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钢丝帘线的开发与性能探讨
1
作者 姚海东 杨叶 《轮胎工业》 CAS 2024年第6期362-366,共5页
开发1×1钢丝帘线,并研究其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校直器校直和加捻反扭两种工艺均可以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1×1钢丝帘线,校直器校直的钢丝帘线残余扭转更稳定,而加捻反扭的钢丝帘线直线性更好;在材料确定的情况下,1×1钢丝帘... 开发1×1钢丝帘线,并研究其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校直器校直和加捻反扭两种工艺均可以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1×1钢丝帘线,校直器校直的钢丝帘线残余扭转更稳定,而加捻反扭的钢丝帘线直线性更好;在材料确定的情况下,1×1钢丝帘线的弯曲刚度和低负荷伸长率主要与直径相关,而与强度关系不大;在1500 MPa试验压力下,1×0.30ST钢丝帘线的亨特疲劳性能比2×0.30ST钢丝帘线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钢丝帘线 轮胎 带束层 弯曲刚度 低负荷伸长率
下载PDF
高质量二氧化钛(110)-(1×1)表面的原位氧化法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仲平 刘小青 +2 位作者 宋新 凌杰 王立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57,共6页
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研究了原位氧化对二氧化钛(110)-1×2表面的影响,清楚观察到1×2结构随着氧化处理逐步被氧化为1×1结构,且在过量氧化条件下,在1×1结构上又重新形成1×2结构。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通过对... 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研究了原位氧化对二氧化钛(110)-1×2表面的影响,清楚观察到1×2结构随着氧化处理逐步被氧化为1×1结构,且在过量氧化条件下,在1×1结构上又重新形成1×2结构。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通过对二氧化钛(110)-(1×2)表面氧化处理,可以制备出大面积、无氧空位的高质量二氧化钛(110)-(1×1)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氧化 二氧化钛(110) 1×1结构 2结构
下载PDF
水对甲醇在Rutile-TiO_2(110)-(1×1)表面光催化解离的影响(英文)
3
作者 徐晨彪 杨文绍 +3 位作者 郭庆 戴东旭 陈茂笃 杨学明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6-422,共7页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方法研究了甲醇分子吸附在真空退火后的二氧化钛(110)表面的光催化过程,对比分析了单独吸附甲醇分子以及甲醇分子与水分子共吸附情况下的光催化解离过程.结果表明,在二氧化钛(110)表面吸附的甲醇分子对共吸附水分子的...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方法研究了甲醇分子吸附在真空退火后的二氧化钛(110)表面的光催化过程,对比分析了单独吸附甲醇分子以及甲醇分子与水分子共吸附情况下的光催化解离过程.结果表明,在二氧化钛(110)表面吸附的甲醇分子对共吸附水分子的光催化解离过程并没有直接的帮助作用.共吸附状态下的水分子也同样没有影响到甲醇的光致解离过程,但是水分子的存在抑制了甲醇光解产物甲醛的光致脱附过程,同时促进了甲酸甲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金红石二氧化钛(110)-(1 × 1)表面 光催化 程序升温脱附 甲醛 RUTILE TiO2(110)-(1×1)
下载PDF
GSM系统1×1和1×3频率复用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晓军 胡勇 肖群力 《移动通信》 2003年第04B期39-43,共5页
本文主要对GSM系统1×1和1×3频率复用方式的工作原理和规划原则进行了探讨分析,列举了应用实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1×1和1×3频率复用方式推广应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GSM 1×1频率复用 3频率复用 工作原理 跳频 动态功率控制 规划原则 指标分析 移动通信网络
下载PDF
1×1跳频与1×3跳频分析
5
作者 黄琼华 罗勇成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3-48,共6页
本文中的实际案例是作者在Z地一次全网的跳频整改工作,从实际案例出发,探讨了1×1跳频与1×3跳频的优缺点,从自身网络的特性出发,选择了1×1的跳频方式,同时提出了现实网络中我们真正需要关心的东西。
关键词 跳频 1×1 3 GSM 射频 腔体合成器
下载PDF
Effect of Elastane 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1×1 Knit Rib Fabrics
6
作者 MOHAMMAD Abu Nasir Rakib LI Wei +1 位作者 SYED Rashedul Islam MD Obaidul Islam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0年第3期207-210,共4页
Because of wearing and washing the knit rib fabrics are highly vulnerable to lose their dimensional stability.The work investigate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1×1 knit rib fabrics with or without elastane.The fab... Because of wearing and washing the knit rib fabrics are highly vulnerable to lose their dimensional stability.The work investigate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1×1 knit rib fabrics with or without elastane.The fabrics made from 100%cotton yar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fabrics made from cotton/elastane(95%/5%)blended yarns by Lisky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Pilling,shrinkage,spirality,and bursting strength were tested by the ICI pilling test box,Wascator,and TruBurst machine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 of elastane on fabric properties.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elastane has a noteworthy impact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1×1 knit rib fabrics which can make the fabrics more durable and dimensionally stable in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 knit rib fabrics elastane COTTON PILLING spirality bursting strength shrinkage test
下载PDF
福1×1井充氮气钻井施工方案
7
作者 闻伟峰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1年第15期138-139,共2页
为实现对福1×1井含油气情况的准确评价,可以有效应用充氮气钻井施工技术。在本次福1×1井充氮气钻井施工中,探讨其准备工作、设备安装调试技术以及作业程序等等,以能够实现对福1×1井钻井安全的有效保障,以此实现对储层污... 为实现对福1×1井含油气情况的准确评价,可以有效应用充氮气钻井施工技术。在本次福1×1井充氮气钻井施工中,探讨其准备工作、设备安装调试技术以及作业程序等等,以能够实现对福1×1井钻井安全的有效保障,以此实现对储层污染实现有效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 充氮气钻井 施工方案
下载PDF
Photoinduced Decomposition of Formaldehyde on Rutile TiO2(100)-(1×1)
8
作者 Xiao Chen Fang-liang Li +2 位作者 Qing Guo Dong-xu Dai Xue-ming Yanga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547-554,615,共9页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photoinduced decomposition of formaldehyde (CH2O) on a rutile TiO2(100)-(1×1) surface at 355 nrn using ternperature-prograrnrned desorption. Products, formate (HCOO), methyl radic...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photoinduced decomposition of formaldehyde (CH2O) on a rutile TiO2(100)-(1×1) surface at 355 nrn using ternperature-prograrnrned desorption. Products, formate (HCOO), methyl radical (CH3.), ethylene (C2H4), and methanol (CH3OH) have been detected. The initial step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CH2O on the futile TiO2(100)-(1×1) surface is the formation of a dioxyrnethylene intermediate in which the carbonyl O atom of CH2O is bound to a Ti atom at the five-fold-coordinated Ti4+ (Tisc) site and its carbonyl C atom bound to a nearby bridge-bonded oxygen (Oh) atom, respectively. During 355 nrn irradiation, the dioxymethylene intermediate can transfer an H atom to the Ob atom, thus forming HCOO directly, 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main reaction channel. In addition, the dioxyrnethylene intermediate can also transfer methylene to the Ob row and break the C-O bond, thus leaving the original carbonyl O atom at the Tisc site. After the transfer of methylene, several pathways to products are available. Thus, we have found that Ob atoms are intimately involved in the photoinduced decomposition of CH2O on the futile TiO2 (100)-(1× 1)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tile TiO2 100)- 1 ×x 1 FORMALDEHYDE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Photoinduced decomposition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SDF-1/NELL-1双基因转染ADSCs复合Nano-n HA支架对犬下颌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郭延伟 张广德 杨世茂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构建腺病毒介导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尼尔样-1型分子(Nell-like molecule-l,Nell-1)双基因转染犬ADSCs复合Nano-n HA支架,观察其对犬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构建携SDF-1及NELL-1目的... 目的:构建腺病毒介导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尼尔样-1型分子(Nell-like molecule-l,Nell-1)双基因转染犬ADSCs复合Nano-n HA支架,观察其对犬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构建携SDF-1及NELL-1目的基因片段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分组转染犬ADSCs后行体外成骨分化诱导,ELISA法检测目的基因转染ADSCs后结合支架体内外生长各期目的蛋白表达。20只比格犬随机分为5组,A组为空白组(无支架置入),B组为单纯支架组,C组为SDF-1/Nano-n HA组,D组为Nell-1/Nano-n HA组,E组为SDF-1/Nell-1/Nano-n HA组。CM-Dil细胞标记后构建ADSCs-Nano-n HA支架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制备犬双侧下颌骨缺损模型,将不同细胞支架复合体分组植入下颌骨缺损区。术后第4、8、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CT、扫描电镜、细胞示踪实验及组织学检测,比较各组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DSCs传代培养及成骨诱导分化状态良好,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DF-1、Nell-1及SDF-1/Nell-1重组腺病毒均能稳定转染ADSCs,各组目的蛋白表达体内外实验表达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大体观察及X线、CT扫描、ECM检测发现转染组骨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优于未转染组,且共转染组成骨速度及质量优于其他各组。组织学染色可见转染组新骨形成及血管生成情况均优于未转染组,且共转染组新生骨小梁面积及骨成熟度均优于其他各组。结论:SDF-1、Nell-1均可转染ADSCs并可稳定表达,目的基因转染ADSCs复合Nano-n HA支架后可显著促进下颌骨缺损的成骨修复,为组织工程修复成骨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尼尔样-1型分子 脂肪干细胞 下颌骨缺损 成骨
下载PDF
血清CHI3L1、SDC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关系及对骨质疏松的预测效能
10
作者 周佳敏 骆超 +5 位作者 安丽珺 杨宁 张静 张园 荀佳麟 王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关系及对骨质疏松的预测效能。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41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骨密度差异分为骨量正常组(n=1... 目的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关系及对骨质疏松的预测效能。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41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骨密度差异分为骨量正常组(n=151)、骨量减少组(n=138)、骨质疏松组(n=12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HI3L1、SDC1水平,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1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骨钙素(OC)、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CHI3L1、SDC1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HI3L1、SDC1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CHI3L1、25-(OH)D、P1NP、骨钙素水平低于骨量减少组,骨量减少组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SDC1、CTX水平高于骨量减少组,骨量减少组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HI3L1与25-(OH)D、P1NP、OC呈正相关(P<0.05),与CTX呈负相关(P<0.05);血清SDC1与25-(OH)D、P1NP、OC呈负相关(P<0.05),与CTX呈正相关(P<0.05)。血清CHI3L1、SDC1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1、0.772、0.9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长、HbA1c增高、OC高表达、CHI3L1>4.16 ng/mL、SDC1≥50.94 ng/mL均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CHI3L1低表达、SDC1高表达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异常有关,二者有望作为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多配体蛋白聚糖1 骨代谢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软骨和软骨下骨稳态中的作用
11
作者 梁智锋 杨英才 +2 位作者 程千纲 贾永兴 王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422-5433,共12页
背景: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软骨退变和软骨下骨异常骨重塑为特征的退行性病变。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靶向调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CXC趋化因子受体4型和CXC趋化因子受体7型组成... 背景: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软骨退变和软骨下骨异常骨重塑为特征的退行性病变。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靶向调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CXC趋化因子受体4型和CXC趋化因子受体7型组成的信号通路是预防和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新方法。目的:综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参与调控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作用,以及这些细胞相互作用,探究导致软骨退变、软骨下骨异常骨重塑而加速骨性关节炎病理进展的机制,以期为骨性关节炎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软骨,软骨细胞,软骨下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CXC趋化因子受体4型,CXC趋化因子受体7型”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以“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CXCL12,cartilage,chondrocyte,subchondral bone,mesenchymal stem cells,osteoblasts,osteoclasts,CXCR4,CXCR7”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月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77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调控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迁移、增殖、分化和死亡,在维持软骨和软骨下骨稳态以及促进或抑制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软骨下骨异常骨重塑等病理过程中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靶向调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型/CXC趋化因子受体7型信号通路有望成为今后防治骨性关节炎研究的重点。②由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亚型在组织之间表达量的差异,目前以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研究最为广泛,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β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γ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探索影响干细胞生物学行为、在调控软骨和软骨下骨稳态中的作用,与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尚不清楚。③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能够有效促进干细胞归巢至软骨损伤部位,并诱导其增殖、存活及成软骨分化和应用负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生物支架来改善软骨修复质量已成为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然而,已有研究表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肥大型软骨细胞分化,而新生软骨细胞肥大表型会造成软骨内骨形成,软骨细胞凋亡,整个组织发生血管化和骨化,影响最终软骨修复的质量;另外,不同支架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组合在修复部分软骨损伤和全层软骨损伤时,再生组织不都是理想的透明软骨组织。因而,未来深入探寻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干细胞生物学效应中的潜在机制以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支架组合在修复不同软骨缺损的最佳组合方式将有助于提升软骨修复质量。④目前有关CXC趋化因子受体4型拮抗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MD3100,T140和TN14003,且绝大部分处于基础实验阶段,有待临床转化。针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型/CXC趋化因子受体7型信号通路开发的治疗药物、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仍需大量的生物学和临床试验加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趋化因子受体 SDF-1 CXCL12 软骨细胞 软骨下骨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脓毒症休克患儿血清LRG1、sTREM-1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王宇艳 王书华 孙文武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2期262-267,共6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SK)患儿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32例SK患儿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SK)患儿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32例SK患儿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132例脓毒症非休克患儿为对照组,并根据住院28 d后生存情况将SK患儿分为生存组和病死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两组入院时血清sTREM-1、LRG1水平和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分析观察组患儿血清sTREM-1、LRG1水平及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比较观察组不同预后患儿入院时、入院7 d后、入院14 d后血清sTREM-1、LRG1水平及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血清sTREM-1、LRG1水平及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与SK患儿预后的交互作用。结果观察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入院时观察组血清sTREM-1、LRG1水平及CD8^(+)T细胞百分比较高(P<0.05),CD3^(+)、CD4^(+)T细胞百分比较低(P<0.05)。观察组患儿入院时sTREM-1、LRG1水平及CD8^(+)T细胞百分比与PCT水平、CRP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CD3^(+)、CD4^(+)T细胞百分比与PCT水平、CRP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132例SK患儿住院28 d后生存86例(生存组),病死46例(病死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期间sTREM-1、LRG1水平及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生存组和病死组入院7 d后、入院14 d后sTREM-1、LRG1水平及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 d后血清sTREM-1>569.35 pg/mL、LRG1>754.83μg/mL、CD8^(+)T细胞百分比>39.25%的SK患儿住院28 d后病死的风险是sTREM-1≤569.35 pg/mL、LRG1≤754.83μg/mL、CD8^(+)T细胞百分比≤39.25%的SK患儿的数倍(RR=1.929、2.494、2.653,P<0.05);入院14 d后血清sTREM-1>523.61 pg/mL、LRG1>748.64μg/mL、CD8^(+)T细胞百分比>39.06%的SK患儿住院28 d后病死的风险是sTREM-1≤523.61 pg/mL、LRG1≤748.64μg/mL、CD8^(+)T细胞百分比≤39.06%的SK患儿的数倍(RR=2.822、3.426、3.980,P<0.05)。结论血清sTREM-1、LRG1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SK患儿患病及预后有关,可为SK的早期辅助诊断、治疗方案制订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淋巴细胞亚群 预后
下载PDF
PD-1、PD-L1、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邢雪萍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EC)患者的诊断与预后评价,考虑应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错配修复(MMR)蛋白的价值。方法研究样本共计62例,均选取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EC患者,对...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EC)患者的诊断与预后评价,考虑应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错配修复(MMR)蛋白的价值。方法研究样本共计62例,均选取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EC患者,对其子宫内膜组织开展免疫组化检测,分析PD-1、PD-L1、MMR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时探讨PD-1、PD-L1、MMR蛋白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情况。结果62例EC患者中,PD-1的阳性表达率为62.90%(39/62)、PD-L1的阳性表达率为66.13%(41/62)、MMR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9.35%(43/62)。表达情况方面,PD-1在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子宫肌层浸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在病理学不同类型、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子宫肌层浸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R蛋白在细胞分化程度、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以及子宫肌层浸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1在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子宫肌层浸润方面呈现出正相关;PD-L1在病理学类型、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子宫肌层浸润方面呈现出正相关;MMR蛋白在细胞分化程度、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以及子宫肌层浸润方面呈现出正相关(P<0.05)。结论EC患者的诊断与预后评价方面,考虑应用PD-1、PD-L1、MMR蛋白的价值较为理想,三者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错配修复蛋白 病理特征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IFITM1、LRG1检测对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14
作者 齐丽 吴堡 +1 位作者 陈巍 姜家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34-136,共3页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FITM1)、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检测对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疑似子宫肌瘤患者98例,根据病理活检结果或其他诊断方式将患者...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FITM1)、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检测对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疑似子宫肌瘤患者98例,根据病理活检结果或其他诊断方式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均进行M RI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ITM1、LRG17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IFITM1、LRG1对子宫肌瘤的临界诊断点;四格表分析M RI联合血清IFITM1、 LRG1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病理结果和影像学等诊断确诊阳性63例,阴性35例。阳性组血清IFITM1、LRG1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血清IFITM1诊断子宫肌瘤的AUC为0.889,血清LRG1诊断子宫肌瘤的AUC为0.873,二者联合诊断子宫肌瘤的AUC为0.946。MRI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准确度为89.80%,灵敏度为93.65%,特异度为82.86%;IFITM1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准确度为82.65%,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71.43%;LR61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准确度为82.65%,灵敏度为87.30%,特异度为74.29%;三者联合检测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准确度为9 2.86%,灵敏度为95.24%,特异度为88.57%。结论IFITM1、LRG1在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MRI联合血清IFITM1、LR61检测能提高对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 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1 子宫肌瘤 诊断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敲除影响小鼠肺脏免疫细胞组成平衡并加重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静 史佳 +2 位作者 关鑫 戈立秀 余剑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6-302,共7页
目的 评价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缺失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脏免疫细胞组成及炎症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6野生型(WT)小鼠和同背景HO-1条件敲除(HO-1^(-/-))小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WT对照组、 LPS处理的WT组... 目的 评价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缺失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脏免疫细胞组成及炎症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6野生型(WT)小鼠和同背景HO-1条件敲除(HO-1^(-/-))小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WT对照组、 LPS处理的WT组、 HO-1^(-/-)对照组和LPS处理的HO-1^(-/-)组。LPS处理的WT组和LPS处理的HO-1^(-/-)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LPS(15 mg/kg)建立ALI模型,WT对照组和HO-1^(-/-)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12 h后,处死小鼠并收集各组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PCR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IL-6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CD45^(+)CD11b^(+)Ly6G^(+)Ly6C^(-))、总单核细胞(CD45^(+)CD11b^(+)Ly6C^(hi))、促炎性单核细胞亚群(CD45^(+)CD11b^(+)Ly6C^(hi)CCR2^(hi))、总巨噬细胞(CD45^(+)CD11b^(+)F4/80^(+))、 M1巨噬细胞亚群(CD45^(+)CD11b^(+)F4/80^(+)CD86^(+))、 M2巨噬细胞亚群(CD45^(+)CD11b^(+)F4/80^(+)CD206^(+))、总T细胞(CD45^(+)CD3^(+))、 CD3^(+)CD4^(+)T细胞亚群、 CD3^(+)CD8^(+) T细胞亚群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 CD45^(+)CD11b^(+)Gr1^(+))百分比。结果 与相应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的WT和HO-1^(-/-)小鼠,肺组织炎症损伤加重;TNF-α、 IL-1β和IL-6 mRNA水平增加;中性粒细胞、总单核细胞、促炎性单核细胞亚群、 MDSC和总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增加;CD3^(+)、 CD3^(+)CD4^(+)和CD3^(+)CD8^(+) 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静息状态下,与WT对照组小鼠相比,HO-1^(-/-)对照组小鼠肺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促炎性单核细胞比例增加;CD3^(+)和CD3^(+)CD8^(+) T细胞比例降低。与LPS处理的WT小鼠相比,LPS处理的HO-1^(-/-)小鼠肺组织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更高,总单核细胞、促炎性单核细胞亚群、 M1巨噬细胞和M1/M2比值显著增加;CD3^(+)CD8^(+) T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结论 HO-1的缺失影响ALI小鼠肺脏免疫系统功能,加重LPS刺激后的炎症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急性肺损伤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华英 崔娅晖 +1 位作者 郑连红 王琮民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9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1(ET-1)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按随机数...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1(ET-1)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均治疗14 d。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血清MCP-1、ET-1、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2.86%比14.29%,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内皮功能,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依达拉奉右莰醇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内皮素-1 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SDF-1、HO-1及MDA水平变化及与IL-6、TNF-α、CRP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玉杰 王敏 +3 位作者 刘钰凤 刘学晶 钟胜楠 李莹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539-542,552,共5页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及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31...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及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31例DR患者为DR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非DR组。比较两组SDF-1、HO-1、MDA水平;比较两组IL-6、TNF-α、CRP水平;比较不同分期DR患者SDF-1、HO-1、MDA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R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DR组患者SDF-1、HO-1、MDA水平与IL-6、TNF-α、CRP的相关性。结果 DR组SDF-1、HO-1水平比非DR组低,MDA水平比非D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IL-6、TNF-α、CRP水平均比非D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F-1、HO-1水平:Ⅰ~Ⅱ期>Ⅲ~Ⅳ期>Ⅴ~Ⅵ期,MDA水平:Ⅰ~Ⅱ期<Ⅲ~Ⅳ期<Ⅴ~Ⅵ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为女、BMI≥24 km/m2、合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IL-6>1.17 mg/mL、TNF-α>30 ng/L、CRP>10 ng/mL、SDF-1>2 ng/mL、HO-1<125 ng/mL、MDA>4.06μmol/mL均是影响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与SDF-1、HO-1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且均为中度相关(P<0.05)。结论 SDF-1、HO-1、MDA、IL-6、CRP、TNF-α水平与DR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可为进一步探讨DR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SDF-1 HO-1 MDA IL-6 CRP TNF-α
下载PDF
山姜素调节VEGF/SphK1/S1P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锟 王智 王柯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80-485,共6页
目的探讨山姜素(APT)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VEGF/SphK1/S1P)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Videman法构建KOA大鼠模型,将9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山... 目的探讨山姜素(APT)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VEGF/SphK1/S1P)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Videman法构建KOA大鼠模型,将9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山姜素低剂量组(L-APT组)、山姜素高剂量组(H-APT组)、山姜素高剂量组+慢病毒阴性对照组(APT+NC组)、山姜素高剂量组+过表达SphK1慢病毒组(APT+SphK1组),每组15只。HE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软骨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TUNEL检测软骨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磷酸化VEGFR2(p-VEGFR2)、SphK1、S1P蛋白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大鼠出现病理损伤,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MMP-13、VEGF阳性表达、CD31阳性表达和p-VEGFR2、SphK1、S1P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Model组比较,L-APT组、H-APT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MMP-13、VEGF阳性表达、CD31阳性表达和pVEGFR2、SphK1、S1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APT+NC组比较,APT+SphK1组软骨组织病理损伤加重,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MMP-13、VEGF阳性表达、CD31阳性表达和p-VEGFR2、SphK1、S1P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APT通过抑制VEGF/SphK1/S1P信号通路抑制KOA大鼠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山姜素 鞘氨醇激酶1 1磷酸鞘氨醇
下载PDF
1-甲基环丙烯结合水杨酸处理维持百香果甲基环丙烯结合水杨酸处理维持百香果果实贮藏品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秀群 谢国芳 +1 位作者 袁孟孟 娄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0期52-58,共7页
为延长百香果的贮藏期并保持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对比研究2 mmol/L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1 mmol/L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1-MCP结合SA处理对紫色百香果果实采后贮藏期间品质、活性氧、抗氧化酶指标的影响。百... 为延长百香果的贮藏期并保持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对比研究2 mmol/L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1 mmol/L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1-MCP结合SA处理对紫色百香果果实采后贮藏期间品质、活性氧、抗氧化酶指标的影响。百香果果实经SA、1-MCP和1-MCP结合SA处理后,一定程度抑制乙烯的释放和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活性,促进几丁质酶(chitinase,CHI)和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GLU)的活性,增强抗氧化和抗病性作用,降低腐烂率。但因SA可以增强呼吸,故导致凹陷和失重,加快总酸流失;1-MCP抑制呼吸作用,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有利于控制失重和凹陷,但其对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影响不利于控制衰老。1-MCP结合SA对POD活性,CHI活性以及GLU活性的正向影响强于单独使用1-MCP或SA处理。因此,1-MCP结合SA通过提高百香果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和抗病能力,降低百香果果实的凹陷、失重和腐烂率,且可有效避免单独使用1-MCP或SA处理的不良作用,协同维持百香果果实采后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1-甲基环丙烯(1-MCP) 水杨酸(SA) 维持 贮藏
下载PDF
铁抑素-1对糖尿病中晚期小鼠肝肾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欢 朱铭星 +3 位作者 吴止境 陈伟文 郑燕芳 黄鸣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856,共9页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并发症多的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占比较大。目前研究表明,T2DM伴随着肝、肾等脏器损伤引起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铁死亡通过芬顿反应产生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并发症多的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占比较大。目前研究表明,T2DM伴随着肝、肾等脏器损伤引起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铁死亡通过芬顿反应产生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ROS累积会激活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从而引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升高,铁死亡抑制剂——铁抑素-1(ferrostatin-1,Fer-1)具有强抗氧化能力,所以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探讨Fer-1对糖尿病中晚期小鼠肝、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实验以21~22周龄db/db小鼠作为糖尿病中晚期模型,铁死亡抑制剂Fer-1为干预药物。db/m小鼠为空白对照组,连续4周测量体重、血糖,实验中还对各组小鼠进食量、饮水量进行记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测定肝肾组织中ROS、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活性以及尿蛋白含量,并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处理肝、肾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病理学形态,再通过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肝、肾组织中HIF-1α、VEGF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蛋白质水平。在db/db组小鼠中发现,Fer-1(1 mg·kg^(-1),ig)可明显减少进食量和饮水量,降低小鼠血清中的ALT、AST水平、肝肾组织中ROS生成量以及尿蛋白水平,显著升高GSH活性,显著改善了肝、肾的病理组织状况,并且明显抑制肝肾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质指标、提高GPX4蛋白水平。Fer-1虽不能改变糖尿病小鼠的体重和降低血糖,但能对糖尿病中晚期小鼠的肝、肾组织发挥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IF-1α/VEGF和GPX4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抑素-1 糖尿病肝肾损伤 铁死亡 DB/DB小鼠 HIF-1α/VEGF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