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Efficiency of Ciprofloxacin in Combination with Chloramphenicol against Multiple Antibiotics Resistant <i>Klebsiella pneumonia</i>
1
作者 Akash Ahmed Ishrat Binte Aftab +3 位作者 Tonima Fairooz Mouly Sinthia Kabir Mumu Abu Syed Md. Mosaddek Mahboob Hossain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20年第9期411-421,共11页
Pneumonia is the single largest infectious cause of death in children worldwide and also a form of an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that affects the lung.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develop a new approach to treat ... Pneumonia is the single largest infectious cause of death in children worldwide and also a form of an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that affects the lung.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develop a new approach to treat antibiotic-resistant <i>K. pneumoniae</i> infection. This study aimed in quest of a drug to combine with ciprofloxacin, a broad spectrum antibiotic frequently used to treat lung infections. Methodology: A total of 23 lung infection bacteri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studied against 14 antibiotics of different classes. The disk diffusion method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synergy screening, MIC value, and qualitative toxicity analysis of ciprofloxacin and chloramphenicol combination. Results: After primary screening of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hey were categorized into multidrug-resistant (MDR),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XDR) and pan drug-resistant (PDR) pathogens where 9 isolates were MDR, 5 were XDR and 3 isolates were PDR. Furthermore, they were trialed in combination ciprofloxacin along with other 7 drugs in disk diffusion to explore the synergistic effect. The combination of ciprofloxacin and moxifloxacin, ciprofloxacin and chloramphenicol were found to be synergic. Then the MIC test was done for the combination ciprofloxacin and chloramphenicol. When the MIC result was generated, the MIC of the respective combination was analyzed. Furthermore, the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FIC) was calculated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FIC index, ciprofloxacin-chloramphenicol combination has shown value 0.4510 which revealed a synergistic effect against multi-drug resistant <i>Klebsiella pneumoniae</i>. Conclusion: Given these points, if the efficiency of this antibiotic can be accelerated from combination with other drugs, it might be lifesaving and cost effective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Klebsiella pneumonia Combination Therapy fic
下载PDF
28种中药及其复方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2
作者 鲁俊廷 《中国奶牛》 2024年第7期46-50,共5页
为筛选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并分析部分中药联合的抑菌效果,试验采用水提法提取28种中药有效成分,使其药物浓度为1g/mL;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打孔法分别测定28种中药抑菌效果的基础上,选取对金黄... 为筛选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并分析部分中药联合的抑菌效果,试验采用水提法提取28种中药有效成分,使其药物浓度为1g/mL;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打孔法分别测定28种中药抑菌效果的基础上,选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的中药进行两两组合后,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双联中药复方的MIC值,并计算双联中药复方FIC指数。结果显示,28种中药中17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金银花、诃子、蒲公英和甘草4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较为突出,抑菌圈≥15mm,MIC7.81~15.63mg/mL,MBC15.63~31.25mg/mL;诃子+蒲公英、金银花+蒲公英和金银花+诃子3种双联中药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75、0.75和1.00,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金银花+甘草、诃子+甘草和蒲公英+甘草3种双联中药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分别为1.50、1.50和2.00,主要表现为无关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药组成双联中药复方后,其抑菌效果会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药 体外抑菌 分级抑菌浓度(fic)
下载PDF
不同中药及其复方对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3
作者 鲁俊廷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6期16-20,共5页
[目的]筛选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并分析部分中药联合使用的抑菌效果,为奶牛乳房炎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28种中药的有效成分,使其药物质量浓度为1 g/mL;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打孔法... [目的]筛选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并分析部分中药联合使用的抑菌效果,为奶牛乳房炎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28种中药的有效成分,使其药物质量浓度为1 g/mL;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打孔法分别测定28种中药的抑菌效果的基础上,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双联中药复方的中药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双联中药复方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28种中药中,17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金银花、诃子、蒲公英和甘草4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较为突出,抑菌圈≥15 mm,MIC 7.813~15.625 mg/mL,MBC 15.625~31.25 mg/mL;诃子+蒲公英、金银花+蒲公英和金银花+诃子表现为相加作用;金银花+甘草、诃子+甘草和蒲公英+甘草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采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药组成双联中药复方后,其抑菌效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药及其复方 体外抑菌 分级抑菌浓度(fic)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与2种抗菌药物联用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罗燕萍 沈定霞 +3 位作者 杨继勇 辛露 徐雅萍 宋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31-1433,共3页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53%,0.5<FIC≤1占39%,1<FIC≤2占8%,FIC>2为0;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59%,0.5<FIC≤1占37%,1<FIC≤2占4%,FIC>2为0。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无论是与米诺环素还是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对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 米诺环素 左氧氟沙星 鲍氏不动杆菌 部分抑菌浓度
下载PDF
大蒜素联合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对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蔡芸 裴斐 +5 位作者 郑砚君 梁蓓蓓 范燕 李聪然 童卫杭 王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925-928,共4页
目的:评价大蒜素分别与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联合用药,对于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 目的:评价大蒜素分别与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联合用药,对于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二组抗菌药物对4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也称部分抑菌浓度(Fractiona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判定联合效应.FIC≤0.5 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结果:大蒜素与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55%~75%;0.5<FIC≤1占20%~40%;1<FIC≤2占0~5.88%;FIC>2为0.结论: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这2种抗菌药物与大蒜素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头孢唑林 苯唑西林 葡萄球菌 联合药敏
下载PDF
广西藤茶总黄酮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合用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曾春晖 杨柯 +3 位作者 徐明光 吴光 陈益清 钟振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研究广西藤茶总黄酮(TF)单用及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克雷白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等临床常见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及棋盘法,分别测定TF对SA、MRSA、... 目的研究广西藤茶总黄酮(TF)单用及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克雷白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等临床常见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及棋盘法,分别测定TF对SA、MRSA、肺炎克雷白杆菌等临床常见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TF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SA和MRSA的联合抗菌指数(FIC)及生长曲线。结果单用TF对SA、MRSA的MIC均为77.50~155.00μg.mL-1;TF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合用,除与头孢唑林、头孢吡肟的0.5<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1.0,为相加作用外,与苯唑西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孢西丁的FICI均≤0.5,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 TF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合用对MRSA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总黄酮 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指数
下载PDF
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庆大霉素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徐海瑛 王树芳 +1 位作者 王丽 王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双黄连口服液和庆大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溶液稀释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和庆大霉素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联合药敏试验法,测定双黄连... 目的研究双黄连口服液和庆大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溶液稀释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和庆大霉素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联合药敏试验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和庆大霉素联用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双黄连口服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是46.88 mg.mL-1(稀释度1∶32)和375 mg.mL-1(稀释度为1∶4);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是0.25和1 U.mL-1;双黄连口服液和庆大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FIC指数均是0.56。结论双黄连口服液联用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均呈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口服液 庆大霉素 抗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下载PDF
多黏菌素B与美罗培南对11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联合药敏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罗燕萍 王雪英 +3 位作者 沈定霞 刘续春 曹敬荣 魏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12-1314,共3页
目的评价多黏菌素B与美罗培南联合用药,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FIC指数,... 目的评价多黏菌素B与美罗培南联合用药,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μg/ml为协同作用,0.5μg/ml<FIC≤1为相加作用,1<FIC≤2μg/ml为无关作用,MIC>2为拮抗作用。结果美罗培南与多黏菌素B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部分抑菌指数(FIC)分布:FIC≤0.5μg/ml具有协同作用占92%;0.5μg/ml<FIC≤1相加作用占8%;1<FIC≤2μg/ml和MIC>2μg/ml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为0。结论结果表明两药联用,对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无关和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B 美罗培南 鲍氏不动杆菌 联合药敏 fic
下载PDF
龙脑与异龙脑的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5
9
作者 牟家琬 杨胜华 +1 位作者 孙玉梅 伍朝筼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0-22,共3页
天然冰片主成份为龙脑,合成冰片除龙脑外,尚含较大量异龙脑。为了弄清这两种冰片的抗菌效果,作者选用了临床上常见的五种细菌作为试验菌,分别对合成冰片、龙脑及异龙脑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和小数抑菌浓度指数的测定。结果表... 天然冰片主成份为龙脑,合成冰片除龙脑外,尚含较大量异龙脑。为了弄清这两种冰片的抗菌效果,作者选用了临床上常见的五种细菌作为试验菌,分别对合成冰片、龙脑及异龙脑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和小数抑菌浓度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龙脑和异龙脑抗菌作用一致,说明两种冰片具有等同的抗菌效果。而合成冰片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故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龙脑 异龙脑 抗菌
下载PDF
头孢吡肟与舒巴坦对耐碳青酶烯类不动杆菌属的联合药敏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童卫杭 李朝霞 +1 位作者 柴栋 王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0-412,共3页
目的评价头孢吡肟与舒巴坦对临床分离耐碳青酶烯类不动杆菌属病原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24株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酶烯类不动杆菌属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菌指... 目的评价头孢吡肟与舒巴坦对临床分离耐碳青酶烯类不动杆菌属病原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24株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酶烯类不动杆菌属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菌指数(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果头孢吡肟与舒巴坦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明显降低,FIC指数≤0.5占33.3%,0.5<FIC≤1,占62.5%,1<FIC≤2占4.2%,FIC>2为0。结论头孢吡肟与舒巴坦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耐碳青酶烯类不动杆菌属体外联合抗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吡肟 舒巴坦 不动杆菌属 碳青酶烯类 抑菌指数
下载PDF
磷霉素与五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2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范燕 裴斐 +6 位作者 梁蓓蓓 童卫杭 刘建行 李鑫 董涛 蔡芸 王睿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7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评价磷霉素分别与五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庆大霉素,奈替霉素,妥布霉素)对20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5组抗菌药物对20株临床分... 目的:评价磷霉素分别与五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庆大霉素,奈替霉素,妥布霉素)对20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5组抗菌药物对2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结果:磷霉素与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应用后,药物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65%~85%;0.5<FIC≤1占10%~20%;1<FIC≤2为5%~15%;FIC>2为0。结论: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后,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更无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氨基糖苷类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 联合药敏
下载PDF
头孢硫脒与其他6种抗菌药物对表皮葡萄球菌体外联合药敏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筱青 裴斐 +2 位作者 柴栋 方翼 王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36-539,共4页
目的 :评价头孢硫脒分别与万古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和加替沙星等 6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 ,对于表皮葡萄球菌 (Staphylo coccusepidermidis ,SE)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 目的 :评价头孢硫脒分别与万古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和加替沙星等 6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 ,对于表皮葡萄球菌 (Staphylo coccusepidermidis ,SE)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 6组抗菌药物对 30株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计算部分抑菌指数 (FIC指数 )。结果 :头孢硫脒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50 、MIC90 为 1、6 4mg·L-1;与万古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 ,其MIC50 分别降低至 0 .12 5、0 .12 5、0 .12 5、0 .12 5、0 .2 5、0 .12 5mg·L-1,MIC90 分别降低至 1、1、1、2、1、1mg·L-1。结论 :6种抗菌药物与头孢硫脒联合用药后 ,对表皮葡萄球菌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 ,并以协同作用为主 ,无关作用较少 ,无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硫脒 表皮葡萄球菌 联合药敏 棋盘法
下载PDF
哌拉西林与加替沙星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浩洋 周筱青 +3 位作者 裴斐 王睿 柴栋 方翼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与加替沙星联合用药,对3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3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与加替沙星联合用药,对3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3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 .5为协同作用,0 .5 <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 >2为拮抗作用。结果 哌拉西林与加替沙星联用后,其MIC50 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 .5占4 0 % ;0 .5 <FIC≤1占5 0 % ;1<FIC≤2占10 % ;FIC >2为0。结论 结果表明两药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更无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加替沙星 哌拉西林 药敏研究 联用 微量肉汤稀释法 体外抗菌效应 最低抑菌浓度 协同作用 临床分离 相加作用 拮抗作用 fic指数 MIC50 联合用药 抗菌药物 不同浓度 联合效应 指数分布 棋盘法 测定
下载PDF
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对革兰阳性球菌协同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艳 傅宏义 +3 位作者 裴斐 王睿 王辰允 王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 评价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对 90株G+ 球菌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 ,采取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 ,不同浓度组合的 3组抗菌药物对 90株临床分离的G+ 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并计算FIC指数。结果 头孢硫脒对金黄色葡萄球... 目的 评价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对 90株G+ 球菌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 ,采取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 ,不同浓度组合的 3组抗菌药物对 90株临床分离的G+ 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并计算FIC指数。结果 头孢硫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MIC50 分别为 16mg/L、1mg/L、2mg/L ,与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后 ,其MIC50 分别显著的降低至 0 5mg/L、0 12 5mg/L、0 2 5mg/L ,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多数呈协同和相加作用 ,并以协同作用为主(6 6 7%~ 90 % ) ,无关作用较少 (0~ 6 6 % ) ,无拮抗作用。结论 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对G+ 球菌呈基本协同或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硫脒 奈替米星 葡萄球菌属 粪肠球菌 联合药敏
下载PDF
赤芍水提物与抗菌药联合对耐药大肠杆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潘婕 刘增援 +6 位作者 梁政 吴永继 宋剑武 孙燕杰 徐素萍 黄凯 司红彬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80-3086,共7页
为了探究赤芍水提物与抗菌药联合对耐药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与微量棋盘法来测定各抗菌药与赤芍水提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二者联合作用后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显示赤芍水提物与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 为了探究赤芍水提物与抗菌药联合对耐药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与微量棋盘法来测定各抗菌药与赤芍水提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二者联合作用后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显示赤芍水提物与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磷霉素、痢菌净、克林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加替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林可霉素、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阿奇霉素、头孢噻肟、利福平联合作用后的FICI分别为0.27、2.50、1.02、1.01、3.00、0.28、1.02、1.02、1.02、2.02、1.02、0.75、0.56、0.75、0.50、3.00、0.75、0.38。结果表明赤芍水提物与头孢曲松钠、磷霉素、氟苯尼考、利福平联合作用时有协同作用;与林可霉素、头孢噻呋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联合作用时有相加作用;与阿莫西林、左旋氧氟沙星、加替沙星、阿奇霉素联合作用时有颉颃作用;与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痢菌净、克林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阿米卡星联合作用时表现为无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水提物 耐药大肠杆菌 分级抑菌浓度
下载PDF
大蒜素与头孢哌酮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蔡芸 倪淑欣 +6 位作者 裴斐 郑砚君 梁蓓蓓 范燕 李聪然 童卫杭 王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59-1561,共3页
目的评价大蒜素与头孢哌酮联合用药,对于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2组抗菌药物,分别对17株敏感PAE和14株耐头孢哌酮PAE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 目的评价大蒜素与头孢哌酮联合用药,对于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2组抗菌药物,分别对17株敏感PAE和14株耐头孢哌酮PAE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果大蒜素与头孢哌酮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41.2%-64.3%;0.52为0。结论大蒜素与头孢哌酮联用后,对铜绿假单胞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特别是能显著提高头孢哌酮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头孢哌酮 铜绿假单胞菌 ficindex
下载PDF
磷霉素与万古霉素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瑾 王昆 +1 位作者 裴斐 王睿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 评价磷霉素与万古霉素对 90株革兰阳性球菌 :30株粪肠球菌 (Enterococcusfaecalis,Ef)、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 ,SA)、30株表皮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SE)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 目的 评价磷霉素与万古霉素对 90株革兰阳性球菌 :30株粪肠球菌 (Enterococcusfaecalis,Ef)、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 ,SA)、30株表皮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SE)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 90株临床分离革兰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 0 .5为协同作用 ,0 .5 <FIC≤ 1为相加作用 ,1<FIC≤ 2为无关作用 ,FIC >2为拮抗作用。结果 磷霉素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后 ,其MIC50 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 :FIC≤ 0 .5占 6 0 %~ 93.3% ;0 .5 <FIC≤ 1占 6 .7%~ 4 0 % ;1<FIC≤ 2占 0 ;FIC >2为 0。结论 磷霉素与万古霉素联合用药后 ,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 ,并以协同作用为主 ,无关作用较少 ,无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万古霉素 革兰阳性球菌 药敏试验 菌株
下载PDF
头孢硫脒与阿米卡星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亚青 裴斐 +3 位作者 魏宇宁 刘爱萍 宦定才 王睿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评价头孢硫脒与阿米卡星联合对于临床分离的 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对 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 目的 评价头孢硫脒与阿米卡星联合对于临床分离的 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对 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果 表明二者联合用药后 ,头孢硫脒和阿米卡星对于 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MIC显著降低 ,抗菌作用显著增强。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 ,占 96 .6 % ,并以协同作用为主 ,占 76 .6 % ,无关作用较少 ,占 6 .6 % ,无拮抗作用。结论 头孢硫脒与阿米卡星联合应用后 ,对于 90革兰阳性球菌抗菌作用显著增强 ,并基本呈协同和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阳性球菌 头孢硫脒 阿米卡星 临床分离 联合药敏 抗菌作用 肉汤稀释法 相加作用 抗菌效应 拮抗作用
下载PDF
基于AIS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船舶交通流特征参数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冯宏祥 孔凡邨 +1 位作者 肖英杰 杨小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4年第2期324-328,共5页
针对海上交通工程学中的密度-速度(流量)关系图"线性假设"的不严密性,利用基于AIS的元胞自动机船舶交通流模型模拟再现船舶交通流,然后统计出船舶交通流密度-速度(流量)基本关系图,并给出其三相交通流理论的解释;模拟研究发现... 针对海上交通工程学中的密度-速度(流量)关系图"线性假设"的不严密性,利用基于AIS的元胞自动机船舶交通流模型模拟再现船舶交通流,然后统计出船舶交通流密度-速度(流量)基本关系图,并给出其三相交通流理论的解释;模拟研究发现,船舶交通流包含自由流、同步流和拥挤流三种相态,相态之间的转换也包含自由流与同步流、同步流与堵塞流两种形式;船舶密度-速度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船舶密度-流量之间也不是二次抛物线关系,而是不明确的多值关系.模拟方法和结论有助于解释一些复杂的水上交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船舶交通流 航道堵塞 参数特征 回滞现象 模拟仿真
下载PDF
头孢美唑联合加替沙星对33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密会 裴斐 +3 位作者 柴栋 方翼 常红霞 王睿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对33株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抗菌药物对33 株ESBL菌(其中20 株大肠埃希菌,13 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最...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对33株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抗菌药物对33 株ESBL菌(其中20 株大肠埃希菌,13 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均比单独应用明显左移。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60%为协同作用,40%为相加作用,没有无关作用,没有拮抗作用;对肺炎克雷伯菌53.85%为协同作用,38.46%为相加作用,7.69%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结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ESBL菌对加替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美唑较稳定。两种抗菌药联合应用后MIC明显降低,抗菌作用明显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头孢美唑 加替沙星 联合药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