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poglycemic mechanism of Tegillarca granosa polysaccharides on type 2 diabetic mice by altering gut microbiota and regulating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e 被引量:1
1
作者 Qihong Jiang Lin Chen +5 位作者 Rui Wang Yin Chen Shanggui Deng Guoxin Shen Shulai Liu Xingwei Xia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842-855,共14页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is a complex metabolic disease threatening human health.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egillarca granosa polysaccharide(TGP)and determined its potential mechanisms in a mouse model of T2...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is a complex metabolic disease threatening human health.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egillarca granosa polysaccharide(TGP)and determined its potential mechanisms in a mouse model of T2DM established through a high-fat diet and streptozotocin.TGP(5.1×10^(3) Da)was composed of mannose,glucosamine,rhamnose,glucuronic acid,galactosamine,glucose,galactose,xylose,and fucose.It could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weight loss,reduce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reverse dyslipidemia,reduce liver damage from oxidative stress,and improve insulin sensitivity.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indicated that TGP could activate the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 signaling pathway to regulate disorders in glucolipid metabolism and improve insulin resistance.TGP increased the abundance of Allobaculum,Akkermansia,and Bifidobacterium,restored the microbiota abundance in the intestinal tracts of mice with T2DM,and promoted short-chain fatty acid production.This study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antidiabetic effects of TGP and highlights its potential as a natural hypoglycemic nutraceu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gillarca granosa polysaccharid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Glycolipid metabolism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下载PDF
N-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decorated N-TiO2/P-doped porous hollow g-C_(3)N_(4) nanotube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for antibiotic photodegradation and H2 produc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Jingshu Yuan Yao Zhang +2 位作者 Xiaoyan Zhang Junjie Zhang Shen’gen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165-178,共14页
Exclusive responsiveness to ultraviolet light (~3.2 eV) and high photogenerated charge recombination rate are the two primary drawbacks of pure TiO_(2). We combined N-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s (N-GQDs), morphology r... Exclusive responsiveness to ultraviolet light (~3.2 eV) and high photogenerated charge recombination rate are the two primary drawbacks of pure TiO_(2). We combined N-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s (N-GQDs), morphology regulation, and heterojunction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to synthesize N-GQD/N-doped TiO_(2)/P-doped porous hollow g-C_(3)N_(4) nanotube (PCN)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denoted as G-TPCN). The optimal sample (G-TPCN doped with 0.1wt% N-GQD, denoted as 0.1% G-TPCN) exhibit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photoabsorption,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change in bandgap caused by elemental doping (P and N), the improved light-harvesting resulting from the tube structure, and the upconversion effect of N-GQDs. In addition, the internal charge separation and transfer capability of0.1% G-TPCN are dramatically boosted, and its carrier concentration is 3.7, 2.3, and 1.9 times that of N-TiO_(2), PCN, and N-TiO_(2)/PCN(TPCN-1), respectively. This phenomenon is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Z-scheme heterojunction between N-TiO_(2) and PCNs, the excellent electron conduction ability of N-GQDs, and the short transfer distance caused by the porous nanotube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TiO_(2), PCNs, and TPCN-1, the H2 production activity of 0.1%G-TPCN under visible light is enhanced by 12.4, 2.3, and 1.4times, respectively, and its ciprofloxacin (CIP) degradation rate is increased by 7.9, 5.7, and 2.9 times, respectively. The optimized performance benefits from excellent photoresponsiveness and improved carrier separation and migration efficiencies. Finally, the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 of 0.1% G-TPCN and five possible degradation pathways of CIP are proposed. This study clarifies the mechanism of multiple modification strategies to synergistically improve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0.1% G-TPCN and provides a potential strategy for rationally designing novel photocatalysts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nd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oped TiO_(2) N-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s P-doped g-C_(3)N_(4) porous hollow nanotube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is
下载PDF
复合添加MgO和La_(2)O_(3)对纳米微晶氧化铝陶瓷微观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李慧 张金平 +2 位作者 高景霞 王二萍 张洋洋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9-346,共8页
纳米微晶氧化铝磨料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高精度磨削能力,且性价比较高,在机械制造、轴承、模具、汽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勃姆石(γ-AlOOH)为原料,MgO、La_(2)O_(3)为添加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合成纳米微晶氧化铝。通过差... 纳米微晶氧化铝磨料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高精度磨削能力,且性价比较高,在机械制造、轴承、模具、汽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勃姆石(γ-AlOOH)为原料,MgO、La_(2)O_(3)为添加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合成纳米微晶氧化铝。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计算研究了添加剂对微晶氧化铝相转化、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添加MgO和La2O3可以使氧化铝中间相θ-Al_(2)O_(3)向α-Al_(2)O_(3)转化的温度从1257℃降低到1105℃,将致密化温度从1600℃降低到1350℃,将微晶氧化铝的晶粒尺寸从1.04 mm减小到120 nm,实现了低温致密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晶 Al_(2)O_(3) MGO La_(2)O_(3) 溶胶-凝胶 添加剂 低温烧结
下载PDF
NdF_(3)-LiF-Nd_(2)O_(3)-NdF_(2)熔盐体系结晶行为的研究
4
作者 姜银举 段超 +3 位作者 邓永春 辛文彬 唐家悦 樊文军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氟化物体系稀土氧化物熔盐电解过程中,熔盐的结晶析出行为显著影响电解过程,为此本文针对NdF_(3)-LiF-Nd_(2)O_(3)、NdF_(3)-LiF-NdF_(2)以及NdF_(3)-LiF-Nd_(2)O_(3)-NdF_(2)三种熔盐体系(NdF_(3)和LiF质量比固定为85∶15),采用降温黏... 氟化物体系稀土氧化物熔盐电解过程中,熔盐的结晶析出行为显著影响电解过程,为此本文针对NdF_(3)-LiF-Nd_(2)O_(3)、NdF_(3)-LiF-NdF_(2)以及NdF_(3)-LiF-Nd_(2)O_(3)-NdF_(2)三种熔盐体系(NdF_(3)和LiF质量比固定为85∶15),采用降温黏度曲线测定熔盐的结晶温度,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结晶物相。结果表明:NdF_(3)-LiF-Nd_(2)O_(3)和NdF_(3)-LiF-NdF_(2)熔盐体系中,随着熔盐中Nd_(2)O_(3)或NdF_(2)含量的增加,熔盐的结晶温度升高,熔盐的结晶物相分别为NdOF和NdF_(2);NdF_(3)-LiF-Nd_(2)O_(3)-NdF_(2)熔盐体系中,当Nd_(2)O_(3)含量为2%~3%、NdF_(2)含量为1%~3%时,熔盐结晶温度在981~988℃范围内,且NdOF与NdF_(2)共结晶。适当提高电解槽底部温度、改善底部熔盐的流动性,是抑制稀土熔盐电解过程熔盐结晶析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电解 NdF_(3)-LiF-Nd_(2)O_(3)-NdF_(2) 黏度 结晶温度 结晶物相
下载PDF
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催化剂NH_(3)-SCR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研究
5
作者 焦坤灵 焦晓云 +3 位作者 刘佳杰 汪思瀛 李娜 武文斐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7,75,共7页
采用球磨、微波焙烧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NH_(3)-SCR脱硝催化剂。通过BET、SEM-EDS、XRD、NH_(3)-TPD、H_(2)-TPR分析了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结果表明:NH_(3)SO_(3)改性使催化剂脱硝活性... 采用球磨、微波焙烧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NH_(3)-SCR脱硝催化剂。通过BET、SEM-EDS、XRD、NH_(3)-TPD、H_(2)-TPR分析了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结果表明:NH_(3)SO_(3)改性使催化剂脱硝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10%NH_(3)SO_(3)改性催化剂在300~350℃脱硝活性可达90%左右。SO_(2)/H_(2)O共同作用可将10%NH_(3)SO_(3)改性催化剂脱硝活性提高至97%,其促进作用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且具有可逆性。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后,催化剂比表面积、酸性位点及强度增加,表面活性物质分散度更高,弱化了尾矿矿物晶型,提高了催化剂吸附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从而提高催化脱硝活性,同时具备优良的SO_(2)/H_(2)O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SO_(3)改性 稀土尾矿 催化剂 NH_(3)-SCR脱硝 SO_(2)/H_(2)O耐受性能 脱硝活性
下载PDF
基于衍生化3-氨基-2-恶唑烷酮的夹心酶联免疫分析
6
作者 张世伟 吴会玲 +6 位作者 周迎春 王炳志 杨星星 杜业刚 汤璐 冯荣虎 郭继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1-276,共6页
建立一种3-氨基-2-恶唑烷酮(3-amino-2-oxazolidinone,AOZ)夹心免疫检测方法。通过1,6-己二醇连接2-硝基-4-羧基苯甲醛和生物素合成针对AOZ的新型衍生试剂。在样品前处理时加入衍生试剂可对AOZ进行衍生,衍生产率为89%。在酶标板上包被抗... 建立一种3-氨基-2-恶唑烷酮(3-amino-2-oxazolidinone,AOZ)夹心免疫检测方法。通过1,6-己二醇连接2-硝基-4-羧基苯甲醛和生物素合成针对AOZ的新型衍生试剂。在样品前处理时加入衍生试剂可对AOZ进行衍生,衍生产率为89%。在酶标板上包被抗AOZ单克隆抗体并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素或抗生物素抗体作为第二结合物可实现AOZ的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得到双抗夹心和抗体-亲和素夹心模式下两个表位的极限距离,分别为12Å和13Å,理想距离分别为16Å和17Å。在双抗夹心和抗体-亲和素夹心模式下的检出限分别达到1.8 pg/mL和0.8 pg/mL(以AOZ质量浓度计),相对于竞争ELISA,其灵敏度最高提高了25倍。平均回收率为73%~85%,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氨基-2-恶唑烷酮 夹心酶联免疫分析 表位间隔距离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
下载PDF
鉴别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双重TaqMan MGB探针FQ-PCR检测方法研究
7
作者 赵雪丽 闫若潜 +8 位作者 王华俊 王淑娟 马震原 谢彩华 柴茂 杨海波 王翠 刘影 王东方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3,共9页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鉴别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双重TaqMan MGB探针FQ-PCR方法,本研究以PCV2的Rep蛋白和PCV3的Cap蛋白基因作为靶基因,各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 MGB探针,经优化各反应条件和进行敏感性...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鉴别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双重TaqMan MGB探针FQ-PCR方法,本研究以PCV2的Rep蛋白和PCV3的Cap蛋白基因作为靶基因,各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 MGB探针,经优化各反应条件和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干扰性试验,建立鉴别检测PCV2/PCV3的双重FQ-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扩增PCV2、PCV3核酸,与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等8种病原及阴性对照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强;对PCV2和PCV3阳性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限均可达10 copies/μL,敏感性较高;PCV2/PCV3批内/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CV)值均在3%以下,表明方法稳定性、重复性较好;干扰性试验表明在两种病毒阳性质粒起始模板相差较大时该方法不会影响对其中任一病毒核酸的检出和准确定量。对42份临床疑似PCV感染样品检测结果与PCV2、PCV3基因测序结果符合率100%。本研究建立的双重FQ-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达10 copies/μL、特异性强、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能同时快速鉴别检测PCV2、PCV3等优点,可用于临床PCV2/PCV3感染的快速鉴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 rep基因 猪圆环病毒3 cap基因 双重TaqMan MGB FQ-PCR
下载PDF
ERK1/2信号通路基因3'UTR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
8
作者 洪超 向旭东 +6 位作者 李盈甫 曹杨 陈雪雅 李帅 邢安灏 林牧 马千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17,共11页
目的探究4个ERK1/2信号通路的基因3'UTR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MAPK1基因中的rs9340,NRAS基因中的rs14804,KRAS基因中的rs712和rs7973450)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目的探究4个ERK1/2信号通路的基因3'UTR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MAPK1基因中的rs9340,NRAS基因中的rs14804,KRAS基因中的rs712和rs7973450)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了478名NSCLC患者及480名健康对照者,利用TaqMan探针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分析上述4个SNP与NSCLC的相关性。结果rs9340位点的等位基因在对照组与非小细胞鳞状细胞癌组(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分布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该结果表明rs9340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是非小细胞肺鳞癌的保护性因素(OR=0.67,95%CI:0.50~0.91)。同时,在<50岁年龄组中,rs9340位点的等位基因在对照组和NSCLC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07×10^(-4)),该结果表明rs9340等位基因G可能是NSCLC的保护性因素(OR=0.46,95%CI:0.29~0.72)。结论MAPK1基因SNP位点rs9340可能与NSCLC的发生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RK1/2信号通路 单核苷酸多态性 3'UTR MAPK1
下载PDF
Ag/Bi_(2)O_(3)纳米块自供能紫外探测器的制备及性能
9
作者 方向明 周起成 +3 位作者 孙宇 乔志铭 耿秋丹 高世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3-660,共8页
为了实现在无外部供能下对紫外光的有效探测,基于Ag修饰的Bi_(2)O_(3)纳米块(Ag/Bi_(2)O_(3))纳米块制备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通过煅烧法制备Bi_(2)O_(3)纳米块,随后采用室温溶液法在其表面沉积Ag纳米粒子,进而成功制备了Ag/Bi_(2)O_(3... 为了实现在无外部供能下对紫外光的有效探测,基于Ag修饰的Bi_(2)O_(3)纳米块(Ag/Bi_(2)O_(3))纳米块制备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通过煅烧法制备Bi_(2)O_(3)纳米块,随后采用室温溶液法在其表面沉积Ag纳米粒子,进而成功制备了Ag/Bi_(2)O_(3)纳米块,且对所制备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Bi_(2)O_(3)纳米块的平均尺寸约为1μm,且Ag纳米粒子随机分布在Bi_(2)O_(3)纳米块表面。将涂覆Ag/Bi_(2)O_(3)纳米块的FTO作为工作电极,并进一步构建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在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Ag/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能在零偏压下实现对紫外光的快速检测,这证实其具有自供能特性。相比于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Ag/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的光电流得到明显提升,上升和下降时间分别缩短至29.1 ms和40.2 ms,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探测器 Bi_(2)O_(3)纳米块 AG纳米粒子 自供能探测
下载PDF
高压水蒸气对β-Li_(2)TiO_(3:)Eu^(3+)荧光粉的全谱发光性能影响
10
作者 于成龙 刘冠华 +6 位作者 刘子航 金党波 程航 齐勇 王志齐 李海 王秀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5,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荧光粉前驱体后通过高温煅烧的方法,合成了由电偶极跃迁主导的高色纯度的β-Li_(2)TiO_(3):Eu^(3+)红色荧光粉.设计了适用于DHT11的拓扑电路,对荧光粉体湿度和温度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高压腔体中加水量为5 mL,β-Li_(2)TiO... 采用水热法制备荧光粉前驱体后通过高温煅烧的方法,合成了由电偶极跃迁主导的高色纯度的β-Li_(2)TiO_(3):Eu^(3+)红色荧光粉.设计了适用于DHT11的拓扑电路,对荧光粉体湿度和温度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高压腔体中加水量为5 mL,β-Li_(2)TiO_(3):0.5 mol%Eu^(3+)的相对湿度可达81%RH.在波长为396 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β-Li_(2)TiO_(3):0.5 mol%Eu^(3+)发射由电偶极跃迁主导的613 nm的红光,荧光寿命为773.36μs,高压水蒸气处理对β-Li_(2)TiO_(3):0.5 mol%Eu^(3+)的电偶极跃迁发射峰和磁偶极跃迁发射峰位置没有变化,但发射峰强度增强并且荧光寿命降至386.81μs.高压水蒸气高压处理后的荧光粉色坐标x=0.47,y=0.51,色温为3300 K,红光色纯度为96.6%,比高压处理前显示出更优异的显色性能.高压水蒸气处理后的β-Li_(2)TiO_(3):0.5 mol%Eu^(3+)电偶极跃迁谱线强度参数Ω_(2)增加至4.21×10^(-19)cm^(2),^(5)D_(0)→^(7)F_(2)跃迁的荧光分支比β2也增加至96.9%,而量子效率η减小至57%,证实了湿度对荧光粉的发光效率具有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蒸气 β-Li_(2)TiO_(3:)Eu^(3+)荧光粉 湿度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阻断JAK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信号通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研究
11
作者 崔晓佳 谭程 +4 位作者 杨百霞 倪峰 杭达明 沈健 钱霞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人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JAK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体外培养人食管癌OE19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和实验组(15、30、60、90和120...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人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JAK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体外培养人食管癌OE19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和实验组(15、30、60、90和120μmol/L白藜芦醇干预24 h)进行预实验,根据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预实验结果,筛选有显著作用且细胞活力高于50%的30、60、90μmol/L白藜芦醇进行后续的实验,后续实验又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30、60、90μmol/L白藜芦醇组(30、60和90μmol/L白藜芦醇)和30μmol/L白藜芦醇+抑制剂组(30μmol/L白藜芦醇+10μmol/L JAK2/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干预24 h。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Hoechst 33258染色、Transwell、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对细胞增殖率、凋亡情况、迁移数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和JAK2/STAT3相关因子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浓度实验组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逐渐降低,其中30、60、90和120μmol/L白藜芦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20μmol/L白藜芦醇组细胞活力低于50%,所以本研究选择30、60和90μmol/L白藜芦醇继续后续实验;60μmol/L白藜芦醇组细胞增殖率(41.49±5.06)%、迁移细胞数(36.67±2.52)个显著低于对照组(53.34±1.99)%、(58.00±2.00)个,凋亡细胞数(7.67±1.53)个显著高于对照组(2.50±0.71)个,且cyclin D1、p-JAK2和p-STAT3表达量也低于对照组,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0、90μmol/L白藜芦醇组以上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同样如此。与30μmol/L白藜芦醇组相比,30μmol/L白藜芦醇+抑制剂组以上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抑制人食管癌OE1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白藜芦醇 JAK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信号通路 增殖 凋亡 迁移
下载PDF
活性金属Ni d电荷密度对Ni_(2)P/Al_(2)O_(3)催化剂菲加氢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荆洁颖 李泽 +1 位作者 赵泽敏 张雨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3,共12页
高温煤焦油中菲含量高,将菲深度加氢饱和得到全氢菲,可提升菲利用率,且全氢菲密度大,热值高,可作为喷气燃料理想组分。然而,在菲加氢反应过程中菲与中间加氢产物的竞争吸附不利于菲在催化剂上吸附活化,且对称八氢菲进一步加氢是菲加氢... 高温煤焦油中菲含量高,将菲深度加氢饱和得到全氢菲,可提升菲利用率,且全氢菲密度大,热值高,可作为喷气燃料理想组分。然而,在菲加氢反应过程中菲与中间加氢产物的竞争吸附不利于菲在催化剂上吸附活化,且对称八氢菲进一步加氢是菲加氢饱和过程的速控步骤,其吸附活化困难不易解决,催化剂活性难以满足加氢需求。根据稠环芳烃与过渡金属间π络合吸附机理,在反应物吸附活化过程中,稠环芳烃分子和活性金属分别充当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故Ni基催化剂中活性金属Ni处于缺电子状态时利于生成全氢菲,但关于Ni缺电子量及其电子结构如何影响催化剂菲、对称八氢菲加氢性能的原因需进一步探究。此外,基于负载型Ni_(2)P催化剂稳定性高、耐硫、耐氮性强等优势,采用次磷酸盐歧化法通过调变P/Ni物质的量比制备具有不同Ni d电荷密度的Ni2P/Al_(2)O_(3)催化剂,考察Ni d电荷密度对菲、对称八氢菲吸附和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320℃、5 MPa、空速1 309 h-1反应条件下,Ni-2.5P/Al_(2)O_(3)催化剂转换频率fTO最高(44.64×10^(-3)s^(-1))。通过吸附活化熵描述菲、对称八氢菲与催化剂表面间相互作用强度,发现菲、对称八氢菲在不同Ni-xP/Al_(2)O_(3)催化剂表面吸附强度不同。通过定量计算Ni d电荷密度,明确了Ni2P/Al_(2)O_(3)催化剂用于菲加氢反应时适宜Ni d电荷密度约-0.24 e,对称八氢菲加氢反应适宜的Ni d电荷密度约-0.05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饱和 Ni_(2)P/Al_(2)O_(3)催化剂 d电荷密度 全氢菲
下载PDF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究利咽糖浆对慢性咽炎大鼠咽喉组织损伤及咽黏膜修复的影响
13
作者 李勇 沈文明 王文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基于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探究利咽糖浆对慢性咽炎大鼠咽喉组织损伤及咽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利咽糖浆组、RO8191(JAK2/STAT3激活剂)组、利咽糖浆+RO8191组... 目的:基于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探究利咽糖浆对慢性咽炎大鼠咽喉组织损伤及咽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利咽糖浆组、RO8191(JAK2/STAT3激活剂)组、利咽糖浆+RO8191组,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大鼠采用氨水刺激咽部构建慢性咽炎模型,对照组大鼠咽部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经利咽糖浆与RO8191干预后,检测大鼠一般情况及咽部表观状态,并进行咽部表观状态评分;HE染色检测大鼠咽部病理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8^(+)T表达、CD4^(+)T/CD8^(+)T;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0、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以免疫印记法检测大鼠咽部组织JAK2/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咽部组织出现明显病理形态损伤,外周血CD4^(+)T与CD4^(+)T/CD8^(+)T、IL-10、血清T-AOC水平降低(P<0.05),咽部表观状态评分、CD8^(+)T、血清TNF-α、IL-6、MDA与ROS水平、咽部组织p-JAK2/JAK2与p-STAT3/STAT3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利咽糖浆+RO8191组相比,利咽糖浆组大鼠咽部组织病理形态损伤减轻,外周血CD4^(+)T表达与CD4^(+)T/CD8^(+)T、IL-10、血清T-AOC水平均升高(P<0.05),咽部表观状态评分、CD8^(+)T、血清TNF-α、IL-6、MDA与ROS水平、咽部组织p-JAK2/JAK2与p-STAT3/STAT3水平均降低(P<0.05);RO8191组大鼠各指标变化趋势与利咽糖浆组相反。结论:利咽糖浆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激活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增强抗炎及抗氧化能力,缓解慢性咽炎大鼠咽喉组织损伤,修复咽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利咽糖浆 慢性咽炎 咽喉组织 损伤 咽黏膜修复
下载PDF
Au@α-Fe_(2)O_(3)纳米棒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14
作者 林青 黎水平 +4 位作者 缪志鹏 丁忆 梁栋 王昭 张小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本工作通过水热法与磁控溅射法结合成功构建了表面均匀沉积纳米Au粒子的α-Fe_(2)O_(3)(Au@α-Fe_(2)O_(3))纳米棒,纳米Au粒子的负载量和形态分别由磁控溅射时间和热处理温度调控。在沉积5.1%的纳米Au粒子后,因纳米Au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本工作通过水热法与磁控溅射法结合成功构建了表面均匀沉积纳米Au粒子的α-Fe_(2)O_(3)(Au@α-Fe_(2)O_(3))纳米棒,纳米Au粒子的负载量和形态分别由磁控溅射时间和热处理温度调控。在沉积5.1%的纳米Au粒子后,因纳米Au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Au@α-Fe_(2)O_(3)纳米棒在550 nm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峰,其带隙由2.20 eV变窄至1.95 eV。Au@α-Fe_(2)O_(3)纳米棒的荧光强度和电化学阻抗显著降低,光电流从0.27μA·cm^(-2)增大至0.45μA·cm^(-2)。纳米Au粒子既拓宽了Au@α-Fe_(2)O_(3)纳米棒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又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与α-Fe_(2)O_(3)纳米棒相比,Au@α-Fe_(2)O_(3)纳米棒的光催化性能变得更加稳定,Au@α-Fe_(2)O_(3)纳米棒的光催化效率提高约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α-Fe_(2)O_(3) 纳米棒 光催化性能
下载PDF
Sb_(2)S_(3)/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15
作者 王旭 杨观华 +2 位作者 李翼宏 张志国 张杰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ies,SIBs)具有成本低的潜在优势,有望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的储能设备。为提升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开发出适应钠离子脱嵌的负极材料尤为重要。硫化锑(Sb_(2)S_(3))因其理论比容量... 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ies,SIBs)具有成本低的潜在优势,有望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的储能设备。为提升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开发出适应钠离子脱嵌的负极材料尤为重要。硫化锑(Sb_(2)S_(3))因其理论比容量高被认为是较好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文使用简单水热法将Sb_(2)S_(3)与石墨烯复合,制备Sb_(2)S_(3)/石墨烯复合材料(Sb_(2)S_(3)/Gr)。结果表明:Sb_(2)S_(3)/Gr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时,不仅表现出良好的电导率(3.5×10~(-3)S/cm)和钠离子扩散速率(4.853×10~(-13)cm~2/s),而且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首圈库伦效率为76.27%,经150次循环后的比容量稳定在488 m A·h/g,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Sb_(2)S_(3)/Gr复合材料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为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硫化锑(Sb_(2)S_(3)) 石墨烯 负极材料
下载PDF
改性硅溶胶封孔剂对多孔Al_(2)O_(3)陶瓷绝缘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16
作者 黎春阳 唐虎娇 +2 位作者 郑文杰 张俊计 李国军 《有机硅材料》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对硅溶胶进行改性制得有机硅改性硅溶胶封孔剂,并通过浸渍和加热固化的方法对多孔Al_(2)O_(3)陶瓷片进行封孔处理。研究了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封孔Al_(2)O_(3)陶瓷片绝缘性能的影响,并对多孔A... 采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对硅溶胶进行改性制得有机硅改性硅溶胶封孔剂,并通过浸渍和加热固化的方法对多孔Al_(2)O_(3)陶瓷片进行封孔处理。研究了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封孔Al_(2)O_(3)陶瓷片绝缘性能的影响,并对多孔Al_(2)O_(3)陶瓷片封孔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佳封孔条件为固化温度120℃、固化时间60 min,此时封孔Al_(2)O_(3)陶瓷片的直流和交流击穿电压分别达到最大值10.76 kV和6.01 kV,1000 V绝缘电阻不低于9999 MΩ。封孔Al_(2)O_(3)陶瓷片表面为改性硅溶胶涂层,呈致密无孔隙状态且与基体结合紧密,涂层厚度约为25μm,表面水接触角提高到86.93°,封孔层深度约为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硅溶胶 多孔Al_(2)O_(3) 封孔剂 绝缘性
下载PDF
基于Caspase-3/Bcl-2/Bax信号通路探究加味旋覆代赭汤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
17
作者 田晶晶 袁红霞 +1 位作者 张月林 张桂贤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8-264,共7页
目的:探究加味旋覆代赭汤对食管癌前病变大鼠Caspase-3/Bcl-2/Bax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各12只。除空白组外均采用复合造模法制作食管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造模... 目的:探究加味旋覆代赭汤对食管癌前病变大鼠Caspase-3/Bcl-2/Bax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各12只。除空白组外均采用复合造模法制作食管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药物灌胃干预,空白组、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加味旋覆代赭汤、西药(雷贝拉唑+莫沙必利)灌胃,给药8周取材。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食管上皮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分别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食管上皮组织Caspase-3、Bcl-2及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上皮病理积分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大鼠食管上皮病理积分均降低(P<0.01)。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aspase-3、Bax mRNA、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西药组大鼠Caspase-3、Bax mRNA、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组织中Bcl-2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加味旋覆代赭汤可能通过下调Bcl-2/Bax比值,增加线粒体外膜通透性,释放凋亡因子,激活Caspase-3,使病变组织发生凋亡,扭转食管上皮异型增生,从而起到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前病变 加味旋覆代赭汤 CASPASE-3 Bcl-2 BAX 细胞凋亡
下载PDF
Al_(2)O_(3)基材作载体制备MoP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18
作者 邹洁 李翔 +2 位作者 盛强 尚森森 王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06,共6页
采用低温燃烧法和溶剂热法分别合成了富含五配位Al^(3+)物种的氧化铈改性Al_(2)O_(3)(Ce-Al_(2)O_(3))和介孔-大孔Al_(2)O_(3)(M-Al_(2)O_(3));通过程序升温还原浸渍法负载的Mo的磷酸盐前驱体制备了MoP催化剂。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 采用低温燃烧法和溶剂热法分别合成了富含五配位Al^(3+)物种的氧化铈改性Al_(2)O_(3)(Ce-Al_(2)O_(3))和介孔-大孔Al_(2)O_(3)(M-Al_(2)O_(3));通过程序升温还原浸渍法负载的Mo的磷酸盐前驱体制备了MoP催化剂。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含硫化合物评价了其加氢脱硫(HDS)性能。结果表明,M-Al_(2)O_(3)上制备纯相MoP所需磷酸盐前驱体的P/Mo摩尔比在1~1.2之间。DBT在MoP催化剂上转化率大小为MoP(1)/SiO_(2)>MoP(1)/Ce-Al_(2)O_(3)>MoP(1.2)/M-Al_(2)O_(3)。动力学研究表明,DBT在MoP(1)/Ce-Al_(2)O_(3)和MoP(1.2)/M-Al_(2)O_(3)上的HDS反应活化能几乎相同,显著小于MoP(1)/SiO_(2)上的活化能。在MoP催化剂上,直接脱硫(DDS)路径选择性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较低的温度下(如280℃),DBT主要通过加氢(HYD)反应路径脱硫;在较高的温度下(如360℃),DDS和HYD两条反应路径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P 磷酸盐前驱体 程序升温还原 Al_(2)O_(3) 加氢脱硫 二苯并噻吩
下载PDF
中高职“3+2”衔接教育及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19
作者 雷建龙 胡燕妮 +1 位作者 黄铂 冯雪姣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通过对湖北省及全国部分地区中高职“3+2”衔接技能人才分段培养的调研,梳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一是高职阶段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管理难度大;原因有中职段管理不严,学习无压力,及教学设计存在问题;二是课程设置存... 通过对湖北省及全国部分地区中高职“3+2”衔接技能人才分段培养的调研,梳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一是高职阶段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管理难度大;原因有中职段管理不严,学习无压力,及教学设计存在问题;二是课程设置存在脱节与重叠现象;问题原因是标准未严格执行,并且中高职校缺乏沟通;三是存在衔接口径不匹配现象;原因在于缺乏专业设置标准及监督。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要建立统一的专业衔接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加强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二是要改革“3+2”转段考核的方式,加强中职学生平时成绩的要求与管理;三是加强中高职的沟通与交流;四是延伸中高职衔接为中高本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 3+2 衔接教育 问题与原因 对策
下载PDF
表面基团对Ti_(3)C_(2)T_(x)吸附NO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0
作者 邱毅 邹江峰 +4 位作者 马智炜 罗强 刘忠华 陈洋 代逸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2,共5页
本工作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构建了Ti_(3)C_(2)O_(2)、Ti_(3)C_(2)O1.5(OH)0.5、Ti_(3)C_(2)O(OH)、Ti_(3)C_(2)O1.5F0.5和Ti_(3)C_(2)OF五种模型,从几何结构、电荷转移以及电子性质等方面研究了基团种类和比例对Ti_(3)C_(... 本工作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构建了Ti_(3)C_(2)O_(2)、Ti_(3)C_(2)O1.5(OH)0.5、Ti_(3)C_(2)O(OH)、Ti_(3)C_(2)O1.5F0.5和Ti_(3)C_(2)OF五种模型,从几何结构、电荷转移以及电子性质等方面研究了基团种类和比例对Ti_(3)C_(2)T_(x)吸附NO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Ti_(3)C_(2)O_(2),含低比例-OH和-F基团的Ti_(3)C_(2)T_(x)对NO的吸附能更大,电荷转移更弱,不利于其探测NO,与实验结果一致;但随着-OH和-F比例的提高,吸附能分别减小和增大,电荷转移分别增强和减弱,表明高比例的-OH有利于Ti_(3)C_(2)T_(x)探测NO,而高比例的-F是不利的;同时,在吸附NO后,Ti_(3)C_(2)O_(2)在费米能级附近的能带极值曲率变小,电子有效质量增大,表明-O基团有利于Ti_(3)C_(2)T_(x)探测NO。在几何弛豫过程中NO分子总是以N原子靠近衬底,吸附距离均较小,而且最近邻原子的电子轨道出现杂化,电子的聚集和消散位于两端,表明最近邻原子间成键较弱且偏离子性。此计算结果可以为Ti_(3)C_(2)T_(x)探测和屏蔽NO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Ti_(3)C_(2)T_(x)的表面改性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Ti_(3)C_(2)T_(x) NO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