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牙-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影响种植体周围缺损的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梁学进 柴红波 倪小兵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探究自体牙-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影响种植体周围缺损的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A、B、C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均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通过微创术拔除上颌前部单颗牙齿,实验A组大白兔牙窝内植入自体牙-骨... 目的探究自体牙-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影响种植体周围缺损的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A、B、C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均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通过微创术拔除上颌前部单颗牙齿,实验A组大白兔牙窝内植入自体牙-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实验B组仅植入自体牙-骨移植,实验C组仅植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空白对照组则不植入任何材料。对比分析各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Ⅰ型胶原、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及其配体(RANKL)灰度值、Runx2、ALP以及血小板反应蛋白-1 mRNA表达水平差异。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ALP活性,Ⅰ型胶原和OPG灰度值,Runx2、ALP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实验A组上述各指标值高于实验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RANKL灰度值虽然随着时间延长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各时间点,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RANKL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增强了自体牙-骨移植过程中对种植体周围缺损修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移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血小板反应蛋白-1 种植体周围缺损
下载PDF
异种骨移植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永刚 刘维钢 《农垦医学》 2005年第4期311-313,共3页
骨不连和骨缺损一直是骨外科的难题.自从1688年Job meekeren开展第1例异种骨移植以来,异种骨移植自此被人们重视.随着对异种骨处理方法、骨诱导活性物质研究的深入,异种骨移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异种骨的免疫原性、处理方法及临床... 骨不连和骨缺损一直是骨外科的难题.自从1688年Job meekeren开展第1例异种骨移植以来,异种骨移植自此被人们重视.随着对异种骨处理方法、骨诱导活性物质研究的深入,异种骨移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异种骨的免疫原性、处理方法及临床应用方面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骨移植 临床应用 活性物质 免疫原性 处理方 外科 缺损 不连 1 诱导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方海军 谷志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表达。方法将48只大白兔分为Ⅰ~Ⅳ组,每组兔12只。在Ⅰ、Ⅱ组兔的双侧下颌骨缺损区,分别植入梯度质量浓度为1mg·L-1和10mg·L-1的骨形态发生蛋...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表达。方法将48只大白兔分为Ⅰ~Ⅳ组,每组兔12只。在Ⅰ、Ⅱ组兔的双侧下颌骨缺损区,分别植入梯度质量浓度为1mg·L-1和10mg·L-1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部分脱钙异种骨(PDXB)混合充填材料;在Ⅲ组兔的双侧下颌骨缺损区,植入同种异体骨;在Ⅳ组兔的双侧下颌骨缺损区,植入PDXB。分别于术后2、4、8周各处死每组动物4只,取材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TGF-β1和VEGF的表达情况,对比其相关性。结果TGF-β1和VEGF在Ⅲ组中表达最强,在10mg·L-1的PDXB-BMP复合组的表达与Ⅲ组相近,TGF-β1与VEGF表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PDXB和BMP混合后可显著地上调骨移植区TGF-β1和VEGF的表达,TGF-β1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脱钙异种骨 移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谢程欣 余城墙 +2 位作者 王维 王成龙 尹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3-810,共8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强大的骨诱导特性,已被证实能够促进骨折、骨缺损等疾病的骨愈合。但目前国内外针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用于治疗骨不连的研究较少,并且各研究结果间存在争议,使得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疗效尚不明确。...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强大的骨诱导特性,已被证实能够促进骨折、骨缺损等疾病的骨愈合。但目前国内外针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用于治疗骨不连的研究较少,并且各研究结果间存在争议,使得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疗效尚不明确。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相比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优势和不足。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lsevier、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4月发表的文献,筛选出与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相关的随机或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Cochrane系统提供的Rev Man5.1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各4篇,多为30-124例的小样本量研究,共计613例骨不连患者,观察组采用骨形态发生蛋白或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骨移植,对照组采用自体骨移植;(2)Meta分析显示:骨形态发生蛋白或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的术后愈合率、感染率、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的术后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自体骨移植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自体骨移植[WMD=-1.24,95%CI(-1.70,-0.79),P <0.01];骨形态发生蛋白或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骨移植的手术时间短于自体骨移植(P <0.01);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术中出血量少于自体骨移植(P <0.05);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自体骨移植的治疗费用高于自体骨移植(P <0.01);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自体骨移植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能够为自体骨移植提供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法,同时也是自体骨移植物的安全佐剂,具有加速骨折愈合的潜在优势,但目前的证据暂不支持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自体骨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蛋白1 自体移植 不连 愈合率 感染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TGF-β1在复合异种部分脱钙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晓辉 钟明红 +2 位作者 金耀清 许彪 范红渠 《中医正骨》 2008年第5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并种部分脱钙骨(PDXB)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31)的表达情况,分析bFGF浓度与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54只成年新西兰兔双侧下颌骨...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并种部分脱钙骨(PDXB)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31)的表达情况,分析bFGF浓度与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54只成年新西兰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15mm×15mm全层骨膜骨质缺损,分别植入梯度浓度(1—100ng·mm^-3)PDXB/bFGF混合充填材料和单纯异种部分脱钙骨,术后2周、4周和8周取材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GF-β1蛋白表达情况并量化计算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与bFGF的复合浓度和植入时间具有密切关系:在10ng·mm^-3浓度时,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最强;术后2~4周,TGF-β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而在术后4~8周,TGF-β1蛋白表达呈现明显递减趋势。结论:bFGF复合异种部分脱钙骨可显著地上调骨移植区TGF-β1的表达,复合bFGF浓度为10ng·mm^-3时促进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移植 混合充填材料/药效学 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药物作用 实验研究 动物
下载PDF
自体红骨髓构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文良 邓江 +2 位作者 贾东林 阮世强 苑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1期3819-3822,共4页
背景: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良好,但存在操作复杂,容易污染及花费时间长等不足,不利于临床应用。目的:观察自体红骨髓构建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在27只家兔一侧桡骨制作2cm大段骨缺损模型... 背景: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良好,但存在操作复杂,容易污染及花费时间长等不足,不利于临床应用。目的:观察自体红骨髓构建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在27只家兔一侧桡骨制作2cm大段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3组,分别植入自体红骨髓+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珊瑚羟基磷灰石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自体红骨髓/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复合人工骨材料。结果与结论:植入后4,8,12周,从植入物内部血管化程度、骨小梁数量、成熟骨结构形成及植入物的降解分析比较,自体红骨髓+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珊瑚羟基磷灰石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组成骨能力及材料降解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表明自体红骨髓构建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较高的成骨活性,修复大段骨缺损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 组织工程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珊瑚羟基磷灰石 缺损 移植 扫描电镜
下载PDF
RhIGF-I/CHA/ARBM重组人工骨移植组织学评估
7
作者 宋会平 刘强 《河北医药》 CAS 2005年第8期567-569,共3页
目的从组织学角度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I)/珊瑚羟基磷灰石(CHA)/自体红骨髓(ARBM)重组构建复合活性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54只家兔制双侧桡骨干11mm全层缺损模型,分六组移植相应材料:A组(rhIGF-I/CHA/ARBM),B组(C... 目的从组织学角度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I)/珊瑚羟基磷灰石(CHA)/自体红骨髓(ARBM)重组构建复合活性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54只家兔制双侧桡骨干11mm全层缺损模型,分六组移植相应材料:A组(rhIGF-I/CHA/ARBM),B组(CHA/ARBM),C组(rhIGF-I/CHA),D组(CHA),对照组为E组(自体骨)和F组(缺损旷置),每组9只各18侧。2、4、8、12周经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抗弯生物力学评估各组修复骨缺损效果。结果rhIGF-I/CHA/ARBM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综合评价与自体骨移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hIGF-I/CHA/ARBM具有较强的协同成骨能力,可替代自体骨移植,成为新型的复合活性人工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珊瑚羟基磷灰石 自体 缺损 人工移植
下载PDF
MRI术前定量评估距骨骨软骨损伤范围对术式选择及中长期随访结果的影响
8
作者 刘洪达 闫荣亮 +7 位作者 高岩 陈江华 曲平艳 王磊 彭义 曹立海 杜晓健 曲家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88-5395,共8页
背景:距骨骨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该损伤类型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加重病情。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式选择和中长期随访结果的评估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目的:探究术前T1ρ技术定量评... 背景:距骨骨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该损伤类型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加重病情。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式选择和中长期随访结果的评估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目的:探究术前T1ρ技术定量评估距骨骨软骨损伤范围对术式选择及中长期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MRI检查距骨骨软骨损伤部位,比较不同分型患者的T1ρ值及T2值;再根据T1ρ值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将T1ρ值<45 ms采用微骨折手术治疗设为A组(n=73),T1ρ值≥45 ms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设为B组(n=81)。比较不同术式下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及疗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T1ρ值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y=1-1/(1+e-z)回归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十字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154例患者中距骨骨软骨损伤分型Ⅰ型36例,Ⅱ型37例,Ⅲ型40例,Ⅳ型41例,4个分型患者的T1ρ值及T2值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154例患者治疗后局部肿胀7例(4.6%),疼痛加重3例(2.0%),创口感染5例(3.3%),软骨愈合不良2例(1.3%);③A、B组治疗后美国骨科足踝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跖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软骨下骨骨髓水肿体积、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疗效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B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0%,比A组总有效率(85%)高(P<0.05);④年龄(OR=1.589,95%CI:0.305-1.252,P=0.036)、白细胞介素6(OR=1.737,95%CI:0.974-5.254,P=0.049)、白细胞介素8(OR=1.385,95%CI:1.066-4.355,P=0.034)、C-反应蛋白(OR=1.957,95%CI:1.323-2.178,P=0.035)、转化生长因子β1(OR=1.459,95%CI:0.897-2.455,P=0.038)、T1ρ值(OR=1.687,95%CI:0.854-3.321,P=0.026)、T2值(OR=1.843,95%CI:0.657-2.454,P=0.036)、并发症(OR=1.719,95%CI:0.654-3.464,P=0.019)、距骨骨软骨损伤分型(OR=3.789,95%CI:1.023-5.897,P=0.028)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微骨折手术(OR=0.751,95%CI:0.321-1.264,P=0.012)、自体骨软骨移植(OR=0.649,95%CI:0.246-1.356,P=0.023)、是中长期随访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⑤当T1ρ值≤35 ms时,术后复发的风险迅速降低;当T1ρ值>35 ms时,术后复发风险迅速升高;⑥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上述9个危险因素与术后复发的关联最紧密,得出术后复发的公式,利用回归方程计算术后复发的可能性;P=0.75时,约登指数值最大,为77.728,提示模型预测效果较好;⑦提示术前T1ρ技术定量评估可有效指导术式的选择,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ρ技术定量 损伤 分型 折术 自体移植 随访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易感性的影响
9
作者 姜兆霞 孔德婧 +2 位作者 李雨萱 刘明丽 曲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5-720,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下颌后牙区植入在引导骨再生区域种植体的临床检查指标以及龈沟液内炎症因子和蛋白酶量,评估牙槽嵴水平向植骨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长期稳定和炎症易感性的影响,并将其与常规种植的种植体相比较。方法:选取负荷12~24个月... 目的:通过分析下颌后牙区植入在引导骨再生区域种植体的临床检查指标以及龈沟液内炎症因子和蛋白酶量,评估牙槽嵴水平向植骨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长期稳定和炎症易感性的影响,并将其与常规种植的种植体相比较。方法:选取负荷12~24个月并且颊侧角化龈宽度≥2 mm的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共62颗,其中下颌后牙区水平向GBR植骨术(可吸收胶原膜结合1∶1的自体骨颗粒与异种骨替代材料)后,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12例,共27颗种植义齿(实验组);下颌后牙区使用相同系统种植体行常规种植手术的患者16例,共35颗种植义齿(对照组)。对种植体临床检查并记录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使用相同规格滤纸条采集所有种植体周围龈沟液,同时采集1颗健康对照天然牙。通过ELISA实验定量检测IL-1β、IL-6、TNF-α、MMP-8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种植体负荷12~24个月后生存率均为100%。平均负荷(18.70±4.45)个月后,实验组种植义齿PD小于对照组(P<0.05),而mSBI、mPLI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种植体之间及其与健康天然牙间各项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使用1∶1自体骨/异种骨混合移植的水平向引导骨再生技术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引导骨再生植骨术未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稳定性和炎症易感性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牙区 引导再生 1∶1自体骨/异种骨混合移植 炎症因子 炎症易感性
下载PDF
帐篷钉技术在下颌后牙区骨增量的应用疗效分析
10
作者 孔德婧 姜兆霞 +1 位作者 韩文利 曲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2-897,共6页
目的:评估帐篷钉技术于下颌后牙区应用后对水平向及垂直向骨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颌后牙区牙槽嵴顶水平向骨宽度≤5 mm的患者9例,共17个位点。对骨缺损区进行骨增量手术,术中于骨缺损区置入1~2枚帐篷钉,并采用可吸收胶原膜联合... 目的:评估帐篷钉技术于下颌后牙区应用后对水平向及垂直向骨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颌后牙区牙槽嵴顶水平向骨宽度≤5 mm的患者9例,共17个位点。对骨缺损区进行骨增量手术,术中于骨缺损区置入1~2枚帐篷钉,并采用可吸收胶原膜联合脱矿牛骨(DBBM)和自体骨1∶1混合物,术后6个月进行影像及生物学并发症检查。收集纳入患者术前、术后当日以及术后6个月的CBCT影像数据,将其分别导入Mimicis软件进行拟合匹配,测量术后当日及术后6个月骨高度及骨宽度的变化量。结果:测量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患者术前平均骨宽度及骨高度分别为(4.04±0.65)mm、(13.64±2.91)mm,术后当日的骨宽度及骨高度分别为(12.21±1.24)mm、(16.95±2.26)mm;经植骨后,6个月后骨宽度及骨高度分别为(9.13±2.27)mm、(15.49±2.21)mm,较术前分别增加了(5.09±2.03)mm、(1.84±2.25)mm;骨愈合的6个月期间宽度及高度的吸收量分别为(3.08±1.41)mm、(1.46±0.57)mm。结论:本研究表明,帐篷钉在骨愈合过程中的空间维持作用显著,并且在下颌后牙区严重萎缩的牙槽嵴中应用帐篷钉技术结合GBR(DBBM和自体骨1∶1混合)进行骨增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帐篷钉技术 下颌后牙区增量 DBBM和自体1∶1混合
下载PDF
一种新的备洞方法及其自体骨移植物制备的技术要点 被引量:4
11
作者 Eduardo Anitua Carmen Carda +2 位作者 Isabel Andia 吴茴(译) 林野(校)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7年第4期53-59,共7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种植备洞系统,外科医师可以通过应用该系统,并配合使用富含生长因子的血浆(plasma rich in growth factors,PRGF),得到自体生活的骨组织来进行骨移植。材料和方法分别运用传统的和新的备洞系统收集10位患者的骨...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种植备洞系统,外科医师可以通过应用该系统,并配合使用富含生长因子的血浆(plasma rich in growth factors,PRGF),得到自体生活的骨组织来进行骨移植。材料和方法分别运用传统的和新的备洞系统收集10位患者的骨组织,并应用光镜和电镜来分析。另收集43名志愿者的血液样本,制备成为PRGF,定量分析其中所含的血小板数量、生长因子浓度(胰岛素生长因子1、转移生长因子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内皮生长因子)。最后有一例病例报道。结果显微镜结果显示,使用低转速备洞方法获得的骨碎片,所有样本中的骨结构和细胞都被保留了下来。而使用传统方法获得的样本则没有如上特性。TGF-β(55.27±16.23ng/ml),PDGF—AB(27.96±12.13ng/m1),VEGF(421.09±399.0pg/ml),EGF(455.49±210.04pg/ml),HGF(605.70±269.20pg/ml)的平均值显示与血小板计数(590,000±197,000/μl;P〈.05)有显著相关性。讨论和结论新的备洞系统是以生物学标准为基础的。该方法可以减少对术区组织的损伤,并且可以获得新鲜的骨组织,联合应用富含生长因子的血浆能够在随后的骨组织移植中使用。该新方法具有能够促进骨组织愈合的可能性,但还需要在临床实验中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移植 备洞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制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 血液样本 生长因子-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