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1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达猪源GM-CSF重组PRRSV疫苗对同源高致病性毒株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价
1
作者 虞凌雪 姜一峰 +11 位作者 杨莘 于海 周艳君 童武 高飞 李国新 刘长龙 郑浩 单同领 李丽薇 孔宁 童光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为研究表达猪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动物体内的免疫调节特性及对其的保护效力评价,本研究将15头30日龄仔猪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DMEM)4头、疫苗对照组(HuN4-F112株)4头、疫苗... 为研究表达猪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动物体内的免疫调节特性及对其的保护效力评价,本研究将15头30日龄仔猪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DMEM)4头、疫苗对照组(HuN4-F112株)4头、疫苗组(rPRRSV-GM-CSF株)3头和攻毒对照组(DMEM^(+)HuN4株)4头。疫苗对照组肌注免疫HuN4-F112株10^(5) TCID_(50)/头、疫苗组肌注免疫rPRRSV-GM-CSF株10^(5) TCID_(50)/头,实验空白组和攻毒对照组肌注DMEM 2 mL/头,免疫后28 d,疫苗组、疫苗对照组和攻毒对照组肌注HuN4株(10_(5) TCID_(50)/头)。攻毒后的试验结果表明,免疫rPRRSV-GM-CSF重组病毒组和疫苗株HuN4-F112组获得完全保护,阴性对照组全部死亡;通过IDEXX试剂盒检测仔猪血清中PRRSV抗体水平可知,在免疫14 d后,疫苗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疫苗对照组(P<0.05);由流式细胞术分析体内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可知,疫苗组同疫苗对照组相比,疫苗组的重组疫苗株能够引起免疫记忆细胞亚群CD4^(+)CD8^(+)T在免疫后28 d显著升高,以及引发攻毒后其抗原递呈细胞显著增多,进而促进CD4-CD8^(+)T的增殖以发挥抗病毒免疫应答。本研究筛选出了一株具有改善HuN4-F112弱毒疫苗株免疫效果的重组病毒rPRRSV-GM-CSF,为进一步研发广谱通用的新型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RRSV-GM-csf 免疫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 杀伤性T淋巴细胞
下载PDF
IL-23/GM-CSF抑制剂缓解强直性脊柱炎小鼠脊柱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马俊毅 眭江涛 +3 位作者 斯刊达尔·斯依提 李栎 买买提艾力·尼亚孜 马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07-713,共7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靶向抑制剂和白细胞介素(IL)-23靶向抑制剂联合使用缓解强直性脊柱炎(AS)小鼠脊柱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招募健康受试者(HC组)和AS患者(AS组)各6例,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靶向抑制剂和白细胞介素(IL)-23靶向抑制剂联合使用缓解强直性脊柱炎(AS)小鼠脊柱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招募健康受试者(HC组)和AS患者(AS组)各6例,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23、IL-17和GM-CSF的水平。建立AS小鼠模型。30只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Model组、IL-17A Inh组(阳性对照组)、IL-23 Inh组、GM-CSF Inh+IL-23 Inh组,每组6只。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TNF-α、IL-23、IL-17和GM-CSF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脊柱周围肌肉/韧带组织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snail、Vimentin的水平以及脊柱骨组织核因子-κB配体的受体激活因子(RANKL)、骨保护素(OPG)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micro-CT测定小鼠左后爪和脊柱(L5~6脊椎骨)新生骨和成熟骨体积。结果与HC组相比,AS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23、IL-17和GM-CSF水平升高(P<0.05)。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23、IL-17和GM-CSF水平升高(P<0.05),脊柱周围肌肉/韧带组织E-cadherin的相对表达水平下调(P<0.05),N-cadherin、snail和Vimentin的相对表达水平上调(P<0.05),脊柱骨组织RANKL的相对表达水平上调(P<0.05),小鼠左后爪和L5~6脊椎新生骨体积增大(P<0.05)。与Model组相比,GM-CSF Inh+IL-23 Inh组上述指标的水平均逆转(P<0.05),IL-23 Inh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小鼠脊柱骨组织OPG和ALP的相对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Model组相比,GM-CSF Inh+IL-23 Inh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GM-CSF靶向抑制剂和IL-23靶向抑制剂联合治疗可以降低AS小鼠炎症水平,缓解脊柱周围肌肉、韧带组织纤维化,并抑制脊柱骨组织表达RANKL,减少新生骨形成和病理性骨重塑,保护脊柱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IL-23靶向抑制剂 GM-csf靶向抑制剂 脊柱 纤维化 骨重塑
下载PDF
PEG-rhG-CSF用于中、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风险癌症患者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3
作者 易利丹 彭烨 +1 位作者 王李婷 谭重庆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9期2466-2473,共8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中、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风险的癌症患者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经济性。方法从中国全社会角度出发,采用TreeAge软件构建决策分析模型。主要状态包括一级预防、二级...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中、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风险的癌症患者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经济性。方法从中国全社会角度出发,采用TreeAge软件构建决策分析模型。主要状态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相对剂量强度≥85%和相对剂量强度<85%。模型参数包括FN发生的风险、FN住院概率、相关癌症死亡概率、相关癌症效用值、直接医疗成本与间接医疗成本等。模型周期为21 d。研究时间范围为70年。主要结果包括总成本、抗感染成本、生命年、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和增量成本效果比。对结果进行了单因素敏感性和概率敏感性分析以评估结果的稳健性;并进行不同时间范围的情景分析。结果基线分析结果显示,与二级预防组相比,一级预防组患者多获得0.84个QALYs,并少支付39373元,节约总的抗感染成本为32311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6722元/QALY,一级预防组为绝对优势方案。情景分析结果显示,一级预防组与二级预防组相比,在任何研究时间范围都是绝对优势方案。当中国意愿支付阈值为257094元/QALY时,单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一级预防组具有成本效果的概率为100%。结论与二级预防相比,PEG-rhG-CSF用于中、高FN风险的癌症患者的一级预防是具有经济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rhG-csf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癌症 药物经济学评价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下载PDF
血清VEGF、G-CSF、sTREM-1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张舒萌 常国栋 康永安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1-54,1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3月行PCI术治疗且完成随访的10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12个月造影复查结果分为ISR组(n=24,支架内狭窄程度≥50%)和非ISR组(n=76,支架内狭窄程度<50%)。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术后1 d及7 d血清VEGF、G-CSF、sTREM-1水平,Logisitc回归分析影响ISR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各指标不同水平对发生ISR的危险度。结果ISR组糖尿病率、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率较非ISR组高(P<0.05);ISR组术后1 d、7 d血清VEGF、G-CSF较非ISR组低,sTREM-1水平较非ISR组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术后1 d及7 d血清VEGF、G-CSF、sTREM-1水平均是影响AMI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因素(P<0.05);术后1 d、7 d,血清VEGF、G-CSF、sTREM-1高水平患者发生ISR的危险度均较低水平者高。结论监测AMI患者PCI术后血清VEGF、G-CSF、sTREM-1表达水平对预测ISR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 ISR VEGF G-csf STREM-1
下载PDF
G-CSF、PLGF和PTX3在肺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分析
5
作者 吕民英 付晓梅 齐莎莎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在肺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以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3月进行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在肺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以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3月进行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按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标准,分为轻症组(46例)和重症组(64例)。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志愿者11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G-CSF、PLGF和PTX3进行比较。进一步比较轻症组及重症组患儿之间的FVC、FEV1、FEV1%、G-CSF、PLGF和PTX3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FEV1、FEV1%、FVC与G-CSF、PLGF、PTX3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FEV1、FEV1%、FV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重症组患儿的FEV1、FEV1%、FVC均显著低于轻症组(P<0.001);观察组患儿PTX3、G-CS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GF低于对照组(P<0.001);重症组患儿PTX3、G-CSF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LGF低于轻症组(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儿FEV1、FEV1%、FVC与PTX3、G-CSF呈负相关,与PLGF呈正相关。结论 G-CSF、PLGF和PTX3在肺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与肺通气功能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判定以及治疗效果分析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肺功能 G-csf PLGF PTX3
下载PDF
PEG-rhG-CSF与G-CSF预防及治疗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蕾 颜晓菁 何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15-1219,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PEG-rhG-CSF与G-CSF在淋巴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预防中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对比。方法:回顾性选取诊断明确的淋巴瘤患者共78例,其中在淋巴瘤化疗后立即给予PEG-rhG-CSF预防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患者42例(实验组),另外36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PEG-rhG-CSF与G-CSF在淋巴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预防中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对比。方法:回顾性选取诊断明确的淋巴瘤患者共78例,其中在淋巴瘤化疗后立即给予PEG-rhG-CSF预防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患者42例(实验组),另外36例患者则是在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后给予G-CSF治疗(对照组),直至粒细胞>2.0×10^(9)/L。对比PEG-rhG-CSF与G-CSF在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中的预防及治疗作用,观察中性粒细胞平均最低值,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持续时间,以及4级FN的发生概率,并观察两组发热、肺内感染、感染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化疗前K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中性粒细胞平均最低值在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持续时间在实验组明显缩短,4级FN的发生率在实验组明显降低,并且不良反应在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PEG-rhG-CSF与G-CSF比较,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同时,缩短了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持续时间及4级FN的发生概率,降低了感染的概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PEG-rhG-csf G-csf 中性粒细胞缺乏 发热
下载PDF
表达猪源GM-CSF蛋白的重组PRRSV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虞凌雪 周艳君 +8 位作者 姜一峰 童武 高飞 夏天奇 王康 杨莘 李丽薇 程群 童光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0-264,共5页
为提高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以高致病性PRRS弱毒疫苗株HuN4-F112感染性分子克隆为基础,在NSP2区域删除了110个氨基酸,将猪源GM-CSF基因和PRRSV ORF6转录引导序列(TRS6)通过融合PCR方法插入HuN4-F112... 为提高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以高致病性PRRS弱毒疫苗株HuN4-F112感染性分子克隆为基础,在NSP2区域删除了110个氨基酸,将猪源GM-CSF基因和PRRSV ORF6转录引导序列(TRS6)通过融合PCR方法插入HuN4-F112疫苗株的ORF1b和ORF2a之间,构建了全长重组质粒pHN4-△110-GM-CSF。将该重组质粒采用SwaⅠ酶切线性化,经体外转录病毒基因组RNA后转染BHK-21细胞,然后在Marc-145细胞中进行病毒拯救及传代。结果显示重组病毒感染Marc-145细胞可以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经RT-PCR、DNA测序、MluⅠ酶切鉴定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救获的重组PRRSV含有GM-CSF基因并能够有效表达,将其命名为rHN4-△110-GM-CSF。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在Marc-145细胞中具有相似的生长特性,插入的外源基因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由于GM-CSF能够活化树突状细胞,是一种良好的免疫佐剂。该重组病毒的构建为动物体内免疫保护攻毒试验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GM-csf rHN4-△ 110-GM-csf
下载PDF
M-CSF、GM-CSF诱导人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的不同极化和吞噬 被引量:4
8
作者 杨颖 李勤 +5 位作者 郭忠慧 杨启修 张嘉敏 赵俸涌 王晨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59-864,共6页
目的观察人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在体外培养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时是否因刺激剂M-CSF、GM-CSF的不同而造成极化状态差异,并衡量极化状态差异是否伴有吞噬能力的改变,并寻找可能相关的免疫表型标记... 目的观察人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在体外培养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时是否因刺激剂M-CSF、GM-CSF的不同而造成极化状态差异,并衡量极化状态差异是否伴有吞噬能力的改变,并寻找可能相关的免疫表型标记。方法取健康献血员新鲜外周白膜血,分离获得PBMC后,每一份PBMC都分为MCSF、GMCSF组,分别对应M-CSF或GM-CSF作为诱导剂。培养d7时用诱导得到的单核巨噬细胞分别和致敏红细胞、未致敏红细胞、血小板(Plt)以及葡聚糖-40(dextran-40)共孵育,模拟MMA(单核细胞单层实验),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吞噬结果。同时用流式分析2组细胞的CD11C、CD14、CD15、CD16、DR、CD32、CD32b、CD49f、CD54、CD64、CD68、CD86、CD163等免疫表型。所有得到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结果 MCSF、GMCSF组CD14+CD16+细胞占比分别为(62.6±33.7)%vs(22.8±15.6)%,CD163+CD14+细胞(29.7±18.7 vs 0.64±0.42), CD14 MFI 3 829±2 091vs464±101,(P均<0.05)。同时MCSF组伴随CD64+(45.7±25)%vs(24.5±19)%、CD32b+(59.5±22.4)%vs(27.5±11.8)%细胞占比增高,CD32+、HLA-DR+细胞数虽然无明显变化,但其MFI分别较GMCSF组增高和降低(MFI CD32 1 093±380vs530±179;MFI DR 1 034±290vs1 661±367)。同时发现MCSF组具有较强的吞噬力,对被吞物的吞噬力多数为Plt> Dextran-40>致敏RBC>非致敏RBC。结论证实了人源PBMC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同一起源样品也可因M-CSF、GM-CSF而促成不同极化方向, M-CSF促进M2型极化, GM-CSF促进M1型极化,并由此影响对致敏红细胞、血小板(Plt)以及葡聚糖-40的吞噬能力,因此在临床使用M-CSF、GM-CSF时需注意单核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采取更有利于患者治疗和临床实验的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巨噬细胞 吞噬作用 M1 M2 极化 M-csf GM-csf
下载PDF
G-CSF联合GM-CSF及高剂量G-CSF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原辛 贾韬 +3 位作者 毛建平 苗蕾 赵利东 王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剂量G-CSF方案和G-CSF联合GM-CSF方案治疗及预防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对比常规剂量G-CSF、高剂量G-CSF以及G-CSF联合GM-CSF在化疗后的应... 目的:探讨高剂量G-CSF方案和G-CSF联合GM-CSF方案治疗及预防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对比常规剂量G-CSF、高剂量G-CSF以及G-CSF联合GM-CSF在化疗后的应用,观察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发生概率及各组治疗不良反应的区别。结果:高剂量G-CSF组与G-CSF联合GM-CSF组较标量G-CSF组中位ANC减少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减少,高剂量G-CSF组与G-CSF联合GM-CSF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组之间安全性相仿。结论:G-CSF联合GM-CSF方案以及高剂量G-CSF方案治疗及预防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f GM-csf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GM-CSF和G-CSF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涤 周云峰 +2 位作者 伍钢 程晶 陈刚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比较GM-CSF和G-CSF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对48例化疗后出现Ⅲ级以上骨髓抑制的患者,根据使用不同的升血药分为GM-CSF组和G-CSF组,观察造血刺激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及毒副作用.结果:G-CSF组中性粒细胞... 目的:比较GM-CSF和G-CSF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对48例化疗后出现Ⅲ级以上骨髓抑制的患者,根据使用不同的升血药分为GM-CSF组和G-CSF组,观察造血刺激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及毒副作用.结果:G-CSF组中性粒细胞恢复较快,但停药后GM-CSF组中性粒细胞数更稳定,GM-CSF可促进血小板回升,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及持续天数两组无差异.副作用总发生率无差异.结论:GM-GSF和G-CSF均能有效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G-CSF作用较迅速,而GM-CSF作用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 G-csf 治疗 化疗 骨髓抑制 药物
下载PDF
G-CSF和GM-CSF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 mRNA和CD69表达及IgG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春 李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31-534,共4页
为了解造血干细胞动员剂G CSF和GM CSF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狼疮活动性的影响 ,用RT PCR法测定不同浓度G CSF和GM CSF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的TNF αmRNA表达的作用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69表达和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为了解造血干细胞动员剂G CSF和GM CSF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狼疮活动性的影响 ,用RT PCR法测定不同浓度G CSF和GM CSF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的TNF αmRNA表达的作用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69表达和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 0 μg/ml的G CSF和GM CSF对PBMNC分泌IgG的影响。结果发现 :0 .1 - 2 0 μg/ml的G CSF对活动期和静止期SLE患者的PBMNC的TNF αmRNA的表达均无影响。0 1 - 1 6μg/ml或 0 1 - 2 0 μg/ml的GM CSF不影响活动期或静止期SLE患者PBMNC的TNF αmRNA的表达 ,2 μg/ml的GM CSF可增加活动期SLE患者PBMNC的TNF αmRNA的表达。 0 1 - 2 0 μg/ml的G CSF和GM CSF对静止期SLE患者PBMNC的CD69表达均无影响 ,浓度在 0 1 - 2 0 μg/ml的G CSF和 0 1 - 0 4μg/ml的GM CSF对静止期和活动期SLE患者的CD69表达无影响 ,但GM CSF的浓度达到或超过 0 8μg/ml时可增加活动期SLE患者单个核细胞CD69的表达。 1 0 μg/ml的G CSF对活动期和静止期SLE患者PBMNC的IgG分泌无明显影响 ,而相同浓度的GM CSF对活动期SLE患者PBMNC的IgG分泌有促进作用。结论 :用G CSF作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动员剂对于SLE患者可能是安全的 ,但GM CSF可增强与狼疮活动有关的三项指标 ,因此可能对活动期SLE患者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f GM-csf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TNF-Α MRNA CD69 IgG
下载PDF
化疗+G-CSF与化疗+G-CSF+GM-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效果和造血功能重建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晓苹 张伯龙 +11 位作者 楼方定 周绮 于力 高春记 王全顺 王永平 赵瑜 吴晓雄 张苗 史子江 靳海杰 刘海川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比较化疗 +G CSF与化疗 +G CSF +GM CSF二种动员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PBSC)和造血重建的效果。方法 :将 33例患者 (急性白血病 2 3例 ,恶性淋巴瘤 9例 ,乳腺癌 1例 )分为化疗 +G CSF与化疗 +G CSF +GM CSF二组 ,化疗后WBC最低... 目的 :比较化疗 +G CSF与化疗 +G CSF +GM CSF二种动员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PBSC)和造血重建的效果。方法 :将 33例患者 (急性白血病 2 3例 ,恶性淋巴瘤 9例 ,乳腺癌 1例 )分为化疗 +G CSF与化疗 +G CSF +GM CSF二组 ,化疗后WBC最低时开始分别应用G CSF 15 0 μg皮下注射 ,2 /d及G CSF15 0 μg、GM CSF 15 0μg ,皮下注射 ,上、下午各 1次。动员 3d后行PBSC采集。 结果 :二种动员方案比较 ,MNC、NC、CD34+细胞、GM CFU培养及造血功能重建均无明显差别。动员过程中 ,GM CSF组骨痛及发热明显患者难以耐受。结论 :化疗 +G CSF +GM CSF的动员方案 ,动员效果及造血功能重建并未优于化疗 +G CSF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GM-csf G-csf PBSC 造血重建 肿瘤
下载PDF
G-CSF、GM-CSF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童英 杨琳 苏文英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00年第2期5-8,共4页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 granulocyte-mi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 CSF ) is specific hematopoietic regulating growth factor of granulocyte lineage, granulocyte-monocyte lineage, resp...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 granulocyte-mi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 CSF ) is specific hematopoietic regulating growth factor of granulocyte lineage, granulocyte-monocyte lineage, respectively. G-CSF. GM-CSF can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mature of its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and enhance the function of mature blood cell. Their gene recombinant human product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to clinical practice. The effects of G-GSF. GM-CSF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are as follows (l ) reducing malignant tumor chemotherapy-related neutropenia, duration of neutropenia, infections and resulting treatment delays. (2 ) mobilizing peripheral blood stem progenitor cell and speeding hematopoietic reconstituation following allogeneic and autologous stem progenitor transplantation. The recent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G-CSF. GM-CSF has been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f GM-csf 集落刺激因子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炙甘草汤对脐静脉内皮细胞表面GM-CSF受体及G-CSF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鹏 刘渊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4年第6期620-621,共2页
目的:研究炙甘草汤对脐静脉内皮细胞表面GM-CSF受体及G-CSF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炙甘草汤组、右归饮组及两方剂混合组,每组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加入相应的中药液,3天后结束培养,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表面GM-CSF受体及... 目的:研究炙甘草汤对脐静脉内皮细胞表面GM-CSF受体及G-CSF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炙甘草汤组、右归饮组及两方剂混合组,每组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加入相应的中药液,3天后结束培养,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表面GM-CSF受体及G-CSF受体表达情况。结果:GMCSF受体表达:混合用药时下调作用最明显(P<0.01),其次是炙甘草汤组(P<0.05);G-CSF受体表达:两个中药方剂均能明显下调受体表达,其中右归饮下调效果最明显(P<0.001)。结论:炙甘草汤能明显下调脐静脉内皮细胞表面GM-CSF受体及G-CSF受体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炙甘草汤 脐静脉内皮细胞 GM-csf受体 G-csf受体
下载PDF
G-CSF和GM-CSF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
15
作者 杨力建 李扬秋 +3 位作者 陈少华 李荣福 张玉平 罗更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 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培养白血病细胞集落 (CFU -L) ,观察G -CSF和GM -CSF对11例AML和CML患者外周血CFU -L... 目的 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培养白血病细胞集落 (CFU -L) ,观察G -CSF和GM -CSF对11例AML和CML患者外周血CFU -L形成的影响。结果 GM -CSF对CFU -L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G -CSF(P =0 0 12 ) ,而G -CSF对CFU -L形成影响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别 (P =0 495 )。结论 G -CSF对髓系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无明显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f 髓系白血病 GM-csf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正常足月儿脐血中G-CSF、GM-CSF含量测定
16
作者 沈绍华 叶欣 +3 位作者 王其新 李毅 杨宪勇 刘爱华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 探讨脐血血浆中造血生长刺激因子的含量 ,了解胎儿造血的特点 ,为临床应用脐血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ELISA法对 64例正常足月儿脐血血浆中G -CSF和GM -CSF进行了测定。结果 脐血血浆中G -CSF和GM -CSF的含量分别是 :1 6... 目的 探讨脐血血浆中造血生长刺激因子的含量 ,了解胎儿造血的特点 ,为临床应用脐血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ELISA法对 64例正常足月儿脐血血浆中G -CSF和GM -CSF进行了测定。结果 脐血血浆中G -CSF和GM -CSF的含量分别是 :1 63.92± 81 .63pg/ml和 1 1 8.71± 74 .5 6pg/ml,与正常组比较P均 <0 .0 1。结论 脐血血浆中G -CSF和GM -CSF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成人血浆中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G-csf GM-csf ELISA 测定
下载PDF
COVID-19患者使用G-CSF的安全性
17
作者 刘恒 李子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38,共5页
2019新冠病毒病(COVID-19)被定义为由SARS-CoV-2感染引起的疾病,短时间内就造成了全球大流行,其关键免疫病理特征包括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细胞因子风暴和肺等实质器官的免疫损伤等。COVID-19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但最常见... 2019新冠病毒病(COVID-19)被定义为由SARS-CoV-2感染引起的疾病,短时间内就造成了全球大流行,其关键免疫病理特征包括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细胞因子风暴和肺等实质器官的免疫损伤等。COVID-19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但最常见、最严重的症状一般是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表现,肺是病毒的主要靶器官。COVID-19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促炎细胞因子(包括GCSF)升高,而G-CSF可能会引发过度炎症反应,也许会使部分患者病情加重,故COVID-19是否要应用G-CSF治疗,目前颇有争议,还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评估使用G-CS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冠病毒病 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获益 风险
下载PDF
金刚藤胶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血清GM-CSF、MMP-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玉洁 祁志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88-894,共7页
【目的】分析金刚藤胶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各45... 【目的】分析金刚藤胶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各45例。单药组患者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单药组的基础上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疗程为2周并随访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GM-CSF、MMP-2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疾病复发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2周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42/45),单药组为66.67%(30/45),组间比较,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药组(P<0.01)。(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腹疼痛、腰骶疼痛、带下量多、月经量多、经行腹痛、神疲乏力等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对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单药组(P<0.05)。(3)症状缓解时间方面,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白带恢复正常时间、下腹坠胀和腹痛缓解时间均较单药组明显缩短(P<0.01)。(4)血清学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GM-CSF、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对血清GM-CSF、MMP-2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单药组(P<0.05或P<0.01)。(5)疾病复发和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组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5/45)、13.33%(6/45),均明显低于单药组的35.56%(1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金刚藤胶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有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降低血清GM-CSF、MMP-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藤胶囊 桂枝茯苓胶囊 慢性盆腔炎 湿热瘀结型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PEG-rhG-CSF和rhG-CSF治疗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荟萃分析
19
作者 曹尚美 陈泊霖 +3 位作者 杨少哲 张欢欢 邹真真 付秀虹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151-154,198,共5页
目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临床中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的主要药物,为全面评价二者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需要分析现有相关试验研究,以更好... 目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临床中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的主要药物,为全面评价二者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需要分析现有相关试验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23年6月发表的收录于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库的中英文文献进行检索。结果对9项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PEG-rhG-CSF和rh G-CSF干预后CIN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695,RR=0.49,95%CI(0.24,1.02),P=0.06],提示二者疗效相当。而二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95,RR=0.66,95%CI(0.55,0.78),P<0.00001]。两项对比可信度方面均表现良好,无发表偏倚和异质性,Egger’s结果分别为[95%CI(-5.56,2.45),P=0.390]和[95%CI(-3.24,1.81),P=0.532]。结论PEG-rhG-CSF和rh G-CSF疗效相当,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PEG-rh G-CSF明显低于rh G-C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下载PDF
G-CSF和GM-CSF对完全缓解AML患者树突状细胞亚群影响的体内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国林 徐君 +1 位作者 田小龙 黄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23期2880-2882,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干预下树突状细胞(DC)功能及其分化亚群。方法获取完全缓解的AML患者DC细胞,流式细胞学和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MTT法检测其增殖活性和促淋巴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和PCR技术检测IL-12的水平。结果在G-CSF和GM-CSF干预后...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干预下树突状细胞(DC)功能及其分化亚群。方法获取完全缓解的AML患者DC细胞,流式细胞学和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MTT法检测其增殖活性和促淋巴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和PCR技术检测IL-12的水平。结果在G-CSF和GM-CSF干预后,DC细胞高表达HLA-DR(67±5)%、CD11c(58±9)%,其促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活性增高,且呈时间依赖性。G-CSF干预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轻于GM-CSF组。结论G-CSF和GM-CSF联合干预后DC细胞的增殖及促增殖活性增强,但G-CSF可减轻小鼠GVHD的发生,可能与G-CSF、GM-CSF可以调节DC细胞的分化亚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f GM-csf 树突状细胞 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