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张翀 段显亮 王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146-148,共3页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4例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4例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前后C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可提高术后SF-36评分,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以及降低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骨性愈合 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间接复位技术联合philos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二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2
作者 殷子敬 林柳陆 +2 位作者 彭建 区钰强 张云航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688-1691,1712,共5页
目的:探讨间接复位技术联合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hilos)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二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Neer二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实施传统切开内固定... 目的:探讨间接复位技术联合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hilos)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二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Neer二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实施传统切开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实施间接复位术+philos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及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CMS);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1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随着时间推移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Neer评分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eer评分优良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CMS总分及日常活动、肩关节活动范围、患肢力量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对Neer二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间接复位技术联合philos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r二部分肱骨近端骨折 间接复位技术 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术后恢复 肩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系统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薛力 陈勤 +4 位作者 周政 邵勇 邱建中 关龙 王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79-98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系统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3月~2006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17~69岁,平均39岁。车祸伤8例,跌伤7例,均...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系统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3月~2006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17~69岁,平均39岁。车祸伤8例,跌伤7例,均为急性损伤。术后采用JOA肩部疾患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术后患者伤121均I期愈合,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15例患者均获9~34个月随访,平均16.4个月。根据JOA肩部疾患疗效评分标准,JOA总平均分为93.1分,疼痛评分为28.0分,功能评分为18.8分,活动范围评分为26.3分。X线片检查示锁骨骨折于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3.9个月。未发现肩锁关节半脱位及脱位。结论应用锁骨钩钢板系统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固定可靠,能早期行功能锻炼,术中应保护肩袖和肩锁关节周围组织减少损伤,骨折愈合后内固定需尽早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钩钢板 neerⅡ型 锁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接骨术治疗Neer分型Ⅲ~Ⅳ部分肱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5
4
作者 彭辉 庄小强 +3 位作者 白宇 方旭 黄晖 陆生林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779-1782,共4页
目的观察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与经皮微创接骨术(MIPPO)治疗Neer分型Ⅲ~Ⅳ部分肱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50例Neer分型Ⅲ~Ⅳ部分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ORIF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MIPPO治... 目的观察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与经皮微创接骨术(MIPPO)治疗Neer分型Ⅲ~Ⅳ部分肱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50例Neer分型Ⅲ~Ⅳ部分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ORIF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MIPP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和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采用ORIF相比,采用MIPPO治疗Neer分型Ⅲ~Ⅳ部分肱骨骨折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及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neer分型Ⅲ~Ⅳ部分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经皮微创接骨术 肩关节功能 疗效
下载PDF
TightRope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晨 胡劲涛 +7 位作者 邱斌松 顾海峰 章水均 徐跻峰 姚斌 陈垍航 夏冰 毕擎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544-548,共5页
目的分析TightRope(TR)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手术治疗的55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24例患者选择TR钢板治疗,其中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36.6岁;31例患者选择锁... 目的分析TightRope(TR)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手术治疗的55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24例患者选择TR钢板治疗,其中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36.6岁;31例患者选择锁骨钩钢板治疗,其中男24例,女7例,平均年龄36.7岁。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5天疼痛,术后6个月(未拆除钢板)及术后1年疼痛、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末次随访时的喙锁间隙及愈合后骨折移位情况。结果在术后第5天的VAS疼痛评分中,锁骨钩钢板组大于TR组;术后6个月锁骨钩钢板组的Constant评分及SF-36低于TR组(Constant评分:86.3比90.5;SF-36:81.7比92.4,P<0.05),VAS疼痛评分前者高于后者(2.1比0.3,P<0.05),术后6个月随访中锁骨钩钢板未拆除时锁骨钩钢板组有5例患者出现肩峰撞击症,在钢板拆除后症状消失。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锁骨钩钢板组Constant评分较术后6个月有改善,但仍低于TR组(90.7比93.1,P<0.05),SF-36评分TR组优于锁骨钩钢板组(87.5比93.3,P<0.05),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钩钢板组在钢板拆除后出现2例肩袖损伤,2例均行保守治疗后得到改善。两组患者末次随访喙锁间隙及骨折端移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治疗卜NeerⅡ型锁骨骨折上两种钢板的治疗均能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TR钢板具有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的优势,是NeerⅡ型锁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ROPE 锁骨骨折 neer Ⅱ型
下载PDF
TightRope系统和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庭波 胡涛 +1 位作者 许勇 彭文飞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对比TightRope系统和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37例,其中TightRope带袢双钛板治疗组17例,锁骨钩钢板治疗组2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目的对比TightRope系统和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37例,其中TightRope带袢双钛板治疗组17例,锁骨钩钢板治疗组2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后3、6、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骨折愈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但TightRope带袢双钛板治疗组手术切口更小(P<0.01)。TightRope带袢双钛板治疗组术后3和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高于锁骨钩钢板组,尤其在肩关节疼痛、日常生活和活动范围方面(P<0.01)。术后12个月锁骨钩钢板治疗组与TightRope带袢双钛板治疗组Constant-Murley评分相当,但前者的疼痛评分仍低于后者(P=0.02)。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术后1年内未发现严重并发症,不需要翻修手术。结论双切口结合TightRope带袢双钛板治疗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与锁骨钩钢板治疗相比更利于早期症状改善和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 TightRope系统 锁骨钩钢板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 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邵朋 陈志祥 于振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6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髓内...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颈干角为(131.7±6.6)°、肩关节优良率为85.29%,与对照组的(132.5±6.8)°、82.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在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颈干角与肩关节功能,但肱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术后骨折愈合较快,因此对于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建议优先考虑行肱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髓内钉 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微创钢板接骨术与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焱 郭景芳 +2 位作者 秦春耀 陈国辉 赵启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微创钢板接骨术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骨折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就诊于我院骨科诊断符合老年Neer四部分骨折患者94例,其中微创骨板接骨术53例(微创组),人工肱骨头置换术41例... 目的对比研究微创钢板接骨术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骨折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就诊于我院骨科诊断符合老年Neer四部分骨折患者94例,其中微创骨板接骨术53例(微创组),人工肱骨头置换术41例(置换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住院费用及疗效。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置换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13,P<0.05;t=11.313,P<0.05);而微创组一次性手术费用与置换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24,P>0.05)。微创组术后Neer评分25例优、23例良,置换组术后Neer评分20例优、14例良,微创组治疗总有效率90.6%(48/53)高于置换组82.9%(34/41),上述结果,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2,P<0.05)。结论微创钢板接骨术术后并发症少,术后Neer可获得满意评分,且不增加手术风险及费用,适用于老年Neer四部分骨折,而肱骨头置换术则更宜治疗复杂性和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钢板接骨术 股骨头置换术 neer四部分骨折
下载PDF
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建敏 王猛 毕龙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 探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NeerⅡ~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20例,其中NeerⅡ型32例(NeerⅡ型组),NeerⅢ型46例(N... 目的 探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NeerⅡ~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20例,其中NeerⅡ型32例(NeerⅡ型组),NeerⅢ型46例(NeerⅢ型组),NeerⅣ型42例(NeerⅣ型组)。记录三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肩关节前屈上举、外旋、外展角度,以及各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NeerⅣ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高于NeerⅢ型组和NeerⅡ型组,且NeerⅢ型组高于NeerⅡ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NeerⅡ型组的术后负重时间短于NeerⅢ型组和NeerⅣ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NeerⅢ型组和NeerⅣ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5.28±3.62)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NeerⅡ型组VAS评分明显低于NeerⅢ型组和NeerⅣ型组,且NeerⅢ型组明显低于NeerⅣ型组,而Constant-Murley评分和ASES评分NeerⅡ型组明显高于NeerⅢ型组和NeerⅣ型组,且NeerⅢ型组明显高于NeerⅣ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三组患者肩关节前屈上举、外旋和外展角度均明显增加,且NeerⅡ型组明显大于NeerⅢ型组和NeerⅣ型组,NeerⅢ型组明显大于NeerⅣ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eer分型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负重时间呈正相关,与术后Constant-Murley评分和ASES评分呈负相关(P<0.001)。结论 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但不同Neer分型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不同,因此术后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以提高肩关节功能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解剖锁定钢板 neer分型 肩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陆骁臻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Neer 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1例Neer 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并与同期采用锁定钢板治疗8例类似患者作比较,采用Neer疗效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Neer 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1例Neer 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并与同期采用锁定钢板治疗8例类似患者作比较,采用Neer疗效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人工肱骨头置换的11例患者均能完成主动穿衣、梳头、系腰带、摸背等日常生活动作。疗效优4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1.8%。随访中未发现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假体松动及肩部肌肉明显萎缩等严重并发症产生,仅有2例主诉偶有肩痛或侧卧时患肩疼痛。而8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分别为优0例、良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48);而Neer总评分肱骨头置换组明显高于锁定钢板组(t=5.200,P=0.000);8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患者出现2例肱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伤口不愈合,其并发症发生率37.5%,明显高于肱骨头置换组(χ2=4.898,P=0.027)。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且疗效优于锁定钢板治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neer分型 neer评分
下载PDF
Multiloc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11
作者 刘强 苏松川 黄文凭 《医药前沿》 2025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Multiloc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分型为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行Multiloc髓内钉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21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 目的观察Multiloc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分型为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行Multiloc髓内钉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21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3、6个月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0.35±28.6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0.00±50.10)mL;术后1、3、6个月肩关节VAS评分分别为(2.31±0.16)分、(1.86±0.18)分和(0.60±0.15)分,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6.13±1.00)分、(74.63±0.99)分和(81.54±0.97)分,其中6个月时肩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1.43%。3例术后肩痛,21例均无伤口感染,无腋神经及桡神经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失效。结论Multiloc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Multiloc髓内钉 neer分型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2
作者 柯志勇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5期685-686,共2页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根据其手术方法分为钢板组和髓内钉组,各40例。钢板组给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髓...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根据其手术方法分为钢板组和髓内钉组,各40例。钢板组给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髓内钉组给予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颈干角、末次颈干角和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与钢板组比较,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外旋、内旋、外展、前屈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而髓内钉的创伤更小,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髓内钉 neerⅡ型 肱骨外科颈骨折
下载PDF
融合·动力——关于Archi-Neering Design定义的再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齐奕 张姗姗 《建筑师》 2017年第2期23-30,共8页
通过展开Archi-Neering Design理念溯源与概念解析,提出了将"建筑工学设计"作为Archi-Neering Design更为全面的中文译义;对建筑工学理念的两种特征:角色多元化与边界模糊性进行了讨论,总结出三种建筑工学设计理念的呈现形式... 通过展开Archi-Neering Design理念溯源与概念解析,提出了将"建筑工学设计"作为Archi-Neering Design更为全面的中文译义;对建筑工学理念的两种特征:角色多元化与边界模糊性进行了讨论,总结出三种建筑工学设计理念的呈现形式并以案例进行实证。指出建筑工学设计并非某种被定义的设计方法,而是建筑创作方法论层面的再思考,建筑学与工程学的融合可对当代建筑创新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学 角色多元 边界模糊 技术 理性 艺术敏感性 协同
下载PDF
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建民 陈淑玲 +4 位作者 刘小鹏 郭伟华 吴任涛 王秋实 罗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12年第12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38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男18例,女20例;年龄18~66岁,平均38.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1例,坠落伤17例。均为新鲜闭合...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38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男18例,女20例;年龄18~66岁,平均38.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1例,坠落伤17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8天,平均4天。术中使用内固定物均为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按照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肩关节等级评分系统(UCLA)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周3例切口发生感染,经对症治疗痊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术后出现肩部不适感,活动时疼痛明显,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消失。结论:认为应用锁骨外侧锁定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操作方便,不干扰邻近关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恢复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外侧锁定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Neer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
15
作者 樊健 俞光荣 +2 位作者 袁锋 周家钤 叶萍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Neer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肱骨近端恶性肿瘤行肿瘤瘤段切除、Neer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治,术后进行肩关节功能训练。评估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病灶复发转移情况及假体情况,按照Neer肩关节... 目的探讨Neer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肱骨近端恶性肿瘤行肿瘤瘤段切除、Neer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治,术后进行肩关节功能训练。评估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病灶复发转移情况及假体情况,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分。结果8例患者术后全部获随访,平均随访3.8年(8-57个月)。其中2例骨肉瘤患者中,1例因肺转移于术后1.5年死亡,另1例存活至今,2例平均生存时间3.5年。其余患者均存活至今,平均存活时间4.8年,但1例局部复发,再行1/4截肢后至今无瘤生存。术后x线至最后一次随访未发现假体松动及断柄等并发症。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例,良3例,中l例,优良率为83.3%。结论用Neer型假体治疗肱骨上段恶性肿瘤可保留患肢的形态,能恢复上肢的大部分功能,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上段 恶性骨肿瘤 neer假体 置换
下载PDF
甩肩疗法联合序贯康复包治疗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葛国芬 吴旦 +2 位作者 俞霞 王婷婷 赵万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9期89-92,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甩肩疗法联合序贯康复包治疗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2019年7月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15例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上述患者均采用甩肩疗法联合序贯康复包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VAS... 目的探讨甩肩疗法联合序贯康复包治疗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2019年7月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15例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上述患者均采用甩肩疗法联合序贯康复包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分析其并发症情况。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1.5年,平均13个月;其中局部出现水疱2例,肩关节脱位1例,畸形愈合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未出现肱骨头坏死和神经损伤现象。VAS评分从治疗前的(7.44±0.82)分减少至治疗后12个月的(0.74±0.42)分,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从治疗前的(24.21±7.25)分改善至治疗后12个月的(92.25±4.54)分,上述两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甩肩疗法联合序贯康复包治疗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可较好地恢复肩关节功能,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费用低廉、无手术创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neer三、四部分骨折 甩肩疗法 序贯康复包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疗效体会
17
作者 庄颖峰 张旭鸣 许玮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3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 II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08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23例,随访20例,随访10~25个月。结果术后根据Karlsson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优良9例,满意11例。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 II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08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23例,随访20例,随访10~25个月。结果术后根据Karlsson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优良9例,满意11例。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Neer II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r II型 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钩钢板
下载PDF
双钢板及带袢钢板固定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以光 陶海荣 +1 位作者 顾剑华 刘勇章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782-786,共5页
目的探讨双钢板与带袢钢板固定对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双钢板组(19例)和带袢钢板组(16例)。术后随访1、3、6、1... 目的探讨双钢板与带袢钢板固定对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双钢板组(19例)和带袢钢板组(16例)。术后随访1、3、6、12个月,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活动功能等的差异。结果双钢板组2例患者失访,带袢钢板组均获随访。患者随访15~22个月,平均18. 2个月。2组患术中者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双钢板组与带袢钢板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5. 2±3. 3)周和(17. 2±4. 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个月双钢板组和带袢钢板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92. 6±6. 5)分和(89. 8±8. 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在随访期间锁骨远端未发生骨质吸收,带袢钢板组未发生喙突骨折。结论双钢板与带袢钢板固定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均能达到治疗目的,但双钢板治疗的骨折愈合时间比带袢钢板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 双钢板 带袢钢板
下载PDF
建筑历史教学中的“Archi-Neering”——“西方历史建筑形制与工艺”课程中三个案例的解读
19
作者 钱锋 《建筑师》 2015年第3期32-38,共7页
建筑历史教学在以往的课程中,常常以风格史作为重点。笔者在所主持的"西方历史建筑形制与工艺"课程中,尝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从结构、材料、技术和施工等其他角度来重新解读历史建筑。课程采用了"研讨型"教学模式... 建筑历史教学在以往的课程中,常常以风格史作为重点。笔者在所主持的"西方历史建筑形制与工艺"课程中,尝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从结构、材料、技术和施工等其他角度来重新解读历史建筑。课程采用了"研讨型"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并深入剖析历史中的典型建筑案例。学生们通过这一过程的训练,对于建筑历史和建筑本身的特质和丰富内涵都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理解了建筑和承载它的材料、技术和工艺之间所具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领悟了有关"Archi-Neering"的含义。论文选择了三个同样具有穹顶结构的典型建筑案例,展开了对其形态以及结构、材料、技术、施工工艺方面的深入剖析,展示了学生们在课堂实践中所进行的探讨及其多方面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历史教学 Archi-neering 历史建筑形制与工艺 历史建筑案例解读
下载PDF
3D打印模拟手术方法在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中的优势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戴峰 王青 +2 位作者 王江 范志豪 蒋正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6期95-98,104,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拟手术方法在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中的优势、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收治的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D组和传统组,每组各30例。...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拟手术方法在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中的优势、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收治的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D组和传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锁定钢板结合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3D组采用三维重建建立3D打印模型,模拟实施手术工程后,按照计划对患者实施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C臂下透视次数、解剖复位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及手术并发症。结果3D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C臂下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D组解剖复位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疼痛、肌力、日常活动、关节活动范围及Constant-Murley总分均较术后3个月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3D组疼痛、肌力、日常活动、关节活动范围及Constant-Murley总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3D组疼痛、肌力、日常活动、关节活动范围及Constant-Murley总分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D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模拟手术方法在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中应用对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提高复位效果、改善术后肩关节早期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模拟手术 肱骨近端 neer四部分骨折 肩关节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