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肛瘘患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贺明影 蔡卫东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2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在肛瘘患者术前诊断中应用1.5T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中抽选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诊断中均接受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超声检查,对比不同诊断方... 目的:探究分析在肛瘘患者术前诊断中应用1.5T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中抽选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诊断中均接受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超声检查,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1.5T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62%,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9.29%,1.5T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P<0.05)。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内口检出率为96.43%,瘘管检出率为98.03%;超声检查内口检出率为86.90%,瘘管检出率为90.79%;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内口检出率、瘘管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7、7.539,P<0.05)。结论:在肛瘘患者术前诊断中应用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率更高,能够很好地了解肛瘘病灶的位置、数量、分布、走向等,从而为后续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成像检查 肛瘘 术前诊断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诊断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建涛 何汝远 丘志先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2期179-181,共3页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应用于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7月期间东莞市谢岗医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DR和1.5T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关节镜手术结...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应用于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7月期间东莞市谢岗医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DR和1.5T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关节镜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病变的检出率。结果:1.5T磁共振成像和CT/DR检查在软组织肿胀、游离体、骨质增生和关节腔变窄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5T磁共振成像检查方式对关节积液、韧带、软骨病变、半月板变性损伤、内膜增厚以及关节面不平方面的检出率高于CT/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在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的检查中,1.5T磁共振成像检查相比于CT/DR检查更有助于检查人员全面掌握患者膝关节病变情况,进而准确判断患者病情进展,提升诊断准确率和后续阶段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成像 Ct/DR 膝关节 退行性骨关节病
下载PDF
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在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3
作者 石凯 刘东升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在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疑似胆囊结石患者,应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胆囊结石诊断...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在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疑似胆囊结石患者,应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胆囊结石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200例疑似胆囊结石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183例,检出率为91.5%。κ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腹部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具有一般的一致性(κ=0.643,P<0.0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0.904,P<0.0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囊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均高于腹部CT(P<0.05)。结论与腹部CT相比,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度更高,可为医师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参考,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腹部Ct 胆囊结石 诊断效能
下载PDF
16排螺旋CT与1.5 T磁共振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4
作者 何文秀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与1.5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南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疑似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与1.5 T MRI进行检...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与1.5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南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疑似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与1.5 T MRI进行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分析2种检查结果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及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阳性50例,阴性10例。16排螺旋CT检查显示,真阳性42例、真阴性4例;1.5 T MRI检查显示,真阳性48例、真阴性9例。与16排螺旋CT检查比较,1.5 T 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P<0.05);与16排螺旋CT检查比较,1.5 T MRI检查对<2 cm病灶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1.5 T MRI相比16排螺旋CT在肝癌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可减少误诊、漏诊情况,能准确鉴别诊断微小病灶,有助于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16排螺旋Ct 1.5 t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损伤的相关分析研究
5
作者 姚鹏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79-0181,共3页
研究1.5 T 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在膝关节损伤病人中的应用,为膝关节损伤病人的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选择2020年1-2021年1月份住院治疗的70例膝关节损伤病人,分别做 CT和1.5 T 磁共振成像检查,并以手术和病理确诊为依据,对... 研究1.5 T 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在膝关节损伤病人中的应用,为膝关节损伤病人的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选择2020年1-2021年1月份住院治疗的70例膝关节损伤病人,分别做 CT和1.5 T 磁共振成像检查,并以手术和病理确诊为依据,对比两种扫描方法的诊断精度。结果:70例中19例有半月板损伤,18例有关节腔积液,18例有骨质改变,15例有韧带损伤。结果 1.5 T 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出率为90.00%,而 CT 的检出率为71.43%,与 CT 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4.773,P<0.05)。结论 1.5 T 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膝关节损伤后的病理改变,并能对其进行观测和评价,提高了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精度,为其临床诊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成像诊断 膝关节损伤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CT及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6
作者 覃星悦 陈圣昌 +1 位作者 秦柱贵 陈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接受CAT及MRA检查,...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接受CAT及MRA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检出情况、测量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与瘤颈宽度、对比不同大小的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分析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结果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CTA检查后诊出64例单发颅内动脉瘤,经MRA检查后诊出61例单发颅内动脉瘤,两种方法检出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当瘤体<3 mm时CTA检出率93.33%高于MRA 60.00%(P<0.05);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83.33%、敏感度83.56%、特异度82.35%、Kappa值=0.548;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82.22%、敏感度80.82%、特异度88.24%、Kappa值=0.543;CTA联合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95.56%、敏感度95.89%、特异度94.12%、Kappa值=0.861。结论CTA与MRA均可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瘤,其中CTA可明显提高<3 mm的微小颅内动脉瘤诊出率,但联合应用时的敏感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1.5t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诊断效能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检查用于膝骨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准确性分析
7
作者 邱昱旻 储赟 +2 位作者 朱勇 徐舟 陈苏杰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85-87,91,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检查用于膝骨关节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8月—2023年9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予以患者双源CT检查、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 目的分析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检查用于膝骨关节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8月—2023年9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予以患者双源CT检查、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2-mapping)检查。分析比较诊断结果。结果80例疑似膝骨关节炎患者中,阳性64例,阴性16例。与双源CT相比,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用于诊断膝骨关节炎准确度(97.50%)、灵敏度(98.44%)、特异度(93.75%)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用于诊断膝骨关节炎,可早期准确诊断出此病,便于及时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 膝骨性关节炎 准确性 双源Ct
下载PDF
1.5T核磁共振对膝关节损伤进行诊断的效果及确诊率观察
8
作者 杨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45-0048,共4页
分析膝关节损伤采用1.5T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与准确率。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进行诊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80例展开研究,以诊断方式为准将其分为2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接受螺旋CT检查,观察组接受1.5T核磁共振检查,并以... 分析膝关节损伤采用1.5T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与准确率。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进行诊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80例展开研究,以诊断方式为准将其分为2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接受螺旋CT检查,观察组接受1.5T核磁共振检查,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本子研究的金标准分析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损伤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病理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提示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1.5T核磁共振检查下患者膝关节受损的不同位置所呈现的影像中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包括阴影形状、阴影边界的状态以及信号高、低表现等等。结论 相比于螺旋CT检查方式,1.5T核磁共振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诊断的准确率更高,且病理检查准确性也更强,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工作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 螺旋Ct 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受损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基于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预测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周毅 黎勇 +3 位作者 李然 方正 杨弟春 付炜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基于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预测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乳腺癌微卫星稳定性分为稳定性组(n=39)和不稳定性组(n=17... 目的基于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预测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乳腺癌微卫星稳定性分为稳定性组(n=39)和不稳定性组(n=17)。患者均接受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T2定量成像参数(T2值、离散系数)以及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基于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预测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价值。结果不稳定性组患者T2值和离散系数为96.43±5.78、0.67±0.12,显著高于稳定性组患者(81.27±5.29、0.32±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患者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Ⅲ期占比为76.47%、58.82%,显著高于稳定性组患者(46.15%、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值、离散系数、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Ⅲ期均是乳腺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提示:T2值、离散系数对于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预测敏感度分别为76.5%、82.4%,特异度分别为64.1%、74.4%,两者联合检测预测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89.7%,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1.5 T磁共振T2定量成像参数T2值和离散系数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且T2值和离散系数是乳腺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 t磁共振 t2定量成像 乳腺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
下载PDF
1.5 T磁共振高扩散敏感系数值弥散成像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美宇 《大医生》 2023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MR)高扩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成像(DWI)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疑似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1.5 T MR多b值DWI检...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MR)高扩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成像(DWI)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疑似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1.5 T MR多b值DWI检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早期前列腺癌的MR表现。比较在不同b值下早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周围正常组织的弥散系数(ADC);观察不同b值时DWI对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早期前列腺癌的T2加权成像(T2WI)及ADC图主要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DWI主要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早期前列腺癌组织在b值取800 s/mm^(2)、1000 s/mm^(2)、1200 s/mm^(2)、1500 s/mm^(2)下的ADC值均低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周围正常组织(P<0.05)。b值=1500 s/mm^(2)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9.47%、83.20%、85.16%,高于其他b值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P<0.05)。结论早期前列腺癌的不同b值下ADC值均低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周围正常组织,1.5 T MR高b值(1500 s/mm^(2))DWI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前列腺癌 1.5 t磁共振检查 高扩散敏感系数值 弥散成像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梦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接收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60例,均进行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对其临床资...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接收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60例,均进行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结果及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60例患者共116个病灶,其中肝脏占位性恶性病变73个(原发性肝癌53个,转移瘤20个),良性病变43个(血管瘤30个,肝脓肿9个,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4个);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检出恶性病变50个,良性病变37个,漏诊20个,误诊9个;MRI增强扫描结果:恶性病变52个,良性病变38个,漏诊18个,误诊8个;联合扫描结果:恶性病变72个,良性病变43个,漏诊1个,误诊0个。转移瘤、肝脓肿、血管瘤在b=800 s/mm^(2)下的ADC值均高于原发性肝癌,血管瘤和肝脓肿ADC值高于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ADC值低于血管瘤和肝脓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单一诊断(P<0.05)。结论:以1.5T磁共振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可有效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类型,提高疾病检出率,可为临床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 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晓刚 郑历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目的:在临床胃癌术前诊断以及疾病分期过程中使用1.5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方式,研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北京南郊肿瘤医院治疗的胃癌患者90例,均对其进行1.5T MRI平扫、... 目的:在临床胃癌术前诊断以及疾病分期过程中使用1.5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方式,研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北京南郊肿瘤医院治疗的胃癌患者90例,均对其进行1.5T 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并且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从而研究观察1.5T MRI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90例患者病灶区胃壁均呈现出不均匀的增厚情况,厚度大约在7.33~31.73mm之间;且MRI T分期和临床病理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00%(T2期)、90.00%(T3期)及90.00%(T4期)。结论: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成像速度较快,能够明显地反映出胃壁分层、病灶侵犯深度等相关情况,可将其使用于T2期、T3期进展期胃癌临床诊断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成像 胃癌术前诊断 癌症疾病分期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诊断直肠肿瘤的准确性及影像特点观察
13
作者 曹艳林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49-52,共4页
探究在诊断直肠肿瘤使用 1.5T 磁共振成像的准确性和影像特点 方法 选择2021年05月-2022年1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94名疑似直肠癌病人为被试。全部病人行1.5 T MR造影,并以临床确诊为依据,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5 T MRI与临床诊断比... 探究在诊断直肠肿瘤使用 1.5T 磁共振成像的准确性和影像特点 方法 选择2021年05月-2022年1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94名疑似直肠癌病人为被试。全部病人行1.5 T MR造影,并以临床确诊为依据,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5 T MRI与临床诊断比较,发现T1期患者15例,T2期患者20例,T3期患者20例,T4期患者39例,其 Kappa值为0.76,符合良好(P<0.05);1.5 TMRI手术前的 N分期和临床诊断和病理的 N分期:49例为N0,32例为N1,23例为N2,两者之间的 Kappa值为0。51,具有中等的一致性(P<0.05);1.5 TMRI检查56个结果为阳性,38个结果为阴性。敏感性、特异性、正向、负向和负向预测分别为62.77%、47.87%、67.02%、40.42%和59.57%;结果表明,这两种诊断方法具有普遍性。结论1.5 T MR在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中,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对淋巴结转移也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临床诊断 1.5t 磁共振成像 准确度 特异度 灵敏度
下载PDF
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在脑出血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梁佐堂 涂毅 +2 位作者 李继锋 王波兰 罗永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究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对脑出血性病变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150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接受常规颅脑MRI检查(常规T_(1)WI、T_(2)WI、FLAIR序列)及SWI序列扫描,比较常规MRI与SWI扫... 目的探究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对脑出血性病变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150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接受常规颅脑MRI检查(常规T_(1)WI、T_(2)WI、FLAIR序列)及SWI序列扫描,比较常规MRI与SWI扫描下出血灶及微出血灶检出率、出血面积、出血量,对比常规MRI与SWI扫描的图像特征、特殊病因检出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价SWI下出血面积、出血量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相关性。结果SWI扫描下出血灶及微出血灶检出率均为100.00%,显著高于常规MIR 83.82%、30.56%(P<0.05),检测出血面积、出血量分别为(6.89±11.97)cm^(2)、(44.32±12.21)mL,高于常规MRI[(5.64±1.82)cm^(2)、(35.59±9.7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下出血灶成像较常规MRI更清楚、边界更清晰;SWI下特殊病因检出率14.67%(22/150),高于常规MRI[7.33%a(11/150),P<0.05];SWI下出血灶面积、总出血量与GCS评分、GO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相比常规MRI检查,SWI扫描等脑出血患者出血灶显示更为清楚,能提高出血灶检出率,且利于出血面积、出血量及病因评估,对患者预后评估及临床干预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1.5t磁共振 磁敏感成像 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癌检查中的技术要点 被引量:11
15
作者 罗涛 肖文丰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0期65-68,共4页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检查的技术要点.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接诊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弥散加权成...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检查的技术要点.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接诊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应用期间的扩散系数值(b)分别选择0、500、1000 s/mm2,随访所有患者病理诊断结果 .回顾分析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质量与诊断结果.结果 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癌诊断准确率为90.00%、特异度为85.71%、灵敏度为93.75%,60例患者检查后获取的影像学质量较好,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检查期间T1加权序列、T2加权序列、DWI序列能够较好的显示出乳腺病灶区域的相关信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方法可评估患者病灶区域血流信号、病灶强化方式以及病灶出现的其他异常表现等,两者的联合为乳腺癌有效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结论 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癌检查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检查期间通过合理选择检查参数以及b值,能够保证获取的影像学资料,保证乳腺癌诊断较高的准确率、特异性与灵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联合诊断 乳腺癌检查 技术要点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诊断直肠肿瘤的准确性及影像特点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静 赵云超 +2 位作者 张衡 刘兴旺 赵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4期117-118,共2页
目的:分析在直肠癌临床诊断中使用1.5T磁共振成像的准确性和影像特点。方法: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直肠癌患者。全部患者接受1.5T磁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直肠癌... 目的:分析在直肠癌临床诊断中使用1.5T磁共振成像的准确性和影像特点。方法: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直肠癌患者。全部患者接受1.5T磁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直肠癌不同分期诊断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16例为T1~T2期,24例为T3期,20例为T4期。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显示,T1~T2期检出14例,T3期检出20例,T4期检出17例,总体准确率为85.00%(51/60)。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5例淋巴结阳性,阳性率58.33%(35/60)。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为91.43%(32/35),特异度为76.00%(19/25),准确度为85.00%(51/60)。Kappa=0.6860,说明两种诊断方法一致性一般。结论:将1.5T磁共振成像应用于直肠癌临床诊断中,能够准确地判断术前T分期,同时对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临床诊断 1.5t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国辉 胡丽娟 江玉玲 《医疗装备》 2020年第3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TN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疑似直肠癌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1.5T MRI进行临床诊断,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1.5T MRI在直肠癌术...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TN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疑似直肠癌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1.5T MRI进行临床诊断,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1.5T 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MRI对42例患者T分期的诊断准确度为88.10%,对T1~2期的诊断灵敏度为87.50%,对T3期的诊断灵敏度为86.67%,对T4期的诊断灵敏度为90.91%;MRI在直肠癌N分期中的诊断准确度为92.86%,特异度为95.00%,灵敏度为90.91%。结论1.5T MRI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TN分期中的临床价值高,且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术前tN分期 1.5t磁共振成像 诊断准确度 特异度 灵敏度
下载PDF
1.5 T磁共振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永生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12期92-93,96,共3页
目的:分析1.5 T磁共振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疑似微小肝癌复发患者(直径<1.0 cm)作为研究对象,均行1.5 T磁共振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微小... 目的:分析1.5 T磁共振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疑似微小肝癌复发患者(直径<1.0 cm)作为研究对象,均行1.5 T磁共振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微小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检查确诊44例微小肝癌患者,病灶位置中Ⅱ段、Ⅳ段、Ⅴ段、Ⅵ段、Ⅶ段、Ⅷ段分别有3、7、7、8、3、16例,6例患者为非微小肝癌;联合检查灵敏度明显高于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散加权成像与联合检查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特异度与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度明显高于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微小肝癌诊断中的准确度高于增强扫描或弥散加权成像单项检查诊断,灵敏度高于增强扫描单项检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肝癌 1.5 t磁共振 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
下载PDF
1.5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检查在鉴别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祁文娟 《大医生》 2021年第24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对脑梗死与急性脑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对脑梗死与急性脑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脑梗死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收治的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急性脑出血组。两组患者均行1.5 T磁共振DWI和SWI序列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特点及典型病例影像学特征、病灶检出情况、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6、7~12、13~24 h时相位值(PV)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脑梗死组患者1.5 T磁共振DWI序列显示脑梗死部位存在明显高信号,1.5 T磁共振SWI序列显示脑梗死部位等信号;急性脑出血组患者1.5 T磁共振DWI序列显示血肿周围存在较弱高信号,1.5 T磁共振SWI序列显示血肿周围存在明显高信号,血肿中心存在明显低信号;脑梗死组患者1.5 T磁共振DWI序列检出病灶41处(100.00%),显著高于急性脑出血组的23处(52.27%);脑梗死组患者1.5 T磁共振SWI序列检出病灶18处(43.90%),显著低于急性脑出血组的44处(100.00%);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6、7~12、13~24 h时脑梗死组患者ADC值呈逐渐降低趋势,各时间段脑梗死组患者病灶PV、ADC值均显著高于急性脑出血组(均P<0.05)。结论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1.5 T磁共振SWI和DW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将1.5 T磁共振SWI和DWI联合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脑出血 1.5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1.5 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分析脑梗死早期诊断中应用1.5T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
20
作者 师红莉 詹浩辉 +1 位作者 周祺源 程鹏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23-25,共3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早期诊断中应用1.5T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0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具体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应用1.5T磁共振成像对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诊断资料;对... 目的分析脑梗死早期诊断中应用1.5T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0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具体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应用1.5T磁共振成像对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诊断资料;对照组为应用双源CT对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诊断资料。比较两组检查不同时间段检出率、脑梗死检查相关指标、脑部不同位置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发病后24h内检出率以及发病48h后总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相关指标中发病至诊断时间、病灶体积以及检查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病灶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底节及丘脑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5T磁共振成像检测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检出率,获取更准确的病灶数量及体积,并有利于缩短诊断时间,因此对于脑梗死早期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 1.5t磁共振成像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