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ion of Microsatellite DNA and Preliminary Genomic Analysis of Mud Carp (Cirrhina molitorella) 被引量:10
1
作者 程飞 叶卫 叶富良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5,共7页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microsatellite primers developed from common carp ( Cyprinuscario ) for genomic analysis in mud carp ( Cirrhina molitorella ), 24 primer pairs from common carp were desig...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microsatellite primers developed from common carp ( Cyprinuscario ) for genomic analysis in mud carp ( Cirrhina molitorella ), 24 primer pairs from common carp were designed to amplify microsatellite loci in the mud carp containing CA, GA, AT and GGGA sequences. Thirteen primers (54%) successfully amplified specific products in the mud carp and 11 primers (48%) showed high polymorphism in the mud carp popul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in the mud carp stocks was 5.2. Average heterozygosity (Ho), unbiase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He) and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in the wild population were 0.61 ± 0.2, 0.8 ± 0.09 and 0.72 ± 0.1 respectively. Several Hardy-Weinberg departure value were significandy departed from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The study showed that microsatellite primers from a species of Cyprinidae can be used for mud carp genetic analysis without much cost or time inp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d carp (cirrhina molitorella MICROSATELLITE SCREENING Genomic polymorphism
下载PDF
受短期饥饿胁迫下麦瑞加拉鲮鱼(Cirrhina mrigola)幼鱼的生长、肌体组分及其内脏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志铮 施建军 +2 位作者 吕敢堂 申屠琰 陈雪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8-224,共7页
以麦瑞加拉鲮鱼幼鱼为实验动物,进行短期饥饿对其生长、肌体组分及内脏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各生长参数观测值,体内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的含量以及能值均逐渐减小或减少;实验期... 以麦瑞加拉鲮鱼幼鱼为实验动物,进行短期饥饿对其生长、肌体组分及内脏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各生长参数观测值,体内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的含量以及能值均逐渐减小或减少;实验期间体内各组分的同期相对损失率以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最高,且粗脂肪降幅高峰的出现时段总早于碳水化合物,而粗蛋白的消耗量和损失率则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淀粉酶活力的损失量均高于同期其他消化酶,蛋白酶活力在13—16天间出现反弹现象,其第16天的酶活力值与实验起始值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瑞加拉鲮鱼幼鱼 肌体生长 生化组分 消化酶活力 短期饥饿
下载PDF
^(14)C-丁草胺和^(14)C-毒死蜱在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中的积累和代谢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奕强 钟创光 +2 位作者 张海清 赵小奎 Carvalho F.P.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2期123-128,共6页
鲮鱼 Cirrhina molitorella能迅速积累水中的~(14)C-丁草胺和~(14)C-毒死蜱并在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在8d时丁草胺组的鲮鱼各器官组织放射比活度高低次序为:内脏团>鳍>整体>眼>鳃>肌肉>剩... 鲮鱼 Cirrhina molitorella能迅速积累水中的~(14)C-丁草胺和~(14)C-毒死蜱并在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在8d时丁草胺组的鲮鱼各器官组织放射比活度高低次序为:内脏团>鳍>整体>眼>鳃>肌肉>剩余部分,分别为其峰值的20.4%、27.1%、11.6%、39.7%、10.3%、9.4%和6.2%.在毒死蜱组,鳍的放射性比活度峰值出现在2 h,其余器官的在12 h~1d之间出现,各器官组织的峰值高低顺序为:内脏团>整体>鳍>眼>剩余部分>鳃>肌肉;在第8天时各对应器官组织的比活度分别为其峰值的11.5%、12.6%、17.3%、13.6%、10.7%、17.5%和10.4%.共层析法研究表明了草胺很快被降解为DA等极性较大的物质,母体丁草胺的比例很低;相对于丁草胺,毒死蜱较难降解,其代谢物以TCP为主.鲮鱼中的丁草胺的结合态为19.1%~64.5%,毒死蜱的结合态为14.4%~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丁草胺 14C-毒死蜱 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 积累 代谢
下载PDF
麦鲮(Cirrhina mrigola)肌肉组织在孔雀石绿阳性环境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书贵 李丽春 +5 位作者 单奇 尹怡 马丽莎 赵城 戴晓欣 郑光明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年第1期42-49,共8页
为研究在使用过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的池塘中养殖麦鲮(Cirrhina mrigola)是否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连续两年度开展MG阳性环境下养殖麦鲮代谢残留实验。首年6月,将初始体重为(2. 68±0. 51) g的麦鲮放在MG阳性环境中饲养,... 为研究在使用过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的池塘中养殖麦鲮(Cirrhina mrigola)是否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连续两年度开展MG阳性环境下养殖麦鲮代谢残留实验。首年6月,将初始体重为(2. 68±0. 51) g的麦鲮放在MG阳性环境中饲养,于养殖后的0、0. 5、1、2、3、5、10、15、20和30 d取样;次年6月,重新换水后,再次放入与首年体长、质量相近的麦鲮进行饲养,于放养后0、1、2、5、10、15、20、30、40、50、70、90、120、150、180和210 d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麦鲮肌肉中MG及其代谢物无色孔雀石绿(leucomalachite green,LMG)的残留量,评估阳性环境中MG在放养鲮肌肉中残留情况。结果显示:1)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检测MG和LMG在1. 0~200. 0 n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分别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MG和LMG的检出限(LOD)与定量限(LOQ)均为0. 5μg/kg。2)首次放养0~30 d期间,肌肉中MG残留量先随时间波动式上升后逐渐下降,至160. 00μg/kg左右达动态平衡;同时肌肉中LMG残留量以同样的趋势至3 370. 00μg/kg左右,并达动态平衡。3)次年相同池塘再次放养与首年体长、质量相近的麦鲮后,0~70 d期间,其体内MG一直维持在(1. 43±2. 45)~(4. 98±2. 01)μg/kg,直到90 d后未检出; LMG在0~5 d残留量从(3. 10±2. 31)μg/kg上升到(105. 30±8. 25)μg/kg,随后波动式下降,直至180 d低于定量限(0. 50μg/kg)。上述结果表明,在使用过MG的养殖池塘中放养麦鲮,能够连续两年度在其肌肉中检出MG和LMG,且第一年度的检出值远高于第二年度的检出值,说明阳性池塘环境中MG和LMG难以短时间内彻底消除,能够在放养麦鲮肌肉中残留富集。本研究可为监督和执法管理部门对水产品中MG来源调查提供参考依据,对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鲮 孔雀石绿 无色孔雀石绿 阳性环境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 消除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nd their utilization in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cultivated and wild populations of the mud carp (Cirrhina molitorella) 被引量:9
5
作者 Cheng Yang Xinping Zhu Xiaowen Sun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1-206,共6页
Microsatellite marker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used in genetic studies on fishery species because of their high applicability in selective breeding programs. Here we re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 Microsatellite marker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used in genetic studies on fishery species because of their high applicability in selective breeding programs. Here we re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nd their utilization in mud carp (Cirrhina molitorella). An (CA)15 enriched library has been constructed for mud carp, using the magnetic beads enrichment procedure. Sequence analysis of 60 randomly picked positive colonies indicate that 56 (93.3%) of the colonies contain microsatellites. 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 was assessed using 10 mud carp individuals, and 12 microsatellite loci turned out to be polymorphic. We utilized these loci to study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a wild population (WM) and a cultured population (CM) of the mud carp. A total of 109 alleles were detected with an average of 9.08 alleles per locus. The mean value of th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of WM and CM was 0.6361 and 0.6417, respectively, and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CM was not observed.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 was 0.1546 and the value of Gsr was 0.0473. Thi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ed a sligh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WM and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atellite marker genetic diversity mud carp cirrhina molitorella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VOLATILE CONSTITUENTS IN THE FISH FLESH FROM WILD AND FARMED CIRRHINA MRIGALA AND CYPRINUS CARPIO 被引量:1
6
作者 Shahid Mahboob Bilal Hussain +1 位作者 Zahid Iqbal Abdul Shakoor Chaudhry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4-491,共8页
Analysis of fish meat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is described.Flavor is the sensation arising from the interplay of the signals of sensing smell, taste and irritating stimuli from food stuff.For human, flavor and nutrit... Analysis of fish meat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is described.Flavor is the sensation arising from the interplay of the signals of sensing smell, taste and irritating stimuli from food stuff.For human, flavor and nutrition are inseparable.In fish, trace amoun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re the major compounds to affect consumer’s preference, which are produced during storage and spoilage.In the present study,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extracted by Likens-Nickerson concurrent distillation apparatus from wild and farmed Cirrhina mrigala and Cyprinus carpio.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stimation of volatiles was made by gas chromatography.Wild and farmed fish of different fish sizes were compared for these compounds (appearing in the form of peaks), which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ir retention time by comparing with the standards.Fifteen major VOCs were found in these species which included hexadecane, 3-octanol, hexanal, decane, 3-hexene-1-ol, 2-undecanone, 2-heptanone, butanal, 2-nonanone, 1-heptanal, furaldehyde, 3-methyl-1-butanal, trans-3-hexene-1-ol, octanal and decanal.These compounds vari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in both wild and farmed fish of different fish siz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鱼肉 营养学 有机物
下载PDF
鲮、麦鲮和野鲮之RAPD的遗传标记 被引量:8
7
作者 郑光明 张跃 +2 位作者 朱新平 罗建仁 夏仕玲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15-220,共6页
以野生和池塘养殖的64个凌(Cirrhinamonlitorella)、10个麦坡(C.mrigola)和10个野峡(Labeorohita)样本为材料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遗传分析。通过26个10bp随机引物扩增鲮、麦峻和野峻样品分别得到107、73、87个DNA片... 以野生和池塘养殖的64个凌(Cirrhinamonlitorella)、10个麦坡(C.mrigola)和10个野峡(Labeorohita)样本为材料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遗传分析。通过26个10bp随机引物扩增鲮、麦峻和野峻样品分别得到107、73、87个DNA片断,其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35.5%,39.7%,37.9%。鲮与野鲮,麦鲮与野鲮及鲮与麦鲮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22,0.58,0.64。利用UPAMA和NJ建立了3种鲮之间分子水平上的亲缘关系图,认为鲮与野鲮亲缘关系比麦鲮与野鲮和鲮与麦鲮更近,与同功酶相近,与传统分类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鲮 野鲮 随机扩增 遗传标记 RAPD
下载PDF
鲻和鲮鳃丝的扫描电镜比较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加儿 刘匆 +1 位作者 区又君 黄建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4-78,共5页
对鲻(Mugilcephalus)和鲮(Cirrhinamolitorella)的鳃丝表面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鲻鳃丝杆状部比鲮粗,鲻鳃小片高度比鲮低;两者鳃丝表面分泌孔洞口径和密度不同;鲻和鲮细胞外被不同,鲻细胞外被稀疏,鲮的则致密复杂;鳃小... 对鲻(Mugilcephalus)和鲮(Cirrhinamolitorella)的鳃丝表面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鲻鳃丝杆状部比鲮粗,鲻鳃小片高度比鲮低;两者鳃丝表面分泌孔洞口径和密度不同;鲻和鲮细胞外被不同,鲻细胞外被稀疏,鲮的则致密复杂;鳃小片细胞和鳃丝表皮细胞的表面形态存在差异,文章还描述了鳃丝表皮形态特异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丝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广东韩江不同年龄鲮鱼鱼体化学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林小植 林鸿生 +2 位作者 李冬梅 罗毅平 查广才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4-568,共5页
为探讨韩江下游潮州江段野生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鱼体化学组成随生长变化的规律,2010年6月于韩江下游潮州江段采集鲮鱼22尾,年龄0~3龄,分为4个年龄组,其体长102~201 mm,体重(W)24.19~228.17g,分别测定了鱼体化学组成,估算其能量... 为探讨韩江下游潮州江段野生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鱼体化学组成随生长变化的规律,2010年6月于韩江下游潮州江段采集鲮鱼22尾,年龄0~3龄,分为4个年龄组,其体长102~201 mm,体重(W)24.19~228.17g,分别测定了鱼体化学组成,估算其能量密度。结果表明,鲮鱼含水量(WAT)、蛋白质含量(PRO)、脂肪含量(FAT)和灰分含量占鲜重百分比分别为72.79%~75.54%、12.99%~17.06%、8.18%~12.88%和2.35%~3.38%,能量密度(E)为5.03~7.36 kJ/g;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随年龄增加均呈增加的趋势,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各组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年龄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而与含水量呈负线性关系;含水量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提示可以用鲮鱼的含水量及体长估计其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鲮鱼 年龄 化学组成 含水量 能量密度
下载PDF
珠江中下游鲮早期资源分布规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跃飞 李新辉 +2 位作者 谭细畅 李捷 王超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1-177,共7页
2006–2007年通过网定点周年采样和圆锥网流动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在西江肇庆江段对珠江中下游鲮(Cirrhina motitorella)早期资源进行了调查。鲮全年有多次产卵活动,鲮鱼苗主要出现在5–9月;鲮鱼苗全长(5.5±0.4)mm,主要发育到鳔... 2006–2007年通过网定点周年采样和圆锥网流动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在西江肇庆江段对珠江中下游鲮(Cirrhina motitorella)早期资源进行了调查。鲮全年有多次产卵活动,鲮鱼苗主要出现在5–9月;鲮鱼苗全长(5.5±0.4)mm,主要发育到鳔一室期至卵黄吸尽期。根据发育期和平均流速推断,鲮产卵场主要位于距离采样点170-380 km的黔江和浔江江段。鲮鱼苗占漂流性鱼苗总量的3.71%。鲮鱼苗晚上的密度显著高于早上和中午(n=29;P〈0.05)。鱼苗总密度与采样点离岸距离有关,靠近两岸的鱼苗总密度极显著高于河中央鱼苗总密度(n=6;P〈0.01)。鱼苗总密度、鲮鱼苗密度与水温、径流量、水位和浊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与水温、采样时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鱼苗 早期资源 分布
下载PDF
广东贺江水域野生鲮鱼体表寄生虫典型海弯水虱的种群动态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方华 邹为民 李安兴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7-415,共9页
近年来,广东贺江暴发了由等足类寄生虫引起的严重的鱼类外寄生虫病,给当地网箱养殖和野生鱼类资源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据虫体的口器、触角、腹肢等形态学特征将其鉴定为等足目(Isopoda)、扇肢亚目(Flabellifera)、纺锤水虱科(Aegidae)、... 近年来,广东贺江暴发了由等足类寄生虫引起的严重的鱼类外寄生虫病,给当地网箱养殖和野生鱼类资源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据虫体的口器、触角、腹肢等形态学特征将其鉴定为等足目(Isopoda)、扇肢亚目(Flabellifera)、纺锤水虱科(Aegidae)、海弯水虱属(Alitropus)的典型海弯水虱(Alitropus typus)。为了弄清典型海弯水虱对贺江内野生鱼类资源的危害及其种群季节动态变化规律,作者从2006年5月份到2007年4月份,用刺网定时定点捕获野生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检查典型海弯水虱的寄生状况。结果发现:典型海弯水虱对鲮鱼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密度均从2006年5月份开始上升,至7月份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于次年的2月份达到最低点,从3月份开始有所回升。典型海弯水虱种群在不同月份及不同体长鲮鱼中均为聚集性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着平均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典型海弯水虱种群在鲮鱼中的感染参数与水温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宿主的体长无明显的相关性。周年种群结构动态变化分析表明:典型海弯水虱1年只繁殖1次,繁殖受水温的影响,6、7月份是其繁殖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海弯水虱 鲮鱼 贺江 种群动态
下载PDF
鲮生长激素基因cDNA的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江世贵 张殿昌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1,共5页
根据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基因的保守性序列设计1对引物,利用RT PCR技术从鲮(Cirrhinamolitorella)脑垂体组织中克隆出鲮生长激素成熟肽cDNA片段,将纯化的DNA片段克隆到pUCm T载体上。克隆的鲮GHcDNA开放阅读框全长567bp,编码由18... 根据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基因的保守性序列设计1对引物,利用RT PCR技术从鲮(Cirrhinamolitorella)脑垂体组织中克隆出鲮生长激素成熟肽cDNA片段,将纯化的DNA片段克隆到pUCm T载体上。克隆的鲮GHcDNA开放阅读框全长567bp,编码由188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长激素成熟肽。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鲮GH成熟肽氨基酸序列与另2种鲮—印鲮(Cirrhinamrigal)和南亚野鲮(Labeorohita)的成熟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7%和83%,与鲤的成熟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并对9个科的17种鱼进行了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与根据传统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分类进化地位基本一致。本研究所克隆的基因序列和推测的蛋白质序列已登录入GenBank、EMBL和DDBJ基因库,序列号分别为AF458105和AAL51107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基因CDNA 分子克隆 序列分析 生长促进剂 RT—PCR
下载PDF
基于RNA-Seq技术的鲮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建 赵建 +4 位作者 徐礼鸣 崔军 李强 朱新平 徐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6-560,共5页
为满足标记辅助育种的要求,通过454测序平台首次开展了鲮Cirrhina molitorella全鱼转录组深度测序,并用Newbler等软件进行数据精细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了1 297 479条reads,总碱基数为486 586 191 bp,组装后得到19 962条contigs,平均... 为满足标记辅助育种的要求,通过454测序平台首次开展了鲮Cirrhina molitorella全鱼转录组深度测序,并用Newbler等软件进行数据精细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了1 297 479条reads,总碱基数为486 586 191 bp,组装后得到19 962条contigs,平均长度为1269 bp,N50为1509 bp。基因功能注释研究共获取了10 577个特异蛋白,根据特异蛋白注释结果进行GO分析,有7314条contigs有GO注释,包含5381个特异蛋白;采用GO功能分类工具可将已注释转录物序列划分为分子功能、生物途径和细胞成分3类,为下一步开展生长等性状相关基因功能验证研究提供丰富的序列资源;共鉴定出5931个具有完整的ORF的全长c DNA序列,并且鉴定出2438个微卫星和5014个SNP位点。本研究中,还建立了鲮转录组数据库和网站,方便同行随时调取数据,这为深入开展鲮分子标记辅助的遗传育种、种群遗传学和资源评估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标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高通量RNA测序 从头组装
下载PDF
QuEChERS结合HPLC-MS-MS测定鲮体内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残留及消除规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书贵 尹怡 +5 位作者 李丽春 单奇 朱新平 马丽莎 戴晓欣 郑光明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年第5期45-51,共7页
通过对干燥剂、分散吸附剂的种类及质量进行对比及优化,对鲮体内孔雀石绿(MG)及其代谢物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 ECh ERS-HPLC-MS/MS)联用方法进行了优化。方法以乙腈为萃取溶剂,无水硫酸镁为干燥剂,乙二胺-N-丙... 通过对干燥剂、分散吸附剂的种类及质量进行对比及优化,对鲮体内孔雀石绿(MG)及其代谢物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 ECh ERS-HPLC-MS/MS)联用方法进行了优化。方法以乙腈为萃取溶剂,无水硫酸镁为干燥剂,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与石墨化炭黑(GCB)为分散吸附剂,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多反应监测模式,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无水硫酸镁对样品中水分干燥效果良好,50 mg PSA+10 mg GCB可达到净化效果。在优化条件下,MG和无色孔雀石绿(LMG)在1-50 ng/m 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21和0.999 37;方法检测限(LOD,S/N=3)为0.5μg/kg。采用该方法对鲮空白样品进行检测及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在2.0、10、25μg/kg 3个浓度水平下,MG的加标回收率为82.5%-92.6%,LMG的加标回收率为84.6%-95.1%。将该方法用于鲮体内MG及LMG残留消除规律研究,得到MG和LMG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3.6、178.3 h,表明MG在鲮体内消除相对较快,但是其主要代谢产物LMG消除缓慢,直到40 d后低于检测限。本研究可为鲮等水产品中MG和LMG的检测提供支持技术,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孔雀石绿 无色孔雀石绿 残留 消除
下载PDF
两种养殖模式鲮鱼生长、水质及胃肠道饵料生物结构比较研究
15
作者 方刘 梁旭方 +5 位作者 李姣 易提林 许巧情 房进广 张进 杨章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143-148,共6页
通过分析定期施用发酵猪粪和不施肥两种养殖模式麦瑞加拉鲮鱼(Cirrhina mrigola)的生长、水质及胃肠道饵料生物结构,探索发酵粪肥在鲮鱼高密度养殖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适量的发酵粪肥投入池塘可以促进鲮鱼生长,肠道充塞度指标增加;... 通过分析定期施用发酵猪粪和不施肥两种养殖模式麦瑞加拉鲮鱼(Cirrhina mrigola)的生长、水质及胃肠道饵料生物结构,探索发酵粪肥在鲮鱼高密度养殖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适量的发酵粪肥投入池塘可以促进鲮鱼生长,肠道充塞度指标增加;投喂发酵粪肥可有效降低池塘水体氨态氮浓度,表明粪肥可以作为一种有机碳源补充,调节池塘水体碳氮平衡,促进异养细菌繁殖,但投喂粪肥池塘的悬浮固体物总量显著升高;投入粪肥池塘浮游动物枝角类数量显著性多于未投入粪肥的池塘,浮游植物藻类的数量也显著增加;投喂粪肥池塘的鲮鱼肠道内容物含量较未投喂粪肥的池塘呈现显著增加,鲮鱼肠道轮虫和原生动物数量在投入粪肥的池塘显著高于未投粪肥的池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鲮鱼 养殖模式 发酵粪肥 饵料生物 水质
下载PDF
^(14)C-DDT在鲮鱼中的积累与代谢
16
作者 钟创光 张奕强 +2 位作者 张海清 赵小奎 Carvalho F.P.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2期63-66,共4页
鲮鱼 Cirrhina molitorella能迅速浓集水中的~(14)C-DDT.除鳍和内脏团外,其余各器官组织 的放射性活度在4h~5d达到浓集高峰,然后明显下降,并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内脏团对~(14)C-DD... 鲮鱼 Cirrhina molitorella能迅速浓集水中的~(14)C-DDT.除鳍和内脏团外,其余各器官组织 的放射性活度在4h~5d达到浓集高峰,然后明显下降,并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内脏团对~(14)C-DDT积累的比活度为肌肉的4.3倍,分别为22116.5Bq·g~(-1)和 5 180.2 Bq·g~(-1).鳍和内脏团的积累变化很大,分别由峰值的15 422.0 Bq·g~(-1)和 22 116.8 Bq·g~(-1)下降到 5 072.3 Bq·g~(-1)和5 070.8Bq·g~(-1).共层析结果表明,在积累实验中,代谢物DDE和 DDMU保持增加而 DDD则下降.内脏团和剩余组织中80%~98%的~(14)C-DDT及其代谢物为可提取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T: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 积累 代谢
下载PDF
鲮鱼对食物和水中^(110m)Ag的吸收和排泄
17
作者 陈舜华 钟创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8-151,共4页
鲮鱼鱼苗摄食110mAg标记的人工饵料后排出十分快速 ,摄食 2 4h至第 7d后 ,鱼整体的放射性迅速降低约为 0h的 2 .62 % ,110mAg在鱼体内的分布很不均匀 ,其分布的比活度次序为肝>肠 >胆 >眼 >鳃 >剩余 >肌肉 ,肝脏、肠... 鲮鱼鱼苗摄食110mAg标记的人工饵料后排出十分快速 ,摄食 2 4h至第 7d后 ,鱼整体的放射性迅速降低约为 0h的 2 .62 % ,110mAg在鱼体内的分布很不均匀 ,其分布的比活度次序为肝>肠 >胆 >眼 >鳃 >剩余 >肌肉 ,肝脏、肠和胆最高 ,各占总体的 48.1 4% ,1 8.43.%和 1 5 .4%。110mAg从水中进入鱼体内的浓集系数 (CF)随积累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至第 1 3d上升为 2 0 8.6。排出速率相对于从食物途径的较为缓慢 ,第 1 5~ 2 8d后体内的放射性活度为 0h的 2 0 .1 %和1 6.7%。排出过程分为快相和慢相 ,0~ 2d内为快相 ,2d后为慢相 ,慢相的生物半排出期为2 2d。在积累和排泄期间110mAg在鱼体内的分布也主要积累在内脏 ,均约占总活度的 8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鲮鱼 食物 水体 银110 标记饵料 吸收 排泄 分布 放射性核素
下载PDF
西江野生鲮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丹丹 郑光明 +3 位作者 朱新平 赵建 陈昆慈 潘德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85,共5页
利用部分鲤科鱼类中具多态位点的74对微卫星引物对鲮基因组DNA进行筛选扩增,其中11对引物可稳定扩增且有较高的多态性,占总引物数的14.86%,并利用筛选的引物对西江段3个野生鲮群体(深色群体、浅色群体、西江群体)和1个养殖群体... 利用部分鲤科鱼类中具多态位点的74对微卫星引物对鲮基因组DNA进行筛选扩增,其中11对引物可稳定扩增且有较高的多态性,占总引物数的14.86%,并利用筛选的引物对西江段3个野生鲮群体(深色群体、浅色群体、西江群体)和1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1个引物扩增得到等位基因数为4~23个,大小为100—374bp,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498,不同群体的观测杂合度为0.5105~0.6273,期望杂合度为0.7120~0.7656,深色群体、浅色群体、西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Nei氏基因多样度分别为0.7451±0.3884,0.7632±0.3968,0.7081±0.3712,0.7392±0.3852,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相比,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水平基本一致.运用Genetix软件计算得到4个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0268~0.0703。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6.96%,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占93.04%,固定系数为0.06964,群体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化,但分化主要表现在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之间,而野生群体之间的分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群体 养殖群体 PCR扩增 微卫星标记 遗传变异
下载PDF
鲮鱼微卫星标记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成 朱新平 +1 位作者 郝君 孙效文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利用磁珠富集法构建了鲮鱼的(CA)。微卫星富集文库,所建文库共包含252个阳性克隆,从中随机选取60个进行测序,得到56个(93.3%)含有微卫星序列的克隆。其中,完美型微卫星49个(87.5%),非完美型微卫星2个(3、6%),复合完... 利用磁珠富集法构建了鲮鱼的(CA)。微卫星富集文库,所建文库共包含252个阳性克隆,从中随机选取60个进行测序,得到56个(93.3%)含有微卫星序列的克隆。其中,完美型微卫星49个(87.5%),非完美型微卫星2个(3、6%),复合完美型微卫星5个(8.9%)。从所得序列中分离和鉴定了18对微卫星标记。采用20个鲮鱼养殖个体分析其多态性,发现其中12对为多态性标记,等位基因数变动范围为2~20,期望杂合度变动范围为0.2615~0.9500。本研究对以后鲮鱼基因组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为鲮鱼养殖品系的优化、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及遗传网谱的构建等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鲮鱼 微卫星 富集法 多态性
下载PDF
珠江鲮的形态变异及与人工繁殖群体的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卫二建 朱新平 +3 位作者 郑光明 陈昆慈 赵建 叶卫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7-360,共4页
对珠江野生鲮的形态变异进行了观察研究,同时将野生鲮与人工繁殖群体进行了比较。发现采集的珠江野生鲮中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类群:一个群体背部呈绿色,颜色较深,称为深色群体;一个群体背部呈黄色,颜色相对较浅,称为浅色群体;人工繁殖群体... 对珠江野生鲮的形态变异进行了观察研究,同时将野生鲮与人工繁殖群体进行了比较。发现采集的珠江野生鲮中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类群:一个群体背部呈绿色,颜色较深,称为深色群体;一个群体背部呈黄色,颜色相对较浅,称为浅色群体;人工繁殖群体的体色与深色群体相近。在3龄鲮中,浅色群体与深色群体个体的平均体重具有显著差异(P<0.001),前者比后者高37.8%;在5龄鲮中,两个群体的个体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根据11项可量数据转化来的9项特征参数,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方法对野生鲮两个类群及养殖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结果显示:3个群体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野生群体中的浅色群体与养殖群体的差异较明显,表明珠江鲮已有一定的分化,外型的不同为开展鲮优良品系的选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形态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形态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