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ntral Retinal Microperimetry by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 in Chiasmal Patients with Visual Inattention Temporally at Monocular Visual Acuity Testing
1
作者 Hans C. Fledelius Mads Nis V. Andersen 《Ope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7年第1期44-50,共7页
Background: In a previous study, a specific visual behaviour was described in four chiasmal patients. It manifested as inattention/ignorance within the temporal visual space (“visual blocking”) at monocular visual a... Background: In a previous study, a specific visual behaviour was described in four chiasmal patients. It manifested as inattention/ignorance within the temporal visual space (“visual blocking”) at monocular visual acuity testing. Moreover, in 3 out of the 4, the process of reading a text appeared cognitively impaired. Methods: As a supplement to conventional visual field testing, the present analysis focus was on microperimetry by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copy (SLO). Our aim was to identify the perceptual retinal counterparts to the temporally located visual field defects as caused by the visual pathway lesion on a chiasmal level, possibly also to indicate the apparently ineffective saccadic movements underlying that only part of the line on the chart could be given.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The central retinal areas with lacking recognition by SLO testing were given by black rectangles expressing scotomatous points;they clustered in a zone extending nasally from the fixation area, as expected. The methodology further depicted an orderly fixation in two cases, and only minor deviation in two. Fixation saccades thus were considered by and large within normal and with only exceptional outlier points recorded. All considere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perceptu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lateralised visual inattention as observed in the four patients have remained without a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ERIMETRY Laser Ophthalmoscope MONOCULAR VISUAL Acuity TESTING Optic chiasm
下载PDF
Neuropsychologic Testing in Chiasmal Patients Exhibiting Inattention in the Temporal Visual Space during Monocular Visual Testing
2
作者 Hans C. Fledelius Hanne Udesen 《Ope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7年第1期21-30,共10页
Objective: By means of neuropsychologic tests, to further analyse a specific chiasmal monocular visual testing behaviour, here labelled temporal blocking because of the elective ignorance of optotypes on the temporal ... Objective: By means of neuropsychologic tests, to further analyse a specific chiasmal monocular visual testing behaviour, here labelled temporal blocking because of the elective ignorance of optotypes on the temporal side of the chart. Often it is combined with impairment of reading and other cognitive impairments. 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with lesions to the chiasm and some degree of temporal blocking aged 24 - 76 years underwent: 1) tests for visual neglect (Gothenburg test;behavioural inattention tests: star cancellation;line bisection);2) visuo-perceptual tests;and 3) a test involving reading a crowded ten-letter and cipher bar. Results: The temporal blocking in two patients recovered after emergency neurosurgery and their results were normal when subsequently tested. Of the 16 patients with deficiencies, 14 had a poorer left eye (p Conclusions: The best neuropsychologic tests appeared to be those for visual neglect and the crowded bar test. In most cases, the right cerebral hemisphere’s lack of some crossed information from the left eye, usually needed for normative saccades and adjustment to visual space, may be a factor underlying the specific visual behavio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sions to the Optic chiasm Visual Blocking to the TEMPORAL Side Neglect-Like Behaviour Neuropsychologic TESTING
下载PDF
Prognostic Value of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and Ganglion Cell Complex after Optic Chiasmal Decompression
3
作者 Shaymaa Hassan Salah Ahmed Mohamed Ali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19年第1期23-34,共12页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ascertain the role of th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by measuring the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and ganglion cell complex area to predict postoperative visual outcome after chia...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ascertain the role of th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by measuring the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and ganglion cell complex area to predict postoperative visual outcome after chiasmal decompression. 16 eyes scheduled for chiasmal decompression surgery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surgery with standard automated perimetry and OC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Preoperative RNFL (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 thickness and GCC (ganglion cell complex) area were compared with 20 normal control eyes. 13 cases were operated by microscopic assisted endoscopic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the remaining 3 cases were operated transcranially. Spearman’s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operative RNFL thickness, GCC area, postoperative mean deviation and temporal visual field sensitivity (1/Lambert). Preoperative measurements of RNFL thickness and all GCC area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patient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3 months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showed improvement of the visual field, but reduction in global and sectorial RNFL thickness except for nasal sector. Moreover, absolute postoperative (not pre-post change) visual field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preoperative RNFL (P = 0.00399 for mean deviation, P = 0.0023 for temporal sensitivity), GCC thickness (P = 0.00736 for mean deviation, P = 0.0469 for temporal sensitivity), with FLV (focal loss value) (P = 0.0012 for mean deviation, P = 0.0021 for temporal sensitivity) showed a higher correlation. Reduced RNFL thickness mainly, and GCC area minimally,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worst visual field outcome. FLV is a new prognostic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 chiasm DECOMPRESSION Surgery OCT PERIMETRY Prognosis
下载PDF
经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切除视交叉前置型垂体大腺瘤 被引量:8
4
作者 耿军 蔡纪辕 +2 位作者 吴新建 杨泽光 郭予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02-205,共4页
本文报告了经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显微手术切除视交叉前置型垂体大腺瘤13例,其中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均获视力改善。本文着重讨论了有关局部显微解剖、手术方法及技术要点。
关键词 垂体大腺瘤 显微外科 手术 视神经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对鞍区肿瘤手术前后视觉功能变化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南振鸿 杨德泰 +1 位作者 陈道莅 史玉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 了解视神经、视交叉减压前后视觉功能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H -PRVEP) ,以P1 0 0 潜伏期为主要评价指标 ,结合一般视觉检查 ,对 3 2例成人鞍区肿瘤手术前后的视觉功能进行动态随访。  结果 ... 目的 了解视神经、视交叉减压前后视觉功能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H -PRVEP) ,以P1 0 0 潜伏期为主要评价指标 ,结合一般视觉检查 ,对 3 2例成人鞍区肿瘤手术前后的视觉功能进行动态随访。  结果 发现 1 H -PRVEP检查的敏感性高于临床一般视觉检查 ,而且能反映视路纤维不同部份的受损程度。 2 视神经、视交叉减压后半月内 ,视觉功能改善程度最大 ,以后变化不明显。  结论 H -PRVEP检查可以准确反映视路减压后视觉功能改善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视路 鞍区肿瘤 脑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鞍膈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梁金 漆松涛 +3 位作者 樊俊 石瑾 陆云涛 颜小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研究鞍膈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成人15例尸头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视交叉偏向蝶鞍左侧20%(3例),居于中线上66.7%(10例),偏向右侧13.3%(2例)。鞍隔孔完全被视交叉覆盖73.4%(11... 目的研究鞍膈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成人15例尸头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视交叉偏向蝶鞍左侧20%(3例),居于中线上66.7%(10例),偏向右侧13.3%(2例)。鞍隔孔完全被视交叉覆盖73.4%(11例),未被完全覆盖26.6%(4例)。鞍隔孔相对于视交叉的位置偏向左侧26.7%(4例),居于中线上66.7%(10例),偏向右侧6.6%(1例)。从上面观,鞍膈呈下凹型80%(12例),平坦型13.3%(2例),上凸型6.7%(1例)。鞍隔孔测量前后径为2.20-12.10mlTl,左右径为3.10~13.40mm;依据鞍隔孔的大小将鞍膈分为3种类型:紧密型,占13.3%(2例);常见型,占73.4%(11例);扩大型,占13.3%(2例)。垂体柄靠近鞍背前缘占53.3%(8例),居中占40%(6例),6.7%(1例)位于鞍结节后缘。结论鞍隔孔大小的变异可影响垂体瘤的生长方式,熟悉鞍膈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对鞍区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膈 视交叉 垂体柄 应用解剖
下载PDF
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对大鼠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童建 秦立强 王道锦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探讨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对大鼠体表和深部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方式。方法采用核团毁损、褪黑素及其合成抑制剂干涉试验。结果两个核团分别对体温昼夜节律的控制起着不同的作用。在体温绝对值的改变上 ,松果体发挥着上调而视交叉上核呈现... 探讨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对大鼠体表和深部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方式。方法采用核团毁损、褪黑素及其合成抑制剂干涉试验。结果两个核团分别对体温昼夜节律的控制起着不同的作用。在体温绝对值的改变上 ,松果体发挥着上调而视交叉上核呈现下调的效应。在体温节律的发生和维持上 ,视交叉上核可能是皮肤温度昼夜节律的中枢起搏器 ,而深部体温的昼夜变化主要受松果体的支配。结论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经由神经和内分泌通路相互偶联并构成统一协调的体温振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汁 昼夜节律 体温调节 视上核 视交叉 大鼠
下载PDF
经终板入路手术间隙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朱风仪 刘宁 +1 位作者 骆慧 汪华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视交叉后间隙的显微解剖特征,为经终板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15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在显微镜下对视交叉后间隙相关结构进行详细地显微解剖、测量和统计。结果:视交叉后间隙由视交叉后缘、两侧视束内... 目的:探讨视交叉后间隙的显微解剖特征,为经终板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15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在显微镜下对视交叉后间隙相关结构进行详细地显微解剖、测量和统计。结果:视交叉后间隙由视交叉后缘、两侧视束内侧缘和终板后缘构成,与其有关的结构有大脑前动脉近段(ACA-A1)、前交通动脉(ACOA)、Heubner回返动脉(RAH)及其各自发出的穿动脉。沿视交叉后间隙打开终板和三脑室底部进入脚间窝,可以显露桥脑、基底动脉(BA)分杈及其发出的丘脑穿支、大脑后动脉(PCA)以及动眼神经。结论:沿视交叉后间隙打开终板可以充分显露位于视交叉后上方的肿瘤,辅以视交叉前间隙和视神经—ICA三角可以有效地分块切除肿瘤。熟悉间隙相关结构的显微解剖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 视交叉 手术间隙 解剖
下载PDF
57例垂体瘤患者视野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卜曙旸 徐国旭 +1 位作者 兰青 杨焕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5期451-453,共3页
目的分析垂体瘤患者的视野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57例垂体瘤患者的视野报告及MRI影像资料。结果早期垂体微腺瘤患者,视野大多正常。随着肿瘤增大,典型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垂直性颞侧、双颞侧偏盲。视野缺损与视交叉自身解剖位置密切相关。... 目的分析垂体瘤患者的视野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57例垂体瘤患者的视野报告及MRI影像资料。结果早期垂体微腺瘤患者,视野大多正常。随着肿瘤增大,典型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垂直性颞侧、双颞侧偏盲。视野缺损与视交叉自身解剖位置密切相关。视交叉位置正常者,视野缺损呈典型改变。视交叉前置或后置者,视野表现为同向偏盲、视敏度下降、中心暗点或交界性暗点。结论双颞侧偏盲是垂体瘤视交叉受压上抬典型的视野改变。视野缺损与视交叉解剖位置相关,前置型、后置型的视交叉者,视野缺损趋于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视野 视交叉
下载PDF
Shh对发育中小鼠视觉传导通路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郝彦利 陈新安 董为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79-1684,共6页
目的探察Shh对E13-E15小鼠胚胎中视觉传导通路发育的影响。方法E13至E15小鼠胚胎的眼至视束部分制备成脑厚片,置于含10%的小牛血清的DMEM/F12的培养液中,在37℃恒温滚动培养箱中培养5h。实验组中将Shh抗体加入培养液中。培养结束后,将... 目的探察Shh对E13-E15小鼠胚胎中视觉传导通路发育的影响。方法E13至E15小鼠胚胎的眼至视束部分制备成脑厚片,置于含10%的小牛血清的DMEM/F12的培养液中,在37℃恒温滚动培养箱中培养5h。实验组中将Shh抗体加入培养液中。培养结束后,将脑厚片以4%多聚甲醛固定,将DiI颗粒置于视盘。7d后,在手术显微镜下,暴露被标记的视神经纤维,在激光扫描共聚焦纤维镜下观察。结果用Shh抗体阻抑Shh的功能,可引起E13跨越中线的视神经纤维减少以及E15投射至同侧的视束的神经纤维的增多。结论在视交叉形成的早期,Shh引导视神经纤维跨越中线。在视交叉形成的后期,Shh引导视神经转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H 视交叉 发育
下载PDF
Sonic Hedgehog及其受体Patched在小鼠视交叉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郝彦利 陈新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339,共7页
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第13d(E13)至15d(E15)是视交叉发育的主要阶段。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在E13~E15,Sonic Hedgehog(Shh)及其受体Patched(Ptc)在视觉传导通路的表达。结果发现:在视交叉和视束中,Shh在视神经纤维接近中线时表... 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第13d(E13)至15d(E15)是视交叉发育的主要阶段。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在E13~E15,Sonic Hedgehog(Shh)及其受体Patched(Ptc)在视觉传导通路的表达。结果发现:在视交叉和视束中,Shh在视神经纤维接近中线时表达上调,越过中线后表达下调,并且主要表达在较深的区域。Ptc在E13~E14的视网膜和E14~E15的视束中有表达,但在视交叉中无表达。Ptc,而不是Shh,表达在体外培养的生长锥中。Shh和Ptc在视觉传导通路发育中的表达提示Shh可能在引导视神经生长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ic HEDGEHOG 受体Patched 小鼠 视交叉 视觉传导通路发育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前视路形态变化及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长英 陈楠 +4 位作者 石林平 梁红琴 杨红 李坤成 王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28-163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视束、视交叉的形态变化特征,分析其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的关系。方法对37例POAG患者(POAG组)行全脑磁共振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扫描,利用多基线、多平面重建技术显...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视束、视交叉的形态变化特征,分析其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的关系。方法对37例POAG患者(POAG组)行全脑磁共振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扫描,利用多基线、多平面重建技术显示视束、视交叉结构,测量视束脑池段横径(TD1)及高径(H1)、视束大脑脚周段横径(TD2)及高径(H2)、视交叉横径(OC-TD)、高径(OC-H)及前后径(APD)。以10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各径线测量值,采用Pearson检验对POAG组各径线与RNFL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POAG组双侧TD1、H1、TD2、H2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②POAG组OC-TD、OC-H小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A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OAG组双侧TD1之和、H1之和、TD2之和及H2之和均与双眼RNFLT之和呈正相关性(r=0.77、0.77、0.81、0.77,P均<0.05)。④POAG组OC-TD、OC-H与双眼RNFLT之和呈正相关(r=0.44、0.60,P均<0.05),而APD与双眼RNFLT之和无相关性(r=0.10,P>0.05)。结论 POAG患者视束、视交叉萎缩与视网膜神经纤维缺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视路 视交叉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儿童鞍区肿瘤的视觉传导通路DTI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斌 苗素华 +5 位作者 何乐 赵亚鹏 徐成伟 朱晋 张庆辉 张玉琪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估儿童鞍区肿瘤的视神经受损情况。方法对24例儿童鞍区肿瘤(其中视交叉胶质瘤12例、鞍区颅咽管瘤7例、三脑室畸胎瘤2例、下丘脑错构瘤2例、斜坡脊索瘤1例)病例进行DTI和DTT...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估儿童鞍区肿瘤的视神经受损情况。方法对24例儿童鞍区肿瘤(其中视交叉胶质瘤12例、鞍区颅咽管瘤7例、三脑室畸胎瘤2例、下丘脑错构瘤2例、斜坡脊索瘤1例)病例进行DTI和DTT检查,计算双侧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显示的视交叉位置形态以及与肿瘤的空间结构关系,24例患儿可分为视交叉破坏组(12例)和视交叉压迫组(12例)。破坏组双侧视神经FA值均明显低于压迫组(P<0.05)。结论 DTI和DTT检查可以清晰的显示儿童鞍区肿瘤与视路神经纤维束的空间关系,其获得的参数FA值可以用来评价视路损伤的性质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鞍区肿瘤 儿童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下载PDF
人体视交叉的血管构筑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书汉 吕衡发 +1 位作者 周炳华 李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3-584,共2页
目的 :为视交叉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对 2 2例新生儿尸体采用乳胶灌注、有机玻璃铸形、明胶墨汁灌注 3种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 :视交叉上组血管平均 4.1条 ,主要来自大脑前动脉 ,有时前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亦有分支供... 目的 :为视交叉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对 2 2例新生儿尸体采用乳胶灌注、有机玻璃铸形、明胶墨汁灌注 3种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 :视交叉上组血管平均 4.1条 ,主要来自大脑前动脉 ,有时前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亦有分支供给。下组血管平均 9.7条 ,主要来自垂体前上动脉和后交通动脉 ,有时颈内动脉亦有分支供给。视交叉实质内毛细血管密度 ( % ) 区约为1 .1 9, 区为 1 .0 9, 区为 1 .1 9, 区为 0 .42 , 区中央板部为 1 .2 9, 区侧部约为 0 .79。结论 :视交叉血液供应障碍是多因素的结果 , 区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 血液供给 微循环 新生儿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颅内视神经-视交叉胶质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漆松涛 陈状 +2 位作者 方陆雄 潘军 郑大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讨论颅内视神经-视交叉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对我科近6年来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11例视神经-视交叉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视神经萎缩是该类肿瘤的主要表现,82%为低级别星形细胞... 目的讨论颅内视神经-视交叉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对我科近6年来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11例视神经-视交叉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视神经萎缩是该类肿瘤的主要表现,82%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M RI可良好显示肿瘤生长特点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手术全切除4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2例,仅1例术后视力恶化,无死亡病例,总体恢复良好。结论颅内视神经-视交叉胶质瘤有其特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应该作为该类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视交叉 胶质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MRI评价正常人视交叉及其前间隙的解剖结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霞 王现亮 +4 位作者 孟凡莲 李达 朱融 于秀荣 赵文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3-507,共5页
目的通过MRI研究活体视交叉及其前间隙的立体形态,并测量相关参数。方法对160名健康志愿者行视交叉区T1W MP-RAGE、T2W TSE序列扫描;采用MPR技术测量视神经颅内段、视交叉各径线长度、各角度、视神经与垂体柄夹角。比较男女、视神经颅... 目的通过MRI研究活体视交叉及其前间隙的立体形态,并测量相关参数。方法对160名健康志愿者行视交叉区T1W MP-RAGE、T2W TSE序列扫描;采用MPR技术测量视神经颅内段、视交叉各径线长度、各角度、视神经与垂体柄夹角。比较男女、视神经颅内段左右侧之间及各年龄段间的差异。结果视神经颅内段长度左侧为(18.23±3.12)mm,右侧为(17.27±3.31)mm(t=0.27,P>0.05);视交叉前间隙大致呈三角形,面积为(44.04±7.73)mm2;视交叉轴位前后径为(8.81±1.14)mm,横径为(13.78±1.22)mm,厚度为(3.73±0.41)mm,前、后角度数分别为(70.72±7.38)°、(76.74±8.49)°,左、右侧角度数分别为(123.03±9.42)°、(124.18±10.31)°;视交叉与垂体柄的夹角为(46.54±10.29)°。男女间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年龄段左右视神经颅内段、视交叉前后径、横径及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视交叉各角、视交叉与垂体柄夹角、视交叉前间隙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成像及其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视交叉及其前间隙的立体形态,建立正常人群相关参数的标准参考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提供基本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 视神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钢丝环扎联合交叉克氏针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文 邹勇 +1 位作者 刘容珍 许海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30期187-188,共2页
目的:总结钢丝环扎联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2年2月笔者对77例尺骨鹰嘴骨折采用钢丝环扎联合交叉克氏针治疗,采用Cassebaum评定肘关节术后功能,总结手术方法和疗效。结果:随访患... 目的:总结钢丝环扎联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2年2月笔者对77例尺骨鹰嘴骨折采用钢丝环扎联合交叉克氏针治疗,采用Cassebaum评定肘关节术后功能,总结手术方法和疗效。结果:随访患者77例,随访时间8~15个月,其中优58例,良16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6.10%。结论:钢丝环扎联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骨折 钢丝环扎 交叉克氏针 内固定 体会
下载PDF
Semaphorin 3a对小鼠胚胎视交叉发育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彦利 陈新安 董为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Semaphorin 3a(Sema 3a)在小鼠胚胎视交叉发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E13至E15小鼠胚胎的眼球至视束部分制备成脑厚片,置于含10%的小牛血清的DMEM/F12的培养液中,在37℃的恒温的滚动培养箱中培养5h。实验组中将Sema 3...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Semaphorin 3a(Sema 3a)在小鼠胚胎视交叉发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E13至E15小鼠胚胎的眼球至视束部分制备成脑厚片,置于含10%的小牛血清的DMEM/F12的培养液中,在37℃的恒温的滚动培养箱中培养5h。实验组中将Sema 3a抗体加入培养液中。培养结束后,将脑厚片以4%多聚甲醛固定,将DiI颗粒置于一侧视盘。7d后,在手术显微镜下,暴露被标记的视神经纤维,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用Sema 3a抗体阻抑Sema 3a的功能,可引起E13跨越中线的视神经纤维减少以及神经纤维走行错误。结论:在视交叉形成的早期,Sema 3a可能吸引视神经纤维跨过中线,并且这个过程可能是短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A3A 视交叉 发育
下载PDF
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各参数反映视交叉损伤价值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南振鸿 陈道莅 +2 位作者 施士德 杨德泰 李盛昌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2-145,共4页
应用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H-PRVEP)测试33例有视力、视野及眼底异常的鞍区肿瘤的视觉功能,所用参数为N-PRVEP主要成份P100波的绝对数及相对数指标,如P100潜伏期、波幅、时程,和P100眼间、眼内... 应用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H-PRVEP)测试33例有视力、视野及眼底异常的鞍区肿瘤的视觉功能,所用参数为N-PRVEP主要成份P100波的绝对数及相对数指标,如P100潜伏期、波幅、时程,和P100眼间、眼内潜伏期差、波幅比、时程差等,经比较、分析发现:有关P100潜伏期指标能敏感反映视交叉受损情况,应作为主要评价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视交叉损伤
下载PDF
颅咽管瘤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桐 王凡寅 +1 位作者 樊宁 刘旭阳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对34例确诊的颅咽管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双眼视野特征、以及肿瘤体积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其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病理确诊为颅咽管瘤的34例患者,提取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 目的对34例确诊的颅咽管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双眼视野特征、以及肿瘤体积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其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病理确诊为颅咽管瘤的34例患者,提取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肿瘤体积、视野表现。运用统计学,对年龄与肿瘤体积进行相关分析,年龄与视野表现、性别与肿瘤体积、肿瘤体积与视野表现进行差异检验,性别与视野情况做卡方检验。结果在34例颅咽管瘤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9~70岁(均值35.3636±17.3292),肿瘤体积从3.12~80.84 cm3(均值21.7732±19.98359),视野表现分为双眼颞侧偏盲者19例;双眼同向偏盲者3例;双眼不规则暗点6例;一眼颞侧偏盲,另一眼不规则暗点3例;一眼眼全盲,另一眼眼不规则暗点1例;正常视野2例。通过数据分析,患者的年龄与体积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视野表现的调查对象在年龄水平上,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在肿瘤体积上,以及不同视野表现的调查对象在肿瘤体积水平上,性别与调查对象的视野表现上均无显著的差异。结论颅咽管瘤的视野表现以双眼颞侧偏盲为主要表现,视野的缺损形态与肿瘤压迫视交叉的位置有关,与年龄、性别、肿瘤体积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视野 视交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