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黄春莉 韩冰 +1 位作者 王海涛 孙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960-1967,共8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磁刺激组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给予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连续治疗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磁刺激组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给予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评价3组临床疗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腓肠肌外侧头、胫骨前肌最大积分肌电值(iEMG)的变化情况,以及下肢肌力和肌张力的情况。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步态运动参数、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3组的安全性。【结果】(1)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针刺组85.00%(34/40),磁刺激组为80.00%(32/40)。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与磁刺激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患者的背伸时胫前肌群、跖屈时腓肠肌外侧头iEMG值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在改善背伸时胫前肌群、跖屈时腓肠肌外侧头iEMG值方面明显优于针刺组与磁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磁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患者的下肢肌力与肌张力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在改善下肢肌力与肌张力方面明显优于针刺组与磁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3组患者的步态运动参数均明显改善,且联合组在改善脚最大高度、患足着地角度、步频方面明显高于针刺组与磁刺激组,在双足站立相百分比方面明显低于针刺组与磁刺激组(P<0.05)。(5)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评分与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在改善FMA评分与B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针刺组与磁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磁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步态,调节患者下肢肌力和肌张力,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偏瘫 足下垂 运动功能 下肢肌力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补肾活血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范红梅 罗斌 于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7-509,共3页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40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足浴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3周,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密西根糖尿病神经评分及足趾末梢血氧饱和度等变化情...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40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足浴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3周,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密西根糖尿病神经评分及足趾末梢血氧饱和度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症状、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及改善末梢血氧饱和度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活血中药足浴能明显改善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疗效较好,且该疗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补肾活血 中药足浴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时国臣 郑祖艳 +2 位作者 徐博佳 郑晓旭 宋楠楠 《中医药信息》 2014年第6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用电针夹脊穴法和传统针刺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用电针夹脊穴法和传统针刺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夹脊穴 下肢痉挛性瘫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冬妮 陈骏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0期70-72,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120例高龄手术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腰-硬联合麻醉组60例)和对照组(全身麻醉组60例),记录并分析两组各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 目的研究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120例高龄手术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腰-硬联合麻醉组60例)和对照组(全身麻醉组60例),记录并分析两组各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数值变化情况。结果注药后5 min时MAP值均明显下降,实验组下降幅度要小于对照组(P<0.05);注药后前10 min HR值均增快,实验组上升幅度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SpO2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下肢手术患者有很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高龄 下肢手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中药外敷配合金天格胶囊内服在下肢骨折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杜梁 戴颖 李吉祥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2期64-66,共3页
目的探究中药外敷配合金天格胶囊内服治疗下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石膏外固定技术),按照治疗性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 目的探究中药外敷配合金天格胶囊内服治疗下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石膏外固定技术),按照治疗性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金天格胶囊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代谢水平、病情恢复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压痛消失时间、纵向叩击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代谢相关指标(ALP、OPG、DP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期间,观察组GQOLI-74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辅以中药外敷配合金天格胶囊内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中药外敷 金天格胶囊内服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手术后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剑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55-356,共2页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诱因。[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10年10月间本院17例骨科下肢手术后并发小腿浅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以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诱因。[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10年10月间本院17例骨科下肢手术后并发小腿浅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以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硬性索状物,局部皮肤色素沉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合血液流变学和彩色超声来确诊,对其采用低分子肝素钙、丹参等抗凝、活血治疗,部分病例辅以热敷、红外线灯照射处理。13例痊愈,4例显效,总有效率100%。[结论]下肢浅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引起误诊、漏诊。诊断明确后以溶栓、抗凝、理疗、热敷等综合治疗,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浅静脉血栓 骨科手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体会(附112例报道)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顺龙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保肛手术并观察术后效果。结果3例术后1周内发生吻合口瘘,二次手术造瘘1例,2例保守痊愈;5例发生术后肠梗阻,4例保守治疗痊愈,1例开腹二次手术...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保肛手术并观察术后效果。结果3例术后1周内发生吻合口瘘,二次手术造瘘1例,2例保守痊愈;5例发生术后肠梗阻,4例保守治疗痊愈,1例开腹二次手术后死亡;吻合口早期狭窄8例,术后14天扩肛痊愈。结论严格掌握保肛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患者、规范手术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保肛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的术中镇静效果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运繁 曾建红 +3 位作者 梁敏 陈建延 何志妥 龙成琴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2期1635-1636,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采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的术中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手术病人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观察组予以0.5μg/kg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予以0.25μg/k...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采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的术中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手术病人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观察组予以0.5μg/kg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予以0.25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腰硬麻醉,记录给药前(T_0)、给药5 min(T_1)、给药30 min(T_2)、给药1 h(T_3)、结束手术时(T_4)的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指标情况以及术中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T_1、T_2、T_3、T_4时的RR、MAP、HR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T_1、T_2、T_3、T_4时的镇静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肢手术病人予以0.5μg/kg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镇静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观察 下肢手术 右美托咪定 镇痛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与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东 陈祁青 +5 位作者 黄军凯 杨云云 赵继荣 李中锋 陈文 马冰清 《西部中医药》 2022年第7期11-15,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与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下肢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LDH下肢麻木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黄芪组、补阳组、联合组(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对照组(甲钴胺片)4组各25例。黄...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与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下肢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LDH下肢麻木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黄芪组、补阳组、联合组(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对照组(甲钴胺片)4组各25例。黄芪组予黄芪桂枝五物汤,每日1剂;补阳组予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联合组予黄芪桂枝五物汤与补阳还五汤合方,每日1剂;对照组予甲钴胺片每次0.5 mg,每日3次。各组均治疗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后4周患者40 g压力针刺感觉试验评分、10 g棉签试验评分、麻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改良Macnab疗效比较。结果:治疗2周开始,4组患者压力针刺试验评分、棉签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提高(P<0.05);各组麻木VAS评分治疗1周时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各时间点评分均较前一时间点降低(P<0.05);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黄芪组、补阳组及对照组(P<0.05);4组患者治疗后改良Macnab疗效显示:黄芪组、补阳组、联合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84.0%、84.0%、88.0%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补阳还五汤单独使用可有效缓解LDH患者疼痛及下肢麻木等症状,两方疗效相当,而两方合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下肢麻木 黄芪桂枝五物汤 补阳还五汤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难愈性伤口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月华 朱余龙 丁德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0期118-120,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下肢骨折术后难愈性伤口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下肢骨折术后难愈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采用医用凡士林纱布以及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和对照组(41例,采用医用凡士林纱布治疗),对比两... 目的观察分析下肢骨折术后难愈性伤口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下肢骨折术后难愈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采用医用凡士林纱布以及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和对照组(41例,采用医用凡士林纱布治疗),对比两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周、6周创口体积更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创口平均愈合时间(22.4±2.1)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难愈性创口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有利于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帮助软组织尽早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术后难愈性伤口 富血小板血浆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维尔迈5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临床观察
11
作者 孙木华 回雪颖 +1 位作者 董春凰 郭伟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维尔迈5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给予维尔迈5号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丹王颗粒口服治疗。治疗14天后,对治疗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两种药物均... 目的:探讨维尔迈5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给予维尔迈5号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丹王颗粒口服治疗。治疗14天后,对治疗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两种药物均能明显地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症状,两药物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维尔迈5号能有效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患者的疾病状况。结论:维尔迈5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维尔迈5号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头部针刀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永红 吴婷 +1 位作者 黄飞燕 卿培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507-512,共6页
【目的】观察头部针刀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针刺配合综合康复训练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头部针刀治... 【目的】观察头部针刀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针刺配合综合康复训练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头部针刀治疗。2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评分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UGT)评分和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S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FMA-L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FMA-L量表评分明显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平衡能力BBS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平衡能力BBS量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移动能力TUGT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移动能力TUGT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头部针刀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 头部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感染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雪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16期129-130,共2页
目的分析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及其手术室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按照便利抽样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300例分为常规组(n=150,实施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组(n=150,实施人性... 目的分析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及其手术室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按照便利抽样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300例分为常规组(n=150,实施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组(n=150,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心理状态、手术室感染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依从性评分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人性化护理组患者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常规组(P<0.05)。干预后人性化护理组SAS、SD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手术室空气菌落数、物体表面菌落数、手表面菌落数、手术室感染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其治疗及护理效果,降低手术室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老年人 人性化护理 临床效果 手术室感染率
下载PDF
五味消毒饮合当归芍药散对下肢骨折患者疼痛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康麟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合当归芍药散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疗效及对术后疼痛、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下肢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利伐沙班联合气压,同时应用踝泵训练预防下肢深...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合当归芍药散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疗效及对术后疼痛、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下肢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利伐沙班联合气压,同时应用踝泵训练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五味消毒饮合当归芍药散。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肿胀、疼痛、血流流变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胀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含量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血液高切黏度、血液低切黏度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联合当归芍药散能有效减轻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炎症反应,减轻患者术后肿胀与疼痛程度,有助于预防术后感染与深静脉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炎症 五味消毒饮 当归芍药散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当归拈痛汤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章颖 段绮云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疗效。[方法]将36例住院患者予当归拈痛汤(当归15g,黄柏10g,茵陈、苍术、白术各15g,猪苓、泽泻、升麻、葛根、苦参、羌活、防风各10g,赤芍、地龙各15g,知母10g,甘草6g);1剂/d,水煎200mL,早晚...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疗效。[方法]将36例住院患者予当归拈痛汤(当归15g,黄柏10g,茵陈、苍术、白术各15g,猪苓、泽泻、升麻、葛根、苦参、羌活、防风各10g,赤芍、地龙各15g,知母10g,甘草6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热毒重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肿甚加防己、萆薢;气虚征象加黄芪、党参;肝郁气滞加香附、青皮;条索坚硬,结节明显,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三棱;肾阳虚加制附子、肉桂、淫羊藿、巴戟天。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2%。[结论]当归拈痛汤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当归拈痛汤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金黄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魏纹瑶 马立人 王亚蒙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4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金黄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静脉输注青霉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金黄膏外敷,同时内服五神汤。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体征积分... 目的:观察金黄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静脉输注青霉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金黄膏外敷,同时内服五神汤。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对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金黄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丹毒能够有效降低实验室指标,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临床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丹毒 金黄膏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药物预防联合物理预防在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黎俊豪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4期170-172,共3页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8月~2016年8月进行骨科创伤手术的128例患者其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干预方法随机分为临床预防组(物理预防)以及混合预防组(临床与药物预防),每组各64...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8月~2016年8月进行骨科创伤手术的128例患者其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干预方法随机分为临床预防组(物理预防)以及混合预防组(临床与药物预防),每组各6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方法的预防效果。结果术后混合预防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8.8%要明显低于临床预防组的65.6%,且治疗总有效率96.9%显著高于临床预防组的6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创伤手术患者采取预防性举措可有效控制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率,在临床常规预防的基础上采用药物预防以及血栓治疗的方法,可使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创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邓玫 陈璧 唐兴仁 《大理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对比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与连续硬膜外麻醉 (EA)施行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60例 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Ⅰ~Ⅱ级随机分为 CSEA组和 EA组。 CSEA组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行腰穿,注入 0. 5%布比... 目的:观察对比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与连续硬膜外麻醉 (EA)施行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60例 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Ⅰ~Ⅱ级随机分为 CSEA组和 EA组。 CSEA组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行腰穿,注入 0. 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 1. 5ml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 3cm作备用。 EA组按硬膜外麻醉常规操作,注入试探量 2%利多卡因 5ml后有平面无腰麻征再追加 2%利多卡因 10~ 13ml。观察记录两组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CSEA组与 EA组的麻醉效果阻滞完善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亦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CSEA是一种既保留了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的优点又弥补了各自不足的可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下肢手术 csea 麻醉方法
下载PDF
岐黄针疗法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云云 梁铭悦 唐纯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2829-2834,共6页
【目的】观察岐黄针疗法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岐黄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6次为1个疗... 【目的】观察岐黄针疗法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岐黄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下肢简化Fugl-Meyer(FMA)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2例。最终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2组患者的MAS评分、FMA评分与MB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MAS评分、FMA评分与MB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AS评分、FMA评分与MB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对照组为72.73%(24/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岐黄针疗法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能明显改善患者下肢痉挛的程度,提高患者下肢运动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岐黄针疗法 中风 下肢痉挛 MAS评分 FMA评分 BMI评分 临床观察
下载PDF
15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治体会
20
作者 张继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18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10年收治的15例术后血栓性静脉炎的病例,按发病就诊时间分为早、中、晚三期,采用三种方法治疗。早期6例口服罗红霉素和头孢克肟配肠溶阿斯匹林;中... 目的探讨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10年收治的15例术后血栓性静脉炎的病例,按发病就诊时间分为早、中、晚三期,采用三种方法治疗。早期6例口服罗红霉素和头孢克肟配肠溶阿斯匹林;中期4例静滴菌必治及川芎嗪、补充肝素治疗;晚期5例除中期用药外加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临床观察显示:发热、患肢肿胀、WBC、N变化等。早期6例,4~5d痊愈。中期4例,治疗5~7d痊愈。晚期5例,7~9d痊愈,均无并发症,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充分认识本病的早期临床特点是尽早诊治的关键措施,即减轻患者痛苦,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局部溶栓效果确切,义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早期临床特点 诊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