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学课堂1+6^(n)多元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1
作者 王明芳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第8期56-59,共4页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指出:注重核心素养立意的教学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作用,丰富创新评价手段,注重过程性评价,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中,老师创构1+6^(n)多元评价新样态,...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指出:注重核心素养立意的教学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作用,丰富创新评价手段,注重过程性评价,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中,老师创构1+6^(n)多元评价新样态,尊重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立德树人,实现每朵花儿欣然绽放。数学老师借助现代化教育工具,建构“聚焦素养,六个视域,多科融合,三个维度,五个联合”1+6^(n)多元评价,实现线上线下共学,手脑双挥共研,学生教师共情,课内课外共评,校里校外共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课堂 ^1+6^(n) 多元评价
下载PDF
构筑全新商业生态:阿里巴巴“1+6+N”组织变革战略分析
2
作者 刘烨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4年第6期49-55,共7页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产业领域。我国数字经济在产业规模、科技水平、平台影响力、独角兽企业数量等方面居于世界前列,经济增长引擎作用持续增强。阿里...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产业领域。我国数字经济在产业规模、科技水平、平台影响力、独角兽企业数量等方面居于世界前列,经济增长引擎作用持续增强。阿里巴巴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企业,战略性地提出了“1+6+N”组织变革,该组织变革是中国超大型公司治理的全新探索。文章运用PEST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分别从外部环境和自身综合能力两个角度,分析了阿里巴巴“1+6+N”模式的变革动因及实施路径,总结了阿里巴巴“1+6+N”组织变革对企业自身和行业的影响,旨在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巴巴 1+6+n”模式 组织变革 战略分析
下载PDF
W_nC^(0,±)(n=1,…,6)团簇结构与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秀荣 康张李 李扬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8-604,共7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WnC0,±(n=1,…,6)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得出它们的基态构型,并对基态构型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当n>3时,稳定构型从平面...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WnC0,±(n=1,…,6)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得出它们的基态构型,并对基态构型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当n>3时,稳定构型从平面转变成立体结构,同时C原子趋向于表面最稳定;C原子的掺入使得Wn团簇的稳定性增强,其中W3 C团簇稳定性最高,可看作WnC0,±(n=1,…,6)团簇的结构基元;通过比较WnC与纯Wn团簇的垂直亲和能(VEA)和垂直电离能(VIP)可知,WnC团簇更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C0 ±(n=1 6)团簇 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Nb_2Si_n^-(n=1~6)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性质和磁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侯茹 郭平 +3 位作者 陈永庄 张继良 李书婷 任兆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5-392,共8页
运用密度泛函方法在(U)B3LYP/LanL2DZ水平上研究了Nb2Sin-(n=1~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结果发现Nb2Sin-(n=1~6)团簇只是在相应的Nb2Sin团簇的结构基础上发生了微小畸变.其中Nb2Si-6团簇结构变化较为严重.对平均束缚能和分裂能的研... 运用密度泛函方法在(U)B3LYP/LanL2DZ水平上研究了Nb2Sin-(n=1~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结果发现Nb2Sin-(n=1~6)团簇只是在相应的Nb2Sin团簇的结构基础上发生了微小畸变.其中Nb2Si-6团簇结构变化较为严重.对平均束缚能和分裂能的研究发现,Nb2Sin-(n=1~6)团簇的平均束缚能和分裂能均明显高于相应的Nb2Sin团簇,表明增加一个电子可以提高Nb2Sin(n=1~6)团簇的稳定性.通过对最低能构型的分裂能的研究发现,Nb2Si-3团簇和Nb2Si3团簇分别是Nb2Sin-和Nb2Sin(n=1~6)团簇中所有最低能构型中最稳定的.对电荷自然布局的研究发现,在Nb2Sin-(n=1~6)团簇中出现了电子反转.而对于Nb2Sin(n=1~6)团簇,当n=4~6时出现电子反转现象,n=1~2时电子转移符合常规.对HOMO-LUMO能隙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n=1,6外,其余Nb2Sin-(n=2~5)团簇最低能结构的HOMO-LUMO能隙均小于相应的Nb2Sin团簇,说明在这些团簇中增加一个电子增强了团簇的化学活性,但是当n=1、6时增加一个电子,该团簇的化学活性反而降低了.对于Nb2Sin-(n=1~6)团簇来讲,Nb2Si-2和Nb2Si-5团簇分别成为Nb2Sin-(n=1~6)团簇中化学稳定性最强和化学活性最强的.且Nb2Sin-(n=1~6)团簇呈现半导体属性.对磁矩的研究结果表明,Nb2Sin-(n=1~6)团簇的最低能结构的总磁矩均为1.00μB,两个Nb原子的局域磁矩方向,除了Nb2Si5-团簇有一个铌原子与总磁矩相反外,其余均与总磁矩方向相同.说明各团簇中两个铌原子和硅原子对磁矩的贡献不同,方向也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nb2Sin^- (n=1~6) 几何结构 相对稳定性 HOMO—LUMO能隙 磁矩
下载PDF
化合物Mo(CO)_n^+(n=1~6)构型和键解离能的密度泛函研究
5
作者 章永凡 项生昌 李俊篯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962-970,共9页
采用DFT/B_3LYP方法研究了化合物Mo(CO)_n^+(n=1~6)的基态可能构型,对于各n值,基态可能构型(电子态)依次为:直线型(~6∑^+),直线型(~6∑_g^+),C_(2v)(~2A_2)或D_(3h)(~6A_1),D_(4h)(~4A_(lg)),C_(2v)(~2B_2)或 C_(4v)'(~2B_1),D_(3d)(... 采用DFT/B_3LYP方法研究了化合物Mo(CO)_n^+(n=1~6)的基态可能构型,对于各n值,基态可能构型(电子态)依次为:直线型(~6∑^+),直线型(~6∑_g^+),C_(2v)(~2A_2)或D_(3h)(~6A_1),D_(4h)(~4A_(lg)),C_(2v)(~2B_2)或 C_(4v)'(~2B_1),D_(3d)(~2A_(lg)).计算结果表明,对于n≥3时,碎片离子的构型与体系自旋多重度关系敏感.进一步计算了Mo-CO键的逐级解离能,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能较好吻合,并从Mo原子4d和5s轨道杂化角度来解释该键解离能随n值的非单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 键解离能 钼羰基配合物 树型
下载PDF
N^1-(4-取代氨基-6-三氟甲基-2-嘧啶基)-N^3-(卤苯基)胍的合成及其抗丝虫作用
6
作者 俞雄 陈宝珍 +1 位作者 段文虎 苏增栓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313-318,共6页
报道了N^1-[4'-[3-(二烷胺基)甲基和3, 5-双[(二烷胺基)甲基]-4-羟基苯胺基]-6-三氟甲基-2-嘧啶基]-N^3-(4-卤苯基)胍的合成。合成了24个化合物,经药理初筛表明,该类型化合物对感染沙鼠的棉鼠丝虫微丝蚴或成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关键词 丝虫 卤苯基胍 合成 抗丝虫病药
下载PDF
Ni^+Ne_n(n=1-7)和Ni^+Ar_n(n=1-6)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 被引量:3
7
作者 汪飞 张培 +2 位作者 张马风 张先 崔执凤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543-547,共5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基组水平上对Ni+Nen(n=1-7),Ni+Arn(n=1-6)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优化,得到了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构型的电子结构、电荷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团簇离子...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基组水平上对Ni+Nen(n=1-7),Ni+Arn(n=1-6)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优化,得到了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构型的电子结构、电荷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团簇离子n≤4时为平面构型,n>4时为立体构型.同时,能量分析和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Ni+Nen团簇的稳定性不如Ni+A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en(n=1—7)团簇 ^ni^+Arn(n=16)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理论研究气相中NH_4^+(H_2O)_n(n=1~6)簇合物的结构特征
8
作者 马竞 杨忠志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0-212,共3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B3LYP方法,6-31G(d,p)基组对NH4+(H2O)n(n=1~6)簇合物进行几何优化,得到了稳定结构.本论文分析了NH4+(H2O)n(n=1~6)簇合物的稳定结构,发现NH4+与H2O以线性氢键结合成的簇合物结构最稳定,其次是二叉结构,再次是三叉结构.
关键词 ^nH4^+(H2O)n(n=1~6)簇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线性氢键 二叉结构 三叉结构
下载PDF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infrared spectrum of a W_n C^(0,±) (n = 1-6) cluster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秀荣 康张李 郭文录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204-211,共8页
WnC0'± (n= 1-6) cluster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at the B3LYP/LANL2DZ level. We find that the neutral, anionic and cationic ground state structures are similar within th... WnC0'± (n= 1-6) cluster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at the B3LYP/LANL2DZ level. We find that the neutral, anionic and cationic ground state structures are similar within the same size, and constituted by substituting a C atom for one W atom in the structures of Wn+1 clusters. The natural bond orbital (NBO) charg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direction of electron transfer is from the W atom to the 2p orbital of the C atom. In addition, the calculated infrared spectra of the WnC0'± (n= 2-6) clusters manifest that the vibrational frequencies of neutral, anionic and cationic clusters are similar in a range of 80 cm-1-864 cm-1. The high frequency, strong peak modes are found to be an almost stretched deformation of the carbide atom. Finally, the polarizabilities of WnC0'± (n= 1-6) clusters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C0'± n= 1-6 clusters electronic structure infrared spectrum density functionaltheory
下载PDF
A Density Functional Study on the Geometries of Compounds Fe(HCN)_n^+ (n = 1~6)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建明 李奕 +2 位作者 李俊篯 章永凡 陈文凯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46-1355,共10页
The possible geometries of Fe(HCN)n (n = 1~6) compounds were studied by using + DFT/UB3LYP/6-31G(2df) method. The structure and ground state ... The possible geometries of Fe(HCN)n (n = 1~6) compounds were studied by using + DFT/UB3LYP/6-31G(2df) method. The structure and ground state of each fragmental ion are C∞v (4Σ+ or Σ ), D∞h (4Σg ), D3 (4A1 ), C2 or Td or C3v (4A1), and D3 (4A1 ) or C4 ( A1 ) sequentially 6 + + ′ ′ ′ 2 ′ h v h v with n = 1~5. For the compound Fe(HCN)6 , the possible geometry was not obtained. The + sequential incremental interaction energy (–?(?E)), dissociation energy (?D0), enthalpy (–?(?H)) and Gibbs free energy (–?(?G)), and frequencies for HCN-Fe(HCN)n + -1 were also calculated, and the results are all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s. The bond length of Fe–N is lengthe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luster size, and the strength of Fe+–N coordination bond varies nonmon- tonically a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ligands. The Fe+–N bond of Fe(HCN)2 is the strongest in all +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HCn)n (n = 1~6) compound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natural bond orbital +
下载PDF
RuSi_(n)^(±)(n=1~6)团簇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与磁性的理论研究
11
作者 侯茹 郭平 +1 位作者 赵润宁 韩聚广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93,共9页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在(U)B3LYP/LanL2DZ水平研究了RuSi_(n)^(±)(n=1~6)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性质和磁性.结果发现:RuSi_(n)^(±)(n=1~6)团簇除n=5外,基本保持了RuSi_(n)(n=1~6)团簇的基本框架.RuSi_(2)^(+)团簇和RuSi_(3)^(-...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在(U)B3LYP/LanL2DZ水平研究了RuSi_(n)^(±)(n=1~6)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性质和磁性.结果发现:RuSi_(n)^(±)(n=1~6)团簇除n=5外,基本保持了RuSi_(n)(n=1~6)团簇的基本框架.RuSi_(2)^(+)团簇和RuSi_(3)^(-)团簇分别是RuSi_(n)^(+)和RuSi_(n)^(-)(n=1~6)团簇最低能结构中热力学稳定性最强的团簇.在RuSi_(n)^(+)和RuSi_(n)^(-)(n=1~6)团簇中Ru原子比Si原子对体系电荷贡献大.HOMO和LUMO的研究结果说明,RuSi_(n)^(-)(n=1~6)团簇的LUMO对电子没有亲和力.RuSi^(+)是RuSi_(n)^(+)(n=1~6)团簇中化学稳定性最强的团簇.而RuSi_(5)^(+)团簇是化学活性强弱的团簇.RuSi_(n)^(±,0)(n=1~6)团簇的极化率张量随Si原子数目n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都随着n的增大而减小,意味着RuSi_(n)^(±,0)(n=1~6)团簇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随着n的增大而减弱.极化率各向异性不变量(Δα)随n变化的规律也几乎相同,只是随着n的增大增加缓慢而已.RuSi_(n)^(+)(n=1~6)团簇的总磁矩都增加了1.00μ_(B),而RuSi_(n)^(-)(n=1~6)团簇的总磁矩均为1.00μ_(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RuSi_(n)^(±)(n=1~6)团簇 几何构型 电子性质 磁性
下载PDF
RuSi_n(n=1~6)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侯茹 李书婷 +3 位作者 牛峰 屈小惠 谢楠 郭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2-258,共7页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U)B3LYP/Lan L2DZ水平研究了Ru Sin(n=1~6)团簇体系的稳定结构及电子性质.结果发现:Ru Sin(n=1~6)团簇基本保持了纯硅团簇的框架.对原子平均束缚能和分裂能的计算表明,Ru Si6团簇是Ru Sin(n=1~6)...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U)B3LYP/Lan L2DZ水平研究了Ru Sin(n=1~6)团簇体系的稳定结构及电子性质.结果发现:Ru Sin(n=1~6)团簇基本保持了纯硅团簇的框架.对原子平均束缚能和分裂能的计算表明,Ru Si6团簇是Ru Sin(n=1~6)团簇中热力学稳定性最强的.对自然电荷分布的研究结果发现,Ru Sin(n=2,4~6)团簇的最低能结构出现电荷反转现象.HOMO-LUMO能隙的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钌原子后团簇的化学活性增强了,且Ru Si的化学活性是Ru Sin(n=1~6)团簇最强的.通过对团簇磁矩的研究发现,Ru Si和Ru Si3团簇具有了磁性,其余团簇的总磁矩为零,且Ru Sin(n=1~6)团簇中各原子对团簇总磁矩的贡献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Ru Sin(n=1~6)团簇 几何构型 电子性质 磁性
下载PDF
Be_n(n=1~6)团簇吸附H_2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兰 蒋树斌 +5 位作者 郑申声 成琼 杜阳 杨勇 田军华 马俊格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4-1419,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广义梯度近似(GGA)的PW91方法,用全电子基组DNP对Ben(n=2~6)团簇几何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了团簇的总能、平均结合能、振动频率、最高已占据轨道能级、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能隙、垂直电离势和垂直亲和势。在Ben(n=1~6)团簇... 采用密度泛函广义梯度近似(GGA)的PW91方法,用全电子基组DNP对Ben(n=2~6)团簇几何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了团簇的总能、平均结合能、振动频率、最高已占据轨道能级、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能隙、垂直电离势和垂直亲和势。在Ben(n=1~6)团簇的顶位、桥位和穴位吸附H2后,进行了吸附物的几何优化和能量计算,得到最佳吸附位,并计算了吸附前后的总态密度和Mulliken电荷布居。结果表明:团簇中Be原子数增多,稳定性增强;吸附H2的吸附能处于0.0061982~0.0089722a.u.之间;随着Be团簇原子数量增加,与H的s-p杂化程度增强;吸附位对应的电荷转移量越大,吸附越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n=1~6)团簇 密度泛函 吸附 电子结构
下载PDF
理论研究不对称团簇(HFBN_3)_n(n=1-6)的结构和稳定性(英文)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登学 夏其英 高志梅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9-1306,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不对称团簇(HFBN_3)_n(n=1-6)的结构和性质.对于n≥2的团簇,B-Nα键易形成,而B-B和Nα-Nα键不存在.讨论了几何参数随团簇尺寸n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团簇平均结合能和二阶差分值,探讨其相对稳定性,发现团簇(HFBN...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不对称团簇(HFBN_3)_n(n=1-6)的结构和性质.对于n≥2的团簇,B-Nα键易形成,而B-B和Nα-Nα键不存在.讨论了几何参数随团簇尺寸n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团簇平均结合能和二阶差分值,探讨其相对稳定性,发现团簇(HFBN_3)_3比其它团簇更稳定.计算IR谱有四个特征区.研究了团簇的热力学性质随温度T以及团簇尺寸n的变化趋势.室温下,由焓变可知单体1形成多聚体(2、3、4、5、6)在热力学上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Bn3)n(n=1~6) 密度泛函理论(DFT) IR谱
下载PDF
原子簇Fe_nB_2(n=1~6)结构和性质的DFT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方志刚 胡红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8-606,共9页
本文对上百个FenB2和Fen(n=1 ̄6)原子簇模型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用来模拟非晶态合金Fe-B体系的局域结构,并考察类金属元素硼的引入对体系性质的影响。将优化构型的键长和电荷分布与实验数值进行比较,发现本文所使用的原子簇模型在一... 本文对上百个FenB2和Fen(n=1 ̄6)原子簇模型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用来模拟非晶态合金Fe-B体系的局域结构,并考察类金属元素硼的引入对体系性质的影响。将优化构型的键长和电荷分布与实验数值进行比较,发现本文所使用的原子簇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非晶态合金Fe-B体系的局域结构。利用这些构型,我们对其键级、电子、催化以及磁学性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原子簇中均存在着强烈的Fe-B键作用,其中在高铁含量原子簇中Fe-Fe键的作用也较为明显;综合热力学、费米能级及态密度的研究结果,发现原子簇Fe4B2在合成氨和固氮过程中有可能表现出更为优越的催化活性。结合对原子簇Fen和FenB2(n=1 ̄6)平均3d轨道布居数的分析,发现原子簇FenB2(n=1 ̄6)的平均磁矩均小于相应原子簇Fen(n=1 ̄6)的理论数值和纯金属铁的实验数值(5.7 ̄6.0BM),也就是说原子簇FenB2(n=1 ̄6)均表现出软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簇FenB2(n=1~6) 非晶态合金 密度泛函理论 费米能级
下载PDF
N,N'-二安替比林-1,6-己二酰胺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开勋 崔斌 唐宗薰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7-38,共2页
采用一步法首次合成了N,N'-二安替比林-1,6-己二酰胺(BAPHDCA),通过元素分析,UV、IR光谱和1HNMR谱分析对其结构组成进行了确认和表征,并考察了它在几种常见溶剂中的溶解性。
关键词 二安替比林 己二酰胺 氨基安替比林 溶解性
下载PDF
外吸附CO过渡金属团簇Pd_5(CO)_n(n=1~6)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前线轨道和磁性的密度泛函计算研究
17
作者 唐春梅 王辉 +5 位作者 朱卫华 刘明熠 张爱梅 巩江峰 邹华 郭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7-844,共8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对过渡金属团簇Pd_5(CO)_n(n=1~6)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前线轨道和磁性进行计算研究,由结构优化可知:当CO分子的C原子吸附在面桥位时形成的单重态Pd_5CO结构热力学最稳定,和Zanti等人(Eur.J.Ino...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对过渡金属团簇Pd_5(CO)_n(n=1~6)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前线轨道和磁性进行计算研究,由结构优化可知:当CO分子的C原子吸附在面桥位时形成的单重态Pd_5CO结构热力学最稳定,和Zanti等人(Eur.J.Inorg.Chem.2009,3904)得到的结论一致.Pd_5(CO)_2和Pd_5(CO)_3最稳定结构中,第二个和第三个CO分子都吸附在边桥位,而第一个CO分子吸附在面桥位.但是对于最稳定的Pd_5(CO)_n(n=4,5,6),所有的CO分子都位于边桥位.从吸附能的角度看,Pd_5(CO)_2应该是最容易得到的吸附产物.由能隙可知:Pd_5(CO)_n(n=1~6)的动力学稳定性相比较Pd_5有所增加,但是并不会随着CO分子数目的增加而呈现递增或者递减的规律.其中Pd_5(CO)_3具有最好的动力学稳定性.CO在Pd_5上发生非解离性化学吸附,CO健的强度变化逐渐变小.CO对HOMO和LUMO贡献很小,使得HOMO和LOMO的成分发生一定的改变.由VIP和VEA计算可知:随着CO数目的增加,Pd_5(CO)_n(n=1~6)的失电子能力逐渐降低,而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Pd_5具有2_(μB)的磁矩,但是Pd_5(CO)_n(n=1~6)的磁性完全淬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_5 Pd_5CO Pd_5(CO)_n(n=1~6) 密度泛函 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
下载PDF
N-对氟苯甲酰基-1,3,4,6-四-O-乙酰基-2-脱氧-β-D-氨基葡萄糖的合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玮炜 吴杨全 +3 位作者 龚峰 陶传洲 郭维维 李光辉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0,共3页
以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和对氟苯甲酸为原料,先将氨基葡萄糖的羟基加以保护,然后以DCC为脱水剂,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产物N-对氟苯甲酰基-1,3,4,6-四-O-乙酰基-2-脱氧-β-D-氨基葡萄糖.探讨形成目标化合物最佳反应条件,该法反应条件温和,... 以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和对氟苯甲酸为原料,先将氨基葡萄糖的羟基加以保护,然后以DCC为脱水剂,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产物N-对氟苯甲酰基-1,3,4,6-四-O-乙酰基-2-脱氧-β-D-氨基葡萄糖.探讨形成目标化合物最佳反应条件,该法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和13CNMR表征得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葡萄糖 n-对氟苯甲酰基-1 3 4 6-四-O-乙酰基-2-脱氧-β-D-氨基葡萄糖 DCC
下载PDF
2-乙基-6-甲基-N-(1'-甲氧基-2'-甲氧乙基)苯胺的气相色谱分析
19
作者 赵凌菲 赵国琴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25-25,31,共2页
本文用气相色谱法对2-乙基-6-甲基-N-(1'-甲氧基-2'-甲氧乙基)苯胺进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和实用。标准偏差为0.11,变异系数为0.11%,回收率为99.28~100.61%。
关键词 胺醚 乙基甲基苯胺 气相色谱 杀虫剂 农药
下载PDF
1-(4-氯苯甲酰基)-4-[1′-N′-(2′,3′,4′,6′-四-o-乙酰基)-D-吡喃葡萄糖基]氨基硫脲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及电化学研究
20
作者 石昕 牛淑妍 张书圣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38-741,共4页
紫外 -可见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 1- (4 -氯苯甲酰基 ) - 4- [1′- N′- (2′,3′,4′,6′-四 - o-乙酰基 ) - D-吡喃葡萄糖基 ]氨基硫脲与 DNA的相互作用。该试剂与 DNA作用后 ,引起 DNA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呈明显的减色效应和红移现... 紫外 -可见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 1- (4 -氯苯甲酰基 ) - 4- [1′- N′- (2′,3′,4′,6′-四 - o-乙酰基 ) - D-吡喃葡萄糖基 ]氨基硫脲与 DNA的相互作用。该试剂与 DNA作用后 ,引起 DNA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呈明显的减色效应和红移现象 ,通过该试剂对溴化乙锭 - DNA紫外 -可见光谱和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证明它与DNA发生了嵌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精DnA 1-(4-氯苯甲酰基)-4-[1′-n′-(2′ 3′ 4′ 6′-四-o-乙酰基)-D-吡喃葡萄糖基]氨基硫脲 紫外-可见光谱法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