001)、AAR(r=0.359,P<0.01)、RPR(r=0.742,P<0.01)呈正相关;与PLT(r=-0.719,P<0.01)呈负相关;外周血GLDH(r=0.162,P=0.007)、GLDH/ALT(r=0.203,P<0.01)水平与PBC病理分期呈正相关。FIB-4对PBC各期的诊断效能最好,AUC分别为0.821、0.813、0.823;在≥S1期PBC患者中,GLDH/ALT的敏感度(93.75%)最好,≥S2期及≥S3期则为FIB-4敏感度(80.00%、93.75%)最好,而APRI和RPR则分别在≥S1/≥S2期(85.45%、92.19%)、≥S3期(88.52%)中特异度最好。多指标联合后,FIB4+APRI+AAR+GLDH+GLDH/ALT对≥S2期、≥S3期PBC的诊断效能(AUC=0.931/0.878)及敏感度(82.81%/81.67%)均有所提高,FIB4+APRI+AAR+GLDH+GLDH/ALT对≥S2期PBC诊断的特异度最高(92.73%),FIB4+GLDH+GLDH/ALT对≥S3期的特异度最高(87.5%)。结论外周血GLDH及GLDH/ALT水平对PBC疾病分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呈正相关,多种无创性血清学指标联合后诊断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氢酶 谷氨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下载PDF
Chimeric ALT Perforator-Free Flap with Vastus Lateralis Muscle for the Obliteration of the Intrathoracic Dead Space Post-Pneumonectomy: A Case Report
11
作者 Nelson Oduor Ouma Daniel Odhiambo Otieno +1 位作者 Lee Njagi Munge Ferdinand Wanjala Nang’ole 《Modern Plastic Surgery》 2023年第3期63-73,共11页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is a surgical procedure aimed at restoring the integrity and function of the chest wall, which may be damaged due to trauma, cancer, infection, or congenital defects. The chest wall plays a v...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is a surgical procedure aimed at restoring the integrity and function of the chest wall, which may be damaged due to trauma, cancer, infection, or congenital defects. The chest wall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tecting the thoracic organs, support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and maintaining the shape of the chest. Therefore, any defect or deformity of the chest wall can have significant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consequences for the patient. The authors present a case report at Kenyatta National Hospital (KNH) of a dyspneic 47-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a right anterolateral chest wall defect post-pneumonectomy previously complicated by bronchopleural fistula. Past attempts at the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had utilized the ipsilateral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and the omental pedicled flaps with limited success. A chimeric anterolateral thigh (ALT) perforator-free flap with vastus lateralis (VL) muscle was used to obliterate the post-pneumonectomy intrathoracic dead space and to provide a cutaneous paddle. This case report aims to show the versatility of the ALT flap for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to prevent the post-pneumonectomy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tracheal deviation, inspiratory stridor, and exertional dyspnea. In conclusion,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with obliteration of intrathoracic dead space post-pneumonectomy is challenging and needs careful planning and exec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Bronchopleural Fistula PNEUMONECTOMY Chimeric alt Flap Intrathoracic Dead Spacepost-Pneumonectomy
下载PDF
街头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人群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刘昕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1期30-34,共5页
目的 探析街头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不合格人群的分布特征,找出其不合格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采集的街头无偿献血... 目的 探析街头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不合格人群的分布特征,找出其不合格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采集的街头无偿献血者75014例的血液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街头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占比,并对ALT不合格人群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75014例的街头无偿献血者中,ALT不合格率为2.72%(2044/75014),其中年龄、性别、体重、血型、学历、献血季节以及职业等因素不同时,ALT不合格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街头无偿献血者中存在一定的ALT不合格样本,而ALT不合格人群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血型、学历、献血季节以及职业等,较为复杂;为降低街头无偿献血血液样本的报废率,提高工作效率,应根据其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ALT不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无偿献血者 alt不合格人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铅暴露与排放对中华鲟幼鱼血液中ALT、AST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侯俊利 庄平 +5 位作者 冯琳 章龙珍 张涛 冯广朋 刘鉴毅 徐滨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69-1673,共5页
采用水溶液静态置换法,从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受精卵发育至96h开始,研究了其在0(对照组)、0.2、0.8和1.6mg·L-1Pb2+水溶液中暴露16周,随后排放6周,对中华鲟幼鱼血液中ALT、AST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Pb暴露后幼鱼血液中的ALT... 采用水溶液静态置换法,从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受精卵发育至96h开始,研究了其在0(对照组)、0.2、0.8和1.6mg·L-1Pb2+水溶液中暴露16周,随后排放6周,对中华鲟幼鱼血液中ALT、AST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Pb暴露后幼鱼血液中的ALT和AST活力均表现为随Pb暴露剂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1.6mg·L-1组ALT活力与其它各组比较呈极显著差异(P<0.01);0.8和1.6mg·L-1组AST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呈显著差异(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Pb排放后,各暴露组血液中ALT活力降低至对照组水平(P>0.05);1.6mg·L-1组的AST活力依然较高,超出对照组近2倍(P<0.01)。对照组血液的AST/ALT值在2.24~2.32之间;随Pb质量浓度增加,暴露后AST/ALT值呈增加趋势。Pb排放后AST/ALT值降低,但1.6mg·L-1组与其余各组比较仍维持较高值(P<0.05)。初步认为,0.2mg·L-1和0.8mg·L-1Pb2+暴露导致中华鲟幼鱼肝细胞不同程度受损,经Pb排放后,轻度受损的组织细胞能够恢复。血液中的AST/ALT值在判断鱼类组织损伤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暴露 排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恢复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ALT报废域值与NAT-HBV/HCV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邹文涛 王铁兵 +3 位作者 何子毅 王德文 刘仁强 刘赴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30-932,共3页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ALT与核酸扩增技术(NAT-HBV/HCV)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优化血液筛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本站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共28 800份无偿献血者样本,用速率法进行ALT检测,ALT单项不合格样本用NAT-HBV/HCV检测...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ALT与核酸扩增技术(NAT-HBV/HCV)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优化血液筛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本站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共28 800份无偿献血者样本,用速率法进行ALT检测,ALT单项不合格样本用NAT-HBV/HCV检测;分析ALT值与ELISA-HBV/HCV-OD值的分布规律。结果共筛查出2 516份ALT单项不合格样本;经NAT-HBV/HCV检测出8份阳性,其中HBV-DNA阳性5份,HCV-RNA阳性3份;ALT≤80 U/L的献血者NAT-HBV/HCV阳性率明显低于ALT>80 U/L献血者(P<0.01);经ELISA-HBV/HCV检测OD值,95%ALT单项不合格样本ELSIA-HBV/HCV的OD值<Cut-off值的40%。结论将ALT报废域值设定为ALT≤70 U/L且ELSIA-HBV/HCV检测OD值<其Cut-off值的40%,能够较好地保证血液的安全性,并可减少血液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alt NAT—HBV/HCV
下载PDF
天津地区无偿献血者HCVRNA与抗-HCV、ALT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谢月娜 潘彤 +4 位作者 李凤园 姚娜 赵倩 刘淼 李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本中心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RNA(HCV RNA),与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ELISA检测抗-HCV阳性标本313例,采用转录介导的扩增(TMA)-化学发光法定性检测HCV RNA,速率法检测ALT水... 目的探讨本中心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RNA(HCV RNA),与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ELISA检测抗-HCV阳性标本313例,采用转录介导的扩增(TMA)-化学发光法定性检测HCV RNA,速率法检测ALT水平。结果 313例抗-HCV阳性血清中HCV RNA阳性者141例(阳性率45.05%);抗-HCV S/CO值1-3.79实验组,HCV RNA阳性率为5%,抗-HCV S/CO值为3.80-4.99的实验组,HCV RNA阳性率为76.74%,S/CO值≥5时,HCV RNA阳性率为56.25%。各组之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HCV RNA(-)组与抗-HCV(+)/HCV RNA(+)组的ALT检测异常率,分别为17.44%和17.73%,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V RNA阳性率与抗-HCV的S/CO值有一定相关性;在抗-HCV异常的无偿献血者人群中,ALT异常率与HCV RNA检测结果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CV HCV RNA NAT alt
下载PDF
献血者中ALT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佘宇奇 李登清 +1 位作者 邱明 刘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4555-4557,4561,共4页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中不合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为降低ALT不合格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长沙地区8 000名无偿献血者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中不合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为降低ALT不合格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长沙地区8 000名无偿献血者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LT不合格的各种原因。结果 8 000份资料中ALT不合格率为5.5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和季节各自组内比较,献血者ALT的不合格率差异均显著(χ2值分别为108.20、223.45、117.00、11.687和153.05,均P<0.05);血型和献血次数各自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χ2值分别为2.304和1.40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ALT不合格可能性高于女性;夏季危险性高于春、秋和冬季;干部和公务员不合格可能性高于其它职业;年龄段18~30岁低于30~55岁;多次献血者低于初次献血者。其中前三位危险因素分别是男性(优势比OR=8.391)、夏季(OR=5.759)和干部公务员(OR=4.094)。结论 ALT不合格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虽然存有差异,但年龄、性别、季节和职业对ALT不合格的影响是一致的,此对建立一支低危、相对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alt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ALT、AST、IL-10和IL-6等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蔡文丽 张慧 +1 位作者 唐选 牛英鹏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9-92,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探讨有氧运动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后肝功能的影响以及血液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的变化。方法:40只8周龄小鼠随机分为N组(对照组)、E组(运动组)、AL组(酒精灌... 目的: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探讨有氧运动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后肝功能的影响以及血液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的变化。方法:40只8周龄小鼠随机分为N组(对照组)、E组(运动组)、AL组(酒精灌胃组)和E+AL组(运动+酒精灌胃组),分别施加有氧运动、酒精灌胃干预。10周后处死取脾脏、肝脏和血清,分别检测IL-10、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和IL-6。结果:(1)血清ALT和AST含量,AL组和E+AL组非常显著高于N组(P<0.01),AL组高于E+AL组(P<0.05);(2)脾脏IL-10含量,AL和E+AL组明显高于N组,E组低于N组,E+AL组高于AL组;AL组和E+AL组血清IL-6含量高于N组(P<0.01),E+AL低于AL组(P<0.05);(3)肝脏T-AOC,AL组、E+AL组低于(P<0.01、P<0.05)、E组高于(P<0.05)N组,AL组低于E+AL组(P<0.05);肝脏SOD,与N组比较,AL组(P<0.05)、E+AL组降低、E组升高,E+AL组高于AL组(P<0.05),MDA含量,与N组相比,E组降低(P<0.05),AL组升高(P<0.01);E+AL组显著性低于AL组(P<0.05)。结论:乙醇在肝脏内代谢过程中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同时导致肝脏的脂质过氧化损伤;适度的有氧运动干预可提高各实验对象抗氧化能力和抗炎能力,促进机体免疫稳定,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炎症损伤,对酒精灌胃所致肝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提高机体免疫稳定能力,但并不能阻止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酒精性肝损伤 alt AST IL-10 IL-6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ALT——端粒延长替代机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晓明 唐文如 罗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85-1191,共7页
端粒长度和结构的稳定与肿瘤及衰老的发生密切相关,端粒维持机制是细胞增殖的必要条件,端粒维持机制的激活是肿瘤细胞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端粒维持机制可能是通过重新激活端粒酶,使细胞快速增殖。在端粒酶失活或不足的情况下... 端粒长度和结构的稳定与肿瘤及衰老的发生密切相关,端粒维持机制是细胞增殖的必要条件,端粒维持机制的激活是肿瘤细胞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端粒维持机制可能是通过重新激活端粒酶,使细胞快速增殖。在端粒酶失活或不足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一种或多种维持和增加端粒长度的机制,统称为端粒延长替代机制(Alter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ALT)。其特点包括:具有不均一的端粒长度,存在与ALT相关的PML小体(APBs)以及同源重组增加。ALT细胞内存在的ALT相关蛋白及异常活跃的同源重组为ALT机制的激活和维持提供了可能。文章综述了ALT的特征性表型、与端粒酶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对ALT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阐明衰老与肿瘤之间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延长替代机制 alt相关的PML小体 同源重组 端粒蛋白复合体 端粒
下载PDF
疏肝导浊方对脂肪肝家兔的AST、ALT、ALP、NO、SOD和MDA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威 江海涛 +4 位作者 史红 刘友刚 王超 田维 胡利民 《天津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导浊方对脂肪肝家兔肝功能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家兔6周,诱导形成脂肪肝模型,实验分组为疏肝导浊方高、中、低(8、4、2g/kg)剂量组、东宝肝泰对照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各组肝功能、超氧化... [目的]观察疏肝导浊方对脂肪肝家兔肝功能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家兔6周,诱导形成脂肪肝模型,实验分组为疏肝导浊方高、中、低(8、4、2g/kg)剂量组、东宝肝泰对照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各组肝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模型组肝功能、SOD明显下降(P<0.05),MDA明显增加(P<0.01);疏肝导浊方中、低剂量组SOD明显升高(P<0.05)。[结论]疏肝导浊方可有效提高脂肪肝家兔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疏肝导浊方药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肝达康对DMN致大鼠肝损伤血清ALT、AST、TBIL、TP及ALB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柳成刚 王晓丽 +1 位作者 姜德友 张硕辛 《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4期74-76,共3页
目的:研究肝达康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致大鼠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5)、肝达康预防组(n=15)及秋水仙碱组(n=15)。模型组、肝达康预防组和秋水仙碱组以10mg/kg DMN腹腔注射... 目的:研究肝达康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致大鼠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5)、肝达康预防组(n=15)及秋水仙碱组(n=15)。模型组、肝达康预防组和秋水仙碱组以10mg/kg DMN腹腔注射,每日1次,每周连续3天,共4周。以上3组在造模同时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于第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留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TBIL、TP、ALB。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增高,TBIL水平明显升高,ALB和TP含量降低。肝达康颗粒治疗后使ALT和AST活性降低,TBIL水平降低,TP和Alb含量升高。秋水仙碱组可降低ALT和AST活性,使ALB含量升高,但对TP含量和TBIL水平均无调节作用。结论:肝达康对实验性大鼠肝损伤模型具有明显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达康 alt AST 总蛋白 白蛋白 总胆红素 二甲基亚硝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