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8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周雅芳 张坚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68-171,174,共5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以期为临床上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溶媒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常温下放置0、2、4、6、12... 目的观察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以期为临床上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溶媒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常温下放置0、2、4、6、12、24 h和低温(2~8℃)、高温(35℃)下放置4、24 h的含量和杂质变化,并测定常温下2种在不同溶媒中放置0、2、4、6、12、24 h环磷腺苷葡胺的不溶性微粒数和pH值。结果供试品溶液在常温下放置0、2、4、6、12、24 h,在检测条件下进样,可见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含量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24 h内无明显变化,且样品含量在低温(2~8℃)、高温(35℃)下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放置0、4、24 h无明显变化。在常温下放置0、2、4、6、12、24 h及低温、高温下放置4、24 h均未检出杂质。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每1 ml含≥2μm、≥5μm、≥10μm的微粒数略有增加,每1 ml含≥25μm的微粒数几乎无变化,且每1 ml含有≥10μm和≥25μm的微粒数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规定。结论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超说明书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是安全、有效的,但由于药品说明书具有法律效力,超说明书用药存在法律风险,因此在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时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 溶媒 0.9%氯化钠注射液 5%葡萄糖注射液 稳定性
下载PDF
质量分数0.9%的氯化钠注射液替代稀肝素持续滴注预防动脉穿刺置管凝血堵管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冯珍 陈孝堂 +2 位作者 庹金丽 贺礼阳 杨艳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34-36,共3页
目的探究质量分数0.9%的氯化钠注射液替代稀肝素持续滴注预防动脉穿刺置管凝血堵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麻醉科行动脉穿刺置管的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质量分数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 U/mL... 目的探究质量分数0.9%的氯化钠注射液替代稀肝素持续滴注预防动脉穿刺置管凝血堵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麻醉科行动脉穿刺置管的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质量分数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 U/mL肝素冲洗液、5 U/mL肝素冲洗液对动脉测压管进行冲洗,对比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凝血指标变化。结果A组无穿刺点渗血,C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最高,3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动脉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g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水平组间、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分数0.9%的氯化钠注射液替代稀肝素持续滴注可减少穿刺点渗血,预防动脉穿刺置管凝血堵管,且对凝血功能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分数0.9%的氯化钠注射液 肝素 动脉穿刺 堵管 渗血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Cs_(2)Ag_(0.1)Na_(0.9)BiCl_(6):Tm^(3+)双钙钛矿及其近红外发光性能
3
作者 王马超 唐扬敏 +4 位作者 邓明雪 周真真 刘小峰 王家成 刘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3-1088,共6页
间接带隙的Cs_(2)NaBiCl_(6)双钙钛矿材料具有近红外宽波段发射特性,但低发光效率限制了其在近红外发光领域的应用。本工作通过共沉淀法快速制备微米级尺寸的Cs_(2)Ag_(0.1)Na_(0.9)BiCl_(6):Tm^(3+)双钙钛矿晶体,实现了近红外荧光增强... 间接带隙的Cs_(2)NaBiCl_(6)双钙钛矿材料具有近红外宽波段发射特性,但低发光效率限制了其在近红外发光领域的应用。本工作通过共沉淀法快速制备微米级尺寸的Cs_(2)Ag_(0.1)Na_(0.9)BiCl_(6):Tm^(3+)双钙钛矿晶体,实现了近红外荧光增强,并系统研究了其光学吸收、光致发射(PL)、光致激发(PLE)、时间分辨光致发光和荧光量子效率(PLQY)等光学性能。共沉淀法制备的Cs_(2)Ag_(0.1)Na_(0.9)BiCl_(6):Tm^(3+)的光学带隙为3.06 eV。在350 nm紫外光激发下,可以观察到峰值位于680 nm的近红外宽峰发射,这源于自陷激子发光。通过引入Tm3+作为新的发光中心,实现了810 nm波段的近红外发光增强,在780~830 nm波段荧光量子效率(PLQY)从1.67%提高到11.77%,提高了6.05倍。在650~900 nm波段,Cs_(2)Ag_(0.1)Na_(0.9)BiCl_(6):Tm^(3+)的近红外PLQY高达25.22%。本研究证明了共沉淀法快速制备的Cs_(2)Ag_(0.1)Na_(0.9)BiCl_(6):Tm^(3+)钙钛矿作为新型近红外光源材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发光 自陷激子 共沉淀 双钙钛矿 Cs_(2)Ag_(0.1)Na_(0.9)BiCl_(6)
下载PDF
LiNi_(0.9)Mn_(0.1)O_(2)@MoO_(3)正极材料的高温固相法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郭宇萱 王昊 +1 位作者 瞿美臻 彭工厂 《合成化学》 CAS 2023年第4期296-303,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将MoO_(3)与Ni 0.9 Mn_(0.1)(OH)2前驱体、LiOH·H_(2)O一步混合焙烧,得到了MoO_(3)包覆的LiNi_(0.9) Mn_(0.1) O_(2)。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对包覆和...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将MoO_(3)与Ni 0.9 Mn_(0.1)(OH)2前驱体、LiOH·H_(2)O一步混合焙烧,得到了MoO_(3)包覆的LiNi_(0.9) Mn_(0.1) O_(2)。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对包覆和未包覆的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对照分析。结果表明:MoO_(3)包覆没有改变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MoO_(3)(0.5%,物质的量分数,下同)包覆量的材料性能最好。在3.0~4.4 V电压窗口下,0.1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2.1 mAh·g^(-1),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1.8%,优于未包覆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9)Mn_(0.1)O_(2) 层状正极材料 表面包覆 MoO_(3) 残余碱
下载PDF
白光LEDs用Ca_(9.15)La_(0.9)(PO_(4))_(7)∶Eu^(2+),Mn^(2+)材料的发光特性及能量传递
5
作者 王涛 张晓帅 +2 位作者 李晓彤 王志军 李盼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68-2179,共12页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_(9.15)La_(0.9)(PO_(4))_(7)∶0.05Eu^(2+),yMn^(2+)和Ca_(9.3)La_(0.8)(PO_(4))_(7)∶0.05Eu^(2+),yMn^(2+)系列荧光粉。通过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证实Eu^(2+)、Mn^(2+)之间存在能量传递,且增大Mn^(...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_(9.15)La_(0.9)(PO_(4))_(7)∶0.05Eu^(2+),yMn^(2+)和Ca_(9.3)La_(0.8)(PO_(4))_(7)∶0.05Eu^(2+),yMn^(2+)系列荧光粉。通过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证实Eu^(2+)、Mn^(2+)之间存在能量传递,且增大Mn^(2+)的掺杂浓度,获得了从青光(绿光)到白光变化的荧光粉。材料的热稳定性显示Eu^(2+)的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射峰表现出不同的温度猝灭行为。Ca_(9.15)La_(0.9)(PO_(4))_(7)∶0.05Eu^(2+),0.35Mn^(2+)的色坐标接近标准白光且色温与太阳光相近,光谱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在白光发光二极管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荧光粉 能量传递 Ca_(9.15)La_(0.9)(PO_(4))_(7)∶0.05Eu^(2+) yMn^(2+)
下载PDF
析出型LaFe_(0.9)Ru_(0.1)O_(3)钙钛矿催化剂在丙烷催化氧化反应中的自活化现象
6
作者 王宇 Jaime Gallego +8 位作者 汪炜 Phillip Timmer 丁敏 Alexander Spriewald Luciano Tim Weber Lorena Glatthaar 郭杨龙 Bernd M.Smarsly Herbert Over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250-264,共15页
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在能源转化和环境污染控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相对于采用传统方法制备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还原析出策略在控制贵金属的粒径,增强贵金属与载体相互作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在高温还原气氛下,贵金属析出的同时往往... 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在能源转化和环境污染控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相对于采用传统方法制备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还原析出策略在控制贵金属的粒径,增强贵金属与载体相互作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在高温还原气氛下,贵金属析出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母体结构中其它元素的析出,这会对催化剂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理解催化剂在还原气氛下以及后续反应条件下的结构演变,对于催化剂的设计及制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800℃还原Ru掺杂的LaFe_(0.9)Ru_(0.1)O_(3)(LFRO)钙钛矿前驱体制备了贵金属析出的LFRO催化剂(LFRO800R),并用于丙烷催化氧化反应.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析出Ru催化剂的丙烷氧化性能远远低于原始的LFRO.当第一次反应结束,催化剂床层温度降至室温后再次评价其性能,LFRO 800R催化剂会发生“自活化”现象,在210℃下催化丙烷反应速率达到了22.3 molCO_(2)·h^(-1)·kgcat^(-1),是该温度下贵金属未析出LFRO催化剂的5倍,反应10 h后仍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为进一步研究LFRO800R在丙烷氧化反应中发生“自活化”的原因,在不同温度对LFRO 800R进行氧化处理,发现经过400℃氧化后得到的LFRO800R400O表现出最佳的丙烷催化活性.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能量散射谱、漫反射红外傅立叶变换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Raman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800℃还原预处理,伴随着Ru从LFRO钙钛矿结构的体相中析出到表面,钙钛矿A位元素La也会析出并在RuFe(Ru占据主导)颗粒表面形成一层LaO_(x)覆盖层,阻碍了反应物分子在活性位点Ru上的吸附与活化,导致LFRO 800R在丙烷完全氧化反应中的低温区间表现出失活的现象.而在400℃的氧化气氛处理下,该LaO_(x)包裹层会从析出颗粒的表面完全去除,伴随着少部分界面处的Ru重新进入钙钛矿结构,大量有活性的Ru物种被暴露出来,因此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丙烷催化氧化性能.活化后的LFRO800R400O催化剂中Ru的平均粒径为12 nm,远远小于负载型Ru/LFO800R400O催化剂的34 nm,说明还原析出策略在控制贵金属粒径方面有优势.综上,本文揭示了还原析出策略制备的Ru基钙钛矿催化剂的失活原因以及后续的氧化气氛中“自活化”的原因,为理性设计与制备高效的析出型贵金属催化剂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Fe_(0.9)Ru_(0.1)O_(3)钙钛矿 溶出 氧化还原预处理 RuO_(2) 丙烷完全催化氧化
下载PDF
基于La_(0.8)Ca_(1.2)Fe_(0.9)Co_(0.1)O_(4-δ)对称电池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耿傲妍 焦馨怡 +3 位作者 王鑫鑫 郑克晴 凌意瀚 田云峰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0-147,共8页
以Y_(0.15)Zr_(0.88)O_(2-δ)(YSZ)为电解质,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_(0.8)Ca_(1.2)Fe_(0.9)Co_(0.1)O_(4-δ)(LCFC)钙钛矿材料并同时作为固体氧化物电池的燃料极和空气极,Gd_(0.1)Ce_(0.9)O_(2-δ)(GDC)作为阻挡层防止电极材料与电... 以Y_(0.15)Zr_(0.88)O_(2-δ)(YSZ)为电解质,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_(0.8)Ca_(1.2)Fe_(0.9)Co_(0.1)O_(4-δ)(LCFC)钙钛矿材料并同时作为固体氧化物电池的燃料极和空气极,Gd_(0.1)Ce_(0.9)O_(2-δ)(GDC)作为阻挡层防止电极材料与电解质反应,制备得到了对称固体氧化物电池LCFC|GDC|YSZ|GDC|LCFC。采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LCFC材料的物相结构以及化学稳定性,四电极法测量了材料的高温电导率,并测试了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评估了对称电池在燃料电池模式(SOFC)和电解池模式(SOEC)下的电化学性能与稳定性,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电池测试后的微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在SOFC模式下,850℃时以湿H_(2)为燃料的最大功率密度可达0.11 W·cm^(-2),电解纯CO_(2)时,在850℃、2V电压下的电解电流密度可达0.75 A·cm^(-2),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电池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结果证明,LCFC材料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对称电池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固体氧化物电池 La_(0.8)Ca_(1.2)Fe_(0.9)Co_(0.1)O_(4)(LCFC) 双掺杂 电化学性能 稳定性
下载PDF
双掺杂策略助力单晶LiNi_(0.9)Co_(0.05)Mn_(0.05)O_(2)材料
8
作者 陈彦恒 张志超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64,共6页
锂离子电池中,由超高镍LiNi_(0.9)Co_(0.05)Mn_(0.05)O_(2)组成的层状正极材料是实现高能量密度的关键。高镍含量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成本优势,商业化需求量很大。高压运行是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然而,高... 锂离子电池中,由超高镍LiNi_(0.9)Co_(0.05)Mn_(0.05)O_(2)组成的层状正极材料是实现高能量密度的关键。高镍含量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成本优势,商业化需求量很大。高压运行是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然而,高压循环下不可逆的容量衰减使正极材料难获得高效的容量保持率。以Al_(2)O_(3)和TiO_(2)为掺杂物质,经高温固相烧结合成Al/Ti共掺杂的单晶正极材料LiNi_(0.9)Co_(0.05)Mn_(0.05)O_(2)。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Al/Ti共掺杂的调节机制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Al/Ti共掺杂可有效抑制不可逆相变,促进Li^(+)的传输,稳定材料的层状结构。这项工作揭示共掺杂的关键作用,说明Al/Ti掺杂如何调控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为开发高性能层状正极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单晶LiNi_(0.9)Co_(0.05)Mn_(0.05)O_(2) Al/Ti共掺杂 层状结构
下载PDF
热轧Mg-5Sn-Si-0.9Sb镁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9
作者 肖思宇 郭学锋 +1 位作者 Tahir Aziz 徐志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4,共6页
对Mg-5Sn-Si-0.9Sb镁合金进行了轧制温度370℃、压下量10%的多道次单向轧制,轧制后对合金进行了固溶+时效处理。研究了热轧和热处理后的Mg-5Sn-Si-0.9Sb镁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轧制合金随道次增加析出第二相增多,尺寸减小,初生Mg... 对Mg-5Sn-Si-0.9Sb镁合金进行了轧制温度370℃、压下量10%的多道次单向轧制,轧制后对合金进行了固溶+时效处理。研究了热轧和热处理后的Mg-5Sn-Si-0.9Sb镁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轧制合金随道次增加析出第二相增多,尺寸减小,初生Mg_(2)Si相多边形尖角逐渐钝化、破碎为类似于球状的多边形。合金显微组织中发现Mg_(3)Sb_(2)相与Mg_(2)Si相存在依附生长的现象,成分中Sb抑制Mg_(2)Si相生长。经过轧制后形成新的含Sb-Mg_(2)(Si_(x)Sn_(1-x))相。经4道次轧制后,发生了完全动态再结晶,晶粒细化为15~20μm。铸态合金抗拉强度为106.1 MPa,断后伸长率为7.8%。经轧制和T6热处理后,材料性能显著提高,合金抗拉强度提高到213.8 MPa,断后伸长率提高到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5Sn-Si-0.9Sb镁合金 单向轧制 T6热处理 Sb-Mg_(2)(Si_(x)Sn_(1-x))相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9)Co_(0.05)Mn_(0.05)O_(2)的制备与改性
10
作者 孔德昊 李卫 +2 位作者 特古斯 吴含 廖波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8期4-7,14,共5页
采用La掺杂和固态电解质Li_(1.3)Al_(0.3)Ti_(1.7)(PO4)_(3)包覆对LiNi_(0.9)Co_(0.05)Mn_(0.05)O_(2)进行改性,研究掺杂和包覆对LiNi_(0.9)Co_(0.05)Mn_(0.05)O_(2)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La掺杂可以降低LiNi_(0.9)Co_(0.05... 采用La掺杂和固态电解质Li_(1.3)Al_(0.3)Ti_(1.7)(PO4)_(3)包覆对LiNi_(0.9)Co_(0.05)Mn_(0.05)O_(2)进行改性,研究掺杂和包覆对LiNi_(0.9)Co_(0.05)Mn_(0.05)O_(2)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La掺杂可以降低LiNi_(0.9)Co_(0.05)Mn_(0.05)O_(2)材料的离子迁移阻抗,提高Li^(+)扩散系数,稳定材料的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及循环性能,当La掺杂量为0.1 wt%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0.1 mAh·g^(-1),经过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3.34%,远高于未掺杂样品的86.20%。Li_(1.3)Al_(0.3)Ti_(1.7)(PO4)_(3)包覆可以抑制LiNi_(0.9)Co_(0.05)Mn_(0.05)O_(2)材料与电解液的副反应,减少循环过程中生成的HF对材料的损害,稳定材料的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当包覆量为1 wt%时,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74.74%,远高于未包覆材料的64.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9)Co_(0.05)Mn_(0.05)O_(2) 掺杂改性 固态电解质 包覆改性
下载PDF
Fe-20Mn-7Cr-0.9Mo钢与TWIP钢组织和腐蚀性能的比较研究
11
作者 郭大山 肖春江 +1 位作者 王通 莫德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1-308,共8页
目的重点探究Fe-20Mn-7Cr-0.9Mo钢在中国3块不同油田采出水模拟液中的腐蚀行为,为其在石油管材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Fe-25Mn-3Si-3Al TWIP钢中添加Cr和Mo元素,降低Mn元素含量,设计制备Fe-20Mn-7Cr-0.9Mo钢。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 目的重点探究Fe-20Mn-7Cr-0.9Mo钢在中国3块不同油田采出水模拟液中的腐蚀行为,为其在石油管材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Fe-25Mn-3Si-3Al TWIP钢中添加Cr和Mo元素,降低Mn元素含量,设计制备Fe-20Mn-7Cr-0.9Mo钢。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Fe-20Mn-7Cr-0.9Mo钢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Fe-20Mn-7Cr-0.9Mo钢在3种油田采出水模拟液中的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腐蚀产物进行微观分析。同时,以相同环境中Fe-25Mn-3Si-3Al TWIP钢的腐蚀行为作为对照。结果Fe-20Mn-7Cr-0.9Mo钢组织以奥氏体为主,其晶粒中含有大量层错、退火孪晶和高密度位错结构的马氏体。通过分析极化曲线可知,与Fe-25Mn-3Si-3Al TWIP钢相比,Fe-20Mn-7Cr-0.9Mo钢在3种油田采出水模拟液中均发生了钝化,腐蚀电位提高,腐蚀电流密度明显降低,分别为1.7、0.08、2.1μA/cm^(2)。通过分析电化学阻抗谱可知,Fe-20Mn-7Cr-0.9Mo钢在3种油田采出水模拟液中均呈现单一的电容回路,极化电阻Rp分别为3111、5322、3582Ω·cm^(2),而Fe-25Mn-3Si-3Al TWIP钢在3种油田采出水模拟液中呈现1个电容回路和1个电感回路,相应的极化电阻Rp仅为530、273、528Ω·cm^(2),远小于Fe-20Mn-7Cr-0.9Mo钢。在3种油田采出水模拟液中,Fe-20Mn-7Cr-0.9Mo钢试样表面仅存在少量腐蚀产物,而Fe-25Mn-3Si-3Al TWIP钢试样表面存在大量的腐蚀产物,并形成了腐蚀产物膜。结论Cr与Mo元素的添加和Mn元素含量的减少,降低了Fe-20Mn-7Cr-0.9Mo钢的堆垛层错能,导致晶粒中形成了大量层错、退火孪晶和少量马氏体。在3种油田采出水模拟液中,Cr与Mo元素的添加、Mn元素含量的减少和晶粒中退火孪晶的形成有效提高了Fe-20Mn-7Cr-0.9Mo钢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0Mn-7Cr-0.9Mo钢 SFE值 退火孪晶 耐蚀性
下载PDF
高性能SOFC薄膜氧电极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Gd_(0.1)Ce_(0.9)O_(1.95)的制备及性能评估
12
作者 王章苇 罗凌虹 +5 位作者 程亮 王乐莹 徐序 余剑锋 刘邵帅 张双双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1-760,共10页
使用对称氧电极电池研究了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Gd_(0.1)Ce_(0.9)O_(1.95)氧电极厚度与其电化学性能间的依赖关系。使用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方法在开路电压条件下测试了厚度为5μm~22μm的氧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同... 使用对称氧电极电池研究了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Gd_(0.1)Ce_(0.9)O_(1.95)氧电极厚度与其电化学性能间的依赖关系。使用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方法在开路电压条件下测试了厚度为5μm~22μm的氧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同样制备并测试了不同厚度氧电极的燃料极支撑纽扣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和循环伏安曲线。结果表明,随着氧电极厚度的变化,总极化阻抗Rp也随之变化。总极化阻抗来源于氧离子传输、氧表面交换和氧气的扩散过程;解析不同过程的阻抗可以发现,高频的氧离子传输过程与氧电极厚度的依赖性较弱;而氧表面交换过程和氧气的扩散过程与氧电极的依赖性强。通过优化氧电极的厚度能够优化氧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当氧电极为12μm时,其阻抗值达到最小值;750℃为0.034Ω·cm^(2。)基于此,在800℃、燃料气为3vol.%H_(2)O+97vol.%H2条件下,燃料极支撑纽扣电池(NiO-YSZ||YSZ||20GDC||LSCF-10GDC)的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098 mW·cm^(-2)。由于所获得电池氧电极的最优厚度仅为目前同类电池氧电极厚度的约一半,提出可商业化电池的“高性能薄膜氧电极”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C 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Gd_(0.1)Ce_(0.9)O_(1.95) 氧电极厚度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555℃均匀化时间对Al-0.9Mg-0.9Si-0.8Cu-0.5Mn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史晓成 付裕 +5 位作者 刘贞山 赵丕植 邓桢桢 李秀磊 池海涛 刘学 《轻金属》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42,共5页
本文以Al-0.9Mg-0.9Si-0.8Cu-0.5Mn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55℃均匀化工艺中不同保温时间下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对合金在555℃条件下进行均匀化热处理,随着均匀化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中的Q-AlCuMgSi相及Mg 2Si相逐... 本文以Al-0.9Mg-0.9Si-0.8Cu-0.5Mn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55℃均匀化工艺中不同保温时间下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对合金在555℃条件下进行均匀化热处理,随着均匀化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中的Q-AlCuMgSi相及Mg 2Si相逐渐回溶至基体中,AlFeMnSi相逐渐断续化,电导率减小、硬度增加;当保温时间超过16 h后,电导率和硬度数值变化较小,说明Al-0.9Mg-0.9Si-0.8Cu-0.5Mn合金适宜的均匀化工艺为555℃×16 h,此时合金的电导率为25.1 MS/m,实验合金的硬度为69 HV0.1,该制度与均匀化动力学方程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0.9Mg-0.9Si-0.8Cu-0.5Mn合金 均匀化时间 显微组织 电导率 硬度 动力学
下载PDF
3%氯化钠溶液和0.9%氯化钠溶液鼻腔冲洗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钱坤 范彬彬 王郁 《当代医学》 2023年第7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3%氯化钠溶液与0.9%氯化钠溶液鼻腔冲洗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冲... 目的探讨3%氯化钠溶液与0.9%氯化钠溶液鼻腔冲洗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研究组给予3%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鼻腔纤毛传输速度、临床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鼻内镜评分、生命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鼻腔纤毛传输速度明显快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VAS评分、鼻内镜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氯化钠溶液鼻腔冲洗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加快鼻腔纤毛传输速度,促使鼻腔黏膜上皮化,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3%氯化钠溶液 0.9%氯化钠溶液 鼻腔冲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9)Co_(0.05)Mn_(0.05)O_(2)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15
作者 宋慧娟 张龙华 李西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26-131,共6页
采用简易的共沉淀及随后的高温固相烧结法成功合成出了不同Zr掺杂量的NCM90(LiNi_(x)Co_(y)Mn_(1-x-y)O_(2),x≥0.9)单晶正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掺入晶体结构中具有电化学惰性的Zr同时进入锂层及过渡金属层。一方面,进入到锂层的Zr有... 采用简易的共沉淀及随后的高温固相烧结法成功合成出了不同Zr掺杂量的NCM90(LiNi_(x)Co_(y)Mn_(1-x-y)O_(2),x≥0.9)单晶正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掺入晶体结构中具有电化学惰性的Zr同时进入锂层及过渡金属层。一方面,进入到锂层的Zr有效地拓宽了层间距,加速循环过程中锂离子的扩散;另一方面,进入过渡金属层的Zr通过与晶格氧的键合作用,形成具有较高键能的Zr-O键,有效稳定材料晶体结构。与所预期一致,改性材料展现出了较为优越的循环稳定性,其中掺杂0.5%Zr得到的LiNi_(0.9)Co_(0.05)Mn_(0.05)O_(2)-0.5%Zr(NCM90-Zr2)电化学性能最优。NCM90-Zr2在2.95~4.30 V电压范围内、1C倍率下循环2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74.1%;进一步提升截止电压至4.50V,材料释放出215.5 mAh·g^(-1)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循环100周后,仍保持初始容量的86.9%,表现出优异的高压稳定性。本研究为后续锂离子电池高电压正极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9)Co_(0.05)Mn_(0.05)O_(2)正极材料 单晶结构 Zr掺杂
下载PDF
Ba_(0.5)Bi_(0.5)Fe_(0.9)Sn_(0.1)O_3添加对BaCo_(0.02)~ⅡCo_(0.04)~ⅢBi_(0.94)O_3热敏厚膜电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杨云 袁昌来 +3 位作者 陈国华 杨涛 骆颖 周昌荣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008-4017,共10页
采用丝印法在铝基板上制备具有低室温电阻率、适中热敏常数的负温度系数BaCo0.02ⅡCo0.04ⅢBi0.94O3/Ba0.5Bi0.5Fe0.9Sn0.1O3复合热敏厚膜。采用数字多用表、吉时利2400和阻抗分析仪对热敏厚膜的电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Ba0.5B... 采用丝印法在铝基板上制备具有低室温电阻率、适中热敏常数的负温度系数BaCo0.02ⅡCo0.04ⅢBi0.94O3/Ba0.5Bi0.5Fe0.9Sn0.1O3复合热敏厚膜。采用数字多用表、吉时利2400和阻抗分析仪对热敏厚膜的电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Ba0.5Bi0.5Fe0.9Sn0.1O3含量从0.05增加至0.25,厚膜的室温电阻率、热敏常数和峰值电压均有所增加且分别处于1.47-26.5Ω·cm、678-1345 K和18.9-47.0V范围内,厚膜峰值电压对应的电流也有所降低且处于40-240 mA范围。阻抗谱测试表明,这些热敏厚膜表现出非正常的异质电学微结构行为,由高阻态的晶粒和较低电阻态的晶界区域构成。由此可知,在BaCo0.02ⅡCo0.04ⅢBi0.94O3中添加Ba0.5Bi0.5Fe0.9Sn0.1O3改善了热敏行为但也恶化了电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温度系数热敏厚膜 BaCo0.02 ⅡCo0.04ⅢBi0.94O3 Ba0.5Bi0.5Fe0.9Sn0.1O3 电学性能
下载PDF
稀土电解质Ce_(0.9)M_(0.1)O_(2-δ)(M=Pr,Nd,Sm,Gd,Dy)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晓梅 苏文辉 +2 位作者 梁路光 郭天才 冷静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6-477,共2页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中温电解质材料Ce0.9M0.1O2-δ,(M=Pr,Nd,Sm,Gd,Dy)系列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样品为单相立方萤石结构,晶胞体积随着M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高温阻抗测量表明样品Ce0.9Pr0.1O2-δ电导率最高。Ce0.9M0.1O2-δ系列...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中温电解质材料Ce0.9M0.1O2-δ,(M=Pr,Nd,Sm,Gd,Dy)系列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样品为单相立方萤石结构,晶胞体积随着M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高温阻抗测量表明样品Ce0.9Pr0.1O2-δ电导率最高。Ce0.9M0.1O2-δ系列样品随着M原子序数的增加热膨胀系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电解质 Ce0.9M0.1O2-δ 高温电导率 稀土
下载PDF
化学溶液法制备的Ba_(0.9)Sr_(0.1)TiO_3薄膜的结构及光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根水 赖珍荃 +7 位作者 于剑 孟祥建 孙憬兰 郭少令 褚君浩 金承钰 李刚 路庆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采用高度稀释的前驱体溶液在LaNiO3 (LNO)薄膜上沉积了Ba0 .9Sr0 .1TiO3 (BST)薄膜 .X 射线衍射分析表明BST薄膜呈高度的 (10 0 )择优取向 .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发现制备的BST薄膜具有大的晶粒尺寸 80~ 2 0 0nm .用椭偏光谱仪测量了光子... 采用高度稀释的前驱体溶液在LaNiO3 (LNO)薄膜上沉积了Ba0 .9Sr0 .1TiO3 (BST)薄膜 .X 射线衍射分析表明BST薄膜呈高度的 (10 0 )择优取向 .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发现制备的BST薄膜具有大的晶粒尺寸 80~ 2 0 0nm .用椭偏光谱仪测量了光子能量为 0 .7~ 3.4eV范围内BST薄膜的椭偏光谱 ,用Cauchy模型描述BST薄膜的光学性质 ,获得了BST薄膜的光学常数谱和禁带宽度Eg=3.36e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溶液法 BST薄膜 椭偏光谱 光学常数谱 制备 结构 光学特性 钛酸锶钡化合物 钛电薄膜 Ba0.9Sr0.1TiO3
下载PDF
Ba_(0.95)Ce_(0.9)Y_(0.1)O_(3-α)固体氧化物的离子导电性及其燃料电池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桂林 贾定先 +2 位作者 仇立干 石慧 陈蓉 《电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21-326,共6页
以Ba0 .95Ce0 .9Y0 .1O3-α氧化物陶瓷为固体电解质 ,以多孔性Pt为电极材料 ,分别组成氢、氧浓差电池和氢_空气燃料电池 ,测定了 6 0 0~ 10 0 0℃范围内的浓差电池电动势 ,燃料电池的放电性能和电极极化性能 .结果表明 ,Ba0 .95Ce0 .9Y... 以Ba0 .95Ce0 .9Y0 .1O3-α氧化物陶瓷为固体电解质 ,以多孔性Pt为电极材料 ,分别组成氢、氧浓差电池和氢_空气燃料电池 ,测定了 6 0 0~ 10 0 0℃范围内的浓差电池电动势 ,燃料电池的放电性能和电极极化性能 .结果表明 ,Ba0 .95Ce0 .9Y0 .1O3-α在氢气氛中几乎是一个纯质子导体 ,在氧气氛中是氧离子与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 ,氧离子迁移数在 0 .3~ 0 .5之间 ,在氢_空气燃料电池条件下显示出混合离子 (质子 +氧离子 )导电性 ,总离子迁移数大于 0 .9.该燃料电池性能良好 ,Pt电极极化性能很小 ,最大输出电流密度为 6 80mA·cm- 2 (10 0 0℃ ) ,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 16 0mW·cm- 2 (10 0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导电性 性能 复合氧化物 Ba0.95Ce0.9Y0.1O3-α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质子导体 氧化物陶瓷 电极材料
下载PDF
中温SOFCLa_(0.9)Sr_(0.1)Ga_(0.8)Mg_(0.2)O_(3-δ)固体电解质的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乃庆 孙克宁 +1 位作者 吴宁宁 周德瑞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4-357,共4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0 .9Sr0 .1Ga0 .8Mg0 .2 O3 -δ(LSGM)固体电解质 ,XRD测试表明 ,经 15 0 0℃煅烧 2 4h后得到LSGM单相结构 ,采用交流阻抗测试技术对La0 .9Sr0 .1Ga0 .8Mg0 .2 O3 -δ的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La0 .9Sr0 .1Ga...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0 .9Sr0 .1Ga0 .8Mg0 .2 O3 -δ(LSGM)固体电解质 ,XRD测试表明 ,经 15 0 0℃煅烧 2 4h后得到LSGM单相结构 ,采用交流阻抗测试技术对La0 .9Sr0 .1Ga0 .8Mg0 .2 O3 -δ的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La0 .9Sr0 .1Ga0 .8Mg0 .2 O3 -δ低温区电导率主要取决于晶界电导 ;而在高温区电导率主要取决于晶粒电导。低温下导电率激活能较高为 1.0 9eV ,高温的激活能较低为 0 .8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电性能 SOFCLa0.9Sr0.1Ga0.8Mg0.2O3-δ 固相反应法 燃料电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