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针灸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张文华 赵红 谯凤英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观察大椎温针灸配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每日晨起使用1次,喷双侧鼻腔,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 [目的]观察大椎温针灸配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每日晨起使用1次,喷双侧鼻腔,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大椎温针灸,每周治疗3次,隔日治疗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治疗12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积分,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治疗结果分析。[结果] 1)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87.1%,优于对照组的64.5%(P<0.05)。2)症状与体征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椎温针灸配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疗效优于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鼻部症状、伴随症状和鼻部体征,且应用便捷,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温针灸 大椎
下载PDF
眩晕贴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痰浊型耳石症复位后残存头晕临床研究
2
作者 陈静雯 李迎华 +3 位作者 任绍林 邱英杰 郭锦桥 付晓双 《河南中医》 2024年第8期1235-1240,共6页
目的:观察眩晕贴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痰浊型耳石症复位后残存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4—1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密云院区眩晕门诊收治的耳石症复位成功后存在残存头晕且辨证为痰浊证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眩晕贴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痰浊型耳石症复位后残存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4—1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密云院区眩晕门诊收治的耳石症复位成功后存在残存头晕且辨证为痰浊证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眩晕贴贴敷大椎穴治疗,对照组另给予安慰剂制成的药饼贴大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 d、7 d及14 d后的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残余眩晕程度评分(visuo-analogic scale,VAS)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DHI总分以及各专项评分、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随时间的延长有所改善,治疗组治疗7 d后、14 d后DHI总分及各专项评分、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6%,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贴贴敷大椎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可提高痰浊型耳石症患者复位后残存头晕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 残存头晕 痰浊证 眩晕贴 大椎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下载PDF
Electroacupuncture at Dazhui(GV14) and Mingmen(GV4) protects against spinal cord injury:the role of th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被引量:14
3
作者 Xin Wang Su-hua Shi +7 位作者 Hai-jiang Yao Quan-kai Jing Yu-ping Mo Wei Lv Liang-yu Song Xiao-chen Yuan Zhi-gang Li Li-na Qi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2004-2011,共8页
Electroacupuncture at Dazhui(GV14) and Mingmen(GV4) on the Governor Vessel has been shown to exhibit curative effects on spinal cord injury;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 Electroacupuncture at Dazhui(GV14) and Mingmen(GV4) on the Governor Vessel has been shown to exhibit curative effects on spinal cord injury;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rat models of spinal cord injury using a modified Allen's weight-drop method. Ninety-nine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equal groups: sham(only laminectomy), SCI(induc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at T10), and EA(induc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at T10 and electro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at GV14 and GV4 for 20 minutes once a day). Rats in the SCI and EA groups were further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subgroups: 1-day(n = 11), 7-day(n = 11), and 14-day(n = 11). At 1, 7, and 14 days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 showed obvious improvement in rat hind limb locomotor function,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histological change of injured spinal cord tissue was obviously alleviated,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Wnt1, Wnt3 a, β-catenin immunoreactivity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tissue were grea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sham and SCI group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lectroacupuncture at GV14 and GV4 upregulates Wnt1, Wnt3 a, and β-catenin expression in th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exhibiting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spinal cord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electroacupuncture Governor Vessel dazhui(GV14) acupoint Mingmen(GV4) acupoint Wnt/β-cateninsignaling pathway neuroprotec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介导miR-124-3p/GSK-3β/Cyp-D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国庆 童婷婷 +7 位作者 王颖 李奎武 张利达 吴晓晴 李成龙 汪俊丽 张君宇 韩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050-3060,共11页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溶栓后的再灌注损伤对患者影响较大,针刺是治疗本病的特色疗法,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miR-124-3p/糖原合成酶激酶β(GSK-3β)...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溶栓后的再灌注损伤对患者影响较大,针刺是治疗本病的特色疗法,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miR-124-3p/糖原合成酶激酶β(GSK-3β)/亲环素D(Cyp-D)信号通路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影响,探讨其防治CIRI的可能机制。方法2022年6—8月,将10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和电针+激动剂组,每组20只。造模前干预7 d,电针组、电针+激动剂组选取通督调神穴组:百会、风府、大椎穴进行电针干预,1次/d,连续7 d;造模前24 h电针+激动剂组和抑制剂组分别侧脑室注射miR-124激动剂和抑制剂(5 nmol)。除假手术组,余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取大鼠右侧脑皮质,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量表(mNSS)、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TUNEL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GSK-3β、p-GSK-3β、Cyp-D、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流式细胞检测MPTP开放程度,MPTP阳性细胞率越高,代表MPTP开放程度越大。结果除假手术组,各组大鼠均造模成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及相对脑梗死体积均增加,线粒体结构破坏严重,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GSK-3β、Cyp-D阳性表达分别减弱和增强,miR-124-3p及Cyp-D、Cyt-C、Caspase-3 mRNA表达增高,p-GSK-3β/GSK-3β值降低,Cyp-D、Cyt-C、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增高,MPTP开放程度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mNSS评分及相对脑梗死体积均降低,线粒体结构破坏减轻,p-GSK-3β/GSK-3β增加,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电针+激动剂组GSK-3βmRNA表达增高(P<0.05);电针组、抑制剂组、电针+激动剂组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GSK-3β、Cyp-D阳性表达分别减弱和增强,miR-124-3p及Cyp-D、Cyt-C、Caspase-3 mRNA表达降低,Cyp-D、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MPTP开放程度降低(P<0.05)。与电针组比较,抑制剂组p-GSK-3β阳性表达增强,Cyp-D阳性表达减弱,miR-124-3p及Cyp-D、Cyt-C、Caspase-3 mRNA表达降低,GSK-3βmRNA表达增高,Cyp-D、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MPTP开放程度降低(P<0.05);电针+激动剂组细胞凋亡指数增高,p-GSK-3β阳性表达减弱,Cyp-D阳性表达增强,miR-124-3p、Cyt-C、Caspase-3 mRNA表达增高,Cyp-D、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增高,MPTP开放程度增加(P<0.05)。结论“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可减轻CIRI大鼠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介导miR-124-3p/GSK-3β/Cyp-D信号通路、抑制MPTP开放进而减轻细胞损伤相关。这一研究结果从机制上进一步验证了“通督调神”针法治疗CIRI的疗效,同时为中医“治未病”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促进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 卒中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通督调神 电针疗法 miR-124-3p 百会 风府 大椎
下载PDF
针刺大椎时机选择对发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PGE2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限 张磊 王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针刺大椎穴对发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PGE2含量变化的影响,分析体温与PGE2变化的关系,探寻退热的最佳针刺时机和针刺大椎的退热作用机制。方法使用20%酵母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治疗1组(造...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针刺大椎穴对发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PGE2含量变化的影响,分析体温与PGE2变化的关系,探寻退热的最佳针刺时机和针刺大椎的退热作用机制。方法使用20%酵母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治疗1组(造模成功时针刺)、治疗2组(造模成功后1 h针刺)、治疗3组(造模成功后2 h针刺)、治疗4组(造模成功后3 h针刺)、非经非穴组,在大椎进行针刺。另设空白对照组。各组进行体温与下丘脑PEG2含量测量。结果4个治疗组均可使发热大鼠体温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解热时间:峰值治疗组(3 h)<峰值后治疗组(4 h)<峰值前治疗组(6 h)<上升期治疗组(8 h);各治疗组体温降低幅度和PGE2降低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峰值治疗组、峰值后治疗组、峰值前治疗组、上升期治疗组;体温降低值与PGE2降低值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时机针刺发热大鼠大椎均有退热作用并可使体温退至正常值,以体温到达峰值时进行针刺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中PGE2等内源性脂类介质的释放来实现的。针刺退热具有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时机 大椎 发热大鼠模型 前列腺素E2 退热机制
下载PDF
拨针松解大椎主穴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史海峰 郑耀庭 张伟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9期151-155,共5页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行拨针松解大椎主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组方式为随机抽样法,针刀松解术治疗纳入参照组,拨针松解大椎穴治疗纳入研究组,比...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行拨针松解大椎主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组方式为随机抽样法,针刀松解术治疗纳入参照组,拨针松解大椎穴治疗纳入研究组,比对两组治疗效果、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参照组(80.00%),改良ESCV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水平较参照组明显升高,红细胞比容、血沉及血浆黏度水平较参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行拨针松解大椎主穴治疗,有利于减轻病患疼痛感,改善恶心呕吐症状,提升治疗有效率,实践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 颈椎病 拨针松解 大椎主穴 红细胞变形指数 血流速度
下载PDF
针刺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雷华 周伟 王娴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4-66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按随机掷骰子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每组10只.于实验1d、8d,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 目的观察针刺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按随机掷骰子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每组10只.于实验1d、8d,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1 mL 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腹腔注射1 mL 10%复合卵蛋白溶液致敏.实验15 d,正常对照组雾化喷入0.9%氯化钠溶液20 min,模型组雾化喷入1%卵蛋白溶液20 min激发哮喘,制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不进行处理,药物组腹腔注射0.05%地塞米松磷酸钠溶液,每日1次,持续10d;针刺组针刺肺俞、大椎、风门穴,每2d施针1次,共7次.比较4组大鼠肺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mRNA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阳性表达和蛋白表达及α-SMA、FN、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TAT6 mRNA表达、TGF-β1蛋白表达和TGF-β1、α-SMA、FN阳性表达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群(CD3^(+)、CD8^(+))均明显升高[STAT6 mRNA表达(2^(-ΔΔCt)):13.12±2.20比1.02±0.20,TGF-β1蛋白表达(A值):0.10±0.01比0.06±0.01,TGF-β1阳性表达(A值):0.11±0.01比0.08±0.01,α-SMA阳性表达(A值):19.65±1.37比7.74±0.81,FN阳性表达(A值):18.40±0.79比6.50±0.60,CD3^(+):0.70±0.03比0.59±0.02,CD8^(+):0.39±0.02比0.20±0.02,均P<0.05],CD4^(+)明显降低(0.32±0.02比0.39±0.03,P<0.05);药物组和针刺组STAT6 mRNA表达、TGF-β1蛋白表达和TGF-β1、α-SMA、FN阳性表达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群(CD3^(+)、CD8^(+))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CD4^(+)较模型组明显升高,且以针刺组的变化较药物组更显著[STAT6 mRNA表达(2-ΔΔCt):3.01±0.55比5.64±0.65,TGF-β1蛋白表达(A值):0.06±0.01比0.09±0.01,TGF-β1阳性表达(A值):0.08±0.01比0.09±0.01,α-SMA阳性表达(A值):12.33±0.50比14.99±0.53,FN阳性表达(A值):9.91±0.61比13.19±0.66,CD3^(+):0.60±0.03比0.65±0.04,CD4^(+):0.39±0.02比0.35±0.02,CD8^(+):0.21±0.04比0.28±0.03,均P<0.05].结论对于哮喘模型大鼠,针刺其肺俞、大椎、风门穴可以刺激肺组织的神经和肌肉,促进肺部血液循环,增强肺功能,改善肺组织的健康状况,降低肺组织中α-SMA、FN的阳性表达,改善气道重塑,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哮喘模型大鼠 肺俞穴 大椎穴 风门穴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不同时机针刺大椎对干酵母致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cAMP变化趋势的影响
8
作者 吴限 张磊 王悦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63-67,共5页
目的:以干酵母发热大鼠模型为基础,研究不同时机针刺大椎时体温与cAMP的变化趋势,以探究发热大鼠的最佳针刺时机和体温降低幅度改变的机制。方法:45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使用20%酵母悬液进行发热模型的建立... 目的:以干酵母发热大鼠模型为基础,研究不同时机针刺大椎时体温与cAMP的变化趋势,以探究发热大鼠的最佳针刺时机和体温降低幅度改变的机制。方法:45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使用20%酵母悬液进行发热模型的建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90只、上升期治疗组90只、峰值前治疗组80只、峰值治疗组70只、峰值后治疗组60只。各组进行体温与cAMP含量测定。结果:4个治疗组均可使发热大鼠体温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解热时间:峰值治疗组(3 h)<峰值后治疗组(4 h)<峰值前治疗组(6 h)<上升期治疗组(8 h);各治疗组体温降低幅度和cAMP降低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峰值治疗组、峰值后治疗组、峰值前治疗组、上升期治疗组;体温降低值与cAMP降低值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时机针刺干酵母致热大鼠大椎穴均有退热作用并可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以体温到达峰值时进行针刺治疗效果最佳。不同时机针刺发热大鼠大椎穴可能是通过改变cAMP等中枢体温正调节介质的降低幅度来实现改变体温降低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时机 大椎 大鼠发热模型 CAMP 退热机制
下载PDF
针刺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circRNAs表达的研究
9
作者 李展富 江姗姗 +2 位作者 唐红 汪红娟 田浩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19-527,共9页
目的 探讨针刺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侧海马区circRNAs的表达,为针灸临床治疗脑缺血提供一定的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使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 目的 探讨针刺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侧海马区circRNAs的表达,为针灸临床治疗脑缺血提供一定的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使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 MCAO/R),针刺组大鼠捆绑后,选取大椎、百会、人中穴进行针刺处理,每隔15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间隔12 h进行1次,连续进行7次;模型组、假手术组只捆绑,不做其余处理。干预前及干预72 h后,行Garcia神经功能评分;干预72 h后,行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比,采用circRNAs基因芯片检测缺血侧海马区circRNAs表达谱。结果 (1)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针刺组、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与假手术组比较,针刺组、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脑梗死面积比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脑梗死面积比减少(P<0.05)。(2)circ RNA芯片分析: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共有603个差异基因,其中下调circRNAs 315个、上调circRNAs 288个;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共有51个差异基因,其中下调circRNAs 18个、上调circRNAs 33个;共同调控的circRNAs有23个。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表达circ RNAs功用表现为神经元间突触、细胞形态改变等方面的改变,通路主要归属于Erb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表达circRNAs功用表现为神经营养素结合、H3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物、逆行轴突运输等方面的改变,通路主要归属于MAPK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等。共同调控功用有神经元投射、蛋白质结合、神经系统发育等,共同调控的信号通路有MAPK信号通路。结论 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脑梗死面积比,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多个circRNAs表达、激活多种功用和多条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cRNAs 大椎 百会 人中
下载PDF
热敏灸对阳虚质亚健康人群NK细胞的影响
10
作者 梁皓越 杜淑佳 +1 位作者 麦映红 田宁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阳虚质亚健康患者阳虚体质转化分、总体疲劳程度标准分、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阳虚质亚健康患者60例,根据大椎穴有无产生热敏灸感分为观察组(热敏灸疗,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普通灸疗,30例,脱落3例),均选取大...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阳虚质亚健康患者阳虚体质转化分、总体疲劳程度标准分、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阳虚质亚健康患者60例,根据大椎穴有无产生热敏灸感分为观察组(热敏灸疗,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普通灸疗,30例,脱落3例),均选取大椎穴进行治疗,每次20min,每2天1次,共治疗15次,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的阳虚体质转化分,以及治疗前后总体疲劳程度标准分、NK细胞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阳虚体质转化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疲劳程度标准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K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敏灸能有效改善阳虚质亚健康患者的阳虚和疲劳症状,提升NK细胞水平,有助于预防阳虚质易患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质 亚健康 热敏灸 大椎穴 疲劳 NK细胞
下载PDF
针刺配合肌内效贴贴扎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11
作者 唐曦 殷坚 +4 位作者 韩国栋 汤清平 刘申易 赵洁 余清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肌内效贴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运用肌内效贴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纳入颈型颈椎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针刺+传统贴布组、针刺+肌内效贴组,分别接受常规针刺、针刺+传统贴...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肌内效贴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运用肌内效贴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纳入颈型颈椎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针刺+传统贴布组、针刺+肌内效贴组,分别接受常规针刺、针刺+传统贴布及针刺+肌内效贴治疗,观察对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VAS评分,CASCS评分变化的影响以及各组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的VAS评分和CASC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针刺+肌内效贴组的VAS评分和CASC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3%、90.3%、97.1%,针刺+肌内效贴扎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和针刺+传统贴布组(P<0.05)。针刺+肌内效贴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针刺+传统贴布组。结论针刺配合肌内效贴贴扎疗法可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率,且有着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肌内效贴贴扎疗法 针刺 大椎 天柱
下载PDF
针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杨春壮 李明秋 +2 位作者 王莹 夏珊珊 刘静男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7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大椎、人中穴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和海马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制作VD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V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灸组和...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大椎、人中穴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和海马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制作VD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V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灸组和西药组加以治疗。通过大鼠跳台检测行为学指标;酶免法检测血清和大脑海马组织AchE含量。结果:针灸组大鼠跳台检测反应期比模型组减少(P<0.05);针灸组血清和海马AchE含量比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针刺百会、大椎、人中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和海马内AchE含量的改善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灸 百会 大椎 人中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于老年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姜慧丽 陈利海 +2 位作者 王丹丹 郑曼 崔苏扬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3年在江苏省中医院择期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45例。电针组患者于术前5d开始,每天选取患者...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3年在江苏省中医院择期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45例。电针组患者于术前5d开始,每天选取患者的百会、大椎二穴给予电针预处理;对照组患者不给予。在术前1d和术后1、7d,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术后MMSE评分较术前基础值减值≥2分者诊断为POCD。结果共88例患者完成本研究,电针组43例,对照组45例。术后1d,电针组的POCD发生率为20.9%(9/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6%(16/45,P<0.05)。术后7d,电针组的POCD发生率为9.3%(4/43),有低于对照组15.6%(7/45)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结论电针预处理百会、大椎二穴可以降低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手术后1d的POCD发生率,但对术后7d的POCD发生率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百会穴 大椎穴 关节置换手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百会穴、大椎穴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鑫 李敏 +2 位作者 彭晓燕 万婷 张丽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5-838,共4页
血管性痴呆(VD)是世界第二大痴呆疾病,也是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与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VD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缺血性脑病方面具有较为肯定的临床疗效。百会和大椎作... 血管性痴呆(VD)是世界第二大痴呆疾病,也是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与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VD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缺血性脑病方面具有较为肯定的临床疗效。百会和大椎作为各类针灸疗法治疗VD的核心取穴,作用关键,在临床中运用极广,然而现代研究尤其是其作用机理的探讨尚显匮乏,鲜见报道。文章拟从中医理论依据、现代研究及作用机制方面,对百会穴、大椎穴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作一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会穴 大椎穴 血管性痴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电针治疗缺血缺氧新生大鼠对海马神经元尼氏体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宛青 吴爱群 +1 位作者 刘伟 高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缺血缺氧新生大鼠“百会”、“大椎”穴对海马神经元尼氏体的影响。方法:42只出 生7d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不进行缺血缺氧处理,缺血缺氧组(n=16)及电针治疗组 (n=16)制备成缺血缺氧模型,后者...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缺血缺氧新生大鼠“百会”、“大椎”穴对海马神经元尼氏体的影响。方法:42只出 生7d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不进行缺血缺氧处理,缺血缺氧组(n=16)及电针治疗组 (n=16)制备成缺血缺氧模型,后者于造模成功后同时电针刺激“百会”、“大椎”2穴,1次/d,10d1个疗程,共2个 疗程,间隔2d。常规饲养22d后,取左侧脑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进行尼氏染色,并用图像分析仪测灰度阈值。结 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缺氧组尼氏体大量脱失;电针治疗组尼氏体脱失现象较缺血缺氧组减轻。尼氏体灰度阈 值电针治疗组为(135.19±7.00),缺血缺氧组为(188.31±10.43),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 亦高于假手术组(122.90±12.10)(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减轻缺血缺氧对神经元尼氏体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缺血缺氧 “百会”穴 “大椎”穴 尼氏体
下载PDF
不同针刺量对大鼠脑缺血后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徐振华 许能贵 +2 位作者 易玮 符文彬 靳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量对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DG)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治疗1组(每日针刺1次)、治疗2组(每日针刺2次),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治疗1...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量对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DG)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治疗1组(每日针刺1次)、治疗2组(每日针刺2次),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治疗1、2组给予电针百会、大椎穴治疗。观察不同针刺次数对脑缺血后DG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模型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群峰电位(PS)的输入/输出曲线(I/O曲线)幅度显著降低(P<0.05);与缺血模型组比较治疗1组EPSP、PS的I/O曲线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缺血模型组比较治疗2组EPSP、PS的I/O曲线显著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EPSP的I/O曲线幅度降低(P<0.05),而PS的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1组比较治疗2组EPSP的I/O曲线幅度降低(P<0.05),PS的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EPSP的长时程增强(LTP)幅度缺血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两个治疗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S的LTP幅度缺血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两个治疗组显著高于缺血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EPSP的长时程抑制(LTD)幅度缺血模型组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两个治疗组EPSP的LTD幅度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模型组PS的LTD幅度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组PS的LTD幅度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与缺血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组与其他3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对缺血引起的海马DG区EPSP、PS的I/O曲线幅度变化起保护作用,能修复缺血造成的海马DG区PS的LTP诱导的损害,而不同针刺量对改变脑缺血后海马的LTP诱导方面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针灸疗法 突触可塑性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百会 大椎
下载PDF
大椎、关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林志苇 张永树 +3 位作者 黎健 张夏玲 留镜才 陈丽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大椎、关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及任督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上的指导意义。方法:将4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常规(循经取穴)组、常规加大椎组和常规加关元组进行治疗观察,采用u检验评定比较各... 目的:探讨大椎、关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及任督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上的指导意义。方法:将4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常规(循经取穴)组、常规加大椎组和常规加关元组进行治疗观察,采用u检验评定比较各组间疗效。结果:加大椎组和加关元组的治愈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椎、关元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调节任督、温补阳气可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椎 关元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下载PDF
针刺调节MAPK/ERK通路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杨忠华 许能贵 +2 位作者 易玮 于涛 董正妮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3-26,30,99,100,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通路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2 h、1 d、3 d 3个亚组,后2组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 【目的】观察电针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通路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2 h、1 d、3 d 3个亚组,后2组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针刺百会、大椎穴,每天1次,分别治疗2 h、1 d、3 d。每组均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Y迷宫测试,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CA1区、CA3区磷酸化EPK(p-EPK)阳性细胞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总和(Dsum)。【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Y迷宫测试时间显著延长(均P<0.01),电针1 d、3 d组可显著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缩短Y迷宫测试时间,与模型组及电针2 h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假手术组无p-EPK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CA1区和CA3区Dsum显著升高(均P<0.01),电针各组CA1区、CA3区Dsum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电针1 d、3 d组Dsum降低幅度显著大于电针2 h组(均P<0.05)。【结论】电针可以通过调节MAPK/ERK通路,降低p-ERK在脑缺血早期的表达,从而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针灸疗法 脑/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百会 大椎
下载PDF
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突触数密度、面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杜亦旭 许能贵 +4 位作者 易玮 黄国新 蔡通 黄真炎 吴玲霓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后突触重建的干预作用。【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 h、1 d、3 d、1周、3周5个时间段进行观察,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百...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后突触重建的干预作用。【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 h、1 d、3 d、1周、3周5个时间段进行观察,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大椎穴治疗。每个时间段后分别取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区大脑皮层突触的结构、数密度、面密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电针对其影响。【结果】缺血模型组于1 h、1d、3 d时数密度、面密度显著性下降(P<0.001,与同时段假手术组比较),3周时数密度有所升高但仍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数密度、面密度于1d时较缺血模型组显著性升高(P<0.01),3d、1周后进一步升高(P<0.001),与假手术组相仿。【结论】电针从早期即可抑制脑缺血后的突触数量、面积的减少,并在恢复过程中促进其尽快地修复。这为电针在不同时间段促进突触重建和脑缺血恢复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针灸疗法 脑组织/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百会 大椎
下载PDF
针挑治疗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符文彬 张洪来 +6 位作者 朱晓平 李滋平 樊莉 米建平 李伟雄 郭元琦 蒙昌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07-609,共3页
目的:运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对针挑治疗颈椎病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挑治疗组(针挑组)56例、常规针刺对照组(针刺组)55例与局麻对照组(局麻组)47例。取穴均为颈百劳、大椎、肩井等,分别采用针挑法、常规针刺法... 目的:运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对针挑治疗颈椎病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挑治疗组(针挑组)56例、常规针刺对照组(针刺组)55例与局麻对照组(局麻组)47例。取穴均为颈百劳、大椎、肩井等,分别采用针挑法、常规针刺法及局部麻醉法治疗。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等量化计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针挑组痊愈率为57.1%,优于针刺组的23.6%与局麻组的14.9%(均P<0.01),针挑治疗基本无不良反应。结论:针挑疗法对于颈椎病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治 颈椎病/穴位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大椎 大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