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方言读音看上古汉语入声韵的复韵尾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新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11-121,共11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海内外一些语言学家对上古汉语去声字带-S韵尾以及汉语声调发生、发展问题的一些不同看法,然后从中国古籍中举出许多例证,说明古代的许多叠韵联绵词(如“促速”ts‘oksok等)可能是带-S的复韵尾的一种衍音形式。又从现代... 本文首先介绍了海内外一些语言学家对上古汉语去声字带-S韵尾以及汉语声调发生、发展问题的一些不同看法,然后从中国古籍中举出许多例证,说明古代的许多叠韵联绵词(如“促速”ts‘oksok等)可能是带-S的复韵尾的一种衍音形式。又从现代一些保留古音特点较多的汉语方言(如闽南方言)中存在的某些单音词衍化为双音词(如“搭”ta(?)→ta(?)sa(?)等)的现象,来证明在上古汉语的入声韵字中,可能存在带-S尾的复韵尾-ps、-ts、-ks等。稍后,它们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ps等失去S成了-p、-t、-k,变为古代的入声的;一是-ps等中的塞音受到S的影响,塞音产生变化,全变为-(?)s,后又进一步失去S,变为-(?),这就成了《诗经》时代的“次入韵”。魏晋以后,-(?)尾进一步丢失,它们成了元音收尾韵,声调上也从入声变为去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闽南方言 入声韵 次入韵 -ps、-ts、-ks韵尾 -S韵尾 去声 叠韵联绵词
下载PDF
吴棫《韵补》音系与早期官话音特点(三)——《韵补》入声韵及其音系特点讨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民权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2期59-71,共13页
《韵补》入声韵的演变主要是语音形态上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收-k尾的梗摄入声与曾摄入声合流,然后合并于收-t尾的臻摄入声中(三四等韵),同时收-p尾的深摄缉韵也并合于其中,使得自《切韵》以来-p、-t、-k三大入声韵类彼此对立的结构关... 《韵补》入声韵的演变主要是语音形态上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收-k尾的梗摄入声与曾摄入声合流,然后合并于收-t尾的臻摄入声中(三四等韵),同时收-p尾的深摄缉韵也并合于其中,使得自《切韵》以来-p、-t、-k三大入声韵类彼此对立的结构关系处于解体之中,且整个闭口韵的入声也处于消变状态之中。在韵类分合上,入声韵与阳声韵的变化平行一致,可以说明《韵补》的语音系统性。本文最后探讨了早期官话音形成时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提出了"语音结构平衡"理论和"雅俗相互制约"说,试图从理论上解释宋金时期汉语语音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声韵 -p -t -k韵尾合并 语音结构平衡 雅俗相互制约
下载PDF
传教士罗马字记音反映的官话音-k尾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灵燕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5,共10页
比较清代南京和北京官话-k尾入声字的拼写,尤其是艾约瑟、威妥玛、马礼逊及何美龄编撰的官话课本和字典拼写的"宕江梗曾通"五摄的入声字,我们发现这五摄的入声字在清代北京和南京官话中都丢失了-k尾,但它们在北京和南京官话... 比较清代南京和北京官话-k尾入声字的拼写,尤其是艾约瑟、威妥玛、马礼逊及何美龄编撰的官话课本和字典拼写的"宕江梗曾通"五摄的入声字,我们发现这五摄的入声字在清代北京和南京官话中都丢失了-k尾,但它们在北京和南京官话有不同的音变。在北京官话,大致上有两种主要的音变,一是变作零韵尾韵母,一是变作以-u或-i收尾的韵母,还有少部分字变作撮口呼韵母-üeh;而在南京官话,一般变作零韵尾韵母,少部分变作以-i收尾的韵母。南京官话以-k收尾的入声字,少部分也有文白异读的现象,尤其变作以-i收尾的韵母,明显是受北京官话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韵尾 元音韵尾 韵尾 北京官话 南京官话 文白异读 标准官话拼音法
原文传递
福建闽清、古田方言的[-k]尾爆破
4
作者 袁碧霞 王非凡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福建闽清、古田方言塞尾[-k]具有爆破特征,随着其进一步的变异,单字音塞尾[-k]爆破可能引发双音节化。
关键词 闽语 福建闽清、古田 塞音韵尾[-k] 爆破 变异
原文传递
南丹话单元音复化的条件 被引量:2
5
作者 覃晓航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64,共4页
壮语南丹话与周边相近的方言比较-k韵尾脱落。南丹话-k韵尾的脱落引起几类单元音的复化。情况是:有长短对立的高长元音复化,有长短对立的短低元音复化,无长短对立的只有-w-成为复元音。
关键词 壮语 南丹话 单元音 语音 -k韵尾 复元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