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MMP1和P53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黄小燕 伍方财 +2 位作者 柳灿烔 黄佳涛 许镒洧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4期305-308,324,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P53自身抗体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9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93例ESCC患者,并以同期90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P53自身抗体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9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93例ESCC患者,并以同期90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对象血清MMP1和P53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血清MMP1含量和P53自身抗体滴度在ESCC组分别为(8.076±5.912)ng/mL和0.291±0.492,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652±3.346)ng/mL和0.055±0.037,ESCC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为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MP1诊断ES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0(95%CI为0.624~0.776),当取最佳诊断截断值7.248 ng/mL时,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52.7%。P53自身抗体诊断ESCC的AUC为0.713(95%CI为0.638~0.788),诊断截断值为0.080,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49.5%。两者联合检测诊断ESCC的AUC为0.787(95%CI为0.720~0.854),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66.7%,优于单独使用MMP1或P53自身抗体。在早期ESCC中,MMP1和P53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亦能获得较好的诊断效能,AUC为0.760,95%CI为0.663~0.857,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66.7%。结论:ESCC患者血清MMP1和P53自身抗体水平均升高,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ESCC的早期诊断,可作为ESCC的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1 p53自身抗体 食管鳞状细胞癌 早期诊断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对鲍温病皮损中p53 Caveolin-1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张艳峰 樊磊强 +2 位作者 高悦 孙业晓 徐冰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94-798,共5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鲍温病皮损中p53、Caveolin-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运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鲍温病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各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光动力治疗前后鲍温病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p53...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鲍温病皮损中p53、Caveolin-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运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鲍温病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各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光动力治疗前后鲍温病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p53、Caveolin-1的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治疗前p53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及BD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40%(χ^(2)=11.20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53在正常皮肤组织及BD的阳性率为10%、5%(χ^(2)=0.712,P=0.39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p53在BD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11,P<0.001)。治疗前Caveolin-1在正常皮肤组织及BD中阳性表达率为15%、55%(χ^(2)=14.449,P<0.00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正常皮肤组织及BD中Caveolin-1的阳性率为5%、12.5%(χ^(2)=0.816,P=0.3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Caveolin-1在BD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13,P<0.001)。BD中p53与Caveolin-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r=0.533,P=0.015)。结论:p53及Caveolin-1的高表达可能与BD的发生密切关联,且ALA-PDT能够抑制p53及Caveolin-1的表达,从而抑制疾病的发展。通过更大样本量的研究,p53及Caveolin-1可能会成为皮肤相关疾病的诊断工具,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鲍温病 p53 CAVEOLIN-1
下载PDF
微小RNA-103a-3p通过肿瘤蛋白53调控凋亡抑制剂1/P53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皆和 王茜 +1 位作者 郏舜杰 杨晟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03a-3p调控细胞肿瘤蛋白53调控凋亡抑制剂1(TRIAP1)对成骨细胞分化以及去卵巢小鼠骨量的影响。方法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C)组、miR-103a-3p-NC组、miR-103a-3p模拟(mimc)组、miR-103a-3p mimic+TRIAP1-NC组...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03a-3p调控细胞肿瘤蛋白53调控凋亡抑制剂1(TRIAP1)对成骨细胞分化以及去卵巢小鼠骨量的影响。方法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C)组、miR-103a-3p-NC组、miR-103a-3p模拟(mimc)组、miR-103a-3p mimic+TRIAP1-NC组、miR-103a-3p mimic+TRIAP1 mimic组。Real-time PCR检测细胞miR-103a-3p、TRIAP1、P53的mRNA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免疫荧光染色和茜红素染色检测细胞骨架F-actin表达和矿化情况,ELISA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24只雌性小鼠设为sham组、骨质疏松症(OP)组、miR-103a-3p antagonist-NC组和miR-103a-3p antagonist组,每组6只摘取双侧卵巢制备OP模型,sham组仅分离卵巢组织周围脂肪。测定骨组织miR-103a-3p、TRIAP1、P53、ALP、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的mRNA表达,microCT测定骨密度(BMD)、骨矿物质含量(BMC),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细胞转染miR-103a-3p mimic后,miR-103a-3p及P53表达升高、TRIAP1表达降低,细胞增殖降低、凋亡增加,F-actin表达减弱,钙结节数量减少,ALP活性降低(P<0.01);而在增加转染TRIAP1 mimic后,以上miR-103a-3p mimics导致的结果均得到显著逆转(P<0.01)。OP组小鼠骨组织miR-103a-3p、P53表达升高,TRIAP1、ALP、OCN、OPN基因表达降低,BMD、BMC降低,骨组织结构破坏(P<0.05);miR-103a-3p antagonist组小鼠骨组织miR-103a-3p及P53表达降低,TRIAP1、ALP、OCN、OPN基因表达升高,BMD、BMC升高,骨组织结构改善(P<0.05)。结论MiR-103a-3p可介导TRIAP1/P53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及矿化,而miR-103a-3p拮抗治疗可减少OP小鼠骨量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微小RNA-103a-3p 肿瘤蛋白53调控细胞凋亡抑制剂1 p53 骨分化 骨密度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小鼠
下载PDF
OXSR1活性对p53依赖和非依赖途径介导的犬肾细胞凋亡的影响
4
作者 曾红玉 叶贵珊 +2 位作者 武琦 张安定 韩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22-4234,共13页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反应激酶1(oxidative stress-responsive 1,OXSR1)在犬肾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MDCK)凋亡中的作用,为深入理解MDCK凋亡通路及研究以OXSR1基因为靶向的MDCK凋亡的干预疗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RIS...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反应激酶1(oxidative stress-responsive 1,OXSR1)在犬肾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MDCK)凋亡中的作用,为深入理解MDCK凋亡通路及研究以OXSR1基因为靶向的MDCK凋亡的干预疗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MDCK-Cas9细胞上构建OXSR1基因敲除细胞系,在OXSR1基因敲除细胞中转入OXSR1基因回补与失活质粒以构建OXSR1基因回补与失活细胞系。以刺激剂MMC、JNJ-26854165、Rotenone分别刺激野生型细胞与OXSR1基因敲除、回补、失活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激活的p53依赖和非依赖途径、ROS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靶序列出现明显的Indel特征,证实OXSR1基因敲除细胞系构建成功。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OXSR1基因回补与失活细胞系构建成功。流式细胞术发现,刺激剂MMC、JNJ-26854165、Rotenone均能诱导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凋亡,其中在MMC和Rotenone刺激下,OXSR1基因敲除细胞凋亡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野生型细胞和OXSR1基因回补细胞(P<0.01;P<0.05),与OXSR1基因失活细胞无显著差别(P>0.05);在JNJ-26854165刺激下,OXSR1基因敲除细胞凋亡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野生型细胞、OXSR1基因回补和失活细胞(P<0.01;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当MMC和Rotenone刺激细胞时,OXSR1基因敲除细胞的BCL-XL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野生型细胞和OXSR1基因回补细胞(P<0.01;P<0.05),与OXSR1基因失活细胞无明显差别(P>0.05);当JNJ-26854165刺激细胞时,OXSR1基因敲除细胞的BCL-XL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野生型细胞、OXSR1基因回补与失活细胞(P<0.01),NOXA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低于野生型细胞、OXSR1基因回补与失活细胞(P<0.01)。【结论】OXSR1基因及其激酶活性可调节MMC、JNJ-26854165、Rotenone刺激MDCK时BCL-XL基因转录,影响p53依赖和非依赖途径以及ROS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SR1基因 p53依赖和非依赖途径 ROS信号通路 MDCK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TTF-1、p53、p63表达变化及其对术后生存的影响
5
作者 罗珂 丁莉 刘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p53和p63表达变化及其对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56例,均行肝内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TTF-1、p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p53和p63表达变化及其对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56例,均行肝内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TTF-1、p53和p63表达。结果HCC患者癌组织TTF-1表达阳性率为33.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3.2%(P<0.05),而p53和p6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8%和64.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7.1%和32.1%(P<0.05);34例Ⅰ~Ⅱ期和19例高分化肿瘤患者癌组织TTF-1阳性率分别为47.1%和63.1%,显著高于22例Ⅲ~Ⅳ期和37例中/低分化者的13.6%和18.9%(P<0.05);Ⅲ~Ⅳ期肿瘤、38例有淋巴结转移、21例低分化肿瘤和22例有门静脉癌栓的HCC患者癌组织p53阳性率分别为95.4%、89.5%、100.0%和95.4%,显著高于Ⅰ~Ⅱ期肿瘤、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和无门静脉癌栓者(分别为64.7%、50.0%、59.5%和64.7%,P<0.05);Ⅲ~Ⅳ期肿瘤、有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肿瘤组织p63阳性率分别为86.4%、73.7%和85.7%,显著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和中/高分化者的50.0%、44.4%和48.7%(P<0.05);19例TTF-1阳性者1 a和2 a生存率分别为84.2%和73.3%,显著高于37例阴性者的51.4%和35.1%(P<0.05);43例p53阳性者1 a和2 a生存率分别为53.5%和39.3%,显著低于13例阴性者的92.3%和76.9%(P<0.05);36例p63阳性者1 a和2 a生存率分别为47.2%和33.3%,显著低于20例阴性者的90.0%和75.0%(P<0.05)。结论HCC患者癌组织TTF-1阳性表达率较低,而p53和p63阳性表达率较高,而它们都可能在HCC发病过程中起作用,并影响患者生存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甲状腺转录因子-1 p53基因 P63基因 生存
下载PDF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卵巢浆液性肿瘤患者E-cadherin、BRCA1及P53的表达变化研究
6
作者 陈冬莲 李红红 叶倩倩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8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卵巢浆液性肿瘤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P53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2年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的50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为A组,同时期的40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为B组,30例... 目的:探究不同卵巢浆液性肿瘤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P53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2年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的50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为A组,同时期的40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为B组,30例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患者为C组。检测及比较三组的组织E-cadherin、BRCA1、P53表达情况,并比较A组中不同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FIGO分期及不同病理分级者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的E-cadherin及BRCA1阳性率显著均低于B组及C组,B组则显著均低于C组(P<0.05);A组P53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及C组,B组则显著高于C组(P<0.05)。A组中低级别浆液性癌者E-cadherin和BRCA1阳性率均高于高级别浆液性癌者,低级别浆液性癌者P53阳性率显著低于高级别浆液性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不同年龄及FIGO分期者的组织E-cadherin、BRCA1及P53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淋巴结转移者E-cadherin和BRCA1阳性率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有淋巴结转移者P53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中E-cadherin及BRCA1呈低表达,而P53呈高表达,且不同临床病理情况者存在差异,因此在卵巢浆液性癌的早期筛查检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浆液性肿瘤 E-钙黏蛋白 乳腺癌易感基因1 p53 临床病理
下载PDF
CTNNB1、TP53蛋白在儿童肝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许彩霞 盛玉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目的 探讨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adherin associated protein beta 1,CTNNB1)、肿瘤抑制因子P53(tumor suppressor factor P53,TP53)蛋白在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 HB)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06/202... 目的 探讨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adherin associated protein beta 1,CTNNB1)、肿瘤抑制因子P53(tumor suppressor factor P53,TP53)蛋白在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 HB)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06/2020-06月作者医院收治的72例HB患儿为研究对象,手术留取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连续随访3年,记录患儿的预后生存情况,并计算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TNNB1、TP53蛋白在HB患儿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CTNNB1、TP53蛋白表达与HB患儿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HB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HB患儿癌组织中CTNNB1阳性表达率(76.39%)高于对照组(43.06%),TP53阴性表达率(70.83%)高于对照组(38.89%)(P均<0.05)。初诊甲胎蛋白浓度≥100μg/L、POST-TEXT分期Ⅲ~Ⅳ期、肿瘤直径≥3 cm、有肿瘤侵袭或转移HB患儿的CTNNB1阳性表达率、TP53阴性表达率高于初诊甲胎蛋白<100μg/L、POST-TEXT分期Ⅰ~Ⅱ期、肿瘤直径<3 cm、无肿瘤侵袭或转移HB患儿(P均<0.05)。初诊甲胎蛋白≥100μg/L、POST-TEXT分期Ⅲ~Ⅳ期、有肿瘤侵袭或转移、CTNNB1阳性表达、TP53阴性表达的HB患儿3年OS低于初诊甲胎蛋白<100μg/L、POST-TEXT分期Ⅰ~Ⅱ期、无肿瘤侵袭或转移、CTNNB1阴性表达、TP53阳性表达的HB患儿(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OST-TEXT分期Ⅲ~Ⅳ期(HR=2.077,95%CI:1.423~3.032)、有肿瘤侵袭或转移(HR=2.291,95%CI:1.536~3.417)、CTNNB1阳性表达(HR=2.757,95%CI:1.781~4.268)、TP53阴性表达(HR=2.477,95%CI:1.635~3.753)是HB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患儿癌组织中CTNNB1主要呈阳性表达,而TP53主要呈阴性表达,二者与初诊甲胎蛋白、POST-TEXT分期、肿瘤直径、有肿瘤侵袭或转移密切相关,有望作为评估HB患儿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黏蛋白相关蛋白 肿瘤抑制因子p53 儿童 肝母细胞瘤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结直肠癌p53和DNA损伤调节基因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张丽静 贾彦彦 +3 位作者 胡波 李晓慧 张倩倩 周长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 分析p53和DNA损伤调节基因1(p53 and DNA damage regulated gene 1,PDR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数据集,比较PDRG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 目的 分析p53和DNA损伤调节基因1(p53 and DNA damage regulated gene 1,PDR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数据集,比较PDRG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DNA甲基化交互可视化数据库(DNA methylation interactive visualization database,DNMIVD)分析PDRG1基因甲基化与m RNA表达水平的关系。另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存档的10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石蜡标本进行验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RG1蛋白的表达。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PDRG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n=284)中的表达较正常结直肠组织(n=41)增高(P<0.01),且结直肠癌PDRG1 mRNA表达与拷贝数变异呈正相关(n=273;r=0.792,P<0.01)。DNMIVD分析显示,PDRG1启动子甲基化β值与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4,P<0.01)。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n=273)PDRG1 mRNA表达在肿瘤位置、TNM分期及远处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245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PDRG1 mRNA高表达患者(以中位数为分界值,大于中位数为高表达)无瘤生存期较短(P=0.019)。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PDRG1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结直肠癌组织[87.3%(89/102) vs32.4%(33/102),P<0.01]。结论 PDRG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位置、远处转移和无瘤生存期有关,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p53和DNA损伤调节基因1 癌症基因组图谱 甲基化 预后 标志物
下载PDF
miR-92a-1-5p通过调控SOCS3和P53促进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9
作者 王珏 姜婉晴 +1 位作者 刘学文 卓丽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miR-92a-1-5p通过调控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P53促进急性白血病(AL)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收集20例初诊AL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骨髓标本,检测miR-92a-1-5p、SOCS3、P53 mRNA、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剖析其与临床特征和预... 目的探讨miR-92a-1-5p通过调控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P53促进急性白血病(AL)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收集20例初诊AL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骨髓标本,检测miR-92a-1-5p、SOCS3、P53 mRNA、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剖析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联性;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分别提高和降低miR-92a-1-5p的表达水平,以评估其对SOCS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研究miR-92a-1-5p对细胞周期、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miR-92a-1-5p的表达水平与白细胞计数、骨髓增生程度、分化程度、髓外浸润和预后均呈负相关,与SOCS3和P53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在HL-60和K562细胞中,上调miR-92a-1-5p表达水平能抑制SOCS3和P53 mRNA的表达,促进细胞周期进入S期,增加细胞增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下调miR-92a-1-5p表达则产生相反的效果。结论miR-92a-1-5p通过调控SOCS3和P53促进AL细胞增殖,可能作为AL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92a-1-5p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p53 急性白血病 细胞增殖
下载PDF
Hp、RASAL2、CDH1及TP53对胃癌前病变与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10
作者 马越 陈伟 +2 位作者 刘宝英 付丹丹 周彤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RAS蛋白激活样因子2(RASAL2)、钙黏蛋白1(CDH1)及肿瘤抑制基因P53(TP53)对胃癌前病变与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早期胃癌52例,根据1:1选例原则另选取同期胃癌前病变52例、...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RAS蛋白激活样因子2(RASAL2)、钙黏蛋白1(CDH1)及肿瘤抑制基因P53(TP53)对胃癌前病变与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早期胃癌52例,根据1:1选例原则另选取同期胃癌前病变52例、胃炎52例,分别纳入胃癌组、癌前组、胃炎组。比较3组及不同病理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Hp、RASAL2、CDH1、TP53阳性表达率,比较胃癌组Hp阳性、阴性患者RASAL2、CDH1、TP53阳性表达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各指标阳性表达与早期胃癌患者部分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3组Hp、CDH1、TP53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癌前组>胃炎组,RASAL2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癌前组<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胃癌组Hp阳性患者CDH1、TP53阳性表达率高于Hp阴性患者,RASAL2阳性表达率低于Hp阴性患者(P<0.05,P<0.01);早期胃癌患者Hp、RASAL2、CDH1、TP53阳性表达率在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p、CDH1、TP53阳性表达与早期胃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RASAL2阳性表达与之呈负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p、RASAL2、CDH1、TP53联合诊断胃癌前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95%CI:0.846,0.945),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的AUC为0.894(95%CI:0.819,0.946)。结论Hp、CDH1、TP53在早期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RASAL2阳性表达率较低,联合检测对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胃癌前病变、早期胃癌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病变 胃炎 幽门螺杆菌 RAS蛋白激活样因子2 钙黏蛋白1 肿瘤抑制基因p53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雌激素对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改善作用及对皮肤p53、SIRT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倩 曹丽楠 +1 位作者 翟伟 李雪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改善作用及对皮肤角质p53、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表达的影响。方法49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选取9只作为对照组,其余40只建立皮肤光老化小鼠模型,34只建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溶媒组(12只...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改善作用及对皮肤角质p53、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表达的影响。方法49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选取9只作为对照组,其余40只建立皮肤光老化小鼠模型,34只建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溶媒组(12只)、雌激素组(12只)。溶媒组、雌激素组分别涂抹10 mL/kg花生油、10 mL/kg雌激素,模型组、对照组涂抹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在背部用药8周。检测各组小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及皮肤颜色变化;观察小鼠皮肤形态学变化;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表皮层、角质层厚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小鼠皮肤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程度与抗氧化防御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皮肤角质中SIRT1-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溶媒组小鼠皮肤明显粗糙、增厚,出现粗大皮肤沟纹;雌激素组皮肤有轻度粗糙、增厚,但无粗大皮肤沟纹。与模型组比较,雌激素小鼠角质层含水量较高(P<0.05),皮肤色素指数(M)与红斑指数(E)、小鼠表皮层、角质层厚度较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较高(P<0.05),SIRT1蛋白表达较高、去乙酰化p53(Ac-p53)蛋白表达较低(P<0.05)。结论雌激素可能是通过下调皮肤角质内Ac-p53、上调SIRT1表达改善小鼠皮肤光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雌激素 皮肤光老化 p53蛋白
下载PDF
UE参数、S-TK1、AG490、WIP1诊断TC
12
作者 施小燕 田颖颖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究UE参数、S-TK1、AG490、WIP1对甲状腺癌(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TC患者102例(TC组)和同期收治甲状腺结节良性患者7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UE参数、S-TK1、AG490、WIP1,分析各指标对TC的诊断价值。结果:TC组的弹性评分... 目的:探究UE参数、S-TK1、AG490、WIP1对甲状腺癌(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TC患者102例(TC组)和同期收治甲状腺结节良性患者7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UE参数、S-TK1、AG490、WIP1,分析各指标对TC的诊断价值。结果:TC组的弹性评分、SR值、S-TK1、WI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G490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五项指标联合诊断TC的AUC最高(P<0.05)。结论:UE参数与S-TK1、WIP1、AG490联合检测有利于临床诊断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超声弹性成像 血清胸苷激酶1 AG490 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
下载PDF
基于PI3K/Akt/p53信号通路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酸乙酯萃取物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
13
作者 陈智 林圣云 +4 位作者 熊昊 王卓 付强 杨李 裘玫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9-334,共6页
目的通过评估白花蛇舌草乙酸乙酯萃取物(EAEHDW)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53信号通路传导调节作用,探讨其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细胞株Kasumi-1增殖及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利用乙酸乙酯从白花蛇舌草中萃取制... 目的通过评估白花蛇舌草乙酸乙酯萃取物(EAEHDW)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53信号通路传导调节作用,探讨其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细胞株Kasumi-1增殖及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利用乙酸乙酯从白花蛇舌草中萃取制备得到EAEHDW,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装置检测样品纯度。设置空白组,将浓度分别为0.02 mg/mL、0.04 mg/mL、0.06 mg/mL、0.08 mg/mL、0.10 mg/mL的EAEHDW加入对数生长期的Kasumi-1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EAEHDW作用不同时间后Kasumi-1细胞存活率,采用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EAEHDW作用24 h后Kasumi-1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EAEHDW(0.02 mg/mL、0.04 mg/mL、0.06 mg/mL)作用24 h后Kasumi-1细胞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家族蛋白及PI3K/Akt/p53信号传导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EAEHDW干预后,细胞存活率较空白组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且细胞存活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越明显,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越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浓度的EAEHDW作用于Kasumi-1细胞后,细胞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细胞色素C(Cyto-C)、p5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Akt、磷酸化Akt(p-Akt)、鼠双微染色体2(MDM2)、磷酸化MDM2(p-MDM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EAEHDW可明显抑制髓系白血病Kasumi-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影响Caspase家族蛋白表达和抑制PI3K/Akt/p53信号通路导致p53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急性髓系白血病 Kasumi-1细胞株 凋亡 PI3K/Akt/p53信号通路
下载PDF
延胡索总生物碱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4
作者 李君 齐雅芝 +4 位作者 唐娅 曹睿 翟燕玲 韩玉生 徐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37-845,共9页
目的研究延胡索总生物碱(TAC)对慢性脑缺血(CCH)大鼠海马CA1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AC高剂量... 目的研究延胡索总生物碱(TAC)对慢性脑缺血(CCH)大鼠海马CA1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AC高剂量组(14 mg/kg)、TAC低剂量组(7 mg/kg),每组6只。运用改良版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BCCAO)法建立CCH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对双侧颈总动脉做分离处理。造模完成1周后,每组分别灌胃给予对应药物或等体积等渗盐水,每日1次,治疗持续14 d。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检测其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Sirt1、P53、P53正向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UMA)、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在大鼠海马区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1)4组凋亡细胞数量和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1.417、76.835,均P<0.01)。4组间Sirt1、P53、PUMA、BAX、Bcl-2蛋白阳性表达区域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78.390、42.465、867.413、110.656和131.801,均P<0.01)。4组间Sirt1、P53、PUMA、BAX、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497、11.863、58.552、186.855和12.466,均P<0.01)。(2)模型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神经元较假手术组排列紊乱,胞核固缩增多,胶质细胞和炎细胞明显增多。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细胞数量及凋亡率明显上升[分别为(10.8±1.5)个比(2.0±0.9)个和(35.5±4.5)%比(6.2±2.6)%;均P<0.05];Sirt1、Bcl-2蛋白阳性表达区域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明显降低(84.6±6.6比244.6±4.9,138.5±6.7比210.9±10.0;均P<0.05),P53、PUMA、BAX蛋白阳性表达区域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明显升高(156.8±11.6比93.5±11.6,151.3±3.3比38.0±4.0,87.0±5.0比38.4±5.5;均P<0.05);Sirt1、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51±0.07比0.74±0.07,0.36±0.03比0.53±0.05;均P<0.05),P53、PUMA、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0.37±0.06比0.21±0.02,0.62±0.06比0.23±0.02,1.08±0.06比0.45±0.03;均P<0.05)。(3)TAC高、低剂量组大鼠海马区组织结构较模型组相对紧密均匀,神经元排列整齐,细胞结构也相对清晰完整。与模型组比较,TAC高、低剂量组神经元凋亡细胞数量[高、低剂量组分别为(3.8±0.7)、(6.2±1.2)个]及凋亡率[高、低剂量组分别为(12.4±2.8)%、(20.2±3.9)%]均明显下降(均P<0.05);Sirt1、Bcl-2蛋白阳性表达区域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低剂量组Sirt1分别为150.0±4.8、131.3±1.3,Bcl-2分别为207.1±7.4、169.5±3.9)明显升高(均P<0.05),P53、PUMA、BAX蛋白阳性表达区域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低剂量组P53分别为105.9±8.8、115.5±9.0,PUMA分别为56.8±5.1、74.4±3.9,BAX分别为40.5±5.6、48.4±5.0)明显降低(均P<0.05);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高、低剂量组分别为0.53±0.05、0.47±0.02,P<0.05),P53、PUMA、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高、低剂量组P53分别为0.21±0.02、0.24±0.04,PUMA分别为0.36±0.02、0.28±0.04,BAX分别为0.52±0.02、0.54±0.03;均P<0.05),TAC高剂量组Sirt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0.71±0.05,P<0.05),TAC低剂量组Sirt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52±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可以减轻CCH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降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TAC激活Sirt1/P53通路、抑制P53蛋白活性,从而调控其下游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总生物碱 慢性脑缺血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p53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HIF-1α、ANG-1及p53蛋白水平变化及预测葡萄胎恶变 被引量:2
15
作者 段雅洁 郑嫦娟 谢亚荣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3期594-597,共4页
目的:分析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a(HIF-1α)、血管生成素-1(ANG-1)及p53蛋白水平变化及对葡萄胎恶变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诊治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88例为病例组,正常早孕流产接受刮宫治疗患... 目的:分析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a(HIF-1α)、血管生成素-1(ANG-1)及p53蛋白水平变化及对葡萄胎恶变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诊治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88例为病例组,正常早孕流产接受刮宫治疗患者88例为对照组,比较绒毛组织中HIF-1α、ANG-1及p53蛋白水平并分析对葡萄胎恶变的预测效能。结果:病例组HIF-1α、ANG-1及p5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在病例组中绒毛膜癌、侵袭性葡萄胎、葡萄胎绒毛组织上述指标水平有差异(均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绒毛膜癌、侵袭性葡萄胎特异度(58.1%、54.8%)高于单独指标检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HIF-1α、ANG-1及p53诊断侵袭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0.998,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88、2.91、2.61,2.89、3.77、3.30。结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HIF-1α、ANG-1及p53蛋白水平发生异常变化,联合检测对葡萄胎恶变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葡萄胎恶变 缺氧诱导因子-1a 血管生成素-1 p53蛋白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细胞死亡诱导p53靶蛋白1—一种新型凋亡蛋白的功能研究进展
16
作者 孙健 白彩娟(综述) 魏超君(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7期2155-2162,共8页
细胞死亡诱导p53靶蛋白1(CDIP1)是一种新型凋亡蛋白,参与外源性凋亡通路、内源性凋亡通路及细胞焦亡相关通路,是多通路介导细胞凋亡的关键调节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CDIP1通过与凋亡因子相结合,参与多种肿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然... 细胞死亡诱导p53靶蛋白1(CDIP1)是一种新型凋亡蛋白,参与外源性凋亡通路、内源性凋亡通路及细胞焦亡相关通路,是多通路介导细胞凋亡的关键调节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CDIP1通过与凋亡因子相结合,参与多种肿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目前CDIP1调控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上下游调控因子及在各类肿瘤及疾病的作用机理亟待深入研究和挖掘。该文就CDIP1在细胞凋亡通路中的功能研究进展,不同凋亡通路中与B细胞受体相关蛋白31(BAP31)、凋亡相关基因-2(ALG2)等蛋白分子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死亡诱导p53靶蛋白1 细胞凋亡 凋亡相关基因-2 B细胞受体相关蛋白31
下载PDF
LASP-1在进展期腺瘤及癌变过程中诊断价值和分子机制研究
17
作者 付娟娟 李思锦 +4 位作者 周龙妹 李骏杰 李萍 何培元 侯志平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检测LASP-1在进展期腺瘤及腺癌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探讨进展期腺瘤癌变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48例结直肠腺癌(CRC组)、13例腺瘤(CRA组)患者以及22例健康志愿者(Normal组)的血浆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样本LASP-1... 目的检测LASP-1在进展期腺瘤及腺癌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探讨进展期腺瘤癌变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48例结直肠腺癌(CRC组)、13例腺瘤(CRA组)患者以及22例健康志愿者(Normal组)的血浆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样本LASP-1的表达水平;全自动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CEA的表达情况。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估血浆LASP-1、CEA及二者联合检测CRC及CRA的诊断效能;Spearman相关分析血浆LASP-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TCGA数据库中检测LASP-1在CRC I-Ⅳ期患者与Normal组的表达情况;在GEO数据库检测LASP-1在CRC与CRA组患者的差异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人类蛋白免疫组化数据库分别检测P53、LASP-1在CR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LISA结果显示CRC、CRA组患者血浆LASP-1浓度均明显高于Normal组(P<0.01),而CRC、CRA和Normal组患者CEA表达水平无明显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浆LASP-1在诊断CRC、CRA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CEA,二者联合检测CRC、CRA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到0.982、0.99。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LASP-1在CRC各期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ormal组(P<0.05),GEO数据库结果显示LASP-1在CRC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RA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突变型P53占CRC组64.5%。人类蛋白免疫组化数据库显示与正常肠上皮组织比较,LASP-1在CRC组织中呈高表达。结论LASP-1联合CEA是CRC、CRA患者早期诊断的潜在诊断指标;LASP-1可能参与腺瘤癌变分子机制,使CRC在腺瘤期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P-1 进展期腺瘤 结直肠腺癌 p53
下载PDF
敲低WDHD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铜含量及铜死亡相关因子的影响
18
作者 言柯柯 伍小薇 +4 位作者 杨振东 谢小燕 周慧斐 罗嘉嫄 韦祝新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519-1527,共9页
目的探讨敲低WD重复序列和HMG框DNA结合蛋白1(WDHD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铜含量及铜死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鼻咽癌细胞(HK-1细胞和HONE-1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敲低空载组(sh-NC组)、WDHD1敲低组(sh-WDHD1组)。对照组不做处理,sh-NC... 目的探讨敲低WD重复序列和HMG框DNA结合蛋白1(WDHD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铜含量及铜死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鼻咽癌细胞(HK-1细胞和HONE-1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敲低空载组(sh-NC组)、WDHD1敲低组(sh-WDHD1组)。对照组不做处理,sh-NC组、sh-WDHD1组分别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sh-WDHD1 RNA慢病毒。转染成功后,检测各组HK-1细胞和HONE-1细胞增殖活性、铜含量、铜死亡相关基因m 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将sh-WDHD1组的HK-1细胞和HONE-1细胞分为sh-WDHD1对照组、sh-WDHD1/DMSO组、sh-WDHD1/ATTM组,分别使用完全培养基、含DMSO的完全培养基、含铜螯合剂ATTM的完全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检测细胞铜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和sh-NC组相比,sh-WDHD1组HONE-1细胞在24 h、48 h的增殖活力下降,HK-1细胞在48 h的增殖活力下降(P<0.05)。(2)在HONE-1细胞和HK-1细胞中,与对照组及sh-NC组相比,sh-WDHD1组的细胞铜含量增加,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MTF1)的mRNA表达水平、硫辛酸合成酶(LIA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高,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A(VEGFA)的mRNA表达水平、肿瘤蛋白p53(TP5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3)与sh-WDHD1对照组及sh-WDHD1/DMSO组相比,sh-WDHD1/ATTM组HONE-1细胞和HK-1细胞的铜含量下降,HONE-1细胞在48 h的增殖活力增强,HK-1细胞在24 h、48 h的增殖活力增强(P<0.05)。结论敲低WDHD1可降低鼻咽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细胞内铜含量蓄积,上调铜死亡促进因子LIAS、MTF1的表达,下调铜转运关键因子VEGFA及铜代谢关键因子TP53的表达。TP53和LIAS可能在WDHD1影响鼻咽癌细胞的铜蓄积和铜死亡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铜死亡 敲低WD重复序列和HMG框DNA结合蛋白1 硫辛酸合成酶 肿瘤蛋白p53
下载PDF
UbcH7及53BP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9
作者 黄立勇 窦广健 吴佳明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泛素交联酶L3(UbcH7)和p53结合蛋白1(53B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UbcH7及53BP1基...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泛素交联酶L3(UbcH7)和p53结合蛋白1(53B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UbcH7及53BP1基因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UbcH7及53BP1基因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和Spearman法分析结直肠肿瘤组织UbcH7、53BP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结直肠肿瘤组织UbcH7和53BP1基因mRNA表达在3年生存期中的预测效能。Kaplan-Meier法分析结直肠肿瘤组织UbcH7和53BP1基因蛋白表达与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肿瘤组织中UbcH7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3BP1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阳性率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结直肠肿瘤组织中UbcH7和53BP1基因mRNA表达、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626、-0.795,均P<0.05)。Ⅲ+Ⅳ期、N1+N2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UbcH7蛋白表达阳性率、53BP1蛋白表达阴性率均高于Ⅰ+Ⅱ期、N0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均P <0.05)。UbcH7基因mRNA预测3年生存期的截断值为1.17,敏感度为0.789,特异度为0.824,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53BP1基因mRNA预测3年生存期的截断值为0.73,敏感度为0.815,特异度为0.791,AUC为0.804。UbcH7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53BP1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 <0.05)。结论 结直肠肿瘤组织中UbcH7表达水平升高,53BP1表达水平降低。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3年生存率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泛素交联酶L3 p53结合蛋白1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凋亡相关蛋白p53表达变化及电针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朱青春 崔国红 +5 位作者 邵水金 田金鑫 韩小晶 张黎声 陆萍萍 国海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9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海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凋亡相关蛋白p5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电针组取"百会"和"涌泉"进行电针治疗...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海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凋亡相关蛋白p5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电针组取"百会"和"涌泉"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尼氏染色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组织形态的变化并计数尼氏体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CA1区尼氏体阳性的细胞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1),电针组锥体细胞和尼氏体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中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5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5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对抗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改善AD海马组织形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阿尔茨海默病 凋亡 自噬 Beclin-1蛋白 p53蛋白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