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季RhD14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杜高齐 李雪娇 +2 位作者 许彬 关文灵 孟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5,共12页
【目的】克隆月季独脚金内酯(SLs)信号应答底物受体即α/β折叠水解蛋白基因Dwarf 14(D14),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为探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SLs调控月季侧枝发生中的转导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月季品种滇红为材料... 【目的】克隆月季独脚金内酯(SLs)信号应答底物受体即α/β折叠水解蛋白基因Dwarf 14(D14),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为探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SLs调控月季侧枝发生中的转导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月季品种滇红为材料,克隆RhD14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烟草瞬时转化系统对RhD14基因编码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克隆RhD14基因(GenBank登录号OP009358)cDNA序列1094 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045 bp,编码347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式为C_(1738)H_(2703)N_(441)O_(510)S_(15),相对分子量为38.41 kD,理论等电点(pI)为5.71,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且RhD14为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的稳定蛋白,属于α/β水解酶家族,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同源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RhD1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同属的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RcD14(XP_024283944.1)的相似性最高为98.05%,其次是同亚科的草莓FvD14(XP_004287076.1),相似性为89.75%,三者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结果显示,RhD14基因在根、茎、叶、腋芽、节和顶芽中均有表达,其中RhD14基因在茎和腋芽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根(P<0.01,下同)。去顶处理后RhD14基因在茎和腋芽中的表达模式相似,均较未去顶处理明显上调表达,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去顶处理后12 h达峰值,尤其是腋芽中RhD14基因在6、12、24和48 h的相对表达量与未去顶处理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结论】RhD14基因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发挥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受去顶诱导高效表达,推测该基因参与腋芽萌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d14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中国希瓦氏菌D14^T的厌氧腐殖质呼吸 被引量:13
2
作者 许志诚 洪义国 +5 位作者 罗微 陈杏娟 孙国萍 许玫英 郭俊 岑英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3-978,共6页
实验证明,希瓦氏菌新种(ShewanellacinicaD14T)在厌氧条件下可以利用多种有机酸盐和甲苯等环境有毒污染物作为电子供体,以腐殖质作为唯一末端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即醌呼吸)。电子在细胞膜呼吸链的传递过程中,偶联能量的产生来支持菌... 实验证明,希瓦氏菌新种(ShewanellacinicaD14T)在厌氧条件下可以利用多种有机酸盐和甲苯等环境有毒污染物作为电子供体,以腐殖质作为唯一末端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即醌呼吸)。电子在细胞膜呼吸链的传递过程中,偶联能量的产生来支持菌体的生长,1mmol/LAQDS可支持细胞增殖约60倍。电子供体的氧化和唯一电子受体腐殖质还原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偶联过程,随着电子供体量的增加腐殖质还原的量也随之增加。典型呼吸链抑制剂诸如:抑制Fe-S中心的Cu2+,甲基萘醌类似物标桩菌素,抑制甲基萘醌氧化型向还原型转化的双香豆素和细胞色素P450的专一抑制物甲吡酮等对腐殖质的还原有着极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证明希瓦氏菌(Shewanellacinica)D14T可利用腐殖质进行厌氧呼吸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而D14T在进行腐殖质呼吸的同时,对于甲苯,苯胺等环境有毒物质的有效降解则具有着重要的环境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希瓦氏菌d14^T 电子传递 腐殖质还原 腐殖质呼吸
下载PDF
中国希瓦氏菌D14^T的Fe(Ⅲ)还原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许玫英 林培真 +2 位作者 孔祥义 钟小燕 孙国萍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3-466,i003,共5页
报道了中国希瓦氏菌D14 T 的Fe(Ⅲ)还原特性,研究了溶氧浓度、光照强度、温度、pH等条件对菌株Fe(Ⅲ)还原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培养基中Fe(Ⅲ)浓度的提高,菌株D14 T 的Fe(Ⅲ)还原速率相应降低;氧气和光照对Fe(Ⅲ)还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报道了中国希瓦氏菌D14 T 的Fe(Ⅲ)还原特性,研究了溶氧浓度、光照强度、温度、pH等条件对菌株Fe(Ⅲ)还原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培养基中Fe(Ⅲ)浓度的提高,菌株D14 T 的Fe(Ⅲ)还原速率相应降低;氧气和光照对Fe(Ⅲ)还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株还原Fe(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在反应起始pH6 0 - 10 0的条件下菌株可进行Fe(Ⅲ)还原。对不同形态Fe(Ⅲ)还原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Fe(Ⅲ)的溶解度越高越有利于还原反应的进行。采用SDS和OGP这两种蛋白变性剂对Fe(Ⅲ)还原蛋白进行初步定位的结果表明,参与Fe(Ⅲ)还原的蛋白主要位于细胞可溶性外周蛋白。在同时含有偶氮染料和Fe(Ⅲ)的条件下,菌株D14 T 的偶氮染料脱色率和Fe(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希瓦氏菌d14^T Fe(Ⅲ)还原 影响因素 偶氮染料脱色
下载PDF
水稻Dwarf 14(D14)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闵霞 白玉路 +3 位作者 王平 向跃武 蔡平钟 张志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47-1352,共6页
独脚金内酯是一种新发现的调控植物分枝的植物激素。D14(Dwarf 14)是水稻独脚金内酯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一个基因,目前尚未明确D14的作用机制。为了推测D14的作用机理,本文对D14的基因及编码蛋白序列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构建系... 独脚金内酯是一种新发现的调控植物分枝的植物激素。D14(Dwarf 14)是水稻独脚金内酯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一个基因,目前尚未明确D14的作用机制。为了推测D14的作用机理,本文对D14的基因及编码蛋白序列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构建系统进化树、亚细胞定位、预测蛋白三维结构等。推测D14可能的作用机制是直接水解SLs,并与某些有机分子共同作用介导信号的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内酯 d14 生物信息学 作用机理
下载PDF
植物ASK1-D3(MAX2)-D14蛋白复合体互作区特征与演化分析
5
作者 郑秀娟 翁群清 +1 位作者 陈思雀 孙新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9-545,共7页
ASK1-D3-D14复合体作为E3泛素连接酶的一部分,调控水稻的形态发生等生理反应.为了揭示该复合体互作区的结构特征和演化关系,通过对不同物种中D3直系蛋白间的系统进化进行分析,发现D3基因在不同物种中表现出不同的演化进程;而对ASK1-D3和... ASK1-D3-D14复合体作为E3泛素连接酶的一部分,调控水稻的形态发生等生理反应.为了揭示该复合体互作区的结构特征和演化关系,通过对不同物种中D3直系蛋白间的系统进化进行分析,发现D3基因在不同物种中表现出不同的演化进程;而对ASK1-D3和D3-D14互作面的序列和空间结构分析,揭示D3直系同源蛋白质以及已知的F-box-like结构域间的序列同源性较低,而空间结构相似性较高,暗示F-box-like与ASK1类蛋白质之间的互作,空间结构的相似性重于序列的相似性.涉及D3和D14互作面的氨基酸在直系同源蛋白序列间的同源性很高,而形成互作面疏水内核的氨基酸保守性更高.这为D3复合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K1-d3-d14 蛋白复合体 演化 互作
下载PDF
青天葵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关键基因D14的克隆与亚细胞定位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炎坤 卓一南 +1 位作者 曾湘达 何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4-513,共10页
D14基因是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能够使SLs释放出活性小分子物质而发挥调节腋芽起始的功能。本研究根据其他物种的D14基因从青天葵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2条高度同源的片段,命名为NfD14a和NfD14b。应用RT-PCR和R... D14基因是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能够使SLs释放出活性小分子物质而发挥调节腋芽起始的功能。本研究根据其他物种的D14基因从青天葵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2条高度同源的片段,命名为NfD14a和NfD14b。应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NfD14a和NfD14b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H028026、MH028027。NfD14a基因全长1206 bp,ORF为861 bp,编码286个氨基酸;NfD14b基因全长1082 bp,ORF为813bp,编码270个氨基酸。对NfD14的编码蛋白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NfD14a和NfD14b均属于a/b折叠蛋白水解酶超家族成员(Abhydrolase superfamily),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同源性不高。利用一步快速克隆的方法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35S::NfD14a-EGFP和35S::NfD14b-EGFP,并分别获得其工程菌。瞬时表达结果表明,NfD14a和NfD14b均定位在烟草原生质体的细胞核和细胞质。本研究通过对NfD14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与亚细胞定位分析,为青天葵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途径调控植物分枝生长发育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天葵 独脚金内酯 d14 RACE克隆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HCPTd_1, d_(14)-double passaged intervening chemotherapy protocol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4
7
作者 Zhi-Jian Yu Jia-Wei Yu +6 位作者 Wei Cai Hong-Xin Yuan Xiao-Yan Li Ye Yuan Jian-Ping Chen Xiao-Yin Wu Deng-Fu Y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3期5221-5225,共5页
AIM. To establish a kind of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linical chemotherapeutic prototypes for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HCC). METHODS: 10-Hydroxycamptothecin (HCPT) was applied through transcatheter a... AIM. To establish a kind of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linical chemotherapeutic prototypes for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HCC). METHODS: 10-Hydroxycamptothecin (HCPT) was applied through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 to HCC patients who wer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groups: (1) test group: treatment with HCPT twice (HCPT dl and 14) through TAE and portal venous embolization. (2) Control Ⅰ: treatment with anticancer drugs without HCPT. (3) Control Ⅱ: treatment with HCPT as a major component in anticancer drugs once (HCPT dl). A set of comparisons between test groups and control Ⅰ and Ⅱ groups were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each treatment, in terms of tumor volumes, dynamic variations in serum alpha-fetoprotein (AFP), 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hepatoma-specific band (GGT-Ⅱ), patient survival and adverse events. RESULTS: The general effectiveness rate of the test group reached 62.1% (72/116),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Ⅰ (32.1%, 40/124) and control Ⅱ (54.7%, 47/56), (P〈0.01 and P〈0.05, respectively). Especially, the reduction rate or disappearance of the portal vein tumor emboli was as high as 88.4% (61/69) in the test group, in contrast with 13.9% (10/72) in control Ⅰ and 35.9% (18/51) in control Ⅱ (P〈0.01 and P〈0.01, respectively). After treatment, AFP decreased or turned to negative levels at 52.3% (34/65) in control Ⅰ, 67.3% (35/52) in control Ⅱ, and 96.8% (60/62) in the test group. Also GGT-Ⅱ declined or became negative at 37.8% (28/74) in control Ⅰ, 69.5% (57/82) in control Ⅱ, and 94.7% (89/94) in test group (P〈0.01 and P〈0.0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We have designed a good protocol (test group) to treat HCC with excellent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low cost, low toxicity and low adverse events and easy application. It could be recommended as one of the standardizations for HCC treat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XYCAMPTOTHECIN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Portal venous embolizati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下载PDF
生长素和独脚金内酯参与磷素调控水稻分蘖的机制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晨云 郭小丽陈 +4 位作者 亚轲 龚思远 李俊周 赵全志 孙虎威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6,共6页
研究不同磷浓度[低磷(10μmol/L)和正常供磷(300μmol/L)]下水稻分蘖数和分蘖芽长度的变化及施加外源生长素萘乙酸(NAA,10 nmol/L)、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0.5μmol/L)对水稻野生型及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关键基因... 研究不同磷浓度[低磷(10μmol/L)和正常供磷(300μmol/L)]下水稻分蘖数和分蘖芽长度的变化及施加外源生长素萘乙酸(NAA,10 nmol/L)、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0.5μmol/L)对水稻野生型及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关键基因突变体d14分蘖发生的影响,旨在揭示水稻分蘖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机制以及此过程中独脚金内酯和生长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低磷处理水稻的分蘖数显著降低,分蘖芽长度显著变短。在正常供磷条件下,施加外源NAA能够抑制水稻分蘖的发生;在低磷条件下,施加NPA不能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突变体d14对磷素不敏感,在正常供磷和低磷处理下均具有较多的分蘖数,说明D14基因在磷素调控水稻分蘖发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正常供磷和低磷处理下,施加外源NAA均显著降低d14突变体分蘖数。综上,生长素和独脚金内酯均参与了低磷抑制水稻分蘖发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磷素 分蘖 生长素 独脚金内酯 d14基因
下载PDF
Downregulation of Rice DWARF 14 LIKE Suppress Mesocotyl Elongation via a Strigolactone Independent Pathway in the Dark 被引量:3
9
作者 Hiromu Kameoka Junko Kyozuka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19-124,共6页
Strigolactones (SLs) are a class of plant hormones that control plant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rice, mesocotyl elongation is regulated by SLs in the dark, while mesocotyls are longer i... Strigolactones (SLs) are a class of plant hormones that control plant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rice, mesocotyl elongation is regulated by SLs in the dark, while mesocotyls are longer in SL deficient or insensitive mutants. SLs are perceived by DWARF14 (D14), which is a member of a small gene family.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function of another D14 family gene in rice, D14 LIKE (D14L), focusing on mesocotyl growth. The mesocotyls of D14L RNAi lines are longer than those of WT in the dark. This phenotype is enhanced when the D14L RNAi lines are combined with the d14 mutation, suggesting that D14 and D14L work independently to inhibit mesocotyl elongation. This phenotype is alleviated by the exogenous supply of GR24, a synthetic SL, suggesting that D14L is not necessary for SL signaling. D14L mRNA is predominantly expressed in vascular bundles and crown root primordia.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D14L and D14 confer their effects via an SL independent pathway and an SL signaling pathway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IGOLACTONE MESOCOTYL RICE dWARF 14 (d14) d14 LIKE (d14L) KARRIKIN INSENSITIVE 2 (KAI2)
原文传递
赤霉素GA4是水稻矮化特征的重要调节因子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升财 王冰 +4 位作者 谢国强 刘中来 张美娟 张树清 程宪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6-800,共15页
【目的】以水稻幼胚组培过程中获得的一株半矮化水稻突变体为研究对象,解析水稻半矮化突变体株高变矮及分蘖增多等表型异常的原因,为克服水稻过度矮化发育障碍因子及培育抗倒伏高产水稻品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首先统计分析半矮... 【目的】以水稻幼胚组培过程中获得的一株半矮化水稻突变体为研究对象,解析水稻半矮化突变体株高变矮及分蘖增多等表型异常的原因,为克服水稻过度矮化发育障碍因子及培育抗倒伏高产水稻品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首先统计分析半矮化水稻突变体与野生型的表型差异,利用体式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突变体花的结构及其细胞特征;通过转录组测序及qRT-PCR分析差异基因的表达特征,并通过外源喷施赤霉素GA3处理检测突变体对外源赤霉素的敏感性;最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仪检测突变体内赤霉素的含量与富集特征。【结果】表型观测与统计结果表明,突变体水稻株高比野生型减少56.59%,有效分蘖数高出47.44%,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突变体的表皮毛消失且花发育迟缓,雄蕊变小。尽管突变体分蘖数较高但结实率明显降低,仅为野生型的12.62%,且种子长度和宽度均减小,差异极显著。通过显微镜观察茎的纵切切片,发现突变体细胞长度减少23%,差异极显著。外源喷施赤霉素后突变体的株高、有效分蘖、结实率、种子大小、表皮毛和茎秆细胞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说明植物体内赤霉素合成不足可能是引起水稻矮化的主要原因。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突变体中OsGA13ox显著上调,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由于OsGA13ox控制GA12转化为GA53,而GA12和GA53分别转化为GA4和GA1,GA4的活性高于GA1,因此,突变体中GA4减少可能是导致半矮化的主要原因。赤霉素检测结果表明突变体中GA4含量减少94.9%,与预测结果一致。此外,D14作为SL(独脚金内酯)的特异性受体,参与调控植物SL信号转导,抑制枝条分枝或者分蘖。qRT-PCR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D14显著下调,而经过GA3处理的野生型和突变体中D14均显著上调。D14上调可能导致有效分蘖数减少,而其下调可能致使有效分蘖数增加。统计结果表明突变体中有效分蘖显著增多,而经过GA处理之后,野生型和突变体有效分蘖数均显著低于未经GA3处理前,表明D14在水稻中的表达可能受到GA的调控从而影响水稻分蘖。【结论】OsGA13ox异常表达导致活性更高的GA4在水稻中的富集减少,形成水稻半矮化突变体;赤霉素可能通过影响D14的表达间接调控水稻的分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半矮化突变体 OsGA13ox 赤霉素GA4 d14 有效分蘖
下载PDF
独脚金内酯信号感知揭示配体-受体作用新机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常金科 黎家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植物激素在调控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信号分子,植物激素如何被植物细胞感知一直是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与底物-酶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激素分子与受体结合后会触发信号转导,但激素分子一般... 植物激素在调控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信号分子,植物激素如何被植物细胞感知一直是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与底物-酶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激素分子与受体结合后会触发信号转导,但激素分子一般不会被受体修饰,信号转导起始后激素分子通常会从复合体中释放出来被重新利用或降解。近期,我国科学家通过对独脚金内酯及其受体复合体(AtD14-D3-ASK1)的结构学解析,发现独脚金内酯的生物活性分子CLIM(covalently linked intermediate molecule)是独脚金内酯被其受体水解后得到的中间分子。研究表明,CLIM与受体AtD14的催化中心以共价键相结合,进而激活其信号转导。该研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底物-酶-活性分子-受体"激素识别机制。这种配体-受体作用新机制的发现为植物激素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内酯 配体-受体相互作用 d14 CLI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