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术后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董建国 刘广辉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分析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opic interlaminar discetomy,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再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 目的分析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opic interlaminar discetomy,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再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0例LDH患者,均采用PEID手术治疗,评估其术后疗效。统计患者再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s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4.87±7.91)min,术后住院天数(4.48±2.15)d,住院总费用(2.53±0.35)万元,术后15例出现神经根痛,5例出现切口感染;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ODI指数和VAS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进行总体疗效评价:优51例,良69例,可55例,差25例;再手术组共25例,未再手术组175例,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程、年龄和Pfirrmann分级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腰腿痛并重、年龄≥50岁、病程>1年和PfirrmannⅣ级为LDH患者再次手术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PEID手术治疗L 5-S 1 LDH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而腰腿痛并重、年龄≥50岁、病程>1年和PfirrmannⅣ级是影响患者术后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再手术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刚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6期23-24,共2页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椎再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再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痛VAS评分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椎再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再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痛VAS评分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结果患者再次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再手术前神经损害、本次病程(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再手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其影响因素为再手术前神经损害、本次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再手术 影响因素冲图
下载PDF
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微创手术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建华 张昊 +5 位作者 菅新民 陈少初 胡亚威 张弦 卢学有 张惠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1期3206-3207,3210,共3页
目的研究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对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接受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的82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及随访期的相关资料,比较患者术后神经损伤、... 目的研究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对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接受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的82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及随访期的相关资料,比较患者术后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椎间盘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数量及比例。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JOA评分),比较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患者末次随访时在Macnab疗效标准下的评定结果。结果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损伤4例(4.88%),硬膜囊撕裂6例(7.32%),椎间盘炎2例(2.44%)。术前1周VAS评分为(8.41±1.72)分,JOA评分为(13.39±4.55)分;术后1周VAS评分为(2.21±1.35)分,JOA评分为(23.58±3.19)分;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1.49±1.14)分,JOA评分为(24.31±3.46)分;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周患者ODI为(54.37±14.18)%,术后1周为(23.11±4.69)%,术后1个月为(22.69±4.16)%。经改良Macnab标准对患者末次随访的疗效进行评价,疗效为优者64例(78.05%),疗效为良者16例(19.51%),疗效为可者2例(2.43%)。结论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对于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恢复较快、疗效明显等特点,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板间入路 内窥镜 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效果
下载PDF
改良俯卧位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合并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魏景超 高尚聚 +6 位作者 李文毅 张隆 曹参 翟金帅 邢栋 董志杰 杨朝旭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7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俯卧位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合并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7采用改良俯卧位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11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高髂嵴,比较术前采用常规俯卧位时与改良俯卧位时α... 目的探讨改良俯卧位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合并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7采用改良俯卧位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11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高髂嵴,比较术前采用常规俯卧位时与改良俯卧位时α值,比较术前、术后1 d、3个月时疼痛VAS评分,术前、术后1、3个月ODI指数。结果 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5(12~18)个月,未出现马尾神经、硬脊膜损伤、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前采用改良俯卧位,髂嵴相对下移,α值较常规俯卧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改良俯卧位时,d所落区域3区2例,2区9例。术后1 d、3个月疼痛VAS评分及术后1、3个月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后1 d降低,术后3个月ODI指数较术后1个月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9例,良1例,可1例。结论改良俯卧位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合并高髂嵴L5S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 高髂嵴 改良俯卧位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原文传递
CT旋转重建技术在诊断偏侧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韩雪 张军 +3 位作者 耿进朝 韩磊 于栋 王芃 《人民军医》 2015年第8期895-898,共4页
目的:探讨16排CT腰骶神经根旋转重建技术在诊断偏侧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体检腰椎正常15例及偏侧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行16排CT扫描,以Ⅰ点(侧隐窝夹角处)和Ⅱ点(正中矢状径与椎体后缘的交点处)为定... 目的:探讨16排CT腰骶神经根旋转重建技术在诊断偏侧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体检腰椎正常15例及偏侧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行16排CT扫描,以Ⅰ点(侧隐窝夹角处)和Ⅱ点(正中矢状径与椎体后缘的交点处)为定位基准点,采用旋转重建技术对正常和受压的S1神经进行标准重建。在S1神经不同走形形态的层面上,判断S1神经根与L5-S1突出椎间盘位置关系。结果:通过旋转重建技术,45例均清晰再现了脊神经由粗变细,起自硬膜囊、穿过骨性椎管,以不同角度及方向走行的全程情况,并同时显示毗邻关系。偏侧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中,S1神经根与L5-S1突出椎间盘位置1级9例,2级4例,3级6例,4级5例,5级6例。结论:CT旋转重建技术可将条索状的S1神经走行可视化,直观反映出其与L5-S1突出间盘的整体毗邻关系,对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疗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旋转重建技术 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