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籽糖月桂酸单酯的分离及性质分析
1
作者 逯与运 晏日安 +1 位作者 马祥 汪勇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57-1861,共5页
研究了超声波处理条件下二甲基亚砜中无水碳酸钾催化棉籽糖和月桂酸甲酯的酯交换反应,得到了酯化位置不同的两种棉籽糖月桂酸单酯。薄层层析(TLC)分离棉籽糖月桂酸酯的理想条件为:点样量4μL,以氯仿/甲醇/冰乙酸(V/V/V,75:25:4)展开10 m... 研究了超声波处理条件下二甲基亚砜中无水碳酸钾催化棉籽糖和月桂酸甲酯的酯交换反应,得到了酯化位置不同的两种棉籽糖月桂酸单酯。薄层层析(TLC)分离棉籽糖月桂酸酯的理想条件为:点样量4μL,以氯仿/甲醇/冰乙酸(V/V/V,75:25:4)展开10 min,用10%磷钼酸乙醇溶液均匀喷雾后在105℃显色10 min。硅胶柱层析分离棉籽糖酯的理想条件为:1 g样品溶于3 mL的洗脱剂,过15mm×700 mm硅胶(200-300目),流动相为TLC展开剂配比,流速为1 mL/min,10 min收集一份洗脱液。对纯化后的组分采用高效液相(HPLC),红外光谱(IR),质谱(MS),及核磁共振(1H-NMR、13C-NMR)进行了结构鉴定和表征,确定两单酯组分分别为1"-棉籽糖月桂酸酯和6"-棉籽糖月桂酸酯。同时测定并比较了两种单酯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单酯具有相似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硅胶柱层析 1”-棉籽糖月桂酸酯 6”-棉籽月桂酸
下载PDF
无溶剂体系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1(2)-丙二醇月桂酸单酯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伟 张凯 +3 位作者 李宏永 陈华勇 王永华 杨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4-47,共4页
在无溶剂体系中,以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 435催化1,2-丙二醇和月桂酸合成1(2)-丙二醇月桂酸单酯,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月桂酸和1,2-丙二醇摩尔比1∶1,温度60℃,摇床转速150 r/min,加酶量2%(以底物总质量计),反应时... 在无溶剂体系中,以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 435催化1,2-丙二醇和月桂酸合成1(2)-丙二醇月桂酸单酯,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月桂酸和1,2-丙二醇摩尔比1∶1,温度60℃,摇床转速150 r/min,加酶量2%(以底物总质量计),反应时间8 h。在最优反应条件下,体系反应酯化率达到91.89%,1(2)-丙二醇月桂酸单酯纯度达到79.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溶剂体系 脂肪酶 1 2-丙二醇 月桂酸 1(2)-丙二醇月桂酸
下载PDF
甘糖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周玮琰 王洪亚 +1 位作者 杜秀娟 董卫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444-1448,共5页
目的:探讨甘糖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为将甘糖酯应用于临床上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 目的:探讨甘糖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为将甘糖酯应用于临床上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50mg/kg甘糖酯治疗组和100mg/kg甘糖酯治疗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甘糖酯治疗组的给药方法为甘糖酯溶液灌胃,持续12wk。给药12wk后处死各组大鼠并分离视网膜,取房水、血清,用ELISA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房水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蛋白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给药12wk后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甘糖酯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没有影响;ELISA检测表明,糖尿病组大鼠血清与视网膜中的TNF-α和IL-1β含量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糖酯干预后血清及视网膜中TNF-α和IL-1β显著降低,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甘糖酯浓度越高,降低越明显。但是甘糖酯干预组房水中TNF-α和IL-1β蛋白的产生无明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正常对照组视网膜中几乎不表达TNF-α蛋白,糖尿病组TNF-α蛋白呈高表达状态,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及色素上皮层;50mg/kg甘糖酯干预组TNF-α弱表达,100mg/kg甘糖酯干预组TNF-α几乎不表达。而在正常对照组视网膜中IL-1β在外核层微量表达,糖尿病组IL-1β在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及色素上皮层高表达;50mg/kg甘糖酯干预组及100mg/kg甘糖酯干预组IL-1β呈低表达。结论:甘糖酯能抑制大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产生,提示其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着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非均相磺化反应体系制备(1→3)-β-D-葡聚糖硫酸酯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亚军 姚善泾 郑裕国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0,共4页
考察硫酸和正丙醇组成的非均相磺化反应体系制备(1→3)β--D-葡聚糖硫酸酯的可行性,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扫描电镜等技术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1→3β)--D-葡聚糖硫酸酯完全溶于水,质量收率约37.4%,经... 考察硫酸和正丙醇组成的非均相磺化反应体系制备(1→3)β--D-葡聚糖硫酸酯的可行性,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扫描电镜等技术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1→3β)--D-葡聚糖硫酸酯完全溶于水,质量收率约37.4%,经验式为(C6H10O5)25.9SO3.7H2O,红外谱图在1 240 cm-1、810 cm-1存在特征吸收带,1H NMR分析也支持产物为(1→3)-β-D-葡聚糖硫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硫酸 非均相反应 磺化 硫酸 正丙醇
下载PDF
甘糖酯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中MCP-1表达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高焱 于文功 +3 位作者 韩峰 路新枝 宫倩红 管华诗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82-585,共4页
目的 探讨甘糖酯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甘糖酯或甘糖酯辅以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抑制剂diethyldithiocarbamate(DDC)治疗高脂血症大鼠 3周 ,测定SOD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 目的 探讨甘糖酯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甘糖酯或甘糖酯辅以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抑制剂diethyldithiocarbamate(DDC)治疗高脂血症大鼠 3周 ,测定SOD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的浓度变化及主动脉中MCP 1mRNA的表达。结果 甘糖酯治疗后MCP 1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 ,呈剂量依赖性关系 ;并升高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 ;而在DDC作用下SOD活性被抑制 ,使MDA含量又升高 ,但是MCP 1mRNA水平不受影响 ,仍处于降低状态。结论 甘糖酯抑制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中MCP 1mRNA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丙二醛 高脂血症
下载PDF
ACE2/Ang(1-7)/Mas通路在奥美沙坦酯对高糖环境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效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姚浩 熊龙根 +2 位作者 黄姿 钟俊彦 卢子煜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242-2245,共4页
目的研究奥美沙坦酯对高糖环境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的影响,并探讨ACE2/Ang(1-7)/Mas通路在该效应中的作用。方法离体培养大鼠原代胸主动脉VSMCs,分为正常糖组(NG组)、甘露醇对照组(Man组)、高糖组(HG组)、奥美... 目的研究奥美沙坦酯对高糖环境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的影响,并探讨ACE2/Ang(1-7)/Mas通路在该效应中的作用。方法离体培养大鼠原代胸主动脉VSMCs,分为正常糖组(NG组)、甘露醇对照组(Man组)、高糖组(HG组)、奥美沙坦酯组(Olm组)、A779组共5组处理细胞。NG组:5.5 mmol/L D-葡萄糖;Man组:5.5 mmol/L D-葡萄糖培养基中补充19.5 mmol/L甘露醇;HG组:5.5 mmol/L D-葡萄糖培养基补充19.5 mmol/L D-葡萄糖;Olm组:HG组培养基中加入1×10^(-4)mmol/L奥美沙坦酯;A779组:1×10^(-5)mmol/L A779预处理细胞30 min后,HG组培养基中加入1×10^(-4)mmol/L奥美沙坦酯和1×10^(-5)mmol/L A779。MTT法检测不同处理因素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ACE2、Mas表达。结果与NG组相比,HG组表现出高增殖、高迁移,Man组与N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m组可改善高糖所致病理改变,A779预处理后奥美沙坦酯的治疗作用减弱。Western blot显示高糖环境下VSMCs中ACE2、Mas表达均下调,而Olm组可上调ACE2、Mas的表达。结论奥美沙坦酯可抑制高糖环境VSMCs的增殖、迁移,该效应可能通过调节ACE2/Ang(1-7)/Mas通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奥美沙坦 ACE2/Ang(1-7)/Mas通路
下载PDF
1-膦酸二乙酯-D-核糖的端头异构体的合成
7
作者 陈娟 Gregory Linn +1 位作者 王晓磊 闻建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以D-核糖为起始原料,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保护羟基,通过W adsworth-Emmons反应合成1-膦酸二乙酯-D-核糖的α、β端头异构体,以达到优化其合成分离方法的目的。方法A用2,3-O-异丙叉基-5-O-三甲基乙酰基-D-呋喃核糖与四乙基亚甲基二膦酸酯(TE... 以D-核糖为起始原料,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保护羟基,通过W adsworth-Emmons反应合成1-膦酸二乙酯-D-核糖的α、β端头异构体,以达到优化其合成分离方法的目的。方法A用2,3-O-异丙叉基-5-O-三甲基乙酰基-D-呋喃核糖与四乙基亚甲基二膦酸酯(TEMDP)反应,得到2,3-O-异丙叉基-5-O-三甲基乙酰基-1-亚甲基膦酸二乙酯-D-呋喃核糖,然后用乙醇钠脱去酰基保护基。此时,分离端头异构物,总收率为81%。而后再将α、β分别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目的产品,收率分别为94%和91%。方法B则是用2,3,5-O-三苄基-D-呋喃核糖通过W adsworth-Emmons反应形成膦酯糖,分离端头异构体,总收率为70%。然后分别用Pd/C在H2氛条件下还原得目的产物,产率分别为93%和91%。产物用1HNMR表征,证明合成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磷酸 1- Wadsworth-Emmons反应 四乙基亚甲基二膦酸
下载PDF
无溶剂法开环合成1-月桂酸-3-氯丙醇酯及其条件优化
8
作者 王维曼 胡志雄 +2 位作者 张维农 齐玉堂 郭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2735-2740,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选择性合成1-月桂酸-3氯丙醇酯(即sn-1月桂酸氯丙醇酯)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方法在无溶剂体系中,以硫酸铁催化月桂酸对环氧氯丙烷进行开环反应,高选择性合成1-月桂酸-3-氯丙醇酯。产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选择性合成1-月桂酸-3氯丙醇酯(即sn-1月桂酸氯丙醇酯)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方法在无溶剂体系中,以硫酸铁催化月桂酸对环氧氯丙烷进行开环反应,高选择性合成1-月桂酸-3-氯丙醇酯。产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质谱进行表征。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反应温度50℃,催化剂硫酸铁用量为3%,反应时间为48 h)反应转化率可达75.9%,选择性高达90.0%。结论该方法为无溶剂反应体系,成本低廉,环境污染小,催化剂价廉易得,操作方便且产物选择性好,催化剂在后处理过程中极易脱除,是一种高效、绿色、方便、实用的选择性合成sn-1氯丙醇单酯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月桂酸-3-氯丙醇 合成 环氧氯丙烷
下载PDF
胰升糖素样肽-1长期作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张娟 田林红 王苑铭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3610-3612,共3页
[目的]观察胰升糖素样肽-1长期作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的方法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用高、中、低3个剂量GLP-1对2型糖尿病大鼠进行长期干预(4周),比较... [目的]观察胰升糖素样肽-1长期作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的方法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用高、中、低3个剂量GLP-1对2型糖尿病大鼠进行长期干预(4周),比较干预组与未干预组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GLP-1高剂量组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及血脂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GLP-1长期作用,可以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增加胰岛素分泌,并有效地控制体重和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升素样肽-1 2型尿病 胰岛素 甘油三 胆固醇
下载PDF
新型含糖氨基1,2,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10
作者 杨金凤 曹玲华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9-422,共4页
利用糖基异硫氰酸酯与异脲、异硫脲的亲核加成反应,设计合成了含有糖基修饰的硫脲衍生物,再用Br2氧化关环,得到了标题化合物。合成的12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结构经IR1、HNMR、MS及元素分析进行确证。
关键词 基异硫氰酸 1 2 4-噻二唑 合成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变化及甘糖酯干预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孔磊 高聆 赵家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共3页
为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s ICAM-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1( s VCAM-1)及单个核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ICAM- 1)、血小板表面颗粒膜蛋白 - 14 0 ( GMP- 14 0 )与大血管病变间的关系 ,并观察甘糖酯... 为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s ICAM-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1( s VCAM-1)及单个核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ICAM- 1)、血小板表面颗粒膜蛋白 - 14 0 ( GMP- 14 0 )与大血管病变间的关系 ,并观察甘糖酯的疗效 ,对 4 5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者用 EL ISA法测定其 s ICAM- 1及 s VCAM-1,流式细胞仪测定 ICAM- 1及 GMP- 14 0。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大血管病变组 ( 19例 )和无大血管病变组 ( 2 6例 ) ,部分患者经胰岛素或胰岛素 +甘糖酯治疗 2周后复查。结果显示 ,2型糖尿病患者 s ICAM- 1、s VCAM- 1、I-CAM- 1、GMP- 14 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中 s ICAM- 1、s VCAM- 1、ICAM- 1有大血管病变组显著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胰岛素治疗后上述粘附分子无明显变化 ,胰岛素 +甘糖酯治疗能够显著降低 s VCAM- 1、ICAM- 1、GMP-14 0 (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颗粒膜表白-140
下载PDF
月桂酸酸解棕榈硬脂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闯 赵国群 +2 位作者 李阳 张辉 冯凤琴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8-93,共6页
为制得富含月桂酸的MLM型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以月桂酸酸解棕榈硬脂合成富含1,3-二月桂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LaPLa)的MLCT。以LaPLa含量为指标,比较了固定化脂肪酶AO IM、RM IM、TL IM的催化性能,同时对反应温度、酶载量、底物... 为制得富含月桂酸的MLM型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以月桂酸酸解棕榈硬脂合成富含1,3-二月桂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LaPLa)的MLCT。以LaPLa含量为指标,比较了固定化脂肪酶AO IM、RM IM、TL IM的催化性能,同时对反应温度、酶载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对合成的MLCT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固定化脂肪酶AO IM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65℃、底物(棕榈硬脂与月桂酸)摩尔比1∶10、酶载量10%、反应时间2.5 h的条件下,LaPLa含量可达到40.59%。与棕榈硬脂相比,纯化后的MLCT酸价(KOH)(0.19 mg/g)降低,过氧化值(4.85 mmol/kg)升高,碘值(I)(37.35 g/100 g)降低,结晶起始温度(17.58℃)和熔融起始温度(23.97℃)都有所降低。该MLCT具有潜在的结构和功能优势,为开发新型MLCT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 月桂酸 棕榈硬脂 1 3-月桂酸-2-棕榈酸甘油三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对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含量和dx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鑫威 王丽丽 +3 位作者 龚一富 金思 李林 陈东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22-1828,共7页
雨生红球藻是一种能产生重要次生代谢产物———虾青素的单细胞绿藻,茉莉酸甲酯(MeJA)等诱导因子可促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以雨生红球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MeJA对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虾青素含量和dx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 雨生红球藻是一种能产生重要次生代谢产物———虾青素的单细胞绿藻,茉莉酸甲酯(MeJA)等诱导因子可促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以雨生红球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MeJA对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虾青素含量和dx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在抑制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和总虾青素产量的积累的同时,却能促进雨生红球藻单位细胞虾青素的合成能力。当MeJA浓度为800μmol/L时,单位细胞虾青素合成能力可达1.75×10-9mg,相比对照组(1.42×10-9 mg)增加23.24%。RT-PCR分析结果表明,dxs基因的表达受MeJA的诱导,800μmol/L MeJA处理条件下,dxs基因的表达水平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eJA作用下的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含量和dxs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推断dxs基因可能是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合成的一个关键酶基因,这为进一步通过代谢工程策略提高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含量提供了一个靶点,也为虾青素规模化生产和探讨虾青素积累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 茉莉酸甲 虾青素 1-脱氧-D-木酮-5-磷酸合成酶(DXS)
下载PDF
β-(1→4)乙酐-D-木聚糖甙酯的合成反应动力学与分子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璇 李和平 +3 位作者 张海燕 钱敬侠 左凯 胡英相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0-385,共6页
根据蔗渣木聚糖β-(1→4)-D-木聚糖与乙酐的酯化反应机理,研究了对甲苯磺酸(PTSA)催化β-(1→4)乙酐-D-木聚糖甙酯的合成反应动力学与分子模拟.讨论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乙酸与乙酐配比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蔗渣木聚糖β-(1→4)-D-木聚糖与乙酐的酯化反应机理,研究了对甲苯磺酸(PTSA)催化β-(1→4)乙酐-D-木聚糖甙酯的合成反应动力学与分子模拟.讨论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乙酸与乙酐配比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度显著加快;催化剂用量加大,反应速率常数逐步提高;而乙酸与乙酐配比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不明显.通过积分反应速率方程,对该反应的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计算,得到对甲苯磺酸催化β-(1→4)乙酐-D-木聚糖甙酯合成的反应级数为二级,反应表观活化能E_a=33.11 kJ/mol.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了β-(1→4)乙酐-D-木聚糖甙酯的无定形结构与自由体积模型,为β-(1→4)乙酐-D-木聚糖甙酯的抗HIV活性研究奠定了微观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4)乙酐-D-木聚 动力学 分子模拟 无定形结构
原文传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风特异性抗PGL-1抗体
15
作者 于安新 王仁德 +2 位作者 张振国 陈晶 孟梅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用麻风菌特异性酚糖脂-1(PGL-1)抗原(NT-P-BSA)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麻风病人50例(LL40例。阳性16例,占40.0f%;BL9例,阳性4例,占44.4%;Ⅰ1例为阴性),总阳性... 用麻风菌特异性酚糖脂-1(PGL-1)抗原(NT-P-BSA)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麻风病人50例(LL40例。阳性16例,占40.0f%;BL9例,阳性4例,占44.4%;Ⅰ1例为阴性),总阳性20例,占40.0%。治愈老残病人133例阳性19例,占14.3%;家内接触者102例,阳性9例,占8.8%。并作了结核病人87例及正常人群174例。结果表明NT-P-BSA-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有助于麻风的早期诊断、判愈、复发予测及亚临床感染和免疫流行病学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麻风 ELISA 抗体
下载PDF
高良姜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cDNA克隆与表达调控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春荣 杨全 +5 位作者 陈虎彪 庞玉新 唐晓敏 程轩轩 吴文雅 陈诗敏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208-3214,共7页
目的:克隆高良姜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的全长cDNA,分析其组织表达模式及茉莉酸甲酯(MeJA)的调控模式,为高良姜有效成分的基因调控及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简并引物RT-PCR和RACE技术从高良姜根茎中克隆DXR全长... 目的:克隆高良姜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的全长cDNA,分析其组织表达模式及茉莉酸甲酯(MeJA)的调控模式,为高良姜有效成分的基因调控及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简并引物RT-PCR和RACE技术从高良姜根茎中克隆DXR全长cDNA,运用生物信息学解析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其组织表达模式和MeJA的调控模式。结果:克隆了高良姜DXR全长cDNA序列(AoDXR),开放读码框长1 419 bp,编码的蛋白质含472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约51.48 kDa。推导的AoDXR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高等植物的DXR具有高度的序列一致性(73%~99%)。AoDXR在高良姜叶片中表达量最强,而在根茎中表达量较弱。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提高了根茎AoDXR的转录水平和1,8-桉油精含量。结论:AoDXR在高良姜根茎中的表达水平与1,8-桉油精的积累不一致,反应了AoDXR催化的终产物的多样性和表达调控的复杂性。外源MeJA可促进根茎AoDXR的表达和1,8-桉油精的积累,对提高药材品质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单萜生物合成 1-脱氧-D-木酮5-磷酸还原异构酶 茉莉酸甲
原文传递
a-(1→2)-甘露糖三糖的合成
17
作者 王晓茵 王鹏 +4 位作者 侯斌 王颖 朱丹阳 杨燕燕 李明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9-74,共6页
目的利用化学方法高效合成PI-88糖基片段a-(1→2)-甘露糖三糖。方法以4,6位苯亚甲基保护的D-甘露糖硫苷3为原料合成N-对甲苯磺酰亚胺酯供体6,以TMSOTf作为促进剂,供体6与受体3进行糖苷化反应,得到a-(1→2)甘露糖二糖7,然后将二糖脱除苯... 目的利用化学方法高效合成PI-88糖基片段a-(1→2)-甘露糖三糖。方法以4,6位苯亚甲基保护的D-甘露糖硫苷3为原料合成N-对甲苯磺酰亚胺酯供体6,以TMSOTf作为促进剂,供体6与受体3进行糖苷化反应,得到a-(1→2)甘露糖二糖7,然后将二糖脱除苯甲酰基,再次与供体6进行糖苷化反应,合成出糖基片段a-(1→2)甘露糖三糖2。结果以85%和79%的糖苷化反应产率,得到a-(1→2)甘露糖二糖7和三糖2,为PI-88构效关系的研究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2)-甘露 硫苷 N-对甲苯磺酰亚胺 苷化
原文传递
灯心草炒乳香的炮制工艺优化及基于4种成分测定的质量传递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菊 张亚志 +5 位作者 谢四芳 段雨晴 陈树和 王秀兰 段雪云 孙婉瑾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49-355,共7页
目的传承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中药炮制专家涂绍川学术思想,研究特色炮制饮片——灯心草炒乳香,优化炮制工艺并揭示灯心草炒乳香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灯心草炒乳香中醋酸辛酯的含量、去油率为综合评价指标;以炮制温度、炮... 目的传承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中药炮制专家涂绍川学术思想,研究特色炮制饮片——灯心草炒乳香,优化炮制工艺并揭示灯心草炒乳香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灯心草炒乳香中醋酸辛酯的含量、去油率为综合评价指标;以炮制温度、炮制时间、乳香粒径及灯芯草投入量4个影响因素来优化灯心草炒乳香炮制的工艺;并采用GC法测定比较不同乳香炮制品中特征性成分D-柠檬烯、醋酸辛酯、1-辛醇、月桂酸的差异,研究乳香炮制前后4种成分的质量传递规律。结果灯心草炒乳香炮制优选工艺:大小分档后,选取中等粒径(4~7 mm)的乳香投入80℃锅中,每50 g乳香加入2 g灯心草,均分两份,分别在炒制的第2分钟和第4分钟投入,不断翻炒6 min;质量传递规律揭示:灯心草炒乳香在保证去油率的基础上,稳定了以D-柠檬烯、醋酸辛酯、1-辛醇为代表的保留时间在8 min之前的成分;去除了以月桂酸为代表的保留时间靠后的挥发性成分。由于挥发油的去除,极显著提高了醋酸辛酯、1-辛醇的质量分数(P<0.01)。结论灯心草炒乳香的优化工艺稳定、可重复,降低挥发油含量的同时,保留了特征挥发性成分,此为该特色炮制饮片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心草 乳香 炮制工艺 气相色谱法 D-柠檬烯 醋酸辛 1-辛醇 月桂酸
下载PDF
一种吉西他滨中间体的合成工艺改进方法
19
作者 龙在华 《山东化工》 CAS 2012年第12期80-82,共3页
选择性保护D-甘露醇的羟基和NaIO4氧化,及REFORMATSKY反应,脱去保护基团,自身成环后再与苯甲酰氯反应,合成了吉西他滨的关键中间体2-脱氧-2,2-二氟-D-赤型-1-呋喃酮糖-3,5-二苯甲酰酯,本工艺对脱保护基和自身成环步骤进行了改进,并采用... 选择性保护D-甘露醇的羟基和NaIO4氧化,及REFORMATSKY反应,脱去保护基团,自身成环后再与苯甲酰氯反应,合成了吉西他滨的关键中间体2-脱氧-2,2-二氟-D-赤型-1-呋喃酮糖-3,5-二苯甲酰酯,本工艺对脱保护基和自身成环步骤进行了改进,并采用单一溶剂二氯甲烷结晶,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艺能有效提高产品的收率及质量,降低原料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产品结构经IR及1H-NMR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5A分子筛 自身环合 2-脱氧-2 2-二氟-D-赤型-1-呋喃酮-3 5-二苯甲酰
下载PDF
油茶枯饼中1个新的三萜皂苷 被引量:5
20
作者 熊磊 付辉政 鄢庆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375-4380,共6页
目的研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枯饼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PLC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油茶枯饼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5α,16α,22... 目的研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枯饼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PLC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油茶枯饼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5α,16α,22α,28-五羟基-22-O-当归酰基-齐墩果-12-烯-3-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基(1→2)-β-D-木糖基(1→3)]-β-D-葡萄糖醛酸甲酯苷(1)、gordonoside R(2)、gordonoside Q(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油茶皂苷Ab,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油茶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枯饼 1 1 22α 28-五羟基-22-O-当归酰基-齐墩果-12--3-O-β-D-葡萄基(1→2)--D-葡萄基(1→2)-β-D-基(1→3)]-β-D-葡萄醛酸甲 油茶皂苷Ab gordonoside R gordonoside Q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