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5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镧系三氟化物的SCF-X_α-SW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闵新民 沈尔忠 +1 位作者 江元生 游效曾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973-981,共9页
对10个镧系元素(Ln)三氟化物进行了非相对论和相对论SCF-X_a-SW计算,通过能级、分子轨道、结合能及布居数对比,讨论化学键本质:共价键中4f轨道的作用及相对论效应。结果表明,在LnF_3中Ln原子轨道参与成键的次序是:轻稀土d>f>p>... 对10个镧系元素(Ln)三氟化物进行了非相对论和相对论SCF-X_a-SW计算,通过能级、分子轨道、结合能及布居数对比,讨论化学键本质:共价键中4f轨道的作用及相对论效应。结果表明,在LnF_3中Ln原子轨道参与成键的次序是:轻稀土d>f>p>s,而重稀土则有f>d>p>s。相对论效应使Ln4f能级上移,扩大了与F2p能级的距离,减弱成键。原子序数增大,Ln4f能级下移,与F2p能级距离缩小,使重稀土氟化物中成键增强。结合能计算值与实验值定性趋势一致。重稀土氟化物电离能的计算表明,相对论方案是获得定量符合所应该采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三氟化物 SCF-Xα-sw
下载PDF
BTL-SW-V1.2操作思维测试系统的开发与检验——摔跤、羽毛球、击剑不同水平运动员操作思维之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承谋 程勇民 +3 位作者 付全 刘改成 于晶 魏高峡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1-56,共6页
运动员的思维主要体现为直觉式思维的特点,而传统的"三筹码"研究主要测试的是逻辑思维。重新开发了BTL-SW操作思维测试系统,以期真实反映运动思维的特点,并提高其预测效能。研究选用了开放式运动项目(摔跤、羽毛球和击剑)的... 运动员的思维主要体现为直觉式思维的特点,而传统的"三筹码"研究主要测试的是逻辑思维。重新开发了BTL-SW操作思维测试系统,以期真实反映运动思维的特点,并提高其预测效能。研究选用了开放式运动项目(摔跤、羽毛球和击剑)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BTL-SW操作思维测试系统进行检验。研究证实,BTL-SW-V1.2操作思维测试系统是一个有效的测试工具,能有效地区分优秀和一般运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操作思维 BTL-sw-V1.2操作思维测试系统 文森特学习曲线
下载PDF
DL-SW微舱设计及对人造板VOCs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婉君 沈隽 王启繁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5,共6页
为了缩短人造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检测周期,降低检测成本,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设计出新型DL-SW微舱。以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及刨花板为研究对象,在设定条件下对3种板材释放的VOCs进行快速检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 为了缩短人造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检测周期,降低检测成本,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设计出新型DL-SW微舱。以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及刨花板为研究对象,在设定条件下对3种板材释放的VOCs进行快速检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VOCs的具体成分及各组分含量,对比分析DL-SW微舱法与气候箱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DL-SW微舱法测得第1~3天3种板材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释放量下降最快,最终均在14 d内达到稳定状态。测得3种板材释放VOCs的主要成分为芳香烃、烯烃及烷烃,占TVOCs总量50%以上,其次为醛类、醇类、酯类和酮类。高温和高相对湿度环境下,3种板材TVOC释放量有显著增加,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TVOC初始释放量分别为970.56,3 954.49和658.00μg/m^3。DL-SW微舱法与1 m^3气候箱法测得的3种板材释放的VOCs物质种类相同,TVOC释放趋势一致,达到稳定状态时TVOC浓度相对偏差分别为13.95%,11.04%和9.06%。测得的TVOC稳态释放量拟合得到公式y=0.877 5x+0.344 7,拟合度R^2为0.996。DL-SW微舱法较1 m^3气候箱法检测时间缩短50%以上,且成本低、可靠性强,能同时调节温湿度及空气交换率,可作为1 m^3气候箱的比对产品,有助于提高人造板产品的环保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sw微舱 气候箱法 人造板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相关性
下载PDF
离子对生成反应的LCAC-SW量子散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万勇 蔡政亭 +1 位作者 冯大成 邓从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97-799,共3页
离子对生成反应微观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揭示气相、液相及上层空间大气化学反应机理.实验上已经发展到用激光-交叉分子束技术研究其态-态过程;理论上则主要是采用准经典轨迹法.由于这类反应是电子非绝热过程,涉... 离子对生成反应微观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揭示气相、液相及上层空间大气化学反应机理.实验上已经发展到用激光-交叉分子束技术研究其态-态过程;理论上则主要是采用准经典轨迹法.由于这类反应是电子非绝热过程,涉及到共价态和离子态两个势能面及其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对生成反应 LCAC-sw 量子散射 大气化学
下载PDF
基于WRF与MIKE-SW模式的连云港海域台风浪数值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齐庆辉 刘丽丽 +3 位作者 朱志夏 张海文 陈允才 庞亮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6-40,55,共6页
为准确模拟台风过境期间连云港海域波浪场分布,将大气模式WRF模拟的海面10 m风速作为波浪模式MIKESW的驱动风场,再现0713号台风过境期间波浪变化过程。数模与实测资料验证结果表明WRF模式成功复演了韦帕台风移动、风速变化过程,考虑风... 为准确模拟台风过境期间连云港海域波浪场分布,将大气模式WRF模拟的海面10 m风速作为波浪模式MIKESW的驱动风场,再现0713号台风过境期间波浪变化过程。数模与实测资料验证结果表明WRF模式成功复演了韦帕台风移动、风速变化过程,考虑风暴潮增水效应的MIKE-SW台风浪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台风过境期间海浪成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大气模型 MIKE-sw波浪模型 韦帕台风 波浪场
下载PDF
LCAC-SW方法中阻尼函数的研究
6
作者 吕文彩 丁世良 邓从豪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研究了在排列通道线性组合散射波方法(LCAC-SW)中阻尼函数的衰减形式,通过计算表明,在三维H+H2交换反应中,阻尼函数应以快于1-exp(-βR)的形式,如f(R)=1-exp(-αR6),在经典回转点处衰减为0... 研究了在排列通道线性组合散射波方法(LCAC-SW)中阻尼函数的衰减形式,通过计算表明,在三维H+H2交换反应中,阻尼函数应以快于1-exp(-βR)的形式,如f(R)=1-exp(-αR6),在经典回转点处衰减为0,同时提出闭通道函数应分布在准经典近似不适用的区域(0~R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AC-sw方法 阻尼函数 量子散射 量子反应散射
下载PDF
小檗碱对阿尔茨海默症 N2a-APP695-sw 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影响
7
作者 梁宇彬 黄敏 +1 位作者 常鑫 郭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279-279,共1页
探讨小檗碱对阿尔茨海默症(AD)细胞 N2a-APP695-sw 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N2a-APP695-sw 细胞为对照组和 N2a-APP695-sw 加小檗碱组为实验组,在实验组细胞数布满视野时予小檗碱不同浓度进行干预。用 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抗氧化试剂... 探讨小檗碱对阿尔茨海默症(AD)细胞 N2a-APP695-sw 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N2a-APP695-sw 细胞为对照组和 N2a-APP695-sw 加小檗碱组为实验组,在实验组细胞数布满视野时予小檗碱不同浓度进行干预。用 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抗氧化试剂盒检测 SOD 和 GPx 酶的活性,采用 Western 印迹检测 APP、BACE-1 蛋白表达。结:1.CCK-8 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显示,5μmol/L 小檗碱组细胞的存活率较 1μmol/L 和10μmol/L 小檗碱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2.SOD 和 GPx 检测试剂盒结果显示,5μmol/L 的小檗碱组细胞 SOD、GPx 活性比 N2a-APP695-sw 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 。3.与对照组比较,5μmol/L 的小檗碱组细胞组 APP 表达减少(P<0.05) ,而 BACE-1 无明显改变(P>0.05) 。结论:小檗碱对阿尔茨海默症细胞 N2a-APP695-sw 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小檗碱抗阿尔茨海默症细胞 N2a-APP695-sw 氧化应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N2a-APP695-sw 阿尔茨海默症(AD)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下载PDF
基于CMMI-SW软件过程定义模型CSPDM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平 刘强 孙家广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2603-2605,共3页
为改进传统的软件过程定义模型缺乏动态跟踪机制和专业性的缺陷,将任务和活动进行有效地结合,并引入动态跟踪机制,提出以活动为核心的过程定义模型,模型分为针对软件过程框架的EIDEF0和针对活动的BETVX,分别描述了软件过程的基本要素、... 为改进传统的软件过程定义模型缺乏动态跟踪机制和专业性的缺陷,将任务和活动进行有效地结合,并引入动态跟踪机制,提出以活动为核心的过程定义模型,模型分为针对软件过程框架的EIDEF0和针对活动的BETVX,分别描述了软件过程的基本要素、过程的测量项、输入和输出以及过程间的关系;过程活动的组成要素、任务及其关系、执行活动的角色、执行者、资源和信息。模型完全符合CMMI-SW的要求,并结合工作流控制的特点,降低了实施软件过程改进和评估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过程 软件过程定义模型 CMMI-sw
下载PDF
环境条件对DL-SW微舱检测人造板VOCs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曹田雨 沈隽 +1 位作者 刘婉君 邵亚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2-76,共5页
为探究外界环境条件对DL-SW微舱检测人造板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释放的影响,以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为实验对象,在3种温度、2种相对湿度及3种气体交换率与负荷因子之比条件下设置实验,用DL-SW微舱采集VOCs。通过GC-MS分析V... 为探究外界环境条件对DL-SW微舱检测人造板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释放的影响,以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为实验对象,在3种温度、2种相对湿度及3种气体交换率与负荷因子之比条件下设置实验,用DL-SW微舱采集VOCs。通过GC-MS分析VOCs的初始质量浓度,对比3种外界环境条件对人造板VOCs释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对3种人造板材VOCs的释放影响规律一致,温度上升促进板材VOCs的释放。相对湿度同样有促进人造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的影响,但不如温度的影响大。随着气体交换率与负荷因子之比增大,3种板材VOCs的释放量均有下降趋势。外界环境条件对不同人造板材VOCs释放影响不同,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最大的是胶合板,刨花板次之,最小的是中密度纤维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板 环境条件 VOCS DL-sw微舱 VOCs释放特性
下载PDF
AM-IN-SW工业排版软件在复合材料制造上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陈争新 彭文辉 侯成刚 《软件》 2014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应用AM-IN-SW工业排版软件,对所需要裁割的未经固化的复合材料预浸料正确采集裁割数据、科学排版生成NC程序,由自动下料机自动裁剪的过程。
关键词 AM-IN-sw软件 预浸料 排版 自动裁剪
下载PDF
Na+I_2→Na^++I_2^-离子对生成反应几率的LCAC-SW量子散射计算
11
作者 马万勇 冯大诚 +1 位作者 蔡政亭 邓从豪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79-583,共5页
将LCAC-SW方法推广到离子对生成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导出了计算态-态反应几率的理论公式,并在Aten-Lanting-Los两态势能面上计算得到了Na+I_2→Na~++I_2电离反应的共线选态反应几率,结果表明反应几率随碰撞能增加呈振荡变化,... 将LCAC-SW方法推广到离子对生成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导出了计算态-态反应几率的理论公式,并在Aten-Lanting-Los两态势能面上计算得到了Na+I_2→Na~++I_2电离反应的共线选态反应几率,结果表明反应几率随碰撞能增加呈振荡变化,该反应闽能约为2.8eV,与实验值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几率 钠原子 碘分子 离子对生成反应
下载PDF
The Quantum Scattering Study for Ion-pair Formation Reaction Na+I_2→Na^+I_2^- with the LCAC-SW method
12
作者 Wan Yong MA Da Cheng FENG +1 位作者 Zheng Ting CAI Cong Hao DENG(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Chemistr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25-326,共2页
The selected-state probabilities of collinear ion-pair formation process Na+I2→Na++I2-on Aten-Laming-Los two-State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using LCAC-SW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action... The selected-state probabilities of collinear ion-pair formation process Na+I2→Na++I2-on Aten-Laming-Los two-State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using LCAC-SW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action probabilities are oscillatory with collision energy; the threshold energy of this ioniZation reaction is 2.8 ev, which is in modest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pair formation reaction probability quantum scattering LCAC-sw method
下载PDF
Seismic Signature Analysis for Clarification of Mud Volcanoes from the New Mud Diapirs Discovered at the NE-SW Moroccan Atlantic Margin
13
作者 Asher Hategekamungu Nadia Mhammdi Amine Manar Mohamed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CAS 2022年第11期973-982,共10页
Our aim is to clarify mud volcanoes from the new mud diapirs resulting from the seismic attributes analysis applied to the low resolution Burmah oil “1973-1974” seismic data. The latter was carried out on the Larach... Our aim is to clarify mud volcanoes from the new mud diapirs resulting from the seismic attributes analysis applied to the low resolution Burmah oil “1973-1974” seismic data. The latter was carried out on the Larache and Tanger-Larache offshores from the NE-SW Atlantic margin. The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data was essential for this evaluation. In this case, we applied seismic signature analysis to four seismic profiles from the map of the seismic data set, which includes all new mud diapirs. This helped us to classify different types of mud diapirs within the seismic profiles. And as a result, six deep mud diapirs from the Prerifaine Nappe of Morocco, a shallow mud diapir, and four seafloor-piercing mud diapirs have been observed. Furthermore, the seafloor-piercing mud diapirs show a mushroom-shaped and conical-shaped cone. As they break through the seafloor, these kinds of cones characterize mud volcanoes. In this case, we may conclude that the resultant seafloor-piercing mud diapirs are likely to be mud volcanoes. However, more geological sampling and seafloor observation are still requi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Signature Analysis CLARIFICATION Mud Volcanoes Discovered Mud Diapirs NW-sw Moroccan Margin
下载PDF
Combined Geoelectrical Approach DC and IP Method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Mineralized Bodies Parallel to the NE-SW Tectonic Line of Kadei River: Case of Quartz or Pegmatite Gold Bearing Veins of Ngoura Subdivision (East Cameroon)
14
作者 Daniel Hervé Gouet Stéphane Patrick Assembe +3 位作者 Arsène Meying Marcelin Bikoro Bialou Josué Kalaza Haskandi Théophile Ndougsa-Mbarg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6年第7期891-903,共14页
A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 of subsurface structures using the Syscal Junior 48 resistivity-meter was conducted in Ngoura subdivision (East Cameroon) following a combined geoelectrical direct current (DC) approach inv... A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 of subsurface structures using the Syscal Junior 48 resistivity-meter was conducted in Ngoura subdivision (East Cameroon) following a combined geoelectrical direct current (DC) approach involving Resistivity and IP methods. This investigation was allowed to collect data on forty-five (45) profiling lines at three acquisition levels (AB = 100 m, MN = 10 m;AB = 200 m, MN = 20 m and AB = 500 m, MN = 50 m) and two electric panels L1 and L4, using the Schlumberger array. Processing, model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data collected using the Winsev, Res2Dinv and Surfer software helped in highlighting a conductive and strongly mineralized discontinuity in granite formations, which lined up with the NE-SW Kadei tectonic line. It extends beyond 100 m depth over an average width of 600 m. The mineralization associated with this discontinuity is identified by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disseminated metalliferous minerals in quartz or pegmatite veins. The mining reconnaissance works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ose of several authors have characterized this anomaly to a lode gold quartz or large pegmatit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rrelate with geological and tectonic data for the region marked by NE-SW Kadei tectonic line. Therefore, they confirm the reliability of a geoelectrical DC investigation method combining Resistivity and IP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ore bo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electrical Investigation Direct Current IP Method Resistivity NE-sw Tectonic Line Mineralized Body Conductive Area
下载PDF
基于BP-DEMATEL-SW的河北省应急管理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景春 武琼 陈佩寒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0-25,104,共7页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地区间的联系与互动更加密切,危险与隐患逐渐显现,突发事件的危害与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提升河北省应急管理能力,需要识别应急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和摆幅置权法对传统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地区间的联系与互动更加密切,危险与隐患逐渐显现,突发事件的危害与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提升河北省应急管理能力,需要识别应急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和摆幅置权法对传统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应急管理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构建了河北省应急管理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河北省应急管理的关键因素为:医疗卫生与抢险救助能力、应急资金投入、预警和监控设备、社会动员率。通过对应急管理关键因素的详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河北省应急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 BP神经网络 摆幅置权 应急管理 关键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覆板块对大陆深俯冲构造响应:以胶辽地区为例
16
作者 孟令通 林伟 +2 位作者 任志恒 杨进辉 李金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87-2305,共19页
在大陆深俯冲形成的超高压造山带中,由于超高压岩石折返构造的强烈改造,板块汇聚过程中的收缩构造难以在造山带内部识别,进而影响了对造山过程的完整认识。上覆板块,由于其构造部位的特殊性,较少受折返构造的影响,较大可能地记录了板块... 在大陆深俯冲形成的超高压造山带中,由于超高压岩石折返构造的强烈改造,板块汇聚过程中的收缩构造难以在造山带内部识别,进而影响了对造山过程的完整认识。上覆板块,由于其构造部位的特殊性,较少受折返构造的影响,较大可能地记录了板块汇聚过程的收缩构造,成为理解板块汇聚过程和演化的关键地区。本文以华南板块大陆深俯冲过程中苏鲁超高压造山带上覆华北大陆岩石圈的构造响应为切入点,以胶辽地区为研究靶区,运用多尺度构造解析的方法,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开展三叠纪收缩构造的流变学特点研究,结合造山带内部变形特征,探讨苏鲁超高压造山带及其上覆板块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上覆板块在华南-华北汇聚过程中经历了早期上部向NE剪切的逆冲构造和晚期上部向SW剪切的反冲构造。早期收缩构造表现为胶北地体莱西单元早-中三叠世上部指向NE的韧性变形,辽东地体中-晚三叠世上部指向NE的韧性变形和极性向NE的褶皱-逆冲构造;从南向北,变形层次渐浅,时间渐新。晚期收缩构造主要表现为胶北地体林寺山单元晚三叠世早期上部指向SW的韧性变形和辽东地体层次较浅的上部向SW剪切的反冲构造。综合苏鲁超高压造山带晚三叠世晚期造成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的伸展构造,我们建立了华南-华北板块汇聚的三阶段演化模型。我们认为华南板块的低角度-平板俯冲可能是造成上覆华北板块强烈收缩构造发育的重要原因。此外,华南-华北NE-SW向汇聚,但俯冲板块造山后折返方向为NW-SE向,造就了现今苏鲁超高压造山带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深俯冲 上覆板块 三叠纪NE-sw向收缩构造 构造解析 苏鲁超高压造山带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对人软骨肉瘤SW-135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17
作者 许超 李震 +1 位作者 孟迪 李鋆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84-288,共5页
为探究冬凌草甲素对人软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体外培养人软骨肉瘤SW-1353细胞,将试验分别设为对照组(不做干预),1.25、2.50、5.00μmol/L冬凌草甲素组(1.25、2.50、5.00μmol/L冬凌草甲素)和阳性药物组(6μmol/L阿霉素),检... 为探究冬凌草甲素对人软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体外培养人软骨肉瘤SW-1353细胞,将试验分别设为对照组(不做干预),1.25、2.50、5.00μmol/L冬凌草甲素组(1.25、2.50、5.00μmol/L冬凌草甲素)和阳性药物组(6μmol/L阿霉素),检测人软骨肉瘤SW-1353细胞的活力、迁移率、侵袭能力、上皮-间质转化(EMT)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00μmol/L冬凌草甲素组和阳性药物组人软骨肉瘤SW-1353细胞活力降低(P<0.05);1.25、2.50、5.00μmol/L冬凌草甲素组和阳性药物组迁移率及侵袭能力降低,且浓度越高变化越显著(P<0.05)。冬凌草甲素能够通过升高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降低波形蛋白(viment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量进而抑制EMT进程,且浓度越高变化越显著(P<0.05)。冬凌草甲素可显著抑制人软骨肉瘤SW-135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或是通过介导EMT实现的,这为人软骨肉瘤细胞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软骨肉瘤 SW-1353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F+H_2(0)→H+HF(υ)一维共线反应几率的LCAC-SW法数值计算
18
作者 吕文彩 邓从豪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1期94-97,共4页
用排列通道线性组合散射波方法(LCAC-SW方法)计算了一维共线反应F+H2(0)→H+HF(υ)的反应几率。在采用一较小基组(振动能级数目nvib(H2)=8,nvib(HF)=12,分布高斯基函数数目ngas=1... 用排列通道线性组合散射波方法(LCAC-SW方法)计算了一维共线反应F+H2(0)→H+HF(υ)的反应几率。在采用一较小基组(振动能级数目nvib(H2)=8,nvib(HF)=12,分布高斯基函数数目ngas=10)的情况下,得到了与Kuppermann的精确量子计算数值比较一致的结果。算得F+H2(0)→H+HF(υ=2)交换反应几率PR02在E≈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反应散射 LCAC-sw 反应几率 分子交换反应
原文传递
艏部构型对内倾船型运动响应和上浪砰击压力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周辉 胡开业 毛丽君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5-1007,共13页
内倾船型的艏部构型对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和上浪载荷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艏柱倾斜角度选取了倾角为30°、45°和60°的三种艏部构型方案,采用中国数值水池-直角网格有限差分方法(CNTCGFDM),研究了在不同的艏部构... 内倾船型的艏部构型对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和上浪载荷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艏柱倾斜角度选取了倾角为30°、45°和60°的三种艏部构型方案,采用中国数值水池-直角网格有限差分方法(CNTCGFDM),研究了在不同的艏部构型方案下内倾船型在规则波中的运动响应以及甲板上浪载荷特性。其中物体边界及运动的模拟采用浸没边界法来实现,并利用THINC/SW方法来捕捉自由液面。选取艏柱倾角为45°和60°的船型进行模型试验研究,与试验值相比,本文的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艏部构型对内倾船型在规则波中的运动响应总体上影响较小,只在某些海况下表现出一定的局部差异,但对内倾船型的上浪砰击载荷则有一定的影响,相较于倾角为30°和60°的构型方案,艏柱倾角为45°的内倾船型在甲板上浪中的载荷性能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倾船型 艏柱倾角 直角网格 浸没边界法 THINC/SW方法
下载PDF
17种石斛属植物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20
作者 贺漫媚 代色平 +4 位作者 陈秀萍 吴俭峰 刘国锋 阮琳 王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9,90,共10页
以17种石斛属(Dendrobium Sw.)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6个叶表型性状和15个花表型性状,从形态学角度对石斛属植物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和多样性分析,并揭示各表型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28.78%~63.63%,花表型性... 以17种石斛属(Dendrobium Sw.)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6个叶表型性状和15个花表型性状,从形态学角度对石斛属植物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和多样性分析,并揭示各表型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28.78%~63.63%,花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31.26%~117.65%,不同表型性状变异幅度差异明显,花表型性状的变异幅度大于叶表型性状。21个表型性状的Shannon s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为4.372~4.393,Shannon s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萼囊长、最小的是花柄长和唇瓣宽。Shannon s多样性指数与变异系数整体存在显著(p<0.05)线性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4.2%,可以反映17种石斛属植物表型性状的基本特征,其中花纵径、叶面积、侧萼长、萼囊长和叶长宽比是造成石斛属植物表型差异的主要因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种石斛属植物可聚为4组,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存在一定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各表型性状间和花各表型性状间整体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叶厚与除侧萼长、侧萼宽和萼囊长外的12个花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石斛属植物表型性状变异丰富,拥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各表型性状之间有着密切且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属 表型性状 表型变异 表型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