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群坦布苏病毒NS1蛋白抑制鸭Ⅰ型干扰素产生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黄允真 张俊勤 +4 位作者 李林林 董嘉文 向勇 廖明 孙敏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51-160,共10页
【目的】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病是重要的水禽传染病,研究发现TMUV感染鸭早期,2群TMUV在肝、肾、脑等组织中的病毒拷贝数显著高于3群TMUV。研究2群TMU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 protein)和3群TMUV NS蛋白对鸭天... 【目的】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病是重要的水禽传染病,研究发现TMUV感染鸭早期,2群TMUV在肝、肾、脑等组织中的病毒拷贝数显著高于3群TMUV。研究2群TMU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 protein)和3群TMUV NS蛋白对鸭天然免疫反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以2群TMUV-JM株和3群TMUV-GX株为研究对象,构建两种毒株NS蛋白真核表达质粒,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研究NS蛋白对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protein I,RIG-I)诱导的β干扰素(βinterferon,IFN-β,为I型)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构建重组嵌合NS1蛋白真核表达质粒,通过激光共聚焦、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ting技术研究NS1与RIG-I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的互作区域。利用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NS1重组嵌合病毒,研究NS1在TMUV感染DEF细胞后对IFN-β产生的抑制作用。【结果】TMUV-JM株NS1能抑制RIG-I诱导的IFN-β启动子活性,而TMUV-GX株NS1对其无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为TMUV-JM NS1蛋白抑制RIG-I介导的I型IFN表达的作用节点分子,且NS1蛋白255~352 aa为发挥抑制作用的功能区域。TMUV-JM NS1与TBK1不存在直接相互作用,是间接降低TBK1磷酸化水平从而降低I型IFN的表达量。【结论】2群TMUV NS1具有抑制RIG-I信号通路的活性,并鉴定出其抑制功能的关键活性区域及作用的通路节点分子,明确2群TMUV NS1通过间接抑制TBK1磷酸化而影响鸭I型IFN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非结构蛋白 RIG-I信号通路 I干扰素 TBK1磷酸化
下载PDF
抗人Ⅰ型干扰素受体亚基1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2
作者 裘霁宛 孔永 +4 位作者 陈卫 徐蕾 曹纯洁 陈涛 吴亦亮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411,共8页
Ⅰ型干扰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抗体阻断其信号转导通路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以人Ⅰ型干扰素受体亚基1(IFNAR1)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采用B细胞克隆技术筛选兔抗人IFNAR... Ⅰ型干扰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抗体阻断其信号转导通路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以人Ⅰ型干扰素受体亚基1(IFNAR1)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采用B细胞克隆技术筛选兔抗人IFNAR1单克隆抗体,经过人源化改造获得QX006N。体外研究结果显示,QX006N能特异性地结合人IFNAR1,亲和力约108 pmol/L,可阻断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生物学效应。本研究为开发靶向干预Ⅰ型干扰素信号途径用于治疗SLE的抗体药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克隆 人源化 兔单克隆抗体 ifnAR1 干扰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IL-1β、IL-6、IFN-γ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亓伟伟 孙长娜 李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5-8,共4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1β、IL-6、γ干扰素(IFN-γ)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40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体检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酶...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1β、IL-6、γ干扰素(IFN-γ)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40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体检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L-1β、IL-6、IFN-γ水平。比较两组IL-1β、IL-6、IFN-γ表达水平;比较IL-1β、IL-6、IFN-γ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诊断效能;比较观察组不同预后(痊愈、有效、无效)患儿IL-1β、IL-6、IFN-γ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IL-1β、IL-6、IFN-γ表达水平分别为(32.56±3.72)pg/ml、(15.80±3.36)pg/ml、(12.15±3.13)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6.39±1.05)pg/ml、(4.35±0.50)pg/ml、(3.61±0.42)μg/L(P<0.05)。IL-1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诊断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77.50%;IL-6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诊断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77.50%;IFN-γ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诊断灵敏度为77.50%,特异度为80.00%;联合检测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诊断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55.00%;联合检测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诊断灵敏度均高于IL-1β、IL-6、IFN-γ单一检测,特异度低于IL-1β、IL-6、IFN-γ单一检测(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痊愈1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其中痊愈患儿IL-1β、IL-6、IFN-γ表达水平均低于有效及无效患儿,有效患儿IL-1β、IL-6、IFN-γ表达水平均低于无效患儿(P<0.05)。结论 IL-1β、IL-6、IFN-γ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儿病情有关,上述指标对判断患儿预后有着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Γ干扰素 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 疾病预后
下载PDF
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b及6a亚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宝桐 范蕴明 +1 位作者 李德明 刘晓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F)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因1b型145例,基因6a型26例。140例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PEG-IFN-... 目的观察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F)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因1b型145例,基因6a型26例。140例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PEG-IFN-2b)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31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PEG-IFN-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总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12、24、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病毒学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总早期病毒应答率(EVR)为78.95%,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69.59%。两组患者在EVR(P=0.091)、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P=0.542)、SVR(P=0.079)和复发率(P=0.497)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基因型患者的EVR(P=0.268)、ETVR(P=0.276)、SVR(P=0.479)和复发率(P=1.000)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PEG-INF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均有较高应答率且疗效相当,对两种HCV基因型患者的疗效也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病毒学应答 肝炎病毒基因1b 肝炎病毒基因6a
下载PDF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TGF-β_1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卫兵 刘健虎 +2 位作者 王春莉 袁福兵 韩永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IFN -α对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血清TGFβ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HA、LN和PCⅢ测定均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1、HA、LN和PCⅢ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 目的探讨IFN -α对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血清TGFβ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HA、LN和PCⅢ测定均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1、HA、LN和PCⅢ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在治疗后TGFβ1、HA、LN和PCⅢ都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P <0 .0 1)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统计学无意义 (P >0 .0 5 )。且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FN -α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慢性乙病毒性肝炎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肝纤维化 治疗 转阳率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在大肠杆菌中提高人α1b型基因工程干扰素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薛水星 吴淑华 +2 位作者 韩峰 魏佳 侯云德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67-71,共5页
将人α1b型干扰素(IFNα1b)基因插入带有原核增强子样序列的新型载体pBV322,使干扰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表达载体,达到16×108u/L培养液。重组质粒的特点是:含增强子序列X,trp启... 将人α1b型干扰素(IFNα1b)基因插入带有原核增强子样序列的新型载体pBV322,使干扰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表达载体,达到16×108u/L培养液。重组质粒的特点是:含增强子序列X,trp启动子控制。利用DEAESepharose、CM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及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纯化IFNα1b,获得了电泳纯产品,其比活性为2×107u/mg,分子量为19kDa。此外,用pAT153代替pBV322,构建了带有和不带有X序列的两种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α1b干扰素 原核增强子样序列 蛋白质纯化
下载PDF
干扰素β-1b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祖艳颖 方乐 +3 位作者 王田蔚 崔瑞娜 张飞翔 宋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25-1627,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β-1b用于治疗中国东北地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确诊的RRMS患者给予皮下注射IFNβ-1b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患者扩展的残疾状况评分(EDSS)、头颅磁共振成像(MRI)T2加权像病灶及Gd-DTP...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β-1b用于治疗中国东北地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确诊的RRMS患者给予皮下注射IFNβ-1b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患者扩展的残疾状况评分(EDSS)、头颅磁共振成像(MRI)T2加权像病灶及Gd-DTPA强化病灶数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EDSS评分与专用生活质量(MSQOL-54)量表评分相关性及使用IFNβ-1b前后的年复发次数,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1例患者治疗1年前后神经功能障碍改善,ED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MS患者治疗前后EDSS评分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808,0.755),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头颅MRI新增的T2上及Gd强化病灶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应用IFNβ-1b 1年前后复发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治疗1年前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1)。结论 IFNβ-1b对于RRMS有较好的疗效,延缓临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减少颅内新发病灶数目,未明显加重抑郁状态;副作用多为应用初期一过性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复发缓解 干扰素β-1b 治疗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型1b及6a慢性丙型肝炎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对比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宝桐 范蕴明 +1 位作者 李德明 刘晓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972-1974,共3页
目的对比两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分别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方法共收集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140例采用PEG-IFN-2b(佩乐能)治疗,1.5 g/kg皮下注射,1次/周;31例采用PEG-IFN-2a(派罗欣)治疗,180 ... 目的对比两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分别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方法共收集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140例采用PEG-IFN-2b(佩乐能)治疗,1.5 g/kg皮下注射,1次/周;31例采用PEG-IFN-2a(派罗欣)治疗,180 g皮下注射,1次/周。两组均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剂量:PEG-IFN-2b组≥10.6 mg.kg-1.d-1,PEG-IFN-2a组为800~1 200 mg/d,口服,总疗程为48周。定期随访,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 171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联合治疗后血液系统明显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中性粒细胞≤0.75×109/L发生率为12.87%,血红蛋白≤10 g/L发生率为16.96%;血小板≤50×109/L发生率为12.28%,经调整用药方案后血象均改善,患者均能坚持完成疗程。PEG-IFN-2b组和PEG-IFN-2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性粒细胞≤0.75×109/L为12.06%vs.12.90%(P=1.000);血红蛋白≤10 g/L为17.02%vs.16.12%(P=0.892);血小板≤50×109/L为11.35%vs.16.12%(P=0.544)。HCV基因1b和6a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性粒细胞≤0.75×109/L为12.41%vs.15.38%(P=0.750);血红蛋白≤10 g/L为16.56%vs.19.23%(P=0.137);血小板≤50×109/L为11.72%vs.15.38%(P=1.000)。结论 PEG-IFN-2b与PEG-IFN-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种PEG-IFN比较无明显差异,基因型1b和6a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患者均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HCV基因1b 6a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人α_1型基因工程干扰素的中间试制 被引量:4
9
作者 童葵塘 徐伦 +5 位作者 黄培仁 张玫萍 沈幼美 屠宗青 陈志佳 侯云德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17-120,共4页
带有杂交质粒pBV867的大肠杆菌BMH 71-18株,用高密度发酵培养法进行发酵,3批中试的平均菌产量为100.25克/升,粗制干扰素的表达量平均为8.39mg/升。3批粗制干扰素的数量分别为35000,30000和36000 ml。经初步提纯,分别浓缩10.4、10和11.29... 带有杂交质粒pBV867的大肠杆菌BMH 71-18株,用高密度发酵培养法进行发酵,3批中试的平均菌产量为100.25克/升,粗制干扰素的表达量平均为8.39mg/升。3批粗制干扰素的数量分别为35000,30000和36000 ml。经初步提纯,分别浓缩10.4、10和11.29倍,比活性上升10、33和30倍,初步提纯的得率为34.33%。经高度提纯、浓缩23.8、16.7和26.1倍,比活明显增加至24.38、20.80和21.43×10~6 IU/mg蛋白,平均得率为35.92%,总得率为11.82%,平均提纯倍数为1757倍。 3批中试产品按WHO规程的标准进行检定,经SDS-PAGE银染色法测定,呈一条带,其分子量约为21000,无论在还原或非还原的条件下干扰素纯度均在95%以上。用HPLC检定均为单一峰形,纯度在95%以上。其它检定项目如等电聚焦、效价、热原、残余DNA、鼠IgG含量测定和全波长扫描等均合乎规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干扰素 基因工程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α1b疗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正锯 杨红 +4 位作者 陈真 张启华 陈先礼 李树清 王崇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 ,随机观察 10 5例 (B型 5 3例和C型 5 2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1b治疗 ...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 ,随机观察 10 5例 (B型 5 3例和C型 5 2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1b治疗 6个月和随访半年后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扰素α1b治疗 6个月和随访半年后 ,B基因型患者的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和HBeAg/抗 HBe的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C基因型 (P <0 . 0 1) ,B基因型患者的有效应答率为 5 2 . 83 %,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 2 5 . 0 0 %(P <0 . 0 1)。B基因型的持续应答率高于C型 ,复发率低于C型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结论 B基因型对干扰素α1b的抗病毒疗效显著高于C型 ,HBV基因型是影响干扰素α1b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1B 治疗 HBV B基因 疗效关系 慢性乙肝炎患者 肝炎病毒基因 DNA 核酸杂交 PCR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蛋白-10介导的Th1型炎症反应 被引量:10
11
作者 喻三红 熊思东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32-435,共4页
IP-10是CXC类趋化因子之一,研究表明IP-10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主要介导Th1型炎症反应。本文就IP-10的编码基因、表达、调控及其蛋白质结构、功能、受体,以及IP-10在Th1型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介导 Th1炎症反应 IP-10 趋化因子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对复发率的预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2
作者 史冬梅 金根娣 +2 位作者 张青 林之莓 谢青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6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后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完全病毒学应答(cEVR)、早期部分病毒学应答(pEVR)和早期无应答(NonEVR)对复发率的预测及影响病毒应答的因素...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后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完全病毒学应答(cEVR)、早期部分病毒学应答(pEVR)和早期无应答(NonEVR)对复发率的预测及影响病毒应答的因素。方法:应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芯片检测103例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并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及治疗第4、12、48周和随访24周时检测患者的HCVRNA。分析在治疗12周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调整PEG-INFα-2a、RBV剂量的情况。结果: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患者达RVR者为71例(68.9%)、cEVR为20例(19.4%)、pEVR为7例(6.8%)及NonEVR为5例(4.9%),治疗终点的病毒应答率(EOT)分别为95.8%、95.0%、74.4%及40.0%;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分别为92.9%、80.0%、42.9%及20.9%;复发率分别为5.9%、15.8%、60.0%及100.0%。12周内PEG-INFα-2a和(或)RBV剂量减少与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明显相关(P<0.05)。结论: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不同模式对复发率有一定预测价值。治疗12周内PEG-INFα-2a和(或)RBV减量可能使病毒清除减少,是导致病毒复发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肝炎 基因1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预测
下载PDF
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和牛α-干扰素基因的融合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独军政 常惠芸 +6 位作者 宋立荣 李冬 丛国正 林彤 邵军军 刘在新 谢庆阁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84,共4页
将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YNBS/58株VP1基因和去信号肽的牛α-干扰素基因共同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 pET-28a中,转化 BL21 后经 IPTG诱导,实现了重组融合蛋白 VP1-BoIFN -α在大肠埃希氏菌 BL21 中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 SDS-PAGE 和 Western... 将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YNBS/58株VP1基因和去信号肽的牛α-干扰素基因共同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 pET-28a中,转化 BL21 后经 IPTG诱导,实现了重组融合蛋白 VP1-BoIFN -α在大肠埃希氏菌 BL21 中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 SDS-PAGE 和 Western blotting 分析,重组的VP1-BoIFN-α蛋白分子质量约为 46 ku,与预期大小相符。薄层扫描分析显示,重组蛋白 VP1-BoIFN-α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且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包涵体提取物用 8 mol/L尿素溶解后,在变性条件下利用Ni-NTA柱对VP1-BoIFN-α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 VP1基因 α-干扰素基因 融合表达 下利 western-blotting 薄层扫描 口蹄疫病毒 和牛 表达产物
下载PDF
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霞 周智广 +4 位作者 颜湘 黄干 冯琼 林健 陈小燕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型糖尿病(T1DM,n=78)、2型糖尿病(T2DM,n=49)和正常对照组(NC,n=33)的IP-10水平。T1DM组根据病情进展分为经典T1DM和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型糖尿病(T1DM,n=78)、2型糖尿病(T2DM,n=49)和正常对照组(NC,n=33)的IP-10水平。T1DM组根据病情进展分为经典T1DM和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组;又根据胰岛自身抗体IAA阳性与否分为自身免疫性T1DM和特发性T1DM组。T2DM组根据大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AS组和有AS组。Cl/SA检测各组IP-10水平。结果(1)IP-10水平在T1DM、T2DM与N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T1DM组IP-10水平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2DM与NC组无统计学差异;病程不同的T1DMIP-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3)伴或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T2DM亚组IP-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患者IP-10水平升高,可能与其介导Th1型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糖尿病 1 糖尿病 2
下载PDF
干扰素β-1α与干扰素β-1b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红艳 侯玉立 +1 位作者 何艳茹 贾玉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β-1α与IFNβ-1b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根据RRMS患者的残疾进展进程,利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EDSS)评分,划分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不同状态。通过查阅文献获取各状态间的转移概率、...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β-1α与IFNβ-1b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根据RRMS患者的残疾进展进程,利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EDSS)评分,划分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不同状态。通过查阅文献获取各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各状态的健康效用值,应用药品价格估算各状态所花的费用。运用Markov模型分析法分析IFNβ-1α与IFNβ-1b治疗RRMS的成本效果。结果 IFNβ-1α组的累计成本及健康效果为169059.436$和7.913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成本效果比为21364.771$/QALY;IFNβ-1b组的累计成本及健康效果为212572.623$和7.912 QALYs,成本效果比为26867.116$/QALY。IFNβ-1α组的成本效果比低于IFNβ-1b组。结论 IFNβ-1α的成本效果比优于IFNβ-1b。因此选择IFNβ-1α作为延缓RRMS疾病进程的治疗药物,可获得更大的经济学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缓解多发性硬化 干扰素β-1α 干扰素β-1b MARKOV模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α-1b型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春芬 宋鸿范 周稳兰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22期1031-1032,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乙肝炎 a-1b干扰素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高病毒载量1b基因型丙型肝炎患者无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亮 耿庆山 郑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7期805-810,共6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高病毒载量1b基因型HCV患者无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于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受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HCV基因1b型感染的慢性HCV初治患者72例。治疗3周...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高病毒载量1b基因型HCV患者无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于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受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HCV基因1b型感染的慢性HCV初治患者72例。治疗3周后检测病毒学应答状态,无应答组患者23例,有应答组患者49例。回顾性统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有应答组患者HCV病毒RNA水平及HCV病毒核心抗原水平均明显下降,在第1天到第14天的每个时间点上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高的HCV病毒RNA水平HCV病毒核心抗原水平曲线下面积均在第2周发生。第2周HCV病毒RNA消耗及耗损准确性均最高,其准确性与白细胞介素-28B minor+C区氨基酸70替代突变的准确性一致。结论从治疗开始后2周内的病毒动力学分析,特别是IL-28B基因多态性和病毒突变,2周时的病毒应答情况是最有效的无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因此,在2周时病毒下降有可能作为重要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高病毒载量1b基因HCV 无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鱼类白介素(IL-1β)及干扰素(IFN)重组质粒构建及联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春梅 郑伟 +6 位作者 杜晓燕 肖志国 李忠强 熊占山 刘长有 李秀颖 刘慧吉 《黑龙江水产》 2015年第6期36-42,共7页
为增强鱼类自身防病抗病能力,本研究人工合成了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及干扰素(IFN)基因序列,分别与p 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荧光表达质粒。两种质粒分别接种Hela细胞,倒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确定质粒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为增强鱼类自身防病抗病能力,本研究人工合成了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及干扰素(IFN)基因序列,分别与p 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荧光表达质粒。两种质粒分别接种Hela细胞,倒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确定质粒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之后将两种质粒注射免疫鱼体,于免疫后第2周抽样采集腹水、肌肉组织及血清,通过荧光、RT-PCR及SDS-PAGE方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最后将两种质粒联合免疫待产虹鳟亲鱼,同时在人工授精过程中进行二次免疫,抽样采集孵化出的虹鳟鱼苗,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两种质粒转染Hela细胞均可见荧光反应,空白对照无荧光,表明两种质粒在细胞内成功表达;室内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只有两试验组腹水中检测到荧光信号,RT-PCR结果可见两试验组每组10尾均可检测到目的片段,空白组未检测到目的片段。SDS-PAGE显示,两试验组在40KD处可见目的条带;中试试验幼鱼可检测到荧光蛋白表达;试验组繁殖成活率97%,空白对照组繁殖成活率56%。以上结果证明人工合成IL-1β、IFN荧光质粒免疫鱼体,显著提高了鱼体自身免疫力,可有效的增强鱼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IL-1β) 干扰素(ifn) 蛋白表达 核酸免疫 联合应用
下载PDF
干扰素致寻常型银屑病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庆利 王南 史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4期327-327,共1页
患者,男,38岁.因全身出现红丘疹、脱屑伴瘙痒1个月于2004年1月2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003年10月在常规查体中发现患有丙型病毒性肝炎,11月25日起应用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IFNα-2a注射液,瑞士巴塞尔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生产)180 μg每周... 患者,男,38岁.因全身出现红丘疹、脱屑伴瘙痒1个月于2004年1月2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003年10月在常规查体中发现患有丙型病毒性肝炎,11月25日起应用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IFNα-2a注射液,瑞士巴塞尔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生产)180 μg每周1次上臂外侧皮下注射.患者在注射第1、2、3针后感针刺处瘙痒,搔抓后针眼处出现一米粒大小红丘疹,逐渐扩大,表面有白色脱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银屑病 2004年1 病毒性肝炎 ifnα-2α 聚乙二醇干扰素 2003年 皮下注射 上臂外侧 患者 注射液 派罗欣 丘疹 出现 瘙痒 脱屑
下载PDF
干扰素β-1b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福宏 《当代医学》 2015年第21期52-53,共2页
目的分析干扰素β-1 b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进行复发-缓解性多发性硬化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 目的分析干扰素β-1 b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进行复发-缓解性多发性硬化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1 b干扰素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接受治疗前、接受治疗6个月、接受治疗1年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进行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6个月、1年,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有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复发,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复发,2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治疗中,β-1 b干扰素可以将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进行有效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量,降低病情的复发率,因此,可以将β-1 b干扰素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治疗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b干扰素 复发-缓解多发性硬化治疗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