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非-哲学到艺术-虚构——试论拉吕埃尔的非-美学理论
1
作者 聂世昌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1-218,共8页
“非-美学”是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拉吕埃尔在其“非-哲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对当今美学领域中所出现的哲学与艺术冲突所作出的回应。通过将哲学引入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框架体系内,拉吕埃尔试图从根本上瓦解哲学利用所... “非-美学”是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拉吕埃尔在其“非-哲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对当今美学领域中所出现的哲学与艺术冲突所作出的回应。通过将哲学引入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框架体系内,拉吕埃尔试图从根本上瓦解哲学利用所谓的“哲学决定”而支配其他学科的基础,消除哲学对艺术的负面影响,使其能够与艺术在平等的地位上实现与后者的“叠加”或融合。对拉吕埃尔而言,这种叠加与融合的产物与其说是一种新的美学范式,不如说是新的艺术实践类型,即“艺术-虚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朗索瓦·拉吕埃尔 -哲学 -美学 艺术-虚构
下载PDF
浪漫主义和声的文化-美学阐释 被引量:8
2
作者 何宽钊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7,共10页
19世纪,人的秘密成为人类探究的新领域,这时期人的无意识领域被予以广泛的思考,这促成了19世纪"人"的诞生。19世纪浪漫主义和声中广泛运用的变和弦、变格进行等新的和声手法与人的无意识领域的开掘密切相关。而这些和声手法... 19世纪,人的秘密成为人类探究的新领域,这时期人的无意识领域被予以广泛的思考,这促成了19世纪"人"的诞生。19世纪浪漫主义和声中广泛运用的变和弦、变格进行等新的和声手法与人的无意识领域的开掘密切相关。而这些和声手法特别是调式交替的广泛运用以及浪漫主义作曲家充满个性的和声特色又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和声的自由精神。与此同时,浪漫主义和声中教会调式的复归蕴含着强烈的"怀旧"情怀,丰富多彩的民间调式又呈现出某种"思乡"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和声 现代知识型 文化-美学 “人”的诞生 无意识 自由 怀旧 思乡
原文传递
三足酒器在远古中国的文化和美学内蕴——基于对鬶盉-鬶鷷-盉-鸡彝演进历程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法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7,共11页
远古中国东、西、南、北地域文化的最初融合,在考古器物上,三足酒器的演进最具代表性。文章将考古研究成果与文字-文献结合起来,互证地呈现出三足酒器的演进历程:从东南太湖地区的鬶与盉,到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的鬶鷷和江南地区屈家岭-... 远古中国东、西、南、北地域文化的最初融合,在考古器物上,三足酒器的演进最具代表性。文章将考古研究成果与文字-文献结合起来,互证地呈现出三足酒器的演进历程:从东南太湖地区的鬶与盉,到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的鬶鷷和江南地区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的盉,鬶鷷和盉在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的酉尊互动,形成二里头文化的三足酒器,文献称之为鸡彝,考古学称之为封顶盉。三足酒器的演变,象征了各族群的大融合,这一复杂演进历程,内蕴着丰富的文化和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鬶盉-鬶鷷-盉-鸡彝 三足酒器 远古融合 文化-美学内蕴
下载PDF
中国语用学翻译美学思想 被引量:6
4
作者 曾文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0-193,共4页
中国传统的译论折射出哲学、美学与翻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综观中国翻译美学与语用学翻译美学的哲学-美学思想,探索语用学翻译美学的审美主体和客体、审美的认知图式与审美再现原则、文化美学与文化传真、灵感翻译美学、语用学翻译... 中国传统的译论折射出哲学、美学与翻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综观中国翻译美学与语用学翻译美学的哲学-美学思想,探索语用学翻译美学的审美主体和客体、审美的认知图式与审美再现原则、文化美学与文化传真、灵感翻译美学、语用学翻译美学综观,提出中国语用学翻译美学走向动态的理性的语用意义、语用价值与语用美学的高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哲学-美学 语用学翻译 中国
下载PDF
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 被引量:7
5
作者 曾文雄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3期206-209,共4页
哲学、美学、翻译学、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中西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的哲学、本质与渊源,探索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再现的认知推理过程、语篇美学、文化美学传真与灵感翻译的美学,提出语用学翻译的语用意义、语用价值的传递与思维... 哲学、美学、翻译学、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中西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的哲学、本质与渊源,探索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再现的认知推理过程、语篇美学、文化美学传真与灵感翻译的美学,提出语用学翻译的语用意义、语用价值的传递与思维美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关学 语用学翻译 哲学-美学
下载PDF
中国美学史与中国史学史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功正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10,共10页
“中国美学史与中国史学史”作为一项新的研究命题,具有寻根、整合性质。它主要从四方面展开:史实为美学史输送了足可征信的原始资源,具有史料的直接性甚或惟一性,评述的权威性甚或经典性;史撰展现了美学史的生态现场和发展历程,提出具... “中国美学史与中国史学史”作为一项新的研究命题,具有寻根、整合性质。它主要从四方面展开:史实为美学史输送了足可征信的原始资源,具有史料的直接性甚或惟一性,评述的权威性甚或经典性;史撰展现了美学史的生态现场和发展历程,提出具有时代特质的审美理想,撰著者宏深的史学眼光凝定为闪光的史识,给美学史家以深刻启迪;史论在论史中暗合或勾连了审美论,为美学史铸就了相关的审美范式和范畴体系,其中,意象论、个体论最为称名;史传则转换为传记文学审美形态,对小说审美形式和特质产生了诸多影响,形成以史为本体的叙述模态。这样,便在审美发生学、史学—美学精神、审美原则、叙事学、价值评判标准、主体审美要素等契合点上出现话语置换和深度整合。历代文史大家在“大通”思维光照下,运用相应的方法论,经过学理化的连手和“光合”作用,最终建构起独具华夏风采、智慧和涵质的史学—美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史学史 整合 建构 史学-美学范式
下载PDF
美学和艺术学的若干基本问题——数篇美学论文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凌继尧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8-142,共5页
世界美学史上第五种审美(美的本质)的理论模式——客观社会性模式,是1956年由国内外两位青年美学家提出的。文章对这两位美学家的相关论文进行比较研究,考察作者们是怎样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在论证过程中涉及到哪些美学和艺术学的... 世界美学史上第五种审美(美的本质)的理论模式——客观社会性模式,是1956年由国内外两位青年美学家提出的。文章对这两位美学家的相关论文进行比较研究,考察作者们是怎样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在论证过程中涉及到哪些美学和艺术学的基本问题,从而分析这些问题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客观社会性 艺术对象 哲学基础 审美
下载PDF
美学:爱美之学——从辞源学的角度为美学正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
美学与审美学是两个存在差异的学术范畴,由于西语只有aesthetics一个术语,致使长期以来二者混淆在一起。为了厘清二者的边界,为美学的复兴开辟道路,为美学正名成为当务之急。学界通常所谓的aesthetics("美学")其实是"审... 美学与审美学是两个存在差异的学术范畴,由于西语只有aesthetics一个术语,致使长期以来二者混淆在一起。为了厘清二者的边界,为美学的复兴开辟道路,为美学正名成为当务之急。学界通常所谓的aesthetics("美学")其实是"审美学","美学"应该另有其名。两百年来,美学家为"美学"创造了多个名字,其中以callology最为恰当。但是,真正最为恰切精当的"美学"一词是源自古希腊的philocaly(爱美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美学 AESTHETICS callology philocaly
下载PDF
儒家伦理—政治美学与当代美育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11
9
作者 余开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89,共7页
儒家"美善关系"呈现了儒家对"美"的语义的独特理解。儒家"美善合一"的综合形态之美不同于现代美学的单维度之美,而是一种内置了"道德善"的古典伦理-政治美学。在当代美学视域中,这种伦理-政治... 儒家"美善关系"呈现了儒家对"美"的语义的独特理解。儒家"美善合一"的综合形态之美不同于现代美学的单维度之美,而是一种内置了"道德善"的古典伦理-政治美学。在当代美学视域中,这种伦理-政治美学依然具有理论的有效性与正当性。以伦理-政治美学为参照,可以消除现代美学体系带来的美育理论困境,使当代美育的性质以及美育与德育的地位问题获得一种更合理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善合一 伦理-政治美学 美育 德育
下载PDF
牟宗三论智的直觉之儒家义对美学研究的启发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19-124,共6页
智的直觉理论在牟宗三哲学美学思想里居于最根基的位置。牟宗三首先分疏了智的直觉在义理上的儒家形态何所,其次从理论上说明我们确有此一种直觉,以及此一种直觉在我们生活实践里是可以证显出来,表明依儒家智慧形态言我们确有智的直觉... 智的直觉理论在牟宗三哲学美学思想里居于最根基的位置。牟宗三首先分疏了智的直觉在义理上的儒家形态何所,其次从理论上说明我们确有此一种直觉,以及此一种直觉在我们生活实践里是可以证显出来,表明依儒家智慧形态言我们确有智的直觉一问题是真实的、具体的。牟宗三所分判演绎者,在义理上对建构由中国智慧而来的哲学美学形态具有非凡的学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智的直觉 儒家 圣人化境 审美境界 实践-修证美学
下载PDF
当代中国美学的“历史分期”与“新生长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悦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7,共5页
以30年为时间段来分期,更符合当代中国美学的历史逻辑,对前60年的回顾是处于前90年和前30年的两个"时间环"之间的。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目前已经显露出许多最新的发展方向:从"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的范式如何走向&q... 以30年为时间段来分期,更符合当代中国美学的历史逻辑,对前60年的回顾是处于前90年和前30年的两个"时间环"之间的。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目前已经显露出许多最新的发展方向:从"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的范式如何走向"生活美学"的问题(目前实践美学的新变体与后实践美学日趋同流),"科学主义美学"在中国如何形成多元发展格局的问题,中国美学史如何寻求到"新的书写方式"的问题,都可以被视为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新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实践-后实践美学 生活美学 科学主义美学 中国美学
下载PDF
语言学—文艺美学视野中的文学语言研究——以《夜莺与玫瑰》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洁 唐湘从 徐品忠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9-42,共4页
文学语言研究在新时期逐渐突破以往单一的语言学研究模式,走向文体学、文艺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开放视野。以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为例,从语言学—文艺美学的角度来探讨语言形式在实现文学内容的... 文学语言研究在新时期逐渐突破以往单一的语言学研究模式,走向文体学、文艺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开放视野。以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为例,从语言学—文艺美学的角度来探讨语言形式在实现文学内容的过程中具有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语言学-文艺美学视野 夜莺与玫瑰 审美价值
下载PDF
美学的历史回望——评《美学的历史——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
13
作者 焦勇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书评 美学的历史-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 汝信 王德胜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新贡献——读《当代文艺学—美学观念引论》
14
作者 徐珂 《山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文艺理论 文艺学 文艺美学 马龙潜 《当代文艺学-美学观念引论》
下载PDF
试论刘熙载“人格——艺术”美学思想
15
作者 李海燕 《文教资料》 2007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刘熙载的美学思想可以用“人格-艺术”美学来概括,刘熙载美学是在对世人的价值关怀的水平上去展开对传统艺术的研究的,同时,他之所以热衷于中国艺术研究,其原动力也是来自他的价值动机,即对理想人格的执著追求。
关键词 刘熙载 人格-艺术美学
下载PDF
艺海探珠求新韵——评宋生贵教授新著《诗性之魅——艺术美学新论》
16
作者 刘志中 《阴山学刊》 2007年第6期10-11,45,共3页
宋生贵教授的新著《诗性之魅—艺术美学新论》,在构建艺术美学理论框架时,高度重视传统艺术与美学理论,强调艺术的人文内涵与地域内涵,探讨艺术的审美特质与价值取向,由艺术与人的价值关系出发展开论述,将艺术审美问题与人类生存状况紧... 宋生贵教授的新著《诗性之魅—艺术美学新论》,在构建艺术美学理论框架时,高度重视传统艺术与美学理论,强调艺术的人文内涵与地域内涵,探讨艺术的审美特质与价值取向,由艺术与人的价值关系出发展开论述,将艺术审美问题与人类生存状况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当代艺术面临的重大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该书也努力把中国古典美学中诸多仍具生命活力的精彩命题融入进来,增强了理论的涵盖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对艺术的全面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生贵 《诗性之魅-艺术美学新论》 古典美学 人文内涵
下载PDF
揭开遮蔽美学的面纱——《澄明美学——非主流之观察》阅读后有感
17
作者 朱逸宁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澄明美学-非主流之观察》 西方文化 东方文化 中国 康德
下载PDF
《分形欣赏——感受分形的美学魅力》MiniQuest教学设计
18
作者 骆魁敏 《信息技术教育》 2004年第6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分形几何学 数学教学 《分形欣赏-感受分形的美学魅力》 MINIQUEST 教学设计 中学
下载PDF
中国美学的开拓性研究──《审美与生存──中国传统美学的人生意蕴及其现代意义》读后
19
作者 方牛 《天府新论》 1999年第3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中国 美学 美学 《审美与生存-中国传统美学的人生意蕴及其现代意义》
下载PDF
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构与心理体验深度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耕玉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9-83,共5页
中国艺术创造理论有着深厚的哲学-美学渊源与实践的智性的特点。张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单是提出了艺术创构的美学原则,而且也是对这一艺术创构的最大可能性的实现──在开发创造的心灵资源、返本归真与拓展心理空间方面,... 中国艺术创造理论有着深厚的哲学-美学渊源与实践的智性的特点。张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单是提出了艺术创构的美学原则,而且也是对这一艺术创构的最大可能性的实现──在开发创造的心灵资源、返本归真与拓展心理空间方面,在深入自然宇宙、深入艺术体验本体、获得深层次的艺术感悟与审美创造的机缘和效应方面,堪与西方现代艺术体验与灵感的理论相媲美,显现出古老的东方艺术智慧的不朽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艺术创造 心理体验 哲学-美学 美学原则 理论建设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