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BC1结构域家族成员4与心肌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惠永鹏 梁贵友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4期2705-2710,共6页
体外循环是心血管外科开胸心内直视手术必需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体外循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MIRI的发生机制复杂,心肌胰岛素抵抗(IR)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其中心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和转... 体外循环是心血管外科开胸心内直视手术必需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体外循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MIRI的发生机制复杂,心肌胰岛素抵抗(IR)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其中心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和转位异常是心肌IR发生的主要原因。TBC1结构域家族成员4是TBC家族蛋白的重要成员,可通过Rab蛋白调控GLUT4的囊泡转运,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和AMP活化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重要的下游靶点,与IR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胰岛素抵抗 TBC1结构域家族成员4 葡萄糖转运蛋白4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蛋白BRCA1的BRCT1结构域染色质伸展活性的定位 被引量:3
2
作者 叶棋浓 胡艳芬 +2 位作者 钟红君 李熔 黄翠芬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6-661,共6页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eastcancersusceptibilitygene 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RCA1C末端含有 2个BRCT结构域 (BRCT1和BRCT2 )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的BRCT结构域中。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表明 ,BRCT结构域...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eastcancersusceptibilitygene 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RCA1C末端含有 2个BRCT结构域 (BRCT1和BRCT2 )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的BRCT结构域中。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表明 ,BRCT结构域具有染色质伸展活性。本文利用缺失突变技术构建了 6种BRCT1结构域 (16 42 1736aa)缺失突变体并将BRCT1结构域中与染色质伸展相关的重要区域定位到 16 91 172 1之间的氨基酸残基 ;用丙氨酸扫描技术构建了 10种BRCT1结构域丙氨酸扫描突变体并将重要氨基酸残基序列定位到 170 7 1711之间的IAGGK。利用定位的重要区域进行Blast分析 ,结果找到一新型同源蛋白质。BRCT1结构域的定位有助于预测BRCT1结构域突变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易感蛋白BRCA1 BRCT1结构域 染色质伸展活性 定位
下载PDF
裸子植物中光敏色素PHY-PAS1结构域的适应性进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静 王艇 +3 位作者 苏应娟 森林 张冰 杨永霞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8-618,共11页
光敏色素是一类红光/远红光受体,在植物种子萌发到成熟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均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光敏色素PHY-PAS1结构域存在于光敏色素基因家族的所有成员中,对调节发色团的光谱特性和光信号转导非常关键。光敏色素基因家族通过基因... 光敏色素是一类红光/远红光受体,在植物种子萌发到成熟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均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光敏色素PHY-PAS1结构域存在于光敏色素基因家族的所有成员中,对调节发色团的光谱特性和光信号转导非常关键。光敏色素基因家族通过基因重复产生,而基因重复可能与物种形成有关。PHYP基因是裸子植物光敏色素基因家族发生第1次重复后产生的,并且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为了研究不同裸子植物PHYP基因编码蛋白的PHY-PAS1结构域在进化过程中是否受到相同的选择压力以及是否发生了适应性进化,该研究利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以及分支-位点模型对裸子植物31条PHYP基因序列编码蛋白的PHY-PAS1结构域所受到的选择压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由PHY-PAS1结构域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中,多数分支处于强烈的负选择压力下(ω<1);有14个分支处于正选择压力下(ω>1),其中13个分支发生在属内种间;与之相比,在较为古老的谱系中相对缺少这种正选择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进化 裸子植物 PHY-PAS1结构域 PHYP基因
下载PDF
TBC1结构域家族成员15蛋白、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对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郝晓伟 赵亚超 +1 位作者 米建强 范波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6期1690-1693,共4页
目的探讨TBC1结构域家族成员15蛋白(TBC1D15)、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2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胶质瘤患者56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76例,分析不同分级脑胶质瘤组织中TBC1D15蛋白、最小AD... 目的探讨TBC1结构域家族成员15蛋白(TBC1D15)、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2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胶质瘤患者56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76例,分析不同分级脑胶质瘤组织中TBC1D15蛋白、最小ADC值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TBC1D15、最小ADC值对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TBC1D15蛋白积分光密度(IOD)明显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组织(P﹤0.01),最小ADC值明显低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组织(P﹤0.01)。截至2021年6月,132例脑胶质瘤患者中,死亡52例,生存80例,死亡脑胶质瘤患者脑胶质瘤组织中TBC1D15蛋白IOD值明显高于生存患者(P﹤0.01),最小ADC值明显低于生存患者(P﹤0.01)。TBC1D15蛋白IOD值、最小ADC值预测高级别脑胶质瘤的AUC分别为0.883和0.848,此时的最佳截断值为0.99和1.11×10^(-3) mm^(2)/s。TBC1D15蛋白IOD值、最小ADC值预测脑胶质瘤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913和0.888,此时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2和0.95×10^(-3) mm^(2)/s。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TBC1D15蛋白表达上调,但最小ADC值较低,在预测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C1结构域家族成员15 表观弥散系数 脑胶质瘤 预后
下载PDF
应用ABEEMσπ/MM模型对重组人纤溶酶原Kringle 1结构域与配体分子的对接计算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文龙 陈淑玲 杨忠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30-1635,共6页
应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的浮动电荷分子力场(ABEEMσπ/MM),对重组人纤溶酶原Kringle1结构域(K1Pg)与配体ε-Aminocaproic acid(EACA),trans-4-(Aminomethyl)cyclohexane-1-carboxylic acid(AMCHA),L-Lysine(Lys),7-Aminoheptanoic a... 应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的浮动电荷分子力场(ABEEMσπ/MM),对重组人纤溶酶原Kringle1结构域(K1Pg)与配体ε-Aminocaproic acid(EACA),trans-4-(Aminomethyl)cyclohexane-1-carboxylic acid(AMCHA),L-Lysine(Lys),7-Aminoheptanoic acid(7-AHA)和Benzylamine进行了半柔性对接计算.用ABEEMσπ/MM模型优化得到的复合物K1Pg/EACA和K1Pg/AMCHA的结构很接近实验晶体结构.此外通过对5种配体与K1Pg结合能的计算,得出5种配体与K1Pg结合能的大小顺序为AMCHA>EACA>7-AHA>Lys>Benzy-lamine,与实验中测得5种配体与K1pg的平衡结合常数K值大小顺序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EEMσπ浮动电荷分子力场 重组人纤溶酶原Kringle1结构域 结合能 氢键
下载PDF
P-loop,Bet v 1结构域的缺失及突变对GmPR10和Gly m 4l抑制大豆疫霉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方馨 范素杰 +5 位作者 秋义明 宋波 刘珊珊 吴俊江 张淑珍 徐鹏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8-825,共8页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危害大豆生长的严重病害。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具有P-loop结构域的GmPR10(Gene Bank accession no.FJ960440)和具有P-loop、Bet v1结构域的Gly m 4l(Gene Bank accession no.HQ91...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危害大豆生长的严重病害。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具有P-loop结构域的GmPR10(Gene Bank accession no.FJ960440)和具有P-loop、Bet v1结构域的Gly m 4l(Gene Bank accession no.HQ913577.1)抑制大豆疫霉菌生长,并且过表达GmPR10和Gly m 4l的转基因大豆植株可以提高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为研究GmPR10和Gly m 4l抑菌机理,本研究利用点突变技术,获得了GmPR10的P-loop结构域突变体(Gly48/Thr48和Gly^51/Arg^51)、Gly m 4l的P-loop结构域突变体(Gly^49/Ile^49和Lys^55/Pro^55)、GmPR10和Gly m 4l的P-loop结构域以及Gly m 4l的Bet v1结构域缺失突变体,并纯化回收相应突变体蛋白,进行体外抑制大豆疫霉菌试验。结果表明,突变或缺失P-loop,Bet v1结构域的GmPR10和Gly m 4l失去了抑制大豆疫霉菌(Race 1)生长的能力,说明P-loop、Bet v 1结构域对GmPR10和Gly m 4l行使抑菌功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 GmPR10 Gly m 4l P-loop结构域 Bet v 1结构域 缺失突变
下载PDF
烟草微丝结合蛋白Fimbrin-ABD1结构域的表达及纯化
7
作者 徐宁 陈志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76,共4页
微丝骨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丝结合蛋白通过调控微丝骨架达到调节细胞生理过程的作用,Fimbrin是重要的微丝结合蛋白,目前对其调控机制还不清楚。以烟草Fimbrin基因为模板,首先通过PCR技术获得了其肌动蛋白结合域(actin-b... 微丝骨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丝结合蛋白通过调控微丝骨架达到调节细胞生理过程的作用,Fimbrin是重要的微丝结合蛋白,目前对其调控机制还不清楚。以烟草Fimbrin基因为模板,首先通过PCR技术获得了其肌动蛋白结合域(actin-binding domain,ABD1)基因,随后构建了蛋白表达载体pET28a-Fimbrin-ABD1,经IPTG诱导获得了Fim-brin-ABD1包涵体,通过摸索包涵体复性的条件得到了有活性Fimbrin-ABD1结构域,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mbrin-ABD1结构域 肌动蛋白 包涵体
下载PDF
菱形结构域蛋白1、肝癌缺失基因1、β-连环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张惠洁 代兄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菱形结构域蛋白1(RHBDD1)、肝癌缺失基因(1DLC1)、β-连环蛋白在结直肠癌(CRC)与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三者在CR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以2021—2022年内蒙古包钢医院经外科手术切除且病理... 目的 探讨菱形结构域蛋白1(RHBDD1)、肝癌缺失基因(1DLC1)、β-连环蛋白在结直肠癌(CRC)与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三者在CR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以2021—2022年内蒙古包钢医院经外科手术切除且病理类型为腺癌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质印迹法测定RHBDD1、DLC1和β-连环蛋白在CR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在CR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HBDD1、β-连环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DLC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C中,RHBDD1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HBDD1、β-连环蛋白均与DLC1的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DD1、β-连环蛋白的表达量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DLC1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DD1和β-连环蛋白在CRC中高表达,DLC1在CRC中低表达;RHBDD1、β-连环蛋白、DLC1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提示三者联合检测可能为CRC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结构域蛋白1 肝癌缺失基因1 Β-连环蛋白 结直肠癌
下载PDF
抑制lncRNA TUG1下调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炎症小体在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作用
9
作者 马婷婷 陈建红 +1 位作者 刘爱翠 李海宁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2-42,共11页
目的探讨敲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炎症小体在缓解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10周龄遗传背景为C57/BL6的野生型小鼠(WT组,10只)或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 目的探讨敲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炎症小体在缓解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10周龄遗传背景为C57/BL6的野生型小鼠(WT组,10只)或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转基因小鼠(30只)。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model)组,模型+敲低lncRNA TUG1组[model+lncRNA TUG1短发夹RNA(shRNA)组]和model+shRNA非靶标(NT)组,每组10只。分别采集12周龄第1天(3月龄)和32周龄第1天(8月龄)小鼠外周血和脑皮质组织,并分离皮质中的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每个时间点每组5只小鼠。Real-time PCR分别测定3月龄和8月龄上述4个分组小鼠脑皮质组织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lncRNA TUG1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的水平,以及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中补体蛋白C1r和C1s mRNA的水平。ELISA法测定其外周血浆中MIF含量。对3月龄和8月龄小鼠脑皮质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CCK-8法测定上述2种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分别测定3月龄和8月龄上述4个分组小鼠脑皮质组织中MIF、白细胞介素1β前体(pro-IL-1β)、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p20)、Caspase-1(full)、NLRP1及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8月龄各分组小鼠脑皮质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结果3月龄和8月龄时,与WT组小鼠相比,model组小鼠脑皮质组织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lncRNA TUG1和MIF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与model组相比,model+lncRNA TUG1 shRNA组小鼠脑皮质组织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lncRNA TUG1和MIF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与WT组相比,model组小鼠外周血浆中MIF含量显著升高;小鼠脑皮质组织中pro-IL-1β、ASC、Caspase-1(p20)、Caspase-1(full)、NLRP1以及NLRP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Aβ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与model组相比,model+lncRNA TUG1 shRNA组小鼠外周血浆中MIF含量显著降低;小鼠脑皮质组织中pro-IL-1β、ASC、Caspase-1(p20)、Caspase-1(full)和NLRP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Aβ免疫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而NLRP3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model组相比,model+shRNA NT组小鼠上述所有检测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APP/PS1转基因小鼠脑皮质组织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lncRNA TUG1和MIF因子表达上调与脑皮质内NLRP1炎症小体激活成正相关,敲低lncRNA TUG1可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长链非编码RNA 牛磺酸上调基因1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 免疫印迹法 小鼠
下载PDF
己糖激酶结构域成分1基因敲除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10
作者 薛强 孙光源 +2 位作者 杨东东 武雪亮 李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22-26,共5页
目的 探讨己糖激酶结构域成分1(HKDC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HT-29、SW480细胞进行瞬时转染,设置HKDC1-si RNA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同时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的5... 目的 探讨己糖激酶结构域成分1(HKDC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HT-29、SW480细胞进行瞬时转染,设置HKDC1-si RNA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同时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的50例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RT-q PCR实验检测HKDC1 m RNA表达;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KDC1蛋白表达;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HT-29细胞HKDC1 m RNA的表达量高于SW480细胞(P<0.05),故选取HT-29细胞株用于后续实验。结直肠癌组织中HKDC1 m RNA、光密度值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HKDC1 m RNA、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KDC1-si RNA组HKDC1 m RNA、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KDC1-si RNA组光密度值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KDC1-si RNA组细胞迁移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KDC1-si RNA组细胞迁移数目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HKDC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糖激酶结构域成分1 结直肠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下载PDF
含GATA锌指结构域1对结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11
作者 王婧媛 谢雨琪 +5 位作者 岳凤恺 阔艺 李卓越 关津京 杨子善 陈志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09-315,共7页
目的探讨含GATA锌指结构域1(GATAD1)对结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连接法构建GATAD1干扰质粒SiRNA-GATAD1(Si-GATAD1)。取培养的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及结肠癌细胞Caco-2、HCT-116、HCT-8、HT-29、RKO,应用... 目的探讨含GATA锌指结构域1(GATAD1)对结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连接法构建GATAD1干扰质粒SiRNA-GATAD1(Si-GATAD1)。取培养的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及结肠癌细胞Caco-2、HCT-116、HCT-8、HT-29、RKO,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GATAD1蛋白相对表达量,选择其中GATAD1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的结肠癌细胞HCT-116、RKO用于转染GATAD1干扰质粒Si-GATAD1,另选择其中GATAD1表达水平最低的结肠癌细胞Caco-2用于转染过表达pMZ-GATAD1质粒。取HCT-116、RKO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NC)组和转染Si-GATAD1质粒组(Si-GATAD1组),取Caco-2细胞随机分为NC组、转染过表达pMZ-GATAD1质粒组(pMZ-GATAD1组),Si-GATAD1组HCT-116和RKO细胞分别转染Si-GATAD1质粒,pMZ-GATAD1组Caco-2细转染过表达pMZ-GATAD1质粒,同时将空载体pMZ-MO3质粒转染至NC组HCT-116、RKO和Caco-2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划痕愈合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结肠癌细胞HCT-8、HCT-116、RKO、HT-29、Caco-2中GATAD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P<0.05);结肠癌HCT-116、RKO细胞中GATAD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HCT-8、HCT-29和Caco-2细胞(P<0.05),结肠癌Caco-2细胞中GATAD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结肠癌HCT-8、HCT-29细胞(P<0.05)。Si-GATAD1组HCT-116、RKO细胞中GATAD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NC组(P<0.05),pMZ-GATAD1组Caco-2细胞中GATAD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NC组(P<0.05)。培养12、24 h,Si-GATAD1组HCT-116、RKO细胞的划痕愈合率均显著低于NC组(P<0.01);pMZ-GATAD1组Caco-2细胞的划痕愈合率均显著高于NC组(P<0.01)。Si-GATAD1组RKO、HCT-116细胞中PI3K、p-Akt、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其NC组(P<0.05);pMZ-GATAD1组Caco-2细胞中PI3K、p-Akt、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NC组(P<0.05);Si-GATAD1组RKO、HCT-116细胞及pMZ-GATAD1组Caco-2细胞中Akt蛋白相对表达量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TAD1高表达于结肠癌细胞中,且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含GATA锌指结构域1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细胞周期蛋白-D1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活化激酶C受体1、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12
作者 乔滨 刘孝民 +1 位作者 肖中岳 孙佳春 《癌症进展》 2023年第7期743-745,757,共4页
目的探讨活化激酶C受体1(RACK1)、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FHL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2例局部晚期ESCC患者,取其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RACK1、FHL1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疗效ESC... 目的探讨活化激酶C受体1(RACK1)、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FHL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2例局部晚期ESCC患者,取其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RACK1、FHL1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疗效ESCC患者ESCC组织中RACK1、FHL1表达情况。局部晚期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ESCC组织中RACK1、FHL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有效87例,无效35例,有效ESCC患者ESCC组织中RACK1、FHL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效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肿瘤直径≥5 cm、RACK1阴性表达、FHL1阴性表达均是局部晚期ESCC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RACK1、FHL1在局部晚期E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低,可作为评估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疗效、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激酶C受体1 食管鳞状细胞癌 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 化疗 预后
下载PDF
肿瘤细胞外基质及盘状结构域受体1研究进展
13
作者 熊逸潇 杨盛力 张万广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800-807,共8页
肿瘤细胞外基质(ECM)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成分,ECM的多样化和复杂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肿瘤微环境丰富的异质性,在肿瘤的生长、休眠、耐药和复发转移过程发挥了巨大作用。以DDR1为代表的细胞表面ECM受体,与不同ECM成分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调... 肿瘤细胞外基质(ECM)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成分,ECM的多样化和复杂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肿瘤微环境丰富的异质性,在肿瘤的生长、休眠、耐药和复发转移过程发挥了巨大作用。以DDR1为代表的细胞表面ECM受体,与不同ECM成分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在肿瘤防治和诊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本文以肿瘤ECM和其受体DDR1为中心,探讨了ECM主要成分、调控方式、细胞受体和信号转导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细胞外基质 盘状结构域受体1
下载PDF
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实体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14
作者 舒航 金腾川 王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盘状结构域受体家族(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s,DDRs)成员DDR1广泛表达于人体正常组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DDR1本身的结构和生物学特点,围绕DDR1在肿瘤研究的进展展开综述,阐述DDR1对肿瘤细胞的增殖生存、迁移侵袭、上皮... 盘状结构域受体家族(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s,DDRs)成员DDR1广泛表达于人体正常组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DDR1本身的结构和生物学特点,围绕DDR1在肿瘤研究的进展展开综述,阐述DDR1对肿瘤细胞的增殖生存、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和细胞代谢的影响,以及DDR1对肿瘤微环境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以DDR1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DDR1作为实体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结构域受体1 肿瘤 信号通路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盘状蛋白结构域受体1在调控恶性肿瘤进展和治疗中的作用
15
作者 李潭 梁新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30-236,共7页
盘状蛋白结构域受体1 (DDR1)是特殊类型的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等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能调控肿瘤进展相关的分子通路。DDR1可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分化、迁移、侵袭、休眠和凋亡,还与肿瘤的上皮间充质转化... 盘状蛋白结构域受体1 (DDR1)是特殊类型的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等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能调控肿瘤进展相关的分子通路。DDR1可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分化、迁移、侵袭、休眠和凋亡,还与肿瘤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免疫排斥、代谢重编程和化疗药物耐药密切相关。部分DDR1抑制剂已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抗癌功效。本文回顾了DDR1在肿瘤进展中和DDR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蛋白结构域受体1 口腔鳞状细胞癌 恶性肿瘤 抑制剂 靶向治疗
下载PDF
盘状结构域受体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16
作者 伍琦(综述) 王绍波(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通过与其胶原蛋白配体相互作用,参与调节多种细胞过程,包括增殖、凋亡、侵袭及转移。近年来的研究显示,DDR1不仅在乳腺正常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还与乳腺癌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文章主要综述了DDR1在乳腺癌发... 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通过与其胶原蛋白配体相互作用,参与调节多种细胞过程,包括增殖、凋亡、侵袭及转移。近年来的研究显示,DDR1不仅在乳腺正常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还与乳腺癌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文章主要综述了DDR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乳腺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结构域受体1 乳腺癌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单次鞘内注射mLin10-PDZ1结构域小肽抑制剂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瑜 倪坤 +3 位作者 崔昕龙 侯百灵 顾小萍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84-487,498,共5页
目的 探讨单次鞘内注射mLin 10-PDZ1(PSD-95,Drosophila disks-large,ZO-1)结构域小肽抑制剂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学的影响. 方法 40只雄性C3H/HeJ小鼠完全随机分为肿瘤组(T组)32例和假手术对照组(S组)8例.将含有2×105个纤维... 目的 探讨单次鞘内注射mLin 10-PDZ1(PSD-95,Drosophila disks-large,ZO-1)结构域小肽抑制剂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学的影响. 方法 40只雄性C3H/HeJ小鼠完全随机分为肿瘤组(T组)32例和假手术对照组(S组)8例.将含有2×105个纤维肉瘤细胞NCTC2472的最小必需培养基(α-MEM)接种到T组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建立骨癌痛模型;S组小鼠骨髓腔注入不含有NCTC2472细胞的α-MEM.于接种前1d、接种后3、5、7、10、14d测定痛行为学指标:自发性抬足次数、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T组小鼠在接种后第14天,进一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control组(C组)8例和mLin10-PDZ1结构域小肽抑制剂2.5μg/5μl、5μg/5μl、10 μg/5μl组(G1组8例,G2组8例,G3组8例).G1~G3组分别鞘内注射相应剂量的mLin10-PDZ1结构域小肽抑制剂,S组和C组鞘内注射等体积的溶媒10%二甲基亚砜(DMSO).在给药后的2、12、24 h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痛行为学指标. 结果 与S组[(2.1±0.7)次]和术前基础值[(1.8±0.7)次]比较,肿瘤细胞接种后第14天T组小鼠自发性抬足次数[(13.5±1.4)次]显著增多(P<0.05),PWMT[(0.47±0.19)g]较S组[(1.7±0.3)g]和基础值[(1.83±0.23)g]降低(P<0.05).给药后2h,与C组及14 d给药前比较,G1、G2组和G3组自发性抬足次数减少,PWMT增高(P<0.05),且G3组较G1和G2组痛行为学改善更明显(P<0.05).至12 h,与C组比较,G2和G3组自发抬足次数减少(P<0.05),PWMT增高(P<0.05);而G1组给药后痛行为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24 h,G3组与C组比较,自发抬足次数减少,PWM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鞘内单次注射mLin10-PDZ1结构域小肽抑制剂能够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in10-PDZ1结构域 小肽抑制剂 骨癌痛 小鼠
原文传递
胶原Ⅳα_1链NC1结构域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慧 阴彬 +3 位作者 孙万臣 吴成军 陈善娜 彭小忠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2-65,69,共5页
胶原中多个成分如ⅩⅤ ,ⅩⅤⅢ的NC结构域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活性 .从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 ,根据文献报道的胶原Ⅳα1链cDNA序列 ,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 ,应用RT -PCR方法扩增出胶原Ⅳα1链NC1结构... 胶原中多个成分如ⅩⅤ ,ⅩⅤⅢ的NC结构域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活性 .从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 ,根据文献报道的胶原Ⅳα1链cDNA序列 ,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 ,应用RT -PCR方法扩增出胶原Ⅳα1链NC1结构域基因 .DNA序列测定发现 ,扩增得到的基因与文献报道序列存在单个核苷酸变异 (A132C) ,编码氨基酸 (Gly)不变 .将扩增得到的胶原Ⅳα1链NC1结构域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PROEXHTb上 ,并在大肠杆菌B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Ⅳ α1链NC1结构域 RT-PCR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肿瘤抑制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库挖掘分析肝细胞癌中含离子转运调控因子1的FXYD结构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于得全 刘锐 +2 位作者 吴丽 孙娜 屈焕敏 《癌症进展》 2023年第5期502-507,共6页
目的探讨含离子转运调控因子1的FXYD结构域(FXYD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GEPIA、TIMER和UALCAN数据库分析FXYD1在HCC中的表达水平,应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FXYD1 mRNA表达水平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通... 目的探讨含离子转运调控因子1的FXYD结构域(FXYD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GEPIA、TIMER和UALCAN数据库分析FXYD1在HCC中的表达水平,应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FXYD1 mRNA表达水平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FXYD1在HCC患者中的突变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FXYD1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应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FXYD1在大多数肿瘤(包括HCC)中低表达。FXYD1 mRNA高表达组HC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和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均长于FXYD1 mRNA低表达组患者。约6%的HCC患者发生FXYD1基因突变,FXYD1突变组患者的中位OS和中位DFS均短于FXYD1未突变组患者。应用String数据库共获得了10个与FXYD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主要富集在细胞钾离子稳态、钠钾交换ATP酶复合物、激酶结合和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等。FXYD1的表达水平与多种免疫细胞(B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呈负相关。结论FXYD1在HCC中低表达,且与HCC患者的预后有关,有望成为HCC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离子转运调控因子1的FXYD结构域 肝细胞癌 数据库挖掘 预后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矮小同源盒基因2和Ras相关结构域蛋白家族1A基因甲基化的意义
20
作者 张旭光 达海丽 邢文婷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612-1617,共6页
目的:探究矮小同源盒基因(SHOX2)和Ras相关结构域蛋白家族1A(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分析NSCLC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SHOX2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其甲... 目的:探究矮小同源盒基因(SHOX2)和Ras相关结构域蛋白家族1A(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分析NSCLC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SHOX2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其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SCLC癌组织中SHOX2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68.97%(80/116)、33.62%(39/11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2.93%(15/116)、10.34%(12/116)(P<0.05);SHOX2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分布情况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其TNM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生存时间有关(P<0.05),TNM分期中Ⅲa+Ⅲb期患者SHOX2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鳞癌患者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腺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生存时间<2年患者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生存时间≥2年患者(P<0.05);TNM分期中Ⅲa+Ⅲb期患者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腺癌患者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鳞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生存时间<2年患者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生存时间≥2年患者(P<0.05)。结论:SHOX2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NSCLC发生浸润以及转移的原因之一,检测SHOX2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为NSCL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小同源盒基因 Ras相关结构域蛋白家族1A 非小细胞肺癌 甲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