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LACC时代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妮娜 杨雯 +1 位作者 徐佳 孟元光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5期448-455,共8页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方式主要为宫颈癌根治术,手术入路包括经腹、经阴道等,手术方法主要有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等。它们历经时间考验显示出各自的优势,给临床妇科肿瘤医生更多的选...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方式主要为宫颈癌根治术,手术入路包括经腹、经阴道等,手术方法主要有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等。它们历经时间考验显示出各自的优势,给临床妇科肿瘤医生更多的选择空间,特别是其中的微创手术方式更加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然而,2018年LACC(Laparoscopic Approach to Cervical Cancer)研究横空出世,其结论认为早期宫颈癌患者经腹手术预后优于腹腔镜手术,带来巨大的争议与讨论。本文主要回顾各类型宫颈癌根治术的发展历史,并对后LACC时代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讨论,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癌根治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微创手术 开腹手术 lacc
下载PDF
LACC集中采编系统(单机版)下中文机读书目数据上传之浅见
2
作者 秦春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7年第11期169-170,182,共3页
通过对在LACC集中采编系统(单机版)下开展机读书目数据上传业务中的实际操作,探讨了在该系统下分编书目数据中存在的不足与修正方法。
关键词 lacc集中采编系统(单机版) 中文机读书目数据 数据上传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值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健 孔德军 +4 位作者 胡祥 肖科 李虹成 涂波 刘冬梅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DWI-ADC)值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住院行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的72例患者,依据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32例)和无效组(40例)。所有...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DWI-ADC)值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住院行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的72例患者,依据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32例)和无效组(40例)。所有患者均按2次/周、5.75 Gy/周的频率开展腔内后装放射治疗,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2次后的ADC值及ADC值差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值预测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同步放化疗,治疗期间36例患者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减少,5例患者粒细胞减少性发热,25例患者贫血,5例患者血小板减少,2例患者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其相关不良反应均为1~2级;有效组放射治疗前ADC值显著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8,P<0.05),放射治疗2次后ADC值、ADC差值显著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0,t=5.738;P<0.05);ADC差值预测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以0.46为ADC差值临界值(cut-off),其预测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00%和78.12%。结论:ADC值可作为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的可靠指标,其中放射治疗前及放射治疗2次后的ADC差值预测效能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MR) 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 腔内后装放射治疗 疗效 弥散加权成像(DWI) 表观弥散系数(ADC)
下载PDF
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春艳(综述) 刘文欣(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280-1283,共4页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对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近年来治疗性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过继性T细胞疗法等免疫治疗在宫...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对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近年来治疗性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过继性T细胞疗法等免疫治疗在宫颈癌中应用广泛,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将对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临床研究及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同步放化疗 新辅助治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铂类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效果及对Smac Survivin M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志安 易红艳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究紫杉醇联合铂类新辅助化疗(NACT)在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LACC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究紫杉醇联合铂类新辅助化疗(NACT)在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LACC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患者予以紫杉醇+顺铂化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顺铂+5-氟尿嘧啶(5-FU)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手术指标、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宫颈癌组织中Smac表达情况差异,观察治疗前后血清Survivin、MMP-2水平变化情况,记录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宫颈癌组织中Smac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血清Survivin、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铂类NACT对LACC有较强疗效,能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机体内Smac、Survivin、MMP-2表达,抑制肿瘤转移,有利于病情转归。但应警惕毒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lacc NACT SMAC MMP-2
下载PDF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background including evidence-based data, pitfalls of the data, limitation of treatment in certain groups 被引量:7
6
作者 Yukiharu Todo Hidemichi Watari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21-227,共7页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CRT) is regarded as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locally advanced uterine cervical cancer (LACC), including stage Ib2-IVa diseas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CRT) is regarded as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locally advanced uterine cervical cancer (LACC), including stage Ib2-IVa diseas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 staging]. However, approximately a third of eligible patients in previous studies died of LACC despite receiving CCRT. The therapeutic significance of CCRT alone in stage Ⅲ-IVa disease has not yet been confirme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some LACC is beyond the scope of CCRT.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review is to highlight some challenging work aimed at overcoming this seemingly intractable disease. CCRT with increased peak concentrations of cisplatin (CDDP), surgery following CCRT, adjuvant chemotherapy (CT) following CCRT, and neoadjuvant CT followed by CCRT are strategies expected to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CCRT. If patients with LACC were divided into those with low-risk or high-risk systemic disease or prognoses, novel strategies should be assessed in the group with high-risk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CRT)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lacc) adjuvant chemotherapy (CT)
下载PDF
基于学习主动中心轮廓模型的场景文本检测 被引量:5
7
作者 谢斌红 秦耀龙 张英俊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4-252,262,共10页
在场景文本检测领域,存在由于文本尺寸波动较大导致的小文本漏检、大文本欠检测和多尺度文本边界检测错误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学习主动中心轮廓模型的场景文本检测网络。在残差网络ResNet的基础上构建多尺度特征权重融合... 在场景文本检测领域,存在由于文本尺寸波动较大导致的小文本漏检、大文本欠检测和多尺度文本边界检测错误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学习主动中心轮廓模型的场景文本检测网络。在残差网络ResNet的基础上构建多尺度特征权重融合模型,对输入的场景文本图片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和权重融合,并计算出最终的特征融合图,适应场景文本长宽比变化较大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将融合后的特征图输入到学习主动中心轮廓模型预测文本框的中心点和边界,该模型为场景文本检测提供丰富先验知识,以解决多尺度文本检测框包含过多背景或部分包围文本造成的边界检测错误问题。在MSRA-TD500、IC13、IC15和IC17MLT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能够提高多尺度场景文本检测的准确率,其中在MSRA-TD50数据集上F-measure为0.83,相较于MSR方法提升1%,在IC13数据集上F-measure为0.91,相较于PixelLink网络提升2%,在IC15数据集上F-measure值为0.87,相较于PSENet网络提升1%,在IC17MLT数据集上F-measure值为0.74,相较于TridentNet网络提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文本检测 多尺度特征提取 权重融合 主动轮廓模型 学习主动中心轮廓模型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用指标与病情活动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吴杰 李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常用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并对目前常用的狼疮活动性评估标准中部分指标的选择及权重赋值问题进行一些评析。方法采用横断调查研究的方法,根据LACC标准对首次就... 目的探讨常用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并对目前常用的狼疮活动性评估标准中部分指标的选择及权重赋值问题进行一些评析。方法采用横断调查研究的方法,根据LACC标准对首次就诊的202例SLE患者病情进行分析,运用SPSS11.5软件对16项常用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与病情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根据LACC标准,202例患者有104人病情缓解(51.5%),98人病情活动(48.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ds-DNA抗体(OR=13.756,P=0.000)、补体(OR=10.392,P=0.001)、尿常规(OR=8.191,P=0.002)、血常规(OR=7.329,P=0.004)、皮疹(OR=11.601,P=0.005)、脱发(OR=8.390,P=0.005)、黏膜溃疡(OR=9.069,P=0.007)及血沉(OR=3.809,P=0.037)与病情活动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其余指标则与病情活动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目前常用的狼疮活动性评估标准中部分指标的选择及权重赋值存在问题。可以利用抗ds-DNA抗体、补体、尿常规、血常规、皮疹、脱发、黏膜溃疡和血沉方便地监测SLE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情活动 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 尿常规 实验室指标 抗ds—DNA抗体 补体 评估标准 评析 赋值
下载PDF
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9
作者 Qin Wu Yi Zhang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9年第9期537-540,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reoperative 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NAIC) in treating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er. Methods: Nineteen locally advanced ...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reoperative 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NAIC) in treating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er. Methods: Ninetee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LACC) patients from November 2003 to November 2005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NAIC was administrated 2 courses every 2 week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30 mg/m^2 bleomycin and 50 mg/m^2 cisplatin via bilateral femur artedes. The response to NAIC was assessed by pelvic examination and imaging diagnostics and histological analysis. Two weeks after NAIC radical hysterectomy with pelvic lymphadenectomy was performed. Results: Radical hysterectomy with pelvic lymphadenectomy were performed in 18 patients successfully. The mean tumor reduction rate was 73.04%. The overall clinical response rate of NAIC was 84.2% with 2 complete responses and 16 partial responses. Only 1 nonresponder. Six of 7 cases who had parametrial infiltration had a absence after chemotherapy,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observed in 1 case who followed by radiotherap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umor volume prior to treatment was determining factor affecting the efficacy of NAIC in LACC. Conclusion: pre-operative NAIC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LACC, minimized the size, eliminate effectively the pathologic dsk factors in the pelvic cavity, to improve the operability in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ith stage lib or above, considered inoper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lacc) 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NAIC) SURGERY
下载PDF
基于Eclipse平台的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仿真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煜 何德峰 +1 位作者 吴赛男 郭海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50-255,266,共7页
自适应巡航控制是一种先进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减轻驾驶员的工作量并且可以提高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目前一般都是通过Mat Lab仿真曲线来检验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但该方式不够直观形象。基于Eclipse平台,用JAVA语... 自适应巡航控制是一种先进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减轻驾驶员的工作量并且可以提高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目前一般都是通过Mat Lab仿真曲线来检验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但该方式不够直观形象。基于Eclipse平台,用JAVA语言搭建一个具有动态效果的车辆巡航控制仿真平台。该平台可以模拟多种典型驾驶工况,直观有效地展现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的结果。最后,在该仿真平台上设计最优PD控制算法和智能驱动驾驶(IDM)控制算法验证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结果。结果表明,该Eclipse仿真平台能够有效地模拟多种驾驶工况,且能够直观有效地验证多种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LIPSE平台 自适应巡航控制(ACC) 最优比例和微分(PD)控制 智能驾驶模型(IDM)控制
下载PDF
铅酸蓄电池最大可充电流的定义探讨——一种适合于电动汽车回馈制动应用的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万樯 温旭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3-335,338,共4页
提出了在电动汽车实际运行时定义回馈制动中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最大可充电流的实验方法。通过对汽车运行工况及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器功率的分析 ,确定了定义最大可充电流的时间参数 ,从而得到最大可充电流的定义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 提出了在电动汽车实际运行时定义回馈制动中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最大可充电流的实验方法。通过对汽车运行工况及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器功率的分析 ,确定了定义最大可充电流的时间参数 ,从而得到最大可充电流的定义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最大可充电流 定义 电动汽车 回馈制动
下载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翟艳芝 方梓羽 《现代医院》 2019年第3期417-420,424,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结不同转移模式的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6年7月在广西柳州工人医院初治、病历资料完整的局部晚期(ⅠB2,ⅡA2,ⅡB)宫颈癌为研究对象,行RH+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 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结不同转移模式的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6年7月在广西柳州工人医院初治、病历资料完整的局部晚期(ⅠB2,ⅡA2,ⅡB)宫颈癌为研究对象,行RH+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纳入研究病例共100例。所有病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部位和模式分为阶梯式转移和跳跃式转移组,再进一步研究不同淋巴结转移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纳入本研究的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例中淋巴结阶梯式转移的比率为68%,跳跃式转移的比率为32%,两组病例比较平均年龄、临床分期占比、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宫颈深肌层浸润率及LVSI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宫旁转移率在跳跃式转移组明显高于阶梯式转移组(P=0. 003)。阶梯式转移组SCC平均值显著高于跳跃式转移组(P=0. 043)。所有病例进行随访12~60个月,平均23个月,失访6例,2年内复发32例。其5年生存率为57. 29%。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组死亡19例,5年生存率为36. 7%;阶梯式转移组死亡25例,5年生存率为59.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传统意义上宫颈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大多数遵循着阶梯式转移模式,故对于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辨识及检测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但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发生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的比例会相应增高,其与宫旁转移及高SCC有关。因其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应引起重视,从而更准确地评估预后,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阶梯式 跳跃式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宫颈癌四野盒式照射联合ICBT融合剂量学研究
13
作者 何娅 杨金平 +3 位作者 刘伟 石翔翔 张建文 岳宏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6期2664-2668,共5页
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四野盒式照射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融合剂量学分布。方法:20例LACC患者,行MRI和模拟CT扫描,融... 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四野盒式照射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融合剂量学分布。方法:20例LACC患者,行MRI和模拟CT扫描,融合MRI/CT图像,勾画靶区和OARs。设置四野/ICBT计划,单独计算靶区和OARs剂量,相加为几何剂量;叠加四野与ICBT形成融合计划,计算靶区和OARs融合剂量。计算ICBT对靶区和OARs剂量贡献。结果:几何计算导致低估靶区剂量和高估OARs剂量。除GTV外,ICBT对CTV和PTV也有贡献。膀胱充盈及空虚比较,靶区几何剂量低于融合剂量(P<0.05),OARs几何剂量高于融合剂量(P<0.05)。膀胱充盈有利于降低OARs剂量。结论:LACC四野联合ICBT放疗融合剂量学评估可能优于几何评估,但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膀胱保持一定容量有利于降低OARs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状态 四野盒式放疗 融合剂量 局部进展期宫颈癌 腔内近距离放疗
下载PDF
LACC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5
14
作者 屈庆喜 张远丽 +1 位作者 石比伯 张师前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0-323,共4页
LACC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接受微创手术相比于开腹手术的患者有更高的复发率和更低的生存率。基于该研究结果,目前包括安德森癌症中心在内的国内外医疗机构均已停止或减少对ⅠA2~ⅠB1期子宫颈癌患者提供微创手术。文章在回... LACC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接受微创手术相比于开腹手术的患者有更高的复发率和更低的生存率。基于该研究结果,目前包括安德森癌症中心在内的国内外医疗机构均已停止或减少对ⅠA2~ⅠB1期子宫颈癌患者提供微创手术。文章在回顾LACC试验结果的同时,分析了目前妇科肿瘤学界对LACC研究结论存在的疑问及微创手术的改良空间,探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价值及中国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微创手术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lacc
原文传递
藏药十味诃子丸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幸福 才毛 骆桂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1-55,共5页
目的:建立藏药十味诃子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通过显微可鉴别出红花和诃子;TLC法可鉴别出诃子、红花、山矾叶、紫草茸、獐牙菜和藏茜草... 目的:建立藏药十味诃子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通过显微可鉴别出红花和诃子;TLC法可鉴别出诃子、红花、山矾叶、紫草茸、獐牙菜和藏茜草及其活性成分的特征斑点;羟基红花黄色素A回归方程为Y=2.526 3 ×10^6X-1.1957 ×10^4(r=0.999 7)线性范围0.013 6 ~0.271 7μg;没食子酸方程Y=3.052 9×10^6X-9.392×10^3(r =0.999 7),线性范围0.157 9 ~0.947 5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99.1%;RSD分别为2.2%,1.6%(n=6).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全面控制十味诃子丸的质量,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准确,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味诃子丸 红花 诃子 紫草茸 藏茜草 獐牙菜 山矾叶 羟基红花黄色素A 没食子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