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T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展颖 柴维敏 +3 位作者 谭令 汪登斌 陈憩 陈克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导管内孤立/多发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术前均行乳腺X线、超声检查及AURORA乳腺专用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参照乳腺... 目的:探讨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导管内孤立/多发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术前均行乳腺X线、超声检查及AURORA乳腺专用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评价其病灶的形态学(包括病灶大小、形状、部位、边缘、多形性及与导管的关系)、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模式及其他相关的特征,并与X线、超声检查相对照。结果:31例病人孤立导管内乳头状瘤23例,多发导管乳头状瘤8例。MRI共检出30个病灶,其中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MRI为阴性,1例双侧多发导管乳头状瘤MRI检出双侧病灶。其MRI形态学表现最多见是沿导管分布多发小结节样或环形强化(38.7%),其次为乳晕后区孤立或多发结节样强化(22.6%)及乳晕后方导管样、线状、分支样强化(12.9%),伴或不伴导管扩张,MRI增强信号-时间曲线以平台型和流出型为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部分(4例)表现为类似恶性肿瘤的MRI征象(12.9%),难以与恶性肿瘤区分。结论:乳腺专用MRI检查对检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具有较大的优势,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定位,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乳腺专用磁共振 导管内乳头状瘤 动态增强
下载PDF
基于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预测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周毅 黎勇 +3 位作者 李然 方正 杨弟春 付炜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基于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预测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乳腺癌微卫星稳定性分为稳定性组(n=39)和不稳定性组(n=17... 目的基于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预测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乳腺癌微卫星稳定性分为稳定性组(n=39)和不稳定性组(n=17)。患者均接受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T2定量成像参数(T2值、离散系数)以及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基于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预测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价值。结果不稳定性组患者T2值和离散系数为96.43±5.78、0.67±0.12,显著高于稳定性组患者(81.27±5.29、0.32±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患者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Ⅲ期占比为76.47%、58.82%,显著高于稳定性组患者(46.15%、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值、离散系数、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Ⅲ期均是乳腺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提示:T2值、离散系数对于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预测敏感度分别为76.5%、82.4%,特异度分别为64.1%、74.4%,两者联合检测预测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89.7%,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参数T2值和离散系数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且T2值和离散系数是乳腺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 t磁共振 t2定量成像 乳腺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
下载PDF
西门子1.5T磁共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红梅 于湛 +1 位作者 黄文起 刘青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9期1331-1334,共4页
目的探讨西门子1.5T磁共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选择西门子1.5T磁共振进行常规MRI与增强MRI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的MRI图像质量满意,均能满足诊断需要;注射对比剂前后在DWI中可观察到病灶在动态增... 目的探讨西门子1.5T磁共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选择西门子1.5T磁共振进行常规MRI与增强MRI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的MRI图像质量满意,均能满足诊断需要;注射对比剂前后在DWI中可观察到病灶在动态增强。增强前良性病灶DWI图像的SNR为(52.6±4.75),增强后为(53.74±5.72)(b=0);增强前乳腺癌DWI图像SNR为(34.75±4.12)(b=0),增强后为(35.51±3.87)(b=0),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增强前后的ADC值分别为(1.09±0.26)×10-3mm2/s和(0.97±0.27)×10-3mm2/s,良性病灶增强前后的ADC值分别为(1.49±0.26)×10-3mm2/s和(1.46±0.22)×10-3mm2/s,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MRI的AD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5%可信区间为0.86~1.00,诊断阈值1.20×10-3mm2/s,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0.9%。结论西门子1.5T磁共振对乳腺肿瘤有很好的图像显示诊断效果,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子1.5t磁共振 乳腺肿瘤 增强扫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乳腺癌非肿块样强化在Philips1.5T磁共振中的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玉舟 郑吟诗 +2 位作者 李春荣 石风光 黄文起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7期67-68,共2页
目的探究采用Philips1.5T磁共振诊断乳腺癌非肿块样强化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乳腺癌非肿块样强化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诊断,观察组采用Philips1.5T磁共振强化诊断,比较... 目的探究采用Philips1.5T磁共振诊断乳腺癌非肿块样强化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乳腺癌非肿块样强化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诊断,观察组采用Philips1.5T磁共振强化诊断,比较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的准确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了提高对乳腺癌非肿块样强化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Philips1.5T磁共振强化诊断的效果更好,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非肿块样强化 Philips1.5t磁共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血清CEA用于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5
作者 全国彪 潘桂海 +2 位作者 周伟文 温志玲 陈俏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7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血清CEA用于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乳腺癌作为观察组及57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1.5T磁共振...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血清CEA用于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乳腺癌作为观察组及57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1.5T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扫描,分析患者动态增强曲线及DWI图像,并检测血清中CEA,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各指标分析价值。结果观察组时间-强度曲线以Ⅲ型为主,对照组以Ⅰ型为主,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E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强化曲线诊断的阳性共75例,DWI扫描诊断的阳性共75例,CEA检测诊断的阳性共78例,平行联合诊断的阳性共87例,系列联合诊断的阳性共63例;系列联合诊断的特异度为95.24%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及平行联合诊断(P<0.05),采用平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100%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及系列诊断(P<0.05),且系列联合诊断的准确率90.48%及曲线下面积0.951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及平行诊断(P<0.05)。结论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血清CEA对乳腺癌进行诊断时,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 动态增强曲线 DWI CEA 乳腺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宝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7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所选用的序列及价值,以期为乳腺疾病的筛查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思路。方法:选取临床筛检怀疑乳腺病变患者,均行乳腺X线及乳腺超声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后行乳腺MRI检查,评估1.5T磁共振成像技...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所选用的序列及价值,以期为乳腺疾病的筛查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思路。方法:选取临床筛检怀疑乳腺病变患者,均行乳腺X线及乳腺超声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后行乳腺MRI检查,评估1.5T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增强后的形态学特征标准中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8.5%、79.4%,TIC曲线的敏感度较高而特异度低;随着b值的逐渐增大,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均呈下降趋势;波普成像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结论:1.5T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用于继乳腺X线及乳腺B超筛检后的进一步临床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 乳腺 价值分析
下载PDF
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旭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3期192-194,共3页
目的:对比和观察采用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临床检查的诊断情况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择取自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外科进行就诊的病理检查为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60例。分别对她们采用磁共振常规成像以及... 目的:对比和观察采用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临床检查的诊断情况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择取自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外科进行就诊的病理检查为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60例。分别对她们采用磁共振常规成像以及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进行临床检查,并就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临床对比统计显示,60例患者通过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检出符合率为100.0%,明显高于磁共振常规成像的检出符合率(91.67%),对比差异明显(P <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显示,良性病变42例,包括5例炎症性病变,17例乳腺增生症,2例乳腺导管扩张症,6例非典型增生,8例纤维腺瘤,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恶性病变18例,包括7例导管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导管内癌早期浸润。结论:采用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应该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良恶性病变 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效果
下载PDF
西门子1.5T磁共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8
作者 龙其伟 陆海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1期234-235,共2页
目的:探究临床上使用西门子1.5T磁共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8月收治的30例脑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施于增强磁共振干预,对照组施于常规磁共振... 目的:探究临床上使用西门子1.5T磁共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8月收治的30例脑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施于增强磁共振干预,对照组施于常规磁共振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实验者的IH-MRS(即Cho/Crgap指标)检查指标结果、诊断确诊率与临床诊断敏感度。结果:研究组的IH-MRS检查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研究组的临床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中研究组NAA/Cr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利用增强MRI诊断确诊率明显高于常规MRI诊断方式,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磁共振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明显提高临床疾病确诊率,有效提升医生对疾病肿瘤分级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 磁共振 乳腺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价值
下载PDF
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技术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9
作者 龙敏 王跃斌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技术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治疗的163例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技术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治疗的163例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的患者均接受1.5T DCE-MRI检查。根据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病灶形态、病灶边界,计算ADC值。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以1.5T DCE-MRI诊断结果为对照1组,以ADC诊断结果为对照2组,以联合诊断结果为观察组。对比三种诊断方式在乳腺肿块样强化病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对照1组与对照2组的各项诊断效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诊断效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以及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应用1.5T DCE-MRI联合ADC值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 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技术 表观弥散系数值
下载PDF
1.5TMRI对乳腺疾病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孙璇 刘聪慧 曾果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4年第4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究1.5T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疾病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78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行1.5TMRI检查并在MRI检查后1个月内进行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1.5TMRI... 目的探究1.5T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疾病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78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行1.5TMRI检查并在MRI检查后1个月内进行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1.5T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病变42例,恶性病变36例(其中浸润性乳腺癌35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1.5TMRI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Kappa值分别为88.89%、90.48%、88.89%、0.79。1.5TMRI对脂肪型乳腺组织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而对腺体型和纤维型乳腺组织的诊断价值略有降低。1.5TMRI对中病变和大病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对较高,而对小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略有降低。1.5TMRI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12%、88.24%、91.43%。结论1.5TMRI在乳腺疾病良恶性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1.5t磁共振成像 乳腺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1.5T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青年女性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效果和符合率观察
11
作者 谭跃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246-249,共4页
分析1.5T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青年女性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效果和符合率。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共计40例临床诊断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患者,根据执行检查方式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磁共振组和1.5T磁共振成像组,通过对患者执行常... 分析1.5T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青年女性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效果和符合率。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共计40例临床诊断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患者,根据执行检查方式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磁共振组和1.5T磁共振成像组,通过对患者执行常规磁共振后进行1.5T磁共振成像,对比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诊断结果、ADC大小序列指标、DWI图像分析。结果:常规磁共振组的总检出率为87.50%,1.5T磁共振成像组总检出率为100.00%,1.5T磁共振成像组显著高于常规磁共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ADC大小序列指标中显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正常腺体<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于b=800s/mm2和b=1000s/mm2情况下,各组ADC值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对青年女性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过程中,采用1.5T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患者于各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具体诊断中可产生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可对患者预后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针对其效果分析,良恶性肿瘤患者的ADC指标均可产生明显的大小区分,且在ADC值的对比下具有明显差异,提示1.5T磁共振成像技术作用于女性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成像 青年女性 乳腺良恶性病变 符合率
下载PDF
1.5T磁共振多b值DWI及ADC值定量分析乳腺癌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研究
12
作者 赵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49-151,共3页
探讨1.5T磁共振多b值DWI及ADC值定量分析乳腺癌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测结果为:31例乳腺良性病变(良性组)、43例恶性病变(恶性组)。利用1.5T核磁共振DWI... 探讨1.5T磁共振多b值DWI及ADC值定量分析乳腺癌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测结果为:31例乳腺良性病变(良性组)、43例恶性病变(恶性组)。利用1.5T核磁共振DWI功能,设置b值参数分别为50、500及1000s/mm2,比较分析计算所得ADC值、良恶性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结果:恶性组各b值下ADC值均明显低于良性组(P<0.05);当b=500s/mm2时,诊断灵敏度及准确率最高;当b=1000s/mm2时,诊断特异度最高。结论:乳腺癌患者良恶性病变诊断应用1.5T磁共振DWI多b值检测整体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 多b值DWI 乳腺癌良恶性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