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簇合物[Fe(DMF)_6][W_2S_6]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致贵 王涛 +2 位作者 牛淑云 董卫彤 樊玉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1582-1585,共4页
以(NH_4)_2WS_4、FeCl_3和NaS_2CNC_5H_(10)为原料,合成出[Fe(DMF)_6][W_2S_6]簇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胞结构.其晶胞参数为a=0.8778(1)nm,b=0.9467(3)nm,c=1.1362(6)nm,α=71.506(1)°,β=74.775(2)°,γ=74.775(2)°... 以(NH_4)_2WS_4、FeCl_3和NaS_2CNC_5H_(10)为原料,合成出[Fe(DMF)_6][W_2S_6]簇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胞结构.其晶胞参数为a=0.8778(1)nm,b=0.9467(3)nm,c=1.1362(6)nm,α=71.506(1)°,β=74.775(2)°,γ=74.775(2)°,ν=0.84806nm^3,Z=1.晶体结构经块矩阵最小二乘法精修后,最终偏离因子R=0.0811.此外还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状化合物 二甲基甲酰胺
下载PDF
(NaPO_3)_6对方解石的分散作用机理 被引量:9
2
作者 罗家珂 杨久流 《有色金属》 CSCD 1999年第2期15-18,共4页
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ζ-电位测定及吸附量测定等测试技术,着重就(NaPO3)6对方解石的表面性质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尝试用溶胶稳定性理论(DLVO理论)对微细颗粒分散行为进行计算和解释.
关键词 方解石 (NaPO3)6 分散机理 黑钨矿 分散剂
下载PDF
电解液中(NaPO_3)_6对ZAlSi12Cu2Mg1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晓丽 刘向东 +3 位作者 张静 孙二雄 乌迪 吕凯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94-896,共3页
通过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加入(NaPO3)6,研究其对ZAlSi12Cu2Mg1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层厚度、孔隙率及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PO3)6的加入量在0~12g/L内逐渐增加时,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的厚度逐渐上升。加入量为0~6g/L逐渐增加时,膜... 通过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加入(NaPO3)6,研究其对ZAlSi12Cu2Mg1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层厚度、孔隙率及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PO3)6的加入量在0~12g/L内逐渐增加时,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的厚度逐渐上升。加入量为0~6g/L逐渐增加时,膜层孔隙率逐渐下降,超过6g/L时,孔隙率开始上升。电解液中未加(NaPO3)6时,陶瓷膜层主要由γ-Al2O3、α-Al2O3及Al2SiO5组成,α-Al2O3和γ-Al2O3相衍射峰强度大致相同;而加入6g/L(NaPO3)6后,陶瓷层中没有发现Na+或PO-,但α-AlO相的衍射峰强度明显高于γ-AlO相,且铝基体的衍射峰强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 (NaPO3)6 ZALSI12CU2MG1 微弧氧化
下载PDF
超低膨胀陶瓷K_(2x)Ba_(1-x)Zr_4(PO_4)_6系统的X射线衍射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常霖 郭荣发 +1 位作者 黄月鸿 郭会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25-530,共6页
用高温X射线衍射方法对磷酸锆钡钾系统陶瓷材料的各向异性热膨胀作了研究.对七个组份试样的77套高温X射线衍射图作了仔细的指标化和精密点阵常数测定.点阵常数随温度作非线性变化·对K_2xBa_1-xZr_4(PO_4)_... 用高温X射线衍射方法对磷酸锆钡钾系统陶瓷材料的各向异性热膨胀作了研究.对七个组份试样的77套高温X射线衍射图作了仔细的指标化和精密点阵常数测定.点阵常数随温度作非线性变化·对K_2xBa_1-xZr_4(PO_4)_6的不同组份不同温度(300~1300K)的热膨胀系数。α_a、α_c、 作了测定·该系统零膨胀陶瓷的组份为K_1.16Ba_0.42Zr_4(PO_4)_6(x=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锆钡钾陶瓷 X射线衍射 陶瓷 热膨胀
下载PDF
微弧氧化法直接合成CaTi_4(PO_4)_6生物陶瓷膜 被引量:9
5
作者 文士美 赵中伟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5年第3期191-194,共4页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钛基体表面生长出一层致密的、结合良好的金属磷酸盐生物陶瓷膜,考察了微弧氧化时间与电流对生成陶瓷膜的影响。并借助XRD、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该生物陶瓷膜的物相组成和表面形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金属磷酸盐...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钛基体表面生长出一层致密的、结合良好的金属磷酸盐生物陶瓷膜,考察了微弧氧化时间与电流对生成陶瓷膜的影响。并借助XRD、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该生物陶瓷膜的物相组成和表面形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金属磷酸盐生物陶瓷膜主要物相是CaTi4(PO4)6(CTP)。本技术与粉末等离子喷涂技术相比,具有流程短、能耗小、易于实现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陶瓷膜 软化学方法 微弧氧化技术 CaTi4(PO4)6
下载PDF
Fe(CN)_6^(3-)/Fe(CN)_6^(4-)体系扩散系数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洁 虞慰曾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3期67-74,共8页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位法、计时电流法、计时电量法和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Fe(CN)_6^(3-)/Fe(CN)_6^(4-)体系的电化学反应过程,用上述几种电化学方法测定了Fe(CN)_6^(3-)/Fe(CN)_6^(4...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位法、计时电流法、计时电量法和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Fe(CN)_6^(3-)/Fe(CN)_6^(4-)体系的电化学反应过程,用上述几种电化学方法测定了Fe(CN)_6^(3-)/Fe(CN)_6^(4-)离子的扩散系数,对测定的方法和结果作了全面的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系数 电化学 氰铁酸盐 氰亚铁酸盐
下载PDF
Cu/Fe(CN)_6^(3-/4-)界面的动态FT-IR光谱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昌国 黄宗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1-32,6,共3页
采用现场FT-IR光谱电化学研究了Cu/Fe(CN)_6^(3-/4-)界面的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及其随电位、时间的变化关系,并从C≡N基振动频率的改变详细分析和讨论了Cu与Fe(CN)_6^(3-/4-)的作用及成膜过程。
关键词 FT-IR光谱 动态测量 络合物
下载PDF
[Ni(NH_3)_6]Cl_2与NaNO_2的固相配位取代反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迟燕华 庄稼 贾殿赠 《西南工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4期6-11,共6页
本文采用XRD、IR等手段证实了在等温低热条件下[Ni(NH_3)_6]Cl_2与 NaNO_2发生了固相配位取代反应获得trans-[Ni(NO_2)_2(NH_3)_4产物。采用气相色谱研究了[Ni(NH_3)_6]Cl_2的热分解行为。说明取代反应是按SNI机理进行的,并随温度升高... 本文采用XRD、IR等手段证实了在等温低热条件下[Ni(NH_3)_6]Cl_2与 NaNO_2发生了固相配位取代反应获得trans-[Ni(NO_2)_2(NH_3)_4产物。采用气相色谱研究了[Ni(NH_3)_6]Cl_2的热分解行为。说明取代反应是按SNI机理进行的,并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利用XRD研究了反应的动力学。采用计算机以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计算出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取代反应 络合物 亚硝酸钠
下载PDF
支持电解质阳离子对Ni电极上Ni[Fe(CN)_6]^(2-/1-)化学修饰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则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53-58,共6页
本文报导在Ni电极上化学修饰Ni[Fe(CN)_6]^(2-/1-)膜的形成过程中,支持电解质阳离子对膜的复盖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由于阳离子在Ni[Fe(CN)_6]^(2-/1-)电极上不同程度的特性吸附所引起的,经研究发现,膜的稳定性还与支持电解质阳离... 本文报导在Ni电极上化学修饰Ni[Fe(CN)_6]^(2-/1-)膜的形成过程中,支持电解质阳离子对膜的复盖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由于阳离子在Ni[Fe(CN)_6]^(2-/1-)电极上不同程度的特性吸附所引起的,经研究发现,膜的稳定性还与支持电解质阳离子的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电解质 阳离子 镍铁氰化物膜
下载PDF
以[NEt_4]_3[Fe(CN)_6]和[Mn(Ⅲ)(SB)S_1S_2]ClO_4为单元的分子磁体的合成和表征
10
作者 李淑妮 李君 唐宗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4-76,共3页
以[NEt4]3[Fe(CN)6]和[Mn(Ⅲ)(SB)S1S2]ClO4(SB,席夫碱=5 CH3salophen(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和5 CH3salen(双水杨醛缩乙二胺),S1和S2为H2O或CH3OH)为单元,室温下组装得到了新的化合物,并进行了相应的表征.结合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紫... 以[NEt4]3[Fe(CN)6]和[Mn(Ⅲ)(SB)S1S2]ClO4(SB,席夫碱=5 CH3salophen(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和5 CH3salen(双水杨醛缩乙二胺),S1和S2为H2O或CH3OH)为单元,室温下组装得到了新的化合物,并进行了相应的表征.结合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紫外 可见光谱分析和热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席夫碱配体的空间位阻不同,化合物的结构也有很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磁体 合成 结构表征 [NEt4]3[Fe(CN)6] [Mn(Ⅲ)(SB)S1S2]C1O4 席夫碱 分子组装
下载PDF
在[NiFe(CN)_6]^(2-/1-)电极上电聚合邻氨基酚膜的研究(Ⅱ)
11
作者 刘榕芳 王玫玫 +1 位作者 赵崇涛 朱则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52-55,共4页
本文报导在镍电极上化学修饰[NiFe(CN)_6]^(2-/1-)作为基体电极电聚合制备邻氮基酚膜,在膜上电化学掺杂Cu^+,它对葡萄糖的电化学还原起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KOH或Na_2CO_3介质中,这种化学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还原起明显的催化作用。
关键词 聚邻氨基酚膜 电催化 化学修饰电极
下载PDF
富电子膦硫混配钴簇合物Co_6S_8[P(OCH_3)_3]_6的电化学研究
12
作者 童叶翔 康北笙 +1 位作者 刘冠昆 何山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5期603-606,共4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膦硫混配原子簇化合物Co_6S_8[P(OCH_3)_3]_6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Co_6S_8[P(OCH_3)_3]_6在CH_2Cl_2溶液中可现察到三个可逆氧化还原过程,其电子转移过程为:并探讨了其电子转移的机理和结构构型的关系...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膦硫混配原子簇化合物Co_6S_8[P(OCH_3)_3]_6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Co_6S_8[P(OCH_3)_3]_6在CH_2Cl_2溶液中可现察到三个可逆氧化还原过程,其电子转移过程为:并探讨了其电子转移的机理和结构构型的关系以及作为电子贮存分子器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硫混配 簇合物 电子贮存 分子器件 电化学
下载PDF
紫外激光诱导C_60与M(CO)_6(M=Cr,Mo,W)的配位反应
13
作者 张杰 林金谷 +2 位作者 王文华 佘永柏 傅克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研究了用紫外激光(355nm)诱导C60与金属羰基化合物M(CO)6(M=Cr;Mo,W)的配位反应,合成了具有C4υ对称性的配位络合物(η2-C60)M(CO)5,并初步讨论了C60与M(CO)6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关键词 M(CO)6 配位反应 60
下载PDF
用异丙肾上腺素检定[Fe(CN)_6]^(3-)
14
作者 乔善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9-400,403,共3页
将医用药物异丙肾上腺素引入分析化学作新显色剂 ,报道了异丙肾上腺素与[Fe(CN) 6 ]3- 进行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灵敏度、选择性和允许共存比。建立了微量的 [Fe(CN) 6 ]3-简便检定新方法 ,检出限为 0 .0 5 5 μg ,稀释限为 1∶4 .5... 将医用药物异丙肾上腺素引入分析化学作新显色剂 ,报道了异丙肾上腺素与[Fe(CN) 6 ]3- 进行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灵敏度、选择性和允许共存比。建立了微量的 [Fe(CN) 6 ]3-简便检定新方法 ,检出限为 0 .0 5 5 μg ,稀释限为 1∶4 .5× 10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显色剂 检定 [Fe(CN)6]^3- 铁氰化物 分析化学
下载PDF
以Fe(CN))_6^(3-/4-)作为探针分子研究自组装修饰电极性质
15
作者 孙如 葛健锋 +1 位作者 顾仁敖 屠一锋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63-65,共3页
由Fe(CN_6^(3-/4-)氧化还原电对在ω-巯基己酸自组装修饰金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根据阴极峰电流I、峰电位差△Ep与浸渍时间的关系曲线推测出6-MHA在金电极表面形成自组装单分子膜的过程是分阶段进行,同时此修饰层对Fe(CN)63-/4-氧... 由Fe(CN_6^(3-/4-)氧化还原电对在ω-巯基己酸自组装修饰金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根据阴极峰电流I、峰电位差△Ep与浸渍时间的关系曲线推测出6-MHA在金电极表面形成自组装单分子膜的过程是分阶段进行,同时此修饰层对Fe(CN)63-/4-氧化还原过程的电子转移也有阻碍作用,计算得Fe(CN)63-/4-在6-MHA SAM修饰前后的金电极上的表观电子转移速率常数分别为9.13×10-4cm/S与2.47×10-5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电子转移 修饰金电极 修饰电极 速率常数 分子 极性 CN MHA 探针
下载PDF
[Ru(CN)_6]^(4-)在溴化银立方体乳剂中的应用
16
作者 梁笑丛 梁玉 庄思永 《信息记录材料》 2004年第2期27-30,共4页
研究了 [Ru (CN) 6]4-在溴化银立方体乳剂中的掺杂 ,[Ru4(CN) 6]4-作为 1种浅电子陷阱掺杂剂可有效地改善乳剂的感光性能。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掺杂位置和用量 ,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溴化银 乳剂 [Ru(CN)6]^4- 金属离子 六氰钌酸钾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研究O和S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_6量子点电子结构和光吸收性质 被引量:3
17
作者 翟顺成 郭平 +3 位作者 郑继明 赵普举 索兵兵 万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99-209,共11页
利用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氧(O)和硫(S)原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_6量子点的几何、电子结构和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质.结果表明:掺杂后(g-C_3N_4)_6量子点杂质原子周围的C-N键长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最高电子占据分子轨道... 利用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氧(O)和硫(S)原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_6量子点的几何、电子结构和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质.结果表明:掺杂后(g-C_3N_4)_6量子点杂质原子周围的C-N键长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最高电子占据分子轨道-最低电子未占据分子轨道(HOMO-LUMO)能隙显著减小.形成能的计算表明O原子取代掺杂的(g-C_3N_4)_6量子点体系更稳定,且O原子更易取代N3位点,而S原子更易取代N8位点.模拟的紫外-可见电子吸收光谱表明,O和S原子的掺杂改善了(g-C_3N_4)_6量子点的光吸收,使其吸收范围覆盖了整个可见光区域,甚至扩展到了红外区.而且适当的杂质浓度使(g-C_3N_4)_6量子点光吸收在强度和范围上都得到明显改善.通过O和S掺杂的比较,发现二者在可见光区对(g-C_3N_4)_6量子点的光吸收有相似的影响,然而在长波长区域二者的影响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O掺杂要优于S掺杂对(g-C_3N_4)_6量子点光吸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3N4)6量子点 能隙 掺杂 光吸收
下载PDF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 ⅩⅪ 二核簇化合物K_4Ni_2(CN)_6的合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玉明 黄生荣 +1 位作者 忻新泉 戴安邦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3期68-71,共4页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法研究K_2Ni(CN)_4·H_2O在Hc和H_2气中的热分解配合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固和分解产物.根据气固相产物的变化,阐明了K_2[Ni(CN)_4)·H_2O在Hc和H_2气中的热分解机理,并发现通过K_2[Ni(CN)...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法研究K_2Ni(CN)_4·H_2O在Hc和H_2气中的热分解配合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固和分解产物.根据气固相产物的变化,阐明了K_2[Ni(CN)_4)·H_2O在Hc和H_2气中的热分解机理,并发现通过K_2[Ni(CN)_4]·H_2O的热分解可制备一价镍的双核簇状化合物K_4Ni_2(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 配位化学反应 K4Ni2(CN)6
下载PDF
Be_2C_6^(2-)的排斥库仑能垒和稳定性
19
作者 李青 张聪杰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6-70,共5页
利用abinitio方法,在HF/6-311+G 水平上研究了铍碳双原子体系Be2C2-6,发现只有直线分子是可以稳定存在的,在对所有的16种直线结构的能量和振动频率的计算表明,除有两个构型存在虚频外,其他均在势能面的极小点上.其中两个Be原子分割三对... 利用abinitio方法,在HF/6-311+G 水平上研究了铍碳双原子体系Be2C2-6,发现只有直线分子是可以稳定存在的,在对所有的16种直线结构的能量和振动频率的计算表明,除有两个构型存在虚频外,其他均在势能面的极小点上.其中两个Be原子分割三对C-C三键的异构体在几何上是最稳定的,表示为C2BeC2BeC2-2.进一步在HF/6 311+G 和MP2/6 311+G 水平上计算了Be6C2-2的排斥库仑能垒(RCB),同时给出了RCB的解析表达式为:V(r)=A+B(r-E)+C(r-E)exp(-D(r-E))其中A,B,C,D和E是拟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2C6^2- 排斥库仑能垒 稳定性 气相 电荷
下载PDF
铁氰化钾分光光度法测定单宁的适用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纯 张凯农 +1 位作者 阳长敏 侯大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分析了FeCl3—K3Fe(CN)6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单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pH<2.2时的酸性介质中单宁-KFe[Fe(CN)6]最大吸收峰在680~720nm之间,绝大多数情况下吸收峰在695nm处,比色液单... 分析了FeCl3—K3Fe(CN)6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单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pH<2.2时的酸性介质中单宁-KFe[Fe(CN)6]最大吸收峰在680~720nm之间,绝大多数情况下吸收峰在695nm处,比色液单宁浓度在0~80μg·ml-1时未形成沉淀前,遵守朗伯—比耳定律。时间变异系数每分钟±0.05%,回收率94.7%~105.2%,相对误差1.2%~5.3%。该方法受在酸性条件下能将Fe3+还原为Fe2+的物质和形成沉淀的物质干扰。测定结果与靛红—高锰酸钾滴淀法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成分 单宁 分光光度法 铁氰化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