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VD患者SicAM-1、sCD40L、ADMA、ALP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相关性
1
作者 程明 陶珍 唐吉刚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4期568-572,共5页
目的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SIVD)患者血清SicAM-1、sCD40L、ADMA、ALP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162例SI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轻重程度划分为重症组(62例)和轻症组(100例),同时选取54例健康人作为... 目的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SIVD)患者血清SicAM-1、sCD40L、ADMA、ALP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162例SI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轻重程度划分为重症组(62例)和轻症组(100例),同时选取5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三组间血清SicAM-1、s CD40L、ADMA、ALP指标情况比较及三组间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情况比较,分析MMSE、SicAM-1、sCD40L、ADMA、ALP之间两两相关性,同时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三组患者的血清SicAM-1、sCD40L、ADMA、ALP指标比较,重症组>轻症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MMSE情况上表现为重症组<轻症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与血清SicAM-1、s CD40L、ADMA、ALP各个之变之间形成负相关性,其中与SicAM-1呈极低负相关(r=-0.273),与sCD40L、ALP呈低度负相关(r=-0.434、-0.365)(P<0.05);与ADMA中度负相关(r=-0.657)(P<0.05)。血清各个指标之间呈中度正相关(P<0.05)。进行输入式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ADMA、年龄、胆固醇、肌酐是SI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它各项为保护因素。结论SicAM-1、sCD40L、ADMA、ALP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其浓度升高认知功能障碍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d 认知功能 ADMA ALP水平 相关性
下载PDF
丹皮酚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浩 李中春 +1 位作者 王百辰 张震中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5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小鼠的认知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皮酚低剂量与高剂量组,以永久性结扎小鼠单侧颈总动脉建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小鼠的认知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皮酚低剂量与高剂量组,以永久性结扎小鼠单侧颈总动脉建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右颈总动脉,不进行血管结扎。期间每天给予生理盐水或丹皮酚(20、40 mg/kg),以开放场实验、水迷宫等方法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以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海马组织匀浆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小鼠的运动量没有改变(P>0.05)。与模型组比较,其中丹皮酚高剂量(40 mg/kg)能明显延长SIVD小鼠在中心区活动中的探索时间,并改善SIV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表现为丹皮酚(40 mg/kg)治疗后小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时间以及穿台次数均增多(P<0.05)。此外,与模型组比较,丹皮酚(40 mg/kg)治疗还能降低SIVD小鼠海马组织AChE活性,升高ChAT活性(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丹皮酚(20 mg/kg)治疗则各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皮酚对SIVD小鼠认知功能下降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胆碱递质合成,减少胆碱递质分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 丹皮酚 胆碱乙酰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Recommendation for and comparison of three types of dementia: Alzheimer’s disease, 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 and mixed dementia
3
作者 LuShi Jianping Jia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2017年第3期15-25,共11页
With the progress in global demography of aging, dementia has become a great world health-care issue that require urgent attention and settlement. Demen-tia can arise from a variety of factors, such as neuronal degene... With the progress in global demography of aging, dementia has become a great world health-care issue that require urgent attention and settlement. Demen-tia can arise from a variety of factors, such as neuronal degeneration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D), 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multiple infarcts for vascular dementia (VaD), and both degeneration and vascular factors for mixed de-mentia (MD). Pathophysiology of AD includes the amy-loid and tau protein hypothesis, and infammation-related mechanisms are also widespread mentioned. 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 (SIVD), a subtype of VaD, is commonly caused by complete or incomplete lacunar infarction of VaD pathology. MD involves both degenera-tion and vascular factor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results in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 and clinical phenotyp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of AD are often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while the phenotypes of SIVD usually has two categories. As for MD, the phenotypes are complex and diverse. Several clinical studies showedthat its symptoms and signs are more similar to SIVD than AD.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three kinds of dement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AD) 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 (sivd) mixed dementia (MD)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feature
下载PDF
认知损害与抑郁在SIVD患者中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南暖 秦碧勇 +2 位作者 郑永强 汪健 王成谋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3期-,共4页
目的 :探析认知损害与抑郁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分析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SIV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认知损害者48例(A组),痴呆者36例(B组),无认知损害者22例(C组)。根据SIVD者的临... 目的 :探析认知损害与抑郁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分析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SIV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认知损害者48例(A组),痴呆者36例(B组),无认知损害者22例(C组)。根据SIVD者的临床特征及老年抑郁量表-30项(GDS-30)评分情况,将SIVD患者分成抑郁组(>10分,72例)和无抑郁组(≤10分,34例)两组。比较A、B、C三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抑郁组与无抑郁组患者的认知损害情况。多因素分析SIVD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关系。结果 :A、B、C三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CAMCOG-C评分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均为A组最高,C组最低。抑郁组与无抑郁组患者的Framingham评分与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性,但抑郁组患者的GDS评分显著低于无抑郁组,CAMCOG-C评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主效应在CAMCOG-C全部子项中均差异显著;抑郁程度主效应在CAMCOG-C大部分子项中也差异显著;但两者的相互作用只在语言总分、语言理解、注意及执行中差异显著。结论 :SIVD患者有着不同程度抑郁症状及认知损害症状,且SIVD并发抑郁的患者认知受损现象更为严重,认知损害与抑郁症状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 抑郁 认知损害 痴呆
原文传递
电引发非链式脉冲DF激光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柯常军 李晨 +2 位作者 谭荣清 吴谨 万重怡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174,共3页
为获取得高能脉冲中红外激光,对两种形式的电引发非链式脉冲DF化学激光器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紫外预电离自持放电非链式脉冲DF化学激光器的输出特性,确定了最佳气压比,实现了350 mJ的DF激光脉冲输出,激光峰值功率为1.4 MW,激光能量比... 为获取得高能脉冲中红外激光,对两种形式的电引发非链式脉冲DF化学激光器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紫外预电离自持放电非链式脉冲DF化学激光器的输出特性,确定了最佳气压比,实现了350 mJ的DF激光脉冲输出,激光峰值功率为1.4 MW,激光能量比输出达35 J/l.101.3 kPa,电光转换效率约为1.6%;为突破预电离条件的限制,研究了非链式脉冲DF化学激光器的自引发体放电特性,通过采用针-盘电极对放电来模拟单通道放电的过程,利用非均匀场粗糙表面阴极,在注入能量密度高达200 J/l时实现了无预电离的稳定体放电。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引发体放电技术有望实现更高能量的中红外激光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引发 脉冲DF激光器 预电离 自引发体放电
原文传递
督脉穴位埋线辅助治疗皮质下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葛侠 张庆萍 +1 位作者 朱才丰 吴生兵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督脉穴位埋线辅助治疗皮质下血管性痴呆(SI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SIV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皆予调控血压、血糖、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口... 目的观察督脉穴位埋线辅助治疗皮质下血管性痴呆(SI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SIV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皆予调控血压、血糖、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口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督脉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简易智能状况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评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结果治疗后2组MMSE、ADL、HDS-R评分均明显升高,血浆Hcy含量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治疗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穴位埋线辅助治疗SIV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血管性痴呆 穴位埋线 简易智能状况检查量表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 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 同型半胱氨酸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