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T核磁共振对膝关节损伤进行诊断的效果及确诊率观察
1
作者 杨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45-0048,共4页
分析膝关节损伤采用1.5T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与准确率。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进行诊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80例展开研究,以诊断方式为准将其分为2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接受螺旋CT检查,观察组接受1.5T核磁共振检查,并以... 分析膝关节损伤采用1.5T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与准确率。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进行诊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80例展开研究,以诊断方式为准将其分为2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接受螺旋CT检查,观察组接受1.5T核磁共振检查,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本子研究的金标准分析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损伤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病理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提示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1.5T核磁共振检查下患者膝关节受损的不同位置所呈现的影像中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包括阴影形状、阴影边界的状态以及信号高、低表现等等。结论 相比于螺旋CT检查方式,1.5T核磁共振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诊断的准确率更高,且病理检查准确性也更强,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工作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核磁共振 螺旋Ct 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受损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妇科盆腔肿物使用CT与1.5T核磁共振结合诊断的实际效果
2
作者 曹艳林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19-22,共4页
探讨CT联合1.5T核磁共振对女性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7例盆腔肿瘤患者,患者入院行盆腔CT与1.5T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术中取肿瘤组织,后行病理切片检查,后将影响学检查结果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探讨CT联合1.5T核磁共振对女性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7例盆腔肿瘤患者,患者入院行盆腔CT与1.5T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术中取肿瘤组织,后行病理切片检查,后将影响学检查结果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相对比,以肿瘤组织病理切片报告作为实际结果,以此来衡量妇科盆腔肿物使用CT联合1.5T核磁共振的诊断效果。结果 术中肿瘤组织病理报告显示,85例患者中有子宫肌瘤41例,卵巢囊肿19例,卵巢癌15例,宫颈癌12例。将CT联合1.5T磁共振报告结果与上述病理结果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卵巢癌、宫颈癌四类分别制成诊断结果对比表,分别计算出诊断准确度:94.12%,92.94%,96.47%,95.29%;灵敏度:95.12%,89.47%,93.33%,91.67%;特异度:93.18%,93.94%,97.14%,95.89%;再将CT联合1.5T磁共振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做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913、0.886、0.904、0.899,表示对以上四类盆腔肿瘤的诊断,CT联合1.5T磁共振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均为极好。结论 CT联合1.5T核磁共振对女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卵巢癌、宫颈癌的诊断具有很好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与病理结果相符性高,在妇科肿瘤诊断方面具有显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核磁共振 Ct 病理 盆腔肿瘤 诊断
下载PDF
1.5 T核磁共振技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晓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24期82-85,共4页
目的探究1.5 T核磁共振技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CT进行诊断,实验组患者给予1.5 T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损伤类型与诊断检出率,并分... 目的探究1.5 T核磁共振技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CT进行诊断,实验组患者给予1.5 T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损伤类型与诊断检出率,并分析核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结果对照组诊断检出率为76.7%,其中半月板损伤5例,韧带损伤4例,骨质损伤3例,关节腔积液11例;实验组诊断检出率为100.0%,其中半月板损伤10例,韧带损伤6例,骨质损伤3例,关节腔积液11例;实验组诊断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影像学表现:伤处呈现低信号阴影,并且阴影内存在放射状、线状、球状或椭圆形裂隙样阴影,半月板区域呈现不规则或现状的高信号;韧带损伤的核磁共振影像学表现:T1加权成像(T1WI)加权信号呈现为高低混合信号或者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WI)加权信号呈现为高信号;伤处主要会呈现扁平条带状的低信号阴影,边缘会出现波浪状,韧带肿胀的部位会出现不规则高信号,外形不规则,韧带不规则增粗,并且与周围组织分界线比较模糊;骨质损伤的核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患处存在异常的网络状信号,边界比较模糊,T2WI加权信号呈现稍微高信号或等信号,T1WI加权信号主要呈现为低信号,并且内部存在小片状的高信号;关节腔积液的核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患处呈现条状低信号,边缘比较模糊或者呈现波浪形,部分存在分层情况或高信号,T2WI加权信号呈现为高信号,而T1WI加权信号呈现为高低混合信号或低信号。结论对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1.5 T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能够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明确患者膝关节损伤类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实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 t核磁共振技术 膝关节损伤 诊断 应用
下载PDF
用1.5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牙韩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用1.5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CT组(44例)和核磁共振组(4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CT检查和1.5T核磁共振检查,... 目的:探讨分析用1.5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CT组(44例)和核磁共振组(4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CT检查和1.5T核磁共振检查,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确诊率。结果:核磁共振组患者的确诊率明显高于CT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1.5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Ct检查 1.5t核磁共振技术 临床效果 分析
下载PDF
分析1.5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强 姚秋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7期31-32,共2页
目的:对1.5T核磁共振技术在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7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所收治,均实施1.5T核磁共振技术,为研究观察组。同期另外7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则实施CT检查,为研究参照... 目的:对1.5T核磁共振技术在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7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所收治,均实施1.5T核磁共振技术,为研究观察组。同期另外7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则实施CT检查,为研究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情况以及诊断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1)患者诊断率比较:观察组的确诊率与参照组相比更高,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2)核磁共振影像学表现:T1WI加权处理显示韧带受损患者的信号特点为高低混合信号、低信号,T2WI加权处理显示信号特点为高信号。结论: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1.5T核磁共振技术检查,诊断率较高,精确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核磁共振技术 Ct检查 膝关节损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5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田正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3期103-104,共2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的是1.5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膝关节损伤患者20例,2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时间均为2018年7月—2019年2月,并将这2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的是1.5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膝关节损伤患者20例,2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时间均为2018年7月—2019年2月,并将这2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用CT、X光检查方案;观察组采用的是1.5T核磁共振检查方案。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查情况和诊断情况。结果:通过数据研究分析可知,观察组在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骨质损伤、关节腔损伤等指标的确断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体确诊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核磁共振影像表现为T1W I信号为高低混合信号,T2W I信号为高信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行1.5T核磁共振检查方案,可有效的提高患者诊断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适用性较强,精确性好,检查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核磁共振技术 诊断 膝关节损伤 价值分析
下载PDF
用1.5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张强 林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223-224,共2页
探究于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用1.5T核磁共振技术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2例,并对此62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和1.5T核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1.5T核磁共振检查的准确... 探究于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用1.5T核磁共振技术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2例,并对此62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和1.5T核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1.5T核磁共振检查的准确率较CT检查更高(P<0.05)。结论:于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用1.5T核磁共振技术的效果更为显著,准确性更高,可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核磁共振技术 膝关节损伤 Ct检查 准确性
下载PDF
探讨应用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天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6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3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超声诊断以及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 目的:探讨应用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3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超声诊断以及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漏诊率。结果:实施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诊断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实施常规超声诊断的诊断率,实施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诊断的漏诊率低于超声技术诊断的漏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诊断中采用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以及降低漏诊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子宫肌瘤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DCE-MRI)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孙逢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6期72-73,共2页
目的:分析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DCE-MRI)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前列腺疾病患者40例(18例前列腺癌,22例前列腺增生),对观察组进行DCE-MRI扫描,对对照组进行常规DWI扫描,对患者的中央腺体... 目的:分析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DCE-MRI)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前列腺疾病患者40例(18例前列腺癌,22例前列腺增生),对观察组进行DCE-MRI扫描,对对照组进行常规DWI扫描,对患者的中央腺体非癌区、外周带非癌区、前列腺癌区的容积转运常数值、速率常数值、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值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用DCE-MRI技术扫描的各项数值都较为精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E-MRI技术在老年前列腺癌中应用价值较大,为病情的诊断提供了较为精准的数据,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老年前列腺癌 临床诊断
下载PDF
用1.5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王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242-243,共2页
分析并探究用1.5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45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全部患者均行术前检查,采用1.5T核磁共振扫描仪和CT检查仪进行诊断... 分析并探究用1.5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45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全部患者均行术前检查,采用1.5T核磁共振扫描仪和CT检查仪进行诊断,记录两种诊断方式的阳性检出数,计算阳性检出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核磁共振技术诊断阳性检出率为100.00%,CT技术诊断阳性检出率为88.89%,核磁共振技术诊断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半月板损伤准确率为33.33%,CT技术诊断半月板损伤准确率为20.00%,核磁共振技术诊断明显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技术诊断韧带损伤、骨质损伤、关节腔积液准确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采用1.5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效果明显,有较高的较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损伤 核磁共振 1.5t 诊断效果
下载PDF
1.5T核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凤 吕苏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7期39-39,共1页
目的:深入探究与分析1.5T核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2017年5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患者分别采用MRI以及超声诊断的方法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漏诊率、... 目的:深入探究与分析1.5T核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2017年5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患者分别采用MRI以及超声诊断的方法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漏诊率、定位错误率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8.0%(196/200),显著高于超声诊断的85.0%(170/200),同时MRI检查的漏诊率及定位错误率明显低于超声诊断,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及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子宫肌瘤诊断中采用1.5T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核磁共振成像 子宫肌瘤 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1.5T核磁共振检查对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莫永灿 梁树生 吴伟雄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9期195-196,共2页
目的:分析在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诊断中应用1.5T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所选患者均实施1.5T核磁共振检查和64排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准,对照分析两种... 目的:分析在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诊断中应用1.5T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所选患者均实施1.5T核磁共振检查和64排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准,对照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并对不同大小结石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0例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均经手术确诊,其中23例结石直径在8.0mm及以上,17例结石直径在8.0mm以下。1.5T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符合率97.50%显著高于64排CT的72.50%(P<0.05);1.5T核磁共振对于直径在8.0mm及以上的结石诊断符合率为100%,64排CT诊断符合率为95.65%,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5T核磁共振对于直径在8.0mm以下的结石诊断符合率为94.12%,显著高于64排CT的41.12%(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诊断中,1.5T核磁共振检查的应用诊断符合率高,特别是对于直径在8.0mm以下的结石,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核磁共振检查 胆囊结石 肝外胆总管结石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肝癌诊断中1.5T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琴琴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2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究肝癌诊断中1.5T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给予16排螺旋CT与1.5T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为准,肝内... 目的:探究肝癌诊断中1.5T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给予16排螺旋CT与1.5T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为准,肝内病灶56例,肝外病灶24例。肝癌病灶直径<1 cm有9例,病灶直径1~3 cm有19例,病灶直径3~5 cm有22例,病灶直径>5 cm有30例。1.5T核磁共振诊断肝癌的检出率95.00%显著高于CT检出率85.00%,有显著差异(P<0.05)。1.5T核磁共振对肝癌患者不同部位、病灶大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结论:肝癌诊断中采用1.5T核磁共振诊断,具有较高诊断率,其图像有较明显的特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1.5t核磁共振 Ct 诊断 价值
下载PDF
西门子1.5T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祁洪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3期40-41,共2页
目的:研究观察西门子1.5T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膝关节损伤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150例,其中对照组均行西门子1.5T核... 目的:研究观察西门子1.5T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膝关节损伤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150例,其中对照组均行西门子1.5T核磁共振常规2D-FSE序列扫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3D-FSE-Cube序列扫描,对比两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西门子1.5T核磁共振特殊序列扫描后,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对半月板损伤、骨质改变、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检出特异性分别为97.3%、100.0%、100.0%、97.9%。结论:将西门子1.5T核磁共振3D-FSE-Cube特殊序列扫描应用在膝关节损伤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性与特异性,为病症鉴别、治疗工作的展开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子1.5t核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病变 鉴别诊断
下载PDF
1.5T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晓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中多层螺旋CT和1.5T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10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做研究,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1.5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诊断结果,总结影像... 目的: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中多层螺旋CT和1.5T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10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做研究,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1.5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诊断结果,总结影像学表现。结果:核磁共振成像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Ⅲ型肩峰形态、Ⅱ型肩峰形态、Ⅰ型肩峰形态等检出率都高于多层螺旋CT((P<0.05)。多层螺旋CT检查中,8例患者肱二头肌肌腱和冈上肌肌腱钙化,25例患者肩峰下间隙狭窄、17例患者肩峰下和肩锁关节骨质增生。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中,33例患者关节盂唇撕裂,53例患者肩关节囊内积液,87例患者肩峰下滑囊增厚和积液,82例患者肩袖损伤。结论: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中,同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来说,1.5T核磁共振成像的检出率更高,其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多层螺旋Ct 1.5t核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比较
下载PDF
1.5T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早期鉴别诊断胎盘植入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龚晓萍 刘成环 +1 位作者 李俊华 祁海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9期17-18,共2页
目的:研究1.5T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鉴别诊断胎盘植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接受临床产检或超声拟诊胎盘植入的100例妊娠晚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腹盆腔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组织结果作... 目的:研究1.5T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鉴别诊断胎盘植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接受临床产检或超声拟诊胎盘植入的100例妊娠晚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腹盆腔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组织结果作为金标准,对胎盘植入MRI表现、胎盘植入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变化及不同类型胎盘植入ADC值之间的不同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MRI诊断胎盘植入共诊断出胎盘植入阳性患者50例,包括22例粘连型、18例植入型及10例穿透型;DWI图像中,36例胎盘植入表现信号不均、14例胎盘局部向肌层突出、16例宫颈肿胀、20例子宫肌层低信号显示中断或不清。植入性胎盘植入部分ADC值明显高于非植入性胎盘与植入性胎盘非植入部分(P<0.05);粘连型胎盘植入ADC值、植入型胎盘ADC值及穿透型胎盘ADC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早期鉴别诊断胎盘植入应用1.5TDWI能够明确胎盘植入特征,而DWI可评估胎盘植入的量化及形态学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早期鉴别 诊断 1.5t核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1.5T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居晓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5期97-98,共2页
目的:比较1.5T核磁共振成像(MRT)与多层螺旋CT(MSCT)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54例,分别利用1.5T MRI和MS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灵敏度、约登指数、诊断特异性、Bigli... 目的:比较1.5T核磁共振成像(MRT)与多层螺旋CT(MSCT)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54例,分别利用1.5T MRI和MS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灵敏度、约登指数、诊断特异性、Bigliani检出率等指标。结果:MRI诊断的灵敏度与约登指数均高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MSCT诊断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与MSCT检查中,其肩峰段形态BiglianiⅠ型与Ⅱ型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肩峰段形态BiglianiⅢ型的检出率高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MRI与MSCT的特异性虽然无差异,但灵敏度前者高于后者,其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无辐射,临床推广可能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核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诊断准确率 临床价值
下载PDF
1.5T核磁共振成像在高龄孕妇前置胎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陈凤 吕苏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5期40-41,共2页
目的:分析1.5T核磁共振成像在高龄孕妇前置胎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6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经剖宫产手术确诊为前置胎盘的高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产前均进行多普勒超声及MRI检查,了解胎盘位置,并与剖... 目的:分析1.5T核磁共振成像在高龄孕妇前置胎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6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经剖宫产手术确诊为前置胎盘的高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产前均进行多普勒超声及MRI检查,了解胎盘位置,并与剖宫产术中所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多普勒超声共检出179例前置胎盘患者,其中出现15例漏诊与9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86.59%,与病理确诊结果相比,符合率为77.50%(155/200);1.5T核磁共振成像共检出192例前置胎盘患者,其中出现3例漏诊与1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5.50%,与病理确诊结果相比,符合率为92.00%(184/200)。多普勒超声的检查准确率与病例符合率均低于1.5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P <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5T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高龄孕妇前置胎盘的符合率高于B超,临床价值更高,建议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核磁共振成像 高龄孕妇 前置胎盘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1.5T核磁共振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19
作者 豆增平 冯新成 +1 位作者 依米尼古丽·那买提 王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4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1.5T核磁共振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2018年5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垂体微腺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显示患者肿瘤均位于鞍... 目的:分析1.5T核磁共振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2018年5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垂体微腺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显示患者肿瘤均位于鞍区,肿瘤直径0.245~0.874cm,平均肿瘤直径(0.45±0.12)cm,肿瘤形态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24例患者T1WI呈等、稍低信号,8例呈T1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均匀强化。22例患者的肿瘤对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侵犯。MRI影像表现为垂体轻度增大,主要表现为垂体形态饱满,垂体微腺瘤导致垂体柄移位13例,视交叉受压5例,颈动脉海绵窦2例,鞍底局限性下陷3例,无斜波骨质破坏,病变组织信号均匀,病变向鞍旁扩展,可累及两侧海绵窦。CT诊断准确25例,其诊断准确率为78.12%,核磁共振诊断准确31例,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96.87%,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T核磁共振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率,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病情,能够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核磁共振 垂体微腺瘤 诊断价值 准确率
下载PDF
64排CT血管成像和1.5T MRI血管成像技术对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效能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冬梅 封嘉琪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6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CTA)和1.5T MRI血管成像技术(MRA)对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广西柳钢医疗有限公司医院诊治的84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CTA检查...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CTA)和1.5T MRI血管成像技术(MRA)对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广西柳钢医疗有限公司医院诊治的84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CTA检查和1.5T MR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图像清晰度,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64排CTA、1.5T MR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两种检查方式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直径瘤体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4排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图清晰程度明显优于1.5T MR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4.2%、91.7%,均显著高于1.5T MRA检查的79.7%、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分析显示,64排CT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23,P<0.05),1.5T MR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29,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常规动脉瘤、大动脉瘤、超大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CTA检查诊断<3 mm的小动脉瘤的准确率高于1.5T MR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CTA和1.5T MRA对较大直径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差异不大,但CTA诊断小动脉瘤的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Ct血管成像 1.5t MRI血管成像技术 颅内动脉瘤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