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在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石凯 刘东升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在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疑似胆囊结石患者,应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胆囊结石诊断...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在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疑似胆囊结石患者,应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胆囊结石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200例疑似胆囊结石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183例,检出率为91.5%。κ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腹部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具有一般的一致性(κ=0.643,P<0.0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0.904,P<0.0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囊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均高于腹部CT(P<0.05)。结论与腹部CT相比,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度更高,可为医师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参考,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腹部Ct 胆囊结石 诊断效能
下载PDF
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技术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2
作者 龙敏 王跃斌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技术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治疗的163例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技术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治疗的163例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的患者均接受1.5T DCE-MRI检查。根据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病灶形态、病灶边界,计算ADC值。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以1.5T DCE-MRI诊断结果为对照1组,以ADC诊断结果为对照2组,以联合诊断结果为观察组。对比三种诊断方式在乳腺肿块样强化病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对照1组与对照2组的各项诊断效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诊断效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以及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应用1.5T DCE-MRI联合ADC值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 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技术 表观弥散系数值
下载PDF
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在脑出血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李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52-0055,共4页
探讨基于临床脑出血性病变患者,进行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检查,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开始于2023年1月,截止时间则为2023年12月,挑选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50例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为阅览目标,所有相关病员都在接受1.5T磁共振磁敏感成... 探讨基于临床脑出血性病变患者,进行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检查,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开始于2023年1月,截止时间则为2023年12月,挑选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50例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为阅览目标,所有相关病员都在接受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检查(SWI)事宜、常规序列扫描(T1WI\T2WI\FLAIR)事宜,比拟各种扫描方式对出血灶检测状况,影像特点和出血缘由辨析,呈现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检查下的出血灶测量水平参考值、微出血灶测量水平参考值、出血面积测量水平参考值、出血量测量水平参考值均高于常规序列扫描的数据(P<0.05)。SWI下,脑部出血的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片状、斑点状、边缘清楚,血肿面积比常规序列扫描更大、更为清晰。显示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检查对特殊病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序列扫描(P<0.05)。结论 1.5T磁敏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用于脑出血的诊断,比常规序列扫描有更大的优点,得到较高的可行性,增加了出血病变的检出率,利于对出血面积、出血量进行评估,对于出血病因分析更为全面,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性病变 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3.0T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分析
4
作者 董战军 陈旭 李艳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4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黄淮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2例前列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前均行3.0T磁共振多b值DWI...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黄淮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2例前列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前均行3.0T磁共振多b值DWI检查,比较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不同b值下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统计3.0T磁共振多b值DWI检查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结果及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b=1000 s/mm^(2)、b=1500 s/mm^(2)、b=2000 s/mm^(2)时,恶性患者的ADC值均低于良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500 s/mm^(2)、b=2000 s/mm^(2)时,良恶性患者ADC值均低于b=10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500 s/mm^(2)时,恶性患者ADC值低于b=10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患者b=1500 s/mm^(2)与b=1000 s/mm^(2) 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T磁共振多b值DWI检查诊断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为70例,占比为46.05%,恶性病变82例,占比为53.95%。3.0T磁共振多b值DWI检查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度为86.84%,特异度为85.71%,灵敏度为87.80%。结论3.0T磁共振多b值DWI检查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较高,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相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3.0t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检查 前列腺良性患者
下载PDF
16排螺旋CT与1.5 T磁共振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5
作者 何文秀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与1.5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南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疑似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与1.5 T MRI进行检...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与1.5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南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疑似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与1.5 T MRI进行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分析2种检查结果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及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阳性50例,阴性10例。16排螺旋CT检查显示,真阳性42例、真阴性4例;1.5 T MRI检查显示,真阳性48例、真阴性9例。与16排螺旋CT检查比较,1.5 T 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P<0.05);与16排螺旋CT检查比较,1.5 T MRI检查对<2 cm病灶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1.5 T MRI相比16排螺旋CT在肝癌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可减少误诊、漏诊情况,能准确鉴别诊断微小病灶,有助于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16排螺旋Ct 1.5 t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价值
6
作者 王善阳 高彦妍 唐坚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5期157-159,163,共4页
目的 研究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诊断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省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疑似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 目的 研究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诊断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省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疑似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1.5T MRCP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及不同直径结石检出率。结果1.5T MRCP灵敏度为89.47%(51/57)、准确度为87.88%(58/66),均高于CT检查[73.68%(42/57)、71.21%(4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8、5.634,P均<0.05),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T MRCP诊断结石直径<0.8 cm的符合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T MRCP诊断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胆囊结石 肝外胆总管结石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平滑肌瘤定性诊断中的表现及临床价值
7
作者 黄建桃 黄秋冬 凌福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49-0052,共4页
讨论1.5T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现将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收录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按照患者住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一组是西门子1.5T MRI成像检查,另一组是佳能螺旋CT成像检查,各40例。CT... 讨论1.5T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现将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收录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按照患者住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一组是西门子1.5T MRI成像检查,另一组是佳能螺旋CT成像检查,各40例。CT组-标准流程CT检查与诊断,1.5TMRI 组-标准流程1.5TMRI检查与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在诊断准确性分析来看,1.5T MRI组(95.00%)整体表现优于CT组(80.00%),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标准(ρ﹤0.05),而其定位错误率(5.00%)、漏诊率(5.00%)则相对更低,相较于CT组(20.00%、20.00%),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标准(ρ﹤0.05);研究对象对于1.5T MRI技术诊断结果更加满意,相较于CT组,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标准(ρ﹤0.05)。结论 子宫平滑肌瘤筛查、诊治中,1.5T MRI技术都彰显出了独特的作用与价值,实现了疾病检出率的大幅提升,对于漏诊、定位错误等风险的 规避效果也比较理想,是一种受到广泛认可的高价值影像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成像 子宫肌瘤 诊断 准确率 满意率 临床诊断
下载PDF
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在脑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田旭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05-0008,共4页
脑出血性病变临床安排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诊断,对其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纳入对象为脑出血性病变,抽取其中62例,以临床综合诊断最后得出的结果作为参考,将62例患者分别安排常规MRI诊断、SWI诊断,两种不同影像学技术比较,探讨对脑... 脑出血性病变临床安排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诊断,对其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纳入对象为脑出血性病变,抽取其中62例,以临床综合诊断最后得出的结果作为参考,将62例患者分别安排常规MRI诊断、SWI诊断,两种不同影像学技术比较,探讨对脑部出血病灶检出率、影像成像的特征分析。结果 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参照,比较常规MRI与SWI诊断技术,其中SWI检出率更高,扫描出血面积、出血量更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种不同影像技术区分,其中常规MRI信号于发病6-24h内,可以对血肿边缘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加模糊,SWI技术则可以一直保持比较清晰的状态。结论 为脑出血性病变患者临床诊断时要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技术,其中SWI诊断技术用于临床,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对出血病灶具体情况,包括出血范围、出血量等指标都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结果,为脑出血在小病变发病时,可以及早诊出,开展准确的检测干预,及早实施治疗,预防救治时间被延误,引起不良后果,用于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 磁敏感成像 脑出血性病变 诊断
下载PDF
GE1.5T磁共振成像诊断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9
作者 谢丽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11-0114,共4页
基于外伤性视神经诊断现状探讨GE1.5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诊断在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2年6月至2023年月为研究时段,纳入该时段于我院接受诊断的60例外伤性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MRI诊断、螺旋CT... 基于外伤性视神经诊断现状探讨GE1.5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诊断在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2年6月至2023年月为研究时段,纳入该时段于我院接受诊断的60例外伤性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MRI诊断、螺旋CT对患者进行诊断,分析MRI、CT的阳性检出率并进行对比,同时对比外伤性视神经影像学征象。结果 MRI检查符合率高于CT检查(P<0.05);视神经损伤状况检查符合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诊断中病变检出率以STIR序列最高(P<0.05)。结论 MRI检查可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诊断提供依据,其中STIR序列病变检出率较高,MRI检查经过多序列分析可较好地诊断外伤性神经损伤情况,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1.5t磁共振成像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诊断价值 分析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1.5T磁共振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比
10
作者 居文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0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究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和1.5T磁共振成像方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江阴市青阳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和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将临床最终结果... 目的:探究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和1.5T磁共振成像方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江阴市青阳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和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将临床最终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对不同病灶的检出符合率、诊断效能。结果:经1.5T磁共振成像诊断,阳性患者98例,阴性患者18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阳性患者89例,阴性患者13例。两组顶叶病灶检出符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丘脑、基底节区、额叶检出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T磁共振成像诊断的灵敏度(97.03%)、特异度(94.74%)、阳性预测值(98.99%)、阴性预测值(85.71%)、准确率(96.67%)高于多层螺旋CT,误诊率(5.26%)、漏诊率(2.97%)低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1.5T磁共振成像诊断方式,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提供参考数据于临床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工作中,对临床借鉴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1.5t磁共振成像 早期脑梗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郭巍巍 谢显孝 韩海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37-0039,共3页
探讨在膝关节损伤诊断过程中应用1.5T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中,主要将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例数为60例;年限为2019年2月~2022年4月;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展开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和CT检查,此次诊断的金标准... 探讨在膝关节损伤诊断过程中应用1.5T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中,主要将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例数为60例;年限为2019年2月~2022年4月;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展开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和CT检查,此次诊断的金标准为手术病理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膝关节损伤方面的效果。结果 对于手术病理诊断工作在完成后,发现16例属于腔内积液,17例属于半月板损伤,13例属于韧带损伤,14例属于骨质改变;对于1.5T磁共振检查工作在完成后,发现15例属于腔内积液,17例属于半月板损伤,12例属于韧带损伤,13例属于骨质改变;对于CT诊断工作在完成后,发现12例属于腔内积液,11例属于半月板损伤,10例属于韧带损伤,10例属于骨质改变;就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展开分析,在膝关节损伤总检出率方面,同CT检查结果比较后,1.5T磁共振检查方法提升程度明显(P<0.05)。结论 临床对膝关节损伤在实施诊断期间,1.5T磁共振成像诊断方法的有效应用,对于膝关节病理变化可以充分反映,而且可对损伤位置加以有效观察,对病变程度展开评估,将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对于膝关节损伤的顺利诊疗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说明1.5T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损伤 诊断准确性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损伤的相关分析研究
12
作者 姚鹏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79-0181,共3页
研究1.5 T 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在膝关节损伤病人中的应用,为膝关节损伤病人的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选择2020年1-2021年1月份住院治疗的70例膝关节损伤病人,分别做 CT和1.5 T 磁共振成像检查,并以手术和病理确诊为依据,对... 研究1.5 T 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在膝关节损伤病人中的应用,为膝关节损伤病人的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选择2020年1-2021年1月份住院治疗的70例膝关节损伤病人,分别做 CT和1.5 T 磁共振成像检查,并以手术和病理确诊为依据,对比两种扫描方法的诊断精度。结果:70例中19例有半月板损伤,18例有关节腔积液,18例有骨质改变,15例有韧带损伤。结果 1.5 T 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出率为90.00%,而 CT 的检出率为71.43%,与 CT 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4.773,P<0.05)。结论 1.5 T 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膝关节损伤后的病理改变,并能对其进行观测和评价,提高了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精度,为其临床诊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成像诊断 膝关节损伤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CT及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13
作者 覃星悦 陈圣昌 +1 位作者 秦柱贵 陈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接受CAT及MRA检查,...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接受CAT及MRA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检出情况、测量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与瘤颈宽度、对比不同大小的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分析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结果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CTA检查后诊出64例单发颅内动脉瘤,经MRA检查后诊出61例单发颅内动脉瘤,两种方法检出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当瘤体<3 mm时CTA检出率93.33%高于MRA 60.00%(P<0.05);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83.33%、敏感度83.56%、特异度82.35%、Kappa值=0.548;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82.22%、敏感度80.82%、特异度88.24%、Kappa值=0.543;CTA联合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95.56%、敏感度95.89%、特异度94.12%、Kappa值=0.861。结论CTA与MRA均可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瘤,其中CTA可明显提高<3 mm的微小颅内动脉瘤诊出率,但联合应用时的敏感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1.5t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诊断效能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下载PDF
1.5 T磁共振高扩散敏感系数值弥散成像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美宇 《大医生》 2023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MR)高扩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成像(DWI)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疑似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1.5 T MR多b值DWI检...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MR)高扩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成像(DWI)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疑似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1.5 T MR多b值DWI检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早期前列腺癌的MR表现。比较在不同b值下早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周围正常组织的弥散系数(ADC);观察不同b值时DWI对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早期前列腺癌的T2加权成像(T2WI)及ADC图主要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DWI主要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早期前列腺癌组织在b值取800 s/mm^(2)、1000 s/mm^(2)、1200 s/mm^(2)、1500 s/mm^(2)下的ADC值均低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周围正常组织(P<0.05)。b值=1500 s/mm^(2)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9.47%、83.20%、85.16%,高于其他b值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P<0.05)。结论早期前列腺癌的不同b值下ADC值均低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周围正常组织,1.5 T MR高b值(1500 s/mm^(2))DWI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前列腺癌 1.5 t磁共振检查 高扩散敏感系数值 弥散成像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梦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接收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60例,均进行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对其临床资...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接收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60例,均进行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结果及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60例患者共116个病灶,其中肝脏占位性恶性病变73个(原发性肝癌53个,转移瘤20个),良性病变43个(血管瘤30个,肝脓肿9个,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4个);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检出恶性病变50个,良性病变37个,漏诊20个,误诊9个;MRI增强扫描结果:恶性病变52个,良性病变38个,漏诊18个,误诊8个;联合扫描结果:恶性病变72个,良性病变43个,漏诊1个,误诊0个。转移瘤、肝脓肿、血管瘤在b=800 s/mm^(2)下的ADC值均高于原发性肝癌,血管瘤和肝脓肿ADC值高于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ADC值低于血管瘤和肝脓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单一诊断(P<0.05)。结论:以1.5T磁共振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可有效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类型,提高疾病检出率,可为临床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 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病理分期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黄俊 吴彬彬 徐泉鸿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2期2691-2695,共5页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病理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组,50例同期进行妇科常规检查并排除宫颈癌变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MRI平扫、DWI扫描与DCE-MRI扫描...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病理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组,50例同期进行妇科常规检查并排除宫颈癌变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MRI平扫、DWI扫描与DCE-MRI扫描,获取表观弥散系数(ADC)、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不同病理分期宫颈癌患者之间的Kep、Ktrans、Ve及ADC。以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0T DCE-MRI联合DWI在宫颈癌病理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ADC低于对照组,Kep、Ktrans、Ve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宫颈癌病理分期严重程度的增加,ADC逐渐降低,Kep、Ktrans、Ve逐渐升高(P<0.05)。3.0T DCE-MRI联合DWI诊断宫颈癌病理分期结果与宫颈癌术后病理活检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71,P=0.043,95%CI:0.787,0.955)。结论 3.0T DCE-MRI联合DWI在宫颈癌病理分期中的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可根据其诊断结果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控制患者病情,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病理分期
下载PDF
基于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预测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周毅 黎勇 +3 位作者 李然 方正 杨弟春 付炜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基于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预测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乳腺癌微卫星稳定性分为稳定性组(n=39)和不稳定性组(n=17... 目的基于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预测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乳腺癌微卫星稳定性分为稳定性组(n=39)和不稳定性组(n=17)。患者均接受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T2定量成像参数(T2值、离散系数)以及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基于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预测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价值。结果不稳定性组患者T2值和离散系数为96.43±5.78、0.67±0.12,显著高于稳定性组患者(81.27±5.29、0.32±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患者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Ⅲ期占比为76.47%、58.82%,显著高于稳定性组患者(46.15%、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值、离散系数、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Ⅲ期均是乳腺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提示:T2值、离散系数对于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预测敏感度分别为76.5%、82.4%,特异度分别为64.1%、74.4%,两者联合检测预测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89.7%,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参数T2值和离散系数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且T2值和离散系数是乳腺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 t磁共振 t2定量成像 乳腺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
下载PDF
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夏菁 花纯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8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8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前列腺癌组,选取同期42例前列腺良性疾病者为良性疾病组。均应用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检查,进行...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8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前列腺癌组,选取同期42例前列腺良性疾病者为良性疾病组。均应用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检查,进行常规T1WI、T2WI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与磁共振增强(DCE)扫描。比较DWI、DCE扫描参数,同时分析影像特征。结果:前列腺癌组b=50s/mm^(2)的信号强度值为(88.15±2.46)、b=800s/mm^(2)的信号强度值为(100.05±1.78),均低于良性疾病组的(137.75±5.68)、(116.52±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104.45±1.62)mm^(2)/s,低于良性疾病组的(147.78±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的Ktrans、Kep、Ve均高于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前列腺癌的磁共振成像扫描T2WI序列影像,影像下表现低信号,其中25例影像表现斑片状、结节状;11例影像表现大片低信号;4例影像表现凸透镜低信号;其余2例呈现小斑片状低或者混杂信号。DWI扫描影像均呈现为高信号,34例患者的影像特征均属于斑片状、结节状,其余6例为斑片状稍高信号影。应用DCE检查,影像均呈现早期快速强化表现。结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诊断价值显著,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良性病变 恶性病变 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增强
下载PDF
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术前分期评估的临床价值研究
19
作者 孙海林 印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4,共4页
总结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技术应用在女性宫颈癌疾病方面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接受检查的宫颈癌女性患者136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MRI)常用序列与DWI序列扫描。对比两种检查结果... 总结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技术应用在女性宫颈癌疾病方面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接受检查的宫颈癌女性患者136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MRI)常用序列与DWI序列扫描。对比两种检查结果在宫颈癌术前分期方面的诊断效果。同时测量DWI序列宫颈病灶的影像表现以及相关病理参数情况。结果:DWI在手术前对宫颈癌的分期诊断效果明显高于MRI常用序列,DWI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MRI常用序列,同时DWI和手术病理分期结果有着较高一致性。表观扩散系数平均数(ADCmean)会随着宫颈癌分期提升而呈现出递减表现,晚期ADCmean明显低于早期与局部晚期。ADCmean在病理类型、组织分化、浸润深度以及肿瘤大小等相关表达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DWI可以作为宫颈癌术前病情评价的有效方式,宫颈的局部病灶ADCmean对于不同病理参数当中表达有一定差异,ADCmean能够实现对宫颈癌手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参考方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术前分期 1.5t磁共振弥散成像 临床价值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肛瘘患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明影 蔡卫东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2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在肛瘘患者术前诊断中应用1.5T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中抽选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诊断中均接受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超声检查,对比不同诊断方... 目的:探究分析在肛瘘患者术前诊断中应用1.5T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中抽选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诊断中均接受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超声检查,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1.5T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62%,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9.29%,1.5T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P<0.05)。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内口检出率为96.43%,瘘管检出率为98.03%;超声检查内口检出率为86.90%,瘘管检出率为90.79%;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内口检出率、瘘管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7、7.539,P<0.05)。结论:在肛瘘患者术前诊断中应用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率更高,能够很好地了解肛瘘病灶的位置、数量、分布、走向等,从而为后续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成像检查 肛瘘 术前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