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七世纪中叶以来长三角地区耕地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佟子豪 姚亦锋 郭宇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357-370,共14页
自十七世纪中叶清朝康熙年间推行土地政策以来,长三角地区耕地变化速度显著加快,对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收集了长三角地区十七世纪以来的耕地数据,选择海拔、坡度、土壤与河流距离和人口密度等影... 自十七世纪中叶清朝康熙年间推行土地政策以来,长三角地区耕地变化速度显著加快,对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收集了长三角地区十七世纪以来的耕地数据,选择海拔、坡度、土壤与河流距离和人口密度等影响因子,利用SPSS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结合不同时期耕地分布影响因子权重,重建1661—2020年长三角地区耕地演变数据,基于此探索历史耕地的空间分异规律和时间演变过程,系统分析不同时期耕地变化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耕地数量呈现“M”型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多南少”,其空间格局呈“西进北扩,纵深扩散”的演变态势。清朝时期,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耕地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农业政策和技术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成为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与生态退耕项目的推进导致长三角地区耕地持续减少。历史时期长三角耕地格局持续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在地理变迁与耕地格局演变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在宏观层面上影响耕地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始终是耕地格局演绎变迁的基底,也是区域人文景观的基础。人文地理环境则在微观层面深入且细致地改变耕地格局,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实践。长三角地区耕地的变化体现了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博弈,反映出“人地关系”理念的转变。区域发展规划应突显长三角的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区域一体化的生态景观廊道,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耕地 人地关系 长三角地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农作物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
2
作者 葛瑞阳 王双双 +2 位作者 张妍 王海玲 张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8-436,共9页
为有效指导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制定,本研究分别采用CH4MOD模型和排放因子法估算了2018年长三角地区农作物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并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最终建立了2018年长三角地区农作物1 km×1 km网格化温室气... 为有效指导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制定,本研究分别采用CH4MOD模型和排放因子法估算了2018年长三角地区农作物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并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最终建立了2018年长三角地区农作物1 km×1 km网格化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稻田CH_(4)排放因子为348.54 kg/hm~2,农作物N_(2)O排放因子为0.95 kg/hm~2,与前人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长三角地区稻田CH_(4)排放为176.9万t(折合约3 714.9万t CO_(2)当量),最主要排放源为单季稻稻田;农作物N_(2)O排放为15 114.9 t(折合约450.4万t CO_(2)当量),小麦是主要贡献源.CH_(4)和N_(2)O排放均主要来源于江苏省和安徽省,且集中在4—8月.建议加强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管控,从源头上减少农田碳氮源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温室气体 排放清单 时空分布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基于GF-1遥感图像和ResNet50网络的PM_(2.5)浓度预测研究
3
作者 李潍瀚 刘日阳 +1 位作者 邵彦川 马宗伟 《环境科学导刊》 2023年第5期82-86,共5页
基于GF-1卫星图像、结合Merra-2气象数据作为辅助预测变量,构建了长三角地区基于ResNet50网络的PM_(2.5)预测模型。其中气象参数可以为模型提供较为准确的PM_(2.5)浓度基准,而GF-1图像能帮助模型更合理准确地预测PM_(2.5)浓度的空间变... 基于GF-1卫星图像、结合Merra-2气象数据作为辅助预测变量,构建了长三角地区基于ResNet50网络的PM_(2.5)预测模型。其中气象参数可以为模型提供较为准确的PM_(2.5)浓度基准,而GF-1图像能帮助模型更合理准确地预测PM_(2.5)浓度的空间变化。利用十折交叉验证和测试集验证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皮尔森相关系数R为0.948,预测PM_(2.5)的RMSE为6.6μg/m~3。反演得到分辨率为500 m的PM_(2.5)浓度分布图合理稳健。GF-1遥感图像和ResNet50网络适用于PM_(2.5)浓度预测,可以作为辅助监测手段,为长三角地区PM_(2.5)热点识别、后续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ResNet网络 长三角地区 卫星遥感 高分一号
下载PDF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长三角城市雾霾治理效率研究
4
作者 王素凤 曹开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1-630,共10页
严峻的雾霾污染已经成为当下长三角地区生态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阻碍之一.以长三角27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以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创新为投入指标,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PM_(2.5)质量浓度和AQI作为产出指标的雾霾治理效率评价... 严峻的雾霾污染已经成为当下长三角地区生态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阻碍之一.以长三角27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以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创新为投入指标,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PM_(2.5)质量浓度和AQI作为产出指标的雾霾治理效率评价体系,借助三阶段DEA方法测算2014—2019年长三角27市的雾霾治理效率.结果表明:1)三阶段DEA模型可有效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能真实反映长三角雾霾治理效率水平;2)规模收益的变动受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显著,大多数城市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3)2014—2019年长三角城市雾霾治理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且呈现W型变化趋势,城际差异明显;4)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占比对雾霾治理效率有正向效应,而人口规模与城镇化率则对雾霾治理效率有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阶段DEA模型 雾霾治理 长三角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李菲菲 张学军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4-31,共8页
依据2001—2021年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定量测度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产业结构、资本投入、区位条件和对外开放程度四个因素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结... 依据2001—2021年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定量测度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产业结构、资本投入、区位条件和对外开放程度四个因素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结果显示:2001—2021年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存在绝对和相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极差和标准差均逐渐扩大,使用人均GDP计算得到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在2015年之前基本呈持续下降之势,2015年之后呈窄幅波动之势;产业结构、资本投入、区位条件和对外开放程度四个因素均对长三角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显著影响,但这些因素对各省(市)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三个方面的对策:加强地区间合作,推动协调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经济发展不平衡 定量测度 泰尔指数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基于生态水文学的黄河口湿地生态需水评价 被引量:32
6
作者 连煜 王新功 +6 位作者 黄翀 刘高焕 王瑞玲 张绍锋 刘月良 Bas Pedroli Michiel van Eupen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1-461,共11页
根据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以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保护河口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原则,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为目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研究确定了23600hm2的黄河三角洲应补水的湿地恢复和保护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景... 根据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以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保护河口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原则,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为目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研究确定了23600hm2的黄河三角洲应补水的湿地恢复和保护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湿地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水文学研究基础上及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研究水分—生态耦合作用机理,建立基于生态水文学的黄河口湿地生态需水及评价模型,并运用预案研究方法和景观生态决策支持系统的规划评价思想,预测和评价了黄河口湿地不同补水方案产生的生态效果,重点研究了丹顶鹤、东方白鹳、黑嘴鸥等指示性物种适宜生境条件与湿地补水后的生态格局变化。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具备东方白鹳及丹顶鹤等保护性鸟类的繁殖和越冬的潜在生境条件,但其生境质量并不十分理想,通过湿地补水,作为珍稀鸟类重要栖息地芦苇湿地面积从现状的10000hm2增加至22000hm2,生态承载力大幅提高;研究在统筹黄河水资源条件、水资源配置工程措施和湿地生态系统综合保护需求后,推荐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和保护的3.5亿m3黄河补水量及补水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学 黄河三角洲 湿地 生态需水
下载PDF
道路边际土壤重金属分布格局的神经网络模拟--以现代黄河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天巍 蔡崇法 +2 位作者 李朝霞 史志华 刘高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54-3162,共9页
在实地采样的基础上,应用MLP神经网络模型和GIS技术,对现代黄河三角洲3类不同道路两侧边际50m带状区域内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逐栅格模拟。结果表明:东部和北部的自然保护区以及东北沿海地区道路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西南部人口密... 在实地采样的基础上,应用MLP神经网络模型和GIS技术,对现代黄河三角洲3类不同道路两侧边际50m带状区域内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逐栅格模拟。结果表明:东部和北部的自然保护区以及东北沿海地区道路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西南部人口密集区重金属含量较高。研究区道路边际土壤的Mn、Zn、Cr、Cu、Pb、Cd等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达到509.57、61.26、58.55、32.40、26.07mg/kg和0.27mg/kg,Cd污染较为严重,其余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I级标准。道路对其边际重金属的累积作用明显,但对环境尚未造成广泛和显著的危害。不同道路类型的土壤重金属含量高速公路RG>省道RS>县乡公路RX(除Pb外)。在风向、土壤性质和地表植被覆盖等主要因素的影响下,道路边重金属含量在30m以内达到峰值,但因重金属扩散机理的差异,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现代黄河三角洲 道路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应用遥感方法研究黄河三角洲地表蒸发及其与下垫面关系 被引量:19
8
作者 崔亚莉 徐映雪 +1 位作者 邵景力 张长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U04期159-165,共7页
文中主要应用遥感方法计算了黄河三角洲地表蒸发量及其地表特征参数。地表特征参数及其合理组合揭示出黄河三角洲下垫面的基本特征:农田植被指数和天然植被的植被指数有不同的变化规律,下垫面覆盖度低,裸地较多,地表较湿润,蒸发量... 文中主要应用遥感方法计算了黄河三角洲地表蒸发量及其地表特征参数。地表特征参数及其合理组合揭示出黄河三角洲下垫面的基本特征:农田植被指数和天然植被的植被指数有不同的变化规律,下垫面覆盖度低,裸地较多,地表较湿润,蒸发量较大。蒸发量时空分布主要受下垫面条件控制,滨海裸地和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农田等地蒸发量较大,年际平均蒸发量在570~860m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蒸发量 地表特征参数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遥感方法的黄河三角洲生态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长春 王光谦 魏加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9-152,共4页
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当前水资源管理等学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已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但对于其它生态系统则没有固定的计算模式,生态需水量项目也因具体环境而异。依据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特点,... 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当前水资源管理等学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已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但对于其它生态系统则没有固定的计算模式,生态需水量项目也因具体环境而异。依据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特点,其需水量项目主要有植物需水量、湿地蒸散量、土壤需水量、野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补给地下水需水量和防止岸线侵蚀及河口生态环境需水量等。遥感技术在区域资源环境研究方面具有极大优越性,本文利用遥感技术重点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需水量中的蒸散量进行了计算,其它需水量项目则用一般方法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9.21亿m3,最大生态需水量为42.14亿m3。为维持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不再恶化,每年需补给的最小生态水量为12.3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生态需水量 湿地 黄河三角洲 蒸散量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土壤动物多样性初步调查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田家怡 潘怀剑 傅荣恕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8-236,共9页
1995~ 1996年对黄河三角洲 9个代表性样区 ,进行了土壤动物定性、定量调查 ,并对古代、近代、现代黄河三角洲 3个代表性样区开展了土壤动物周年调查 ,研究了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分布和季节变化 ,以及土壤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结果 :... 1995~ 1996年对黄河三角洲 9个代表性样区 ,进行了土壤动物定性、定量调查 ,并对古代、近代、现代黄河三角洲 3个代表性样区开展了土壤动物周年调查 ,研究了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分布和季节变化 ,以及土壤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结果 :黄河三角洲共鉴定出土壤动物 38种 ,土壤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因三个三角洲成土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 ,土壤动物多样性以夏季为丰富。黄河三角洲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均匀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土壤运动 多样性
下载PDF
无锡市大气PM(2.5)中黑碳的粒径分布与混合态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天乐 何凌燕 +1 位作者 曾立武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0-975,共6页
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PM2.5中的重要组分黑碳(BC)气溶胶,2010~2011年利用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对江苏省无锡市夏冬两季BC气溶胶的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及单颗粒混合态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结果表明,无锡市冬季BC质量浓度(6.1μg/m3... 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PM2.5中的重要组分黑碳(BC)气溶胶,2010~2011年利用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对江苏省无锡市夏冬两季BC气溶胶的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及单颗粒混合态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结果表明,无锡市冬季BC质量浓度(6.1μg/m3)是夏季(2.5μg/m3)的2.4倍,内混态BC比例(NIB)冬季(64.8%)也显著高于夏季(44.6%),说明冬季BC污染与来外来污染传输有关.反向轨迹分析表明,来自华北平原的污染气团输入是冬季高浓度BC污染的首要原因.NIB的日变化趋势与BC质量浓度的完全相反.午后BC质量浓度最低时NIB最高,反映了二次光化学产物包覆在BC颗粒外层的老化过程.此外,夏冬两季BC粒径分布保持稳定,其质量浓度峰值对应粒径在225nm左右,数浓度峰值对应粒径在120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 混合态 长江三角洲地区(yrd)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表特征参数的遥感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长春 王晓燕 +1 位作者 崔亚莉 邵景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75,共5页
地表特征参数与下垫面特征密切相关,它是研究地表物质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基础,因而应用遥感方法反演区域地表特征参数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应用现有的地表特征参数遥感反演模型,利用AVHRR和TM数据反演了黄河三角洲的地表特征参数:地表... 地表特征参数与下垫面特征密切相关,它是研究地表物质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基础,因而应用遥感方法反演区域地表特征参数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应用现有的地表特征参数遥感反演模型,利用AVHRR和TM数据反演了黄河三角洲的地表特征参数:地表反照率、地面温度和植被指数等,并根据反演结果研究了地表特征参数及其合理组合所反映的地表特征。农田植被和天然植被的植被指数变化规律不同;在植被全覆盖区域,植被指数与反照率成幂函数关系,在极干或极湿情况下,地表温度与反照率成线性关系;地表特征参数的合理组合反映出黄河三角洲下垫面覆盖度低,裸地较多,地表较湿润,蒸发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表特征参数 地表反照率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Impacts of Weather Conditions Modified by Urban Expansion on Surface Ozon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s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雪梅 陈飞 +4 位作者 吴志勇 张美根 Mukul TEWARI Alex GUENTHER Christine WIEDINMYER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5期962-972,共11页
In this paper, the onlin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and chemistry (WRF-Chem) model is used to explore the impacts of urban expansion on regional weather condi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 on surface ozone concent... In this paper, the onlin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and chemistry (WRF-Chem) model is used to explore the impacts of urban expansion on regional weather condi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 on surface ozone concentrations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PRD) and Yangtze River Delta(YRD) regions. Two scenarios of urban maps are used in the WRF-Chem to represent the early 1990s (pre-urbanization) and the current urban distribution in the PRD and the YRD. Month-long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the above land-use scenarios for March 2001 show that urbanization increases both the day- and night-time 2-m temperatures by about 0.6℃and 1.4℃, respectively. Daytime reduction in the wind speed by about 3.0 m s-1 is larger than that for the nighttime (0.5 to 2 m s-1). The daytime increase in the PBL height (〉 200 m) is also larger than the nighttime (50-100 m).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modified by urbanization lead to detectable ozone-concentration changes in the PRD and the YRD. Urbanization increases the nighttime surface-ozone concentrations by about 4.7%-8.5% and by about 2.9%-4.2% for the daytime. In addition to modifying individual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urbanization also enhances the convergence zones, especially in the PRD. More importantly, urbanization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surface ozone for the PRD and the YRD, presumably due to their urb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s. Even though the PRD has a smaller increase i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than the YRD, it has (a) weaker surface wind speed, (b) smaller increase in PBL heights, and (c) stronger convergence zones. The latter three factors outweighed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and resulted in a larger ozone enhancement in the PRD than the Y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Pearl River Delta (PRD) Yangtze River Delta (yrd) surface ozone concentrations WRF-Chem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TM/ETM影像的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建荣 刘文全 +1 位作者 黄翀 刘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9-183,371,共5页
通过Landsat系列卫星的TM和ETM数据的光谱特性研究和盐碱地信息模型的构建,研究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通过遥感手段实现对盐渍化土地退化信息提取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近10a来盐碱地呈现重度盐渍化加重的趋势,2007年较2003年... 通过Landsat系列卫星的TM和ETM数据的光谱特性研究和盐碱地信息模型的构建,研究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通过遥感手段实现对盐渍化土地退化信息提取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近10a来盐碱地呈现重度盐渍化加重的趋势,2007年较2003年加重趋势要比2011年较2007年加重趋势大,而2011年加重趋势趋缓,但比2003年要重,土地退化明显,即土壤盐渍化有持续加重趋势,这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主要表现在孤东油田的不断建设忽略了对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滨海区域卤水晒盐和养殖池塘的建设上;轻度盐渍化区域面积也不断增加,与人工灌区的开挖,引入黄河径流及水利工程措施有关。人类活动对土壤盐渍化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信息提取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多环芳烃分布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5
作者 齐月 关潇 +5 位作者 贺婧 付刚 曹明 赵彩云 朱金方 李俊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9-236,共8页
采集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湿地7个样地共12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沉积物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和来源,并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中16种PAHs的平均含量为415 ng/g,其中PAHs以2~3环为主,属于中等污染水平。空间分... 采集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湿地7个样地共12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沉积物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和来源,并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中16种PAHs的平均含量为415 ng/g,其中PAHs以2~3环为主,属于中等污染水平。空间分布上,黄河口附近样地低于黄河三角洲北部和南部滨海滩涂湿地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但不同样地间及距低潮区不同距离间PAHs含量均差异不显著。特征比值法分析表明,不同样地中PAHs来源不同,位于黄河三角洲南部的样地6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草木和煤燃烧,而位于黄河三角洲北部的样地2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燃烧、生物质燃烧和原油污染,其它样地的PAHs来源以原油污染为主。采用毒性当量因子评价法(TEQ)和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法(m-ERM-Q)分析,发现不同样地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TEQ值均小于40 ng/g,且15种PAHs的m-ERM-Q值均低于0.1,表明PAHs的生态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滨海湿地 多环芳烃 源解析 生态风险
下载PDF
跨行政区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巢惟忐 韩颖 +1 位作者 崔维军 于玲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01-104,共4页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科教最为发达,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国务院要求将长三角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优良的科教资源,众多的外资企业以及研发机...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科教最为发达,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国务院要求将长三角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优良的科教资源,众多的外资企业以及研发机构为此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两省一市的行政格局会阻碍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需要进行跨行政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跨行政区的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对长三角地区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上海的核心作用,苏浙两省和上海的互动,跨行政区的政府行为,跨行政区的产学研合作和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支撑作用。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鼓励创新文化、政策环境,加强跨行政区的公共合作,设立跨行政区的创新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行政区创新体系 创新服务平台 区域一体化 长三角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物渗透系数的现场实验测定 被引量:8
17
作者 范晓梅 刘高焕 +1 位作者 束龙仓 刘庆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8年第5期6-10,共5页
在详细描述黄河三角洲的微地貌条件和沉积环境后,选择黄河故道、孤北水库和天然湿地作为研究对象,用竖管法对其沉积物的渗透系数进行现场实验测定。根据实验结果,黄河、水库和湿地底部沉积物的渗透系数分别为:0.0347 m/d、0.0098 m/d、0... 在详细描述黄河三角洲的微地貌条件和沉积环境后,选择黄河故道、孤北水库和天然湿地作为研究对象,用竖管法对其沉积物的渗透系数进行现场实验测定。根据实验结果,黄河、水库和湿地底部沉积物的渗透系数分别为:0.0347 m/d、0.0098 m/d、0.022 m/d。其中,K黄河>K湿地>K水库,符合水体的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本文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黄河三角洲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关系、计算生态需水量以及进行合理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必要和可靠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地下水交换 竖管实验 渗透系数 沉积物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农户家庭农地流转行为的变迁和形成根源——1986—2005年长三角15村调查 被引量:18
18
作者 史清华 徐翠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9,共9页
基于1986—2005年长三角15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资料,对长三角农户家庭农地的流转进程以及形成根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长三角地区,农地流转日益加速,农地集聚正由小规模向中等规模和大规模演进,农地零碎程度随之逐步下降;而由于家庭经... 基于1986—2005年长三角15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资料,对长三角农户家庭农地的流转进程以及形成根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长三角地区,农地流转日益加速,农地集聚正由小规模向中等规模和大规模演进,农地零碎程度随之逐步下降;而由于家庭经营类型、家庭文化类型、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等家庭因素的差异和区位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农户在农地来源结构、农地流转形式、农地流转租金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家庭农地流转 转包
下载PDF
国际会议期间大气污染应急措施改善嘉兴市空气质量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书慧 周敏 +5 位作者 乔利平 李莉 王红丽 严茹莎 卢清 王倩 《上海环境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159-165,共7页
为研究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嘉兴及周边省市采取大气污染应急防治措施对嘉兴市及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长三角区域28个主要城市(包括嘉兴市)国控点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近3a嘉兴市和长三角区域管控期同期空气质量情况,发现... 为研究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嘉兴及周边省市采取大气污染应急防治措施对嘉兴市及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长三角区域28个主要城市(包括嘉兴市)国控点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近3a嘉兴市和长三角区域管控期同期空气质量情况,发现2015年管控期(12月8—18日)和2013—2014年同期嘉兴市PM(10)年均质量浓度均低于长三角平均浓度,而PM(2.5),NO2和SO2年均质量浓度总体高于长三角平均浓度;管控期嘉兴市PM(10)和SO2较2014年同期分别下降17.7%和38.1%。为了排除气象条件对污染物的影响,从管控前(12月1—7日)选取与会期(12月16—18日)气象条件相似的时段进行空气质量分析。结果表明,会期SO2、NO2、PM(2.5)和PM(10)平均浓度较管控前(12月2—4日)分别下降了42.7%、11.5%、13.4% 和 27.0%。同时,基于HYSPLIT方法和浓度权重分析讨论了管控期间(12月8—18日)长三角区域发生的2次重污染过程中嘉兴市PM(2.5)的来源,发现管控期间西北方向长距离输送对嘉兴市PM(2.5)浓度影响较大,看来其潜在来源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内蒙等省和自治区,浙江本地对其细颗粒浓度贡献较小。总体来说,在没有明显长距离输送和不利天气条件下,互联网大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对嘉兴市乃至长三角区域冬季空气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大会 空气质量 PM_(2.5)潜在来源 浓度权重分析 长三角区域 嘉兴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灿 谢吉亮 《科技与经济》 CSSCI 2012年第4期26-30,共5页
介绍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有水平和分布状况。根据各城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将16个城市划分为三类,进而识别并分析16个城市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以及三类城市在... 介绍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有水平和分布状况。根据各城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将16个城市划分为三类,进而识别并分析16个城市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以及三类城市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各自存在的主要个性问题,最后提出解决这些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