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F_(2)分子基态势能函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郝丹辉 孔凡杰 +3 位作者 蒋刚 柴瑞鹏 张蕾 邱文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40,共6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aug-cc-pVTZ方法对BeF和BeF_(2)分子的结构及电子性质进行计算,得到BeF分子的基态电子态为X^(2)Σ^(+),平衡核间距R_(e)=0.1367 nm,BeF_(2)分子最稳定构型为D_(∞h)构型,基态电子态为X^(1)Σ_(g)^(+),离解能...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aug-cc-pVTZ方法对BeF和BeF_(2)分子的结构及电子性质进行计算,得到BeF分子的基态电子态为X^(2)Σ^(+),平衡核间距R_(e)=0.1367 nm,BeF_(2)分子最稳定构型为D_(∞h)构型,基态电子态为X^(1)Σ_(g)^(+),离解能D_(e)=13.4 eV.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BeF分子基态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并得到其光谱数据与力常数.结合全局多体项展式方法,导出了基态BeF_(2)分子基态势能函数的解析表达式,该函数准确反映了BeF_(2)分子的结构以及静态反应特征,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索BeF_(2)的微观分子反应动力学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f bef_(2) 分子结构 解析势能函数
下载PDF
阳极位置对新型ABR-BEF系统处理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宿程远 邓秋金 +4 位作者 卢宇翔 覃容华 阮子欣 韦敬威 郑成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770-3779,共10页
研究了阳极所处位置对新型厌氧折流板-生物电Fenton(ABR-BEF)系统处理中药废水效能与产电能力的影响,并对各格室污泥的疏松胞外聚合物(LB-EPS)及紧密胞外聚合物(TB-EPS)组分情况进行了分析,继而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系统中微生物群落演... 研究了阳极所处位置对新型厌氧折流板-生物电Fenton(ABR-BEF)系统处理中药废水效能与产电能力的影响,并对各格室污泥的疏松胞外聚合物(LB-EPS)及紧密胞外聚合物(TB-EPS)组分情况进行了分析,继而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系统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将阳极电极位置由系统的第4格室调整到第3、第2格室后,由于阳极与阴极距离的增大,COD平均去除率由原来的90%分别下降到70%和65%;输出电压由149.8mV降至95.3mV、50.0mV左右,同时最大功率密度由76.78mW/m^3减少到55.57mW/m^3和52.87mW/m^3;但阴极室对邻苯二酚的降解率仍保持在95%左右.改变阳极位置后LB-EPS、TB-EPS中蛋白质含量均下降,TB-EPS尤为明显;而对于多糖而言,阳极在第3号格室时,各组分多糖含量最高.阳极位置由第4格室改为第2格室后,第1到第4格室甲烷丝状菌属(Methanothrix)所占比例分别增大到71.09%、72.47%、58.03%和76.79%;在总细菌纲水平上产电菌所属的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在第1到第4格室中分别减少了2.54%、6.06%、4.40%和4.87%,阳极与阴极距离的增大使得产电菌数量减少,这成为该系统产电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bef 阳极位置 产电性能 微生物群落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基态BeO、BeF的势能函数与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姚东永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29-33,共5页
采用Gaussian 03软件中的B3LYP、B3P86等方法和6-311G、3-21G、D95、6-311++G、MTS-mall、DGTZVP2、DGTZVP等基组对BeO和BeF分子的基态几何构型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根据优化和频率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确定D95、6-311G、MT... 采用Gaussian 03软件中的B3LYP、B3P86等方法和6-311G、3-21G、D95、6-311++G、MTS-mall、DGTZVP2、DGTZVP等基组对BeO和BeF分子的基态几何构型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根据优化和频率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确定D95、6-311G、MTSmall为最优基组.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优选出来的基组分别对BeO和BeF分子的基态分子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用Murrell-Sorbie函数表示出分子解析势能函数,得出相关系数和力常数,并计算出各个分子的光谱数据,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并且优于其他文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O bef B3P86 B3LYP 6-311G MTSmall 势能函数 基态
下载PDF
基于BEF-China平台下的人才培养探索实践——以景德镇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4
作者 吴丁 沈慧芳 +2 位作者 吴唯 田双 杨波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5-28,共4页
“科教融合”源于19世纪著名的德国科学家洪堡的大学理念,科研创造知识,教学传播知识,两者既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已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实践动手能力不足... “科教融合”源于19世纪著名的德国科学家洪堡的大学理念,科研创造知识,教学传播知识,两者既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已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欠缺的现象。为有效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围绕“科教融合”理念,实施“准研究生”式的本科生培养模式,解决高等教育中缺乏实践训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bef-China平台 人才培养 探索实践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基地(BEF-China)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珊 刘晓娟 马克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4-1536,共13页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BEF)及其内在机制是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的BEF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而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BEF)及其内在机制是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的BEF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而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基地(BEF-China)是目前包含树种最多、涉及多样性水平最高的大型森林控制实验样地。该文总结了基于BEF-China平台的研究进展,特别是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养分循环以及多营养级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BEF-China的研究应注重高通量测序和遥感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在生物多样性的多维度、生态系统的多种组分与多种功能以及BEF研究的多种尺度等交叉方向上持续开展深入研究。针对BEF-China研究成果的梳理有助于理解驱动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内在机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功能 bef-China 亚热带森林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对Fang等Science一文(Science,2001,291:2320~2322)的若干说明 被引量:298
6
作者 方精云 陈安平 +1 位作者 赵淑清 慈龙骏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3-249,共7页
Science杂志于 2 0 0 1年发表了方精云等人关于中国森林植被碳库及其变化的论文 (Fangetal.,2 0 0 1,2 91:2 32 0~ 2 32 2 )。该文利用大量的生物量实测数据 ,结合使用中国 5 0年来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及相关的统计资料 ,基于生物量换... Science杂志于 2 0 0 1年发表了方精云等人关于中国森林植被碳库及其变化的论文 (Fangetal.,2 0 0 1,2 91:2 32 0~ 2 32 2 )。该文利用大量的生物量实测数据 ,结合使用中国 5 0年来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及相关的统计资料 ,基于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 ,研究了中国森林植被碳库及其时空变化。这是一个大时空尺度的工作 ,涉及一些大尺度生态学研究的原理、方法以及尺度转换问题。由于篇幅所限 ,论文并未详细说明这些问题。为了帮助理解大尺度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本文给出了论文中涉及生物量计算的理论基础 ,对数据和计算方法等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生物量换算因子的连续变化、区域森林生物量的计算方法以及由样地实测到区域推算的尺度转换构成该项研究的 3个主要的理论基础 ,其中换算因子的连续变化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估算 换算因子 连续变化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森林植被碳库 中国
下载PDF
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乔木林生物量估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9
7
作者 李海奎 赵鹏祥 +1 位作者 雷渊才 曾伟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52,共9页
利用广东、江西、贵州、陕西、吉林和北京6省市第六、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资料,应用IPCC法、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从计算原理过程、方法特点、模型的可验证和可重复性以及2期生物量增长的稳定性等方面对3种... 利用广东、江西、贵州、陕西、吉林和北京6省市第六、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资料,应用IPCC法、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从计算原理过程、方法特点、模型的可验证和可重复性以及2期生物量增长的稳定性等方面对3种估算乔木林生物量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总生物量,可变BEF2的IPCC法估算结果偏大,固定BEF2的IPCC法估算结果偏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的估算结果较为适宜;对于转换因子,同一树种在不同的区域间,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最为稳定;各个树种7次清查的转换因子,IPCC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比较稳定,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波动较大;对于2期生物量增长率,可变BEF2的IPCC法和固定BEF2的IPCC法结果接近,比较稳定,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波动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 乔木林生物量 估算
下载PDF
我国落叶松林生物量碳计量参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8
8
作者 罗云建 张小全 +2 位作者 侯振宏 于澎涛 朱建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1-1118,共8页
通过整理归纳落叶松(Larix)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物量文献数据,研究探讨了有关生物量碳计量参数,结果表明:1)落叶松生物量转化与扩展因子(Biomass conversion and expansionfactor,BCEF)的平均值为0.6834Mg.m-3(n=113,SD=0.3551),其中天... 通过整理归纳落叶松(Larix)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物量文献数据,研究探讨了有关生物量碳计量参数,结果表明:1)落叶松生物量转化与扩展因子(Biomass conversion and expansionfactor,BCEF)的平均值为0.6834Mg.m-3(n=113,SD=0.3551),其中天然林为0.5551Mg.m-3(n=56,SD=0.0582),明显小于人工林的0.8095Mg.m-3(n=57,SD=0.4650)(p<0.05);生物量扩展因子(Biomass expansion factor,BEF)的平均值为1.3493(n=134,SD=0.3844),其中天然林为1.1763(n=63,SD=0.0399),也明显小于人工林的1.5029(n=71,SD=0.4780)(p<0.05)。天然林与人工林的BCEF和BEF随林龄(Stand age,A)、平均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和林分密度(Stand density,D)的增加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天然林的BCEF和BEF随A和DBH的增加而增加,随D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人工林随A和DBH的增加呈指数降低并趋于稳定值,随D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2)根茎比(Root∶shoot ratio,R)的平均值为0.2456(n=156,SD=0.0926),其中天然林为0.2376(n=64,SD=0.0618)),人工林为0.2511(n=92,SD=0.1090),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天然林的R随A和DBH的增加分别呈明显的指数和幂函数增加,而随D的增加呈幂函数下降,而人工林的R与A、DBH和D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3)群落生物量扩展因子(Community biomass expansionfactor,CBEF)的平均值为1.0792(n=49,SD=0.1005),其中天然林为1.1039(n=29,SD=0.1149),明显大于人工林的1.0434(n=20,SD=0.0614)(p<0.05)。由于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某些碳计量参数(如BCEF、BEF、CBEF)间存在明显差异,在进行落叶松林生物量碳计量时需分别天然林和人工林计算,在使用有关参数时还需考虑A、DBH和D等因素,有利于降低计量中的不确定性。但是人工林的有些参数(如人工林BCEF和BEF与D的关系、天然林和人工林的CBEF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生物量转化与扩展因子 生物量扩展因子 根茎比 群落生物量扩展因子
下载PDF
基于LULUCF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浙江省杉木林生物量换算因子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汤军 沈楚楚 +4 位作者 季碧勇 林荫 王秀云 张国江 袁位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925-3932,共8页
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在12个县市选取浙江省2009年CFI体系的95个杉木林样地,根据样地平均木,在样地外围相似地段确定解析木共计95株,联立树高曲线方程和生物量模型,同时使用已公开发表的20个杉木生物量模型进行估算,由单株累加获得CFI系... 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在12个县市选取浙江省2009年CFI体系的95个杉木林样地,根据样地平均木,在样地外围相似地段确定解析木共计95株,联立树高曲线方程和生物量模型,同时使用已公开发表的20个杉木生物量模型进行估算,由单株累加获得CFI系统样地的生物量,计算样地生物量与蓄积之比即BEF,建立BEF与林分蓄积之间的关系。根据2009年浙江省CFI体系数据,推算全省杉木林BEF为0.7453 t/m3,杉木林总生物量为3721.54万t,不确定性为5.739%;使用IPCC(1996)的碳密度缺省值(0.50)计,生长1 m3杉木吸收CO21.3663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换算因子 生物量模型 温室气体清单 杉木 浙江
下载PDF
杨树人工林生物量估计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建华 李春静 彭世揆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0,共4页
为了以杨树人工林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估算其生物量,利用SPSS12.0软件,根据林术相对生长法则对河南省武陟县23株I-72杨样木生物量实测值进行模型拟合,并结合样地资料,拟合了生物量扩展因子(BEF)、树根生物量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 为了以杨树人工林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估算其生物量,利用SPSS12.0软件,根据林术相对生长法则对河南省武陟县23株I-72杨样木生物量实测值进行模型拟合,并结合样地资料,拟合了生物量扩展因子(BEF)、树根生物量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值(RSR)及与林分调查因子的回归方程,最后利用林分蓄积及木材密度等算出杨树林的生物量。结果表明,杨树的生物量扩展因子BEF值为1.3左右、RSR值为0.14~0.6,并随着林分平均高、胸高断面积、林龄、林分蓄积的增大而减小。经检验,利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估算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具有很好的精度,说明可以利用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估算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生物量扩展因子 RSR 林分调查因子
下载PDF
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99
11
作者 方精云 陈安平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9期967-973,共7页
利用 1949年至 1998年间 7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结合使用森林生物量实测资料 ,采用改良的生物量换算因子法 ,推算了中国 5 0年来森林碳库和平均碳密度的变化 ,分析了中国森林植被的CO2 源汇功能。结果表明 ,70年代中期以前 ,主要由于森... 利用 1949年至 1998年间 7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结合使用森林生物量实测资料 ,采用改良的生物量换算因子法 ,推算了中国 5 0年来森林碳库和平均碳密度的变化 ,分析了中国森林植被的CO2 源汇功能。结果表明 ,70年代中期以前 ,主要由于森林砍伐等人为作用 ,中国森林碳库和碳密度都是减少的 ,碳储量减少了 0 .6 2PgC (Pg =10 15g) ,年均减少约 0 .0 2 4PgC。之后 ,呈增加趋势。在最近的 2 0多年中 ,森林碳库由 70年代末期的 4.38PgC增加到 1998年的 4.75PgC ,共增加 0 .37PgC ,年平均增加 0 .0 2 2PgC。这种增加主要由人工造林增加所致。 2 0多年来 ,由于人工林增加导致碳汇增加 0 .45PgC ,年平均增加吸收 0 .0 2 1PgC/a。人工林的平均碳密度也显著增加 ,共增加了约一倍。这除了人工成林增多外 ,气温上升和CO2 浓度施肥也可能是促进森林生长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换算因子 碳平衡 碳密度 森林碳库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中国
下载PDF
森林生物量扩展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海妹 欧光龙 +1 位作者 胥辉 陈科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45-149,共5页
森林生物量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基础数据,生物量因子(Biomass factors,BEs)法是估测森林生物量的主要方法之一,生物量扩展因子则是其中重要的估测参数,它主要用于树干生物量与林木总生物量以及各维量生物量之间的转换。... 森林生物量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基础数据,生物量因子(Biomass factors,BEs)法是估测森林生物量的主要方法之一,生物量扩展因子则是其中重要的估测参数,它主要用于树干生物量与林木总生物量以及各维量生物量之间的转换。从生物量扩展因子的定义以及生物量扩展因子与森林类型、林木大小、林分密度等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国内外对生物量扩展因子的研究现状,指出在生物量扩展因子的研究中存在的方法与定义不一致、缺乏生物量扩展因子影响的系统研究以及数据的适用性较差等问题,并对生物量扩展因子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扩展因子 定义 变化 森林
下载PDF
沥青浆体燃料及其燃烧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立合 王恒 +3 位作者 华奇平 李宝善 李裕襄 王俊华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2-64,13,共4页
介绍了两种最新研究开发的沥青浆体燃料:硬沥青—水浆和沥青乳化燃料;并报道了这两种新型燃料的实验室规模燃烧试验和性能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它们的燃烧特性十分接近于重油,完全可以在冶金工业炉窑上代油应用。
关键词 硬沥青-水浆 沥青乳化燃料 燃烧 冶金燃料
下载PDF
高山松天然林单木生物量因子模型构建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雪莲 熊河先 +5 位作者 胥辉 魏安超 李超 闾妍宇 张博 欧光龙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53,60,共6页
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市高山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实测116株高山松单木生物量数据,并计算各维量生物量因子,以幂函数形式为基本模型,构建各维量生物量因子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各维量生物量扩展因子的决定系数(R2)>0.78,平均残差平方和(MSE... 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市高山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实测116株高山松单木生物量数据,并计算各维量生物量因子,以幂函数形式为基本模型,构建各维量生物量因子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各维量生物量扩展因子的决定系数(R2)>0.78,平均残差平方和(MSE)<0.03,预估精度(P)>84.00%;各维量生物量转扩因子的决定系数(R2)>0.72,平均残差平方和(MSE)<0.003,预估精度(P)>83.00%。这些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预估精度,可为高山松碳汇计量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扩展因子 生物量转扩因子 高山松天然林 香格里拉市
下载PDF
上海乔木林分碳储量比较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美霞 刘玲 吕文利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5期174-177,共4页
基于全国第七次(2004年-2009年)森林资源清样调查资料,并参考上海市2011年森林植被遥感数据,运用线性相关和双曲线相关的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上海8种主要乔木林分碳储量进行估算,并分析了不同龄组和地域分布的乔木林分碳储量。结果表... 基于全国第七次(2004年-2009年)森林资源清样调查资料,并参考上海市2011年森林植被遥感数据,运用线性相关和双曲线相关的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上海8种主要乔木林分碳储量进行估算,并分析了不同龄组和地域分布的乔木林分碳储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估值差别较大,但均是樟树、幼龄林和市区乔木林分碳储量贡献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乔木林分 碳储量 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
下载PDF
牛流行热病毒人工感染牛外周血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类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红 李媛 +4 位作者 宋晓华 孟庆文 吴东来 于康震 刘宝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1-333,共3页
通过人工接种 ,使牛患牛流行热 ,并以流式细胞术分析了患牛高热期外周血中CD3+ 、CD4+ 、CD8+ 、γδΤ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高热期患牛外周血中CD4+ 细胞数明显升高 ,说明细胞免疫在牛流行热中的重要性 ;其它淋... 通过人工接种 ,使牛患牛流行热 ,并以流式细胞术分析了患牛高热期外周血中CD3+ 、CD4+ 、CD8+ 、γδΤ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高热期患牛外周血中CD4+ 细胞数明显升高 ,说明细胞免疫在牛流行热中的重要性 ;其它淋巴细胞亚类百分率无显著变化 ,但CD3+ 、CD8+ 和B淋巴细胞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反刍动物中起重要作用的γδΤ淋巴细胞则表现为下降 ,其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首次证明 ,BEFV可显著刺激牛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的急剧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热病毒 人工感染 外周血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亚类
下载PDF
北京主要森林类型碳储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翀 刘琪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5,共7页
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中的北京市部分,基于生物量转换因子法,通过建立不同森林类型蓄积量与生物量间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北京市不同时期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并对碳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森林碳储量在5 a内由796万t... 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中的北京市部分,基于生物量转换因子法,通过建立不同森林类型蓄积量与生物量间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北京市不同时期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并对碳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森林碳储量在5 a内由796万t增加到852万t,呈现增长的趋势,各森林类型碳储量的变化与相应森林类型面积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在全市森林总碳储量中,栎类Quercus spp.,阔叶类,杨树Populus spp.在碳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树种年龄组成上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北京的森林碳汇能力,幼龄林与中龄林面积大但是碳储量较低,成熟林碳储量所占比例较大,不同植被类型以及不同龄组的森林碳密度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碳密度随着龄级的增长而增加,其他林分要素在碳汇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生物量转换因子 森林资源清查 碳储量 全球变化
下载PDF
浙江省马尾松林生物量换算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楚楚 朱汤军 +4 位作者 季碧勇 王秀云 张国江 袁位高 赵彩芳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42,共4页
以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在浙江省12个县市选取2009年CFI体系的57个马尾松林样地,根据样地平均木,在样地外围相似地段确定解析木共计57株,联立树高曲线方程和生物量模型,同时使用已公开发表的10个马尾松林生物量模型进行估算,由单株累加获... 以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在浙江省12个县市选取2009年CFI体系的57个马尾松林样地,根据样地平均木,在样地外围相似地段确定解析木共计57株,联立树高曲线方程和生物量模型,同时使用已公开发表的10个马尾松林生物量模型进行估算,由单株累加获得CFI系统样地的生物量,计算样地生物量与蓄积之比(BEF),建立BEF与林分蓄积之间的关系。根据2009年浙江省CFI体系数据,推算全省马尾松BEF=0.883 9 t/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马尾松 生物量模型 生物量换算因子
下载PDF
河南省杨树人工林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晋利 魏红义 李秀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87,共4页
利用1989—2008年间共4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依据生物量转换因子法(BEF)建立的杨树生物量与蓄积量相关方程,对河南省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河南省4次森林清查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92.44×104 t、191.88×1... 利用1989—2008年间共4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依据生物量转换因子法(BEF)建立的杨树生物量与蓄积量相关方程,对河南省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河南省4次森林清查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92.44×104 t、191.88×104 t、1 256.79×104 t和3 454.59×104 t,呈明显增长的趋势;20a间,杨树生物量共增加3 362.15×104 t,年均增长224.14×104 t;而同期生物量密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生物量密度由48.14t·hm-2下降到37.50t·hm-2,远低于全国杨树平均水平,表明河南省杨树人工林森林质量较差;模型的选用对估算区域生物量的大小影响较大,BEF法与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估算结果相差33.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蓄积 生物量转换因子法 生物量估算
下载PDF
一种新型冶金能源──沥青浆体燃料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立合 王恒 +3 位作者 华奇平 李宝善 李裕襄 赵禹民 《冶金能源》 1998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两种最新研究开发的沥青浆体燃料及其物理特性和燃烧特性,试验表明它们可以在冶金工业炉窑上代油应用。
关键词 硬沥青-水浆 沥青乳化燃料 燃烧 冶金燃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