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油酸花生油酶促酯交换制备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晓 孙聪 +5 位作者 杨瑞楠 张林尚 康宝 陈雁然 梁慧敏 梁少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0-66,88,共8页
旨在为可可脂生产提供新的基料油,同时为高油酸花生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研究基础,以高油酸花生油和棕榈酸乙酯为原料,脂肪酶NS40086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下酶法合成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POP)。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POP... 旨在为可可脂生产提供新的基料油,同时为高油酸花生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研究基础,以高油酸花生油和棕榈酸乙酯为原料,脂肪酶NS40086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下酶法合成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POP)。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POP含量、酰基位移、sn-2位油酸相对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油酸花生油酶促酯交换制备POP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 h、底物(棕榈酸乙酯与高油酸花生油)物质的量比11∶1、酶添加量(以底物总质量计)3%、反应温度50℃,在此条件下POP含量为86.48%,酰基位移为3.25%,sn-2位油酸相对含量为7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促酯交换 酸花生 1 3-棕榈-2-酸甘三酯 酰基位移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基于ACOX1-CPT2基因表达变化探讨肉苁蓉苯乙醇苷对高脂饮食诱导ApoE-/-小鼠肝组织脂质代谢的改善作用
2
作者 贾修滨 刘春燕 +2 位作者 刘运超 刘伯言 张颖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肉苁蓉苯乙醇苷(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from Cistanche deserticola, PGCD)对高脂饮食诱导ApoE-/-小鼠肝组织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阿伐他汀[20 mg/(kg·d)]+依折麦布[20 mg... 目的:探讨肉苁蓉苯乙醇苷(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from Cistanche deserticola, PGCD)对高脂饮食诱导ApoE-/-小鼠肝组织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阿伐他汀[20 mg/(kg·d)]+依折麦布[20 mg/(kg·d)]组(A+E)及肉苁蓉苯乙醇苷组[(250、500、1000 mg/(kg·d))](L-PGCD、M-PGCD、H-PGCD),均以高脂饮食(脂肪42%、胆固醇0.15%)饲养,另取14只雄性C57BL/6J小鼠喂食普通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12周末,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三酰甘油(TG)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取新鲜肝组织匀浆,ELISA方法检测脂肪酸合成酶(FAS)、长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LCAD)等脂质代谢相关酶的含量;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RT-PCR检测肝组织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OX1)和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2(CPT2)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3个剂量PGCD均明显降低血清和肝脏TG水平,抑制血清ALT、AST的活性,剂量依赖性地减少FAS含量,显著提升LCAD含量和GSH-Px和SOD活性,并降低MDA和LPO含量。RT-PCR实验显示,PGCD显著升高肝组织ACOX1和CPT2 mRNA表达。结论:肉苁蓉苯乙醇苷能够通过调控肝组织ACOX1和CPT2基因表达改善肝组织脂质代谢,降低肝组织的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苯乙醇苷 酰基辅酶A氧化酶1 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2 脂质代谢 氧化应激 APOE-/-小鼠
下载PDF
基于PPAR-α/CPT-1信号通路的桑叶总黄酮调控T2DM大鼠肝脏脂质代谢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3
作者 段钰卉 代泓钰 +11 位作者 安永铖 程龙 石璐 李慧敏 王晨 吕迎兰 何昶昊 张慧琳 黄艳 付宛鑫 孟闫燕 赵保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1-69,共9页
目的:观察桑叶总黄酮改善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脂代谢紊乱的药效学作用,并基于肝脏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l)蛋白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醇提法+大孔树脂纯化法提取、纯化桑叶总黄酮... 目的:观察桑叶总黄酮改善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脂代谢紊乱的药效学作用,并基于肝脏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l)蛋白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醇提法+大孔树脂纯化法提取、纯化桑叶总黄酮,并进行鉴定。利用高脂肪饮食(HFD)+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选择血糖≥11.1 mmol·L^(-1)的大鼠,以桑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300、150、75 mg·kg^(-1))分别灌胃给药8周,观察大鼠体质量及血糖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PPAR-α及CP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桑叶总黄酮干预8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摄食量、肝脏指数、空腹血糖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摄食量、空腹血糖、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HE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结构完整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空泡变性且有炎性浸润;桑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血脂四项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HDL-C水平显著增加(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PAR-α和CPT-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总黄酮高剂量组PPAR-α和CPT-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PAR-α和CP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总黄酮高剂量组PPAR-α和CP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桑叶总黄酮可有效降低T2DM大鼠血糖,改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其发挥降糖调脂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调控PPAR-α和CPT-1蛋白、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发挥调控脂质代谢,进而发挥降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T2DM) 肝脏脂质代谢 桑叶总黄酮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 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
原文传递
桑叶调节PI3K/Akt/PPARα/CPT-1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糖脂代谢紊乱机制 被引量:9
4
作者 代泓钰 王敬康 +12 位作者 王晨 石璐 段钰卉 安永铖 吕迎兰 李慧敏 程龙 何昶昊 张慧琳 黄艳 付宛鑫 刘珍清 赵保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5-112,共8页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PI3K/Akt/PPARα/CPT-1)信号通路探讨桑叶水提物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PI3K/Akt/PPARα/CPT-1)信号通路探讨桑叶水提物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制备T2DM模型,按血糖、体质量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0.2 g·kg^(-1))组和桑叶水提物(含生药4.0 g·kg^(-1))组,连续给药8周,每周相同时间测定空腹血糖。苏木素-伊红(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和脂肪变化;生化分析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Akt、PPAR-α、CPT-1蛋白表达。结果:给药8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水提物组大鼠血糖显著降低(P<0.01)。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结构完整,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损伤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水提物组大鼠空泡变性程度显著降低,未见小胆管增生等病变。油红O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细胞无明显脂肪变性、坏死,肝细胞几乎无脂滴;模型组大鼠肝内脂滴较正常组明显增加;桑叶给药可明显减少大鼠肝脏脂滴。模型组大鼠TC、TG、LDL-C、AST、ALT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桑叶水提物组大鼠TC、TG、LDL-C、AST、AL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PI3K/PI3K、p-Akt/Akt、PPARα和CPT-1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水提物能明显增加p-PI3K/PI3K、p-Akt/Akt、PPARα和CPT-1的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桑叶水提物可改善T2DM大鼠肝脏糖代谢紊乱,降糖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PPAR-α/CPT-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2型糖尿病(T2DM) 糖脂代谢紊乱 肝脏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PI3K/Akt/PPARα/CPT-1)通路
原文传递
芫荽茎叶精油成分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研究 被引量:67
5
作者 陆占国 郭红转 封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4-27,共4页
以乙醚为溶剂,采用索式萃取法萃取新鲜芫荽茎叶,以0.252%产率获得芳香精油。利用GC-MS分析仪对精油进行了分析,检测出60种成分,解析了占精油94.200%的41种成分,其中,酯类化合物57.755%,烷烃类化合物11.300%,醛类化合物16.168%,芳香族化... 以乙醚为溶剂,采用索式萃取法萃取新鲜芫荽茎叶,以0.252%产率获得芳香精油。利用GC-MS分析仪对精油进行了分析,检测出60种成分,解析了占精油94.200%的41种成分,其中,酯类化合物57.755%,烷烃类化合物11.300%,醛类化合物16.168%,芳香族化合物8.077%。该精油对DPPH(1,1-D:phenyl-2-picrylhy-drazyl)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达62.7%,水蒸气蒸馏获得精油的清除率为8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芫荽 香菜 GC-MS 1 2-二苯基-2-苦味酰基自由基
下载PDF
左苯丙胺在多巴胺第三受体分子通道中传输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谢炜 徐泽人 +1 位作者 王明 徐四川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7-920,共14页
左旋苯丙胺(又称左苯丙胺,RAT)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多种病症,作用在中枢神经细胞多巴胺受体上,同时它具有依赖性和成瘾性。为了探讨RAT被用作药物的药理和成瘾机制,本文用分子模拟获得RAT与多巴胺第三受体(D_3R)复合蛋白优化结构,并且采... 左旋苯丙胺(又称左苯丙胺,RAT)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多种病症,作用在中枢神经细胞多巴胺受体上,同时它具有依赖性和成瘾性。为了探讨RAT被用作药物的药理和成瘾机制,本文用分子模拟获得RAT与多巴胺第三受体(D_3R)复合蛋白优化结构,并且采用伞形样本平均力势(PMF)方法和卵磷脂脂质分子模拟生物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获得RAT在D_3R结构中分子通道运动轨迹和自由能变化。RAT通过D_3R结构中的功能分子通道,朝细胞外方向传输运动的自由能变化为91.4 k J?mol^(-1)。RAT通过D_3R结构中的保护分子通道,朝细胞双层膜方向传输运动的自由能变化为117.7 k J?mol^(-1)。自由能数值表明RAT分子更容易通过D_3R结构中的功能分子通道,发挥其功能作用,增大功能多巴胺分子的释放,导致包括依赖性和成瘾性多种功能效果。研究结果证明RAT被用作药物的药理和成瘾机制与它在多巴胺受体中的分子通道上传输动力学和机制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苯丙胺 多巴胺第三受体 1-棕榈酰基-2-油酰基卵磷脂 分子动力学模拟 自由能
下载PDF
土茯苓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6
7
作者 吴博 马跃平 +1 位作者 袁久志 孙启时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对土茯苓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为土茯苓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聚酰胺、ODS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根据IR、1H-NMR、13C-NMR等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土茯苓中分离得到... 目的对土茯苓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为土茯苓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聚酰胺、ODS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根据IR、1H-NMR、13C-NMR等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土茯苓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β-sitosterol palmitate,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胡萝卜苷(daucosterol,3)、1-棕榈酰基-3-O-β-D-半乳糖基甘油酯(1-O-hexadecanoyl-3-O-β-D-galactop yranosyl-glycerol,4)、落新妇苷(astilbin,5)、槲皮素(quercetin,6)、花旗松素(taxilfolin,7)、槲皮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4′-O-β-D-pyranglucoside,8)、异落新妇苷(isoastilbin,9)。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菝葜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β-谷甾醇棕榈酸酯 1-棕榈酰基-3-O-β-D-半乳糖基甘
下载PDF
人工蛹虫草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策 图力古尔 包海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40,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法、液质联用(H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等多种分离与鉴定方法,从人工培养蛹虫草的石油醚、氯仿和甲醇层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并通过GC-MS技术对人工蛹虫...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法、液质联用(H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等多种分离与鉴定方法,从人工培养蛹虫草的石油醚、氯仿和甲醇层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并通过GC-MS技术对人工蛹虫草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分析,得出其脂肪酸以亚油酸和反油酸为主,含量分别为41.949%、27.696%。分离得到的8个化合物结构分别被鉴定为:玉米黄素、二氢胆甾醇油酸酯、1-油酰基-2-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4,6,8(14),22(23)-四烯-3-酮-麦角甾烷、β-谷甾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啤酒甾醇、甘露醇,其中玉米黄素、二氢胆甾醇油酸酯、1-油酰基-2-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均是首次从蛹虫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黄素 二氢胆甾醇酸酯 1-酰基-2- 3-棕榈酸甘 蛹虫草
下载PDF
富勒烯穿入囊泡膜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赵晓伟 张建华 柳清伙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2-887,共6页
纳米颗粒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以富勒烯C60为著.大家广泛地探讨C60穿透并扰乱细胞膜的机制,但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介绍了单分子C60穿过1-棕榈酰基-2-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OPE)囊泡的粗粒... 纳米颗粒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以富勒烯C60为著.大家广泛地探讨C60穿透并扰乱细胞膜的机制,但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介绍了单分子C60穿过1-棕榈酰基-2-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OPE)囊泡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研究,与平面膜相比,发现了C60在穿透囊泡膜时表现出了独特的性质.C60在囊泡双层膜中的最终位置是附着在靠近囊泡膜的内层磷脂分子头部区域,这种特性能够通过勒纳德琼斯(LJ)相互作用能和C60沿径向穿过囊泡膜的自由能分布来得到验证.该研究为C60穿入囊泡膜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阐述了C60和囊泡相互作用的机制,可为药物或基因运输选择载体注入的最佳位置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模拟 C60 1-棕榈酰基-2-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OPE)囊泡 平均力势
下载PDF
电荷修饰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免疫效果
10
作者 李漂 刘艳红 +3 位作者 刘晓琳 杨艾 张茜 鲁卫东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8-523,共6页
目的检测电荷修饰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并评价其作为流感疫苗佐剂的免疫增强效果。方法以大豆卵磷脂、胆固醇、2,3-二油氧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N-1-(2,3-Dioleyloxy)propyl-N,N,N-trimethylam-moniumchloride,DOTAP]与1,2-二油酰基磷脂酰胆... 目的检测电荷修饰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并评价其作为流感疫苗佐剂的免疫增强效果。方法以大豆卵磷脂、胆固醇、2,3-二油氧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N-1-(2,3-Dioleyloxy)propyl-N,N,N-trimethylam-moniumchloride,DOTAP]与1,2-二油酰基磷脂酰胆碱(1,2-diole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DOPC)(DOTAP与DOPC质量比为1∶4、2∶3、3∶2、4∶1)为膜材,制备4种电荷修饰的脂质体。将四价流感疫苗分别与制备的4种脂质体按1.4∶1.0的体积分数混合,通过冻融-冻干法将混合液制备为阳离子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冻干粉。用PBS复溶脂质体冻干粉,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及Zeta电位,Lowry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将231只雌性KM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PBS)、阳性对照组(四价疫苗原液)、阳离子脂质体组(4种电荷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和中性脂质体组(未经电荷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均经腹腔注射,0.2 m L/只,免疫后7、14、28 d,采用MTT法和T淋巴表面标记法评价其细胞免疫效果;免疫后3、7、14、28、42、56 d,采用血凝抑制(hemagglutinin inhibition,HI)试验评价其体液免疫效果。结果DOTAP与DOPC质量比为4∶1时,阳离子修饰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达最大,分别为529.65 nm和12.05 mV,此时包封率也较高,为81.82%。4个比例的阳离子脂质体组小鼠脾细胞的刺激指数(stimulus index,SI)及CD4^(+)/CD8^(+)值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F=4.651~25.866,P均<0.05),其中4∶1比例组的两项指标均高于其他3个比例组;且该组小鼠于免疫后3 d即产生了早期体液免疫效果,免疫后42 d抗体滴度达最高,在整个免疫周期内均维持较高水平。结论不同电荷修饰的阳离子脂质体均能提高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其中DOTAP与DOPC质量比为4∶1时的免疫增强效果最好,免疫效应持续时间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电荷修饰 2 3-氧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1 2-酰基磷脂酰胆碱 流感疫苗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