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gnitive pragmatic analysis to translation education
1
作者 张文英 张东平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5期37-40,共4页
Translation is cross-cultural activity existing between two different language sign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translators can not get out of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elements. From the angle of cross-cultural ... Translation is cross-cultural activity existing between two different language sign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translators can not get out of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elements. From the angle of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contrasting, the author makes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difference existing between the volume of information borne or transmitted between two different language sign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elements, and points out that to study these problems, translators must consider a series of problems about cross-cultural cognitive context. This article also makes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contrastive analysis in world view difference, register difference, imaginative difference and metaphor difference.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suggests taking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improve translation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CULTURAL COGNITIVE pragmatic contrasting translation education.
下载PDF
Questioning to Hesitation rather than Hesitating to Question: A Pragmatic Hermeneutic Perspective on Educational Inquiry
2
作者 Susan T. Gardner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1年第5期353-359,共7页
Utilizing arguments imbedded in the pragmatist and hermeneutic traditions, the conclusion emerges that genuinely understanding opposing points of view requires a penetrating and sustained questioning process that find... Utilizing arguments imbedded in the pragmatist and hermeneutic traditions, the conclusion emerges that genuinely understanding opposing points of view requires a penetrating and sustained questioning process that finds relief only when the justificatory background material of the other nibbles at the certainty of one's own posi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edict that one ought to question to hesitation are then explored, namely, that (1) it suggests what kind of questioning is the right kind of qteestioning, (2) it suggests a redefinition of what counts as "respect for persons," and (3) it challenges the common assumption that the efficacy of communal inquiry is self-fulfilling and self-regulating, and suggests, by contrast, that facilitators ought to be far more prepared to engage in questioning to hes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standing opposing viewpoints QUESTIONING educational enquiry certainty pragmatic hermeneutic principle
下载PDF
Pragmatic Turn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and Analysis of Guiding Rules
3
作者 Gu Xiang Zhao Yu 《科技经济市场》 2007年第11期164-,共1页
Nowadays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taken the cultivation of pragmatic students as the core of guiding teaching ideology which focuses the task of teaching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to meet the deman... Nowadays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taken the cultivation of pragmatic students as the core of guiding teaching ideology which focuses the task of teaching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to meet the demand of society for better employment. This trend has to be carried out by the delicate design of teaching schemes andgreat change of teaching method and students achievement evalu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gmatic tur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scheme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Pragmatic Theory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4
作者 Qingyan Me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1年第3期87-90,共4页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pragmatics,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pragmatics in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probe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pragmatics in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and points ou...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pragmatics,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pragmatics in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probe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pragmatics in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and points out the measures of combining pragmatics with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gmaticS University education English teaching Application research
下载PDF
“权宜之计”抑或“合理之举”:清末民国大学预科制度存废的论争
5
作者 胡金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4,共10页
大学预科制度系清末效仿日本为应对进入大学生源质与量均不足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由于大学预科多由各大学独自办理,其课程及教学能较好地对标大学相关专业本科的基础知识要求,故在民国之后更是获得了“合法性”地位,相当时期内开办... 大学预科制度系清末效仿日本为应对进入大学生源质与量均不足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由于大学预科多由各大学独自办理,其课程及教学能较好地对标大学相关专业本科的基础知识要求,故在民国之后更是获得了“合法性”地位,相当时期内开办大学预科不仅合法而且合理,为各大学所青睐,即使在《壬戌学制》颁行后没有了合法性,却依然“蓬勃发展”。但大学预科属性不清,尤其是它与大学的关系问题,早在民国初年便成为引发北大预科风潮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大学本身布局不合理,势必造成大学预科设立区域的不公平,导致各地教育发展差异不断扩大,且影响中学教育的发展。但大学预科相对于普通高中的课程及教学而言,其对于大学本科教育基础知识的“精准对标”,确实又更有助于大学教育的专业发展。何去何从,对于大学预科制度的存废一直存在争论,即使是在1930年废止令发布,论争之声并没有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预科 权宜之计 合理性 合法性 存废论争
下载PDF
布鲁贝克“认识论”与“政治论”的实用主义基础辨
6
作者 杨楚菡 文雯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0,共8页
文章回顾了学界关于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提出的“认识论”与“政治论”的研究成果,主要使用概念演绎的方法,阐释了“布氏两论”背后的实用主义基础。布鲁贝克基于杜威的实用主义认识论试图对“认识论”与“政治论”进行超越性... 文章回顾了学界关于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提出的“认识论”与“政治论”的研究成果,主要使用概念演绎的方法,阐释了“布氏两论”背后的实用主义基础。布鲁贝克基于杜威的实用主义认识论试图对“认识论”与“政治论”进行超越性的哲学解读,在实用主义的视域下,认识论与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可以同时和谐地存在于20世纪的美国大学中,为二战后美国大学的合法性提供必要辩护。关注到“布氏两论”的实用主义基础,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布鲁贝克的著作和高等教育哲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贝克 认识论 政治论 实用主义 高等教育哲学
下载PDF
祈通宜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一夫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基于祈通中西、择决宜用基本原则,论析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通过审思杜威教育经典论述的核心理念、积极影响、历史局限与当代价值,探讨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所指向的成长方位、主体地位、实... 基于祈通中西、择决宜用基本原则,论析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通过审思杜威教育经典论述的核心理念、积极影响、历史局限与当代价值,探讨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所指向的成长方位、主体地位、实践本位与工作岗位。结论如下: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宜用于我国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即生活”定性于成长,指向应用型本科人才“时代人”的培养维度;“儿童为中心”定格在学校,指向应用型本科人才“主体人”的培养维度;“学校即社会”定型于实践,指向应用型本科人才“社会人”的培养维度;“从做中学”定位于工作,指向应用型本科人才“职业人”的培养维度。“时代人”+“主体人”+“社会人”+“职业人”四位一体耦合培养,可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价值失衡的多重困境与调适——基于教育价值取向的分析
8
作者 王欢 《当代职业教育》 2024年第4期43-50,共8页
实用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二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实用主义与自由主义两种教育价值取向失衡的多重困境,即职业教育理念中就业导向... 实用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二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实用主义与自由主义两种教育价值取向失衡的多重困境,即职业教育理念中就业导向与生涯导向分离、职业教育目标在技能培养和全人教育之间徘徊、职业教育的过渡性学制和终结性学制抉择,而导致职业教育价值失衡的根源在于社会存在着系统性偏见所塑造的认知陷阱。职业教育价值失衡的调适,需要构筑教育评价的动态反馈机制,促进多样化教育理念调和;构建开放协作的育人共同体,促进多元化教育目标整合;构建纵横交错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多类型学制融合,以重塑价值平衡的职业教育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实用主义 自由主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普融通
下载PDF
通识教育、文学批评与课堂上的多元主义——理查德·麦基翁实用主义式的“一”与“多”
9
作者 梁心怡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作为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事业的重要参与者,理查德·麦基翁将多元论作为通识教育中跨学科教学的基础,他提出一套深入不同哲学家思想深处的文本分析方法,不仅极大启发了正处于文学批评专业化改革进程中的芝加哥大学文学批评派,更... 作为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事业的重要参与者,理查德·麦基翁将多元论作为通识教育中跨学科教学的基础,他提出一套深入不同哲学家思想深处的文本分析方法,不仅极大启发了正处于文学批评专业化改革进程中的芝加哥大学文学批评派,更凸显了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传统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如何作用于美国现代高校通识教育的建设。但是,实用主义式“一”与“多”之间的矛盾与张力同样体现在麦基翁的教学与研究之中,这使得他课堂上的多元主义既展现了现代自由教育的包容与平等,也凸显出某种更为深刻的困境,即教育如何在保证个体多样性发展的同时,为现代心灵带去坚实、笃一的价值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文学批评 多元主义 实用主义 理查德·麦基翁
下载PDF
中介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国际中文教师语用身份构建
10
作者 高文茜 《职业技术》 2024年第10期79-86,共8页
研究基于“语用身份”概念(Pragmatic Identity)和中介理论(Mediation Theory)考察了某国际中文教师在多语教学环境下多重身份的构建策略及中介效应,采用教学观察、课堂录音、半结构式访谈、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收集质性数据。结果表明:... 研究基于“语用身份”概念(Pragmatic Identity)和中介理论(Mediation Theory)考察了某国际中文教师在多语教学环境下多重身份的构建策略及中介效应,采用教学观察、课堂录音、半结构式访谈、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收集质性数据。结果表明:(1)该教师通过对课堂话语的有意识选择构建了指导者、协作者、陪伴者、传播者四种身份;(2)四种身份的交替呈现共同对学习者的课堂表现与课堂适应起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中介调节作用。文章揭示了国际中文教师语用身份动态构建的复杂性与策略性,提高了中文教师在多语教学环境中对自我身份的定位意识,为教师自觉使用特定话语构建策略身份并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新的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身份 中介效应 国际中文教育 话语研究
下载PDF
新时代“经世致用”的设计领军人才培养范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人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65,共15页
面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设计学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与进化的学科,唯变不变,全新的设计生态正在加快形成。文章以“经世之维—致用之体—融合之态—未来之势”为思路,研究设计学科的时代精神与使命担当、知行合一的教学体系、敢为人先的创新... 面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设计学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与进化的学科,唯变不变,全新的设计生态正在加快形成。文章以“经世之维—致用之体—融合之态—未来之势”为思路,研究设计学科的时代精神与使命担当、知行合一的教学体系、敢为人先的创新生态和数智赋能的发展范式,并结合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实践教学经验,建构了师生共创、多元共融、数字转型的“经世致用”设计领军人才培养范式,为构建全国设计人才自主培养的战略布局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经世致用 设计学 人才培养范式
下载PDF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下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风光 石文瑞 常俊跃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6-23,共8页
语用能力培养是外语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是在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启发下,在大连外国语大学多年的外语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本土化教育理念。本研究将语用能力分为语用语言能力、跨学科语用能力、交互语用... 语用能力培养是外语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是在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启发下,在大连外国语大学多年的外语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本土化教育理念。本研究将语用能力分为语用语言能力、跨学科语用能力、交互语用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四个方面,以语用学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本研究认为,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培养应遵循四项原则,即语用理论与实践技能统合原则、语用知识与相关知识融合原则、教研互哺与师生互动联合原则、语用素养培养与全人培养结合原则。基于上述四项原则,本研究提出语用学课程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的方法,旨在为我国语用学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能力培养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 英语专业
下载PDF
虚拟交流的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艳群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3年第2期35-42,共8页
近几百年的外语教育发展中,各种外语教学法和教学流派不断涌现更迭,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外语观念或外语教学手段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有学者提出“虚拟交流”(Virtual Exchange)的概念,目的是探讨远程协作条件下的教学设计与创新。... 近几百年的外语教育发展中,各种外语教学法和教学流派不断涌现更迭,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外语观念或外语教学手段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有学者提出“虚拟交流”(Virtual Exchange)的概念,目的是探讨远程协作条件下的教学设计与创新。如今,虚拟交流在外语教学界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产出了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这表明虚拟交流在提高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虚拟交流在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实践项目中的应用,探讨了通过课程结构改革、资源创设和利用语言应用仿真环境开展国际中文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应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交流 国际中文教育 创新实践 语用能力 跨文化交流能力
下载PDF
杜威教育思想的反思与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华光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5-41,共7页
杜威的教育思想深邃丰富,其中所包含的教育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职业教育影响深远,而且对于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宝藏。从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三个层面分析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以现代教育学的... 杜威的教育思想深邃丰富,其中所包含的教育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职业教育影响深远,而且对于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宝藏。从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三个层面分析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以现代教育学的观点分析杜威教育思想面临的挑战与对职业教育带来的启示。在此启示下,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整合策略、方法选用策略。提出在内容整合策略中坚持目标决定内容,依标选材,做到内容取舍目标化、内容陈述逻辑化、内容呈现简明化;在方法选用策略中坚持内容决定方法,依据不同内容合理巧妙地选用情境体验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践教学法等方法的组合。运用此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教育思想 实用主义 思政理论课 教学策略 高职教育
下载PDF
斯蒂芬·达根的国际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15
作者 田山俊 李文文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斯蒂芬·达根是20世纪国际教育领域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创立美国国际教育协会,一生致力国际教育事业,被称为“国际主义的使徒”。达根基于实用主义哲学,以促进国际理解为宗旨,形成其独特的国际教育理念。他倡导国际教育应... 斯蒂芬·达根是20世纪国际教育领域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创立美国国际教育协会,一生致力国际教育事业,被称为“国际主义的使徒”。达根基于实用主义哲学,以促进国际理解为宗旨,形成其独特的国际教育理念。他倡导国际教育应以学生和学者为主体,通过人员跨境交流、文化产品交流、国际意识传播等方式来实现。达根注重完善国际教育交流项目管理,构筑全球国际教育交流渠道,并积极参与政府对外文化关系决策。在他的努力下,国际教育协会得到美国联邦政府的认可,成为教育交流领域的权威组织。美国国际教育交流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芬·达根 国际教育 教育交流活动 实用主义 国际主义
下载PDF
从评价副词的习得看儿童评价表达的发展
16
作者 饶宏泉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6,共12页
评价是儿童语用能力的关键之一,评价表达是观测儿童语用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文基于多个儿童语料库中的评价副词用例,选取使用频次相对较高的“原来、反正、到底、正好、明明”5个评价副词为代表,描写其核心语义与典型功能的初始习得... 评价是儿童语用能力的关键之一,评价表达是观测儿童语用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文基于多个儿童语料库中的评价副词用例,选取使用频次相对较高的“原来、反正、到底、正好、明明”5个评价副词为代表,描写其核心语义与典型功能的初始习得及其校准调试和拓展完善的过程,微观刻画儿童评价表达的发展。作为抽象语法成分的评价副词出现在儿童进入成人语言体系之后,主要始现于3~4岁的幼儿期,其语言体系已经演化出执行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这些副词的评价意义是儿童在互动中构建、在认知中转化、在语用中塑造的。应该在多样语言生活、多元语言功能以及多面的语言教育中进一步开展儿童评价表达研究,改善儿童的语言发展,提升儿童的思维能力,促进儿童的性格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副词 评价表达 儿童语用发展 语言生活 语言教育
下载PDF
在语用中塑造“语文人”——基于“新课标”“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探索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福楼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61,共5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为课程建构基点,体现了强化语用的鲜明导向,即语文学习指向语用、课程内容定位语用、教学改革聚焦语用。基于语用的课程逻辑是显而易见的:以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为课程建构基点,体现了强化语用的鲜明导向,即语文学习指向语用、课程内容定位语用、教学改革聚焦语用。基于语用的课程逻辑是显而易见的:以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语文人”为目标,预设学习任务群和学习路径、教学模式。研究认为,实施任务群教学有六个环节:确定核心素养、设定学习任务群、开展主题(专题)学习、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实施任务型教学、实现学习成果化。基于语用的教学实践具有五个显著特征,即语用表现,体现实践性;学习形式,凸显探究性;能力迁移,导向综合性;学习延展,倡导跨学科;教学组织,彰显活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语用 “语文人” 语文实践活动
下载PDF
近十年来语用学与中学语文教育研究述评
18
作者 宋丽烨 颜红菊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0-77,共8页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随着语用学理论的引进和发展,近年来语用学理论被广泛运用于中学语文教育,为中学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来看,语用学与中学语文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随着语用学理论的引进和发展,近年来语用学理论被广泛运用于中学语文教育,为中学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来看,语用学与中学语文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近十年语用学与中学语文教育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目前对语用学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和个案研究等方面。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力求呈现出语用学与中学语文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特点,以期对构建语用性质的中学语文教育体系有所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学 中学语文教育 语用教学
下载PDF
黄炎培农村职业教育思想缘起、发展脉络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彩霞 《职教发展研究》 2023年第3期99-107,共9页
黄炎培既是职业教育的奠基者,也是乡村教育运动的先驱。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从城市转向农村”交织着多层面动因,促成其农村职业教育思想的独特生成逻辑。黄炎培的农村职业教育思想发展脉络历经思想发轫、方法探索、试验改进等阶段,从... 黄炎培既是职业教育的奠基者,也是乡村教育运动的先驱。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从城市转向农村”交织着多层面动因,促成其农村职业教育思想的独特生成逻辑。黄炎培的农村职业教育思想发展脉络历经思想发轫、方法探索、试验改进等阶段,从农业教育意识萌生、到农业职业教育制度贡献、再到徐公桥乡村改革创举,对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坚守理念、跨界融合、配置制度、传承文化等层面具有积极的现实镜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炎培 乡村改进 农村职业教育 大职业教育主义 实用主义教育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回归原点的反思:中小学武术教育务实推进研究 被引量:41
20
作者 王晓晨 赵光圣 张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7-202,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基于文化、社会、教育、历史等学科理论对现阶段中小学武术教育的不足进行了原点性反思。研究认为,国家政策的小心翼翼与富有弹性致使其对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支持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态势...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基于文化、社会、教育、历史等学科理论对现阶段中小学武术教育的不足进行了原点性反思。研究认为,国家政策的小心翼翼与富有弹性致使其对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支持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态势;操作层面上,围绕教学实践的"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的问题长时间缺乏实质上的提升:武术文化教育的可有可无与不接地气、技术教学的不合时宜与适得其反;师资的短缺与应有水平的难以维持;传统教法的抛弃与现代教法的祛魅等是影响中小学武术教育务实推进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改进策略:外部的加大中小学武术教育政策支持力度;内部的重视科学传授武术理论、构建"一校一拳打练并进"的技术教学内容与"强化套路突出技击"教学模式、明确师资身份的特殊性和荣誉感、教法的"返魅"是务实推进中小学武术教育的顶层设计,以期为后续改革提供启蒙式的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武术教育 务实推进 回归原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