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Th1/Th2、Hmga1、PKM2表达水平及其联合HPV诊断宫颈癌的价值
1
作者 张艳敏 王海颖 +1 位作者 李登州 夏晴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293-1298,共6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丙酮酸激酶M2型(PKM2)水平及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186例宫颈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丙酮酸激酶M2型(PKM2)水平及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186例宫颈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宫颈炎组(n=62)、宫颈癌前病变组(n=58)和宫颈癌组(n=66),另选取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及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合并、未合并HPV感染患者入院时Th1/Th2因子[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Hmga1、PKM2水平,分析血清Th1/Th2、Hmga1、PKM2水平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联合HPV对宫颈癌合并HPV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组受检者入院(体检)时的血清IFN-γ、IL-2、IL-4、IL-10、Hmga1、PKM2水平比较,宫颈癌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炎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合并HPV感染患者比较,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合并HPV感染患者入院时的血清IFN-γ、IL-2、IL-4、IL-10、Hmga1、PKM2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合并HPV感染患者入院时的血清IFN-γ、IL-2、IL-4、IL-10、Hmga1、PKM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对宫颈癌诊断灵敏度为84.85%(54/66),特异度为72.41%(16/28),准确度为56.45%(70/124);血清IFN-γ、IL-2、IL-4、IL-10、Hmga1、PKM2、HPV感染对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诊断AUC分别为0.761、0.730、0.745、0.806、0.819、0.707、0.786,HPV感染联合各血清指标诊断AUC为0.908,大于单一指标诊断。结论血清Th1/Th2、Hmga1、PKM2水平检测对宫颈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可通过其联合HPV感染情况早期辅助诊断宫颈病变,为临床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辅助性t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A1 丙酮酸激酶m2型
下载PDF
经腹入路与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N0M0期肾癌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梁杰 赵炎 +2 位作者 董宇宁 戚景光 曹敬毅 《大医生》 2024年第15期28-31,共4页
目的对比经腹入路与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T1aN0M0期肾癌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进行LPN治疗的T1aN0M0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对比经腹入路与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T1aN0M0期肾癌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进行LPN治疗的T1aN0M0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接受经腹入路LPN治疗)和观察组(50例,接受经后腹腔入路LP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水平、应激指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丙二醛(MDA)、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入路相比,经后腹腔入路LPN治疗T1aN0M0期肾癌在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及减轻应激反应等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入路 经后腹腔入路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t1aN0m0期肾癌
下载PDF
叶酸受体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T790M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靳钰炜 李道宏 +2 位作者 朱琳 张献伟 陈奎生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1(FOLR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T790M基因突变后FOLR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790M基因突变情况分为突变组44例和未突...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1(FOLR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T790M基因突变后FOLR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790M基因突变情况分为突变组44例和未突变组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4例肺腺癌组织中FOLR1的蛋白水平,分析腺癌组织中FOLR1蛋白表达与T790M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FOLR1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比较T790M基因突变和未突变肺腺癌组织中FOLR1蛋白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FOLR1蛋白的表达与T790M耐药基因的突变之间有相关性,且FOLR1将是肺腺癌T790M耐药基因的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叶酸受体1 t790m基因突变
下载PDF
Th17/Treg balance and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ratio in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4
作者 Zhen-Zhen Li Min Liu +5 位作者 Xiong-Hui He Zhen-Dong Liu Zhan-Xiang Xiao Hao Qian You-Fei Qi Cun-Chuan Wang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24年第3期127-136,I0006-I0009,共14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balance of peripheral blood T helper 17 cells/regulatory T cell(Th17/Treg)ratio and the polarization ratio of M1 and M2 macrophages in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Methods:...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balance of peripheral blood T helper 17 cells/regulatory T cell(Th17/Treg)ratio and the polarization ratio of M1 and M2 macrophages in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Methods:A rat model of lower extremity ASO was established,and blood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ASO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obtained.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interleukin 6(IL-6),IL-10,and IL-17.Real-time RCR and Western blot analyses were used to detect Foxp3,IL-6,IL-10,and IL-17 expression.Moreover,flow cytometry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 Th17/Treg ratio and M1/M2 ratio.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iliac artery wall of ASO rats showed significant hyperplasia,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1),indicating the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ASO.Moreover,the levels of IL-6 and IL-17 in ASO rats were pronouncedly increased(P<0.05),while the IL-10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In addition to increased IL-6 and IL-17 levels,the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of Foxp3 and IL-10 in ASO rat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h17/Treg and M1/M2 ratios in the ASO group were markedly increased(P<0.05).These alternations were also observed in ASO patients.After endovascular surgery(such as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arterial stenting),all these chang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Conclusions:The Th17/Treg and M1/M2 ratio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SO,and surger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alance of Th17/Treg,and reduce the ratio of M1/M2,and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Regulatory t cells Regulatory B cells Inflammatory factors m1 macrophages m2 macrophages
下载PDF
miR-487a通过靶向调控TIA1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曲颜 戴霖 +3 位作者 王彪 阮笃激 钟裕昌 杨雪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738,共11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87a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对胃癌AG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TAMs及癌旁组织来源的正常巨噬细胞(NTMs),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87a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对胃癌AG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TAMs及癌旁组织来源的正常巨噬细胞(NTMs),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TAMs,将分化得到的M0、M1和M2型巨噬细胞经条件培养基(CM)刺激培养24 h,分别获取TAMs、M1-TAMs和M2-TAMs。转染TAMs,分为空白组、 inhibitor-NC组、 miR-487a inhibitor组、 miR-487a inhibitor+si-NC组和miR-487ainhibitor+si-TIA1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转染效率。将M2-TAMs与AGS细胞共培养,分为AGS组、AGS+inhibitor-NC组、AGS+miR-487ainhibitor组、AGS+miR-487ainhibitor+si-NC组和AGS+miR-487ainhibitor+si-TIA1组,RT-qPCR法检测胃癌组织TAMs和癌旁组织NTMs及各组TAMs中miR-487a和T淋巴细胞胞浆内抗原-1(TIA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癌组织TAMs和癌旁组织NTMs及各组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AMs中CD206和CD163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TAMs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精氨酸酶1(Arg-1)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AGS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AGS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结果:RT-qPCR法,与癌旁组织NTMs比较,胃癌组织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TAMs比较,M1-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M2-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转染后,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提示细胞转染成功。Western blotting法,与癌旁组织NTMs比较,胃癌组织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TAMs比较,M1-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M2-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ELISA法,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CCK-8法,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沉默miR-487a表达可通过靶向上调TIA1抑制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小RNA-487a t淋巴细胞内抗原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m2型极化
下载PDF
过表达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IA1基因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6
作者 钟裕昌 阮笃激 +3 位作者 戴霖 王彪 曲颜 杨雪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8-1664,共7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T淋巴细胞内抗原1(TIA1)基因对胃癌BGC-82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从胃癌组织中提取原代TAMs,采用IL-4和IL-13刺激TAMs诱导分化成M2-TAMs,再将TIA1基因过表达质粒(oe-TIA1)... 目的:探讨过表达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T淋巴细胞内抗原1(TIA1)基因对胃癌BGC-82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从胃癌组织中提取原代TAMs,采用IL-4和IL-13刺激TAMs诱导分化成M2-TAMs,再将TIA1基因过表达质粒(oe-TIA1)及其空载质粒(Vector)转染至M2-TAMs中,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I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CD206和CD163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通过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将转染后的M2-TAMs与胃癌BGC-823细胞共培养,并联用PI3K激动剂740Y-P进行干预,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I3K、p-PI3K、AKT、p-AKT、MMP-2和MMP-9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原代TAMs比较,M2-TAMs中CD206和CD163表达水平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TI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IA1基因过表达可显著降低M2-TAMs中CD206和CD163表达水平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P<0.05)。②M2-TAMs中过表达TIA1基因可显著降低BGC-82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及p-PI3K/PI3K、p-AKT/AKT、MMP-2和MMP-9等蛋白表达水平(P<0.05)。③740Y-P可显著逆转M2-TAMs中过表达TIA1基因对BGC-823细胞迁移、侵袭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结论:过表达M2-TAMs中TIA1基因表达可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内抗原1 胃癌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单侧腺叶切除伴峡部切除术治疗T1/2cN0M0单侧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燕世德 胡开兵 +2 位作者 胡钢 郭德胜 吴茂松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研究单侧腺叶切除伴峡部切除术治疗T1/2cN0M0单侧MPT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T1/2cN0M0单侧MPTC患者,按纳入排除标准选取51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手术+预防性双侧... 目的:研究单侧腺叶切除伴峡部切除术治疗T1/2cN0M0单侧MPT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T1/2cN0M0单侧MPTC患者,按纳入排除标准选取51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手术+预防性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T1/2cN0M0单侧MPTC患者作为对照组;按1∶1比例,以性别、年龄±5岁、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匹配原则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单侧腺叶切除伴峡部切除术+预防性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51例T1/2cN0M0单侧MPTC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引流量、拔出引流管天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切口较对照组短(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拔出引流管天数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9.02%)(P<0.05);两组随访期间未见死亡、失访病例;对照组随访期间出现2例颈外淋巴结转移,平均生存时间为11个月,无进展生存者占96.08%;观察组随访期间3例复发、2例颈外淋巴转移,平均生存时间为11个月,无进展生存者占90.20%,两组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9、P=0.244)。结论:单侧腺叶切除伴峡部切除术能有效治疗T1/2cN0M0单侧MPTC,安全性较高,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有效防止癌症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2cN0m0单侧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单侧腺叶切除 峡部切除
下载PDF
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思成 冯玉虎 《安徽医学》 2023年第5期577-581,共5页
目的 分析影响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102例AML-M2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64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设为阳性组,将38例R... 目的 分析影响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102例AML-M2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64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设为阳性组,将38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阴性患者设为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分析出对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总生存时间(OS)、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有影响的因素,并应用Cox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AML-M2患者预后因素分析中,单因素结果显示,CD19阳性、诱导治疗后MRD下降>3个对数级、治疗后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患者OS预后良好的因素(P<0.05),诱导治疗后MRD下降>3个对数级、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患者RFS预后良好的因素(P<0.05);而白细胞≥20×109/L,C-Kit D816突变是影响患者OS和RFS预后不良的因素(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20×109/L、C-Kit D816突变、MRD下降>3个对数级、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患者OS的影响因素;C-Kit D816突变、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患者RFS的影响因素。结论 白细胞计数、C-Kit D816突变、MRD下降>3个对数级、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AML-M2患者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1-RUNX1t1融合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 预后因素 长期生存
下载PDF
T1-2N0M0喉鳞癌单纯放射治疗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9
作者 燕丽 王天 +1 位作者 赵阳 邹丽芬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82-386,共5页
目的 探讨单纯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的早期喉鳞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及前瞻分析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病理确诊为T1-2N0M0喉鳞癌且在我科接受根治性放疗的患... 目的 探讨单纯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的早期喉鳞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及前瞻分析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病理确诊为T1-2N0M0喉鳞癌且在我科接受根治性放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分期、放疗方式、放疗剂量、免疫生化指标等信息,规律随访并统计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回顾入组患者95例,其中T1期76例、T2期19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93例、调强放疗(IMRT)2例;患者的1年、2年、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8.9%±1.1%、95.5%±2.2%、85.9%±4.0%。前瞻入组患者66例,其中T1期31例、T2期35例;一半以上患者接受容积调强放疗(VMAT);1年、2年OS分别为100%和97.2±2.7%,均优于回顾入组患者。年龄、分期、Ki67表达水平未对预后产生明显影响。结论 早期单纯放疗的喉癌患者,预后很好,而且随着放疗技术的改进,前瞻入组患者比回顾入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2N0m0喉鳞癌 放射治疗 回顾性研究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和P1基因多态与肝癌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茶珍 边建超 +1 位作者 江峰 沈福民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35-936,共2页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 1、T1和P1基因多态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 84例肝癌患者和 14 4例健康对照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M 1、T1和P1基因多态进行检测。结果 病例组GSTM 1和GSTT1空白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6 6 6 7%和 4 0 4...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 1、T1和P1基因多态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 84例肝癌患者和 14 4例健康对照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M 1、T1和P1基因多态进行检测。结果 病例组GSTM 1和GSTT1空白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6 6 6 7%和 4 0 4 8% ,对照组则分别为 4 7 92 %和 2 5 0 0 % ,两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病例组GST1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6 4 2 9% ,33 33%和 2 38% ,对照组分别为 6 1 80 % ,34 0 3%和 4 17% ,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平衡性别因素后其比值比分别为 2 2 0 ,1 93和 0 94。同时携带GSTM 1空白基因型和GSTT1空白基因型的个体患肝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结论 GS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 m1 t1 P1 基因多态 肝癌 易感性
下载PDF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吉凯 胡毅玲 +1 位作者 胡巢凤 王声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和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和多重PCR技术检测肺癌病例组 16 1人和健康对照组 16 5人的GSTM1(glutathioneS -transferaseM1)和GSTT1(glutathioneS -transferaseT1)基因缺陷型的频率 ,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GSTM1和GSTT... 目的和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和多重PCR技术检测肺癌病例组 16 1人和健康对照组 16 5人的GSTM1(glutathioneS -transferaseM1)和GSTT1(glutathioneS -transferaseT1)基因缺陷型的频率 ,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GSTM1和GSTT1基因型之间以及基因型与吸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和T1的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病的关系。结果 :GSTM1基因缺陷型和GSTT1基因缺陷型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的差异。在不吸烟 (SI=0 )的人群中 ,GSTM1基因缺陷型携带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此外 ,该基因型还可显著增加年龄≥ 6 0岁者患肺腺癌的危险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GSTM1基因缺陷型是肺癌的危险因素 ,吸烟与GSTM1和GSTT1基因型不存在交互作用。分层分析表明GSTT1基因功能型与GSTM1基因缺陷型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在年龄≥ 6 0岁的人群及不吸烟的人群中 ,GSTT1基因功能型可以使得GSTM1基因缺陷型携带者患肺腺癌的危险度分别降低 48 5 %和 45 3%。结论 :GSTM1基因缺陷型是非吸烟者和年龄≥ 6 0岁者患肺癌 ,尤其是患肺腺癌的危险因素 ,GSTT1基因功能型可以降低不吸烟或年龄≥ 6 0岁的GSTM1基因缺陷型携带者患肺腺癌的危险度。在肺癌的发生过程中GSTM1和GSTT1基因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易感性 遗传学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 t1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GSTM1、GSTT1基因缺失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姚武 王娜 +1 位作者 吴拥军 吴逸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探讨谷胱苷肽S转移酶M1(GSTM1)、谷胱苷肽S转移酶T1(GSTT1)基因缺失与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P16表达降低的相关性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77例肺癌患者和107例健康对照人群中GSTM1、GSTT1基因缺失的频率,... 目的探讨谷胱苷肽S转移酶M1(GSTM1)、谷胱苷肽S转移酶T1(GSTT1)基因缺失与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P16表达降低的相关性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77例肺癌患者和107例健康对照人群中GSTM1、GSTT1基因缺失的频率,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蛋白印迹(WeStern—blot)技术测定P16蛋白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病例组GSTM1基因缺失频率为58.4%,显著高于对照组缺失频率为42.1%(X^2=4.811,P=0.028),危险度分析OR=1.938,95%CI=1.070~3.509;病例组GSTT1基因缺失频率为57.1%,接近对照组50.5%缺失频率的水平(X^2=0.802,P=0.371)。联合分析表明,2种基因在肺癌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GSTM1空白基因型与GSTM1非空白基因型个体相比、GSTM1/GSTT1联合空白基因型与其他联合多态基因型相比P16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TM1基因缺失或GSTM1、GSTT1基因联合缺失在肺癌患者中发生频率增高,可增加个体患肺癌的易感性;GSTM1基因缺失及GSTM1/GSTT1联合缺失可能与抑癌基因p16的蛋白表达减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遗传易感性 谷胱苷肽S转移酶m1(GStm1) 谷胱苷肽S转移酶t1(GStt1) P16蛋白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GSTM1、GSTT1基因表达与多西紫杉醇化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胥军 丛支亮 +2 位作者 郭亮 牛学才 闫召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谷胱甘肽转硫酶M1(GSTM1)、谷胱甘肽转硫酶T1(GSTT1)基因表达与多西紫杉醇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乳腺癌患者300例,均采用多西紫杉醇化疗,Multiplex-PCR检测患者化疗前外周血GSTM1、GSTT1基因,观察GSTM1、GSTT1...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谷胱甘肽转硫酶M1(GSTM1)、谷胱甘肽转硫酶T1(GSTT1)基因表达与多西紫杉醇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乳腺癌患者300例,均采用多西紫杉醇化疗,Multiplex-PCR检测患者化疗前外周血GSTM1、GSTT1基因,观察GSTM1、GSTT1基因阳性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患者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300例乳腺癌患者GSTM1基因阳性126例,GSTT1基因阳性222例。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GSTM1基因阳性率较雌激素受体阴性低(P<0.01),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GSTT1基因阳性率较雌激素受体阴性低(P<0.05)。GSTM1基因阳性、阴性患者CR+PR分别为50、99例,两者比较,P<0.05。GSTT1基因阳性、阴性患者CR+PR分别为93、56例,两者比较,P<0.05。GSTM1基因阳性、阴性患者发生化疗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T1基因阳性、阴性患者发生化疗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GSTM1和GSTT1基因表达阴性者接受多西紫杉醇化疗效果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谷胱甘肽转硫酶m1 谷胱甘肽转硫酶t1 多西紫杉醇
下载PDF
汉族儿童Ⅱ相药物代谢酶基因GSTM1和GSTT1的多态性分布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芳 苗青 +7 位作者 肖婧 孙琳 申晨 焦伟伟 冯卫星 吴喜蓉 申丹 申阿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了解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和T1(GSTT1)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儿童中的分布特点,为临床针对不同基因型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健康查体汉族儿童的血样,提取DNA。应用PCR法检测GSTM1... 目的了解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和T1(GSTT1)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儿童中的分布特点,为临床针对不同基因型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健康查体汉族儿童的血样,提取DNA。应用PCR法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型,并判断代谢表型。检索PubM ed等数据库,获得亚洲人群、黑种人和高加索人群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数据,与本研究分析人群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基因多态性的种族差异。结果 786份研究样本纳入分析。①中国汉族分析人群GSTM1和GSTT1完全缺失基因型/慢代谢型(*0/*0)的频率分别为59.3%(466/786例)和58.4%(459/786例);单拷贝缺失基因型/中间代谢型(*1/*0)的频率分别为34.0%(267/786例)和35.1%(276/786例);未缺失基因型/快代谢型(*1/*1)的频率分别为6.7%(53/786例)和6.5%(51/786例)。②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分布互相独立,无明显关联。③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无显著性别差异。④本研究汉族分析人群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亚洲人群较为接近,与黑种人和高加索人群有显著差异。结论 GSTM1和GSTT1基因在中国汉族儿童中以完全缺失基因型/慢代谢型(*0/*0)为主,具有种族特异性,为不同基因型个体制定合适的用药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 谷胱甘肽-S-转移酶t1 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 中国汉族儿童 个体化用药
下载PDF
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和PAH-DNA加合物与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渊渊 王伟 +3 位作者 杨颉 李广伦 庄立琨 卢力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8-732,共5页
目的:分析代谢酶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T1和M1基因多态性及多环芳烃(PAH)-DNA加合物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7例初诊MM患者及52例对照人群的骨髓液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 目的:分析代谢酶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T1和M1基因多态性及多环芳烃(PAH)-DNA加合物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7例初诊MM患者及52例对照人群的骨髓液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骨髓液中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并进一步分析其与MM临床指标相关关系;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AH-DNA加合物浓度。结果:GSTT1缺失型基因型个体患MM的风险是非缺失型者的2.57倍(P=0.035),GSTM1缺失型个体患MM风险是非缺失型者的1.37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M患者中,Ⅲ期GSTT1缺失型基因型明显高于Ⅰ、Ⅱ期(P=0.038),而GSTT1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年龄、类型、血红蛋白、β2-MG、白蛋白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诊Hb<85 g/L与Hb≥85 g/L的M M患者相比,其GSTM1缺失型基因型明显增加(P=0.017);MM患者的PAH-DNA加合物浓度明显高于对照人群(2 358±1 182 pg/ml vs 1 853±996 pg/m L)(P=0.032);GSTT1缺失型个体DNA加合物水平高于(或等于)2 100 pg/ml时,患MM的风险升高(OR=4.500,P=0.01)。结论:G STT1缺失型基因型有可能增加M M的危险性,并且GSTT1基因多态性与MM分期相关,G STM1基因多态性与M M血红蛋白水平相关,PAH-DNA加合物可能参与M M的发病,并且GSTT1缺失型个体DNA加合物水平高,更容易增加MM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谷胱苷肽硫转移酶t1 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 基因多态性 多环芳烃-DNA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瑞红 何权瀛 +1 位作者 卢冰冰 张荣葆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 转移酶系 (GSTs)中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COPD患者 14 6例 ,健康吸烟对照组 10 9例。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 ,运用SPSS10 0统计软件进行数...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 转移酶系 (GSTs)中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COPD患者 14 6例 ,健康吸烟对照组 10 9例。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 ,运用SPSS10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COPD组和对照组的GSTM1纯合缺失型分别为 5 8 9%和 5 2 3% ,GSTT1纯合缺失型分别为 4 5 2 %和4 5 0 % ,GSTM1和GSTT1同时纯合缺失型分别为 2 7 4 %和 19 3% ,三种基因型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经调整年龄、性别及吸烟指数后 ,COPD组和对照组三种基因型比例差异仍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未发现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相关 ,未发现两个基因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 谷胱甘肽S-转移酶t1 基因多态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基因易感性 氧化应激
下载PDF
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妨娥 凌敏 +3 位作者 白杰 苟安栓 钱建辉 赵宗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M1、T1( 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新疆维吾尔族80例COPD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GSTM1、GSTT1的基因型,应用SP...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M1、T1( 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新疆维吾尔族80例COPD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GSTM1、GSTT1的基因型,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并与其他种族的基因型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COPD 组 GSTM1、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的频率( P =0.015,P=0.010); GSTM1和 GSTT1基因均为纯合缺失型的基因频率在COPD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以研究对象是否患COPD为因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协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GSTM1及GSTT1基因型),经调整年龄、性别和吸烟史后,发现 GSTM1和GSTT1基因单独纯合缺失型均是COPD的危险因素( OR=2.22,95%CI:1.16~4.25, P=0.016; OR=2.47,95% CI:1.23~4.97, P=0.011),GSTM1和GSTT1同时为纯合缺失型也是 COPD 的危险因素( OR =4.67,95% CI:1.65~13.14, P=0.004)。结论维吾尔族人群中GSTM1纯合缺失型和GSTT1纯合缺失型均与COPD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多态性 谷胱甘肽 S-转移酶m1 谷胱甘肽S-转移酶t1
下载PDF
河北省健康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M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文博 范志亮 +2 位作者 郭艳苏 李春岩 卜晖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河北省健康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M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内对照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和凝胶成像分析方法对210例河北石家庄地区健康个体GSTT1、GSTM1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河北健康人群GSTT1、GSTM1基因缺失... 目的探讨河北省健康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M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内对照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和凝胶成像分析方法对210例河北石家庄地区健康个体GSTT1、GSTM1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河北健康人群GSTT1、GSTM1基因缺失型的检出频率分别为48.6%和59.0%。同时具有GSTT1基因缺失型和GSTM1基因缺失型个体的检出频率为31.9%。结论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人群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GSTT1、GSTM1基因在人群中的分布相互独立,无明显关联。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m1 基因多态性 河北健康人群
下载PDF
谷胱甘肽转硫酶T1、M1基因型和烟酒茶嗜好与食管癌、胃癌 被引量:16
19
作者 高长明 Takezaki Toshiro +8 位作者 吴建中 李忠佑 丁建华 刘燕婷 李苏平 苏平 胡旭 徐天亮 Tajima Kazuo 《肿瘤防治杂志》 2002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转硫酶T1、M1(GSTT1、GSTM 1)基因多态性和烟酒茶嗜好及其相互作用与食管癌、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淮安市进行了病例 -对照研究 (食管癌 141例 ,胃癌 15 3例 ;人群对照 2 2 3例 ) ,调查研究对...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转硫酶T1、M1(GSTT1、GSTM 1)基因多态性和烟酒茶嗜好及其相互作用与食管癌、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淮安市进行了病例 -对照研究 (食管癌 141例 ,胃癌 15 3例 ;人群对照 2 2 3例 ) ,调查研究对象的烟酒茶嗜好习惯 ,以多重PCR方法分析GSTT1、GSTM1基因型。结果 :食管癌组GSTM1-基因型频度 (75 .18% )显著高于对照组 (5 9.6 4 % ,P =0 .0 0 2 4 ;多因素调整OR =2 .33,95 %CI =1.39~ 3.92 )。吸烟或不饮茶与GSTM 1 基因型在增加食管癌发生的风险中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GSTT1+基因型者中 ,吸烟习惯显著增加食管癌、胃癌的危险性 ;在GSTM1+基因型者中 ,经常饮酒显著增加食管癌、胃癌的危险性。结论 :食管癌、胃癌的发生与生活习惯、GSTM1和GSTT1基因型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转硫酶 t1 m1基因型 烟酒茶嗜好 食管癌 胃癌
下载PDF
AML-M_1型患者TCR V_βT细胞家族表达抑制情况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力建 李扬秋 +3 位作者 陈少华 李荣福 黄力强 张宁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56-457,共2页
目的 了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1亚型 (AML -M1)患者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特点。 方法 采用RT-PCR扩增 8例M1患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的TCRVβ 2 4个亚家族基因 ,分析了其TCRVβ亚家族的利用情况。 结果 不同标本中可检测到 2~ 8Vβ... 目的 了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1亚型 (AML -M1)患者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特点。 方法 采用RT-PCR扩增 8例M1患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的TCRVβ 2 4个亚家族基因 ,分析了其TCRVβ亚家族的利用情况。 结果 不同标本中可检测到 2~ 8Vβ亚家族的T细胞 ,不同患者中Vβ亚家族T细胞分布不尽相同。 结论 M1患者外周血TCRVβT细胞家族表达部分受抑制 ,提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部分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R-Vβ基因 t细胞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1亚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