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leoclimate evolution and aridification mechanism of the eastern Tethys during the Callovian–Oxfordian: evidence from geochemical records of the Qiangtang Basi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
1
作者 Yongyao Zeng Lei Gao Wenqing Zhao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99-211,共13页
Global climate during the Jurassic has been commonly described as a uniform greenhouse climate for a long time.However,the climate scenario of a cool episode during the Callovian-Oxfordian transition following by a wa... Global climate during the Jurassic has been commonly described as a uniform greenhouse climate for a long time.However,the climate scenario of a cool episode during the Callovian-Oxfordian transition following by a warming trend during the Oxfordian(163.53 to157.4 Ma)is documented in many localities of the western Tethys.It is still unclear if a correlatable climate scenario also occurred in the eastern Tethys during the same time interval.In this study,a detailed geochemical analysis on the 1060 m thick successions(the Xiali and Suowa formations)from the Yanshiping section of the Qiangtang Basin,located in the eastern Tethys margin during the Callovian-Oxfordian periods,was performed.To reveal the climate evolution of the basin,carbonate content and soluble salt concentrations(SO_(4)^(2-),Cl^(-))were chosen as climatic indic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climate patterns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Xiali and Suowa form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relatively humid(164.0 to 160.9 Ma),dry(160.9 to159.6 Ma),semi-dry(159.6 to 156.8 Ma).A similar warming climate scenario also occurred in eastern Tethys during the Callovian-Oxfordian transition(160.9 to159.6 Ma).Besides,we clarify that the Jurassic True polar wander(TPW),the motion of the lithosphere and mantle with respect to Earth’s spin axis,inducing climatic shift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aridification of the Qiangtang Basin during the Callovian-Oxfordian transition with a review of the paleolatitude of the Xiali formation(19.7+2.8/-2.6°N)and the Suowa formation(20.7+4.1/-3.7°N).It is because the TPW rotations shifted the East Asia blocks(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Qiangtang,and Qaidam blocks)from the humid zone to the tropical/subtropical arid zone and triggered the remarkable aridification during the Middle-Late Jurassic(ca.165-155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angtang basin The callovian–Oxfordian Geochemistry PALEOLATITUDE PALEOCLIMATE
下载PD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llovian-Oxfordian carbonates in Samandepe gas field,Amu Darya Basin,Turkmenistan 被引量:6
2
作者 Zheng Rongcai Li Yun +3 位作者 Wu Lei Wu Xianzhong Li Fengjie Niu G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71-381,共11页
The Callovian-Oxfordian carbonate reservoir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hydrocarbon reservoir in the Samandepe gas field,Amu Darya basin,Turkmenista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e,Mn and Sr trace elements,and carbon,oxygen ... The Callovian-Oxfordian carbonate reservoir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hydrocarbon reservoir in the Samandepe gas field,Amu Darya basin,Turkmenista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e,Mn and Sr trace elements,and carbon,oxygen and strontium isotopes,the genesis and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bonate reservoirs were studied,and the conclusions were follows:1) Sustained transgressive-regressive cycl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Callovian-Oxfordian.The reservoir of reef-bank facies was well developed in the period of transgression,while the regional dense cap rocks developed in the period of regression;2) The 87 Sr/86 Sr ratio measured from rudist shells yields an age of 157.2 Ma according to the global strontium isotope curve;3) As diagenetic intensity increased,δ 13 C changed little,and δ 18 O showed strong negative deviation but was still limited to the range of Late Jurassic seawater.High Fe and Sr contents,and low Mn content,and the evolutionary trend of δ 13 C and δ 18 O all indicate that diagenesis occurred in a relatively confined environment,where the fluids were relatively reducing and contained hot brine.The stage of diagenesis reached is mesodiagenesis,which is very favorable for preservation of primary pores in carbonates;4) Strong dissolution of reef limestones,burial dolomitization and hydrothermal calcite precipitation were all the result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87 Sr-rich diagenetic fluid and rocks;5)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isotopes,fluid inclusions and vitrinite reflectance show that the diagenetic fluid was compaction-released water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deep,coal-bearing clastic str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element (Fe Sr Mn) carbon oxyge n strontium stable isotopes diagenetic fluid callovian-Oxfordian Samandepe gas field Turkmenistan
下载PDF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in 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1
3
作者 WANG Tong SHAO Longyi +2 位作者 TIAN Ye LU Jing WANG Wenl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769-778,共10页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of northwestern China has been studied based on data from outcrop and borehole sections. Because of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the diversity of basin types, s...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of northwestern China has been studied based on data from outcrop and borehole sections. Because of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the diversity of basin types, such as isochronisms of coal seams and recognition of key sequence boundaries, it is rare to summarize and correlate sequence structure and framework. The types and recogn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quence boundaries of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are revealed by comparing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al styles and the base level cycle. A total of five third-order sequences and 15 systems tracts have been subdivided and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has been reconstructed confirming that the thick coals accumulated in the late stage of transgression system tracts of sequence I (SQ I) and sequence III (SQ III). This idea is of important academic significance for instructing co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enhancing geological effects of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It is also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guaranteeing construction of the large-scale coal production base in northwestern China, accelerating the westward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industry stratag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ositional system sequence stratigraphic characteristics Jurassic (hettangian–callovian) coal basins northwestern China
下载PDF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郑荣才 陈浩如 +3 位作者 王强 崔璀 费怀义 徐文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9-788,共10页
土库曼斯坦东北部的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根据钻井岩芯和分析化验资料,确定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具有特征的前缘缓斜坡沉积模式,可划分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前... 土库曼斯坦东北部的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根据钻井岩芯和分析化验资料,确定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具有特征的前缘缓斜坡沉积模式,可划分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前缘缓斜坡和盆地6个相带。其中台内、台地边缘和前缘缓斜坡为储层发育相带,尤以发育于台地边缘、开阔台地和前缘缓斜坡相带中的礁、滩微相最有利于储层发育。沉积微相和岩性对储层类型及物性有直接控制,特点为高能环境条件下沉积的块状礁灰岩和中-厚层状滩相颗粒灰岩以发育原生孔隙保存良好的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而较低能环境条件下沉积的(含)颗粒微晶灰岩、隐藻灰岩和泥-微晶灰岩以发育基质岩物性很差的裂缝型储层为主。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储层发育受沉积微相、岩性和成岩作用复合控制,以各相带内的礁、滩微相灰岩为高效勘探开发目标的'甜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台地 生物礁 浅滩 储层 卡洛夫-牛津阶 阿姆河盆地 土库曼斯坦
下载PDF
西藏海相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及晚三叠世生物绝灭事件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阴家润 蔡华伟 +3 位作者 周志广 张翼翼 段翔 谢尧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4-254,共11页
1998—2004年间在西藏聂拉木、林周、墨竹工卡和洛扎等地进行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研究表明,西藏隆子县和洛扎县尚未发现具有连续菊石层序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剖面。拉萨以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火山岩时代确定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 1998—2004年间在西藏聂拉木、林周、墨竹工卡和洛扎等地进行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研究表明,西藏隆子县和洛扎县尚未发现具有连续菊石层序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剖面。拉萨以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火山岩时代确定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这有助于解释晚三叠世末期生物绝灭与晚三叠世岩浆侵入和大规模的火山活动有关,但T/J界线尚待精确限定。聂拉木县格米格剖面是特提斯地区唯一未曾“压缩”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剖面,具有瑞替阶MARSHI菊石带、赫塘阶Tibeticum、Callyphyllum和Pleuro-notum菊石带。格米格剖面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碳稳定同位素曲线记录了晚三叠世瑞替阶末期(Marshi菊石带)突然的负偏移,它很有可能和晚三叠世末期的由超级温室效应所产生的生物绝灭事件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晚三叠世末期生物绝灭 瑞替阶 赫塘阶 菊石带 碳稳定同位素负偏移
下载PDF
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沉积-成岩系统 被引量:13
6
作者 文华国 宫博识 +5 位作者 郑荣才 刘合年 吴蕾 陈仁金 李世临 陈守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91-1002,共12页
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萨曼杰佩气田主力油、气产层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为例,根据沉积相、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化序列和相对应的地质作用产物特征,综合研究Fe、Mn、Sr微量元素,C、O、Sr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阴极发光等地球化学... 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萨曼杰佩气田主力油、气产层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为例,根据沉积相、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化序列和相对应的地质作用产物特征,综合研究Fe、Mn、Sr微量元素,C、O、Sr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阴极发光等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成岩环境和成岩流体性质。按'水文体制'将卡洛夫-牛津阶划分为不同成岩阶段的海水-淡水、压实卤水和深循环温压水3个成岩系统,认为沉积-成岩系统与储层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可归结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浅滩相控制了储层的区域分布;早成岩阶段淡水系统溶蚀作用和压实卤水成岩系统的浅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是形成储层的基础;中成岩阶段的温压水成岩系统埋藏溶蚀作用、中-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扩大了储层规模,提高了储层质量,对优质储层发育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碳酸盐岩 储层 沉积-成岩系统 卡洛夫-牛津阶 萨曼杰佩气田 土库曼斯坦
下载PDF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40
7
作者 徐文礼 郑荣才 +2 位作者 费怀义 孙自金 王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54-964,共11页
以岩心描述、薄片和古生物鉴定为依据,结合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和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确定该地层单元属于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识别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礁... 以岩心描述、薄片和古生物鉴定为依据,结合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和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确定该地层单元属于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识别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礁滩、前缘缓斜坡、盆地等6种沉积相类型。以连井沉积相剖面对比、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和纵向演化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揭示出该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经历了台地前缘缓斜坡、台地边缘礁滩、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等交替发育构成多期次海进—海退旋回演化和"开放性宽缓型镶边缓斜坡台地"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台地 沉积相模式 卡洛夫-牛津阶 阿姆河盆地
下载PDF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卡洛夫—牛津阶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 被引量:32
8
作者 徐文礼 郑荣才 +5 位作者 费怀义 吴蕾 陈守春 李世临 刘冬玺 刘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8,120-121,共6页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侏罗系碳酸盐岩气藏局部储层段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状况成为制约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区卡洛夫—牛津阶18口取心井岩心裂缝的观察描述结果,发现该区储层主...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侏罗系碳酸盐岩气藏局部储层段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状况成为制约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区卡洛夫—牛津阶18口取心井岩心裂缝的观察描述结果,发现该区储层主要发育水平裂缝和低角度斜交裂缝,按裂缝之间的切割、限制、组合关系及产状特征,可识别出成岩裂缝和构造裂缝2种成因类型的裂缝,其中构造裂缝对储层发育具有重要贡献。在认识裂缝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次生石英ESR年龄标定、非定向样品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同位素(碳、氧、锶)测定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方法,确定构造裂缝具有3个形成期次,分别对应于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和喜山中期。研究认为,喜山早期和中期的2期裂缝(或断裂)具有极其重要的通源性质,油气充注成藏始于喜山早期,定位于喜山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库曼斯坦 阿姆河右岸 卡洛夫-牛津阶 裂缝特征 形成期次 稳定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声发射 实验
下载PDF
恰什古伊地区碳氧同位素地层学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强 王兴志 +2 位作者 徐剑良 刘斌 张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4,共8页
土库曼斯坦恰什古伊地区有效储集层为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该段GR变化小,旋回分析困难,导致有利储层预测难。利用该区Cha–21井所取岩芯中采集的41个样品测定的碳氧同位素,结合区域沉积演化分析资料,探讨了卡洛夫—牛津阶储层段沉积... 土库曼斯坦恰什古伊地区有效储集层为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该段GR变化小,旋回分析困难,导致有利储层预测难。利用该区Cha–21井所取岩芯中采集的41个样品测定的碳氧同位素,结合区域沉积演化分析资料,探讨了卡洛夫—牛津阶储层段沉积时的海平面变化。结果表明,氧同位素的原始信息已被成岩作用破坏,而碳同位素基本保持了原始特征,因此碳同位素可用于同位素地层研究和古环境分析;据此计算出盐度指数变化范围为128.25~136.63,明显大于海水和淡水的分界标准,反映成岩流体具有较高盐度海源水性质;由δ13C的变化所确定的研究区的海平面变化曲线与卡洛夫—牛津阶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吻合,印证了该区储层地质年代定为卡洛夫—牛津期是准确的;依据海平面变化曲线,将卡洛夫—牛津阶主力储层段分为3个沉积旋回5个演化阶段。该成果填补了该区碳氧同位素地层研究的空白,对深化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的认识及预测储层有利区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层学 沉积旋回 卡洛夫-牛津阶 恰什古伊地区 土库曼斯坦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中部发现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胜强 王剑 +3 位作者 陈明 付修根 吴滔 熊兴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1-527,共7页
最近在北羌塘盆地中部半岛湖地区索瓦组下段中发现了丰富的中侏罗世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这些菊石保存好,特征明显,可以与西特提斯地中海区菊石带进行精细对比。根据区域菊石化石群的对比,含菊石的地层可能不是索瓦组下段,而是夏... 最近在北羌塘盆地中部半岛湖地区索瓦组下段中发现了丰富的中侏罗世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这些菊石保存好,特征明显,可以与西特提斯地中海区菊石带进行精细对比。根据区域菊石化石群的对比,含菊石的地层可能不是索瓦组下段,而是夏里组。早卡洛夫期大头菊石的出现与同期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同步,而地方性的含大头菊石的层序通常也指示了区域性的海侵。羌塘盆地早卡洛夫期大头菊石生物群的发现,证明羌塘盆地在早卡洛夫期还存在区域性的海侵,北羌塘盆地中部的半岛湖地区处于相对较深的广海碳酸盐台地环境,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羌塘盆地在卡洛夫期即发生大规模的海退,发生海退的时间应该在早卡洛夫期之后。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生物群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羌塘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石 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 中侏罗世 北羌塘盆地
下载PDF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层序-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强 颜雪 +4 位作者 徐文礼 郑荣才 李凤杰 王兴志 吴蕾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5-804,共10页
通过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分析,确定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可划分出SQ1~SQ3三个三级层序,其经历了从缓斜坡台地→镶边缓斜坡台地→缓斜坡台地的沉积演化过程,主力储层、产层发育于SQ... 通过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分析,确定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可划分出SQ1~SQ3三个三级层序,其经历了从缓斜坡台地→镶边缓斜坡台地→缓斜坡台地的沉积演化过程,主力储层、产层发育于SQ1和SQ2层序,此三个层序又可进一步划分为TST和HST两个体系域。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编制了SQ1、SQ2和SQ3层序各体系域的岩相古地理图,并探讨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规律,认为SQ1-HST、SQ2-TST和SQ2-HST三个体系域中叠置发育的台缘礁滩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相带,应成为今后的勘探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岩相古地理 台缘礁滩 卡洛夫-牛津阶 阿姆河盆地
下载PDF
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岩流体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郑荣才 刘合年 +3 位作者 吴蕾 陈仁金 史建南 李凤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1-970,共10页
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为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主力天然气产层,以储层岩石学分析为基础,结合Fe、Sr、Mn微量元素和C、O、Sr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储层成因和成岩流体性质,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由厚壳蛤壳体测定的87Sr/8... 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为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主力天然气产层,以储层岩石学分析为基础,结合Fe、Sr、Mn微量元素和C、O、Sr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储层成因和成岩流体性质,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由厚壳蛤壳体测定的87Sr/86Sr比值在全球锶同位素地层曲线上可标定的年龄为157.2Ma,储层发育层位属于卡洛夫-牛津阶;(2)卡洛夫-牛津阶为一持续海侵-海退旋回,持续海侵期是礁、滩相储层形成期,而持续海退期为致密盖层发育期;(3)较高的Fe和Sr及较低的Mn含量,以及伴随成岩强度加大δ13C变化不大而δ18O向负值方向偏移的演化趋势,证明成岩作用发生在缺乏大陆淡水影响和以温度为主控因素的还原性封闭系统中;(4)综合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流体包裹体和镜质体反射率特征,可确定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仍处在中成岩阶段;(5)礁、滩相灰岩的溶蚀、埋藏白云化和充填缝、洞的方解石是不同成岩阶段的水-岩反应产物,成岩流体主要来自于深部富Sr的地层热卤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微量元素 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 成岩流体 卡洛夫-牛津阶 阿姆河盆地
下载PDF
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卡洛夫阶—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45
13
作者 张兵 郑荣才 +2 位作者 刘合年 吴蕾 陈仁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卡洛夫阶—牛津阶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丰富,发育有台地前缘缓斜坡、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浅滩、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5个相带,储层岩性主要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浅滩相的礁灰岩、生物屑灰岩和鲕粒灰岩等,具有厚度大和大多... 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卡洛夫阶—牛津阶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丰富,发育有台地前缘缓斜坡、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浅滩、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5个相带,储层岩性主要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浅滩相的礁灰岩、生物屑灰岩和鲕粒灰岩等,具有厚度大和大多为优质储层的特点。以岩芯观察描述和薄片鉴定为基础,综合利用地质、钻井、地震等资料,深入探讨了萨曼杰佩气田卡洛夫阶—牛津阶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和储层类型,划分出孔洞缝型、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和裂缝性储层类型,确定孔洞缝复合型储集层主要发育于高能环境下形成的台地边缘生物礁相带;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主要发育在相对高能的台地边缘浅滩相带,在开阔台地台内浅滩中也有一定规模的发育;裂缝型储层主要分布在泻湖和潮下等低能相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储层类型的测井相响应模式。研究了岩性、沉积相以及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认为高能的礁、滩相带最有利储层发育,而强烈的压实和胶结作用是破坏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库曼斯坦 萨曼杰佩气田 卡洛夫阶—牛津阶 碳酸盐岩储层 沉积相 测井相 成岩作用
下载PDF
阿姆河盆地恰什古伊地区卡洛夫—牛津阶储层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强 费怀义 +3 位作者 刘合年 程绪彬 吴蕾 王兴志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2期41-48,共8页
恰什古伊气田是中亚管线的核心供气气田之一,受早期恰什古伊地区钻井成功率低及取心收获率低的影响,其储层特征不明确,这给该区的勘探评价与开发工作造成了较大困难。利用目的层段的系统岩心资料,开展了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岩心物... 恰什古伊气田是中亚管线的核心供气气田之一,受早期恰什古伊地区钻井成功率低及取心收获率低的影响,其储层特征不明确,这给该区的勘探评价与开发工作造成了较大困难。利用目的层段的系统岩心资料,开展了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岩心物性和孔隙结构分析等实验,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气田主要层段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恰什古伊地区储层的储集性能主要表现为中—低孔、低渗,储层孔喉组合以中、小孔-小喉组合为主。通过综合评价,将区块内储层分为3级,并研究了各级储层特征,同时发现区块的岩石类型、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影响显著。该研究可为恰什古伊气田的进一步评价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气田周边的滚动勘探与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洛夫—牛津阶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恰什古伊地区 阿姆河盆地
下载PDF
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阴极发光性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23
15
作者 郑荣才 赵灿 +3 位作者 刘合年 吴蕾 陈仁金 李凤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7-385,共9页
以岩石学特征分析为基础,阴极发光为手段,结合Fe-Mn-Sr微量元素和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各类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特征,认为:(1)泥-微晶灰岩具备较弱的阴极发光性,与很低的Mn和较高的Fe含量有... 以岩石学特征分析为基础,阴极发光为手段,结合Fe-Mn-Sr微量元素和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各类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特征,认为:(1)泥-微晶灰岩具备较弱的阴极发光性,与很低的Mn和较高的Fe含量有关,保存了原始海水信息;(2)各类生物碎屑发光性不尽相同,以腕足、厚壳蛤和有孔虫化石发光性最弱、对原始海水的信息保存最好;(3)原生孔隙发育的颗粒灰岩和生物礁灰岩中的胶结物阴极发光性显示出明显的多世代现象,分别保存了海水成岩环境、近地表-浅埋藏地层封存水成岩环境和中-深埋藏深循环温压水成岩环境的成岩流体信息;(4)白云质灰岩中的微-粉晶白云石发光性最弱,结合其偏负的δ18O和较高的Fe与Mn含量,表明白云石化机制与埋藏成岩作用密切相关;(5)按裂缝充填物的阴极发光性差异,可识别出3个与声发射试验结果相吻合的破裂期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发光 微量元素 O同位素 成岩环境 卡洛夫-牛津阶 土库曼斯坦
下载PDF
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23
16
作者 董霞 郑荣才 +3 位作者 吴蕾 陈仁金 杨锐 李凤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2期54-61,共8页
以露头剖面测量、岩心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为依据,探讨了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规律,其中对储层起破坏作用的为胶结、压实-压溶、硅化、硬石膏化及天青石化和次生矿物的充填等,而对储层贡献最大的建设性... 以露头剖面测量、岩心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为依据,探讨了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规律,其中对储层起破坏作用的为胶结、压实-压溶、硅化、硬石膏化及天青石化和次生矿物的充填等,而对储层贡献最大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白云岩化、重结晶、溶蚀和破裂等,形成了以生物体腔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溶孔和溶裂缝等多种原生与次生孔隙组合的储层基本特征。通过再造成岩序列和恢复孔隙演化历史,可知该气田分别经历了以原生孔隙为主→剩余原生孔隙为主→剩余原生孔隙为主叠加次生孔隙→次生孔隙为主叠加原生孔隙的组合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及演化 成岩序列 卡洛夫-牛津阶组 萨曼杰佩气田 土库曼斯坦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盆地中侏罗世塔尔尕组孢粉植物群及地层和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德昕 王永栋 +1 位作者 何卓生 董凯林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344,共12页
新疆塔里木盆地侏罗系分布广泛,在库车凹陷和塔西南区发育最好。目前对库车凹陷的三叠纪和侏罗纪孢粉植物群研究较为深入,而对塔西南区侏罗纪孢粉化石专题研究不多,尚未建立孢粉组合。作者基于塔西南区乌恰中侏罗统塔尔尕组发现的孢子花... 新疆塔里木盆地侏罗系分布广泛,在库车凹陷和塔西南区发育最好。目前对库车凹陷的三叠纪和侏罗纪孢粉植物群研究较为深入,而对塔西南区侏罗纪孢粉化石专题研究不多,尚未建立孢粉组合。作者基于塔西南区乌恰中侏罗统塔尔尕组发现的孢子花粉33属48种的研究,建立了塔尔尕组孢粉组合。该组合以掌鳞杉科花粉Classopollis的优势和真蕨目桫椤科孢子Cyathidites的繁盛为特征,并含有丰富多样且颇具侏罗纪色彩的孢子花粉化石类型。该组合与西欧和俄罗斯巴柔期至巴通期孢粉组合以及北美和澳大利亚巴柔期至卡洛夫期孢粉组合可以进行对比;与我国新疆库车恰克马克组、陕西延安直罗组和湖北兴山沙溪庙组等孢粉组合也可对比。根据孢粉学证据,塔尔尕组的时代应属于中侏罗世晚期(巴通期至卡洛夫期)。当前孢粉植物群支持我国侏罗纪南北植物地理区系之西端分界之划分方案,即塔西南乌恰处于界线以南,而库车处于分界以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植物群 巴通期--卡洛夫期 中侏罗世 塔尔尕组 塔里木盆地 新疆
下载PDF
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崔璀 郑荣才 +4 位作者 王强 宋海强 吴蕾 费怀义 文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2-804,共13页
土库曼斯坦东北部的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均由海侵和高位两个体系域构成。总体表现为水体向上变浅序列。通过应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 土库曼斯坦东北部的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均由海侵和高位两个体系域构成。总体表现为水体向上变浅序列。通过应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对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台地储层沉积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划分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礁滩、前缘缓斜坡和盆地6个相带。确定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及前缘缓斜坡的坡内礁、滩相沉积最有利储层发育。储层岩性主要为厚壳蛤礁灰岩和各类颗粒灰岩,以发育保存良好的原生孔隙型与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认为台地边缘和斜坡内的储层分布明显受沉积期的有利礁、滩相带和埋藏期成岩作用等复合因素控制,这一特点可作为油气勘探潜力分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地震沉积学 礁、滩相带 卡洛夫-牛津阶 阿姆河盆地 土库曼斯坦
下载PDF
西藏北部安多地区中侏罗统(巴通阶—卡洛夫阶)菊石 被引量:9
19
作者 阴家润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6,共16页
最近从藏北安多地区中侏罗统发现较丰富的菊石类化石,巴通期的菊石有OxyceritesoppeliElmi,Ho moeoplanulitescf. homoeomorphus(Buckman),H. cf. acuticosta(Roemer), Choffatiacf. vicentiMangold, Siemiradzkiacf. matisconensis(Lis... 最近从藏北安多地区中侏罗统发现较丰富的菊石类化石,巴通期的菊石有OxyceritesoppeliElmi,Ho moeoplanulitescf. homoeomorphus(Buckman),H. cf. acuticosta(Roemer), Choffatiacf. vicentiMangold, Siemiradzkiacf. matisconensis(Lissajous), Proceritessp., Neuquenicerascf. yokoyamaiKobayashiandFukada和Indosphinctessp.。卡洛夫期的菊石有Oxyceritescf. subcotarius(Oppel), Macrocephalites? sp., Homoeoplanulitescf. furculus(Neumayr),Indospinctes(Elatmites) cf. reveliMangold和Reineckeitessp.。其中Indosphinctes,Indospinctes(Elatmites),Neu queniceras,Siemiradzkia和Procerites等属(或亚属)在西藏北部地区为首次报道。安多地区中—晚巴通期和早卡洛夫期菊石动物群凸现较强的地方性色彩; 晚巴通期ORBIS菊石带和早卡洛夫期KOENIGI菊石带是藏北地区菊石动物群扩散的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安多地区 中侏罗统 菊石 化石 巴通阶-卡洛夫阶 动物群扩散 形态特征
下载PDF
阿姆河右岸AS区块卡洛夫-牛津组生物礁层正演模拟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忠玉 陈发景 +1 位作者 陈昭年 曾栋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1-203,共3页
依据阿姆河右岸AS区块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组不同岩性段的地质特征和电性特征,建立了生物礁的地质模型,通过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生物礁模型的地震响应。研究区生物礁模型正演的地震响应特征为丘形和透镜状反射,礁的边缘反射波常出现上超及... 依据阿姆河右岸AS区块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组不同岩性段的地质特征和电性特征,建立了生物礁的地质模型,通过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生物礁模型的地震响应。研究区生物礁模型正演的地震响应特征为丘形和透镜状反射,礁的边缘反射波常出现上超及绕射地震反射现象,反射波有向上穹隆冲顶现象,生物礁顶部反射波为波谷弱反射,振幅变弱,波形不连续;生物礁反射波内部为杂乱或者弱反射,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的连续性与围岩有较大的差异,生物礁内部与两翼地层相比,反射波反映的厚度明显增大。这与本区含生物礁井的过井地震剖面特征一致,从而可根据生物礁正演模拟结果识别生物礁的地震特征并建立生物礁识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库曼斯坦 阿姆河盆地 卡洛夫-牛津组 上侏罗统 生物礁 正演模拟 地震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