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6篇文章
< 1 2 1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参germ cell-less基因表达分析及转录因子预测
1
作者 黄孝枭 刘炳正 +3 位作者 孙志惠 丛晶晶 苏唯一 魏金亮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3-213,共11页
不同性别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生长速度、免疫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解析其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经济价值。目前,刺参的性腺发育机制尚不清晰,挖掘性腺发育相关基因是解析其发育机制的重要途径。研究表... 不同性别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生长速度、免疫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解析其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经济价值。目前,刺参的性腺发育机制尚不清晰,挖掘性腺发育相关基因是解析其发育机制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germ cell-less基因在哺乳动物性腺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无脊椎动物中关于germ cell-less基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从刺参基因组中鉴定了germ cell-less (Ajgcl)基因片段,随后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获得其全长c DNA序列。通过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 PCR)揭示了Ajgcl在成体组织中呈现泛表达状态,性腺中表达量最高,且雌性性腺中的表达量是雄性性腺中表达量的2.25倍。随着卵子的发生,Ajgcl的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表达变化,而在精子发生的过程中其表达量变化不大,意味着其可能在卵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均能检测到Ajgcl转录本,意味着Ajgcl作为母源因子可能与原始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此外,Ajgcl基因启动子中具有Oct-1、FOXD3、PAX-6、CRP、c-Myb和NF-1等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本研究为深入解析germ cell-less基因在刺参等无脊椎动物性腺发育中发挥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germ cell-less 生殖细胞 母源因子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玉米胚芽粕水解蛋白及其抗氧化活性
2
作者 马雪 张雅娜 +2 位作者 郭丽 李杨 马志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0期165-170,共6页
以玉米胚芽粕为原料,研究超声波辅助碱性蛋白酶提取玉米胚芽粕水解蛋白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玉米胚芽粕水解蛋白的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 以玉米胚芽粕为原料,研究超声波辅助碱性蛋白酶提取玉米胚芽粕水解蛋白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玉米胚芽粕水解蛋白的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50 min、超声功率140 W,在此条件下,玉米胚芽粕的水解蛋白提取率为90.6%。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IC_(50)分别为17.56µg/mL和28.41µ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芽粕 水解蛋白 酶解 超声辅助提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原发性睾丸血管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裴亮 翟晓艳 +1 位作者 王振兴 郝川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1期15-18,共4页
原发性睾丸恶性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不清,诊断较为困难,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与普通睾丸肿物相似。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确诊,最具诊断意义的是瘤体中互相吻合、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血管网。本... 原发性睾丸恶性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不清,诊断较为困难,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与普通睾丸肿物相似。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确诊,最具诊断意义的是瘤体中互相吻合、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血管网。本文报告1例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睾丸血管肉瘤病例情况。该患者因左侧睾丸无痛性增大20 d入院,通过查体、多种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及反复讨论对患者行左侧睾丸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通过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测诊断确诊该疾病。术后随访5年1个月未发现复发及转移。本文通过对该病例情况的报告,并回顾文献资料,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进而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血管肉瘤 生殖细胞肿瘤 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2014~2019年北京某三甲医院腹腔感染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情况与合理用药的探讨
4
作者 陈曦 毛熠 +2 位作者 王鹏 刘慧宇 杨春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7期30-41,共12页
目的:通过对北京某三甲医院2014~2019年期间采集的腹腔感染革兰阴性菌的鉴定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测试,为近年院内腹腔感染革兰阴性菌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定制药敏板通过Trek系统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依... 目的:通过对北京某三甲医院2014~2019年期间采集的腹腔感染革兰阴性菌的鉴定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测试,为近年院内腹腔感染革兰阴性菌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定制药敏板通过Trek系统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依据CLSI2021标准进行药敏判读。结果:2014~2019年期间共收集革兰阴性菌464株,其中肠杆菌目细菌355株,社区获得性感染菌株123株、医院获得性感染菌株341株,ICU收集的菌株187株。药敏试验显示: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中,大肠埃希菌对目前国内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几乎都呈现不敏感状态,仅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81.8%;除黏菌素外,肺炎克雷伯菌几乎无抗菌药物可选择;铜绿假单胞菌目前对环丙沙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为75.0%。该院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菌中,对大肠埃希菌治疗有效率达到82.5%及以上的抗菌药物有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黏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仅在65.0%左右;对于铜绿假单胞菌,可选的抗菌药物有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敏感率均为66.7%)。该院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菌中,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黏菌素的敏感率均在93.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71.4%~79.2%;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黏菌素的敏感率在83.3%以上。无论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还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或者是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黏菌素的敏感率为97.6%~100.0%外,几乎无常规抗菌药物可供选择。结论:腹腔感染革兰阴性菌总体耐药形势比较严峻,持续监测本地区医院病原菌检出率和合理选择对耐药菌株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菌 肠杆菌目细菌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菌 抗菌药物 耐药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小麦胚芽中总黄酮的提取条件
5
作者 李保利 吕会超 +2 位作者 殷美丽 郑永军 陈怡如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5期54-58,共5页
小麦胚芽是小麦中最珍贵的部分,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谷胱甘肽以及小麦胚芽凝聚素等多种有益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小麦胚芽被利用得还不够充分。因此,研究采用乙醇回流法对麦胚中总黄酮进行了提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显色剂,建立... 小麦胚芽是小麦中最珍贵的部分,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谷胱甘肽以及小麦胚芽凝聚素等多种有益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小麦胚芽被利用得还不够充分。因此,研究采用乙醇回流法对麦胚中总黄酮进行了提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显色剂,建立芦丁标准曲线。通过开展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条件:料液比为1∶40 g/mL,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温度为70℃,总黄酮的提取率为0.32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芽 总黄酮 乙醇回流
下载PDF
利用NMR技术测定小麦胚芽中的脂质成分
6
作者 陈德慰 莫雪莹 +4 位作者 张皓然 胡小双 肖金珊 周夏陶 赵子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4-263,共10页
为深入探究小麦胚芽中的脂质成分,该研究采用不同溶剂分别提取小麦胚芽中的磷脂和中性脂质,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对小麦胚芽中的脂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1)P NMR在小麦胚芽中检测到6种磷脂和相对应的... 为深入探究小麦胚芽中的脂质成分,该研究采用不同溶剂分别提取小麦胚芽中的磷脂和中性脂质,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对小麦胚芽中的脂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1)P NMR在小麦胚芽中检测到6种磷脂和相对应的5种溶血性磷脂,以及非脂质含磷化合物甘油磷脂酰胆碱(GPC);磷脂中含量最高的是磷脂酰胆碱(PC),其摩尔浓度为0.42μmol/g,摩尔分数为28.50%,质量浓度为0.31 mg/g,质量分数为30.20%;^(1)H NMR测定小麦胚芽中的多种中性脂质组成及含量,包括甘油三酯(TG)、甘油二酯(DG)、甘油单酯(MG)和游离脂肪酸(FA),其中含量最高的甘油酯是TG,占比为77.25%,含量最低的是2-甘油单酯(2-MG),占比为0.03%;小麦胚芽的甘油三酯和磷脂中检测出亚油酸(L)、油酸(O)和亚麻酸(Ln)等6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在甘油三酯中占比56.26%,在磷脂中占比45.37%。溶血性磷脂和GPC是磷脂的水解产物,DG、MG和FA是甘油三酯的水解产物,这些物质可以反映样品中脂质的水解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NMR不仅能够对小麦胚芽脂质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而且可以监测小麦胚芽脂质水解程度的变化。NMR技术在小麦胚芽相关产品的脂质分析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 磷脂 小麦胚芽 ^(31)P核磁共振 ^(1)H核磁共振
下载PDF
共生微生物对仔猪肠道发育、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进威 吴元霞 +4 位作者 孙静 李晓开 陆路 李周权 葛良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2-343,共12页
【目的】以猪为动物模型研究共生微生物对宿主肠道发育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经无菌剖腹产、无菌饲养等技术培育无菌(germ-free,GF)仔猪和无特定病原(specific pathogen-free,SPF)仔猪,通过形态学观察、液相色谱分析、RNA-seq等方法... 【目的】以猪为动物模型研究共生微生物对宿主肠道发育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经无菌剖腹产、无菌饲养等技术培育无菌(germ-free,GF)仔猪和无特定病原(specific pathogen-free,SPF)仔猪,通过形态学观察、液相色谱分析、RNA-seq等方法研究共生微生物对仔猪肠道形态、代谢、基因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共生微生物对仔猪肠道的形态结构、短链脂肪酸含量、氨基酸代谢和肠道细胞线粒体含量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共生微生物影响仔猪肝脏、回肠和结肠组织的整体基因表达,调控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相关基因表达,导致线粒体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仔猪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结论】共生微生物通过调控肠道细胞线粒体从而影响仔猪肠道发育和代谢,为“微生物-宿主互作”调控仔猪肠道健康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猪 无特定病原猪 共生微生物 能量代谢 线粒体功能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水稻胚芽中葡萄糖和水分状态的影响及其与种子出苗成活间的关系
8
作者 郑广杰 叶昌 +5 位作者 徐春梅 陈松 褚光 陈里鹏 章秀福 王丹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55-3068,共14页
为了探明低温逆境下水稻种子出苗成活的品种间差异,解析水稻芽苗期耐低温机理,本研究以4个低温耐性不同的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低温和常温2个处理,分析了水稻出苗过程中种子和胚芽组织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含水量,种子的α-淀粉酶、胚芽蔗... 为了探明低温逆境下水稻种子出苗成活的品种间差异,解析水稻芽苗期耐低温机理,本研究以4个低温耐性不同的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低温和常温2个处理,分析了水稻出苗过程中种子和胚芽组织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含水量,种子的α-淀粉酶、胚芽蔗糖合酶和抗氧化酶活性,胚芽的过氧化氢与丙二醛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及其与胚芽存活率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低温下冷敏感品种中嘉8号(S1)、中嘉早17(S2)胚芽的葡萄糖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比蛋白活性在低温4 d后显著下降,而H2O2、MDA含量逐渐增加,其胚芽尖端逐渐枯死卷曲;而耐冷品种日本晴(T1)、耘两优玖48(T2)的胚芽葡萄糖含量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抗氧化酶(SOD、POD、CAT)比蛋白活性、H2O2、MDA含量也都保持不变,其胚芽保持挺立生长状态。分析发现低温抑制了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但增加了胚芽的蔗糖合酶活性;低温延缓了耐冷品种T1和T2的胚根向种子根发育的进程,却抑制了冷敏感品种S1和S2胚根的发育,低温下冷敏感品种S1、S2的根系活力显著低于耐冷品种T1、T2,冷敏感品种S1、S2种子和胚芽的含水量随低温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而耐冷品种T1、T2相对稳定。相关分析发现,胚芽的存活率与胚芽和种子的葡萄糖含量、含水量和胚根的长度、体积、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种子中淀粉和胚芽中蔗糖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外源增加S1、S2的水分供应能够显著地提高种子和胚芽在低温下的存活率。上述结果表明,在种子出苗过程中,低温胁迫在抑制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同时,也抑制了胚根的生长发育,降低了根系向种子和胚芽运输水分的能力,导致种子中淀粉和胚芽中蔗糖的分解能力下降,胚芽葡萄糖供应不足,使得胚芽抗氧化代谢失衡、存活率降低,而外源增加水分供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低温下胚芽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水稻 种子萌发 胚芽存活率 含水量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制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品质特性及风味成分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孙洋 任健 +1 位作者 宋春丽 赵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3-189,共7页
为探究制油工艺对植物油综合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胚芽为原料,采用酶辅助冷榨法、萃取法和水酶法进行油脂制取,比较分析制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的基本理化特性、抗氧化活性、脂肪酸组成、光谱特征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究制油工艺对植物油综合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胚芽为原料,采用酶辅助冷榨法、萃取法和水酶法进行油脂制取,比较分析制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的基本理化特性、抗氧化活性、脂肪酸组成、光谱特征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辅助冷榨法所得玉米胚芽油酸值、过氧化值均高于其他方法。比较3种方法油脂样品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中酶辅助冷榨法所得玉米胚芽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不同制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中亚油酸和亚麻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全光谱分析表明,水酶法所得油脂样品中亚油酸(共轭二烯酸)含量最高。不同制油工艺玉米胚芽油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别。综上,加工工艺对玉米胚芽油理化特性、抗氧化性、风味物质均会产生影响,本研究可为玉米加工副产物利用和玉米胚芽油适度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芽 制油工艺 理化性质 光谱分析 风味物质
下载PDF
鱼类性别可塑性的分子机制
10
作者 戴生飞 孙丽娜 +2 位作者 周林燕 王德寿 李明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6,共14页
鱼类性别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具体表现为天然性逆转、原发性逆转和次发性逆转。近年来,一系列研究都证明鱼类性别可塑性与雌激素密切相关。一旦阻断性腺雌激素的合成,无论是未分化还是已分化卵巢都将性逆转为精巢。鱼类的性别决定通路基... 鱼类性别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具体表现为天然性逆转、原发性逆转和次发性逆转。近年来,一系列研究都证明鱼类性别可塑性与雌激素密切相关。一旦阻断性腺雌激素的合成,无论是未分化还是已分化卵巢都将性逆转为精巢。鱼类的性别决定通路基因缺失诱导的性逆转也与雌激素相关。重要的是,发现生殖细胞的可塑性依赖于foxl3和dmrt1的同时存在,缺失其中一个都不能通过改变雌激素水平从而诱导性逆转。因此,foxl3和dmrt1是生殖细胞响应雌激素的关键基因。另外,表观遗传调控基因kdm6bb通过选择性剪接介导温度诱导的性逆转。这些研究增进了我们对鱼类性别可塑性分子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性别可塑性 生殖细胞 体细胞 鱼类
下载PDF
高原鼢鼠精子发生相关基因的季节性表达特征
11
作者 姚宝辉 安康 +2 位作者 侯齐琪 张德罡 苏军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1-71,共11页
【目的】探明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精子发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季节性特征。【方法】分析高原鼢鼠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睾丸形态、血清激素和睾丸特异性基因的季节特征。【结果】高原鼢鼠在繁殖期睾丸重量增加,睾酮分泌升高,初级精母细胞... 【目的】探明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精子发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季节性特征。【方法】分析高原鼢鼠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睾丸形态、血清激素和睾丸特异性基因的季节特征。【结果】高原鼢鼠在繁殖期睾丸重量增加,睾酮分泌升高,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单倍体精细胞和精子中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上调。非繁殖期睾丸萎缩,睾酮分泌水平降低,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单倍体精细胞和精子中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高原鼢鼠睾丸形态、激素和基因表达具有季节性差异,非繁殖期高原鼢鼠睾丸精子发生停滞在精原细胞阶段。这为揭示高原鼢鼠睾丸发育机理提供了参考,对了解动物季节性繁殖的调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繁殖 睾酮 生殖细胞 基因表达 高原鼢鼠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综合评分优化麦胚过热蒸汽处理工艺
12
作者 展小彬 张智 +2 位作者 刘非凡 张浩鹏 温纪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162,共11页
为提高麦胚储藏稳定性,采用过热蒸汽处理麦胚并优化处理工艺,以达到较好的灭酶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处理后麦胚色泽的变化以及营养物质的损失。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处理温度(170~210℃)、处理时间(10~50 s)、麦胚水质量分数(13%~21%)对处... 为提高麦胚储藏稳定性,采用过热蒸汽处理麦胚并优化处理工艺,以达到较好的灭酶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处理后麦胚色泽的变化以及营养物质的损失。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处理温度(170~210℃)、处理时间(10~50 s)、麦胚水质量分数(13%~21%)对处理后麦胚色泽、酶活、营养组分(黄酮含量、多酚含量、还原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抗氧化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3个实验因素进行正交优化,以麦胚色差(ΔE)、灭酶率、黄酮含量、多酚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为评分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处理最优条件为210℃、处理时间为30 s、麦胚水质量分数为15%,在该条件下处理后的麦胚色差为7.30、脂肪酶灭活率为60.94%、脂肪氧化酶灭活率为85.00%,黄酮含量为1 615.64 mg RT/100 g DW、多酚含量为441.77 mg GAE/100 g DW、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8.82%、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70.64%,还原糖含量为55.95mg/g,综合评分达到0.751 2分;在40℃条件下加速储藏实验研究表明,处理后的麦胚储藏30 d脂肪酸值从159.74 mg/100 g上升到354.89 mg/100 g,而未处理组麦胚储藏30 d脂肪酸值从172.27 mg/100 g上升到624.00 mg/100 g;这说明过热蒸汽处理能大幅延缓麦胚氧化酸败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过热蒸汽 麦胚色泽 酶活 营养组分
下载PDF
麦胚蛋白基姜黄素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13
作者 王永辉 何雨薇 +4 位作者 郭卫芸 高雪丽 李光辉 何胜华 黄继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5期80-84,106,共6页
利用小麦胚芽蛋白稳定的水包油乳液对姜黄素进行包埋,通过对乳液液滴粒径测定及微观结构的表征,考察麦胚蛋白浓度对乳液粒径以及乳液物理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贮藏过程及加热处理对乳液中姜黄素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乳状... 利用小麦胚芽蛋白稳定的水包油乳液对姜黄素进行包埋,通过对乳液液滴粒径测定及微观结构的表征,考察麦胚蛋白浓度对乳液粒径以及乳液物理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贮藏过程及加热处理对乳液中姜黄素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乳状液中麦胚蛋白浓度的增加(0.5%~4.0%),乳液液滴的粒径从1.9μm降低至0.3μm,乳液的贮藏稳定性得到提高。高温处理对于乳液中姜黄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经80℃处理后,姜黄素含量明显下降,但麦胚蛋白浓度增加有利于提高乳液中姜黄素的热稳定性。小麦胚芽蛋白构建的姜黄素乳液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在功能性食品的加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芽蛋白 姜黄素 乳液体系 稳定性 功能食品
下载PDF
饲料中小麦胚芽对黄颡鱼雌性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李亚宁 陈敏 +4 位作者 刘洋 韩磊 何焱 樊启学 沈志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4,共11页
为探讨小麦胚芽作为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雌性亲鱼培育饲料原料的可行性,研究以黄颡鱼雌性亲鱼(825尾)为实验对象,通过投喂不同小麦胚芽添加量0、5%、10%、15%和20%(w/w)饲料的养殖实验,比较研究了黄颡鱼雌性亲鱼的肝脏抗氧化... 为探讨小麦胚芽作为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雌性亲鱼培育饲料原料的可行性,研究以黄颡鱼雌性亲鱼(825尾)为实验对象,通过投喂不同小麦胚芽添加量0、5%、10%、15%和20%(w/w)饲料的养殖实验,比较研究了黄颡鱼雌性亲鱼的肝脏抗氧化能力、血浆生理生化指标、成活率和繁殖性能等。结果显示,小麦胚芽能显著提高黄颡鱼雌性亲鱼肝脏抗氧化酶活性(P<0.05),小麦胚芽添加量为10%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最高,丙二醛含量(MDA)最低,多项式曲线方程显示添加量在11.57%—14.0%抗氧化性能最强。当小麦胚芽添加量达到10%时,对血浆葡萄糖(GLU)含量没有影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比值(LDLC/HDL-C)显著下降(P<0.05),利于血脂的健康代谢。因此,经添加小麦胚芽的饲料进行产前和产后培育,小麦胚芽组能显著提高黄颡鱼雌性亲鱼的成活率(P<0.05),绝对繁殖力和相对体重繁殖力与对照W0组相比有所提升(P>0.05);产后培育阶段,小麦胚芽添加组W5、W10和W15畸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孵化率也略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小麦胚芽能够作为黄颡鱼雌性亲鱼的饲料原料,建议产前培育添加量为饲料质量的10%—15%,产后再培育添加量为饲料质量的5%—10%,能有效改善体质,提高雌性亲鱼重复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芽 雌性亲鱼 繁殖力 成活率 抗氧化性能 生理生化指标 黄颡鱼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恶性颅外生殖细胞肿瘤复发的风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赵华 张园 +3 位作者 吴爽 闵燕平 刘玉峰 徐学聚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恶性颅外生殖细胞肿瘤(MGCT)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并治疗MGCT患儿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复发的高危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其总生存率(...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恶性颅外生殖细胞肿瘤(MGCT)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并治疗MGCT患儿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复发的高危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其总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共109例MGCT患儿,5年的OS率、EFS率分别为(91.3±2.8)%、(86.5±3.4)%;复发率为12.8%,主要的复发部位为骶尾部(9/14)。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相比,在发病部位(χ^(2)=18.45,P<0.01)、COG分期(χ^(2)=11.32,P<0.01)、是否转移(χ^(2)=12.80,P<0.01)、肝转移(χ^(2)=15.29,P<0.01)和肺转移(χ^(2)=9.57,P<0.001)等方面存在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示骶尾部为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组的OS(59.1±1.4)%低于未复发组(95.7±2.1)%;未完整切除肿瘤组的OS(65.8±1.4)%低于完整切除组(94.5±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发、未完整切除肿瘤的MGCT患儿预后差,骶尾部为MGCT患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颅外生殖细胞肿瘤 复发 骶尾部手术
下载PDF
原始生殖细胞的发育调控及环境雌激素对其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付志琪 李振宇 +4 位作者 魏锦博 汪畅 程波 曹梦西 梁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6,共12页
随着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EEs)在人体样本尤其是孕早期人体样本中频繁被检出,对于EEs的生殖健康风险研究开始关注其对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发生和迁移的影响。PGCs是生殖细胞的前体细胞,经过特化、... 随着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EEs)在人体样本尤其是孕早期人体样本中频繁被检出,对于EEs的生殖健康风险研究开始关注其对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发生和迁移的影响。PGCs是生殖细胞的前体细胞,经过特化、迁移、分化后生成精子或卵子,作为高等生物体生命延续的载体,其遗传稳定性对人体生殖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以小鼠及斑马鱼为例总结了PGCs发育过程及其关键调控因子,讨论了雌激素在PGCs发育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方式,在此基础上综述了EEs对PGCs的毒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了解EEs对PGCs的毒性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将为EEs的人体生殖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更为精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雌激素 原始生殖细胞 毒性效应 分子机制 生殖健康风险
下载PDF
基于酵母双杂交文库鉴定鸡PGCs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泛素化修饰酶
17
作者 姚泽令 常梓翊 +5 位作者 龚威 宋彤彤 王志秀 张亚妮 李碧春 左其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试验拟筛选与C2EIP互作的蛋白,构建调节PGCs形成过程的泛素化E3连接酶复合体。通过逆转录和同源重组等方法构建鸡PGCs酵母文库;将C2EIP连入诱饵空载体pGBKT7中,并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进行诱饵载体(C2EIP-pGBKT7)的毒性和自激活检测;将酵... 试验拟筛选与C2EIP互作的蛋白,构建调节PGCs形成过程的泛素化E3连接酶复合体。通过逆转录和同源重组等方法构建鸡PGCs酵母文库;将C2EIP连入诱饵空载体pGBKT7中,并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进行诱饵载体(C2EIP-pGBKT7)的毒性和自激活检测;将酵母文库与诱饵载体菌液共培养后,通过涂板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互作蛋白。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鸡PGCs酵母文库,其滴度为3.0×10^(6)cfu/mL,总库容为1.5×10^(7)cfu,且重组率为100%,符合筛库要求。成功构建无毒性和不能自激活的C2EIP-pGBKT7诱饵载体,能够用于后续的文库筛选。C2EIP-pGBKT7诱饵载体菌液与酵母文库共培养后,通过PCR测序与蛋白序列分析后共筛选了36个C2EIP的互作蛋白,其中RCJMBM04和CCDC174蛋白功能域分析发现分别具有典型的RING功能域和PPXY基序,进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WWP1和WWP2具有典型的WW功能域,能够与CCDC174结合。研究表明,试验成功鉴定了C2EIP/RCJMB04/CCDC174/WWP泛素化E3连接酶复合体,为后续研究泛素化修饰调控鸡PGCs形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泛素化修饰 C2EIP 酵母双杂交文库
下载PDF
自噬在大鼠睾丸扭转致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胡志 徐律 +4 位作者 孙伟 付桥 张炜 陈一衍 褚浩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探讨自噬在大鼠睾丸扭转所致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组、I/RI+雷帕霉素(RAPA)组和I/RI+3-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10只。后3组大鼠建立左侧睾丸扭转(720°,1 h)复... 目的探讨自噬在大鼠睾丸扭转所致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组、I/RI+雷帕霉素(RAPA)组和I/RI+3-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10只。后3组大鼠建立左侧睾丸扭转(720°,1 h)复位模型,I/RI+RAPA组和I/RI+3-MA组大鼠造模前分别给予自噬激动剂RAPA和自噬抑制剂3-MA干预。于睾丸复位12 h后取各组大鼠左侧睾丸和附睾,收集精子进行精子质量分析,采用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采用TUNEL染色检测睾丸组织细胞凋亡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睾丸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 3)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I组大鼠精子质量下降,睾丸曲细精管排列松散,生殖细胞减少、脱落,睾丸组织SOD活性、T-AOC降低(均P<0.05),MDA含量升高(P<0.05),p62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Beclin1、Bax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凋亡生殖细胞明显增多。与I/RI组比较,I/RI+RAPA组大鼠精子质量提高,睾丸曲细精管排列正常,睾丸组织SOD活性、T-AOC升高(均P<0.05),MDA含量降低(P<0.05),Beclin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p62、Bax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凋亡生殖细胞减少;I/RI+3-MA组大鼠精子质量下降,睾丸曲细精管排列松散,睾丸组织SOD活性、T-AOC降低(均P<0.05),MDA含量升高(P<0.05),Beclin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p62、Bax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凋亡生殖细胞增多。结论激活自噬可改善I/RI大鼠精子质量和睾丸组织病理损伤,缓解氧化应激,抑制生殖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扭转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噬 氧化性应激 生殖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2015~2019年重庆某三甲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变迁
19
作者 代海峰 李佳俊 +7 位作者 康纯鑫 贾蓓 辛小娟 阳成 刘成伟 唐君 陈潇迪 黄文祥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3期92-100,共9页
目的:对重庆某三甲医院2015~2019年期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监测。方法:利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趋势监测(SMART)项目提交的重庆某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标本,使用定制药敏板通过Trek系统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共收... 目的:对重庆某三甲医院2015~2019年期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监测。方法:利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趋势监测(SMART)项目提交的重庆某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标本,使用定制药敏板通过Trek系统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共收集来自腹腔、呼吸道、尿路和血流感染患者的950株革兰阴性杆菌标本。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3.37%、18.63%、14.11%、10.84%。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但5年内变化较小。而肺炎克雷伯菌在2017年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2016年明显上升,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在2019年降至20%以下。此外,不同感染部位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尿路感染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和黏菌素均具有较高的敏感率;然而在腹腔和呼吸道感染中,其耐药率大多数超过50%。对于检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耐氟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目前可选用的常规抗菌药物较少。结论:该院2015~2019年期间革兰阴性耐药菌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肠杆菌目细菌。而鲍曼不动杆菌无论是否为特殊耐药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很高,有待于持续监测并结合临床实际合理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肠杆菌目细菌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
下载PDF
苯并[a]芘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惠增 刘秉春 +3 位作者 陈红 徐沛欣 郭鑫 袁建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83,共19页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作为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成员,是最早发现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污染物,通过空气、食物、水源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细胞氧化应激损伤、DNA损伤和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细胞死亡...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作为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成员,是最早发现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污染物,通过空气、食物、水源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细胞氧化应激损伤、DNA损伤和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细胞死亡。研究表明雄性与雌性动物经BaP染毒后,其生殖器官、生殖细胞甚至激素水平均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受精卵形成和胚胎发育,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因此,近年来BaP的生殖毒性受到广泛关注,其作用机制包括改变胞内活性氧水平、诱导细胞DNA损伤以及调控生殖发育相关基因、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和促凋亡基因影响生殖发育。BaP作为环境毒物,不仅可以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还可以影响生物的生殖发育,损害生态环境中的物种多样性,从长远来看,BaP的不良影响不但会威胁到陆地与海洋生物种群的稳定,还会破坏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本文将从生殖健康、配子与合子形成以及胚胎发育的角度,详细阐述BaP染毒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与机制,为预防BaP引起的生殖危害、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旨在为BaP的环境毒性行为和对生物的毒性研究提供有效借鉴,为合理预防和缓解因接触BaP等环境毒物而带来的健康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BaP) 生殖细胞 生殖毒性 生殖器官 激素 细胞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