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13%百瓒防蛀气雾剂毒理学研究
1
作者 孔海苏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6年第2期19-20,共2页
对0.13%百瓒防蛀气雾剂及其主要有效成分辛硫磷进行了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吸入毒性(LC50):雌、雄小鼠均大于2150mg/m3;急性经口毒性(LD50):小鼠为9 210mg/kg;皮肤刺激实验:无刺激作用;皮肤变态反应:致敏率为“0”;眼刺激试验:无... 对0.13%百瓒防蛀气雾剂及其主要有效成分辛硫磷进行了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吸入毒性(LC50):雌、雄小鼠均大于2150mg/m3;急性经口毒性(LD50):小鼠为9 210mg/kg;皮肤刺激实验:无刺激作用;皮肤变态反应:致敏率为“0”;眼刺激试验:无刺激性;辛硫磷原药(85%)对大鼠28d亚急性吸入毒性:对雄、雌性大鼠无作用浓度(NOAEL)均为10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13% 百瓒防蛀气雾剂 辛硫磷原药(85%) 毒理学研究
下载PDF
(Cr_(0.87),V_(0.13))_(2)(C,N)含量对WC-10Co硬质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祥坤 王璐 叶金文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5,共6页
通过添加一种新型抑制剂(Cr_(0.87),V_(0.13))_(2)(C,N)制备出室温和高温下均性能优异的WC-10Co硬质合金,并研究(Cr_(0.87),V_(0.13))_(2)(C,N)含量对WC-10Co硬质合金微观组织、室温力学性能和高温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r_(0.87),... 通过添加一种新型抑制剂(Cr_(0.87),V_(0.13))_(2)(C,N)制备出室温和高温下均性能优异的WC-10Co硬质合金,并研究(Cr_(0.87),V_(0.13))_(2)(C,N)含量对WC-10Co硬质合金微观组织、室温力学性能和高温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r_(0.87),V_(0.13))_(2)(C,N)具有良好的细化WC晶粒的效果,随着(Cr_(0.87),V_(0.13))_(2)(C,N)含量增加,WC晶粒不断细化,硬度逐渐增加,断裂韧性降低,抗弯强度(TRS)先升高后降低,当(Cr_(0.87),V_(0.13))_(2)(C,N)的添加量为0.6wt.%时,抗弯强度最高为3840.5MPa。抑制剂(Cr_(0.87),V_(0.13))_(2)(C,N)的加入对高温硬度具有积极影响,随着(Cr_(0.87),V_(0.13))_(2)(C,N)含量增加,高温硬度逐渐增加;当(Cr_(0.87),V_(0.13))_(2)(C,N)含量不变时,随着温度升高,硬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_(0.87) V_(0.13))_(2)(C N) 微观组织 室温力学性能 高温硬度
下载PDF
基于0.13μm工艺的低电压CMOS场效应管输出电导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志民 马义德 +2 位作者 马永杰 摆玉龙 杨鸿武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9-233,共5页
对采用0.13μm工艺(p13)低电压工作条件下的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场效应管的模型参数输出电导gd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设计公式。根据所研究的结果设计了一个两级运算放大器电路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设计结果吻合得很好,证明了设计公... 对采用0.13μm工艺(p13)低电压工作条件下的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场效应管的模型参数输出电导gd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设计公式。根据所研究的结果设计了一个两级运算放大器电路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设计结果吻合得很好,证明了设计公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技术 集成电路 0.13μm工艺 CMOS场效应管 输出电导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Na_(0.67)Mn_(0.67)Ni_(0.13)Fe_(0.13)O_(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付芳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2期1-4,共4页
为了研制出低成本、高性能的电池材料,选取价格低廉的Mn、Fe元素作为研究材料的主要组成元素,设计并合成了Na_(0.67)Mn_(0.67)Ni_(0.13)Fe_(0.13)O_(2)层状正极材料,研究了该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Na_(0.... 为了研制出低成本、高性能的电池材料,选取价格低廉的Mn、Fe元素作为研究材料的主要组成元素,设计并合成了Na_(0.67)Mn_(0.67)Ni_(0.13)Fe_(0.13)O_(2)层状正极材料,研究了该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Na_(0.67)Mn_(0.67)Ni_(0.13)Fe_(0.13)O_(2)材料具有纯的P2相结构。在2~4.3 V电压范围内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0.5 C倍率下,材料的首周放电比容量为112.9 mAh·g^(-1),经过100周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79.1 mAh·g^(-1),容量保持率为69.97%;在10 C高倍率下,首周放电比容量为80.42 mAh·g^(-1),1000周循环后放电比容量达到42.11 mAh·g^(-1),容量保持率为51.72%。材料展现出优秀的高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0.67)Mn_(0.67)Ni_(0.13)Fe_(0.13)O_(2) P2相结构 层状氧化物 正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下载PDF
富锂正极材料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掺杂稀土La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闫印习 王娟 +1 位作者 王亮亮 许云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5-179,共5页
以LiNO_3、Ni(NO_3)_2·6 H_2O、Co(CH_3COO)_2·4 H_2O和Mn(CH_3COO)_2·4 H_2O为原料,用燃烧法制备了富锂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和不同La掺杂量的正极材料Li[Li_(0.2)Mn_(0.5... 以LiNO_3、Ni(NO_3)_2·6 H_2O、Co(CH_3COO)_2·4 H_2O和Mn(CH_3COO)_2·4 H_2O为原料,用燃烧法制备了富锂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和不同La掺杂量的正极材料Li[Li_(0.2)Mn_(0.54-x)Ni_(0.13)Co_(0.13)La_x]O_2(x=0,0.01,0.03,0.05)。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XRD、S EM、EDS、电池充放电循环、EIS等表征和测试,进一步分析了掺La量对该富锂正极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前后的四种材料都具有典型的层状α-Na FeO_2结构,说明掺杂后并未改变材料的层状结构;在2.0~4.7 V充放电,当电流为0.1 C(1 C=200 mA/g)时,制备的正极材料Li-[Li_(0.2)Mn_(0.54-x)Ni_(0.13)Co_(0.13)La_x]O_2(x=0.03)具有最高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50.51和179.45 mAh/g,其首次库仑效率从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的63.5%提高到71.6%,以0.5 C循环50次,放电比容量保持在136.05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A掺杂 Li[Li0.2Mn0.54Ni0.13Co0.13]O2
下载PDF
基于0.13μm CMOS工艺的无源RFID标签模拟前端电路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红卫 彭敏 杜涛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9,101,共6页
设计了13.56 MHz频段无源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的模拟前端电路,采用常规0.13μm含EEPROM的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箝位电路,能够实现采用常规5 V器件耐射频识别芯片感应的高压功能,整个芯片实现了射频识别标签通信时所需的稳定电源电压提供、... 设计了13.56 MHz频段无源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的模拟前端电路,采用常规0.13μm含EEPROM的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箝位电路,能够实现采用常规5 V器件耐射频识别芯片感应的高压功能,整个芯片实现了射频识别标签通信时所需的稳定电源电压提供、载波中信号的提取、芯片时钟恢复和反向调制信号发射的全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识别 模拟前端电路 13.56MHz 箝位电路 0.13m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
下载PDF
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原料制备Li_(1.2)Mn_(0.54-x)Ni_(0.13)Co_(0.13)AlxO_(2)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宇昊 李伟伟 +2 位作者 姚路 李鹏发 司江菊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95,共4页
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原料,采用燃烧法制备高性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Mn_(0.54-x)Ni_(0.13)Co_(0.13)Al_(x)O_(2),实现了多组元金属离子的高值转化和全量利用,从根本上缩短产品化路径,消减二次污染。SEM和XRD检测表明,所有... 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原料,采用燃烧法制备高性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Mn_(0.54-x)Ni_(0.13)Co_(0.13)Al_(x)O_(2),实现了多组元金属离子的高值转化和全量利用,从根本上缩短产品化路径,消减二次污染。SEM和XRD检测表明,所有样品形貌差别不大,基本呈球形,直径约0.5μm,样品均无杂相峰出现,且都具有六方晶系的ɑ-NaFeO_(2)结构、R3m空间群,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电化学测试表明,当x=0.03时,所得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0.5 mA恒电流条件下,首次放电容量为238 mAh/g,200周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8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燃烧法 Li_(1.2)Mn_(0.54-x)Ni_(0.13)Co_(0.13)Al_(x)O_(2)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邵世平 赵素琴 解玉龙 《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549-560,共12页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因具有超过250 mA·h·g^(-1)的可逆比容量和高工作电压(>3.5 V.Li/Li^(+))以及经济成本低的特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被认为是下一代混合动力...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因具有超过250 mA·h·g^(-1)的可逆比容量和高工作电压(>3.5 V.Li/Li^(+))以及经济成本低的特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被认为是下一代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电动汽车(EV)的理想动力源,是一种有前途的正极材料。由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存在低倍率容量、电压衰减严重、初始容量损失大的问题,因此提高电池的容量和寿命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为此综述了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的储锂机理、制备方法以及改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制备方法 改性
下载PDF
无人机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20)Mn_(0.54)Ni_(0.13)Co_(0.13)O_(2)的Mo^(6+)掺杂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亚锋 李宏伟 赵志坚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1-85,共5页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和高温烧结工艺将一定量的Mo^(6+)掺杂到Li_(1.20)Mn_(0.54)Ni_(0.13)Co_(0.13)O_(2)正极材料中。利用XRD、SEM、EDS和恒流测试仪研究Mo^(6+)掺杂对Li_(1.20)Mn_(0.54)Ni_(0.13)Co_(0.13)O_(2)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和高温烧结工艺将一定量的Mo^(6+)掺杂到Li_(1.20)Mn_(0.54)Ni_(0.13)Co_(0.13)O_(2)正极材料中。利用XRD、SEM、EDS和恒流测试仪研究Mo^(6+)掺杂对Li_(1.20)Mn_(0.54)Ni_(0.13)Co_(0.13)O_(2)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Li_(1.20)Mn_(0.52)Ni_(0.13)Co_(0.13)Mo_(0.02)O_(2)表现出更低的阳离子混排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经过Mo^(6+)掺杂后的正极,由于Li^(+)高速的迁移速率,使得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降低,并展现出更好的高倍率性能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0.5C倍率下循环100周后,Li_(1.20)Mn_(0.52)Ni_(0.13)Co_(0.13)Mo_(0.02)O_(2)的容量保持率达到92.2%,远远大于Li_(1.20)Mn_(0.54)Ni_(0.13)Co_(0.13)O_(2)的87.5%。另外,当放电倍率增大到5C时,Li_(1.2)0Mn_(0.54)Ni_(0.13)Co_(0.13)O_(2)的放电比容量要比Li_(1.20)Mn_(0.52)Ni_(0.13)Co_(0.13)Mo_(0.02)O_(2)低21.0 m A·h/g。因此,采用Mo^(6+)掺杂改性Li_(1.2)0Mn_(0.54)Ni_(0.13)Co_(0.13)O_(2)正极材料,可以有效提高锂电池的循环保持率和高倍率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锂离子电池 Li_(1.20)Mn_(0.54)Ni_(0.13)Co_(0.13)O_(2) Mo^(6%PLUS%)掺杂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Li_(1.4)Al_(0.4)Ti_(1.6)(PO_(4))_(3) coated 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 for enhanc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1
10
作者 LAI Xiang-wan HU Guo-rong +3 位作者 PENG Zhong-dong CAO Yan-bing DU Ke LIU Ye-x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463-1478,共16页
Lithium(Li)-rich manganese(Mn)-based cathode 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LRNCM)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owing to its high specific discharge capacity and low cost.However,unsatisfactory cycle ... Lithium(Li)-rich manganese(Mn)-based cathode 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LRNCM)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owing to its high specific discharge capacity and low cost.However,unsatisfactory cycle performance and poor rate property hinder its large-scale application.The fast ionic conductor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the cathode coating material because of its superior stability and excellent lithium-ion conductivity rate.In this study,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 is modified by using Li_(1.4)Al_(0.4)Ti_(1.6)(PO_(4))_(3)(LATP)ionic conductor.The electrochemical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resulting LRNCM@LATP1 sample is 198 mA·h/g after 100 cycles at 0.2C,with a capacity retention of 81%.Compared with the uncoated pristine LRNCM(188.4 m A·h/g and 76%),LRNCM after the LATP modification shows superior cycle performance.Moreover,the lithium-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D_(Li+)is a crucial factor affecting the rate performance,and the D_(Li+)of the LRNCM material is improved from 4.94×10^(-13) to 5.68×10^(-12)cm^(2)/s after modification.The specific capacity of LRNCM@LATP1 reaches 102.5 mA·h/g at 5C,with an improved rate performance.Thus,the modification layer can considerably enhanc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RN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modification Li-rich cathode material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Li_(1.4)Al_(0.4)Ti_(1.6)(PO_(4))_(3) 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 Li-ion batteries
下载PDF
氢镍电池用La_(0.58)Nd_(0.13)Mg_(0.26)Ni_(3.4)储氢合金的结构与 电化学性能
11
作者 秦咏梅 刘雪峰 岳大军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8-342,共5页
通过感应熔炼和退火的方法制备了2H-A_(2)B_(7)和3R-A_(2)B_(7)相共存的La_(0.58)Nd_(0.13)Mg_(0.26)Ni_(3.4)合金,研究了退火温度对La_(0.58)Nd_(0.13)Mg_(0.26)Ni_(3.4)合金物相组成、电化学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退火温... 通过感应熔炼和退火的方法制备了2H-A_(2)B_(7)和3R-A_(2)B_(7)相共存的La_(0.58)Nd_(0.13)Mg_(0.26)Ni_(3.4)合金,研究了退火温度对La_(0.58)Nd_(0.13)Mg_(0.26)Ni_(3.4)合金物相组成、电化学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退火温度下La_(0.58)Nd_(0.13)Mg_(0.26)Ni_(3.4)合金的物相组成都为Gd_(2)Co_(7)型3R-A_(2)B_(7)和Ce_(2)Ni_(7)型2H-A_(2)B_(7)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2H-A_(2)B_(7)相含量逐渐升高、3R-A_(2)B_(7)相含量逐渐减小,3R-A_(2)B_(7)相逐渐向2H-A_(2)B_(7)相转变。A_(2)B_(7)-1和A_(2)B_(7)-4合金都只存在一个放氢平台,而A_(2)B_(7)-2和A_(2)B_(7)-3合金都包含两个放氢平台;随着退火温度升高,La_(0.58)Nd_(0.13)Mg_(0.26)Ni_(3.4)合金电极的HRD_(1440)、C_(1440)和I_(0)都表现为先增加而后减小的趋势,在退火温度为950℃时取得最大值,合金电极具有最佳的电催化活性。氢扩散不是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控制要素,而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主要由交换电流密度I_(0)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镍电池 La_(0.58)Nd_(0.13)Mg_(0.26)Ni_(3.4)合金 退火温度 结构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汽车线束轻量化之0.13mm^2合金导线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杭飞 陈淳 +2 位作者 吴欣宇 单黎婷 陆敏 《汽车电器》 2020年第3期65-66,共2页
文章针对汽车线束轻量化-0.13mm^2合金导线的应用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从应用范围、质量占比、导电性能、机械强度和加工工艺等几个方面分析0.13mm^2合金导线在整车低压线束中的应用可行性,从而降低整车线束的质量,实现轻量化的目的。
关键词 线束轻量化 0.13mm^2合金导线 信号线
下载PDF
Na_(0.44)MnO_(2)包覆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材料的性能
13
作者 李龙 常鑫波 +1 位作者 昝振峰 王力臻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富锂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材料表面包覆Na_(0.44)MnO_(2),制备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Na_(0.44)MnO_(2)复合材料,以改善循环性能。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SEM和透射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富锂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材料表面包覆Na_(0.44)MnO_(2),制备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Na_(0.44)MnO_(2)复合材料,以改善循环性能。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为核壳结构,在高温固相反应形成Na_(0.44)MnO_(2)时,不影响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固有结构。循环伏安(CV)、恒流充放电(GCD)测试结果表明:包覆Na_(0.44)MnO_(2)的复合材料,脱锂电位正移、嵌锂电位基本不变;放电比容量降低,但首次库仑效率、容量保持率提高,循环稳定性得到改善。以不同倍率在2.0~4.8 V循环后,30 mA/g充放电的比容量恢复到173 mAh/g,容量恢复率为100.0%;以300 mA/g循环2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77.3%,较未包覆材料提高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溶胶-凝胶法 包覆 Na_(0.44)MnO_(2)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
下载PDF
0.13μm铜连线技术中的双镶嵌刻蚀工艺中的电荷效应研究(英文)
14
作者 吴汉明 邝亚镭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03年第6期13-15,25,共4页
在0.13μm铜连线技术节点上,双镶嵌等离子体刻蚀的优化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和实验对双镶嵌结构的刻蚀技术进行了研究。解释了等离子体电荷累积过程。提出了一个简化的模型并进行了定性的计算。模型和实验的结果... 在0.13μm铜连线技术节点上,双镶嵌等离子体刻蚀的优化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和实验对双镶嵌结构的刻蚀技术进行了研究。解释了等离子体电荷累积过程。提出了一个简化的模型并进行了定性的计算。模型和实验的结果表明:通过对等离子体刻蚀参数的优化可以产生一个能减少底部防反光层的围墙式缺陷的刻蚀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13μm铜连线 双镶嵌 等离子体刻蚀
下载PDF
MZT-CLT介质陶瓷的微波烧结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莉 胡玉叶 +1 位作者 李丹 沈春英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710,716,共5页
微波烧结法制备(1-x)(Mg_(0.7)Zn_(0.3))TiO_(3-x)(Ca_(0.61)La_(0.26))TiO_3(MZT-CLT,x=0.13)系介质陶瓷,研究微波烧结工艺对MZT-CLT陶瓷烧结性能、微观结构、相组成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ZT-CLT陶瓷的主晶相为(Mg_(0.7)Zn_... 微波烧结法制备(1-x)(Mg_(0.7)Zn_(0.3))TiO_(3-x)(Ca_(0.61)La_(0.26))TiO_3(MZT-CLT,x=0.13)系介质陶瓷,研究微波烧结工艺对MZT-CLT陶瓷烧结性能、微观结构、相组成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ZT-CLT陶瓷的主晶相为(Mg_(0.7)Zn_(0.3))TiO_3(MZT)、Ca_(0.61)La_(0.26)TiO_3(CLT),第二相为(Mg_(0.7)Zn_(0.3))Ti_2O_5;升温速率15℃/min,烧结温度1 275℃,保温时间20min时,陶瓷微波介电性能优良:介电常数εr=26.21,品质因数与频率之积Q·f=120 000GHz,频率温度系数τf=-3×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Mg(0.7)Zn(0.3))TiO(3-x)(Ca(0.61)La(0.26))TiO3(MZT-CLT x=0.13) 微波烧结 介质陶瓷 介电性能
下载PDF
光通信用宽动态范围10Gb/s CMOS跨阻前置放大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全 冯军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4-267,共4页
采用UMC 0.13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应用于SDH系统STM-64(10 Gb/s)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该前置放大器采用具有低输入阻抗特点的RGC形式的跨阻放大器实现。同时,引入消直流电路来扩大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后仿真结果表明:双端输出时中... 采用UMC 0.13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应用于SDH系统STM-64(10 Gb/s)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该前置放大器采用具有低输入阻抗特点的RGC形式的跨阻放大器实现。同时,引入消直流电路来扩大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后仿真结果表明:双端输出时中频跨阻增益约为57.6 dBΩ,-3 dB带宽为10.7 GHz,平均等效输入噪声电流谱密度为18.76 pA/sqrt(Hz),1.2V单电压源下功耗为21 mW,输入信号动态范围40 dB(10μA^1 mA)。芯片面积为0.462 mm×0.56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接收机 前置放大器 跨阻放大器 RGC 消直流 宽动态范围 0.13μm CMOS
下载PDF
Mg^(2+)掺杂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汉杰 梁兴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0-182,204,共4页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Li_(0.2)Ni_(0.13)Co_(0.13)Mn_(0.54)]O_2通过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分析该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粒径大小和电化学性能。经过M...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Li_(0.2)Ni_(0.13)Co_(0.13)Mn_(0.54)]O_2通过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分析该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粒径大小和电化学性能。经过Mg^(2+)掺杂改性后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晶体结构更稳定、颗粒表面更光滑和电化学性能更好,其中Li[Li_(0.2)Ni_(0.13)Co_(0.13)Mn_(0.54)]_(1-x)Mg_xO_2(x=0.07)的结晶程度较高,充放电比容量更高,循环稳定性更好。随着Mg^(2+)掺杂量的增加,Rs电阻值逐渐减小,说明掺杂Mg^(2+)后材料Li[Li_(0.2)Ni_(0.13)Co_(0.13)Mn_(0.54)]O_2表现出降低其交流阻抗的能力,促进电路中电荷的移动使得充放电比容量增大,导电性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PLUS%掺杂 Li[Li0.2Ni0.13Co0.13Mn0.54]O2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宽带电台中的CMOS自动增益控制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思棋 李斌 《无线电工程》 2016年第3期79-82,共4页
自动增益控制(AGC)环路能够实现对输出信号幅度的精确控制,是射频接收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出了一种用于射频宽带电台中的自动增益控制环路。针对自动增益控制环路,从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可变增益放大器(VGA)和峰值比较器3个角... 自动增益控制(AGC)环路能够实现对输出信号幅度的精确控制,是射频接收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出了一种用于射频宽带电台中的自动增益控制环路。针对自动增益控制环路,从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可变增益放大器(VGA)和峰值比较器3个角度论述了电路结构和设计方法。对AGC的功能实现和性能指标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自动增益放大器在0.13μm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下,具有80 d B动态范围,增益步进为1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IC 自动增益控制环路 动态范围 0.13μm CMOS
下载PDF
10Gbit/s CMOS高增益限幅放大器设计
19
作者 陈准 冯军 《电子器件》 CAS 2009年第1期65-67,共3页
利用UMC 0.13μm CMOS工艺设计了10 Gbit/s CMOS高增益限幅放大器。本次设计采用五级改进的Cherry-Hooper结构来提高电路的带宽增益积,运用两级输出缓冲来减少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后仿真结果表明,在1.2 V的供电电压下,电路的功耗为70.8... 利用UMC 0.13μm CMOS工艺设计了10 Gbit/s CMOS高增益限幅放大器。本次设计采用五级改进的Cherry-Hooper结构来提高电路的带宽增益积,运用两级输出缓冲来减少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后仿真结果表明,在1.2 V的供电电压下,电路的功耗为70.8 mW,获得了58.7 dB的增益和9 GHz的-3 dB带宽。输入动态范围为46 dB(6 mVpp^1 200mVpp)时,输出幅度保持在600 mVpp,上升下降时间(10%~90%)为29 ps。芯片的核心面积仅为285.8μm×148.9μm,总面积为665.3μm×515.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限幅放大器 Cherry-Hooper结构 上升下降时间 0.13μmCMOS工艺
下载PDF
一款0.5V低噪声放大器的优化
20
作者 王斌 《装备制造技术》 2014年第8期154-156,共3页
研究的对象是一款工作于0.5V电源电压的低噪声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设计通常要求功率和噪声同时匹配来,这样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性能。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功率匹配与噪声优化的具体过程,并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
关键词 低噪声放大器 功率匹配 噪声匹配 0 13μmCMO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