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η^2—C60)[Pt(PPh3)2]8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程大典 庄焱 +4 位作者 吴振奕 杨士烑 林永生 詹梦熊 郑兰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367-1368,共2页
Metal complex of buckminsterfullerene, (η2-C60)[Pt(PPh3)2]8,has been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It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R, XPS spectra as well as elementary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bond... Metal complex of buckminsterfullerene, (η2-C60)[Pt(PPh3)2]8,has been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It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R, XPS spectra as well as elementary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bonded Pt(PPh3)2 to C60 is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基膦 铂配合物 合成 碳60衍生物
下载PDF
镍体系(NiCl_2/PPh_3)催化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13
2
作者 秦东奇 钦曙辉 丘坤元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8-112,共5页
以 2 ,3 二氰基 2 ,3 二苯基丁二酸二乙酯 (DCDPS) NiCl2 PPh3 为引发体系 ,首次利用Ni2 + 和Ni+ 之间的变价关系 ,研究了乙烯基单体的反向ATRP .结果表明 ,苯乙烯 (St)的聚合具有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征 ,所得PSt的分子量随转化率的... 以 2 ,3 二氰基 2 ,3 二苯基丁二酸二乙酯 (DCDPS) NiCl2 PPh3 为引发体系 ,首次利用Ni2 + 和Ni+ 之间的变价关系 ,研究了乙烯基单体的反向ATRP .结果表明 ,苯乙烯 (St)的聚合具有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征 ,所得PSt的分子量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 ,并且制得的PSt可以作为大分子引发剂进行扩链反应 .但该引发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聚合时没有活性自由基聚合特征 ,PMMA的分子量与转化率基本无关 ,但分子量分布窄Mw M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自由基聚合 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镍催化剂
下载PDF
Rh(PPh_3)_3Cl/有机融盐催化烯烃硅氢加成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厉嘉云 彭家建 +4 位作者 吴慧 白赢 邱化玉 蒋剑雄 来国桥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09-1014,共6页
研究了Rh(PPh3)3Cl/二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或烷基吡啶六氟磷酸盐催化三乙基氢硅烷与烯烃的硅氢加成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二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或烷基吡啶六氟磷酸盐的存在既有利于提高加成反应的转化率和β加成物的选择性,又有利于反应结... 研究了Rh(PPh3)3Cl/二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或烷基吡啶六氟磷酸盐催化三乙基氢硅烷与烯烃的硅氢加成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二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或烷基吡啶六氟磷酸盐的存在既有利于提高加成反应的转化率和β加成物的选择性,又有利于反应结束后产物与催化剂的分离.C16PyPF6作为催化剂的载体,Rh(PPh3)3Cl催化苯乙烯与三乙基氢硅烷加成反应的转化率为95.7%,β加成物的选择性为87.8%,α加成物的选择性为0.001%,脱氢加成产物的选择性为9.2%.同时,此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以后仍具有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pph3)3Cl 二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 烷基吡啶六氟磷酸盐 硅氢加成反应 三乙基硅烷
下载PDF
新型杂多酸[Bu4N][Ni(pph3)2]PW11O39硅溶胶修饰电极电化学性质及电催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秦玉华 王胜天 +1 位作者 李天娇 杨微微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99-40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新多金属氧酸盐[Bu4N][Ni(pph3)2]PW11O39(Bu为四丁基,pph为苯基磷)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修饰电极,该修饰电极不仅保持了本体溶液的电化学和电催化性质,而且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与灵敏度.研究表明,优选条...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新多金属氧酸盐[Bu4N][Ni(pph3)2]PW11O39(Bu为四丁基,pph为苯基磷)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修饰电极,该修饰电极不仅保持了本体溶液的电化学和电催化性质,而且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与灵敏度.研究表明,优选条件下修饰电极在pH=4.5的缓冲溶液中,其催化电流与NO2^-浓度在6.0×10^-6~1×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不同基质环境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7%-102%,方法的检出限为1.0×10^-7mol/L,对1.0×10^-4mol/L NO2^-平行测定10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Bu4N][Ni(pph3)2]PW11O39修饰电极 硅凝胶技术 电催化还原
下载PDF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LXI)——[Cu(SC(Ph)NHPh)(PPh_3)_2X](X+Cl,Br,I)的固相合成和晶体结构(X=Cl) 被引量:3
5
作者 郎建平 鲍时安 +2 位作者 忻新泉 蔡进华 康北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50-754,共5页
SC(Ph)NHPh,CuX(X=Cl,Br,I)和PPh_3的固相反应产物经CS_2处理得红黄色立方晶体[Cu(SC(Ph)NHPh)(PPh_3)_2X],其中X=Cl的单晶用X射线衍射法收集晶胞参数,此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α=1.8013(5)nm,b=1.4588(5)nm,c=1.7222(4)nm,β=10... SC(Ph)NHPh,CuX(X=Cl,Br,I)和PPh_3的固相反应产物经CS_2处理得红黄色立方晶体[Cu(SC(Ph)NHPh)(PPh_3)_2X],其中X=Cl的单晶用X射线衍射法收集晶胞参数,此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α=1.8013(5)nm,b=1.4588(5)nm,c=1.7222(4)nm,β=105.54(3)°,F=4.3601nm^3,Z=4。中心铜离子以扭曲四面体配位,Cu原子周围的平均键角为109.4°,其中Cu—S键、Cu—Cl键、Cu—P(1)键和Cu—P(2)键的键长分别为0.2352(3)nm、0.2375(4)nm、0.2297(4)nm和0.2282(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配体 铜配合物 固相合成
下载PDF
Ru,Rh,Pd,Ni/PPh_3均相催化精制生物油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锋 李文志 +1 位作者 商丽敏 朱锡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81,共7页
研究4种均相催化剂RuCl2(PPh3)3、RhCl(PPh3)3、PdCl2(PPh3)2及NiCl2(PPh3)2各自对生物油催化加氢的活性,并对精制前后生物油中各类物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对醛、酮、酚及酸等转化均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其中RuCl2(PPh3)3可... 研究4种均相催化剂RuCl2(PPh3)3、RhCl(PPh3)3、PdCl2(PPh3)2及NiCl2(PPh3)2各自对生物油催化加氢的活性,并对精制前后生物油中各类物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对醛、酮、酚及酸等转化均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其中RuCl2(PPh3)3可将90%以上的醛加氢转化,并对50%以上的酚类支链中的C C加氢;RhCl(PPh3)3则可将约85%的酚类支链上的C C加氢;后两种催化剂除了对醛酚有一定的催化加氢作用外,对酸转化为酯也具有催化活性。实验中未发现结焦物生成,说明均相催化技术非常适合精制生物油这种高热敏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精制 均相催化加氢 RuCl2(pph3)3 RhCl(pph3)3
下载PDF
离子液体对Rh(PPh_3)_3Cl催化烯烃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厉嘉云 彭家建 +3 位作者 胡应乾 白赢 邱化玉 来国桥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5-537,550,共4页
对二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作为烯烃与三乙氧基氢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介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二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组成的阴、阳离子不同对烯烃与三乙氧基氢硅烷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离子液体为二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时,咪唑环上取代烷基链... 对二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作为烯烃与三乙氧基氢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介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二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组成的阴、阳离子不同对烯烃与三乙氧基氢硅烷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离子液体为二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时,咪唑环上取代烷基链长的增加,苯乙烯和三乙氧基氢硅烷加成反应中β加成物/α加成物的比值也随之增加。同时,二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的阴离子性质也直接影响了硅氢加成反应的发生。以[Bmim]PF6作为反应溶剂,反应完成后,离子液体催化剂体系可以比较容易地与产物分离,并可以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氢加成 离子液体 Rh(pph3)3Cl 催化剂
下载PDF
RuH_2(PPh_3)_4在催化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乐传俊 顾黎萍 何仁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61,共8页
介绍了RuH2(PPh3)4(1)在催化有机反应中的应用进展。含有Ru-H键的结构简单配合物1能催化氢转移反应(异构化、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碳碳键形成反应和氰基三键的亲核加成反应;其催化的反应具有条件温和、效率高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因而具... 介绍了RuH2(PPh3)4(1)在催化有机反应中的应用进展。含有Ru-H键的结构简单配合物1能催化氢转移反应(异构化、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碳碳键形成反应和氰基三键的亲核加成反应;其催化的反应具有条件温和、效率高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因而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和"一石多能"的催化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RuH2(pph3)4 催化反应 “一石多能”方法 绿色化
下载PDF
合成催化剂HRh(CO)(PPh_3)_3反应中不同氢源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亚军 刘训稳 +4 位作者 曾群英 郎万中 褚联峰 杨春基 王斯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31-336,共6页
以乙醇为溶剂、RhCl3.3H2O为铑源、三苯基膦(PPh3)为配体及甲醛为羰基源,在常压回流条件下一步法合成目标铑膦配合物HRh(CO)(PPh3)3,考察了不同氢源(H2、NaBH4和KOH)对铑膦配合物结构的影响.利用FT-IR、31P CP MAS NMR和XPS等对不同氢... 以乙醇为溶剂、RhCl3.3H2O为铑源、三苯基膦(PPh3)为配体及甲醛为羰基源,在常压回流条件下一步法合成目标铑膦配合物HRh(CO)(PPh3)3,考察了不同氢源(H2、NaBH4和KOH)对铑膦配合物结构的影响.利用FT-IR、31P CP MAS NMR和XPS等对不同氢源条件下制备的铑膦配合物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以H2为氢源时,铑膦配合物产物主要为trans-RhCl(CO)(PPh3)2;以NaBH4为氢源时,产物为trans-RhCl(CO)(PPh3)2和HRh(CO)(PPh3)3的混合产物,同时甲醛溶液的滴加速度对产物的组成也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控制甲醛溶液的滴加速度可以有效抑制产物中trans-RhCl(CO)(PPh3)2的含量;以KOH为氢源时,产物为目标产物HRh(CO)(PPh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h(CO)(pph3)3 加氢甲酰化 氢源 铑膦配合物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抑制剂Au(PPh3)PT对胃癌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培全 黄擎天 +1 位作者 龙惠丹 李小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抑制剂Au(PPh3)PT对胃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MTS方法检测Au(PPh3)PT对胃癌细胞MGC⁃803和SGC⁃7901活力的影响;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或流式细胞术检测Au(PPh3)PT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分析Au(PPh3... 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抑制剂Au(PPh3)PT对胃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MTS方法检测Au(PPh3)PT对胃癌细胞MGC⁃803和SGC⁃7901活力的影响;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或流式细胞术检测Au(PPh3)PT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分析Au(PPh3)PT对凋亡相关蛋白及泛素化蛋白的影响。结果Au(PPh3)PT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活力,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0μmol/L和1.5μmol/L的Au(PPh3)PT作用24 h,胃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Au(PPh3)PT引起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前体减少,活化带增多及PARP切割带出现,诱导胃癌细胞总的及K48⁃链接的泛素化蛋白聚集增多。结论Au(PPh3)PT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活力及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与caspase系统激活和蛋白酶体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泛素化酶抑制剂 Au(pph3)PT 胃癌细胞 凋亡 蛋白酶体抑制
下载PDF
硅胶固载Ru(Ⅱ)Cl_2(PPh_3)_3催化苯乙酮不对称加氢
11
作者 刘建红 范彬彬 +2 位作者 郭永 李瑞丰 陈华 《工业催化》 CAS 2010年第12期6-12,共7页
通过共价键联的方法将RuCl_2(PPh_3)_3配合物固载于手性二胺修饰的硅胶表面,制备了多相不对称加氢催化剂。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光谱(UV—Vis)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uCl_2(PPh_3)_3配... 通过共价键联的方法将RuCl_2(PPh_3)_3配合物固载于手性二胺修饰的硅胶表面,制备了多相不对称加氢催化剂。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光谱(UV—Vis)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uCl_2(PPh_3)_3配合物固载于硅胶表面保持了原有的结构性能。在苯乙酮不对称加氢反应中,不同手性二胺对催化反应具有明显的影响,(1S,2S)-1,2-二苯基乙二胺的手性诱导能力强于其他二胺,优化条件下,苯乙酮转化率达100%,(R)-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达50%,固体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多相手性催化剂 RuCl2(pph3)3 硅胶 不对称加氢 苯乙酮 固载
下载PDF
RhCl(PPh3)3的制备及其催化松节油加氢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壁莹 蒋丽红 +3 位作者 王亚明 郑燕娥 郭炜 朱桂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3-128,共6页
使用可溶性铑盐和三苯基膦乙醇溶液制备了催化剂RhCl(PPh3)3,并将其用作α-蒎烯加氢反应的催化剂。以α-蒎烯的转化率和顺式蒎烷选择性作为RhCl(PPh3)3催化性能的评价指标,考察了制备条件对RhCl(PPh3)3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RhCl(P... 使用可溶性铑盐和三苯基膦乙醇溶液制备了催化剂RhCl(PPh3)3,并将其用作α-蒎烯加氢反应的催化剂。以α-蒎烯的转化率和顺式蒎烷选择性作为RhCl(PPh3)3催化性能的评价指标,考察了制备条件对RhCl(PPh3)3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RhCl(PPh3)3催化α-蒎烯加氢反应的较优条件和RhCl(PPh3)3的使用寿命及反应机理。研究结果显示:较适宜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膦与铑物质的量比4∶1,加热温度75℃,回流时间4 h。将该条件下制备的RhCl(PPh3)3用于α-蒎烯加氢反应,在较优的加氢反应条件下,即α-蒎烯4 g,以离子液体[BMIM]PF6为加氢反应介质,离子液体用量4 mL,反应温度120℃,反应压力1 MPa,转速800 r/min,催化剂RhCl(PPh3)3用量5%,反应时间3 h,α-蒎烯的平均转化率达到99.49%,顺式蒎烷的平均对映选择性为96.73%。离子液体催化剂体系与产物分离容易,可循环使用,使用2次,转化率仍能达到91.19%。离子液体为介质,RhCl(PPh3)3的催化反应机理为“离子介质-中心金属-底物”的相互作用,带电荷的离子液体与中心金属Rh的相互作用,使得其他配位体如Cl-等的配位能力减弱,从而有利于烯烃的配位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不对称加氢 离子液体 RhCl(pph3)3 顺式蒎烷
下载PDF
镍体系(NiCl_2/PPh_3)催化的表面引发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梅 俞娥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考察了以过氧基团改性的纳米SiO2为引发剂,NiCl2/PPh3为催化体系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通过纳米SiO2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了表面由氯-硅基团改性的纳米SiO2,然后再将其与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反应,在纳... 考察了以过氧基团改性的纳米SiO2为引发剂,NiCl2/PPh3为催化体系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通过纳米SiO2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了表面由氯-硅基团改性的纳米SiO2,然后再将其与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反应,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成功引入过氧基团,得到了过氧基团改性的纳米SiO2粒子.结果表明,通过调控Ni2+和Ni+之间的变价关系,使得整个聚合反应具有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征.通过酯交换反应,即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的纳米SiO2杂化粒子与氢氟酸反应,可将聚合物层从二氧化硅粒子表面成功解离.GPC结果表明,该纳米材料聚合物接枝层的分子量基本可控,分子量与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关系,ln([M0]/[M])与反应时间成正比,两者成线性关系.AFM分析表明,聚合后聚合物链均匀接枝到纳米SiO2表面,得到了分散稳定的以二氧化硅粒子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核壳杂化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NiCl2/pph3 反向ATRP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下载PDF
三苯基膦:转换硫醇保护的纳米粒子成[Au_(25)(PPh_3)_(10)(SR)_5Cl_2]^(2+)(英文) 被引量:6
14
作者 祝敏 李漫波 +5 位作者 姚传好 夏楠 赵燕 闫楠 廖玲文 伍志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2-798,共7页
我们在此报道了一种未曾发现的有趣现象:尽管[Au_(23)(SC_6H_(11))_(16)]-、Au_(24)(SC_2H_4Ph)_(20)(Ph:苯环)、Au_(36)(TBBT)_(28)(TBBTH:对叔丁基苯硫酚)、Au_(38)(SC_2H_4Ph)_(24)、混合Au_x(SC_2H_4Ph)_y团簇及3nm的金纳米粒子有... 我们在此报道了一种未曾发现的有趣现象:尽管[Au_(23)(SC_6H_(11))_(16)]-、Au_(24)(SC_2H_4Ph)_(20)(Ph:苯环)、Au_(36)(TBBT)_(28)(TBBTH:对叔丁基苯硫酚)、Au_(38)(SC_2H_4Ph)_(24)、混合Au_x(SC_2H_4Ph)_y团簇及3nm的金纳米粒子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尺寸和保护性硫醇配体,但它们在三苯基膦(PPh_3)作用下,均能统一地经由亚稳的[Au_(11)(PPh_3)_8Cl_2]^(2+)最终转化为稳定的双二十面体[Au_(25)(PPh_3)_(10)(SR)_5Cl_2]^(2+)(SR:硫醇配体)。换句话说,三苯基膦是这些硫醇保护的纳米粒子的统一转化器。然而,聚乙稀吡咯烷酮(PVP)/柠檬酸盐(Citrate)保护的金纳米粒子和[Ag_(25)(SPhMe_2)_(18)]-(Me:甲基)在同样的条件下,却不能转化为[Au_(25)(PPh_3)_(10)(SR)_5Cl_2]^(2+)或[Ag_(25)(PPh_3)_(10)(SR)_5Cl_2]^(2+),暗示了硫醇保护的金纳米粒子具有与三苯基膦反应的独特性能。另外,我们考察了配体对双二十面体[Au_(25)(PPh_3)_(10)(SR)_5Cl_2]^(2+)团簇荧光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醇保护金纳米粒子 三苯基膦 统一转化器 荧光
下载PDF
聚乙二醇-硅基双功能化离子液体/Rh(PPh_3)_3Cl催化烯烃硅氢加成反应
15
作者 杨晓玲 张凤香 +2 位作者 白赢 厉嘉云 彭家建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449-453,共5页
本文制备了一系列聚乙二醇-硅基双功能化咪唑型离子液体并进行了核磁表征,进一步应用于Rh(PPh_3)_3Cl催化烯烃硅氢加成的反应中.研究了不同链长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用量及其不同烯烃对催化效果的影响.在无溶剂条件下,该催化体系表现出较... 本文制备了一系列聚乙二醇-硅基双功能化咪唑型离子液体并进行了核磁表征,进一步应用于Rh(PPh_3)_3Cl催化烯烃硅氢加成的反应中.研究了不同链长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用量及其不同烯烃对催化效果的影响.在无溶剂条件下,该催化体系表现出较高的烯烃转化率及良好的产物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硅基双功能化离子液体 Rh(pph3)3Cl催化剂 硅氢加成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下PPh3-I2共催化的室温Beckmann重排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春阳 董书达 +3 位作者 尹钰芸 李昊 金城安 何静耀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2-506,共5页
发展了超声波辅助下PPh3和I2共催化的室温Beckmann重排反应。首先,以二苯甲酮肟为底物对Beckmann重排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下,以10 mol%PPh3和10 mol%I2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二苯甲酮肟在室温下即可完成Beckman... 发展了超声波辅助下PPh3和I2共催化的室温Beckmann重排反应。首先,以二苯甲酮肟为底物对Beckmann重排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下,以10 mol%PPh3和10 mol%I2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二苯甲酮肟在室温下即可完成Beckmann重排反应(20 min),并以95%的分离收率得到N-苯基苯甲酰胺。然后,采用其他的肟研究了超声波辅助下,PPh3和I2共催化的室温Beckmann反应的底物普适性。结果表明,取代二苯甲酮肟、取代苯乙酮肟、吡啶乙酮肟均可顺利进行Beckmann重排反应,并能以很好的产率得到产物。采用1HNMR、13CNMR、DEPT 135、DEPT90、GC-MS等手段对9种Beckmann重排产物酰胺进行了全面表征,并测定了这些酰胺的Rf值和熔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CKMANN重排 超声波 碘催化 三苯基膦催化 酰胺合成
下载PDF
Au(PPh_3)_4ClO_4的分子与晶体结构
17
作者 杨文兵 郑兰荪 +1 位作者 杨华惠 李志贤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30-432,共3页
近年来,不少AU(I)与单齿膦配体的络合物分子与晶体结构已被测定。本文中报道了一个四配位络合物Au(PPh^3)_4ClO_4的分子与晶体结构,该结构具有对称性高,构型多的特征。 合成方法 将Au(PPh_3)Cl 溶于乙醚形成饱和溶液。
关键词 三苯基膦 高氯酸根 络合物 晶体
下载PDF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 Diiron Azadithiolate Complex [(μ-SCH_2)_2NCH_2Ph]Fe_2(CO)_5(PPh_3)
18
作者 刘旭锋 肖勋文 +4 位作者 沈梁钧 房江华 王家荣 高浩其 刘幸海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7期1016-1020,共5页
Treatment of complex [(μ-SCH2)2NCH2Ph]Fe2(CO)6 with PPh3 in the presence of decarbonylating agent Me3NO-2H2O afforded the rifle complex [(μ-SCH2)2NCH2Ph]Fe2(CO)5(PPh3) in 70% yield. The new complex was cha... Treatment of complex [(μ-SCH2)2NCH2Ph]Fe2(CO)6 with PPh3 in the presence of decarbonylating agent Me3NO-2H2O afforded the rifle complex [(μ-SCH2)2NCH2Ph]Fe2(CO)5(PPh3) in 70% yield. The new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1H (31p, 13C) NMR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as well as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It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pace group P i with a = 9.3016(19), b = 12.698(3), c = 13.904(3) A, V = 1519.8(7) A3, Z = 2, C32H26Fe2NOsPS2, Mr = 711.33, Dc = 1.554 g/cm3, μ(MoKa) = 1.187 mm^-1, F(000) = 728, T= 113(2) K, the final R = 0.0288 and wR = 0.0680 for 3982 observed reflections (I 〉 2σ(I)). The PPh3 ligand resides in an axial position of the square-pyramidal geometry of the neighboring Fe atom and trans to the benzene ring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steric repulsion between PPh3 and the benzene 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iron azadithiolate pph3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下载PDF
Ru(PPh_3)Cl_2催化的苄醇氧化反应研究
19
作者 李肖微 穆婉露 +2 位作者 陈永 罗东辉 李惠静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6-190,共5页
以Ru(PPh_3)Cl_2为催化剂,取代苄醇为原料,在O_2氛围中利用分子氧进行选择性氧化,合成了12个芳香醛衍生物(2a^2l),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IR确证。以4-甲氧基苯甲醛(2b)的合成为例,研究了催化剂、反应温度、溶剂和催化剂用量对2... 以Ru(PPh_3)Cl_2为催化剂,取代苄醇为原料,在O_2氛围中利用分子氧进行选择性氧化,合成了12个芳香醛衍生物(2a^2l),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IR确证。以4-甲氧基苯甲醛(2b)的合成为例,研究了催化剂、反应温度、溶剂和催化剂用量对2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反应条件[1 1 mmol,5 mmol%Ru(PPh_3)Cl_2,1,2-二氯乙烷2 m L,于90℃反应6 h]下,2a^2l产率75%~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pph3)Cl2 催化 苄醇氧化 芳香醛衍生物 合成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Studies of 3-(3,5-Bis(trifluoromethyl)phenyl) Quinoline and 3-(4-Fluoro-3-methylphenyl) Quinoline 被引量:1
20
作者 Malik Aman Ullah Muhammad Adeel +2 位作者 Muhammad Nawaz Tahir Muhammad Raza Shah Irfan Ullah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90-96,共7页
The title compounds 3-(3,5-bis(trifluoromethyl)phenyl)quinoline (1) and 3-(4- fluoro-3-methylphenyl)quinoline (2)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Suzuki-Miyaura Cross coupling reaction of 3-bromoquinoloine with ary... The title compounds 3-(3,5-bis(trifluoromethyl)phenyl)quinoline (1) and 3-(4- fluoro-3-methylphenyl)quinoline (2)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Suzuki-Miyaura Cross coupling reaction of 3-bromoquinoloine with aryl boronic acids. The title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1H NMR, 13C NMR, El-MS,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R. The crystals of 3-(3,5-bis(trifluoromethyl)phenyl)quinoline (C17H9F6N, Mr = 341.25)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n, a = 12.3072(13), b = 4.9378(6), c = 24.493(2) A, V= 1473.1(3) A3, Z = 4, Dc = 1.539 Mg m-3, 2 - 0.71073A, μ = 0.144 mm^-1, F(000) = 688, the final R = 0.0715 and wR = 0.1873 for 1875 obserw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and the crystal of 3-(4-fluoro-3- methylphenyl)quinoline (C16H12FN, Mr= 237.27) belongs to the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Pca21, a = 23.794(2), b = 3.9094(3), c = 25.669(2) A, V = 2387.7(4) A3, Z = 8, D, = 1.320 Mg m-3, 2 = 0.71073 A, μ = 0.088 mm-1, F(000) = 992, the final R = 0.0534 and wR = 0.1188 for 2270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bromoquinoline crystal structure Pd(pph3)3 boronic acid suzuki coupl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