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针对7.0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系统在科研临床双模态运行下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构建保障其应用过程中设备、人员、信息等安全的管理体系。方法以西门子7.0 T MRI系统和机房建设为基础,分析整理7.0 T MRI系...目的针对7.0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系统在科研临床双模态运行下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构建保障其应用过程中设备、人员、信息等安全的管理体系。方法以西门子7.0 T MRI系统和机房建设为基础,分析整理7.0 T MRI系统双模态应用中存在的安全影响因素,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和故障树分析法对以上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组建安全管理团队,建立针对超高强度磁场的安全管理方案,并以此为基准设计7.0 T MRI双模态应用安全管理流程。结果安全管理培训后,工作人员对7.0 T MRI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显著提高(P<0.001);实施安全管理方案及流程后,7.0 T MRI系统已顺利完成182例检查,多步骤安全筛查流程排除不适合7.0 T MRI检查38人次,发现并去除金属异物26例,保障磁场安全的同时满意率达到98.9%。结论7.0 T MRI系统从纯科研走向临床的转变,为未来无创精准医学奠定了基础,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本研究构建了国内第一个7.0 T MRI双模态应用安全管理体系并实施全面规范的安全管理,期望能为未来7.0 T MRI在国内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安全管理的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在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基础上于原发部位追加常规扫描对恶性肿瘤局部及全身情况综合分析的意义。方法收集恶性肿瘤病例36例,行磁共振类PET成像及原发部位常规磁共振扫描,并对病...目的探讨在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基础上于原发部位追加常规扫描对恶性肿瘤局部及全身情况综合分析的意义。方法收集恶性肿瘤病例36例,行磁共振类PET成像及原发部位常规磁共振扫描,并对病变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类PET成像对所有转移灶的诊断中,假阳性3例,漏诊1例。原发部位手术病理证实病例21例,类PET成像仅对7例原发灶周围侵犯情况作出准确评估,而常规磁共振扫描则对17例作出准确评估。结论在MR全身类PET成像的大范围扫描技术及其发现病变敏感性的基础上,于原发部位追加磁共振常规扫描对恶性肿瘤进行综合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针对7.0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系统在科研临床双模态运行下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构建保障其应用过程中设备、人员、信息等安全的管理体系。方法以西门子7.0 T MRI系统和机房建设为基础,分析整理7.0 T MRI系统双模态应用中存在的安全影响因素,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和故障树分析法对以上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组建安全管理团队,建立针对超高强度磁场的安全管理方案,并以此为基准设计7.0 T MRI双模态应用安全管理流程。结果安全管理培训后,工作人员对7.0 T MRI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显著提高(P<0.001);实施安全管理方案及流程后,7.0 T MRI系统已顺利完成182例检查,多步骤安全筛查流程排除不适合7.0 T MRI检查38人次,发现并去除金属异物26例,保障磁场安全的同时满意率达到98.9%。结论7.0 T MRI系统从纯科研走向临床的转变,为未来无创精准医学奠定了基础,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本研究构建了国内第一个7.0 T MRI双模态应用安全管理体系并实施全面规范的安全管理,期望能为未来7.0 T MRI在国内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安全管理的依据。
文摘目的探讨在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基础上于原发部位追加常规扫描对恶性肿瘤局部及全身情况综合分析的意义。方法收集恶性肿瘤病例36例,行磁共振类PET成像及原发部位常规磁共振扫描,并对病变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类PET成像对所有转移灶的诊断中,假阳性3例,漏诊1例。原发部位手术病理证实病例21例,类PET成像仅对7例原发灶周围侵犯情况作出准确评估,而常规磁共振扫描则对17例作出准确评估。结论在MR全身类PET成像的大范围扫描技术及其发现病变敏感性的基础上,于原发部位追加磁共振常规扫描对恶性肿瘤进行综合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