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pulation response of rodents to control with rodenticides 被引量:1
1
作者 S.A. SHILOVA A.V. TCHABOVSKY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91,共11页
We summarize theoretical approaches and practice of rodent pest control in Russia and former USSR during last 50 years. We review literature as well as original data to understand mechanisms of rodent populations reco... We summarize theoretical approaches and practice of rodent pest control in Russia and former USSR during last 50 years. We review literature as well as original data to understand mechanisms of rodent populations recovery after chemical control campaigns in urban areas, agricultural lands and natural foci of plague. Laboratory and field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inherent individual variation in behavioural, physiological and life-history traits provides survival of heterogeneous mix of individuals in residual population with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poisonous baits and high reproductive potential that leads to fast recovery of a population. In a series of field experiments with various rodent and lagomorph species (Mus musculus, Rattus norvegicus, Meriones unguiculatus, M. meridianus, M. tamariscinus, Ochotona pallasii ) we have shown that patterns of recolonization of depopulated area and mechanisms of population recovery vary among species and depend on species-specific social organization. After control territorial and group-living species demonstrated an increase in mobility and affiliative and marking behaviour and a decrease in intraspecific aggression. The rate of recolonization of treated areas was high due to redistribution of survived individuals and immigration by neighbors. Population recovered to original level due to increased breeding performance and fecundity of both survived residents and immigrants. In contrast, socially-independent species exhibited minor changes in behaviour. Recolonization was mainly due to better survival and recruitment of youngs, so the rate of recolonization was low. Species-specificity of behaviour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s to control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developing ecologically based rod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dent control Compensation mechanisms rodenticides Field experiments
下载PDF
The result of bagged Pyrinuron baits for controlrodent pest of forests
2
作者 马力 邓刚 张蕊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2-73,共2页
Bagged and dispersed Pyrinuron (a self-formulated rodenticide) were tested for control of Clethrionomus rutilus and Clethrionomus rufocanus in larch plantation, Pingshan area,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Oct. 1998 to A... Bagged and dispersed Pyrinuron (a self-formulated rodenticide) were tested for control of Clethrionomus rutilus and Clethrionomus rufocanus in larch plantation, Pingshan area,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Oct. 1998 to Apr. 199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gged Pyrinuron has good result for control of the two rodent pests. The density of rodents was reduced by 90.5% after application of bagged Pyrinuron. This application method has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residual period, bait not going mould and saving labour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gged rodenticidE Pyrinuron LARCH PLANTATION RODENT pest control
下载PDF
典型草原鼠虫害不同施药方式防治综合对比
3
作者 侯鑫狄 张东红 +2 位作者 姚贵敏 张彩云 张小栋 《中国森林病虫》 2023年第4期46-50,共5页
为探索科学高效、生态安全且节约成本的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控模式,于2020年夏季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的鼠虫害发生区采用不同施药方式进行灭鼠、灭虫试验,并全面评估了药物对环境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种防控方式30 d后防治效果... 为探索科学高效、生态安全且节约成本的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控模式,于2020年夏季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的鼠虫害发生区采用不同施药方式进行灭鼠、灭虫试验,并全面评估了药物对环境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种防控方式30 d后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均达到了防控鼠虫害效果;C型肉毒素常规拌饵灭鼠的残留量相对较大、残留时间较长,单独或混合喷灭鼠30 d后药剂残留量可忽略不计,苦参碱单独或混合喷14 d后残留量可忽略不计;灭鼠剂和灭虫剂混合喷作业,比另外两种防控方式节约成本5~7.5元/hm^(2)。结合防效和药剂残留,鼠虫药剂混合喷效果更好,且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鼠虫害 C型肉毒素 鼠虫药剂混合喷施 防治效果 药剂残留
下载PDF
地下围栏对马铃薯田甘肃鼢鼠的防治效果研究
4
作者 王文慧 刘小娟 +2 位作者 魏周全 石娟娟 李娟 《植物医学》 2023年第5期58-63,共6页
甘肃鼢鼠是一种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地下害鼠,无冬眠和夏眠现象,食性广泛,但其活动取食范围相对比较固定,本文针对被广泛应用于农田地上害鼠防控的TBS系统原理,在甘肃鼢鼠防治中的探索研究围栏防治效果及可行性.结果表明各围栏均... 甘肃鼢鼠是一种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地下害鼠,无冬眠和夏眠现象,食性广泛,但其活动取食范围相对比较固定,本文针对被广泛应用于农田地上害鼠防控的TBS系统原理,在甘肃鼢鼠防治中的探索研究围栏防治效果及可行性.结果表明各围栏均能减少处理区甘肃鼢鼠对马铃薯的为害,提高马铃薯产量,封闭式竹条地下围栏对甘肃鼢鼠具有较好的阻截作用,能够完全阻截甘肃鼢鼠迁入处理区取食为害,但金属网地下围栏不能完全阻截甘肃鼢鼠迁入为害.封闭式竹条地下围栏处理区甘肃鼢鼠未迁入为害,为害率为0%;带诱捕孔的开放式金属网地下围栏处理区平均受害面积1.8m^(2),为害率达7.2%,但诱捕孔不能诱捕甘肃鼢鼠;开放式金属网地下围栏处理区平均受害面积2.47 m^(2),为害率达9.87%.三者对马铃薯增产分别达33.06%,28.54%和19.73%.本研究为探索围栏系统对甘肃鼢鼠的防控提供了非常高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 围栏 防治
下载PDF
克鼠星1号防治甘肃鼢鼠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明春 韩崇选 +2 位作者 杨学军 杨清娥 胡忠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1-56,共6页
克鼠星1号是一种新型无公害慢性成品灭鼠剂,室内试验对甘肃鼢鼠的杀灭率为100%;大田试验,夏季对甘肃鼢鼠的防治率为80.7%,春、秋季防治率在89%以上。成本低,无二次中毒,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在同等条件下,防治... 克鼠星1号是一种新型无公害慢性成品灭鼠剂,室内试验对甘肃鼢鼠的杀灭率为100%;大田试验,夏季对甘肃鼢鼠的防治率为80.7%,春、秋季防治率在89%以上。成本低,无二次中毒,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在同等条件下,防治成本比鼢鼠灵低36.9%。适口性好,摄食系数为0.95~1.28,是一种理想的防治鼢鼠的化学灭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鼠星1号 甘肃鼢鼠 化学防治
下载PDF
安全型无公害灭鼠剂—克鼠星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韩崇选 王明春 +2 位作者 杨学军 胡忠朗 杨清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7,共4页
通过对各种灭鼠剂、饵料、引诱剂、增效剂、添加剂的研究 ,提出了安全型无公害灭鼠剂的组方原理 ,筛选出了适用于鼢鼠、田鼠和家鼠的 3种不同配方。经适口性试验、杀灭效果试验和安全性试验证明 ,室内对鼢鼠、小白鼠和褐家鼠的杀灭效果... 通过对各种灭鼠剂、饵料、引诱剂、增效剂、添加剂的研究 ,提出了安全型无公害灭鼠剂的组方原理 ,筛选出了适用于鼢鼠、田鼠和家鼠的 3种不同配方。经适口性试验、杀灭效果试验和安全性试验证明 ,室内对鼢鼠、小白鼠和褐家鼠的杀灭效果均为 1 0 0 % ;野外试验表明 ,对甘肃鼢鼠和家鼠杀灭效果分别为 87.76%~ 98.89%和 98.5 1 %~ 99.62 %。安全性测定显示 ,对家禽家畜安全 ,无二次中毒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公害 灭鼠剂 引诱剂 杀灭效果 二次中毒 林地鼠害
下载PDF
城区新贝奥生物灭鼠剂示范灭鼠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冷培恩 张春哲 +4 位作者 殷为申 刘洪霞 蔡恩茂 刘曜 徐仁权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通过示范应用,验证抗生育灭鼠剂近期(1.5个月)和中远期(4.5个月)的灭鼠效果。方法示范应用区在2012年10月15日到11月13日分3阶段投放新贝奥生物灭鼠剂(2.5 mg/kg雷公藤甲素),至2013年春季灭鼠未进行大规模投放鼠药灭鼠;对照区在2012... 目的通过示范应用,验证抗生育灭鼠剂近期(1.5个月)和中远期(4.5个月)的灭鼠效果。方法示范应用区在2012年10月15日到11月13日分3阶段投放新贝奥生物灭鼠剂(2.5 mg/kg雷公藤甲素),至2013年春季灭鼠未进行大规模投放鼠药灭鼠;对照区在2012年10月15日到11月19日分3阶段投放0.005%溴敌隆灭鼠剂,2013年春季灭鼠时(3月18-19日)再次投放0.005%溴敌隆灭鼠剂,观察两区鼠饵拖食率变化,评估灭鼠效果。结果试验区从使用新贝奥生物灭鼠剂灭鼠之日起1.5个月后鼠密度下降率为77.01%,对照区使用溴敌隆毒饵鼠密度下降率为72.66%;投放新贝奥生物灭鼠剂1个月之后4.5个月未采取灭鼠措施,试验区仍保持76.53%的下降率,而对照区在2013年春季再次使用溴敌隆毒饵灭鼠后鼠密度下降率为72.68%。结论新贝奥生物灭鼠剂适口性好,对靶鼠具有毒杀和抑制生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贝奥生物灭鼠剂 雷公藤甲素 灭鼠效果
下载PDF
青藏高原5种害鼠vkorc1基因的测序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赵芳 张同作 +4 位作者 苏建平 慈海鑫 李生庆 李志宁 林恭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06-1212,共7页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基因(vkorc1)的变异是导致鼠类对抗凝血杀鼠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地区5种主要害鼠——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长尾...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基因(vkorc1)的变异是导致鼠类对抗凝血杀鼠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地区5种主要害鼠——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青海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的vkorc1基因序列信息。同时,采集5个种群共54只高原鼢鼠,对vkorc1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从转录组组装结果中成功获得5种动物的vkorc1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其中青海田鼠、长尾仓鼠、高原鼢鼠vkorc1基因编码区长度为486bp,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为492bp;在DNA序列水平上,5种高原动物存在143个变异位点,与大鼠的序列相似性为80.1%~90.7%,而与小鼠的序列相似性为79.7%~89.8%。在氨基酸序列水平上,5种高原动物存在37个变异位点,大鼠的序列相似性为84.0%~92.0%,而与小鼠的序列相似性为85.9%~92.0%;未发现与已知抗凝血杀鼠剂抗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对5个种群54只高原鼢鼠vkorc1基因全序列的测序分析显示,比对后的全长为1 808bp,共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其中两个为插入缺失位点,全部变异都发生在内含子区。本研究首次以基因序列为分析对象,可以为青藏高原地区的鼠害防治提供关键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杀鼠剂抗药性 VKORC1 序列变异 青藏高原 高原鼢鼠
下载PDF
高原鼢鼠线粒体谱系地理学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2
9
作者 蔡振媛 张同作 +4 位作者 慈海鑫 唐利洲 连新明 刘建全 苏建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0-137,共8页
高原鼢鼠是一类地下独居啮齿动物,为青藏高原特有种之一。为研究该物种的谱系地理学和遗传多样性,本文测定了采自青藏高原东部3个地理种群8个小种群共37个个体的线粒体D-loop区序列变异。在长度为627bp的序列中,共发现50个变异位点,定义... 高原鼢鼠是一类地下独居啮齿动物,为青藏高原特有种之一。为研究该物种的谱系地理学和遗传多样性,本文测定了采自青藏高原东部3个地理种群8个小种群共37个个体的线粒体D-loop区序列变异。在长度为627bp的序列中,共发现50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6种单倍型。该物种的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H)较高和核苷酸多样性(Nucleotide diversity,πn)较低。谱系分析得到3个稳定的分支,分别与采集的地理种群相吻合:同一地理种群内单倍型之间遗传差异小,而不同地理来源的单倍型之间存在较大区别。距离隔离分析表明高原鼢鼠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AMOVA分析同样表明地理种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地理种群间变异占遗传变异的80.45%。高原鼢鼠的这种遗传结构特点可能主要是由于第四纪气候变迁、该物种稳定的地下生活环境和有限的迁移能力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线粒体控制区 距离隔离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高原鼠兔的精确性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几种杀鼠剂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兴堂 花立民 +4 位作者 苏军虎 曹慧 祁小梅 王俊梅 刘荣堂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于2007年4-5月份在甘肃肃南县对防治高原鼠兔精确用药进行试验,将5种常见杀鼠剂的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按等比级数增、减剂量进行插组,作正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与调整后的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对... 于2007年4-5月份在甘肃肃南县对防治高原鼠兔精确用药进行试验,将5种常见杀鼠剂的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按等比级数增、减剂量进行插组,作正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与调整后的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对高原鼠兔的灭洞率有一定的差异性。影响灭洞率的主、次因子顺序是:杀鼠剂>用药浓度>投饵量>饵料种类。以防效为评价指标,5种参试杀鼠剂的排序为:大隆(83.9%)>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82.6%)>溴敌隆(79.4%)>C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75.0%)>敌鼠钠盐(68.9%)。最佳处理组合是:1)用0.15%的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小麦饵料、25粒投饵量;2)0.01%大隆、青稞饵料、5 g投饵量;3)0.01%溴敌隆、小麦饵料3、g投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鼠害 高原鼠兔 杀鼠剂 害鼠防控技术
下载PDF
溴敌隆防制家栖鼠的实验室和现场评价 被引量:18
11
作者 董天义 董民 +2 位作者 常涛 王寿全 牛发祥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 :评价溴敌隆防制家栖鼠的效果。方法 :实验室毒力测定和摄食试验 ;现场灭鼠效果考核。结果 :(1)溴敌隆对大白鼠的急性LD50 和回归方程分别为 0 .86 (0 .80~ 0 .92 )mg/kg和^Y =6 .11+17.0 7x ,慢性LD50 和回归方程分别为 0 .16 (0... 目的 :评价溴敌隆防制家栖鼠的效果。方法 :实验室毒力测定和摄食试验 ;现场灭鼠效果考核。结果 :(1)溴敌隆对大白鼠的急性LD50 和回归方程分别为 0 .86 (0 .80~ 0 .92 )mg/kg和^Y =6 .11+17.0 7x ,慢性LD50 和回归方程分别为 0 .16 (0 .15~ 0 .18)× 5mg/kg和 ^Y =15.80 +13.72x ;对小白鼠的急性LD50 和回归方程分别为 1.19(1.0 1~ 1.2 7)mg/kg和 ^Y =4 .4 6 +9.6 9x ,慢性LD50 和回归方程分别为 0 .2 2 (0 .2 0~ 0 .2 5)× 5mg/kg和 ^Y =10 .57+8.6 0x。 (2 ) 0 .0 0 5%溴敌隆毒铒对大白鼠和小白鼠无选择和有选择摄食试验 ,都达到 10 0 %毒杀率 ;有选择试验的摄食系数分别为 0 .95和 1.4 4。 (3)现场试验 ,投毒饵 7d灭鼠率 6 6 % ,2 1d和 35d灭鼠率分别为 84 %和 95%。结论 :溴敌隆对两种家栖鼠毒性强 ,适口性好 ,毒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灭鼠剂 溴敌隆 毒力测定 现场灭鼠试验
下载PDF
D型肉毒梭菌毒素灭鼠剂防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生庆 张西云 +4 位作者 刘怀新 李志宁 张同作 李积良 林恭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6-872,共7页
为探讨D型肉毒梭菌毒素作为控制高原鼢鼠的新型生物杀鼠剂的可行性,采用霍恩氏法测得D型肉毒梭菌毒素对高原鼢鼠的灌胃半数致死量,改良寇氏法测定颗粒毒饵、小麦毒饵口服半数致死量。并测定了高原鼢鼠对两种毒饵的有选择适口性、无选择... 为探讨D型肉毒梭菌毒素作为控制高原鼢鼠的新型生物杀鼠剂的可行性,采用霍恩氏法测得D型肉毒梭菌毒素对高原鼢鼠的灌胃半数致死量,改良寇氏法测定颗粒毒饵、小麦毒饵口服半数致死量。并测定了高原鼢鼠对两种毒饵的有选择适口性、无选择适口性很好及再遇适口性。试验测得D型肉毒梭菌毒素对高原鼢鼠的灌胃半数致死量5840MLD/kg体重,可信线为3430—9950MLD(小白鼠)/kg体重,表明D型肉毒灭鼠剂对高原鼢鼠敏感;高原鼢鼠对两种毒饵的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0.85g/kg体重和1.30g/kg体重;高原鼢鼠对两种毒饵的有选择适口性良好,摄食系数分别为1.33和1.10;无选择适口性很好,摄食系数分别为0.81和0.60;再遇适口性良好。该项试验研究为利用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进行大面积高原鼢鼠的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肉毒灭鼠剂 高原鼢鼠 半数致死量 适口性
下载PDF
3种鼢鼠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路存 陈桂琛 +1 位作者 刘荣堂 聂学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6,共7页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3种鼢鼠Mospalaxspp.18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Control region)核苷酸全序列,并进行了结构分析。通过与仓鼠亚科其他啮齿动物的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将鼢鼠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3种鼢鼠Mospalaxspp.18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Control region)核苷酸全序列,并进行了结构分析。通过与仓鼠亚科其他啮齿动物的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将鼢鼠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同时识别了鼢鼠中一系列保守序列,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选用普通田鼠Microtus rossiaemeridionali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小家鼠Mus muscu-lus、鼹鼠Nannospalaxehrenbergi为外类群,采用NJ和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鼢鼠中控制区基因适于系统发育分析,根据分子系统学、形态学的结果初步认为高原鼢鼠M.baileyi和甘肃鼢鼠M.cansus达到了种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线粒体DNA 控制区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鼠类的化学防治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晓 王东 +1 位作者 王永明 辛正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6年第4期317-321,共5页
鼠是危害人类财产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有害生物之一。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环境防治等多种方法控制害鼠。在各种灭鼠方法中,化学防治因其速效性好、见效快、易于大面积推广,在现阶段灭鼠实践中还占有不可替代位置。... 鼠是危害人类财产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有害生物之一。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环境防治等多种方法控制害鼠。在各种灭鼠方法中,化学防治因其速效性好、见效快、易于大面积推广,在现阶段灭鼠实践中还占有不可替代位置。虽然化学防治会存在问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灭鼠经验的不断积累,安全、高效、环保和经济的药剂、剂型和使用技术,会不断弥补鼠类化学防治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防治 灭鼠剂
下载PDF
我国鼠类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郭天宇 郭惠琳 刘丽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5年第5期437-443,共7页
我国大规模的城乡家鼠防治始于1956年,除四害成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灭鼠防病的意义深入人心,老鼠作为四害之首得到较好的控制。1966-1976年,爱国卫生运动陷入停顿,灭鼠工作无人过问。1976年以后,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 我国大规模的城乡家鼠防治始于1956年,除四害成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灭鼠防病的意义深入人心,老鼠作为四害之首得到较好的控制。1966-1976年,爱国卫生运动陷入停顿,灭鼠工作无人过问。1976年以后,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类杀鼠剂的相继问世,毒饵的成品化规模化进展明显,科学试验普遍开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自1985年,全国家鼠鼠情监测网络和抗药性监测网络正式开展工作。2000年至今,灭鼠达标成为国家卫生城镇创建的必备条件,这一举动,大大促进了我国鼠类控制工作。在与鼠类长期的斗争过程中,逐步总结出综合治理的科学方法来控制鼠类。在完全掌握鼠类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强调完善防鼠设施,控制鼠类的食物来源,清除鼠类的孳生场所,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其中抗凝血类杀鼠剂仍然占主导地位,将鼠类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目前新的杀鼠剂研制没有太大的突破,但杀鼠剂的剂型、毒饵盒、毒饵站以及鼠类监测设备品种繁多,取得相当大的进步。鼠类对抗凝血杀鼠剂抗药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从传统的摄食试验向测定抗凝血酶原时间和抗性基因检测转变。鼠类监测方法和密度控制水平以及药效评价方法等国家标准的制定,使鼠类控制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防治 抗凝血类杀鼠剂 防鼠设施 环境治理
下载PDF
几种杀鼠剂防制草原害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景增春 樊乃昌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21-225,共5页
本文以栖息在青藏高原草场上的两种主要害鼠——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为对象,对几种不同类型的杀鼠剂进行了毒力测定、适口性观察及现场灭鼠试验,以有效地控制鼠害的进一步扩大和蔓延。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高原鼠兔 杀鼠剂
下载PDF
秦岭鼢鼠的洞穴选择与危害防控 被引量:8
17
作者 鲁庆彬 张阳 周材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93-2001,共9页
从2009年6—9月,在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对秦岭鼢鼠(Myospalax rufescens)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固定样线取样法,根据实际情况挑选了13个生境变量。共设置了302个样方,同时也发现93个正在被利用的鼢鼠洞穴,并予以取样。利用Byers分析法、One-W... 从2009年6—9月,在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对秦岭鼢鼠(Myospalax rufescens)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固定样线取样法,根据实际情况挑选了13个生境变量。共设置了302个样方,同时也发现93个正在被利用的鼢鼠洞穴,并予以取样。利用Byers分析法、One-Way ANOVA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获取结果。研究表明,秦岭鼢鼠明显选择荒草地和萝卜地,回避小麦地、竹林地和灌木林地,随机选择马铃薯地和玉米地;选择非常松软的和含石少的土壤,回避硬质的和含石较多的土壤;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阳坡,回避几乎无人类干扰的半阴半阳坡。结合主成分分析,秦岭鼢鼠倾向于选择灌木稀疏的洞穴,离公路的距离较近。上述研究结果揭示出两条鼠害防控建议:一是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应采取间伐的策略,然后补苗,并尽量密植;如果是荒草地改造,也应先植入一些较粗大的或对鼢鼠有毒害作用的树种,待它们成活后,再补幼苗密植,同时应适当增加土壤含石量。二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采用多种经营的策略;在所种植的庄稼中,间种一些根系发达的作物或对鼢鼠有毒害作用的作物,同时应勤除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鼢鼠 洞穴 鼠害防控 间伐策略 多种经营策略
下载PDF
退耕还林还草地鼠害治理——几种方法防治高原鼢鼠的效果检验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同作 连新明 +2 位作者 张玉梅 巨海兰 苏建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50-52,共3页
几种方法对分布在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地的高原鼢鼠Myaxpalax baileyi进行防治。结果表明:化学灭鼠剂磷化锌、敌鼠钠盐、溴敌隆随毒性的降低其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生物灭鼠剂C型肉毒素和弓箭法防治高原鼢鼠不仅效果较好,而且效率比... 几种方法对分布在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地的高原鼢鼠Myaxpalax baileyi进行防治。结果表明:化学灭鼠剂磷化锌、敌鼠钠盐、溴敌隆随毒性的降低其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生物灭鼠剂C型肉毒素和弓箭法防治高原鼢鼠不仅效果较好,而且效率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高原鼢鼠 防治方法
下载PDF
敌鼠钠盐、大隆防治家栖鼠的药效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樊乃昌 陈培雨 励剑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 比较第一代 (敌鼠钠盐 )和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 (大隆 )的现场防制效果。方法 在环境条件相同的两个社区分别以 0 .0 2 5 %敌鼠钠盐和 0 .0 0 5 %大隆毒饵饱和投放法实施灭鼠 ,用粉迹法考核灭鼠效果 ,并连续 6个月进行种群数量监... 目的 比较第一代 (敌鼠钠盐 )和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 (大隆 )的现场防制效果。方法 在环境条件相同的两个社区分别以 0 .0 2 5 %敌鼠钠盐和 0 .0 0 5 %大隆毒饵饱和投放法实施灭鼠 ,用粉迹法考核灭鼠效果 ,并连续 6个月进行种群数量监测。结果 敌鼠钠盐和大隆的灭鼠率分别为 80 .3 %和 87.7%,经 χ2 检验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 χ2 =2 .764 <χ20 .0 5,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鼠钠盐 抗凝血杀鼠剂 防治 家栖鼠 防治
下载PDF
甘肃4种鼢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及其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军虎 张三亮 +2 位作者 刘荣堂 王静 杨路存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4-28,共5页
采用PCR技术对甘肃省境内4种鼢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进行扩增测序,获得了23条长度为414~424 bp的同源序列.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共检出179个多态信息位点,定义了1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41±0.340.同源基因序列平均含A... 采用PCR技术对甘肃省境内4种鼢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进行扩增测序,获得了23条长度为414~424 bp的同源序列.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共检出179个多态信息位点,定义了1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41±0.340.同源基因序列平均含AT碱基65.6%,GC碱基34.4%.基于控制区对其构建的分子进化树表明:4种鼢鼠构成2个进化枝,高原鼢鼠和斯氏鼢鼠先聚在一起,后与秦岭鼢鼠聚在一起构成一枝;甘肃鼢鼠构成另一枝,处于基部,其分别与采集的三个地理种群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Eospalax亚属 MTDNA控制区 系统进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