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Differences between Wild and Captive Populations of the Peregrine Falcon (Falco peregrinus) and the Saker Falcon (Falco cherrug) Living in the Czech Republic
1
作者 Bryndova Marta Putnova Lenka Bartonova Petra Kaplanova Katerina Urban Toma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2年第6期642-651,共10页
The microsatellite analysis of D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ying the population genetics such as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diversity,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wild population of endanger... The microsatellite analysis of D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ying the population genetics such as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diversity,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wild population of endangered species. The main aim of this study was the estimation of ten microsatellite markers variability in the F. cherrug and F. peregrinus populations. We investigated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 populations by using non-invasive genetic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s to characterize populations of raptors living in the captivity and wild in the Czech Republic during the breeding seasons 2009 and 2010. Within Falco cherrug, significant moderat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FsT) was observed between Falco cherrug wild and captive. This means that there could be a littl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wild and the captive populations caused by Falco cherrug subspecies origin or hybridization in the captivity. The absence of 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Falco peregrinus wild and captive may be caused by the influence of reintroduction the captive populations in the past. Whereas one breeding population ofFalco peregrinus (Kokorinsko2 2010) was clustered by UPGMA dendrogram into the individual group, we assumed this population like independent, maybe not influenced by other groups. Moreover, a larger sample size would be necessary to confirm the hypo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TORS microsatellites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etic variability peregrine falcon (falco peregrinus) saker falcon falco cherrug).
下载PDF
基于卫星追踪的东北地区红隼冬季家域及移动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沛卓 许青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3-614,共12页
2021年11月—2022年2月,采用卫星追踪技术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赤峰、大连和哈尔滨分别对7只红隼普通亚种(Falco tinnunculus interstinctus)(2♂,5♀)进行追踪,对冬季家域面积、土地利用特点和影响冬季家域面积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昼夜... 2021年11月—2022年2月,采用卫星追踪技术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赤峰、大连和哈尔滨分别对7只红隼普通亚种(Falco tinnunculus interstinctus)(2♂,5♀)进行追踪,对冬季家域面积、土地利用特点和影响冬季家域面积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昼夜和各月份的活跃程度及影响栖息地更换的因素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使用动态布朗桥模型分析发现,冬季红隼95%d BBMM平均家域面积为(448.56±361.59)km^(2),90%d BBMM平均家域面积为(108.57±153.18)km^(2),50%d BBMM平均家域面积为(2.80±3.23)km^(2),个体的家域面积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核心家域(50%d BBMM)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发现,冬季红隼更偏向于利用居民区和林地。混合线性模型分析表明,对于红隼冬季家域(95%d BBMM)而言,风速(β=0.50,p<0.05)对其有显著影响,能见度(β=0.82,p<0.01)、气温(β=1.46,p<0.01)和降水量(β=-1.08,p<0.01)对其有极显著影响,而NDVI(β=0.23,p>0.05)对其无显著影响,各因素对核心家域(50%d BBMM)均无显著影响。布朗方差分析表明,跟踪个体冬季昼夜活跃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11—12月活动频次较高,这可能与栖息地探索行为有关。此外,记录到个别个体有更换栖息地的现象,依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发现,能见度的变化对红隼更换栖息地影响显著(β=0.90,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隼 冬季家域 移动生态学 卫星追踪 动态布朗桥模型
下载PDF
红隼消化系统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牛红星 卜艳珍 +1 位作者 卢全伟 高倩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1-83,共3页
对红隼的消化系统形态结构进行较为系统的解剖与观察,并对各器官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红隼具有锋利的喙,舌后端表面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具有嗉囊,肌胃内无明显类角质膜,小肠相对较短,仅具单侧盲肠.文中还与部分鸟类作了比较.
关键词 红隼 消化系统 形态学 隼形目
下载PDF
鵰鸮、纵纹腹小鸮和红隼视器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雷富民 张育辉 尹祚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71-377,共7页
为了探讨猛禽视器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测量并统计了、纵纹腹小和红隼视网膜各层的厚度,三个核层的胞核层数和视细胞密度。视网膜外核层、内核层和节细胞层胞核的平均层数在依次为2.6、76和0.4层;在小为3.0... 为了探讨猛禽视器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测量并统计了、纵纹腹小和红隼视网膜各层的厚度,三个核层的胞核层数和视细胞密度。视网膜外核层、内核层和节细胞层胞核的平均层数在依次为2.6、76和0.4层;在小为3.0、11.4和1.g层;红隼为1.6、14.6和1.7层。视网膜中央区视雄细胞密度(X±SD)在为190117±27304个/mm2,小为202122±49542个/mm2,红隼为234039±44916个/mm2。视网膜周围区视杆细胞的密度在为190422±26595个/mm2,小为1658O0±26408个/mm2,红隼为178015±40165个/mm2。红隼视网膜周围区还有规锥细胞分布,其密度为22082±9864个/mm2。结果表明,视器的结构为夜行性特征,而小有趋于晨昏活动的特点,红隼为典型的昼行性视觉特征。3种猛禽栖息于同一生态环境内,视器的结构差异显示出其时间活动格局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oXiao 纵纹腹小Xiao 红隼 视器 形态 结构
下载PDF
红隼肺的组织结构及相关活性物质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冯红丽 俞诗源 +3 位作者 贾艳芳 邓海平 王昱 牛宪峰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红隼(Falcotinnunculus)属国家级保护动物,研究其器官组织及相关活性物质的表达,对于动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为了搞清红隼肺的组织结构特征,观察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c-Fos蛋白和Bax蛋白在肺中的表达情况,应用生物显微... 红隼(Falcotinnunculus)属国家级保护动物,研究其器官组织及相关活性物质的表达,对于动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为了搞清红隼肺的组织结构特征,观察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c-Fos蛋白和Bax蛋白在肺中的表达情况,应用生物显微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2只红隼肺的组织结构,检测了KGF、c-Fos和Bax在肺中的表达.结果表明,红隼肺的表面覆盖有浆膜,肺实质由各级支气管及其周围的呼吸毛细管组成,肺房呈辐射状开口于三级支气管周围,呼吸毛细管相互吻合成网状,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KGF、c-Fos和Bax在三级支气管的平滑肌细胞、肺房和呼吸毛细管的上皮细胞中呈免疫反应阳性.KGF、c-Fos和Bax可能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它们的协同表达可能调控着鸟肺细胞的生长、发育及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隼 组织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KGF C-FOS蛋白 BAX蛋白
下载PDF
上海郊区冬季红隼行为时间分配 被引量:11
6
作者 熊李虎 陆健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7-470,共4页
2003年11月~2004年2月采用随机个体、连续取样的方式,在上海郊区获取了越冬112只次红隼(Falco tinnunculus)123.33 h的行为数据,对红隼的时间行为分配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红隼白天活动时间大部分用于栖停(44.45%),其次... 2003年11月~2004年2月采用随机个体、连续取样的方式,在上海郊区获取了越冬112只次红隼(Falco tinnunculus)123.33 h的行为数据,对红隼的时间行为分配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红隼白天活动时间大部分用于栖停(44.45%),其次为捕食(18.83%)、停落(12.17%)、飞行(9.98%)、滑翔(8.11%)、悬停(3.46%)、梳羽(1.70%)、戏耍和交互(1.32%)。栖停在早中晚占有较高的比例,而捕食在上午和下午分别具有一个高峰时段。红隼在1 d中具有两个活动高峰分别在上午(8∶00~10∶00)和下午(13∶00~15∶00)。通过对行为发生时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活动高峰主要是由捕食行为及相关的飞行、悬停等行为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隼 行为时间分配 上海郊区 冬季
下载PDF
灰背隼胃和小肠的组织学和嗜银细胞观察及Gherlin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俞诗源 陈诚 何玲慧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86,97,共8页
为搞清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胃、小肠的组织学结构与功能,用组织切片技术、Grimelius银染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分析了灰背隼胃和小肠的组织学结构、嗜银细胞分布和Gherlin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灰背隼胃属单胃,胃黏膜表面有大... 为搞清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胃、小肠的组织学结构与功能,用组织切片技术、Grimelius银染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分析了灰背隼胃和小肠的组织学结构、嗜银细胞分布和Gherlin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灰背隼胃属单胃,胃黏膜表面有大量胃小凹,固有膜中有大量的单管状胃腺,胃肌层可分为内环、中斜、外纵行三层平滑肌.小肠肠壁由黏膜、肌层及外膜组成,黏膜表面有许多指状肠绒毛,绒毛中有中央乳糜管和毛细血管,小肠肌层由内环形和外纵形两层平滑肌组成.嗜银细胞分布于胃和小肠粘膜上皮、固有膜及腺体上皮中,形态多样,分布密度呈递减趋势.Gherlin在胃、小肠中均有表达,表达量呈递减趋势,与器官的消化机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背隼 小肠 嗜银细胞 Gherlin
下载PDF
新疆拟游隼生态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马鸣 Eugene Potapov 叶晓堤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2期86-87,共2页
拟游隼 (Falcopelegrinoidesbabylonicus)在国内仅见于新疆南部。作者于 2 0 0 1年 4~ 6月在木扎特河流域对其繁殖进行了观察。窝雏数为 3只 ,每日有 5~ 6次喂食。食物以鸽类为主。
关键词 新疆 拟游隼 生态 繁殖 食物
下载PDF
东北地区红隼羽毛中重金属汞含量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许青 郑雯 +2 位作者 安玉鑫 王毅鸿 蒋爱伍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0-704,共5页
为了解东北不同地区猛禽体内重金属汞的富集程度和分布状况,2017年和2018年6—9月间在东北地区14个地点采集红隼飞羽和尾羽,共得到83只红隼个体的样本,测定红隼飞羽和尾羽的汞含量,分析汞含量分布地区性差异,以及从北到南汞含量空间分... 为了解东北不同地区猛禽体内重金属汞的富集程度和分布状况,2017年和2018年6—9月间在东北地区14个地点采集红隼飞羽和尾羽,共得到83只红隼个体的样本,测定红隼飞羽和尾羽的汞含量,分析汞含量分布地区性差异,以及从北到南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红隼飞羽中汞浓度为0.065 4—1.379 0 mg/kg,汞浓度平均值为( 0.437 7±0.289 1 ) mg/kg。尾羽汞浓度为0.063 2—1.331 0 mg/kg,汞浓度平均值为( 0.400 6±0.266 8 ) mg/kg。红隼飞羽和尾羽汞浓度差异显著,飞羽、尾羽汞浓度显著相关。空间上,哈尔滨、长春和沈阳3个省会城市红隼羽毛汞浓度较低,明显低于周边其他城市,沿海地区红隼羽毛汞浓度高于内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含量 东北地区 红隼 羽毛
下载PDF
论大卫·霍克尼不平凡的艺术生涯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宗蓉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57-460,483,共5页
探讨英国艺术大师大卫·霍克尼近半个世纪非凡的职业生涯.作为一个不断创新的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总是毫无保留地向公众展示他的生活与挚爱.他通过使用多种技术手段与媒介,展示了其创造的自由与极具原创性的见解,使得普通的公... 探讨英国艺术大师大卫·霍克尼近半个世纪非凡的职业生涯.作为一个不断创新的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总是毫无保留地向公众展示他的生活与挚爱.他通过使用多种技术手段与媒介,展示了其创造的自由与极具原创性的见解,使得普通的公众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他的个人体验.通过近半个世纪非凡的职业生涯,他真正地使艺术成为了一个人类互动与沟通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波普艺术 美国照相写实主义 照片拼贴 iPad绘画 霍克尼-法尔考论点
下载PDF
猎隼肾脏的组织学观察及HGF在肾脏中的表达
11
作者 王昱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32-34,共3页
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猎隼肾脏的组织结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大多数鸟类的肾脏结构相似,猎隼的肾脏主要由许多肾单位、集合管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但... 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猎隼肾脏的组织结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大多数鸟类的肾脏结构相似,猎隼的肾脏主要由许多肾单位、集合管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但猎隼的肾脏皮质与髓质分界较明显。肾单位由肾小体和与之相连的上皮样肾小管构成。肾小体由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构成。近曲小管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组成,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刷状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管腔较大,腔面无刷状缘。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都呈HGF免疫反应阳性。表明HGF可能参与调节正常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猎隼 肾脏 HGF 显微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杜甫和他的寓言诗
12
作者 张悦欢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66-72,共7页
在杜甫诗歌研究中,他的寓言诗较少被论及。以杜甫中晚年创作的寓言诗为中心,结合其创作时期的政治生活和个人生活,可勾勒出安史之乱前后文人的心态共相。在杜诗对骢马的赞赏和对白丝被恣意沾染的哀叹中,寄托了他关注仕途、渴望建功的豪... 在杜甫诗歌研究中,他的寓言诗较少被论及。以杜甫中晚年创作的寓言诗为中心,结合其创作时期的政治生活和个人生活,可勾勒出安史之乱前后文人的心态共相。在杜诗对骢马的赞赏和对白丝被恣意沾染的哀叹中,寄托了他关注仕途、渴望建功的豪情,也流露出他无处施展抱负的苦闷;在杜诗对鹘鸟见义勇为的赞赏中,表现了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侠义精神;弃官客居秦州,饥寒交迫之际仍心系社稷,书写凤凰之事以寓己,字字血泪中饱含忠君爱国,舍己为民的高尚情怀;在战乱时期危机四伏的时代背景下,杜甫的寓言诗最终成为其日暮途穷,故土难归的悲情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寓言诗 安史之乱 《义鹘行》
下载PDF
基于Cytb和COⅠ基因的猎隼分子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关进科 李艳红 +3 位作者 胡杰 杨志松 姚刚 王敏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4-569,共6页
通过与从GenBank中下载的8种隼属鸟类的Cytb和COⅠ部分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并以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推断法(BI)构建系统树,对1只涉案的隼科鸟类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与猎隼Cytb和COⅠ的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91%~99.41%和... 通过与从GenBank中下载的8种隼属鸟类的Cytb和COⅠ部分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并以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推断法(BI)构建系统树,对1只涉案的隼科鸟类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与猎隼Cytb和COⅠ的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91%~99.41%和99.67%~100%,样品与猎隼Cytb和COⅠ序列的遗传距离最小,分别为0.003~0.007和0.000~0.003;同时,样品和猎隼在两种系统树上都始终聚在一起。由此可推断该样品为猎隼,为2010年5月四川省丹巴县森林公安局受理的非法盗猎和贩运隼形目鸟类一案的审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猎隼 细胞色素B基因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分子鉴定
下载PDF
红隼与长耳鸮的骨骼形态比较
14
作者 司光迪 张子慧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5-48,52,共5页
对红隼与长耳鸮的骨骼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红隼与长耳鸮在前肢骨骼等部位结构比较相似,头骨,肩带和后肢等部位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红隼与长耳鸮骨骼的结构特点与其各自独特的摄食行为,飞行方式和栖息习惯等密切相关.结构上的不同反映了功... 对红隼与长耳鸮的骨骼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红隼与长耳鸮在前肢骨骼等部位结构比较相似,头骨,肩带和后肢等部位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红隼与长耳鸮骨骼的结构特点与其各自独特的摄食行为,飞行方式和栖息习惯等密切相关.结构上的不同反映了功能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隼 长耳鸮 骨骼 功能
下载PDF
基于卫星跟踪的红脚隼春季迁徙及家域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磊 雷宇 +2 位作者 刘慧 孟子文 刘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9-244,共6页
2018年4—7月,通过卫星跟踪技术和实地监测对过境贵阳的红脚隼(Falco amurensis)进行了迁徙和家域研究。结果表明:(1)贵阳地区是红脚隼春季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过境日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2)跟踪的红脚隼(1只,编号:6412)于4月26日... 2018年4—7月,通过卫星跟踪技术和实地监测对过境贵阳的红脚隼(Falco amurensis)进行了迁徙和家域研究。结果表明:(1)贵阳地区是红脚隼春季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过境日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2)跟踪的红脚隼(1只,编号:6412)于4月26日离开贵阳向东北方向迁徙,穿越重庆东部、湖北和河南西部,最后到达繁殖地——河北省邯郸市北榆林村,迁徙距离1420 km,用时7 d,日均迁徙距离为202.86 km/d;(3)红脚隼日间迁徙,晚间休息,迁徙前期选择在山地、丘陵地带的森林中夜栖,后期进入平原后则在人工林夜栖;(4)红脚隼迁徙时的平均飞行速度为32.19 km/h,最快为48.15 km/h,最慢为18.52 km/h;(5)红脚隼夏季家域面积为54.85 km2,核心活动区面积为2.11 km2。本研究为红脚隼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脚隼 停歇地 繁殖地 家域 核心活动区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荒漠区3种鸟类新记录——猎隼、红隼、崖沙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杰 马存世 +5 位作者 杨宇翔 段志和 马述宏 顾振东 何莉萍 高军 《甘肃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38-40,共3页
报道了石羊河下游荒漠区3个鸟类新记录,猎隼Falco cherrug、红隼Falco tinnunculus和崖沙燕Riparia riparia。该3种鸟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域鸟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猎隼 红隼 崖沙燕 新记录 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
下载PDF
北京地区红隼的迁徙路线和活动区域
17
作者 张微 田颖 +2 位作者 张亚琼 李杰 胡严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57,共9页
红隼(Falco tinnunculus)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能同时适应农村和城市环境的小型猛禽,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4月至7月,为在北京救助的7只红隼佩戴了卫星追踪器,追踪其活动轨迹,依据追踪的动物活动位... 红隼(Falco tinnunculus)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能同时适应农村和城市环境的小型猛禽,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4月至7月,为在北京救助的7只红隼佩戴了卫星追踪器,追踪其活动轨迹,依据追踪的动物活动位点数据,采用净平方位移-时间曲线依次对各红隼的迁徙模式进行了判别,深入分析了迁徙红隼的迁徙时间、距离和路线等,并采用核心密度法分别计算了迁徙及留居型红隼95%及50%活动区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红隼的迁徙模式为部分迁徙,追踪的7只红隼个体(N01~N07)中,4只为留鸟,1只为迁徙鸟,2只居留类型无法准确判断。N01为迁徙红隼,其度夏地和越冬地分别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河北廊坊,此红隼秋季迁徙速度明显高于春季,其春季迁徙距离551 km,历时25 d,平均迁徙速度为22 km/d,而秋季迁徙距离412km,历时2 d,平均迁徙速度为203 km/d,河北承德滦平县是其春季迁徙的重要中途停歇地。不同红隼个体间95%及50%活动区面积均存在较大差异,迁徙红隼N0195%、50%活动区面积在度夏区分别为93.10 km^(2)、17.50 km^(2),在越冬区分别为7.03 km^(2)、0.99 km^(2);留居型红隼95%、50%活动区面积均值分别为1165.34 km^(2)、178.71 km^(2)(n=4),其中最大95%、50%活动区面积分别为4320.26 km^(2)(N0_(2))、648.22 km^(2)(N0_(2)),最小95%、50%活动区面积分别为2.80 km^(2)(N03)、0.29 km^(2)(N03)。本研究揭示了北京地区红隼的迁徙模式、迁徙路线、重要停歇地及活动区状况,为红隼的针对性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隼 卫星追踪 迁徙路线 活动区域
原文传递
红隼翼形态和附肢肌肉的反向性二态
18
作者 刘明杰 李欣 张子慧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693,共7页
反向性别二态性是进化生物学探讨的一个深刻问题,有助于理解物种的适应性和进化过程。猛禽是鸟类中为数不多的反向性别二态性的典型代表,但有关的定量研究并不多见,对体重的比较分析发现其反向性二态的程度与猎物类型有密切关系。表征... 反向性别二态性是进化生物学探讨的一个深刻问题,有助于理解物种的适应性和进化过程。猛禽是鸟类中为数不多的反向性别二态性的典型代表,但有关的定量研究并不多见,对体重的比较分析发现其反向性二态的程度与猎物类型有密切关系。表征猛禽飞行与抓捕能力的翼形态和附肢肌肉的性二态研究相对更少。本研究以9只雌性和3只雄性红隼(Falcotinnunculus)为研究对象,测量了6个翼形态参数,解剖分离了胸大肌和胸小肌,以及14块与抓握相关的后肢肌肉,并对各肌肉质量进行称量。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以探讨翼和肌肉的反向性二态。结果发现,雌鸟的翼展、翼面积和翼负载均大于雄鸟,但雄鸟的翼端比雌鸟更尖。虽然这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雄鸟的飞行能耗低,利于其高效觅食,可为在巢雌鸟和雏鸟提供充足的食物。肌肉质量与功率输出成正比、决定了总的做功能力。雌性胸大肌质量显著高于雄鸟,14块后肢肌肉中仅有第二趾深及浅屈肌和第二趾收肌呈现了显著的反向性二态。腿肌的结果一方面反映了雌鸟与雄鸟抓握能力近似,另一方面也说明雌鸟第二趾在捕猎过程中具有力量优势,使其能捕猎体型稍大的猎物,比雄鸟有相对更大的猎物体型范围。综合前人的研究以及红隼的结果,推测翼形态和附肢肌肉的反向性二态及其程度与体型的反向性二态程度类似,均与食性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隼 翼形态 胸肌 腿肌 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卫星跟踪河北猎隼的秋季迁徙路线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鹏华 范俊功 +3 位作者 陈向阳 杨俊峰 侯建华 高立杰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2-467,共6页
猎隼(Falco cherrug)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为探究猎隼的迁徙规律,2018年9月26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成功为1只猎隼佩戴了卫星追踪器,对其迁徙活动进行了跟踪。此猎隼个体的秋季迁徙路线涉及河北省、内蒙古... 猎隼(Falco cherrug)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为探究猎隼的迁徙规律,2018年9月26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成功为1只猎隼佩戴了卫星追踪器,对其迁徙活动进行了跟踪。此猎隼个体的秋季迁徙路线涉及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6个省区,自东向西迁徙,越冬地为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迁飞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放飞阶段、游荡期和迁飞期,三个阶段的飞行距离分别为297.62 km、1129.69 km和2040.9 km。此猎隼个体每天的飞行时段为(7:33±2:01)时到(18:12±1:09)时,即在白天飞行。平均日飞行时间为(10.44±1.76)h,一天中平均飞行速度有三个高峰,分别为9:00、14:00和18:00时。迁飞过程中的平均飞行速度为(45.77±20.88)km/h,平均日飞行距离(188.65±113.90)km。此猎隼个体在越冬地晚间没有固定的休息点,休息地的海拔在1500~2000 m的位点较多,90%的活动区域面积为85.5 km2。2019年3月7日发现此猎隼个体被电死并悬挂在一根电线杆上,漏电电线杆是猎隼栖息的死亡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猎隼 秋季 迁徙路线 卫星追踪
原文传递
卫星跟踪猎隼失联案例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述潮 马鸣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猎隼(Falco cherrug)是迅速濒危中的物种。对近10年卫星跟踪的67只猎隼进行国籍、性别、信号时长、失联月份统计,分析其死亡原因、受威胁因素以及年返回率。就其中2016年来自俄罗斯和蒙古的10只猎隼进行更详细的死因分析,当发射器不再... 猎隼(Falco cherrug)是迅速濒危中的物种。对近10年卫星跟踪的67只猎隼进行国籍、性别、信号时长、失联月份统计,分析其死亡原因、受威胁因素以及年返回率。就其中2016年来自俄罗斯和蒙古的10只猎隼进行更详细的死因分析,当发射器不再返回信息时,前往GPS最后位点,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拉网式搜索,并分析周围的环境和动物痕迹,将找到的尸体进行解剖,查找死亡原因。结果显示,这67只猎隼中雌鸟有37只,占总数的55.2%,雄鸟有29只,另1只性别未知。其平均信号时长为(201±129.94)d(n=64),小于200 d的占60.9%,小于400 d的占92.2%。年返回率为31.4%;在秋季和初冬季(8~12月)失联的占67.2%。而2016年跟踪的10只猎隼中,获取4只失联猎隼的信息,1只在蒙古国被猎杀,1只死因不详,1只在中国因电击死亡,1只在中国因擦碰和饥饿死亡。卫星跟踪数据显示,猎隼的年返回率明显降低,表明猎隼的处境不容乐观,这引发了猛禽研究专家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猎隼 失联 年返回率 卫星跟踪器(GSM/GPS) 干扰飞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