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桂酸甘油二酯和豆蔻酸甘油二酯的固定化脂肪酶R IM-03催化合成及纯化
1
作者 方明暄 陈洋 +2 位作者 金俊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3,共7页
为促进固定化脂肪酶R IM-03在合成甘油二酯(DAG)中的应用,采用固定化脂肪酶RIM-03催化月桂酸/豆蔻酸和甘油酯化合成甘油二酯,并采用分子蒸馏对其进行纯化。对酯化反应和分子蒸馏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纯化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果... 为促进固定化脂肪酶R IM-03在合成甘油二酯(DAG)中的应用,采用固定化脂肪酶RIM-03催化月桂酸/豆蔻酸和甘油酯化合成甘油二酯,并采用分子蒸馏对其进行纯化。对酯化反应和分子蒸馏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纯化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脂肪酶R IM-03催化甘油和月桂酸/豆蔻酸合成甘油二酯的最优条件为底物(脂肪酸与甘油)物质的量比2∶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h、酶添加量6%(以底物质量计),在此条件下月桂酸甘油二酯和豆蔻酸甘油二酯粗产物中甘油二酯含量分别为43.87%和30.00%,甘油三酯(TAG)含量分别为8.71%和6.87%,催化剂可重复利用至少10次;月桂酸甘油二酯粗产物纯化的最优条件为一级分子蒸馏温度170℃、二级分子蒸馏温度180℃,豆蔻酸甘油二酯粗产物纯化的最优条件为一级分子蒸馏温度170℃、二级分子蒸馏温度190℃,在最优条件下纯化月桂酸甘油二酯和豆蔻酸甘油二酯中甘油二酯含量分别达81.29%和80.08%,1,3-甘油二酯含量分别为53.16%和54.27%,DAG/(DAG+TAG)约为80%;纯化月桂酸甘油二酯和豆蔻酸甘油二酯的滑动熔点分别为48.9℃和57.0℃,在30~40℃区间的固体脂肪含量呈陡然下降趋势,在两者复配的体系中,当豆蔻酸甘油二酯占60%以上时,相容性理想。综上,固定化脂肪酶RIM-03具有在甘油二酯合成中应用的潜力,DAG/(DAG+TAG)可作为关键控制指标,异酸甘油二酯复配可改变产物的熔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 固定化脂肪酶R IM-03 酶法合成 DAG/(DAG+TAG) 熔化性质
下载PDF
ECE R29-02和ECE R29-03法规对商用车驾驶室结构要求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昕 张君媛 +1 位作者 刘丽亚 唐洪斌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47,共5页
对比分析了欧洲商用车被动安全现行法规ECE R29-02及其修订案ECE R29-03的异同,将已进行实车试验并满足ECE R29-02法规要求的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该商用车在ECER29-03中的性能表现。定性提出了ECE R29-0... 对比分析了欧洲商用车被动安全现行法规ECE R29-02及其修订案ECE R29-03的异同,将已进行实车试验并满足ECE R29-02法规要求的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该商用车在ECER29-03中的性能表现。定性提出了ECE R29-03对结构的考核重点和加强纵梁及A柱强度,并适当增加前端结构吸能能力等满足新版法规要求的一系列结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用车 ECE R29—02 ECE R29—03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基于北斗GPS双模定位的新型农机作业面积测量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照 《江苏农机化》 2014年第2期22-24,共3页
论述了基于北斗GPS双模定位的新型农机作业面积测量装置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通过双模定位芯片VK25BDMT,充分利用两套卫星资源和各自优势,提高测量装置的精度和可靠性;采用STM32F103R微处理器,低功耗高性能地提升系统处理能力;运用成... 论述了基于北斗GPS双模定位的新型农机作业面积测量装置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通过双模定位芯片VK25BDMT,充分利用两套卫星资源和各自优势,提高测量装置的精度和可靠性;采用STM32F103R微处理器,低功耗高性能地提升系统处理能力;运用成熟的软件设计模式,建立级联式菜单,用户操作极为方便;充分考虑农机手野外和夜间作业需求,新增防水、验钞和照明功能;改进电路设计,增加锂电池的供电容量,装置持续使用可超过20小时。经测试,该装置具有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好、携带使用方便、续航能力强的优点,非常适合农机手在播种、收割等跨区作业中测量田块使用,在农机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GP S双模定位 作业面积测量 STM32F1 03r
下载PDF
基于PMM OR03+EP183探头组合的环境电场检测仪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赖春强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89-9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意大利PMM公司的PMM OR03+EP183探头组合的新型环境电场测试仪的设计方案。硬件由主机和探头2大模块组成,主机利用LPC2478作为MCU,实现按键操作,屏幕显示,数据存储,数据处理运算等功能,并完成探头的测量数据接收。
关键词 PMM 0R03 EP183 检测仪 控制软件
下载PDF
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ECE R29_02与ECE R29_03对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马群 李学强 +1 位作者 韩鹏 胡友波 《汽车科技》 2017年第6期50-53,共4页
对比分析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R29_02系列版本与03系列版本的区别。通过对两个版本法规的详细比对,明确新法规的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
关键词 商用车驾驶室 ECE R29_02 ECE R29_03 生存空间
下载PDF
R03P高功率电池的研制
6
作者 吴国强 《电池》 CAS CSCD 1991年第5期17-19,共3页
本文解决了R03P高功率电池正极配方、电解质、隔离层、密封及碳棒处理等关键技术问题。研制的R03P高功率电池具有放电时间长、重负荷放电和连续放电性能好、防漏性能和贮存性能优良等特点。
关键词 氯化锌电池 R03高功率电池 制备
下载PDF
提高R03P电池一次合格率的探讨
7
作者 朱雪梅 杨红林 《电池工业》 CAS 2004年第2期94-96,共3页
通过观察生产过程及对不合格电池解剖分析,总结了R03P电池生产过程中一次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即低电压、低电流、外观不合格及电芯粉表观湿度大,并逐一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生产实践表明所采用的措施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 锌锰电池 R03P 合格率 改进措施
下载PDF
R03型锌—锰电池:荣获厦门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8
作者 沈沂 倪亮 《厦门科技》 1990年第4期1-3,共3页
关键词 电池 锌-锰电池 R03型
下载PDF
基于HyperMesh驾驶室碰撞结构优化
9
作者 陈崇山 邱宗金 路云飞 《时代汽车》 2020年第23期132-135,共4页
本文利用HyperWorks对某商用车驾驶室本体进行结构优化,提升驾驶室结构强度,优化其传递路径,降低驾驶室在各种碰撞工况下入侵量,以保证驾驶室有足够的生存空间;最终实现驾驶室满足ECE R29-03碰撞法规要求。
关键词 商用车 驾驶室 碰撞 HYPERWORKS ECE R29-03
下载PDF
面向被动安全性的商用车驾驶室轻量化优化
10
作者 蔡珍珍 刘夫云 +1 位作者 刘凯扬 邓聚才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4年第11期222-226,共5页
根据ECE R29-03法规建立了某商用车驾驶室正面摆锤撞击模型,在LS-DYNA中进行碰撞仿真分析,并对整个碰撞过程中驾驶员生存空间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在考虑驾驶室被动安全性的同时进行轻量化优化设计。首先,通过相对灵敏度分析筛选出7个板件... 根据ECE R29-03法规建立了某商用车驾驶室正面摆锤撞击模型,在LS-DYNA中进行碰撞仿真分析,并对整个碰撞过程中驾驶员生存空间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在考虑驾驶室被动安全性的同时进行轻量化优化设计。首先,通过相对灵敏度分析筛选出7个板件厚度作为驾驶室轻量化优化的设计变量,以驾驶室质量最小为目标,以转向管柱、仪表板和方向盘的侵入量为约束,选用优化拉丁超立方算法生成样本点,构造Kriging近似模型,并结合第二代遗传算法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在保证驾驶室被动安全性前提下,驾驶室质量减轻了13.2kg,取得了较好的轻量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E R29-03 正面摆锤撞击 轻量化 相对灵敏度分析
下载PDF
超低电阻热双金属BYS13R03的性能研究
11
作者 谢东辉 彭伟锋 张静 《金属材料研究》 2021年第3期18-22,共5页
采用室温固相复合工艺制备了超低电阻热双金属BYS13R03,对热双金属的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了冷加工对热双金属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最佳的组元合金层厚比设计后,BYS13R03热双金属兼具有超低电阻和较高的热敏特性... 采用室温固相复合工艺制备了超低电阻热双金属BYS13R03,对热双金属的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了冷加工对热双金属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最佳的组元合金层厚比设计后,BYS13R03热双金属兼具有超低电阻和较高的热敏特性,热双金属带材成品的物理性能一致性良好,冷加工过程中.热双金属带材的性能稳定,中间退火和冷轧变形量对比弯曲、温曲率和电阻率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YS13R03热双金属 冷加工 电阻率 热敏特性
原文传递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IL-1β and IL-2 in Rat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被引量:33
12
作者 胡玲 Dirckinck-Holmfeld Lars 宋小鸽 唐照亮 蔡荣林 何璐 罗磊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10年第3期149-153,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n IL-1β and IL-2 in rat model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fter moxibustion on Shenshu (BL 23) and Zusanli (ST 36) points, and 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moxibustion. Methods...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n IL-1β and IL-2 in rat model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fter moxibustion on Shenshu (BL 23) and Zusanli (ST 36) points, and 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moxibustion. Methods: Fifty male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5 groups,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drug group, moxibustion group, and laser group, 10 for each. Four groups except the normal group were built on the model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 changes of body weight and plantar circumference were measured and the level of IL-1β, IL-2 in sera were examined by ELISA.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weight and plantar circumference of rats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P〈0.01),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lantar circumference also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e drug group and the laser group (P〈0.05). The level of IL-1β, IL-2 in sera were down regulated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and the laser group, which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P〈0.05), but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when comparing with the drug group. Conclusion: Moxibustion obviously improves the toe tumefaction of the ra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which is better than CO2 laser of 10.6μm. On the aspect of decreasing the amount of IL-1β, IL-2, CO2 laser of 10.6μm is similar with moxibus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xibustion Therapy Arthritis Rheumatoid Interleukin-1 beta INTERLEUKIN-2 Rats [CLC Number] R2-0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