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derstanding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and deactivation behaviour of second-promoter doped Pt/WO_(χ)/γ-Al_(2)O_(3) catalysts in the glycerol hydrogenolysis for selective and cleaner production of 1,3-propanediol
1
作者 Rafik Rajjak Shaikh Sittichai Damruang +2 位作者 Rais Ahmad Khan Supareak Praserthdam Piyasan Praserthdam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486-507,共22页
The selective aqueous-phase glycerol hydrogenolysis is a promising reaction to produce commercially useful 1,3-propanediol(1,3-PDO).The Pt-WOx bifunctional catalyst can catalyse the glycerol hydrogenol-ysis but the ca... The selective aqueous-phase glycerol hydrogenolysis is a promising reaction to produce commercially useful 1,3-propanediol(1,3-PDO).The Pt-WOx bifunctional catalyst can catalyse the glycerol hydrogenol-ysis but the catalyst deactivation via sintering,metal leaching,and coking can predominantly occur in the aqueous phase reaction.In this work,the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pressure and second promoter(Cu,Fe,Rh,Mn,Re,Ru,Ir,Sn,B,and P)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and deactivation behaviour of Pt/WOx/-Al2O3 was investigated.When doped with Rh,Mn,Re,Ru,Ir,B,and P,the second promoter boosts catalytic activity by promoting great dispersion of Pt on support and increasing Pt surface area.The increased Bronsted acid sites lead to selective synthesis of 1,3-PDO than 1,2-propanediol(1,2-PDO).The characterization studies of fresh and spent catalysts reveal that the main cause of catalyst deactivation is the Pt sintering,as interpreted based on XRD,CO chemisorption,and TEM analyses.The Pt sintering is affected depending on the second promoter that can either or redu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t,WO_(χ)/γ and Al_(2)O_(3).As an electron acceptor of Pt in Pt/WO_(χ)/γ-Al_(2)O_(3),Re and Mn as second promoters resulted in increased Pt^(2+) on the catalytic surface,which strengthens the contact between Pt andγ-Al_(2)O_(3) and WO_(χ),resulting in a decrease in Pt sintering.The metal leaching and coking are not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second promoter.The catalyst modified with a second promoter possesses improved catalytic activity and 1,3-PDO production,however the stability continues to remain a challenge.The present work unrav-elled the determining parameters of catalytic activity and deactivation,thus providing a promising pro-tocol toward effective catalysts for glycerol hydrogeno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cerol hydrogenolysis 1 3-propanediol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econd promoter Liquid phase Catalyst deactivation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1,3-propanediol production by marine Klebsiella pneumonia HSL4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莉莉 周胜 +2 位作者 吉华松 高任 秦启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036-1045,共10页
The industrially important organic compound 1,3-propanediol (1,3-PDO) is mainly used as a building block for the production of various polymers. In the present stud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protocol was follow... The industrially important organic compound 1,3-propanediol (1,3-PDO) is mainly used as a building block for the production of various polymers. In the present stud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protocol was followed to determine and optimiz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maximum production of 1,3-PDO using marine-derived Klebsiella pneumoniae HSL4. Four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together with three independent culture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as follows: 29.3 g/L glycerol, 8.0 g/L K2HPO4, 7.6 g/L (NH4)2SO4, 3.0 g/L KH2PO4, pH 7.1, cultivation at 35℃ for 12 h.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a maximum 1,3-PDO concentration of 14.5 g/L, a productivity of 1.21 g/(L'h) and a conversion of glycerol of 0.49 g/g were obtain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conditions, fermentation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achieved an increase of 38.8% in 1,3-PDO concentration, 39.0% in productivity and 25.7% in glycerol conversion in flask. This enhancement trend was further confirmed when the fermentation was conducted in a 5-L fermentor. The optimize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could b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developing low- cost, large-scale methods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1,3-PDO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propanediol 1 3-PDO) Klebsiella pneumoniae HSL4 fermentation response surfacemethodology (RSM) optimization
下载PDF
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晓姝 张霖 +2 位作者 高大成 师文静 樊亚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95-1403,共9页
1,3-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近年来由于其用途的不断拓宽而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生物合成法生产1,3-丙二醇具有绿色高效、使用可再生能源等特点,是目前最具前景的生产方式。本文从发酵菌种、发酵工艺、发酵过程优化和精制提纯几个方... 1,3-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近年来由于其用途的不断拓宽而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生物合成法生产1,3-丙二醇具有绿色高效、使用可再生能源等特点,是目前最具前景的生产方式。本文从发酵菌种、发酵工艺、发酵过程优化和精制提纯几个方面对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提出为使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在成本上与化学法相比更具优势,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应该引入新技术、新手段对发酵过程进行强化,使得过程更加精准且易于控制;同时指出综合考虑经济性与能耗问题,对发酵与分离的全过程进行整合,是今后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实现产业化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发酵 生物转化 甘油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中试生产1,3-丙二醇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海军 张代佳 +4 位作者 徐友海 孙亚琴 吕继萍 牟英 修志龙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6-58,60,共4页
以甘油为原料,利用克雷伯氏菌进行了发酵罐容积规模分别为1 m3和20 m3的发酵法1,3-丙二醇生产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m3和20m3的发酵罐最终发酵液中1,3-丙二醇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了74.6 g/L和63.9 g/L,1,3-丙二醇相对于甘油的得... 以甘油为原料,利用克雷伯氏菌进行了发酵罐容积规模分别为1 m3和20 m3的发酵法1,3-丙二醇生产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m3和20m3的发酵罐最终发酵液中1,3-丙二醇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了74.6 g/L和63.9 g/L,1,3-丙二醇相对于甘油的得率分别为61.2%和49.9%。采用发酵液醇沉预处理、再精馏的专利技术可分离得到纯度大于99%的1,3-丙二醇产品,分离收率大于85%,产品质量达到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合反应的要求。成本分析表明,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技术是经济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克雷伯氏菌 甘油 微生物发酵 中试
下载PDF
两段双底物发酵生产1,3-丙二醇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东 李春 +2 位作者 杜晨宇 张延平 曹竹安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9-273,共5页
利用Klebsiella pneumoniae生长与催化耦合的特点,将好氧生长与厌氧转化两个过程耦合,开发了两段双底物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新工艺,并对其工艺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采用两段双底物发酵工艺,发酵过程菌体浓度明显高于传统的厌... 利用Klebsiella pneumoniae生长与催化耦合的特点,将好氧生长与厌氧转化两个过程耦合,开发了两段双底物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新工艺,并对其工艺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采用两段双底物发酵工艺,发酵过程菌体浓度明显高于传统的厌氧转化工艺,OD650最大值达到9.37,发酵60 h, 1,3-丙二醇的浓度达到50.16 g/L,生成速率达0.836 g/(Lh),比传统工艺提高了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两段双底物发酵 甘油 生产工艺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德华 刘宏娟 程可可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15,共5页
综述了世界上微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PDO)的发酵菌种、发酵工艺、基因工程产物的提取的研究进展,并介绍清华大学化工系在发酵法生产甘油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二步发酵由葡萄糖生产PDO的新工艺,并将电渗析脱盐技术引入了PD... 综述了世界上微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PDO)的发酵菌种、发酵工艺、基因工程产物的提取的研究进展,并介绍清华大学化工系在发酵法生产甘油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二步发酵由葡萄糖生产PDO的新工艺,并将电渗析脱盐技术引入了PDO的后提取工艺中。通过5000L发酵罐的中试实验表明,发酵液中PDO平均浓度可达62g/L,PDO对甘油摩尔得率0.6,后提取收率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微生物发酵法 甘油 进展
下载PDF
产1,3-丙二醇菌株丁酸梭菌的诱变育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凤梅 刘长江 +1 位作者 郑艳 王希尧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4-35,共2页
甘油由丁酸梭菌转化成 1,3-丙二醇的研究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为了获得 1,3-丙二醇的高产突变株 ,以丁酸梭菌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经过硫酸二乙酯 (DES)化学诱变得到 2株高产正突变株C .but2 0 31和C .but2 0 4 6 ,再经过紫外线和... 甘油由丁酸梭菌转化成 1,3-丙二醇的研究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为了获得 1,3-丙二醇的高产突变株 ,以丁酸梭菌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经过硫酸二乙酯 (DES)化学诱变得到 2株高产正突变株C .but2 0 31和C .but2 0 4 6 ,再经过紫外线和亚硝基胍 (NTG)复合诱变得到突变株C .but30 37。经过初筛、复筛和传代实验 ,表明其是稳定的突变株。C .but 30 37的 1,3-丙二醇产量由出发菌株的 2 .2g L提高到 15 .7g L ,提高了 6 .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菌 高产 发菌 菌株 突变株 诱变育种 株高 1 3-丙二醇 丁酸 复合诱变
下载PDF
两步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海军 徐友海 +1 位作者 张代佳 修志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共4页
通过几种不同原料制备的甘油对克雷伯杆菌厌氧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影响的比较实验,验证了两步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工艺路线的可行性。在甘油初始浓度相同(70g/L)的条件下,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发酵得到的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的效果较好... 通过几种不同原料制备的甘油对克雷伯杆菌厌氧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影响的比较实验,验证了两步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工艺路线的可行性。在甘油初始浓度相同(70g/L)的条件下,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发酵得到的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的效果较好,发酵15 h,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的摩尔转化率为45.1%;皂化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发酵时间为18h,摩尔转化率为44.2%;而以玉米淀粉水解液发酵的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需要31 h,摩尔转化率仅为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甘油 葡萄糖 玉米淀粉 微生物发酵
下载PDF
1,3-丙二醇发酵生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邵敬伟 刘长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7-60,共4页
对国内外1 ,3-丙二醇(1,3 -PD)发酵生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包括其发酵机理、发酵方式及基因工程菌生产1,3-PD的现状等 ,探讨了1,3
关键词 1 3-丙二醇发酵 甘油 发酵机理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PTT 基因工程菌 发酵方式 纤维材料
下载PDF
控制氮源浓度提高1,3-丙二醇的发酵水平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陶春平 刘朋波 +2 位作者 夏敏 付水林 宫衡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38-41,共4页
通过对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1,3-PD)发酵过程的研究发现,氮源浓度对菌体生长、产物和副产物的代谢有着重要影响。氮源浓度较低时,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都会因氮源不足受到影响;氮源浓度较高时会导致... 通过对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1,3-PD)发酵过程的研究发现,氮源浓度对菌体生长、产物和副产物的代谢有着重要影响。氮源浓度较低时,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都会因氮源不足受到影响;氮源浓度较高时会导致菌体过度生长和副产物的大量生成,降低1,3-PD的最终浓度和甘油到1,3-丙二醇的转化率。控制合适的氮源浓度可以提高1,3-PD的发酵水平,1,3-PD的最终浓度达到61.20 g.L-1、甘油到1,3-丙二醇的转化率达到0.72(mol.mol-1),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甘油 克雷伯氏菌 发酵 氮源浓度
下载PDF
微生物转化法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春杰 方柏山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1-486,共6页
综述微生物转化法生产1,3-丙二醇(1,3-PD)的研究进展,包括发酵菌种和发酵工艺等.生物转化法生产1,3-PD与化学法相比,具有选择性好、转化率高、分离纯化简单、无污染、利用可再生资源等优点.要使生物转化法生产1,3-PD能与化学法竞争,在提... 综述微生物转化法生产1,3-丙二醇(1,3-PD)的研究进展,包括发酵菌种和发酵工艺等.生物转化法生产1,3-PD与化学法相比,具有选择性好、转化率高、分离纯化简单、无污染、利用可再生资源等优点.要使生物转化法生产1,3-PD能与化学法竞争,在提高1,3-PD发酵生产水平的同时,必须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生物柴油副产物废甘油为发酵底物生产1,3-PD,可大大降低1,3-PD生产成本,同时解决废甘油高附加值利用的问题,延长产业链.但存在的问题是废甘油成分复杂,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微生物转化法 发酵 废甘油
下载PDF
共底物混菌发酵产1,3-丙二醇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国 赵亚囡 +2 位作者 姚善泾 张光亚 方柏山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69,共6页
以葡萄糖和甘油作为共底物培养基,将利用葡萄糖产甘油的酵母Candida krusei和利用甘油产1,3-丙二醇的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进行混菌培养,考查了双菌混合培养转化葡萄糖生成1,3-丙二醇的能力。首先考察了不同初始甘油和葡萄糖浓度... 以葡萄糖和甘油作为共底物培养基,将利用葡萄糖产甘油的酵母Candida krusei和利用甘油产1,3-丙二醇的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进行混菌培养,考查了双菌混合培养转化葡萄糖生成1,3-丙二醇的能力。首先考察了不同初始甘油和葡萄糖浓度对发酵结果的影响,在葡萄糖浓度为100 g/L和甘油浓度为80 g/L时得到较好的结果。然后在混合培养基中,对Candida krusei和Klebsiella pneumoniae分别独立培养时的生长情况,与双菌混合培养时的菌体生长情况作了比较,并同时对底物的利用和产物的生成情况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葡萄糖的加入会抑制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生长,但是随着Candida krusei对葡萄糖的不断利用,葡萄糖对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生长的抑制会减弱。双菌混合培养可以将部分葡萄糖转化为1,3-丙二醇,但是其转化效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菌培养 发酵 甘油 1 3-丙二醇
下载PDF
微生物转化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婷 刘均洪 刘登 《上海化工》 CAS 2010年第4期24-27,共4页
甘油是油裂解和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生物柴油市场的蓬勃发展将会造成甘油价格的下降。这些甘油-水混合物不用再次处理就可以直接用于微生物发酵。在众多甘油的利用当中,附加值最高的应该是1,3-丙二醇(PDO),利用甘油在厌氧... 甘油是油裂解和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生物柴油市场的蓬勃发展将会造成甘油价格的下降。这些甘油-水混合物不用再次处理就可以直接用于微生物发酵。在众多甘油的利用当中,附加值最高的应该是1,3-丙二醇(PDO),利用甘油在厌氧条件下发酵生产PDO与传统工艺相比产物浓度从70~80g/L提高到了100g/L,而且如果用固定化细胞发酵,产率可以从2g/(L·h)提高到30g/(L·h)。综述了微生物转化甘油为1,3-丙二醇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微生物转化 发酵 甘油 细胞固定化
下载PDF
发酵甘油产1,3-丙二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春杰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7期122-123,共2页
综述微生物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生产菌种、发酵方式、优良生产菌株的选育和培养条件,并展望1,3-丙二醇发酵的前景。
关键词 1 3-丙二醇 甘油 发酵
下载PDF
Klebsiella pneumoniae在不同发酵罐中发酵甘油制1,3-丙二醇的控制条件研究
15
作者 宋安东 刘航 +3 位作者 万续良 杜风光 孙培勇 闫德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共5页
对克雷伯氏肺炎杆菌间歇发酵甘油产生1,3-丙二醇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50L搅拌式发酵罐和15L气升式发酵罐发酵的最佳发酵条件,得到的1,3-丙二醇的浓度、生产率和甘油摩尔转化率分别是80.97g/L、1.69 g/(h·L)、0.57 mol/mol和... 对克雷伯氏肺炎杆菌间歇发酵甘油产生1,3-丙二醇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50L搅拌式发酵罐和15L气升式发酵罐发酵的最佳发酵条件,得到的1,3-丙二醇的浓度、生产率和甘油摩尔转化率分别是80.97g/L、1.69 g/(h·L)、0.57 mol/mol和74.81 g/L、1.56 g/(h·L)、0.50 mol/mol;对比了不同类型发酵罐的发酵结果,表明50 L搅拌式发酵罐发酵结果优于15L气升式发酵罐,前者相对于后者来说,1,3-丙二醇的浓度和甘油摩尔转化率分别提高了8.23%和14.91%;确定了最适底物浓度(以初始甘油浓度计)在25 g/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甘油 克雷伯氏杆菌 间歇发酵 条件优化 底物浓度
下载PDF
两阶段控制甘油浓度提高1,3-丙二醇发酵水平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树斌 宫衡 付水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42-1045,共4页
克雷伯氏菌(K lebsiella pneum on iae)分批发酵生产1,3-丙二醇(1,3-PD),根据菌体生长、产物生成和补料可将发酵过程分成4个阶段。不同阶段控制不同的底物浓度会对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发现,菌体生长阶段(阶段II)底... 克雷伯氏菌(K lebsiella pneum on iae)分批发酵生产1,3-丙二醇(1,3-PD),根据菌体生长、产物生成和补料可将发酵过程分成4个阶段。不同阶段控制不同的底物浓度会对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发现,菌体生长阶段(阶段II)底物浓度控制在6.0 g/L最适合菌体生长,产物主要生成阶段(阶段III)底物浓度控制在18.9 g/L最适合产物生成,菌浓可达7.83 g/L,最终1,3-PD的浓度为68.5 g/L,摩尔转化率为61%,生产强度为2.21 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甘油浓度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两阶段 发酵
下载PDF
若干因素对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亚囡 陈国 姚善泾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198,共6页
利用一株新筛选的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ZJU 5205)对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进行了研究,考察了 pH、溶氧及添加辅助底物葡萄糖对发酵过程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未调控 pH 发酵,恒定 pH 值发酵得到的菌体浓度... 利用一株新筛选的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ZJU 5205)对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进行了研究,考察了 pH、溶氧及添加辅助底物葡萄糖对发酵过程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未调控 pH 发酵,恒定 pH 值发酵得到的菌体浓度明显增高,甘油消耗加快,1,3-丙二醇的最终浓度以及甘油到丙二醇的转化率(Y_(P/S))明显提高,分别达16.39g/L和0.51mol/mol;厌氧发酵时的菌体浓度和甘油消耗速率均高于微氧发酵,但1,3-丙二醇最终浓度和转化率低于微氧发酵;添加葡萄糖为辅助底物能够有效促进菌体生长,但1,3-丙二醇最终浓度和转化率却低于以甘油为单一底物时的发酵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丙二醇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甘油 微氧发酵 辅助底物
下载PDF
克莱伯氏菌非厌氧发酵产1,3-丙二醇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骜 夏黎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1-494,共4页
针对1,3-丙二醇发酵通常需要在完全密闭并充满氮气的环境下进行,且工艺操作复杂、生产成本偏高等问题,采用经过耐氧驯化的克莱伯氏菌ZU-05菌株,在非厌氧条件下利用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并对主要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摇瓶试验结果... 针对1,3-丙二醇发酵通常需要在完全密闭并充满氮气的环境下进行,且工艺操作复杂、生产成本偏高等问题,采用经过耐氧驯化的克莱伯氏菌ZU-05菌株,在非厌氧条件下利用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并对主要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摇瓶试验结果表明,在体积接种量10%,甘油20 g/L,玉米浆6 g/L,葡萄糖8 g/L,pH值6.7,37℃的非厌氧发酵条件下,甘油利用率为95%,1,3-丙二醇转化率可达51%.该研究结果对于简化1,3-丙二醇的发酵工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该项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甘油 非厌氧条件 发酵 生物转化
下载PDF
粗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欢 马江山 +2 位作者 曾柏全 张良波 李培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5-53,共9页
粗甘油是生物柴油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副产物,通过微生物发酵直接将其转化成高值化学品1,3-丙二醇,是其绿色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对微生物代谢甘油产1,3-丙二醇途径及关键酶、粗甘油杂质对微生物发酵影响、不同微生物直接发酵粗甘油生产1... 粗甘油是生物柴油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副产物,通过微生物发酵直接将其转化成高值化学品1,3-丙二醇,是其绿色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对微生物代谢甘油产1,3-丙二醇途径及关键酶、粗甘油杂质对微生物发酵影响、不同微生物直接发酵粗甘油生产1,3-丙二醇以及混菌发酵粗甘油提高1,3-丙二醇产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直接发酵粗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工程菌株开发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甘油 微生物发酵 1 3-丙二醇 杂质
下载PDF
固定化丁酸梭菌转化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
20
作者 张蓝蓝 王世珍 +1 位作者 朱春杰 方柏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7-232,共6页
通过比较棉纤维织物、聚乙烯醇缩甲醛柱体、活性炭颗粒在35℃、厌氧条件下吸附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将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的有效性,选择活性炭颗粒作为固定化丁酸梭菌的较佳载体.以活性炭颗粒作为吸附载体时,初始甘油质量... 通过比较棉纤维织物、聚乙烯醇缩甲醛柱体、活性炭颗粒在35℃、厌氧条件下吸附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将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的有效性,选择活性炭颗粒作为固定化丁酸梭菌的较佳载体.以活性炭颗粒作为吸附载体时,初始甘油质量浓度从20g/L提高至252g/L,最终1,3-丙二醇质量浓度从9.5g/L增加至38.3g/L,同时残余甘油质量浓度从0g/L提高至96.3g/L,1,3-丙二醇的时空产率从0.7g/(L·h)提高至2.2g/(L·h),摩尔得率从65%降低至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1 3-丙二醇 填充床 固定化细胞 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